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风八万里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紫钗恨




明风八万里 第九十五章 新朝
但是对于多铎与豪格来说,代善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要他们的小命,所以他们毫不含糊地说道:“大贝勒,我们已经说过了,王师渡江北撤者约有两三万人,虽然沿路有所损耗,但我们终于把大军带回了徐州,只恨刘泽清、刘良佐不听调度,不然形势绝不会如此恶劣!”
代善是被多铎、豪格气炸了肚子,这次多铎、豪格北逃是把能搜刮的江北清军都搜刮得干干净净,但即使如此他们撤到徐州的时候顶多也就是一万多人,而且几乎都是残兵败将,根本不愿意与越明军正面交锋只想着退回山东。
如果真相信多铎、豪格从江南撤回来两三万兵马,代善觉得自己这位大贝勒等于白干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虽然是名义上的大贝勒,当年更曾与皇太极平起平坐,但这已经是非常久远的历史了,现在他只是礼亲王,与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而且他已经老了,在经历这么多挫折之后连皇位都不怎么在意,怎么会同多铎、豪格闹这种意气之争,因此豪格很快就想明白了:“你们说撤回来两三万王师,那就算撤回来两三万王师吧,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不要死守徐州?我们手下还有三万人马,摄政王与京师那边也让我们一定要守住徐州!”
徐州可以说是南北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代善原本是准备坚守徐州而且也觉得绝对能守住徐州,但是看到多铎与代善的残兵败将他第一个心灰意冷,而多铎已经非常明确地说道:“大贝勒如果一定要坚守徐州的话,那就让两红旗来守吧!”
代善自然不可能让自己统领的两红旗将士折损在徐州,而且他也觉得既然连南京都守不住,守徐州又有什么意义:“那我们还是退回山东吧,如果不能以淮河为界,也可以考虑以黄河为界!”
虽然只要代善下定决心坚守徐州,以清军三万之众是有相当把握守住徐州,但问题在于三位王爷就这么一点本钱,把所有本钱全折损在徐州,守住徐州又有什么意义?
代善又一次觉得他不是天命之子,总是被命运折磨来折磨去。
江南朝野几乎是第一时间接受了“大明承天皇帝”与“承天”这个年号,虽然过了年才是承天元年,但是江南的文人墨客现在既不用顺治二年,也不用弘光元年、隆武元年,而是改用了大明承天已酉年的称号,至于承天元年的历书更是在拼命赶印。
至于“大明应天监国秉政懿安皇后”与“大明顺天长平皇后”的尊号朝野都是赞声如潮,虽然不管是大明朝还是历史上都没有这样的先例,但大家都是非常聪明地歌功颂德,认为这样的体制既解决正统问题又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好事者甚至认为张皇后过于谦虚,应当加“皇太后”尊号才对。
唯一的异议来源于“大明顺天长平女皇”这个尊号,虽然这个尊号只有象征性意义,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是日月同悬朱明江山传承到承天皇帝身上,但不管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中立派,整个江南士林都是一致表示异议,认为长平皇后加女皇封号有百害而无一利,这其中包括那些强烈要求在越明朝体制下保留监国皇后与监国公主的保守派。
在他们眼中“大明应天监国秉政懿安皇后”的尊号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好歹能够接受,但是“大明顺天长平女皇”就是洪水猛兽,日后必定后患无穷,而在这种异议之中,不管是刘永锡还是长平皇后都决定收回成命,反正他们已经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在群臣的建议之下,长平皇后的正式尊号跟懿安张皇后一样多了“秉政”二字,但是朝野现在关心的问题不是“争国本”、“争正统”,而是都在关心承天朝新官制下的人事问题。
之前的承天朝可以用“草台班子”来形容,但是打下了南京城情况就不一样了,不但新增不少阁臣、尚书,而且新设了不少衙门,比方说满城都在风言风语的钱谦益成了编修《清国志》的总裁。
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闲职,但是在大明体制下编修国史反而是升迁最快的路径,所以大家都在诅咒钱谦益献妻求荣的同时想替自己谋一个同样的好缺。
而且有不少新设的衙门在大明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甚至是闻所未闻,比方说科学翰林院,大家根本搞不清这个翰林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打听了半天才知道是掌管一切火器、火炮与军用技术的部门。
过去这一块业务归属于工部与兵部,而且是工部、兵部最不起眼的小衙门中,但是现在承天朝在翰林院之外又新设了这么一个科学翰林院,大家就觉得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只是大家虽然觉得这个“科学翰林院”纯属怪胎,很多翰林出身的缙绅对科学翰林院恶评如潮,但是大家对于“科学翰林院”的重视程度也到了一个新高度,承天皇帝陛下既然敢用这个名号,那说明希望科学翰林院能与翰林院平分秋色,而在过去翰林是大明朝最快的升官捷径。
谁要能在科学翰林院抢到一个好位置,日后自然可以平步青云,但是现在承天朝新设的衙门可不仅仅是一个“科学翰林院”,在恢复元朝的理蕃院之外又设置了“总理海外各国事务衙门”,规格都很高。
虽然是新朝早创,这些新衙门未必能走得顺利,但是有衙门就有官缺,而且越明军在江西与江北两条战线都是旗开得胜,所以大家自然是热情高涨。
而刘永锡也在地图上作着今年的最后一次战略谋划:“通知江北诸军进到徐州就暂缓向北追击,就是谁来镇守徐州还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个地方至少要派只狗来看门!”
