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李正军叹了一口气,“还真是邪门,我们排查了很多地方,都是十分正常的,各安装尺寸也到位,轴系偏差也在要求的0.05毫米以内。”
这样啊。
杨帆沉思了一下,走进动力舱内,随同大家一起,认真的排查起来,寻找着问题的根源。
时间临近中午,温度上升,动力舱内的温度更高起来,估计有37度以上,有一些人的衣服已经开始湿了。
杨帆也是一样,因为汗水的缘故,的确良白衬衣贴在背上,但问题一直没有找到。
陈绍华比较仗义,一直陪同着杨帆等人,他也一样满头大汗,衣服也有一些地方开始湿了。
抬手看了看时间,陈绍华建议道:“今天上午就到这里,我们先去吃饭,顺便也休息一下,这样下去容易中暑。”
杨帆同意的点了点头。
这样一味蛮干确实不是办法,朗声的对大家道:“都停下来吧,先去吃饭,我们陈总请客。”
有一些人善意的笑起来,纷纷放下手中的东西,准备走出动力舱。
只有李正军似乎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还在那里微微皱着眉头,一边思考着,一边排查着。
杨帆轻轻的扯了扯他,笑着道:“李主任,咱们先吃饭,然后再过来,怎么样?”
李正军看了看动力舱内情况,有一点不忍的道:“问题的根源还没有找到,我吃不下饭啊。”
杨帆安慰道:“饭是要吃的嘛,再说,这里面温度会越来越高,继续呆在这里容易中暑。”
如果是海上航行,或是停靠在码头边,舱内的温度不会有这么高。一方面是有一些舱室有空调系统,另外一方面是船体大部分泡在海水里面能降温。
现在没有下水,船体还在船台上,在夏日太阳的炙烤下舱内的温度最高真的可以达到40度。
李正军还想继续。
他是一个锲而不舍,不会轻易放弃的人,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真没有什么心情吃饭,尽管动力舱内闷热无比,仿佛一个大蒸笼。
杨帆又拉了拉他,“走了,吃饭要紧,等凉快一点我们再来。”
李正军苦笑着摇了摇头。
杨帆很欣赏李正军。
他十分的敬业,已经一连在东海厂呆了好几天,晚上就住在东海厂的招待所,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排查问题。
正因为这样,杨帆不忍心看到他中暑,将他拉出了动力舱,一行人下了这艘052舰,在陈绍华的带领下去吃饭。
没有出东海船厂的厂区,在李正军的建议下,就在东海船厂的职工食堂,原本陈绍华的意思是去外面餐馆吃饭,但李正军只想早一点吃完饭,然后继续进入动力舱去排除问题。
陈绍华很热情,很客气,估计是看在杨帆的面子上,特地开了小灶,大家在食堂二楼的一个包间内坐了下来。
大吊扇一吹,非常的凉爽。
坐下来之后,韩江直呼,“哎呀,终于凉快了,刚才可热死了。”
其他人纷纷点头。
这里的环境和闷热的动力舱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有人还解开了衣服的扣子,让自己更凉快一些。
考虑到大家都热得够呛,陈绍华特地叫了冰镇酸梅汤,喝下一口冰镇酸梅汤,杨帆也直呼过瘾。
没有多久,一道道菜被送上来,比较丰盛。
东海所过来的那几位技术员,直呼沾了杨帆的光,能吃上一顿大餐。这几天,哪里有这样的待遇,基本是在一楼吃大食堂,和东海船厂的普通职工一样,唯一区别就是免费的。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着。
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次所出的问题,吃了将近一个小时,也聊了将近一个小时。
吃完饭之后,陈绍华道:“杨主任,走,去我们招待所,先休息,下午再说。”
杨帆也正有此意。
现在这个时间点去动力舱,实在是太热了。
不过,李正军有一点犹豫,他想现在就去动力舱,继续工作,继续排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杨帆看出了他的意思,拉住他道:“你不要命了,动力舱现在的温度可能有40度,我肯定,你只要在里面呆一个小时就会中暑。”
李正军有一点迟疑,显然,他当然也不想中暑,但又实在放心不下。
杨帆道:“走,先去休息一下再说。”
工作肯定是要做的,但身体也要紧,在杨帆的主张下,陈绍华带着杨帆和李正军准备去招待所。
东海所的其他几名技术员有一点不敢,他们知道级别太低,不能享受这个待遇。
哪里知道,杨帆挥手道:“都愣着干什么,这一次是东海厂买单,大家都去休息一下。”
陈绍华笑着道:“对,这次我请客,大家都辛苦了,都去招待所,好好的休息,冲一个凉,午睡一觉再说。”
大家开心起来,也善意的笑了起来。
于是一行人又到了东海船厂的招待所,包括李正军,以及另外一名主管技术员有房间,他们这几天一直住在招待所,没有回东海所。
其他人暂时没有房间,每人开了一间,顿时一个个高兴无比,冲进各自的房间之中,一阵大呼小叫。
见状,杨帆开心的一笑,显然被他们影响了。
韩江也兴高采烈,有一点激动的道:“帆哥,又沾你的光,哈哈,可以好好睡一觉,不行,我先要舒舒服服的冲一个冷水澡,太热了。”
杨帆拿了钥匙,进了自己的房间之中,因为出了一身大汗,也先冲了一个凉,然后吹着风扇,在床上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午觉。
醒来之后,叫上韩江,以及其他几名技术人员,准备再去动力舱,现在是下午三点半,依旧很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的凉爽下来。
“李主任呢?”
