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吾家娇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夜纤雪
婢女洗了葡萄送进来,晏萩尝了一颗,很甜,忙问道:“娘,庄子里的葡萄还有没有了?”
“你要做什么?”南平郡主问道。
“送一篮子去荣王府,给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和表哥他们尝尝鲜。”晏萩谄笑道。
“早就让人送去了。”南平郡主刮了下她的小鼻子。
晏萩对了对手指,道:“娘,我想送一篮子去安国公府给姑祖母和傅伯母。”
“我家的潇潇长大啦,懂得人情往来了。”南平郡主摸摸她的头,让人去庄子里要了两篓新鲜蔬果,以晏萩的名义送去安国公府。
收到这两篓新鲜蔬果,韩氏开心的笑了,东西值不了几个钱,要得是晏萩这份心意。傍晚,傅知行回家吃饭,韩氏刻意夹了一筷子蒜香茄子给他。傅知行眉头微皱,“我不吃茄子。”
“这个茄子,你一定要吃,要不然,你会后悔的。”韩氏挑眉道。
“不就是个茄子,有什么可后悔的。”傅知行把茄子夹出来,放在旁边的碟子里。
“好,你不吃是吧,行,母亲,我们吃。”韩氏抛了个眼色给澄阳大长公主。
婆媳俩将干煸长豆角、蒜香茄子、韭黄炒肉都吃光了,傅知行狐疑地看着两人,“晚上你们一向不吃这么多东西的,究竟怎么回事?”
韩氏示意婢女把桌子收了,端起茶杯,抿了口,道:“这庄子里送来的新鲜蔬菜就是好吃。”
“是的,好吃,可惜有人挑食不肯吃,要是潇潇知道了,一定会难过的。”澄阳大长公主撇嘴道。
“这与潇潇有什么关系?”傅知行不解地问道。
“下午,晏府派人送来了两篓蔬果,长豆角、茄子和韭黄是潇潇特意送来给你尝鲜的,只是有人不领情。”韩氏斜睨他道。
“母亲。”傅知行无奈地喊道。
“别喊了,晚饭已经吃完了,你要想吃,等明天的中午吧。”韩氏笑道。
“看你以后还挑不挑食!”澄阳大长公主捉弄了孙儿还不算,还要挤兑他。
过了几日,就到了八月初九,三年一次的秋闱的第一场入场时间,
卯时初刻,晏同书兄弟三人背着装着各种东西的竹箱,在晏大爷、晏三爷、晏四爷护送下前往贡院。
在贡院门口,早已人马纷纷,五城兵马司的人,拿着画像,一个一个唤名字进去,核对身份,一一盘问,怕有人冒名顶替。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时辰,所有应试学子才全部进入贡院。
------题外话------
注:茄子在古代别称有许多,这里用现代常用的,请考据的朋友见谅。





吾家娇女 第二十八章 进宫
八月秋高气爽,大部分的书院也放年节假,各府也趁着这空闲的时间,以各种名义举办宴会,晏家因有三个考生,没有那么多闲心,如是取消了今年的赏菊宴。宫中的中秋宴,没有取消。晏家能进宫的仅晏太傅、晏老夫人、晏四爷和南平郡主,其中晏四爷还是沾了南平郡主的光,夫凭妻贵。
虽是夜宴,但未时初刻就要进宫了;送走晏太傅等人,晏三爷和晏三太太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晏三太太抱怨道:“每年都只带十二丫头去,三丫头她们难道就不是老太爷的孙女吗?实在太偏心了。”
晏芝淡然道:“宫中贵人多,万一冲撞了,会惹来大麻烦的,这宫,我是不想进。”