虽然刘永锡说得有些搞笑,但是邢夫人与张皇后都知道刘永锡这是对徐州守将寄以厚望。
不过徐州作为越明朝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北边头号重镇,确实要选择一位最有能力的大将镇守,毕竟虽然下面有一路北伐的建议,但是大家很清楚打到徐州基本就是越明军的极限,再往北肯定会出现大问题,接下去的一段时间要停下来慢慢消化收复的江北地盘。
现在江北各军的后勤线是越来越长,而且越往北就越容易发挥清军的骑射本领,更不要说跟新征服的江南地区不同,顺治元年清军就控制了大半个山东,顺治二年更是控制了山东全省并建立起相当牢固的统治,因此不管是邢夫人还是柳如是都建议刘永锡收复徐州之后就停下来消化胜利果实,而刘永锡自然是从善如流。
而张皇心当即笑了起来:“这是小锡你要决定的事情,就看现在有谁简在帝心?”
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守徐州这件事可不好办,我给他的期望是即使清军大举南下也能坚守徐州三个月!”
虽然在江北一路高歌,但是承天朝的注意力还是被江西反正的金声桓吸引过去,金声桓既然打出了隆武朝的旗号又同隆武朝的湖广总督何腾蛟联成一气,自然成了越明朝的心腹之患。
而刘永锡之所以要求坚守徐州三个月,自然是因为过了年之后就要集中主力大举西征,而清军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大举反攻,而刘永锡觉得为了万无一失必须有坚守徐州三个月的本领才行。
邢夫人觉得这件事确实有点难办:“如果建虏再次南下的话,恐怕会带上红衣大炮,在这种情况下坚守徐州三个月并不是什么易事。”
刘永锡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江北有周之升,有王普祥,还有张煌言,对付代善、多铎、豪格之流自然是易如反掌,但是建虏要举国南下的话,徐州一定要派一员猛虎镇守!”
邢夫人跟刘永锡在一起快一年了,第一时间就猜到了刘永锡所谓“举国南下”是什么意思:“相公的意思是多尔衮会亲自领军南征?这不大可能吧,多铎、豪格这次南征可是全军尽没了,建虏居然还敢举国南征!”
在邢夫人与张皇后的眼里,顺治二年的多铎南征简直是一场灾难,虽然第一时间征服整个江南,但是由于剃发令与越明军的全线反攻之下,不但多铎所部几乎全军尽没,就连来援多铎的豪格所部也落得同样的下场,对于大清国来说这已经是动摇国本的空前失败。
但是刘永锡对多尔衮评价极高:“虽然多尔衮是我承天朝最大的敌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没有我与诸位姐姐同心协力,衣冠南渡几乎就是梦幻泡影!”
