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娇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夜纤雪
晏萩抬手一拍额头,她怎么犯这种低等错误?
“虽然本来就不聪明,但也不要把自己打得更蠢。”傅知行站起身,抓过她的手。
晏萩轻哼一声,高傲地道:“我要吃玉团酥。”
傅知行用另一只手拿玉团酥喂她,吃了两口,晏萩就又道:“嘴干了,要喝蜜水。”傅知行又端蜜水喂她,把小姑娘当成小祖宗那么伺候,不对,傅知行可没这么伺候过他祖父安国公。
晏萩被伺候的满意了,好奇心顿起,“礼表哥带回来的姑娘叫什么名?好不好相处?”
“叫吴鱼娘,好不好相处,不知道,没相处过。”傅知行这一路上跟吴鱼娘一个字都没说过。
晏萩弯了弯唇角,换了一个问题,“我六姐怎么和你们遇上的?”
“大雨官道崩塌,我们去红螺庙暂住,红螺庙离柘潭寺也就一里多远。”傅知行淡然道。
“她做了什么?”晏萩问道。
傅知行沉默了片刻,道:“不是好事。”他不想说出来污了她的耳朵。
“不能说给我听呀。”晏萩很善解人意的,“那我不问了。”反正以晏芗对唐礼的心思,她大致也能猜到晏芗做了什么。
“几月未见,可有想我?”傅知行问道。
“这还用问吗?”晏萩噘嘴,都两情相悦了,怎么就不能心灵相通呢?
“我要听你说。”傅知行凝视着她,目光深沉。
“很想很想你,想你想的连饭都少吃了半碗。”晏萩一时不察,又露出吃货的本性来了。
“难怪瘦了。”傅知行满脸心疼地道。
晏萩心虚地低头扯衣裳,之所以会少吃半碗饭,那是因为糕点吃多了。实话伤人,还是不要说的好。
等中午,晏萩跟着傅家母子去隔壁公主府,陪澄阳大长公主吃午饭。看着傅知行细心地给晏萩剔鱼刺,韩氏感叹地道:“听到无咎失踪的消息时,我还以为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这一幕了,老天保佑,无咎平安归来。”
“说起这事啊,无咎,你可得好好谢谢潇潇,要不是潇潇隔天过来陪着你娘,你娘怕是等不到你回来。”澄阳大长公主直言道。韩氏那身体,不吃不喝,还心如死灰的,熬不了几天。
“是呀,多亏了潇潇。”韩氏赞同地道。
“伯母,这是应该的,应该的啦!”晏萩不居功。
傅知行将鱼肉放进晏萩的碗里,浓密的睫毛下,是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眸,“想要我怎么谢谢你?”
“不用,不用。”晏萩有种这人要做坏事的感觉。
傅知行一本正经地道:“要的,必须。”
这么诚心诚意的,那她就坦然接受,“那你可要好好报答我哟。”
在公主府吃过午饭,傅知行牵起晏萩的手,“我们去散步消食。”
澄阳大长公主和韩氏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相视一笑。
傅知行带着晏萩在园子里缓步而行,婢女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到秋千架,晏萩正要走过去坐,傅知行伸手拦住了她;晏萩一愣,“傅表哥?”他不是想坐秋千,让她推吧?
傅知行抱起了她,晏萩下意识地伸手去搂住他的脖子。傅知行抱着她坐在了秋千上,晏萩紧张地问道:“这承得住我俩的重量吗?不会坏掉吧?摔个屁股墩吧!”
“潇潇,你很会破坏气氛。”傅知行叹道。
晏萩吐吐舌头,“让秋千荡起来,飞得高高的,我们比翼双飞呀!”
傅知行使了巧劲,让秋千荡了起来。甘草在不远处,看得纠结无比,小姐很久没有这么开怀地笑过了,她不想去破坏小姐的好心情,可傅公子和小姐的亲事,还没过明路呢,就这么抱着小姐荡秋千,似乎不太好吧!
