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凤凰泪羽
如今,太子的心中正在受到煎熬,数个对太子非常重要的人,如今都在皇宫中,都有可能丧命于叛军的刀下,太子却什么都做不了。
太上皇,是太子的祖父,更是太子的老师,这十余年来,太上皇一直手把手教导太子治国之道,太子对太上皇的感情很深。
太子妃,是太子的妻子,贤惠温柔,太子虽然不爱她,却将她当做亲人,两人从没有红过脸,太子对太子妃十分愧疚。
太孙,是太子的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虽然这个孩子才刚满月,太子却将这个孩子看得极重,因为这是他的骨肉,他做父亲了。
林黛玉,和太子一点关系都没有,却是太子最爱的人,太子曾经在心中发誓,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林妹妹的一世荣华安康。
……
如今,太子知道这些他在乎的人都处于危险中,太子却什么都做不了,太子很想奔回家中,保护她的妻儿,以及最爱的人。
然而,太子并没有动,哪怕心中的感情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太子却依然没有动一步。
原因很简单,他是太子,大明的储君,他,当以天下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
只不过,就连太子自己都不知道,这到底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他为自己的“懦弱”找的借口……
就在太子脑中天人交战之时,李才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了一块手帕,上前为太子包扎手中的伤口,太子的神情很是恍惚,任由李才靠近自己……
李才只是一个普通的太监,自幼便被家人送去阉割,然后进了皇宫,李才的运气很好,被分配到了乾清宫,虽然只是一个杂役太监,却没有人敢欺负他。
后来,李才因为很是机灵,得了年幼太子的青眼,被太子调到了身边伺候,从此平步青云。
李才这十余年的太监生活过得顺风顺水的,那里遇到过这样严峻的考验,如今,得知叛军进了皇城,正在大开杀戒,李才十分慌张,双手不停地打着哆嗦,将手中的手帕掉落在了地上。
太子没有责怪李才,李才却十分自责,俯□去捡。
太子只当李才是被吓住了,并没有在意,却没有想到……
李才的手突然不抖了,然后从靴子中拔出了一把匕首,刺向了近在咫尺的太子。
此时此刻,李才的眼中再没有半点惊慌,有的只是冷静和果决。
看着昔日的心腹举着匕首刺向自己,太子十分震惊,却手中空空,没有兵刃。
忽然,太子脑中灵光一闪,喊道:“你也是叛军!”
这个时候,太子本该在自己的宫中处理政务的,然而,由于赵国公夫人正在后殿中和太子妃说话,太子心神不宁,无心处理政务,脑子里想得全是黛玉的倩影……
太子知道这份感情是没有结果的,将这个秘密隐藏得很好,只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心腹太监,李才。
就在刚才,李才劝太子,既然定不下心神,不如出去走走。
太子觉得这主意不错,便只带了李才离开了太子居所,想要出去散散心,然后便遇到了叛军……
只不过,有一点太子想错了,那就是,李才并非是忠顺亲王的人,忠顺亲王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够瞒过太上皇和承瑞帝,将奸细安插到太子的身边。
忠顺亲王不能,但是锦衣卫能!
