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军工子弟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米格-29,算是比较先进的战机了。

    当初苏联军方对这款战机的定位,就是前线战术支援战机。

    仅仅是用来支援地面部队前线作战的,所以作战半径太小,被世界称为短腿王。

    作战思想,影响的是部队建设发展方向。

    不过,苏联的军事科技足够强,而且资金重点倾斜,专门研究了空优战机的苏-27,让苏-27作为空军主力,米格-29只是支援陆军。

    这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是技术不够先进,资金不够充足的国家。

    别的国家,空军主力都已经是性能更先进,具备视距外作战能力的三代战机,甚至还有在雷达上反射截面非常小的隐身战机,中国空军主力,依然是米格-21为基础的歼-7跟歼-8,哪怕在七十年代从埃及搞到了米格-23,歼-7跟歼-8改进了不少,跟世界空军主力,依然有着严重的代差。

    空军只是这样的装备,如果真的被证明仅仅靠着空军就能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空军所有装备都得换,同时,陆军跟海军的地位,都将会非常尴尬。

    杨斌等人,自然不相信空军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倒是唐鑫,饶有兴趣地看着谢凯:“谢凯,具体说说呗。”

    甚至,说话的时候,还抛了个媚眼儿。

    差点让谢凯吐出来。

    一个女汉子,学娇柔女人,着实给人的感觉是反差太大了。

    “诸位,我觉得你们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这场演习,只是检验蓝军的进攻力跟红军部队的防御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胜负,不存在占领等问题。”谢凯严肃地提醒众人。

    思维误区太大了。

    地面部队,完全没有必要出动。

    “蓝军的地面部队,从建设开始,就有着明确定位。唐参谋长,能否告诉我,蓝军地面部队的作用是什么?”谢凯不想问唐鑫,可杨斌跟何超两人脸上的那种不相信神态,谢凯根本就没法开口问。

    唐鑫有些疑惑,“蓝军各军种的作用,你不是比我们更明白么?每支部队从一开始,你都给了明确定位……”

    蓝军的成立,就是因为谢凯。

    后来的建设发展,同样也是因为谢凯的建议,一直都没有任何差错。

    有差错,根本就拿不到装备,也得不到经费。

    “我希望听你们说。我只是建议,真正的作用,只要你们这些部队主官才最清楚。”谢凯没有理会唐鑫说完后的白眼。

    既然提问题,肯定有自己的目的。

    对于他来说,一支部队什么作用,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部队主官是否这样认为。

    未来的战争势态,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知道的。

    别说国内的人,就连美国人,都不知道他们未来的军事发展方向。

    海湾战争,美国人自己都没有必胜的信心;到科索沃战争时,美国人更是担心牺牲太多,所以只是出动空军轰炸,最终却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空军制胜,也是从科索沃战争之后才让各国高级将领看到的。

    也是事实存在的。

    “按照当初的建设思想,蓝军的所有地面部队,都是用于侦查、守卫导弹发射阵地,指挥部、机场等单位,反渗透,反斩首……”何超隐隐有些明白谢凯的想法了,“谢凯,如果这样,对方赖账,我们也没办法……蓝军的空军部队规模太小,无法完成大规模持续性的饱和空中打击……”

    “对,哪怕拥有一个空军师的规模,我们也无法紧靠战机就完成这次行动。”唐鑫也反应过来了。

    一个空军师,拥有战机大约80架。

    面对三个师严密的防守,80架战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摧毁众多的防空雷达站,瘫痪对方通讯指挥系统,使得敌人的防空力量无法发挥作用。

    更不要说,蓝军仅仅只有不到20架对地攻击能力的战机。

    谢凯太过异想天开了。

    “如果利用空军作战,你们准备怎么做?”谢凯有些头痛。

    谁说只要空军出动就可以了?

    蓝军装备的导弹部队,难道就这样放在家里生锈?

    蓝军导弹部队不到演习场上溜达几圈,表现出强悍的作战能力,以后404还怎么卖导弹?

    总不能只卖战机吧?

    再说了,进攻的主力都将会是那些来自波斯的f-14战机,难不成空军去美国采购?