虽然剃发令让大清国统一全国的时候推迟了几十年,但是刘永锡也不得不承认大清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就是多尔衮在顺治元年、二年打下来的,特别是顺治二年在还没有完全整合北方的情况派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更是神来之笔。




明风八万里 第九十六章 奉天皇后
如果没有刘永锡与越明军横空出世,这次南征之后富庶的江南将成为大清国最重要的财富来源,而湖广大部也同样一直为大清国所控制,所以不管在战场遭受怎么样的失败,拥有江南、湖广的大清国基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多尔衮就是这么可怕的人物,而且剃发令虽然让大清国征服中国的时间推迟了几十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让大清国成为唯一一个统治时间超过百年的胡人大一统王朝。
所以刘永锡很清楚自己大举西征江西、湖广的时候,多尔衮决不会按兵不动!
这才是越明承天朝的真正大敌!
而邢夫人听到刘永锡的评价就给出了一个建议:“那要不要让陈渊来镇守徐州?当初他守嘉兴府表现得很不错”
陈渊最近几个月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也是高杰旧部出身跟邢夫人关系也非常亲近,但是刘永锡却是摇了摇头说道:“等江北各军拿下徐州再考虑这个问题吧,关键要看徐州之役谁的表现更出色!”
虽然陈渊在用兵上很有一套,但是徐州作为承天朝最重要的北边重镇,守将不仅仅要在军事上非常出彩,方方面面都要特别出色,而且江北诸军也必须有一个总指挥才行。
柳如是现在已经明白了刘永锡的心意,但是有些想法她不好开口,只是帮刘永锡转移话题:“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西征至少要三个月!”
刘永锡很明确地说道:“拿下江西应当用不了三个月,但是全取湖广就要这么多时间,而且还要小心张献忠!”
邢夫人当即追问道:“那我们全取湖广之后,张献忠在蜀中坐以待毙怎么办?”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答道:“古人都说既得陇复望蜀,如果张献忠在川中坐以待毙,那咱们就要学一学太祖伐明玉珍故事!”
刘永锡不仅想学一学明太祖伐灭明夏故事,关键在于在明未清初这一波战乱中川中与河南、陕西可以说是杀戮最重的地方,如果越明朝能早日尽取川蜀自然是活人千万的无上功德。
但是这样的慈心一片刘永锡只能埋在心底,而柳如是当即笑了起来:“陛下果然有澄清六合横扫宇内之志,所以徐州必须派一只真正的猛虎镇守陛下从容西征。”
但是柳如是心底还是有疑问,大清朝今年在江南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多尔衮还会有举国南征的勇气吗?
而对于荆州府的忠贞营诸军来说,他们终于可以放弃一直让他们焦头烂额的“永昌”年号,改用“承天”年号。
当然这个承天年号并不是尽善尽美,就在荆州府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承天府,这是嘉靖皇帝的龙兴之地,所以嘉靖皇帝即位之后特意改为承天府,但是现在既然是承天皇帝坐龙椅,那么“承天府”这个地名就不大适合,所以即位诏旨中明确将承天府改回原名安陆府。
只是大清国这边也有相近的改名行动,他们也觉得承天府这个地名有些不适时宜所以同样改回了安陆府,而对于大顺军残部来说最关键的事情就是借着承天皇帝即位的机会,他们得以正式封侯封伯。
过去越明朝只有天门伯邢胜平、北固伯周之升等少数几个伯爵,就连刘孔昭作为刘永锡的生身之父也只得封诚国公,大顺军这边自然更不可能直接封爵。
但是越明朝虽然重视名位并不代表要苛待有功之臣,这次承天皇帝即位诸位有功之臣都有机会加官晋爵。
不管是朱大典、张国维、童屹立、路振飞这样的文官还是王之仁、张煌言、赵志杰这样的武将都是一步登天,而这些大顺朝的武将也终于可以抛弃原本的大顺朝爵位改用承天朝给的新爵位。
对于大顺军残部来说,他们虽然打出了越明朝的旗号但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是现在看到自己与越明朝的有功之臣一样一视同仁被封侯封伯,自然是终于放心了。
过去李过一直反对与越明朝合作,但是他现在既然被封为越明朝的兴国侯自然是喜上眉梢,嘴里连声说道:“陛下英明,陛下英明,陛下如此英明神武,想必中兴事业必能成功。”
而高一功也同样高兴,只是他不愿意被李过抢了风头:“那不仅是承天皇帝陛下,也是我姐夫,有我姐夫坐镇南都,汉家山河必能中兴!”
虽然现在高太后与刘永锡还没见过面,但是高一功已经以外戚而自居,而且他马上就把高皇后给请出来:“姐,今天可是大喜的日子,你不说两句!”