这李才是锦衣卫的人,是锦衣卫都指挥使杨冀的人,早在李才进宫之前,他就已经是锦衣卫的成员了,只不过,杨冀没有想到,李才的运气极好,竟然得了太子的青眼。
本来,杨冀本来是想将李才培养成大太监,让李才成为锦衣卫在乾清宫的眼睛,杨冀虽然对太上皇忠心耿耿,却留了一手。
可是,杨冀没有想到,李才的运气极好,竟然得了太子的青眼,杨冀便就坡下驴,让李才潜伏在太子身边,做一步暗棋。
十余年间,锦衣卫一次也没有用过李才这步暗棋,直到太上皇得了中风之症,杨冀下定了决心,和林家合作。
将太子深爱黛玉这件事透露给杨冀的,正是李才。
杨冀也是一头老狐狸精,虽然不知道林家的计划,却能推算出七八分来,林家想让太子登上皇位。
可是,杨冀却不想让太子上位,原因简单的令人发指,那就是,太子崇尚阳谋,十分看不上锦衣卫,甚至在和太上皇的对话中,流露出彻底废除锦衣卫的想法。
杨冀做了几十年的锦衣卫,对锦衣卫这个职业有很深的感情,虽然想将自家洗白,却不愿让这个职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这个“崇高”的理由,杨冀将太子喜欢黛玉这件事告诉了林家。
杨冀本来还有后手,却没想到,林家仅仅因为太子喜欢黛玉,就将太子排除在计划之外,让杨冀很是不解。
不过,杨冀虽然不解,却依然和林家成为了盟友,因为,他们现在有了共同的目标了。
太子若是知道了,他之所以被林家放弃,被排除在“皇位继承人”之外,只是因为他因为曾经的天真,眼中揉不得沙子,眼中非黑即白,不知会做何感想……
另外,很讽刺的事实是,如今成熟了的太子,早已不再厌恶锦衣卫这种大杀器了,太子甚至在心中幻想:“若是锦衣卫听我的指挥,该有多好。”
但是,太子并没有将这个想法流露出来,因为,太子想用表现出来的“天真”来迷惑一些敌人。
所以说,杨冀对太子起杀心,以及这场精心布置的刺杀,都只源于一个乌龙……
若是太子及早地收回了这句话,也许,杨冀就不会一直在心中对太子抱有敌意,没有了杨冀和锦衣卫的帮助,林家的计划也许就不会成功了。
那么,也许就没有这场政变了……
当然,这些都是太子不知道的,否则,太子估计会狠狠地抽自己一个耳光!
唉,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也许是我太任性了,想在这场精心布置、环环相扣的政变中,写一个乌龙。
可是,写完这章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写得太扯淡了,却不想改动了,希望妹子们能够原谅。
ps:这是今日的第二章,手都有些麻了,但我不会停止的,今天还会有第三更的,可能还会有更多!
pps:猜猜看,太子是否和在这场刺杀中丧命,故事将会想着怎样的结局发展?
红楼之林家女婿 第120章 关键
紫禁城,东宫。
承瑞帝身边护卫他的军士虽然英勇,但人数太少了,只有百余人,在叛军的猛烈进攻之下,承瑞帝所在的宫室终于被攻破了。
那百余名侍卫,已经几乎全部战死了,残存的数位侍卫,身上都带着伤,这数名死忠的侍卫,保护着承瑞帝退进了偏殿,苟延残喘。
忠顺亲王越众上前,率领着虎狼之师,将承瑞帝团团围住,看着狼狈不堪的承瑞帝,忠顺亲王十分快意,大声喝道:“狗贼,你囚禁父皇、祸乱朝纲的时候,可曾想到今日!”
承瑞帝虽然危在旦夕,却由不得旁人,尤其是老对手忠顺亲王污蔑自己,承瑞帝起身怒骂道:“你血口喷人!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你这个反贼!你会不得好死的!”
忠顺亲王听了,也不生气,哈哈大笑道:“我不和你争辩,史书上会白纸黑字地记下你的罪状的,而我才是清君侧,拨乱反正的人!”
承瑞帝气得不行,骂道:“狗贼!你无耻!”
说着,承瑞帝冲着忠顺亲王身后的叛军将士,大声地喊道:“朕知道你们都是无辜的,你们都是被这个狗贼逼上了这条不归路的,朕发誓,绝不会怪罪你们的,你们谁杀了这个狗贼,朕就……”
忠顺亲王打断了承瑞帝的话,叹息一声,说道:“唉,黔驴技穷,你以为你的心思能够瞒得过我吗?”
承瑞帝浑身一颤,就听忠顺亲王低声说道:“对我而言,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没时间和你废话,我知道,你再等援军。”
忠顺亲王挥了挥手,大声喝道:“我刚才说的话依然有效,谁杀了这个狗贼,我就请父皇封他为国公,世袭罔替,永享富贵!”
承瑞帝还想再说些什么,可虎狼般的叛军没有给他机会……
承瑞帝身边的死忠侍卫,在杀红了眼睛的叛军手中,连一息的时间都没有抵挡住,承瑞帝,这个雄心勃勃,想要用自己的余生,却换取大明又一个盛世来临,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被叛军杀死被分尸了……
杀死承瑞帝之后,忠顺亲王的计划便算是成功了一半了,但忠顺亲王便没有停下来庆祝,而是……
忠顺亲王在确认承瑞帝死亡之后,割下了承瑞帝的人头,然后便在没有多看承瑞帝的尸首一眼,忠顺亲王气沉丹田,大喝一声:“诸位将士,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我知道你们都累了,但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随我来,求解救我的父皇,爱民如子的太上皇!”
