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战线已经接近全线崩溃了!
而对于富定、赵志杰、李怀庆这些营官来说,他们也算是老军伍了,但是从来没有打过象今天这样的顺风仗。
虽然对面是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但是整个临淮县甚至附近几个县的缙绅、豪强都被动员起来,刘良佐的估计并没有出错,动员参战的乡兵差不多有两千之数。
这两千名乡兵虽然在正面对决中没有多少用武之地,刘良佐只需要让曹虎带几百人马就能把这些乡兵全部驱散,但是这些熟悉地形的乡兵与刘永锡亲领的十个营头联手之后就起了如虎添翼的作用。
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临淮镇才能几乎不受阻碍地直接杀入刘良佐的营盘,而且他们总是能找到刘良佐最致命的肋部展开最凌厉的攻势。
原本刘永锡还担心在个别局部战场上临淮镇会在兵力处于相对劣势,可是现在有了临淮乡兵参战之后,战场上到处是两三倍甚至四五倍的兵力围攻着刘良佐营盘的局面,刘良佐的大小营盘一个个被潮水一般的攻势击破,形成了一种雪崩之势。





明风八万里 第六十章 完美的大场面
现在钱位坤比谁都兴奋,虽然杀声震天,但是他仍然自言自语地说道:“临淮这边的义军都是我出面联络的,都是我出面联络的!”
邢胜平却有点看不起这位曾经投降过李自成的大理寺正卿,毕竟刚才厮杀初起的时候,这位进士老爷是手脚发软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只想逃离战场,现在看到临淮镇占了上风势如破竹才又活了过来。
但是邢胜平也不得不承认钱位坤立下了大功,眼前这些临淮缙绅、豪强、乡兵都是钱位坤联络来的盟友。
如果没有钱位坤出面联系,这些临淮本地的缙绅、豪强、乡兵多半是保持中立态度,不但没有这两千乡兵的支援与缙绅、豪强的配合,而且刘良佐肯定早就发现了临淮镇的动向,决不定会象现在这样打到家门口刘良佐还是一无所知。
因此邢胜平只能笑着说道:“钱相公,不仅小伯爷记着你的这份功劳,张娘娘也同样会记着!”
钱位坤现在脸上是笑成一朵花,最初他以为刘良佐既然位列江北四镇而且曾经独力击破过二十万流贼,肯定是三头六臂的存在,所以他刚才是真被吓得说不出话来。
但是现在看战场形势却发现刘良佐不过如此,临淮镇在每一处局部战场都占据了优势,到处都是几路人马同时围攻刘良佐一路残军的局面。
参战的不仅仅有刘永锡的临淮镇十营、李成栋的一千五百步骑以及两千名临淮义军,诚意伯府调来的十几条战船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阵枪炮齐轰之后刘良佐的步兵们纷纷丢下营盘转身就跑,让钱位坤总觉得刘良佐有点浪得虚名。
当然钱位坤也知道这并不是刘良佐浪得虚名,而是自己的新主公小诚意伯刘永锡用尽手上掌握的所有资源发动了一次近于完美的突袭,硬生生打得刘良佐这么一位大帅根本来不及反应,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对于钱位坤以及战场上的几千名将士来说,这就是最完美的局面。
毕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钱位坤一样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场面。
很多新兵甚至是第一次参战和钱位坤一样手脚发软,但看到己方势如破竹,而敌军的营盘一个个被攻破而刘良佐到现在都没发动任何有意义的反击,都变得勇气十足,跟着上官与老兵一路向前冲拼命争抢战功,可以说是越打越顺手。
而刘良佐看到这样的局面却差点气晕过去,他现在是肠子都悔青了:“小诚意伯这也太性急了?大家何必刀兵相见,移镇的事不能好好谈吗?我愿意跟他好好谈!”