“三丫头说得对,那宫里不是什么好去处。”晏三爷是本分人,不好高骛远,也没有攀龙附凤的想法,要知道皇子的岳父不是那么好当的。
晏三太太气恼地瞪了父女俩几眼,两个不争气的东西;晏芗低着头,眸色深沉,不知道在想什么。
从晏府到皇宫,坐马车需花费三刻钟的时间,到了宫门处,也不能马上进去,必须经过盘查,这里又花费了一刻钟;进了宫门,领路的内侍就过来行礼,翡翠不用南平郡主吩咐,就给内侍塞了个荷包。
晏太傅跟老妻交换了下眼神,又摸了摸孙女的脑袋,这才和晏四爷往承明殿去面圣。晏老夫人和南平郡主则去椒房殿见余皇后,内侍领着她们很快就到了椒房殿。正殿内已经聚集了许多的外命妃,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彼此交头接耳的闲聊着。
南平郡主目光扫过,没有找到母亲荣王妃以及嫂子和弟媳,知道余皇后将她们宣召去后殿了。被皇后宣召,对外命妇而言是一种殊荣;皇后的态度,也间接代表了圣上的意思,唯有得圣宠的人,才能得到皇后的青睐。
“见过晏老夫人,南平郡主,晏小姐。”一个三十多岁身穿青色宫装的女子过来行礼。
“不敢当。”晏老夫人侧身避开了她这一礼,南平郡主和晏萩亦是如此,这位宫装女子的品级不及晏老夫人和南平郡主,但她是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官,大家都要给她一个面子。
宫装女子笑道:“娘娘想见见老夫人、郡主和小姐,三位请随我去后殿。”
“有劳姑姑领路。”晏老夫人笑道。
殿内许多贵妇都露出了艳羡的目光,刚才也是这位宫女把荣王妃、荣王世子妃和东宁郡王妃请进去的。
后殿内,不仅这三位在,还有德妃百里氏、太子妃沈氏、秦王妃王氏、怀恩公夫人汪氏、怀恩公世子夫人姜氏以及合宜郡主、余家两位嫡出的三小姐余真真、四小姐余青青。
“潇潇。”合宜郡主开心地扑了过去。
“不要过……”晏萩惊恐地伸手抵挡,可是那里挡得住,连退三步,险些被她扑得摔坐在地。秦王妃见状,嘴角抽了抽,女儿不能再胖下去了。荣王妃眼中闪过一抹心疼,她的宝贝外孙女身子骨柔弱,可经不起合宜郡主这般的冲撞。
“合宜盼着潇潇进宫,盼了好几天,今日见面,瞧瞧,多热情啊。”皇后娘娘努力帮孙女挽尊。
“她们姐妹俩感情一向很好。”南平郡主笑道。
秦王妃笑道:“合宜说,她要和潇潇做一辈子相亲相爱的好姐妹。”
“甚好。”余皇后也乐见秦王府与晏家交好。
大人们说她们的话,合宜郡主拉着晏萩去找那两位余小姐玩。三个小姑娘先前在说汝顺郡主府前几日开赏花宴的事,汝顺郡主举办赏花宴,其实是为了她的长女温和郡君造势。温和郡君有燕京第一才女之称,琴棋书画样样皆精。那天的宴会上,温和郡君又一次大放光彩。
“那个桂花水晶糕真的那么好吃吗?”合宜郡主对温和郡君那首得到众人赞誉的菊花诗一点兴趣都没有,吃货的注意点和其他人就是不同。
“真好吃,跟我们平时吃的桂花糕不同,不是那种白白的,是晶莹剔透,像水晶一般,还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上面还可以看到一簇簇的桂花。”余青青咽了咽口水,“甜而不腻,感觉入口即化,让人吃了还想吃。”
“比籼记的糕点还好吃?”合宜郡主追问道。
“还好吃。”余青青肯定地答道。
合宜郡主啧啧嘴,“要是知道做法就好了。”
“你去汝顺郡主府作客就能吃到了。”晏萩给出建议。
合宜郡主嘻嘻笑,“潇潇,你和我一起去大吃一顿。”