忠顺亲王将承瑞帝的人头挂在了腰间,骑上了高头大马,率领杀红了眼睛的叛军将士,离开了东宫,向着乾清宫疾驰而去。
忠顺亲王率领叛军杀进皇城之后,兵分三路,一路由忠顺亲王亲自率领,前往东宫斩杀承瑞帝,另外两路,皆有忠顺亲王的心腹率领,一路前往太子居所斩杀太子一家,一路前往乾清宫“保护”太上皇。
事到如今,东宫和太子居所都被叛军攻破了,只有乾清宫还没有被叛军攻破。
毕竟,太上皇虽然不问世事,却仍然是大明名义上的最高主宰者,乾清宫的护卫力量之强,还在东宫和太子居所之上。
不过,随着忠顺亲王率领的这一路叛军的到达,叛军实力大增,超过了乾清宫所属的护卫。
一时间,叛军士气大振,杀红了眼睛的叛军,将乾清宫的御林军、龙禁尉杀得节节后退。
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偏向了忠顺亲王……
成功,就在忠顺亲王的眼前,触手可及……
忠顺亲王前脚离开东宫,九门提督率领的援军后脚就赶到了东宫。
可惜,晚了一步。
看着人去楼空的东宫,九门提督这个久经沙场的战将,颓然地放下了手中的兵刃,一切全都完了。
承瑞帝死了,九门提督的靠山倒了。
不过,九门提督并非庸人,很快便调整了心态,整顿了一下手中的军士,率军冲向了乾清宫。
九门提督虽然没有见到承瑞帝的尸首,却知承瑞帝怕是已经不在人世了。
九门提督之所以率军冲向乾清宫,是为了保护太上皇,承瑞帝对九门提督有知遇之恩,九门提督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无论最后登上皇位的人是谁,但绝对不能是忠顺亲王。
九门提督要将忠顺亲王碎尸万段,告慰承瑞帝的在天之灵,全了自己和承瑞帝的君臣情谊。
九门提督虽然是武将,头脑却不笨,忠顺亲王的计划,九门提督也能猜到六七分。
如果忠顺亲王攻破了乾清宫,挟持了太上皇,获得了“大义”的名分,便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忠顺亲王发动的这场政变,便算是近乎于完全成功了。
若是让忠顺亲王挟持了太上皇,那承瑞帝基本上就算是白死了……
但是,若是九门提督能够抢在忠顺亲王之前,抢到太上皇,那忠顺亲王便死定了,承瑞帝的仇也算是报了……
如今,京营所属的十万精锐被挡在了城墙之外。
城墙之内,叛军的主力和“勤王之师”的主力,都在向着乾清宫聚集。
这场政变的关键之战,即将在乾清宫外开启……
神京,紫禁城,御花园。
贾玥和黛玉在和林诺会和之后,便将太子妃和太孙交到了林诺手中,让林诺率领手下的御林军,带着她们离开皇宫,前往长乐公主府。
忠顺亲王之所以造反,是因为他想做皇帝,所以,忠顺亲王的叛军,并没有在神京中大肆破坏。
长乐大长公主是宗室中辈分最高的人,是忠顺亲王的姑祖母,忠顺亲王很尊敬长乐大长公主,又因为忠顺亲王还需要政变成功之后,让长乐大长公主帮助他稳定局势。
所以,长乐公主府是如今的神京中少有的一片净土,只要太子妃和太孙能够悄无声息地到达长乐公主府,就算是彻底安全了。
贾玥和黛玉夫妇并没有和林诺一同前往长乐公主府,而是骑着快马,向着太子居所和御花园之间疾驰而去。
贾玥和黛玉,是去确认太子的死讯的。
若是太子已经被李才杀死了,那贾玥夫妇便白跑了一趟。
若是太子技高一筹,没有被李才杀死,那贾玥夫妇便要杀掉太子,以绝后患!