之前为了围困住临淮关,刘良佐的大军以临淮关为中心在城外设置了二十多个军营,每个营盘之中只有几百名甚至不到一百名官兵,这样的部署用来对付乡兵、土寇的袭扰自然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拥有奇效,可是在真正的大军冲击面前却是脆弱无比甚至不堪一击。
而现在临淮镇沿河一路突袭猛攻,刘良佐亲眼看着有六七个营盘已经被临淮镇攻破,还有许多营盘也是危在旦夕,被俘的部下至少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
看到这种场面刘良佐只想吐血,这明明就是乱拳打起来老师傅。
真要排兵布阵正面交锋,刘良佐肯定能够占据了上风,如果秦大鹏的三千精锐在临淮城下,刘良佐也能大获全胜,如果刘永锡的对手是实力更强的刘泽清、黄得功也是毫无胜算。
可现在战场上却始终是一片混乱,明明刘良佐这边兵力与刘永锡相当,而且刘良佐明明有更好的军官更好的士兵更好的装备,但是每一个局部战场上诚意伯府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而且伴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这种优势还在不断放大并不断把战场优势转换成进一步的胜利。
刘良佐有很多应付敌军突袭的灵丹妙药,但是现在眼前的局面已经是乱成了一团粥,不管有什么灵丹巧药都不好使。
因此糊里糊涂就败下阵来的曹虎急得直跳脚:“大帅,这仗没法打,我手下就几百人,京口镇至少动员了几千人来围攻,而且他们在河上还有好几十艘炮船!”
刘良佐也没想到会遇到这种局面,不过他好歹阵前厮杀数十年经历过了无数大场面甚至还曾经战胜过了张献忠与罗汝材,自然有着压箱底的一身好本领。
他朝着曹虎大声喝道:“怕什么,我刘良佐还没上阵!让家丁与中军标营跟我一起冲上去!不就是诚意伯府吗?我不信诚意伯府能在陆上胜过我刘良佐!”
家丁与中军标营是他真正压箱底的本钱,两百名家丁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骑,而近千人的标营同样是刘良佐不到关键时刻决不动用的精锐力量,刘良佐在家丁与中军标营身上砸进去金山银山,而现在就是他们为刘良佐拼尽全力的时刻。
诚意伯府虽然三度提督操江,但是陆上交锋他刘良佐不会输给任何人。
刘良佐现在骑在一匹杂色马上,虽然缺少了实力最强的秦大鹏所部,但是看到他身后的数百名精骑与近千名精锐步兵杀出来,整个战场形势为之一变。
“大帅上来了!”
“广昌伯亲自带队冲上来!”
“花马刘来了!”
还在坚守的几个营盘立时齐齐打了鸡血准备继续固守等待刘良佐的救援,而丢盔弃甲的残兵败将看到刘良佐的那匹花马与大旗,纷纷就朝着家丁与中军标营的位置奔来,准备重组之后再兴攻势。
而刚刚败下阵来的曹虎与其它几位副总兵、参将、游击也是带着自己的营头准备在两翼与后方接应刘良佐所部精锐,只要刘良佐这次反击能够得手,整个战局就会彻底逆转。
就连临淮城的守军原本准备冲出来接应诚意伯府,现在看到刘良佐亲自带着家丁与中军标营发动反击,也决定暂时采取观望态度。
只是刘良佐率部刚刚往前走了百多步,一支准备良久的精兵已经杀了出来。
来的正是李成栋所部三百精骑与九百精锐步兵。




明风八万里 第六十一章 见好就好
虽然李成栋所部一直是战场上的主力军而且斩获甚多,但是李成栋一直关注着刘良佐主力的具体动向。
一看到刘良佐准备带着家丁与中军发动反攻,李成栋毫无犹豫地下令转移攻势,带着这支被刘永锡寄以厚望的精锐杀了出来,而刘永锡也亲自带着几个营头从两翼夹击过来。
对于刘良佐来说,李成栋这支部队的突然出现让他受到了极度惊吓与打击,他怎么也没想到诚意伯府居然还藏了这么一支生力军,他身边的家丁更是一眼认出了李成栋部的来历:“是翻山鹞的人马!”
“是高杰高英吾的旗号!”
“兴平伯高杰,我们广昌伯和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你们来捣什么乱!”
“大家小心,这是高杰的人马!”
“对面的兄弟还请让一让,这是我们广昌伯刘良佐!”
李成栋也是在马上自报家门:“在下兴平伯麾下李成栋,你们识趣的话就赶紧退走!”
“花马刘,既然知道我们是兴平伯的人马,你们还不赶紧退走?”
“我们高大帅马上就到了,你们现在退走还来得及!”