    “空中电子侦察机搜索敌人指挥部,地面空降特种作战小组……”唐鑫更是不明白谢凯想要说什么。

    蓝军的作战方式,谢凯比他们都更清楚。

    “一体化作战,自然要各个方面都考虑到,这也是当初你一直强调的啊。”

    见谢凯表情很夸张,唐鑫补充了一句。

    甚至,周围的人能从她的话里面听出撒娇的意味。

    当然,唐鑫认为他们都是错觉。

    “确实需要一体化作战。唐参谋,那么,请问,你的计划中,导弹部队的作用是什么?在这场演习中,导弹部队承担什么任务?”谢凯直接质问蓝军的几位领导。

    特么的,现代化的战争,向来都是导弹先行精确点穴打击,随后再出动战机进行舔地。

    最后再考虑要不要出动地面部队。

    很简单,也很暴力的作战方案。

    显然,蓝军的几位大佬,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谢凯,我们这里到朱日和训练场,远超过我们的导弹射程……再说了,射程这么远,万一有偏差……”唐鑫脸色变得难看了起来。

    谢凯的胆子,确实太大了。

    直接发射导弹,这么远的距离,先不说是否能精确打击,仅仅是先用导弹来一个波次的打击,这就很冒险了。

    “基地地红旗-3型对地导弹,已经开发出来了,射程1200公里。”谢凯老神在在地说到,“距离完全不是问题。也不需要担心精度问题而导致偏离目标,因为这些导弹攻击的目标,将会是对方指挥中心跟雷达站……”

    “地红旗-3型?”

    三人几乎同时看着谢凯。

    之前根本就没听说过地红旗-3型出来了。

    “不是说射程三型射程只有八百公里?”唐鑫怀疑地看着谢凯。

    如果是1200公里的射程,还真的没有问题。

    至少,理论上来说,射程够了。

    至于精度问题,这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原本是,后来发现,这射程还差了一些,很多任务不太容易满足……”谢凯没有解释太多。

    对于拥有战略导弹的国家来说,战术导弹的射程,三五百公里,其实都已经太过分了。

    近距离有炮兵,战术支援,几百公里已经很逆天了。

    谢凯却让红旗集团搞出上千公里射程的地红旗用于战术支援!

    这用得上么?

    战略的东西,那都是用来威慑的,而不是用来支援前线作战。

    战术的装备,自然是用来打仗的。

    1200公里,这是国内战机无法达到的作战半径,当然,指苏-27之前的战机。

    有时候,关键时刻,前线需要支援,战机无法到位,一枚导弹,能发挥的作用,将会非常大。

    这也不能怪谢凯。

    谁让他曾经看的电影中,美军执行任务的特种作战小队,在执行任务遇到危机的时候,呼叫不来空中支援,然后,导弹打击来了……

    “这次的新型导弹,采用激光制导,必须要特种作战小队的侦查部队找到敌人指挥部,安装激光导引位置,或则空中电子侦察机寻找到目标,在空中进行激光照射……”

    谢凯解释了地红旗-3战术导弹的工作机制。

    其实,还有一种指导模式——卫星制导,谢凯并没说。

    根本就没进行过实验。

    “你是准备借着这次演习来测试这些导弹的性能?”唐鑫黑着脸问谢凯。

    这种事情,404不是第一次干了。

    借着演习的机会,来测试他们的新产品。

    可到时候要是跟理论性能差距太多,导致蓝军输掉演习事小,导弹发射失败出现严重后果,才是大事。

    “算是。反正你们也需要导弹。海湾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就是在几千公里外发射导弹,摧毁伊拉克的雷达站跟通讯中心,瘫痪伊拉克的指挥系统……”

    谢凯介绍着海湾战争中美国人的打法。

    其实不用他介绍,唐鑫等人研究得门清。

    不仅是国内,全世界的军队都在研究海湾战争中美国人跟伊拉克双发的打法。

    美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伊拉克也不算完全失败,至少,摧毁了美国一支双航母编队的庞大舰队,甚至让美国最先进的f-117隐身攻击机也被击落……