从太孙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林家便完全放弃了太子,转而准备扶持太孙登基为帝。
林家之所以要保证太子妃的存活,是因为太孙的年纪太小,需要太子妃成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这样的话,太子妃的娘家也会成为这场政变的受益者,鼎力支持自家的女孩子,成为摄政皇太后。
太子妃的娘家是神京中一等一的豪门世家,在大明的势力根深蒂固,若论影响力,还要在林家之上。
除了太子妃的娘家之外,内阁首辅林如海、锦衣卫都指挥使杨冀,以及长乐大长公主都会支持太孙继位。
另外,太孙是太子的嫡长子,承瑞帝的嫡长孙,承瑞帝和太子同日崩逝之后,太孙继位,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这就是林家为了解除危局而制定的计划,若是成功了的话,那么二十年内,林家的危局便算是被解开了,并且几乎没有后患。
太孙年幼,成为皇太后的太子妃,则是大明帝国真正的主宰者,不是林如海小瞧太子妃,太子妃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若想坐稳“摄政”这个位置,必然要依靠自己的娘家,提拔娘家人。
十余年后,等到幼帝想要亲政的时候,林如海早就不是内阁首辅了,而太子妃的娘家,必然是“炙手可热势绝伦”,是幼帝亲政的拦路虎……
贾玥和黛玉夫妇骑着快马,来到了太子居所和御花园之间,此时,皇城中的叛军已经全部集中到了乾清宫之下,这条道路上,空落落的,没有活人,只有一地的死人。
在这场政变中,贾玥和黛玉两人的手中,都沾满了鲜血,两人都已经麻木了,麻木地勒紧缰绳,让j□j的骏马降低速度,开始寻找太子和李才的踪迹。
满地都是尸首和鲜血,贾玥和黛玉夫妇不得不翻身下马,忍着恶心,寻找太子的踪迹,却一无所得。
最终,贾玥两人在一座假山之后,发现了李才的尸首,早已气绝。
没有太子的尸首!
黛玉心中“咯噔”一下,用英语说道:“不好!出事了!”
说着,黛玉忍着恶心,俯□来想要验尸,贾玥叹了一口气,拦住了黛玉,说道:“这种事情,还是我来办吧!”
贾玥俯□,仔细地检查李才身上的伤口,发现李才身上有多处伤口,致命伤却是左胸的一个贯通伤,另外,贾玥还发现,李才手中的还握着一把匕首,匕首上沾着血迹。
黛玉皱眉,用英语说道:“难道,是李才没有得手,反被太子杀掉了?”
贾玥皱紧了眉头,用英语答道:“情况应该是这样,李才的匕首上有血迹,他应该是伤了太子,却没有一击致命,太子和李才打斗了几个回合,最终杀掉了李才。”
黛玉苦笑一声,问道:“李才是怎么死的,可是速死,死前……不知说了什么?”
贾玥站起身来,说道:“太子受伤了,应该不会走远的,咱们快去找!”
黛玉点了点头,答道:“好。”
贾玥和黛玉都不知“太子喜欢林妹妹”这件事,他们之所以要杀太子,是因为这是林如海的命令。
贾玥夫妇并不知林如海为何放弃太子这样好的“皇位继承人”,反而选择扶持太孙这个连周岁都没满的婴孩,政变之前,贾玥夫妇曾经问过林如海。
林如海的回答很简单:“我和太子有过节,他必须得死!”
这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回答,但是,听了林如海的话,贾玥和黛玉都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接受了林如海派给他们的任务。
因为,贾玥夫妇深信林如海既然这样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林如海绝对不会害他们的。
哪怕,贾玥认为太子会成为一个好皇帝,黛玉认为太子不是坏人……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猜猜看,我会让太子去死吗?
ps:这是今天的第三更,今天已经超过一万字了,求撒花,求支持,求鼓励!
pps:话说,你们再猜猜看,今日还有第四更吗?