“我不去。”晏萩摇头,汝顺郡主是康王之女,从小就爱和南平郡主别苗头,后来汝顺郡主看上了晏四爷,可晏四爷对南平郡主情有独钟;晏四爷和南平郡主成亲,汝顺郡主也另嫁他人,本该各自安好,偏偏南平郡主连生三子,汝顺郡主却只得三女。汝顺郡主对南平郡主十分嫉恨,两家素无来往,在别家的宴会上碰到,相互都会冷嘲热讽一番,晏萩是不可能去汝顺郡主府去作客的。
在椒房殿的后殿内呆了约一刻钟,余皇后笑道:“时间不早了,本宫不留你们久坐了,去明月宫吧。”她还要召见其他的外命妇。除德妃和太子妃留下,其他人都离开后殿,先前那位女官又领着信王妃、信王世子妃、两位郡主往后殿去;擦肩而过,互相颔首为礼。
晏老夫人等出了椒房殿,往明月宫的路上,遇到了端宁公主和楚王妃,她们的女儿跟在她们身后。晏老夫人和南平郡主看到楚王妃,就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头。晏萩在看承和郡君王宛儿,没想到这样一个斯文的少女,做事那般的生猛,追着男人跑,还真是人不可貌相。
秦王妃目光微闪,给端宁公主和楚王妃见了礼之后,明知故问道:“二皇嫂和二皇姐这是从哪里来?”
端宁公主瞬间就明了秦王妃问话的用意,淡笑道:“守儿说园子里的花开得好,我们就绕去园子里,摘了一枝准备母后。”
“守儿真是有心了。”秦王妃看了眼王守儿手中的那一枝花,唇角上勾,她的目的已经达到,有些话无须多说,有心人都明白。
跟在后面的夫人,目光闪烁,端宁公主再怎么遮掩,也改变不了,她们先去见周贤妃,后来见余皇后这个事实。虽说周贤妃是楚王和端宁公主的生母,但皇后是所有皇子、公主的嫡母,平时进宫请安不去椒房殿,到还无妨,但是这种年节,必须先去椒房殿叩见皇后,这是规矩。
这事不说破,大家可以视若不见,但秦王妃隐匿的挑明了,那端宁公主和楚王妃的做法,就会令人诟病,进而对楚王有所影响。
中秋赏月宴于酉时初刻正式开始,戌时结束,出宫回到家中,已近亥时。
------题外话------
首推中,盼君收藏!谢谢诸位了!




吾家娇女 第二十九章 解元
八月十七日,秋闱结束,晏同书兄弟仨经过这九天的折腾,回到家里,几乎没了半条命,足足睡了一天,才缓过劲来。晏太傅让三人把文章默写出来,看过后,私下对晏老夫人说道:“同书有希望,不过名次不会太好,同安、同华火候不够,还得再等三年。”
事实证明晏太傅的眼光是很准确的,九月初五,桂榜上只有晏同书的名字,名次不算太好,第一百二十名,但毕竟已是举人,有参加春闱的资格,还是值得庆贺的;晏同安、晏同华不出所料地落榜了,方三郎亦上了榜,名次比晏同书还要好些,第八十九名,方家派人来给晏芪报喜,方家觉得晏芪旺夫。
蒋峰也参加了这次秋闱,然而落榜了,晏三太太恼怒地抱怨,“这孩子真是太不争气了。”搂着晏芝叹气,“我的儿,苦了你了。”
“母亲,二表哥年纪不大,三年后再考也无妨。大哥三年前也落榜,可今年不就考上了,只要二表哥有上进心就好。”晏芝比较看得开。
“你这么说也对,只可恨那方三郎怎么就高中了?让二丫头压你一头。”晏三太太忿忿不平地道。
“个人有个人的缘法,母亲不必在意的。”晏芝平和地道。
有人高中,有人落榜,这都是正常的,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次的解元名叫傅知行。
“该不会是同名同姓吧?”南平郡主问晏四爷,晏萩眼巴巴坐在旁边看着父亲,她也想知道。
傅知行是勋贵之后,有爵位要继承,无须科举。
