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重器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五彩贝壳
杨帆愈发的肯定起来,温度真的会影响轴系的偏移,且影响还比较大,连续两次试车失败,很可能真的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原本调整好的轴系偏差,在某一个温度下合格,但随着温度的变化,原本合格的轴系偏移值就超出了合格范围,原本合格的,变成了不合格。
杨帆、陈绍华、郑先学一直到下半夜才回去。
动力舱内的温度也下降到了25度,测量出来的轴系偏移值已经达到0.061毫米,完全超出了合格范围。
监测还在继续进行,但不用杨帆等人继续蹲点在这里,有技术质量人员负责,他们每一个温度环境下测量三遍轴系偏移值,并记录下来。
这样的监测,杨帆认为起码要24小时,能监测两个来回,也就是48小时最好。
郑先学建议干脆监测48小时内每一个温度变化下的轴系偏移值,陈绍华表示赞同。
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未来的监测都不用杨帆去担心,等着看结果就行了,回到东海所的招待所,到头就睡,睡得十分香甜,十分安稳。
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才起床,在招待所吃了早餐,杨帆又去了动力舱,看了监测结果。
果然,温度变化对轴系偏移影响很大,最大的偏移值已经到了0.065毫米,随着温度的升高,达到38度,甚至40度,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偏移值,一切难说。
看了一番之后,杨帆暂时回到了东海所。
下午一上班,刚在办公室之中坐下不到十分钟,潘总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将杨帆叫过去。
杨帆一进门,潘总师就询问道:“小杨,听说你在东海船厂呆了一个晚上,刚回来?”
“是的。”杨帆点头道,“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次试车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轴系偏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将情况简单的介绍一遍。
顿时,潘总师高兴起来,也放心起来!
“太好了!”潘总师脸上浮现出了明显的喜色,可见他内心的喜悦程度,大声的道:“问题根源已经找到,这个问题终于能解决了!”
高兴之余,表扬道:“小杨,你真不错,又立了一功,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我想连黄总指挥都会高兴起来的。”
啊!
杨帆微微一阵惊讶,没有想到黄克平总指挥都在密切关注这件事情,随即恍然,觉得黄克平关注倒也正常,毕竟这不算一个小问题。
问题根源已经找到了,接下来该怎么去做呢?
杨帆说了自己的打算,48小时监测之后,再有一个24小时,或是48小时的轴系偏移调整。
在未来24小时,或48小时内,测量轴系偏差不合格,就在这个温度环境下进行调整。
哪个温度环境下不合格,就在哪个温度环境下进行调整,保证轴系在任何一个温度环境下的偏移值都是合格的,全部在0.05毫米的范围以内。
听了杨帆的计划,潘劲夫赞同的点了点头,“对,这个方法不错,简单有效,我相信能解决轴系偏移的问题,应该能保证第三次试车成功。”
对此,他有信心!
他对杨帆更有信心!
.......
东海造船厂。
按照杨帆所说的办法,48小时的轴系偏移值监测已经完成,动力舱内的温度变化从24度到41度不等。
每一个温度环境都至少有三个测量值,有的温度环境下甚至有四个,或是五个测量值。
轴系偏移值也从合格到不合格,变化比较大,最大的轴系偏移值达到了0.072,属于严重的不合格。
会议室内。
陈绍华、谢新建、郑先学都坐在那里,此外就是东海船厂的一些骨干和资深技术员,以及一些生产管理者。
杨帆、李正军,以及东海所的其他几名技术员大家也坐在这里,参加这次会议。
郑先学向大家介绍这48小时内的监测情况,并每人发了一份表格,上面记录了每一个温度环境下的轴系偏移值。
他的声音很洪亮,也透着一股轻松,“同志们,多亏了杨帆主任,我们连续两次试车失败的原因算是找到了,现在可以肯定,就是温度变化引起轴系偏移值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排除故障,解决温度对轴系偏移值影响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杨主任是专家,现在请他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做。”
刷!
几乎所有的目光全部投到了杨帆的身上,此刻,杨帆成为整个会议室之内的焦点。
这些目光有赞赏,有高兴,也有敬佩!
太厉害了!
果真有两把刷子!
不愧是杨主任!
又是杨主任帮我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很多技术员心中这么想着,就是那些四、五十岁,几乎干了一辈子技术工作的老技术员们,他们也对杨帆佩服得很。
会议室内安静下来。
在大家的目光之中,杨帆站了起来,朗声的道:“接下来我觉得应该这么做,再利用48小时的时间,我们每一个温度环境下测量轴系的偏移值,凡是发现不合格就进行调整,确保轴系偏移值在0.05毫米的合格范围内.......”
大家纷纷认真的听着。
听完之后,会议室之中响起了掌声,这是对杨帆发言的肯定,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可行。
简单而又有效!