这时,一个小厮匆匆过来,“少爷,东宫来人,太子召见。”
“说我没空。”傅知行冷淡地道。
“傅表哥,你去忙吧,我也该回家了,我还有大字没写完呢,我要回去写大字了。”晏萩不愿耽误他的正事。
“不想写就不要写,用不着那么辛苦。”傅知行柔声道。
晏萩摇头,“不辛苦,我喜欢写字。”不写不行,祖父会拿戒尺打手掌。
傅知行只得送晏萩上了马车,然后赶去东宫,见那个打扰他谈情说爱的太子。
次日,晏萩收到了温和县主打发人送来的帖子,温和县主邀请她加入花间诗社,并参加下一次的诗会。花间诗社是温和县主和京中几个有名的才女组建的,温和县主是诗社的社长。
晏萩将帖子丢到一边,“去回复送帖子来的人,就说我没兴趣参加诗社,谢谢温和县主的邀请。”
甘草拿着帖子,去外面把人打发走了。温和县主拿着被退回来的帖子,面色阴沉难看,她真没想到晏萩会拒绝的如此干脆,实在是太不给她面子了。
又过了一天,晏老夫人给晏三爷定下的限期到了,但晏三爷让晏老夫人失望了;他别说拿主意了,他似乎都忘记这回事了。晏老夫人无奈地让人把他叫去了春晖堂,直接问他,“六丫头关了三四天了,你可想好了怎么处置她了?”
“把那个孽障……送回庙里去跪经。”晏三爷嚅嚅地道。
“这不够。”晏老夫人冷冷地道。
晏三爷一惊,难道他死了妻子之后,又要死女儿了?妻子咬咬牙,还能割舍,女儿是骨肉,他这牙咬不下去,求情道:“母亲,六丫头她还小,不懂事,她……会改好的。”
晏老夫人诘问道:“她已经是十五岁的人了,还小?还不懂事?那她要长到多大的岁数才不小,才懂事?”
晏三爷无言以对。
晏老夫人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把锋利的剪刀,丢在晏三爷的面前,“你去给她剃度。”
吾家娇女 第一百三十八章 情景重现
剃度!
晏三爷惊愕地张大了嘴,剃度!虽然比让他把女儿了结了要好点,但好的也有限,六丫头要是做了小尼姑,就算改好了,也没有了前程,只能一辈子青灯古佛。
良久,晏三爷才恢复说话功能,“母亲,求求您饶了六丫头这一回,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出来,用不着剃度出家。”
“关在家里,锦衣玉食地养着她。”晏老夫人冷笑,想得可真美,“老三,你可不是只有六丫头一个女儿,你还有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你是不是想看着三丫头被休回来?”
“母亲。”晏三爷哀声喊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他那个都舍不得。
“你是要我这个老太婆亲自动手吗?”晏老夫人厉声问道,对晏三爷,她有些不耐烦了,她从来就没想过养废庶子,一样的送书院读书,一样的教养,老五因天赋有限,没能中举入仕,但他将庶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身边也干净的很,就这个老三烂泥扶不上墙。
晏三爷蹲下去,双手抱头,“母亲,您容我想想,您容我想想。”
“行,我就再给你一刻钟时间,左右三天时间都等过了,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晏老夫人向后靠在引枕上。
一刻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晏三爷而言,这一刻钟短暂的就跟一瞬间似的,他脑子还是一片混乱,就听晏老夫人道:“时间到了,你想的如何了?”
“母亲。”晏三爷抬头,对上晏老夫人冷淡的目光,顿觉透心凉。
“老大进来。”晏老夫人扬声道。
晏大爷走了进来,给晏老夫人行礼,“母亲。”
“你陪你三弟去居云馆,把事情给办了。”晏老夫人就没指望晏三爷,也不允许他这么拖延下去。
晏大爷上前拖着晏三爷就走,晏三爷被扯得打了个列趄,“大、大哥。”
“别喊我。”晏大爷快被这个没用的庶出弟弟给气死了,晏三爷做官官没做好,管家家没管好,先纵出一个放印子钱的妻子,后养了个不知廉耻的女儿。
“大哥,六丫头……”
“闭嘴。”晏大爷对晏芗这个侄女一点好印象都没有,也不耐烦听晏三爷说那些没用的废话。
晏三爷一脸死灰的被晏大爷拖到了居云馆外,晏大爷叫婆子把门打开,兄弟俩进去了,屋内一片狼籍,晏芗把能砸的东西全砸了。看到晏大爷、晏三爷进来,晏芗没有喊人,直勾勾地盯着两人,目带怨恨。
“这就是你养的好女儿。”晏大爷冷声道。
“她心情不好,才会这样的。”晏三爷小声辩解道。
晏大爷冷哼一声,“我心情更不好,我想杀人。”刚把蒋氏的事处理完,还没安生几天,又有事了,他又不是闲得慌,没事做,整天跟在三房后面收拾残局。
晏三爷低头,不敢说话了。
晏大爷示意跟着来的婆子动手,看着逼近的婆子,晏芗一步步往后退,久远的记忆突然复苏;前世也是这样,她被婆子们绑上了马车,送去远嫁的。只是那时候带婆子来的是母亲蒋氏和大伯母,今生却是父亲和大伯父。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走开,走开啊。”晏芗双手乱挥,“不要碰我,滚,滚!”