高太后想不出自己能说什么,但是看到高一功的鼓励眼神她又觉得自己必须说些什么,毕竟她名义上的丈夫那位承天皇帝既然已经在南京即位,那么她应当是皇后娘娘才对,只是诏书并没有写明这一点。
这可不是什么过家家的流贼皇后,而是承天朝的皇后娘娘,而且她本来就已经是皇后娘娘了,因此她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南都有大明应天监国秉政懿安张皇后与大明顺天监国秉政长平朱皇后,那我应当是什么名义?”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还是在过家家,但是高太后这么一说,在场的武将们没有什么反应,文官们却是兴致都来了:“娘娘说得好,娘娘说得太好了,确实应该要有个名义才行!”
“虽然需要这么一个名义,但是不要先斩后奏,一定要请陛下批准!”
“只要陛下同意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现在高太后打出的正式名义是“总督五省军务皇太后兼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行署”,但是在这些刚刚归附过来的文官却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毕竟又是大顺朝的皇太后又是一口贞义夫人越王妃,而且他们这些文官总觉得这个“越王妃行署”的名义随着承天皇帝已经有些不适合时宜了。
马上就有人想好了名义:“既然是应天、顺天、承天三号并用,那么多出一位奉天皇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对对对,大明奉天皇后这个尊号极好,虽然不能再加监国、秉政这样的尊号,但是其它的尊号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
“大明奉天皇后这个尊号确实不错!”
现在高一功、李过、田见秀这些武将也是神采飞扬,虽然他们仿佛又觉得到大顺朝最辉煌的那段光阴,大家都在筹画着进京以后的光明前景,而现在只是把大顺皇帝换成了大明奉天皇后,但是跟当时的场景并没有多大区别,等承天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他们这些有功之臣都有一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当然也有人担心大顺朝与大明朝之间是灭国之仇,但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完全不是问题,承天朝不是朱氏天下是刘氏天下,他们跟着刘皇帝与高皇后打天下根本不需要担心朱皇帝的问题。
只是仔细一想,他们都觉得这些文官说得很对,只要“大明奉天皇后”的事情办成了,他们就是刘皇帝与高皇后的人,根本不用担心什么历史问题,对这件事变得异常热心起来,高一功更是表现得特别积极:“我姐就应当是大明奉天皇后,应天、顺天、承天、奉天都齐了,承天朝肯定能够一统天下!”
这是一个好兆头,只是大家谈兴正浓的时候却突然有川中来的使者报告了坏消息:“小人见过总督五省军务越王妃高娘娘以及诸位将军、巡抚、道台、府台,小人是奉杨展将军之令来通知诸位将军,大西贼张献忠在川中立足不住已经准备大举东征入鄂,出川第一步就要夺取荆州府!”
不管是高皇后还是下面的文武官员都大吃一惊,虽然历史上大顺军与大西军有过一段合作的蜜月期,但是多数时间都是王不见王,而且大顺军在山海关失败之后张献忠就与大顺军彻底翻脸,但是谁也没想到大顺军好不容易在荆州府过上几天好日子,张献忠就要砸大家的饭碗。
高皇后虽然一向怯弱没什么主见,但是她很清楚张献忠若是获胜,她的“大明奉天皇后”肯定就当不成了,因此她第一个站起来说道:“既然张献忠自取灭亡,那咱们也不要讲什么情面!”
而下面的文武官员也有着同样的感觉,他们好不容易拿下荆州府这么一块地盘有这么一个加官晋爵的机会,张献忠居然跳出来抢地盘砸饭碗,那自然是无论如何都忍不下去:“八大王敢来,咱们就把他剁成八段!”
“张献忠敢来荆州,不管他带多少兵马,咱们都把他们杀得干干净净!”
“诸位侯爷或许与张献忠过去有些交情,但现在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请千万不要手下留情!”
“请各位抚台、道台放心便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官军,杀贼肯定是不遗余力!”
只有一向宽厚的田见秀问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川中据说是天府之国,张献忠为何立足不住要大举东征?”