没有看到李正军,杨帆问了起来。
其中一名技术员回答道:“他半个小时之前就离开了招待所,估计去了动力舱。”
这个李正军。
真不是一般的敬业啊!
杨帆有一点佩服他。看了看已经休息好的技术员们,挥手道:“走,我们也去动力舱,希望能找出问题所在。”
大家一起去了建造船台,又登上了这艘052舰,再一次进入了动力舱,果然,李正军已经在那里。
这个时候,动力舱内的问题依旧比较高,但比中午的时候要好一点,倒还可以忍受。
大家认真的仔细的排查,有时候会停下来一起讨论,然后又继续排查,到了下午五点多钟的时候,陈绍华、谢新建等都来了。
还有东海船厂的吕国栋。
包括李正军在内,大家都是一脸的惊愕,十分的意外,他们在这里已经好几天,但一直没有看到吕国栋,今天居然看到了。
吕国栋这个一把手居然亲自走进了动力舱。
让大家更加惊讶的时候,吕国栋一进来,热情的握住杨帆的手,大声的道:“杨主任,辛苦你了,这一次问题能不能解决,我们东海厂可就指望你喽。”
“哪里,哪里。”杨帆一脸的谦虚。
旁边的人更加惊呆了,尤其是东海所的那几名技术员们,一个个宛如被点中了穴道一样,动作完全定格。
心中已经无法平静了。
一个劲的在狂呼,这是东海厂的一把手啊!
我没有看错吧,他居然没有丝毫的架子,一脸热情的和杨主任握手呢。
这要讲出去,谁信啊!
杨帆倒没有过多的去在意其他人的反应,和吕国栋等人聊了几句,继续投入工作之中。
可能是空间狭小,担心影响大家的工作,吕国栋、陈绍华等来看了看,然后就暂时离开了。
夕阳西下。
海面上的阵阵凉风吹过来,温度也降下来好几度,动力舱内的温度也下了一些。
韩江扇了扇自己的汗水,高兴的道:“终于凉快一些了,估计晚上的时候会更加凉快。”
杨帆点了点头,心中想道,这温度一冷一热的,晚上凉爽,中午炎热,看来还是晚上舒服一些。
今天就暂时不回去了,住在东海厂的招待所,吃完晚饭之后,继续排查,力争将问题的根源找出来。
突然,杨帆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仿佛有一点东西被抓住了。
一冷一热。
一热一冷!
哈哈,我好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杨帆心中狂喜起来,脸上也轻松起来。
这个时候,杨帆都有一点佩服自己,终于知道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抬手看了看时间,已经到了饭点。
既然已经基本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就先去吃饭,而不必再辛辛苦苦的继续查找问题。
杨帆挥手道:“走,我们去吃饭,晚上再继续。”
大家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包括李正军在内,估计他是想早一点吃完晚饭,然后早一点过来再继续工作。
暂时没有人注意到杨帆的脸色似乎有一点不一样,多少浮现出了几分轻松之色,还透着几分高兴。
......