“六丫头,你听话。”晏三爷央求道。
“我要听你的话,我就完了,你们休想逼我远嫁,我不远嫁,我不。”晏芗抓起榻上的引枕,砸向那些婆子,不让她们靠近。
“没人逼你远嫁。”晏大爷冷淡地道。
“那你们过来干什么?”晏芗狐疑地问道,前世她被关了一个月,才被逼远嫁,现在她才被关了几天,他们……难道是太孙说了话,顿时面露喜色,“是不是太孙来接我了?”
“白日做梦,你想得到是挺美的。”晏大爷嗤笑,“赶紧的动手,别耽误事。”
“大哥。”晏三爷喊道。
“你给我闭嘴。”晏大爷厉声道。
晏三爷又变成鹌鹑了,缩头缩脑的。
婆子们已经抓住了晏芗,两个按着她,一个抬起她的头,捏开她的嘴,另一个婆子立刻往她嘴里灌药。晏芗挣扎着不肯喝,她不要死,她不想死,谁来救救她?
见女儿挣的满脸通红,晏三爷怯怯地道:“你们轻点,别弄痛了六小姐。”
晏大爷一个冷眼扫过去,晏三爷又缩到旁边去了。
“父……亲,救我,父亲,救我。”晏芗含糊不清地喊道,现在她能指望的也就是这个父亲了。
晏三爷张了张嘴,又闭上了,把头偏开,避开了她求救的目光,大哥在这里,又是奉了母亲之命,他怎么救?他救不了,他无能为力。
婆子一共准备了三碗药,第一碗灌进去了三分之一,灌第二碗时,晏芗的左手挣脱出来,挥手将碗打翻,药洒了一地;第三碗时,晏芗已经没力气了,一碗药全被灌了进去。
“我做鬼都不会原谅你们的。”晏芗以为自己被灌了毒药就要死了,凄厉地喊道。
她不明白为何今生家里对她的处置,和前世不同?她若能想一想,就明白这其中的原由了。前世她与人私奔,败坏的只是晏家女孩儿的名声;今生,她在孝期,在寺庙里,偷溜进男人的房里,虽然清白尚在,但是她不仅败坏了晏家女孩儿的名声,还牵扯到了东宫。
前世晏家不用给人交待,只需把她远嫁就可以,今生晏家得给东宫一个交待,晏芗自然不可能远嫁过安稳的日子。婆子拿着剪刀,将晏芗那一头秀发全剪了,然后用剃刀,将她剃成了一个光头;青丝落地,缁衣顿改昔日妆。
昏迷的晏芗被抬进了马车,两个婆子跟着上了马车。晏三爷从荷包里掏出几张银票,道:“大哥,寺里清苦,这里有五百……”
“不如你亲自送她去,在寺中上下打点一二,再请两三个婢女去寺里好好伺候她。”晏大爷嘲讽地道。
“我……终归是父女一场。”晏三爷解释道,晏芗出家,就是红尘之外的人,与俗世中的亲人就此了断。
“她若是念着父母的生养之恩,就不会做出这种败坏家门之事。”晏大爷生气地一甩衣袖,上了另一辆马车,跟这糊涂东西说话,真是把人气死。
晏三爷看着马车从后门离开,躬着背,缓缓地回了三房的正院,倒在榻上,只觉得身心俱疲。郭姨娘悄悄摸进来,手里捧着一双新鞋,“老爷,九小姐为您做了双鞋,奴婢拿来给您试试看可合脚?”