明风八万里 第九十七章 荆州
在场的文武官员都曾经思考过田见秀这个问题,但是大家得出的一致结论是张献忠最大的可能还是回陕西老家而不是来同大顺军残部抢荆州府这块地盘,虽然汉中有贺珍驻守,但是只要张献忠肯不惜一切代价进攻陕西,贺珍绝不是张献忠的对手。
但之前得到的线报与杨展的通报都表明张献忠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举国东征,但这正是大家无法理解的地方,李过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张献忠就算准备放弃四川这样的天府之国也应当回陕西老家才对啊,他为什么要跟我们火并?咱们虽然打着大明的旗号但一直没得罪过他!”
李自成、张献忠都是陕西人,手下的这些部将与骨干也都是陕西人,除非是万不得已都惦记着衣锦还乡,而现在张献忠却准备放弃经略陕西率部再入湖广,让人觉得这其中大有玄机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倒是高皇后却知道大致的答案,她告诉麾下这些文武官员:“陛下特意写了一封家信给我,说是年后就准备亲自率部西征湖广,而听说武昌方面的探子都说阿济格现在有北撤的打算,或许这就是大西贼执意西进的缘故!”
大家立即明白怎么一回事,虽然陕西是张献忠与大西诸将的老家,但是大清国不可能放弃陕西,现在张献忠就是准备来摘桃子的。
本来高皇后并不准备泄露刘永锡亲征湖广的机密,而是作为关键时刻的杀手锏,但是听说张献忠要杀过来她就改变主意了,而文官们听到承天皇帝要御驾西征都松了一口气:“陛下英明!”
“陛下既御驾亲征,中兴事业必然功成!”
“到时候陛下与娘娘会师,中兴事业自然能够大功告成!”
“是啊,陛下亲征形势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行署”实际还是个草台班子,虽然有不少缙绅、豪强来投,但没有路振飞、朱大典这个级别的人物,而这些来投附的文官能力与眼光都相对有限,虽然也想着中兴汉室,但更关心的是个人前途。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在于“一品贞义夫人越王妃行署”虽然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承认,他们这些巡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的任命也跟朝廷报备过,但他们终究不是承天皇帝与张皇后的嫡系人马,而且大顺军余部现在只占据了一个荆州府,以后中兴事业成功的时候,他们这些人的前途未必能象朱大典、路振飞那样飞黄腾达。
但是刘永锡亲征湖广与高皇后会师之后形势不一样了,只要把承天皇帝伺候好伺候舒服了,到时候他们就是承天朝的天子门生,因此现在一个个都乐上天了。
只是高皇后虽然怯弱,但是终究有着不错的眼光,虽然这些投附的文官赞声如潮,但是她还是看到了真正的问题关键:“张献忠要打过来,咱们荆州府能否应付得过来?毕竟咱们只有一个荆州府,张献忠却占了四川全省。”
这个问题既敏感又关键,大家虽然已经心里有数,但还是把目光转向了高一功。
高一功毕竟是高皇后的亲弟弟,哪怕在这种问题上说错了话也不会被高皇后记恨一辈子,而高一功也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说话:“大西贼如果大举出川的话,关键在于何腾蛟与阿济格的动向!”
大家对于高一功的这个回答都很满意,毕竟高一功并没有直说与大西军交战败多胜少,只说何腾蛟与阿济格才是胜负关键。
但确实就是这么一回事,虽然名义上荆州府安置了三十万大顺军残部,但是大家都很清楚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家眷与老弱病残,真正能够上阵厮杀的忠贞营只有七万之众,但这七万之众中真正称得上战兵的最多也就是两三万人而已,精锐最多只有一万之众。
毕竟这一年多来大顺军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恶战,保存下来一万精锐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而大西军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大西军占据四川之后遇到了一系列失败与挫败,从占有全川到现在只控制大半个四川,但是大西军主力并没有在军事上遭受多大损失,光是张献忠的四个养子张可望、张定国、张文秀、张能奇手上就至少有十万精锐,真要与大西军展开决战荆州这边并没有多少胜算。
但是更重要的问题不管是阿济格还是何腾蛟都把荆州府的大顺军残部视为死敌。
本来应当势成水火的这两路大马现在已经联合起来企图剿杀荆州,企图消灭承天朝在湖广的唯一一支武力。
他们的联合剿杀已经给荆州制造了无数大麻烦,如果张献忠再杀出川来大家都觉得荆州府要立足不住。
1...8889909192...1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