陈绍华亲自拍板,“那我们就按杨帆主任的方法去做。”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郑先学按照杨帆所提议的方法进行了人员安排和分工,散会之后,马上就行动起来。
在动力舱内,一直有技术和质量人员在监测轴系的偏移值,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在任何温度环境下轴系偏移都是合格的。
两天之后。
杨帆又来到了东海造船厂,且是陈绍华客气的到东海所,热情的将杨帆请了过来。
“杨主任,动力系统的轴系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整,它在任何温度环境下都是合格的,偏移值都没有超出0.05毫米。”
说完,还将一份监测报告递给了杨帆。
接过这份报告,翻看了一下,杨帆高兴的道:“数据全部合格,我看可以进行第三次试车。”
第三次试车,这正是陈绍华所希望的。
第三次试车似乎顺理成章,又似乎来得如此的惊喜!
陈绍华看了看杨帆,足足过了两、三秒才反应过来,然后,大声的道:“真的可以进行第三次试车!”
.......
今日继续三更,第一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两百零二章 试车成功
“真的又可以了吗?”
陈绍华的语气之中透着明显的惊喜,看着杨帆。
杨帆一笑,“我觉得可以了,只要你们做好了试车的准备,随时可以进行第三次试车。”
“我们已经最好了准备。”陈绍华回答道。
消息传得很快,东海船厂的很多人都听说了这件事情,尤其是一些技术员们,期盼已久。
之前辛辛苦苦的排查问题的根源,接着又是连续两个48小时,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这次试车。
“终于可以再次试车了。”
“希望这一次试车成功。”
“我敢肯定,这一次试车会成功!”
“.......”
不少的人热议着,对接下来的试车充满了希望,不止是这些技术员们,东海造船厂的整个管理层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情。
下午五点多钟。
虽然热浪的余温还没有完全退去,但比中午要稍微凉爽一些,动力舱内,一些人在忙碌着,做最后的准备和检查。
“我觉得可以了。”
“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
“......”
几名技术人很快就统一了意见,其中一名主管技术员迈步走出了动力舱,到了舰楼的指挥室,大声的汇报道。
“报告总指挥,一切检查无误,可以进行试车,请您下达试车命令。”
陈绍华满意的点一点,大声的道:“马上进行再次试车!”
指挥室内,还有杨帆、谢新建、郑先学等人,一个个微微振奋,包括杨帆在内,因为第三次试车马上就要开始了。
一会儿之后,大家就感到动力系统已经启动,指挥室内也热闹起来,大家一边聊着,一边等待着试车完成。
郑先学道:“还真有一点紧张啊。”
谢新建道:“我也有一点紧张,但我更充满希望。”
杨帆则微微一笑,眼神之中透着自信,这次试车,能不能成功呢?杨帆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试车肯定会成功的。
又过了一会儿之后,连吕国栋、张国新等人也来了,走进舰楼的指挥室,一个心情都不错。
吕国栋更是道:“我们这一次试车应该会成功,如果还不成功,那才真叫有鬼呢。”
大家开心的笑了起来。
气氛轻松,聊着天,等待着试车的完成。
不久之后,大家感觉到试车似乎停了,郑先学第一个朗声的道:“看样子试车已经完成了。”
谢新建提议道:“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呢?”
吕国栋看了看大家,然后道:“如果动力舱大一点,我们全部过去倒也无所谓,这么多人动力舱可挤不下,我们在这里等结果就行了。”
动力舱内。
试车停下来之后不久,两名技术员配合,用工具熟练的将传动轴拆开,将轴瓦小心的取了下来。
此刻,气氛有一点紧张。
动力舱内也非常的安静,其他的人纷纷忐忑的看着将轴瓦拆下来,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有一名技术人员甚至额头冒汗,悄悄的擦了擦,然后又伸长脖子,踮着脚尖看着,心情在祈祷。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这一次一定要成功,千万不要出什么问题。
当气氛紧张到极点的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起来,“怎么样,怎么样,情况怎么样?”
两名主管技术员一直没有说话,在那里认真的看着这片轴瓦,看了很久,看得十分仔细,足足有两、三分钟。
终于,他们脸上的紧张和担忧之色褪去,相视一笑,明显的轻松和高兴起来,其中一名主管技术员大声的道。
“轴瓦没有丝毫的磨损,光亮如新,我们的这次试车非常成功!”
声音一落!
其他的人先是愣了两、三秒,然后,瞬间就爆发出欢呼声。
振臂高呼!
试车终于成功了!