    “既然是蓝军,首先就需要考虑进攻,敌人进攻的时候,都是集中最强大的部队,第一时间瘫痪对手的通讯指挥中心跟防空能力。失去了防空能力,想打多久打多久。别的不说,海湾战争就是最明显的。伊拉克通讯指挥系统被瘫痪,在科威特的庞大部队根本就无法第一时间把情况反馈到巴格达,同时,也无法得到巴格达及时的作战命令……”

    谢凯希望的是蓝军这几位主官放开思想,狠狠地给红军一个教训。

    这样一来,国内部队建设将会少走不少弯路。

    有些装备的研发,就不需要等到之前的装备不适合,然后才重新研发。

    当然,这也会对部队造成压力更大。

    “这一次的演习,是检验双方的开始。很可能,上级会根据结果,在以后,持续更多的演习……”谢凯一脸希冀地看着几人。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




1933 没法把蓝军放在眼里的红军
    “首长,不用担心,他们就只是徒有其表,面对我们这样的精锐部队,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依我说,根本就不需要三个师的部队来应付人家一个旅,我们一个师,就够收拾他们了……”

    “廖国志同志,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不能轻视任何一名对手。要不然,只有战败一个结果。”

    司徒雷打断了侃侃而谈的首都卫戍一师师长廖国志大校的话。

    不重视对手的人,最终,很可能输的很惨。

    司徒雷跟部队高层商讨后,在充分分析了蓝军战斗力跟装备特点,最终做出了决定,这场演习的红军部队三个师,由卫戍一师为地面部队主力,同时调集国内最精锐的防空一师,还抽调来自几个不同部队的精锐重炮团、刚组建不久的陆航团、电子对抗部队等组成一个可以从各方面防御的综合部队。

    即使这样,司徒雷依然心中没底。

    他不知道蓝军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动袭击。

    本来,还想加入一个空军团,最终还是觉得太过分了,毕竟,按照之前的约定,这次防守的红军方,虽然人数上没有超过三个师,装备等,远远超过了。

    海湾战争中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确实让国内将军们震撼到了。

    所以,才有这样的部队集结。

    现在,各支部队集结已经完成,几支部队的主官坐在一起商讨防御方案。

    要不然,到时候这么多部队被蓝军一个旅打掉,实在是没脸。

    “首长,他们装备最先进的359坦克,我们同样有;装甲车也是一样的363,即使我们没有完成全部换装,数量也不是他们只有三个合成营规模可比的,那不过一个团而已……无论是反坦克的导弹还是火箭筒,我们配置都不比他们少……”

    对于司徒雷的话,廖国志不以为然。

    面对这样的对手,要是还打不过,他觉得自己可以回家带孩子了。

    几倍的兵力,同样的装备,哪里会打不过的?

    何况,装甲一师在历史上,那一直都是擅长以少打多,用劣势装备赢得拥有优势装备的不对称战争,这都是装甲一师擅长的。

    从红军时期,部队没有装甲车的时候,装甲一师就靠着集束手榴弹跟敌人的铁皮王八作战;解放战争,武器装备已经升级,靠着反坦克炮来打铁王八;等到朝鲜战争爆发,同样也开上了铁皮王八,跟多国部队的铁皮王八作战……

    要不然,也不会被用来作为守卫国内最重要的首都的卫戍一师。

    现在跟一支名不见经传,甚至不知道战斗力的部队,数量更是没法比。

    谁能重视得起来?

    如果不是上级说了,这次演习炮弹跟子弹管够,他们都不不愿意跟这样一支部队演习。

    太浪费了。

    或则说,杀鸡用了牛刀。

    看在子弹炮弹管够的份上,卫戍一师才同意。

    自然拿不出多大的激情。

    按照他们的想法,直接装甲部队一次闪电战,完事儿。

    “骄傲自满,绝对要不得。这次的对手,跟以前演习的对手都不同,他们拥有战机、远程对地导弹、122自走榴弹炮,同时,拥有可以防御导弹攻击的进程导弹防御系统……伊拉克的提克里特青年军官团,科威特复国旅,甚至是巴基斯坦总统特别卫队,都是以这支部队为模板。”
1...12551256125712581259...1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