只是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双方都不可能退却,谁要是听信对方的喊话向后退却那就是遭遇对面步骑正面冲击与侧翼几路步兵同时夹击的结果,所以两支最强的精锐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路驱驰。
但最终结局也没有当面撞在一起拼得两败俱伤,而是双方擦身而过展开了一场激烈而极其短促的厮杀。
就在眨眼之间,双方都已经付出一二十人死伤的代价然后迅速退开。
刘良佐与李成栋试探之后都确认对方同样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之旅,真要硬拼的话必然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不管是刘良佐还是李成栋都把自己手上的实力视作身家性命还重要的存在,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把最后压箱底的本钱都砸进去,因此双方才会选择擦身而过的同时进行试探。
刘永锡看到这种局面不由感觉十分惋惜,刘良佐与李成栋两败俱伤才是最完美的结局,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尽可能保存实力的办法。
还好这个时候刘良佐背后却传来了阵阵炮响,接着临淮关城门洞开,城内的守军蜂拥而出。
对于刘良佐来说,临淮关义军从背后发动的夹击让他彻底打消任何反败为胜的念头,如果说对于打败临淮官民、诚意伯府、临淮镇三家联手还有信心的话,兴平伯高杰的介入让他信心尽失。
哪怕今天侥幸与李成栋拼个两败俱伤甚至惨胜,他照样惹不起高杰的数万精兵,照样还是败局已定,何况今天继续打下去很有可能是刘良佐部被尽歼的结局。
既然今天败局已定,刘良佐也不说硬话,他朝着对面的李成栋与刘永锡说道:“李总兵,刘总兵,老子可以把临淮关让给你们,但是我刘良佐戎马生涯几十年也不是好欺负,你们如果欺人太甚,别怪我刘某人杀回来跟你们拼命!”
说完,刘良佐带着实力完整的家丁、中军标营与几个在一旁策应的营头就直接往寿州方向驰去,而且撤退之中颇有章法,而老奸巨猾的李成栋同样是见好就好,现在他只想尽可能多捞一点战利品,而不是与刘良佐拼得两败俱伤。
刘永锡看了一眼战场形势就知道今天不可能把刘良佐所部彻底歼灭,而且对于成军不久的临淮镇来说,这样的结局已经是近乎完美了。
他朝着身边的富定与邢胜平说道:“今天先放刘良佐走人,但是该占的便宜咱们不能让给别人!”
邢胜平已经明白过来:“诚意伯放心,咱们吃到嘴里的肉难道还能吐出去!”
现在能逃出来的残兵败将都朝着刘良佐的那匹花马与大旗靠拢,而且看到刘良佐带着家丁、中军与主力抛下营盘直接向寿州撤退,几个还在固守待援的营头几乎同时信心崩溃,不是第一时间打出降旗就是奔出营盘朝着寿州狂奔而去。
战斗越发变得简单起来,等到天黑的时间厮杀声已经告一段落,成百成千的俘虏被押下了战场。
刘永锡脸上喜气洋洋,李成栋更是异常得意:“没想到花马刘这种人物居然也能跟我们兴平伯齐名,真是盛名之下不过如此,如果大帅多给我三百骑马队,我保证让刘良佐的兵马今天都葬送在这里!”
刘永锡却是非常慎重地说道:“还是不能小看了刘良佐,今天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刘良佐还是带走了近半人马,何况秦大鹏还在寿州,咱们以后得小心提防!”
今天刘良佐是不仅仅是带走半数人马的问题,关键是作为刘良佐战力核心的家丁、中军标营与几个主力营头都损失不大,只要这些核心骨干还在,刘良佐很快就能恢复大部分实力,照样还是江北四镇之一。
但是李成栋却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有我们兴平伯高大帅在,别说是一个花马刘,就是十个花马刘都不成问题,何况花马齐想要恢复元气也没有这么简单!”
虽然秦大鹏部并没有参加这次临淮之战,而且刘良佐保存下来近半兵力与大部分核心部队,但这次临淮之战对刘良佐仍然是伤筋动骨还要严重好几倍的重创。
保存下来近半兵力代表着过半兵力尽数损失在战场上,即使没被诚意伯府这边歼灭也处于溃散状况,刘良佐的核心骨干也同样损失颇大,甚至有几个老资格的营头被诚意伯府全歼,剩下的营头即使没被全歼也损失惨重。
这种级别的损失不是三五个月时间就能恢复回来,何况这次刘良佐实在是败得一塌糊涂。
虽然带着近半兵力与家丁、中军标营突围而走,但是所有的辎重、行李、营盘甚至眷属都丢给了诚意伯府,士气可以说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听到刘永锡与临淮镇的名号就会成为惊弓之鸟不战自溃。
只是李成栋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有想要从刘永锡这里多拿一些战利品:“诚意伯,咱们虽然是一家人,但是今天李某这些兄弟劳苦功高特别辛苦,所以您可不要忘记答应补给我的一千五百名战兵!”