今天继续三更,第二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两百章 杨帆的推断
大家一行人出了动力舱。
看得出来,大家的情绪都不高,又几乎辛苦了一个下午,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李正军也叹了一口气。
累,又热,还没有收获。
这让人有一点沮丧。
气氛比较沉闷,都没有说话,直到走到甲板上面。
让大家比较意外的时候,吕国栋、陈绍华等还在那里等着,并没有离开,看到大家过来,吕国栋注意到了大家的神色。
他自己无奈的笑了笑,似乎在预料之中。
“走吧,我们先去吃饭。”
身为一把手,大家辛苦了这么久,他想犒劳大家一下,已经在外面一家餐馆定了餐。
包括李正军在内,大家都看了看杨帆一眼,知道又沾了杨主任的光,如果没有杨主任,不要说吕国栋亲自过来热情的请吃饭,就算是陈绍华过来的几率都不大。
此刻,杨帆脸上那明显的轻松和高兴已经退去,渐渐的冷静下来,在想着问题是否真由冷热交替引起的。
认真的思考着,基本没有说什么话,只是脸色比较平静,没有像其他那样的沮丧和沉重而已。
吕国栋真的很客气,车子都安排好了,一共三辆车子,除了他和陈绍华各自的座驾之外,还有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
“大家上车,我们去外面吃,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李正军面露愧色,“辛苦不假,但我们未能找出问题的根源,这一顿饭吃得心中有愧啊。”
“哪里,哪里,我知道问题棘手,暂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十分正常。”吕国栋回答着。
大家纷纷厂车,离开首舰建造船台,离开东海船厂的厂区,在外面一家规模和环境都不错的饭店门口停了下来。
进入包厢之中,空调一开,舒服极了。
“哎呀,真凉快。”
“好舒服啊。”
坐下之后,大家纷纷这样说着,原本有一点沮丧和沉重的心情总算好了一些,开始有说有笑起来。
饭菜很丰盛。
但没有上白酒,而是上了的冰镇凉白开,喝一口很舒爽的那种。吕国栋原本是想上一瓶白酒的,但李正军坚持说吃完饭还要继续上舰,杨帆也没有喝酒的意思,于是,没有白酒。
菜上来之后,作为东海厂的一把手,吕国栋热情的请大家动筷子,一桌子人开吃,气氛渐渐的热烈起来。
大家交谈的话题自然和这次事情有关,聊了一会儿,吕国栋还是忍不住问了起来,“杨主任,你觉得呢,问题出在哪里。”
杨帆本来是不想说的,因为他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有心中有一些推断,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准备吃完饭之后回到舰上,进行一番验证之后再说。
万一自己的推断不正确,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所以杨帆没有自告奋勇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推断,但吕国栋询问起来,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
人家一把手特地询问,如果还藏在心中,那就有一点不够意思。
杨帆正色的道:“我暂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有一些推断,准备吃完饭之后上舰验证的。”
啊!
什么!
吕国栋、陈绍华、谢新建等东海厂的人全部惊喜的看着杨帆,某一些人心中估计已经有一点激动了。
他们对杨帆了解啊。
知道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杨帆是不会这么说的。
顿时,气氛就明显不一样了,东海厂的人,包括吕国栋在内目光全部集中在杨帆的身上,东海所的人呢,他们微微一愣之后,也有一点意外,纷纷看着杨帆,等待着继续说下去。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杨帆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道:“我之前也毫无头绪,但天气冷热的变化给了我启示,现在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动力舱内的温度可以高达40度,夜晚,温度又渐渐的将下来,到了下半夜的时候温度估计可以降到25度左右。”
“如此大的温差,一冷一热,对我们的轴系是有影响的,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这在我们的动力系统上也是适应的.......”
渐渐的,渐渐的......
听杨帆这么一说之后,大家一个个眼睛亮了,简直就是两眼放光啊!
李正军狠狠的一拍大腿,直呼,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其他技术员呢,心中在道,太厉害了,不愧是杨主任。
谢新建则振奋的道:“肯定就是这个原因,肯定是这个原因!”
杨帆看了看大家,继续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吕厂长,这需要你们的配合。”
吕国栋爽快的道:“没问题,杨主任说怎么做,我们就去怎么做,无条件的执行,就算是要我这个厂长去做什么,我也一样无条件的去做。”
杨帆一笑,“言重了,用不着吕厂长亲自去做什么,将一些工作安排下去就可了。”
“我是这样打算的,吃完饭之后,我们就去验证是否真的是因为冷热的缘故,方法很简单,在动力舱内摆上温度计,记录舱内温度的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我们测量轴系的偏差,每变化一度,我们就测量一次,如果发现轴系偏差超出0.05毫米,我们就对轴系进行调整,保证它无论在哪一个温度内,偏差都在0.05毫米的范围之内。”
杨帆推断,温度的变化对轴系偏差是有影响的。
某一个温度测量出来的轴系偏差值合格,随着温度的变化,在另外一个温度再测量,可能就会不合格。
大家都明白了杨帆的意思,吕国栋道:“安排好技术和质量人员,从今天晚上开始,不停的给我测量轴系偏差,人员安排充足,每隔几个小时就换一批人。”
陈绍华、谢新建、郑先学纷纷点头,尤其是郑先学,他主动请缨道:“我来安排,领带们放心。”
事情就这么定了。
吃完饭之后,大家第一时间回了东海船厂,很快就行动起来,不少的技术和质量人员被召集起来,先开会。
通过开会的形式对工作进行安排和分分工。
会议室内,已经到了二、三十名技术或质量人员,他们估计已经听说了一些什么,会议还没有开始,会议室内嘈杂得很,大家都在热议着这件事情。
“听说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是的,问题根源已经找到了,是东海所的杨主任帮着找到的。”
“我的天呐,又是杨主任。”
“厉害,真厉害!”
“......”