红楼之林家女婿 第121章 落幕
因为叛军和“勤王之师”的主力都聚集在乾清宫,神京中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就算是平日里凶神恶煞的街头混混,也都被不久之前的惨烈景象吓尿了,躲在屋子里不敢出来,比良民还“良民”。
因此,林诺率领的御林军小队,在从紫禁城通往长乐公主府的街道上,并未受到阻击,很顺利地将太子妃和太孙送到了长乐公主府。
长乐大长公主虽然年近百岁,但因为保养得很好,依然耳聪目明,头脑清晰,很冷静地安排公主府内的护卫甲士接应林诺等人进入公主府,并安顿下来。
长乐大长公主上了年纪,家中常备御医,太子妃和太孙到了之后,长乐大长公主便让御医来给这两个身份贵重的人诊脉。
御医说,太子妃和太孙都没有大碍,只不过是受了一点惊吓,昏了过去,服几服药,就能痊愈。
长乐大长公主听了,脸色未变,却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这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政变,从表面上看,只是承瑞帝和忠顺亲王的博弈而已。
然后,这场政变的真实情况,却远比表面上的复杂百倍,这其中不仅有内阁首辅林如海、锦衣卫都指挥使杨冀、大明宫掌权内相戴权的参与,还有长乐大长公主的参与。
并且,长乐大长公主不仅是这场政变的背后参与者,还是大boss级别的人物。
因为,此时此刻,忠顺亲王率领的叛军,和九门提督率领的叛军,为了太上皇的“归属”,在乾清宫外拼命搏杀之时,这双方相信太上皇就躺在乾清宫中。
实际上,太上皇确实是躺着,却是躺在长乐大长公主府中……
忠顺亲王是这场政变的策划者,主要参与者,忠顺亲王虽然最终没能成功,后世史书却给了忠顺亲王很高的凭借,认为忠顺亲王只是运气不好,才输掉了这场豪赌。
然而,真实情况却是,忠顺亲王从始至终,都只是一枚棋子而已,可悲的是,忠顺亲王还以为自己是落子的棋手,并为之洋洋自得。
其实,早在忠顺亲王谋反之前,忠顺亲王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因为,早在叛军杀到乾清宫之前,太上皇就已经被人悄无声息地转移出来乾清宫,转移出了皇城,来到了长乐公主府。
戴权为叛军打开的那道宫门,位于大明宫的北侧,就在叛军在大明宫中肆虐之时,一支由林家、锦衣卫、以及戴权的心腹组成的小队,护卫着太上皇秘密地从大明宫南侧的一道偏门中离开了皇宫。
长乐公主府正是位于神京的南侧,从大明宫南侧到长乐公主府,用时极短。
忠顺亲王能够依仗的,不过是手中的数千叛军而已,不说放眼整个大明,只要神经外的十万京营将士能够进京都,忠顺亲王就只有死路一条。
忠顺亲王唯一的希望,就是挟持太上皇,占据“大义”的名分,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上承瑞帝和太子都死掉了,才有一线生机。
可是如今,太上皇并没有如忠顺亲王意料的那样,躺在乾清宫中,等着他的到来,忠顺亲王就算率领叛军将乾清宫踏平了,也无济于事。
神京的九门都封闭了,虽然将京营挡在了外面,却也将忠顺亲王困在了城墙内,没有了太上皇,忠顺亲王无论做什么,都是“困兽犹斗”,最终的结局就是被京营的虎狼之师“瓮中捉鳖”。
不过,为了尽早平息这场灾祸,将神京百姓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长乐大长公主叫来了林诺。
在政变之前,林诺便得了林如海的吩咐,让他听从长乐大长公主的命令,在长乐大长公主面前,林诺十分恭敬。
长乐大长公主吩咐道:“林将军,你还不能休息,这里是以太上皇名义写的勤王令,上面印信俱全,德胜门的守将会给你开门的,你去寻京营节度使,让他迅速入城平叛!”
京营节度使虽然是承瑞帝的心腹,但长乐大长公主已经得了准确消息,承瑞帝已经崩逝了,京营节度使能得到承瑞帝的信任,执掌京营,绝对不是蠢人,他知道他应该怎样做。
事到如今,这场政变基本上算结束了,承瑞帝已经“驾崩”了,忠顺亲王只是在做“困兽犹斗”,中风瘫痪在床的太上皇成了一个“傀儡”。
唯一还没有准确消息传来的,就是太子了。
林如海并不想让旁人知道自己参与了这场政变,所以外面虽然打得天翻地覆,林如海,以及林谦、林诚、林谆等人,都留守在林家在神京中的府邸中,守好门户,连大门都没有出去。
唯一参与到这场政变中的林家人,就是林如海的第四子林诺,理由却是现成的,林诺在御林军中任职,自然要担负起保护“宫中贵人”的重担。
不过,林如海虽然没有走出林府,消息去十分灵通,随着承瑞帝驾崩,太上皇成功转移等消息传到林家,林如海在心中松了一口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