这两名主管技术员又是相视一笑,完全不顾轴瓦上满是机油,拿着这片轴瓦去了舰楼的指挥室。
大家都在等着消息。
吕国栋更是抬手看了看时间,心中猜测道,应该差不多了吧,那些技术员们应该快过来了。
没有两分钟,脚步声传来,这两名主管技术员一脸高兴之色,步伐矫健的迈步走进了指挥室,几乎齐声汇报。
“报告各位领导,此次试车非常的成功,轴瓦没有丝毫的磨损。”
好!
太好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微微悬着的心彻底落地,一个个无比高兴,都是大领导,原本早就不将喜乐哀怒表现在脸上,但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振奋了!
包括吕国栋在内,也无法做到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而波澜不惊,他脸上的喜悦之色比较明显。
试车成功了!
终于成功了呀!
大家全部一脸高兴的围了过来,高高兴兴的看着那片被送过来的轴瓦,不管是郑先学,还是谢新建,根本就不顾轴瓦满是机油,认真的看起来。
郑先学肯定的道:“轴瓦没有一丝毫的磨损,依旧光亮如新。”
消息依旧传得很快,短时间之内,不少的人都听到这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一个个高兴起来,放心起来。
下班的时候,东海船厂大门滚滚的自行车大军,这些下班的工人们一边骑车,也在一边谈着这件事情。
“老刘,听说动力系统第三次试车成功了。”
“真的呀,这可太好了!”
“......”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随着消息传开,整个东海船厂似乎都为之一振,气氛都完全不一样。
.......
东海舰船设计所。
办公室内,潘劲夫还在看几份设计技术资料,随着052舰的2号舰展开全面设计,虽然说设计工作量总体上不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计图纸都不用进行任何更改,但因为设计时间只有一年半,在潘总师这里,他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他还没有下班,继续在办公室之中。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东海船厂一把手吕国栋亲自打来电话,“老潘,这次我又要谢谢你们。”
潘劲夫的反应也很快,马上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朗声的道:“吕厂长,莫非是第三次试车顺利完成了。”
吕国栋大声的道:“完成了,非常的顺利,非常的成功,没有出现一丁点的轴瓦磨损。”
简单的介绍了一番试车的情况之后,吕国栋继续道,“杨帆主任表现出色,如果不是他,我们还在焦头烂额的找问题的根源呢。”
在电话之中,聊了足足好几分钟,吕国栋那是满满的感激,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
放下电话之后,潘劲夫心中想道,“小杨不错,又解决了一个棘手的大问题,随着2号的设计渐渐全面展开,是不是该给他加一点担子呢?”
但潘劲夫又有一点犹豫,暂时无法拿定主意,因为杨帆太年轻了,1982年参加工作,工作经验才6年多,在这个论资排辈的年代,太年轻放到高位,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出于对杨帆的爱护,潘劲夫让杨帆在型号办副主任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好几年。
再等一等,再看看。
他很想让杨帆再进一步,但考虑到杨帆实在是太年轻,最终还是没有那么做,准备过一段时间再说。
.......
杨帆从东海船厂回到了东海所。
解决了轴系对中的问题,东海船厂的这只拦路虎被搬掉,他们又开足马力,全力以赴进行首舰的舾装。
接连两天,杨帆感觉都比较轻松。
也没有再去东海船厂,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2号舰的设计上,如关注那些国产化设备的研制进展情况等。
没有去东海船厂,但对首舰的建造还是比较了解的,也知道昨天黄克平总指挥再一次去了东海造船厂,特地视察了首舰的舾装情况。
陈绍华特地打电话过来告诉杨帆,说黄总指挥得知又是杨帆解决了轴系对中的棘手问题,当着东海船厂一众高层的面,称赞了杨帆一番。
接到这样的电话,说实话,杨帆的心情也非常不错,又一次获得了黄总指挥的公开表扬。
别人估计工作一辈子也难以获得一次这样的表扬,而杨帆则隔三差五就被黄总指挥表扬,除了杨帆,应该也没有第二人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炎热的八月份很快就要过去,即将迎来稍微凉爽一点的九月份。
杨帆偶尔去一去东海船厂,关注一下舾装之中的首舰,见舾装的过程之中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十分的放心,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2号舰的设计上面。
这个时候,2号舰的设计也进入了全面阶段,很多东西在展开新的设计,尤其是武器系统设计室,他们比较忙碌起来。
今天,杨帆像往常一样上班,先进入型号办自己的办公室,准备坐一坐,然后准备去武器系统设计室看一看设计进展情况。
如果设计过程之中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大家询问,杨帆都会热心的解答,一些设计上的错误或不妥之处,也会一一指出。
整个武器系统设计室的人,只要看到杨帆过来,都十分的欢迎,设计上有问题也会虚心的请教。
还没有来得及去武器系统设计室,赵玉兰进来之后,说了让杨帆十分惊讶的情况,然后有一点担心起来。
…………
今日继续三更,第二更送上!