晏四爷笑道:“不是同名同姓,就是我们认识的无咎。我想他参加秋闱,也是为了想知道自己的学识如何吧。”
“这孩子难得有淘气的时候。”南平郡主笑道。
“虽然如此,可毕竟无咎考中了解元,你准备一份贺礼去恭喜恭喜。”晏四爷本就是个随心所欲的风流人物,向往自由云游,虽因家族所累,入仕为官,但这骨子里还是透着不羁,傅知行率性而为,让他十分欣赏。
“好的。”南平郡主笑应了。
“我也要去,娘带潇潇一起去。”晏萩扑进南平郡主的怀里,撒娇道。
“娘可没说过要亲自过去。”南平郡主促狭地笑道。
晏萩眼睛贼兮兮地转了转,道:“这么大的喜事,当然要亲自去道贺,才有诚意嘛,娘,要去,要去的。”
“我想想啊。”南平郡主故作思索状。
晏萩趴在她怀里,眼带恳求地看着她,过了半晌,南平郡主正颜道:“去可以,不过贺礼得从你的私库里出。”
“行。”晏萩飞快地从榻上溜下去,穿上绣花布鞋,就往外跑,去她的小库房找东西。
“今天这小气丫头怎么这么大方?”晏四爷讶然问道。
南平郡主笑,“无咎待潇潇素来很好,潇潇那千里眼,你以为哪儿来的?那是无咎送给她的。”
晏四爷皱起了眉头,“无咎是独子。”晏萩的身子弱,有可能无法孕育子嗣,傅知行有爵位要承继,膝下不能无子。
“潇潇才五岁。”南平郡主提醒他,不要关心则乱。
晏四爷面上忧色稍减,摸着下巴,想想道:“他如今真心相待,我们就还他以真心,日后……”顿了顿,“不过是亲戚间来往。”
南平郡主颔首,女儿还小呢,她不着急,女儿和傅知行是兄妹之情,嗯……赤诚的兄妹之情。
晏萩对父母的心思一点不知,正在小库房里翻找东西,踮着脚尖儿站比她还要高许多的红木箱子前面,艰难地从里面摸出一柄翡翠玉如意来,累得气喘吁吁的。
甘草上前道:“小姐,你要什么?奴婢帮你拿。”
“我记得祖父送给我的梅香墨锭是放在这箱子里的啊,怎么不见了?”晏萩蹙眉道。
甘草嘴角微微抽搐,那里是老太爷送的,明明是小姐硬抢回来的,为免小姐恼羞成怒,不能拆穿,笑着提醒她道:“小姐,你忘了,上次收拾时,你说文房的东西,全放在六号红木箱子里了。”
“哦,是的,你去把那匣梅香墨锭找出来,还有那块松花石的砚台。”晏萩吩咐道。
“小姐要把墨锭和砚台送人吗?”甘草边开箱子边问道。
“要送去给傅表哥,傅表哥秋闱高中解元了。”晏萩笑嘻嘻地道。
南平郡主说是说要晏萩出全部的贺礼,但实际上没有让晏萩大出血,仅要了墨锭和砚台,其他的东西,让她放回库房里去了。
次日,南平郡主禀明晏老夫人,带着晏同明和晏萩往安国公府去。可惜傅知行被太子叫去东宫了,并不在府里,没能见着正主,晏萩乖乖地趴在韩氏怀里,啃糕点;澄阳大长公主半是炫耀半是冷嘲地道:“说勋贵子弟不读书的人,这下没话好说了吧。我孙儿考了个解元,秋闱第一名,比那些读书人可强多了。”而且傅知行只有十四岁,可称得上是少年成名。
“表哥是状元之才。”晏萩晃着脑袋道。
韩氏笑,屈指刮了下她的小鼻子,道:“秋闱,你表哥去应试也就罢了,这春闱还去,圣上会降罪的。”开科是为了取士,傅知行是勋贵子弟,可直接入仕,就不要去抢占名额了。
“无咎想去就能去,圣上那儿,自有本宫。”澄阳大长公主露出几分霸道公主的作风。
韩氏笑了笑,没说忤逆的话惹婆母不快,反正她打算私下劝儿子不去参加春闱。三人闲聊了一会,南平郡主婉拒了两人留饭的好意,带着儿女回家了。
母子三人刚在春晖堂坐下,和晏老夫人还没说上几句话,晏大爷和晏大太太带着晏同书和王氏进来了,四人都穿着一身素服。晏老夫人蹙眉问道:“谁家出事了?”
