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军工子弟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顾总,当初我们基础差,底子薄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岳林一脸尴尬。

    也就是全国挖人,才奠定了他们现在的航空研究力量。

    事情是郑宇成等人干的,他却不能说郑宇成他们干得不地道。

    即使他解释,却没有人给他好脸色。

    要挖人,想都别想。

    大不了,沈飞自己想办法去苏联搞苏-27k跟苏-30。

    404的人太过分了。

    钱没了,可以再向国家要。

    人才没了,还得从头开始培养。

    这样多来几次,别人都已经走了很远,最后沈飞根本就没法跟这些单位竞争。

    “这次,我们不挖人。只合作。”谢凯开口了,他自然知道对方担忧的是什么,“整体划分任务,交由国防科工委或总后来调度、协调……”

    谢凯直接把总后跟国防科工委都抬出来了。

    不这样,根本就没法合作。

    很多时候,大家坐在一起开个会,国内其他的战机研发生产单位的领导们,那都是盯着他们的人,避免404跟他们的技术骨干甚至管理骨干接触。

    就是被404的人挖人挖得太狠。

    为了人才,404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其他单位的人员……

    坐在一起的国内航空单位,哪里还有心思讨论合作?

    “不挖人?”

    对于谢凯的话,沈飞的人根本就不相信。

    尤其是顾诵芬,作为沈飞总工程师,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他了解的比别人更多,尤其是知道谢凯这个研究生都还没毕业、在404挂着特级顾问头衔的年轻人在这家单位的地位。

    郑宇成跟汪贵林不可怕,虽然,他们挖人没有原则,至少有底线。

    整个404,最难缠的就是谢凯。

    “全国各单位,缺人不再是完全自己培养,而是相互挖人,这股歪风,就是从你这里开始的。”顾诵芬提醒谢凯。

    脸色平静的总师,话语却让所有人听明白了——他不相信对方。

    谢凯一脸无奈的苦笑。

    自己这名声,实在是太差了一些。

    连这些搞技术的大牛们都防备着自己。

    人生,总是如此让人无奈。

    “顾总,您现在领导整个沈霍伊,不,沈飞的高性能远景战机研究,应该明白,目前国内的技术基础跟配套,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跟研究工作……”

    谢凯直接进入主题。

    这更让其他人震惊。

    404想干什么?

    新一代战机!

    这绝对不是目前各国现役主流装备的战机。

    而是比这个更先进,下一代的战机!

    就连顾诵芬,眼睛也瞪圆了,“你们准备开发新一代的隐身攻击机?”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隐身战机!

    在座的,都是搞战机研发的,无论是技术经验,还是眼界,都不是一般战机设计工程师能比的。

    如果不是来自404的消息,他们甚至不知道隐身战机的存在。

    海湾战争中,美国f-117隐身攻击机虽然被击落好几架,但是却不能遮掩这种刚出现的新一代战机对于战争的巨大作用。

    一旦战机在雷达上隐形,这甚至让防空导弹都没有办法。

    雷达无法锁定,导弹无法获得最基础的目标参数,怎么防御?

    国内工业基础如何,设计能力什么水平,大家都清楚。

    而现在,404居然要直接丢开国际主流的战机,进入到新一代的隐身战机研究中。

    404手中有f-117的残害,而且在国内大量挖核心技术骨干……

    现在开始搞,等十多二十年,或许真的能研究出来。

    “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开发隐身攻击机,而是开发新一代的隐身战机。拥有超强机动性,超级信息优势,超音速巡航能力跟在雷达上的隐形……”

    谢凯一脸笑容。

    在场的所有404的人员,脸上都是非常平静。

    从当初他们开始搞战斗机的时候,uu看书目标就是这个。

    那时候,已经开始布局。

    将近十年的准备工作,让他们可以启动这个项目。

    “预研?”歼-8iii总设计师杨凤田试探着问到。

    他负责歼-8iii的技术,曾经在知道隐身飞机的存在后,整个设计团队也讨论过,改进歼-8iii的隐身性能,减小雷达反射截面。

    最终发现,要这样改善,需要对整个战机的气动布局进行全面的修改。

    修改了气动布局,最终会导致整个战机全部重新设计。

    所以,在这方面,歼-8iii只能少量修改不影响整个设计的气动布局。

    作用并不是多大。

    如果404真的有这样的能力,这对国内战机水平,将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提升。

    “不,正式研制。如果仅仅靠着我们一家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个工作。集中全国所有的战机设计开发精锐力量,由国防科工委或总后牵头,根据各自的优势分配研究任务,然后再继续整合……”

    齐志远告诉众人,他们不是预研。

    预研,已经展开好些年了。

    沈飞的人显然不相信。

    他们根本不认为404的技术水平会超越他们这么多。

    不是不相信对方有能力,而是404在战机研究发展上,根本就没有多长时间。

    “这需要的技术,我们目前差距太多了……”顾诵芬叹了一口气。

    在座的,除了404的人,其他人没有谁比他更了解高性能远景战机的情况。




1963 让你们看看我们凭什么研究隐身战机
    第1963章 让你们看看我们凭什么研究隐身战机

    “顾总,你是觉得我们现在的技术能力差距太大么?”