军工重器 第两百零三章 潘总师病倒了
赵玉兰推门进来,看到杨帆,热情的打着招呼,“早啊,每次都比我早一些。”
杨帆笑着道:“你也很早,现在还没有到正式上班时间,你提前了好几分钟呢。”
俩人这样随便的谈了几句,赵玉兰脸色一正,“知道吗,听说潘总师病倒了,现在在医院里面呢?”
啊!
杨帆一阵惊讶,前天还见过潘总师呢,感觉到他好像比较正常,不像生病的样子。
哪里想到,今天早上一上班就听到这样的一个消息,在感到意外之余,杨帆也十分的担心,询问道。
“潘总师的情况怎么样,严重吗?”
赵玉兰轻轻的摇了摇头,缓缓的道:“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刚才上班的时候在办公楼门口正好碰见总师办的刘红,她和我说了这件事情。”
杨帆猜测,潘总师的病情应该不会轻,以他轻伤不下火线的性格,一般的病是会坚持工作的。
现在则在医院里面,没有来上班,可能真有一点严重。杨帆心中这么想着,准备等一下去总师办找刘红打听一下。
过了一会儿,觉得刘红应该已经上班,杨帆去了总师办,推门进去看到刘红,主动的道:“刘姐。”
看到是杨帆,刘红非常的热情,给杨帆倒了茶,“杨主任,你可是难得到我这里来一趟啊。”
她为什么如此的热情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之前杨帆数次为她解围,陈绍华过来催要图纸的时候,杨帆帮她搞定了那些事情。
杨帆端着茶坐了下来,“刘姐你真客气,我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想打听一下潘总师的病情怎么样了。”
哦,原来是这件事情。
刘红心中了然,也不隐瞒,如实的道:“潘总师的病情尚可,昨晚去的医院,医生说是劳累过度,抵抗力下降,出现了多处身体不适,只要住院休息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没什么大问题。
只要有足够的休息,慢慢的会恢复过来。
闻言,杨帆轻松不少,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如果真的病情严重,估计一颗心会一下子悬起来。
“刘姐,潘总师在哪一家医院住院,我想去看一看他。”
刘红道:“在东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我等一下正好要过去,我们一起吧。”
那当然最好不过。
杨帆高兴的一口就答应了,和刘红随便聊了几句,两人约好八点半出发,还有十几分钟,暂时回了型号办。
看到杨帆回来,赵玉兰询问了一下情况,她也想去医院看一看潘总师。
上午八点半。
一辆吉普车,杨帆坐在副驾驶位置,刘红和赵玉兰两位女同志坐在后排座位,一起出发,前往东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路上路过一家大超市的时候,刘红让司机停了下来,提议道:“听说这是我们东海市最大的一家超市,东西很多有便宜,我们去买一点东西。”
看病人,总不能空手去吧。
杨帆和赵玉兰当然举双手赞成,大家下了车,朝超市大门走去,看到“宏泰超市”四个醒目的大字,杨帆哑然一笑。
居然到了自家超市。
这是新开没有几个月的大超市,面积大,位置好,这里是东海市绝对的中心城区,两条主干大道在这交汇,对面是东海市百货大楼。
不过看得出来,老百姓更乐于到宏泰超市买东西,对面的百货大楼相比之前,似乎越来越冷清了。
走进大超市。
刘红和赵玉兰都眼前一亮,里面居然这么大,环境这么好,商品这么多,简直就是琳琅满目。
当然,人也很多,很热闹。
杨帆看了看,感觉和现代化超级市场的差距已经不是特别大,有那么一点现代化超市的味道。
暗暗的,轻轻的点了点头。
心中想道,我姐越来越能干了,又开了这么大的一家超市,事业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大。
刘红和赵玉兰两位女同志一个劲的惊叹。
“面积居然这大!”
“何止面积大,这里的东西这么多,应该什么都能买得到。”
“.......”
听到两人的惊叹,这些话语飘进杨帆的耳朵之中,不禁开心的,微微一笑,心情十分不错。
赵玉兰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随口问了一句,“杨主任,我听说你姐姐也是开超市,对不对?”
杨帆点一点头,“对,她是开超市的。”
旁边刘红似乎来了兴趣,凑了过来,非常好奇的询问道:“她开的超市有多大,叫什么名字呢?”
面对询问,杨帆真的不想过多的说什么,平常也从来没有去炫耀过什么,即使在自己要好的同事、朋友们面前,包括赵玉兰在内。
原本不想说,但见刘红一直看着自己,等着回答,只好道:“她开的超市叫宏泰超市。”
宏泰超市吗?
刘红想了想,在心中道:“这里也叫宏泰超市,难道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