“承恩公府。”晏大太太答道。
“我记得这已是第三代了吧?”晏老夫人迟疑地问道。
“母亲没有记错,是第三代了。”晏大爷答道。
承恩公的爵位,是因王太后而来,三代而终,太后已故去多年,圣上是否会开恩让延一代承爵,尚无从得知。晏府和承恩公府来往不多,不过王氏娘家和承恩公府是同宗同源,虽然血脉已疏远稀薄,发生的这等大事,还是要过去的,再者晏太傅与承恩公同朝为官,到底还有几分香火情。将事情禀明,晏大爷他们匆匆出府,前往承恩公府。
------题外话------
注:傅知行愁眉,被岳父岳母嫌弃怎么办?




吾家娇女 第三十章 院名
承恩公尚未入土为安,承恩公府的牌匾还悬挂在大门之上。因还有瑞宁公主在,来承恩公府吊唁的人还挺多的。
晏大爷走到王建面前,道了声,“王大人,节哀顺便。”
王建拱手,“多谢晏大人前来送家父最后一程。”如今王家官级最高的就是王建这位驸马,太常寺正四品少卿。
晏家人没有在承恩公府逗留太久,出门时与正要进门的内侍孙灿迎面遇上,晏大爷拱手道:“孙公公。”
“晏大人。”孙灿笑着颔首为礼。
打了声招呼,彼此擦肩而过,上了马车,晏大爷淡淡笑道:“圣上施恩了。”
圣上顾念生母之恩,下旨延一代,王建成为了新一任的承恩公;他和瑞宁公主所生之子,可依仗母亲受封,有没有承恩公这个爵位,影响不大;太后虽然不在了,却依旧庇佑着王家后辈,王家也因此至少还能再显赫几十年。若是子孙争气,科举入仕,不用靠女人,王家也能一跃成为世家。若子孙不争气,败落也是迟早的事。
承恩公府的事,与晏萩没有关系,对她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对她有影响的下个月她的六岁生辰;依照晏家规矩,孩子不论男女年满六岁就不能跟父母同居一个院落。
“潇潇住这间院子可好?”晏老夫人为晏萩挑了间离春晖堂不远的两进院落,方便孙女来春晖堂。
晏家是燕京的老牌世家,加上晏家后辈还算争气,又严格遵守晏家祖训,忠于当朝皇帝,支持正统,纵然朝代更迭也未见衰败过,还频频受皇恩赏赐。因而整个晏宅占地面积极广,这条锣鼓街的东面大半被晏家所占据。宅子的左侧是晏家的祠堂,后面是客居院,每五年大祭时,外地晏家族人会回来,到时就会安顿在此。宅子的右侧则是闺学和晏家私塾,被拱在中间的晏家老宅,呈现双“喜”字形,共分为八个大院,每个大院里又内套十几二十个小院,院中都有花园庭院。
“好。”晏萩没有意见,反正都是自己家里。
“现在让人收拾好,等过了年,天气暖和了你再搬进去。”晏老夫人考虑到小孙女的身子,没有急着让她过了生辰就搬家。
“都听祖母的。”晏萩乖巧地道。
“十二妹妹,你这院子,打算取个什么名字?”晏芮问道。
“我还没想好。”晏萩笑道。
“要不要我帮你?”晏芮雀跃地问道。
看着突然变得兴奋的十堂姐,晏萩一脸不解;晏老夫人笑道:“院名,你们祖父已经取好了。”
“祖父取的院名,一定很好听。”晏萩笑道。
“怡年院。”晏老夫人目光扫过几个年长的孙女,“你们可知这院名出自何处?”晏家女自幼熟读诗书,不是为了搏名,只是为了明事理,出嫁后,能夫妻琴瑟和谐。