“她怎么不自己送来给我?”晏三爷问道。
“怕人说她故意讨好老爷,所以做好了,也不敢拿过来。”郭姨娘铺垫着,准备给人上眼药。
“她是我女儿,女儿给父亲做双鞋,那是孝顺。”晏三爷坐起来试鞋。
郭姨娘被晏三爷应对的话,弄得不好说了,只得先伺候他换鞋。晏三爷穿上,发现很合脚,很舒适,被晏芗弄得凉透的心,回暖了,掏出一张银票,递给郭姨娘,“给九丫头多做几件新衣裳。”此时晏三爷显然已忘记晏莺还在守嫡母的孝。
郭姨娘接银票一看,是张五十两的,面露喜色,“谢谢老爷,谢谢老爷。”
晏芗和郁芳菲一样,悄无声息地被晏家人送出了京城,两人一个西行一个南下。有生之年,若是没什么特殊情况,她们应该是不可能回京了。
晏四爷不好直接去找唐礼,将这事告诉了傅知行,“人已剃度,送到西北那边的寺庙去了,离京有上千里路,她回不来了。等祭祖开祠堂,就会将她的名字除掉,晏家再无六小姐晏芗这个人。”
唐礼对晏家这么快就把晏芗处理掉,十分满意,虽然他不会因为晏芗,而迁怒晏家,但晏家这么做,表明了对他这个太孙的在意和重视。
阴雨绵绵的七月过了就到了秋高气爽的八月,菊花开,螃蟹肥,这天,晏萩正和晏老夫人念叨想要吃螃蟹,傅知行就心有灵犀的送来了几大篓的螃蟹,把晏萩乐得不行,“表哥、表哥有心了。”太心灵相通!
看着身边用亮晶晶眼神看着自己的小姑娘,傅知行唇角微微上勾,“你喜欢就好。”
“喜欢喜欢,可喜欢了。”晏萩摇头晃脑,发髻上插着的镶珠小凤钗也随之摇动,娇憨可爱。
“螃蟹性寒,虽好吃,你却不能多吃,尝尝味儿就行了。”傅知行柔声嘱咐道。
“晓得。”晏萩眉眼弯弯笑应了,他是为了她好,她不会任性的糟践自己的身子。
如今楚王和太子争斗已摆在明面上了,双方人马都很忙碌,傅知行能抽空过来送螃蟹,已不易,不能久留,起身告辞。晏萩立刻道:“祖母,我送表哥。”
不等晏老夫人答应,她就跟着傅知行出门了。晏老夫人轻笑道:“女生外相。”
送到院门口,傅知行就不让她送了,“好了,就送到这儿就够了,改天我有空再来看你。”
“表哥慢走。”晏萩目送他远去,转身回了东居院。
晏荭几个正商量着如何吃螃蟹,晏琅嚷着道:“太祖母,我想吃蟹黄包子。”
晏荭则道:“祖母,还是清蒸螃蟹好些,沾酱汁吃,好吃。”
“祖母,炒螃蟹,炒螃蟹。”晏菁咽着口水道。
“炸螃蟹,裹上面糊,炸出来,又脆又香。”晏同丰亦道。
晏老夫人笑道:“都做都做,弄一桌螃蟹宴。”
“花园子里的菊花开了,去亭子里摆上一桌,赏花吃蟹,美哉乐哉。”晏萩提议道。
“好好好,就听潇潇的,拿十两银子出来,让厨房再多做几个菜,今儿我就带着你们这些猴儿们去花园里,乐呵乐呵一天。”晏老夫人笑,“你们四个就别跟着来了,你们来了,孩子们吃得拘束,玩得也不痛快。”
晏大太太笑道:“母亲如今有了孙子孙女孙媳,就不心疼我们儿媳妇了。二弟妹、四弟妹、五弟妹,咱们赶紧走,别在这里讨人嫌了。”
“都是当祖母的人了,还这么淘气。”晏老夫人乐道。
王氏赶忙出去,将事情安排好。过了一会,晏老太太就带着一群孙女和两个孙媳以及晏琅这个重孙儿,去了花园;看着满园盛开的菊花,晏老夫人添了几分兴致,“去把府里养着的小戏班叫来,不用扮上,就让她们唱几出小戏,以助雅兴。”
勋贵、世家大多都养了小戏班,晏老夫人并不爱看戏,到是晏二太太不时召小戏班的人去二院,给她唱几出。不多时,小戏班的人就来了,晏老夫人就点了几折唱词文雅的让她们唱。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只见黄莺乱啭,人踪悄悄,芳草芊芊。粉坏楼墙,苔痕绿上花砖。应有娇羞人面,映着他桃树红妍……”
“菩提树檐匐花千枝掩映,白鹦鹉与仙鸟在灵岩神巘上下飞翔;绿柳枝洒甘露三千界上,好似我散天花纷落十方。”
戏曲中的唱词,一字一句皆是千般情致,万缕柔情,而一般写这些唱词的大多是落魄书生,由此可见不是才气的问题,而是时运的问题。
过了一日,就到了八月初九,三年一次的秋闱的第一场入场时间,武举同时进行;晏家这次有四人进场,分别是二房的晏同安和晏同华,四房的晏同烛和晏同亮。晏同亮年纪尚小,这次是去感受一下,家里人并没指望他能高中。
眼见已到卯时初了,晏同亮还没来,为了送两个哥哥进考场,特意早起的晏萩打着呵欠道:“六哥哥这是临阵脱逃吗?”