大家都在这样热议着,嗡嗡的议论声几乎传到了会议室的外面,直到杨帆、陈绍华、郑先学等人走进来。
原本嘈杂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大家的目光纷纷集中在杨帆的身上。
此刻,杨帆面色平静,在大家的目光之中走进了会上,并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郑先学主持这个会议。
先是介绍了杨帆的推断,然后对大家进行分工,将这些技术员和质量人员分成6个小组,每4个小时轮换一次,24小时不间断。
部署完任务,做好分工之后,会议解散。
很快就行动起来,不久之后,动力舱内挂了温度计,几名技术质量人员开始对轴系偏差进行测量。
在表格上记录好测量时间、温度和轴系偏差值,按照杨帆的意思,温度每变化一度,都要重新测量,并做好记录。
测量并记录完之后,他们暂时空闲下来,可以聊一聊天,休息一下子,不到一个小时,有一名技术人员提醒道。
“温度降了一度,从31度降到了30度。”
“快,我们再测量一遍轴系的偏差。”
“.......”
几人又忙碌了一番,将温度30度时的轴系偏差记录下来,并又记录了测量时间等。
暂时又可以轻松一点,只要注意温度的变化就可以,当温度下降到29度的时候,他们又测量了一番,并有记录下来。
这个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
陈绍华、杨帆和郑先学走进了动力舱,主要是想看一看测量结果,是否真如杨帆所推测的那样。
几名技术质量人员,看到来了几位大boss,纷纷主动的打着招呼,陈绍华点一点头,询问道:“结果怎么样,有变化没有。”
几名技术质量人员你看我,我看你,表情十分的古怪,直到陈绍华又询问起来,其中一名技术人员才道。
“我们测量了31度、30度和29度三个温度环境下的轴系的偏差值,但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什么!
没有变化!
这不可能吧!!!
陈绍华、郑先学脸色都变了变,心中道,怎么可能会没有变化呢,这可是杨帆主任推断的。
杨帆也比较纳闷,心中道,多少应该有一些变化呀。
沉思了一下之后,杨帆道:“将测量结果给我看一看。”
那名技术员将测量结果给了杨帆,那是一张事先做好的表格,温度、时间、轴系偏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从这张登记表看得出,在三个温度环境下,轴系偏差值确实没有变化,顿时,杨帆又沉思起来。
怎么会这样呢?
......
今日继续三更,第三更完毕,谢谢大家。
军工重器 第两百零一章 问题根源找到了
杨帆一脸的纳闷。
注意到杨帆的神色,陈绍华的心也微微一沉,忍不住问了起来,“怎么了,有问题吗?”
杨帆没有说话,似乎在沉思着。
旁边有一位技术员道:“我们测了三个温度环境下的轴系偏差,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们推测,轴系偏差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或是变化非常小,远比杨主任推测的要小得多。”
什么!
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陈绍华的心又往下沉了沉,心中甚至想道,难道杨帆的推断也会出现错误吗,不会的,不会的......
在心中一个劲的安慰他自己,认为杨帆的推断不会出错。
郑先学也认为不会出错,呵斥刚才那名技术员道:“别乱说,杨主任怎么可能出错呢。”
杨帆笑了,毫不介意的道:“我又不是神,也有可能会出错的,但我这次推断应该不会有错。”
说完之后,他继续道:“现在是29度,再测量一遍,不,同一个温度下测量三遍轴系偏移值。”
这么做,主要是减少测量误差。
轴系偏移的数值极小,工艺要求是偏移值在0.05毫米以内,杨帆看了,几名技术员在三个温度环境下测量出来的数值要么是0.039毫米,要么是0.040毫米,只有千分之一的差别。
这么小的差别,可以认为是测量误差,而不一定是温度影响的,为了测量更准确,减少测量误差,就必须多测几次。
郑先学马上挥手命令道:“快按杨主任所说的去测量,每一个温度环境下测量至少三次。”
这几名质量和技术人员又行动起来,测量动力系统的轴系偏移,没有多久结果就出来了。
有一名技术员一脸惊奇,“果然存在测量误差,我们刚才明明测量的数值是0.040毫米,这次是0.041毫米。”
再继续测量,又测了两次,一次是0.040,还有一次是0.041,一共三次测量有两次是0.041毫米。
再继续测量一次,依旧是0.041毫米。
郑先学判定道:“在29度的温度环境下面,轴系偏移是0.041毫米,而不是0.040毫米,说明从31度到29度,轴系偏移发生了千分之二的变化。”
杨帆也这么认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闻言,陈绍华微微放心,本来严肃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不少。
温度的变化会不会真的影响轴系偏移呢,杨帆、陈绍华和郑先学都没有离开动力舱,呆着这里等着。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温度下降到了28度。
在这个温度下再测量了三遍,测量值全部都是0.043毫米,轴系偏移相比29度的温度环境下又大了千分之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