“祖母,这院名可是出自曹孟德所写的《龟虽寿》中,‘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句?”晏芝一向谦和,纵知道答案,却仍以问代答。
晏老夫人含笑颔首,“不错,这院名正是取自这一句。”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这是一个祖父对孙女的一种祝福和疼爱,没有人想白发人送黑发人。
听到晏太傅为晏萩取了这么个院名,晏芪等人还好,晏芗心中暗恨,若晏萩还如前世一般,聪慧过人,有着惊世绝伦的才华,得到家里人看重,她还能理解,可现在,晏萩仅是个病秧子,瞧着却比前世更得宠。唯一能让晏芗感到安慰的就是,郁芳菲和晏萩的关系,没有前世那么好。
“十二妹妹,你懂这话的意思吗?若不是懂,可以向博学的郁表妹请教。”晏芗恶意满满地道。
晏萩和郁芳菲对她的挑拨听而不闻,没有理会她。
虽然晏萩还没有搬过去,但晏老夫人已经打发人去收拾院子,还特意开了私库,“潇潇呀,你想在房子里摆什么,就去库房里挑,拣自己喜欢的挑。”
“母亲,您这可是抓了只老鼠进米仓,这丫头会把您的库房搬空了去。”南平郡主埋汰自家闺女。
“搬空就搬空,只要潇潇喜欢。”晏老夫人大方地道。她这半辈子积攒下来的私房太多了,不仅有她的嫁妆,平常人情往来,还有宫里赏赐的,儿子们孝敬的,满满当当的放了三间库房,装东西的箱子比一个人还高,需要搭梯子,才能拿得到。
听到晏老夫人这话,除了晏芗有些不满,其他人不管是面上还是心里,都很淡然,晏老夫人疼爱晏萩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已习惯,更何况,南平郡主也不可能让晏萩真得搬空晏老夫人的库房。再说了,南平郡主嫁过来时,十里红妆,好东西也多得是。
荣王妃知道外孙女儿即将单独开院,派人送来了一张由沉香木和紫檀木共同打造的拔步床,那张床精致而华美,上面雕着好寓意的图案;晏萩特意去了趟荣王府,“外祖母,这太奢侈了”
“这床就是做给女孩儿的,除了潇潇,没人有资格用。”荣王妃笑眯眯地道。
“外祖母对我的爱护,我感受到了,谢谢外祖母。”晏萩凑上去,亲了荣王妃一口。
荣王妃搂着她的小身子,笑得眼角边满是皱纹。
九月初十,全国性的蹴鞠比赛开始了,经过半个月的比拼,成年组选出了十支队伍,少年组选出了六支队伍,加上京中的两支成人队和两只少年队,共二十支队伍进行比赛。这对酷爱这项运动的晏同亮,是一场盛事,只是积分赛的门票,他买得起,半决赛和决赛的门票,就有点困难。
晏家少爷的月例是五两银子,小姐的月例是三两银子,可是他在书院读书,同窗之间,是需要应酬的,这银子刚刚够用;晏四爷又怕儿子在外养成恶习,在钱财方面管得甚严。囊中羞涩的晏同亮不敢去找兄长晏同烛借,无奈只能再次把主意打到了自家妹妹身上,“妹妹,嘿嘿,妹妹,嘿嘿。”
1...7891011...17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