“这臭小子,还以为他长大了几岁,懂事了,没想到做事还是这么的不着调。”晏四爷恼火地道。
“算了,他年纪还小,等三年再下场也不迟,送小四出门吧。”南平郡主起身道。
“六哥这次又没把握高中,何必让他去贡院受罪?等他有把握了,让他进场,一次通过,不用受二道罪。”晏萩一想起三年前,三个堂哥回到家,犹如半死之人,就心有余悸。
晏四爷冷哼,“他要是一辈子没把握,就一辈子不下场,一辈子就当个穷酸秀才。”
晏萩想到晏同亮说的话,道:“下场了,那也不一定会高中的呀。”
“这到也是,有人八十岁了还是童生。”晏四爷也就不纠结六子没来这事了。
吾家娇女 第一百三十九章 花间雅集
晏萩收到温和县主第二张请柬是在中秋节前一天,恰好合宜郡主和余青青过来看她,对于温和县主送请柬给晏萩,两人都很奇怪;余青青问道:“潇潇,你什么时候和她交好了?”
“我才没和她交好呢,她送请柬来是有原因的。”晏萩就把温和县主去安国公府的事说了出来。
余青青眯眼,“也就是说她在觊觎傅表哥,这请柬其实是战书。”
晏萩颔首,“没错。”
“她好大的胆子,套她麻袋,打她闷棍。”合宜郡主挽袖子道。
这是玩笑话,晏萩也就没接,笑笑道:“我从别人那儿拿来了她们诗集。”晏萩早料到温和县主不会善罢甘休,果不其然,这第二张请柬就来了。
“诗集在哪?我看看。”合宜郡主问道。
“在桌上摆着呢,我才翻看了几页。”晏萩笑道。
合宜郡主跑去把诗集拿过来翻看,一目十行的翻完,“潇潇,我今天中午恐怕吃不下饭了。”
“怎么了?”余青青奇怪地问道。
“牙酸。”合宜郡主把诗集递给余青青。
余青青翻看了几页,撇嘴,“无病呻吟。”
晏萩笑,“闺阁诗词,大多都这样。”
“潇潇,那天我和你一起去。”余青青主动道。
“我也去,我也去。”合宜郡主立刻道。
晏萩看着两个好友,笑道:“别担心我,我不会让她们欺负的。”
“我不是担心你让人欺负,我是想去见识一下那些才女。”余青青笑道。
合宜郡主点头,“我也是,我也是。”
于是晏萩就让花椒写了回帖,三日后按时赴约。
同日,家里人知道了晏同亮参加武举的事,并且他已经通过了一场的三科和二场的三科,将于十七日参加第三场的考试,这场考的是兵法、天文和地理。
“小六,你怎么会想到参加武举?”晏老夫人问道,晏太傅等人也很好奇,毕竟晏家走的是文官路线,突然冒出一个另类来。
“墨义和帖经,我记不住,策问我也不会写,我不想八十岁了,还要进贡院,正好朝廷开武举,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我就去了。”晏同亮也想凭自己的能力封妻荫子,而不是靠父辈。
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有时候还会加恩科,武举则不定时,由圣上依心情决定,而这次是本朝立国以来的第四次武举,主考官是太子,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圣上这是在让太子选出他信任的武将。
“兵法,你就能记得住?”晏四爷脸色仍然不是太好,这跟他给的安排不符。
“我都能记住了。”晏同亮信心十足地道。
“军国之弊,有哪五害?”晏太傅出题考他。
晏同亮笑道:“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垮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
“出何处?”晏太傅再考。
“出自《兵法二十四篇》。”晏同亮答道。
“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何解?”晏太傅继续问道。
“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将领。能刚柔并用,才可以统军作战。一般人对于将领的评价,往往是只看他的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领而言,只是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晏同亮侃侃而谈。
晏太傅捋着胡子,笑道:“看来我晏家是要出一名武将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