明风八万里 第六十二章 老兵油子
对于李成栋的要求刘永锡自然是从善如流,他告诉一旁的钱位坤:“钱先生,麻烦你帮忙清点一下李总兵麾下现在有多少俘虏,然后给他补足一千五百之数!”
李成栋对于刘永锡这一安排却是完全不能接受:“诚意伯,现在这些俘虏都是我麾下将士费尽千辛万苦才抓到的,不应当算入一千五百之数,不然我们这帮兄弟岂不是越拼命越吃亏?”
刘永锡没有说话,而钱位坤主动站出来与李成栋讨价还价:“李将军,我们当初约定就是一千五百这个数字,您出多少兵马,我们诚意伯就给您补充多少新兵!既然当初是这么约定,我们就应当按约定来执行。”
作为复社核心骨干,钱位坤经历无数次朝堂上的腥风血雨,现在与李成栋讨价还价对他来说就跟儿戏差不多,几个回合之后李成栋已经是招架不住,根本争不过钱位坤。
还好刘永锡懂得见好就收:“这样吧,李将军现在手上抓到的俘虏两名算一名,不足一千五百之数我们再补上!”
李成栋自然愿意接受这种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诚意伯,那我们就说定了!”
李成栋麾下原本只有两千人马,但是这次临淮之战却让他弄到了一千八百名俘虏,实力几乎翻倍,因此李成栋乐得几乎合不拢嘴,和一群军官在那里夸奖小诚意伯够意思。
但是李成栋很快就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手上多了一千八百名出身刘良佐旧部的俘虏,而且这些俘虏从军的历史都在三年以上,是真正的老军伍,其中甚至有近百名秦兵,但是要把这些游兵散勇收为已用却是要大费周折。
虽然这些俘虏都身经百战,但这些俘虏都是跟随刘良佐多年不见到开拔银与赏银就不肯上阵厮杀的老兵油子,不但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而且最懂得见风使舵。
李成栋不但要想办法把他们重新武装起来,而且得讲究攻心为上用尽手段笼络他们,而且还要吃好喝好给足钱粮、犒赏,不然这些人多半会跑回刘良佐那边去。
可是李成栋所部的兵额既然只有两千人,高杰与邢夫人自然也只给他两千人的钱粮,现在李成栋可以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在战利品分配中想办法尽量筹措给足。
刘永锡却以已经在俘虏问题格外照顾李成栋为由,在其它战利品的分配上据理为争寸步不让,而且得到所有人的支持。
不管是邢胜平、临淮缙绅、钱位坤还是其他人都认为刘永锡对李成栋已经是格外照顾,而且开仗之前刘永锡已经预支了一笔钱粮给李成栋,现在李成栋部的供应也是刘永锡来供应,而且李成栋拿到的战利品已经最多了,李成栋提出格外多分战利品的要求实在就太过了!
因此李成栋只能拿到刘永锡事先许诺给他的那部分战利品,对于这一点他有些不满但也只能接受,毕竟连同属高杰军的邢胜平都站出来反对自己。
虽然这次临淮之战他功劳最大,但把一千八百名俘虏算进去之后,他的收获似乎也是最大:“诚意伯,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只管来找我,还是按这次的章程办事!”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临淮之行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多捞了这三百名俘虏,不但让刘永锡有了拒绝自己索要更多战利品的借口,而且一千五百名老兵油子的衣食住行已经让自己短时间内难以承受,何况又格外多出三百名俘虏。
但是自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才多捞到这三百名俘虏,所以李成栋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甚至还能得给下面的小兄弟打气:“这次临淮之战不但大获全胜,而且实力也得以翻倍!”
他完全没想到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完全是刘永锡的安排,刘永锡特意把真正的老兵油子都塞给李成栋。
虽然这些老兵油子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只要调教好了便是最好的战兵,但是这些老兵油子已经见过太多的大世面而且跟随刘良佐这么多年,实在太难管教了。
所以刘永锡宁可把选择让那些在刘良佐手下吃尽苦头的新兵留下来,却把这些老兵油子全塞给了李成栋,而且李成栋到现在还觉得刘永锡这件事办得仁义,把老兵都让给了自己。
因此钱位坤对于刘永锡的操作赞叹不已:“诚意伯,李成栋到现在还没想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您这办法绝对太妙了!”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他是想着再从我们这再赚一笔,谁叫咱们临淮镇接下去只有五营人马,刘良佐在寿州可至少有近万兵马,随时可以再兴攻势,李成栋就想着到时候借着支援我们的名义把钱粮都捞足了!”
钱位坤虽然是以“知兵”而闻名,京师失陷之前甚至被廷推为昌平巡抚,但是一直以来都是纸上谈兵,听刘永锡这么一说就慌了:“那怎么办?难道到时候真要再请李成栋来助战!”
不但刘永锡笑出声来,他身边的瑾儿也有同样的想法:“换了别人或许会随时再兴攻势,但是花马刘吃了这么大亏肯定是会老老实实地缩在寿州!”
刘良佐在晚明将领之中绝对只能算是二流人物,但是多少名动天下的将星已经陨落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刘良佐这种二流名将却活到现在甚至成了江北四镇之一,自然说明刘良佐有着一身不凡的生存之道,或者说在花马刘极度老实恭顺的表面隐藏着一种极度滑头。
刘永锡现在虽然只有五营人马,但是临淮镇既然得到了兴平伯高杰的全力支持,刘良佐除非找到一击致命的机会,恐怕接下去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而对于刘永锡这次胜利之后临淮镇就找到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而邢胜平则是开门见山地说道:“有我姐姐姐夫支持,别说是一个刘良佐,就是十个刘良佐我们都有办法对付!”
对于刘永锡来说,这才是临淮之役中最重要的收获。




明风八万里 第六十三章 完璧归赵
在外人眼中,现在临淮镇的发展得到了兴平伯高杰的全力支持,刘永锡接下去可以继续打着兴平伯的旗号纵横江淮,但不管是高杰还是邢夫人都不知道刘永锡到底挖了怎么一个大坑。
而对于朝廷来说,这件事的发展似乎有点脱离控制,毕竟冲突的双方都是朝廷大将,而且都有着朝廷诏书作为开仗的理由,还好冲突的双方都想着大事化小事化了。
刘永锡的奏疏指责广昌伯刘良佐不但擅自扣留临淮镇的使者并一直拒不移交临淮防务,甚至对临淮镇前去接防的人马发动突袭导致临淮镇死伤数十人,
临淮镇完全是迫于无奈才发起自卫反击大败刘良佐所部,光是抓到的俘虏就多达六七百人之多。
但不管是朝廷还是江北四镇都知道刘永锡的奏疏完全是胡说八道,光是李成栋手上的刘良佐部俘虏就有一千八百人,但是广昌伯刘良佐的奏疏上还要夸张一些。
按照刘良佐的说法,临淮镇一直在无理取闹提出了无数条非常不合理的接防条件,而刘良佐则一直在忍辱负重相忍为国,但是最后刘永锡却是纠合本地流贼土寇发动突袭。
刘良佐虽然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上风,但为了顾全大局保全两淮防务不得不忍痛移镇寿州,只是在移镇过程遭遇了刘永锡又一次背信弃义的袭击。
刘永锡虽然一再表态只要刘良佐撤出临淮就不予追击,但是刘良佐部刚一撤出临淮关,临淮镇总兵刘永锡就背信弃义纠合李成栋发动截击。
刘良佐在仓促之间发动的反击虽然击退了刘永锡与李成栋的进攻,但也在撤退途中也损失了三百人马,现在要求临淮镇交还被俘义士并要求朝廷严惩刘永锡与李成栋这两个罪魁祸首。
在刘永锡与李成栋的奏疏上,这次临淮之战规模并不大,刘永锡与李成栋只是抓到了刘良佐部六七百名俘虏而已,而在刘良佐的奏疏上这一仗的规模还要缩水,刘良佐总共才损失三四百人而已。
虽然明眼人都知道双方都应当投入至少上万兵力,战场上的死伤者都不止千人,据说刘良佐被俘者几近万人,高杰部将李成栋更是公开声称临淮一战俘虏刘良佐部多达三千人。
但是当事双方都愿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朝廷也是抱着只要能糊弄就尽量糊弄的念头,照着他们的口径进行善后尽量缓和局面。
打了败仗的刘良佐都得了不少好处,朝廷不但允许他开镇寿州而且还给了一大笔钱粮,只要求他照朝廷的意思老老实实办事。
而刘良佐虽然在寿州损失惊人,但是嘴上却是表示自己是为了顾全大局才忍痛撤出临淮,而且损失并不大,伤亡几百人加上被俘几百人而已。
1...3738394041...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