    谢凯直接问顾诵芬。

    对方顾忌他们的面子,所以没有说得太直白。

    想要合作,必须让对方被打动,无条件地加入进来,如同132厂一样。

    顾诵芬没有回答,神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谢顾问,不是我们没信心,而是了解目前的基础。在加上,现在国家战略重心在经济基础建设上,经费这块……”顾诵芬还是留了一些余地。

    跟404的人打交道,不多留一个心眼都不行。

    对方既然说只是合作,不挖人,或许就会要钱了。

    国内跟404合作的单位很多,能拿到404研发经费的,几乎都沦为对方的配套,一旦404出现问题,其他单位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一种,就是花钱买404的技术。

    现在,沈飞需要从404搞到不少技术……

    “经费问题,我们解决。但是需要贵方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岳林说出了目的。

    技术支持?

    沈飞的人更是疑惑。

    他们不明白如何给予404技术支持,难道是拐弯抹角需要人?

    很快,齐志远就做出了解释。

    “苏-27k跟苏-30给贵方研究,这些战机,都有一些隐身能力的改进设计。尤其是苏-30,属于多任务模式,拥有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同时空战能力也不差……”

    免费给?

    沈飞的人反而更警惕。

    从他们下飞机开始,404的人都没有按常理出牌。

    这对他们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原本来之前制定的各种方案以及应对措施,现在好像都用不上了。

    所以,没有人说话。

    只是盯着404这些狡诈的管理人员。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尤其是404在跟其他单位合作过程中一直表现出来的风格,向来只有占便宜而没有吃亏的。

    岳林跟齐志远等人同样也没有说话。

    气氛,一时间陷入了尴尬。

    “这个任务,是未来我们在军工领域中的重点。整个基地的所有资源,都将会向着这个领域倾斜。同时,611跟132的精干力量,也将会加入到这里面来。这将会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我们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标,任何阻挡我们前进脚步的单位跟个人,都会是我们的敌人……”

    谢凯脸上的表情,逐步变得严肃。

    这话让所有人都听出了一丝威胁。

    要么,纳入这个项目,要么就成为他们的敌人。

    现在404跟沈飞的关系都比较僵硬,如果双方真的处处针锋相对,这事情就麻烦了。

    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部队订单每年又少。

    仅仅一次演习,空军就对原本寄予厚望的苏-27战机改变了态度,虽然很细微,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

    制空能力,需要有。

    空军经费不够,同时需要战机拥有更多功能,不仅能争夺制空权,同样也需要拥有更多能力,这样才能符合经费不多时代下过日子的习惯。

    高性价比,一直都是军方的追求。

    “这可能会让整个项目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顾诵芬没想到,对方居然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想法是美好的。

    可现实的基础,却是非常骨感的。

    对方膨胀得太厉害了。

    目前国内连三代机都还没有搞定,技术经验都没有积累足够,居然想要研究更先进的一代战机。

    搞技术研发,不只是有决心就可以的。

    “我知道,大家都很谨慎。同样,我们也不是因为这几年获得了一点小成功,就开始膨胀了。外人看来,国内确实基础薄弱,在之前,我们同样是这样认为的。可随着了解国内的所有情况,这种认知就被颠覆了,虽然总体实力依然差,但是在顶级领域,我们并不差太多,缺的是有效的整合。”岳林叹了口气。

    与其说404的发展成果,不如说是对国内相关领域的整合。

    很多单位,研究的一些技术,因为没有充足的经费,加上国内需求不迫切,所以都在缓慢研究,而没有变成产品。

    “超-7,虽然是由原来歼-9的技术为基础,设计中,却融合了不少米格1.44的设计,当然,迫于国内基础的现实,超--7上面使用的技术,做出了很多妥协。”谢凯知道不解释清楚,很难拿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沈飞是国内战斗机设计制造领域中底蕴最深厚的单位。

    苏-27是404帮着引进的,消化吸收各种技术,国产化,却是由沈飞在承担。

    当初如果真的有能力,郑宇成跟汪贵林等人,根本就不可能拱手相让。

    404需要所有的关于苏-27的第一手资料跟各种参数,研究数据。

    如果直接提出来,以沈飞那边一直防着404的状态,根本就不可能获得。

    同时,要以f-14跟苏-27甚至苏-30的技术为基础,开发跟原本世界有些不同的歼-20,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超-7项目不是在论证十号工程?”顾诵芬倒是不知道太多超-7的内情。

    十号工程,是国内最重要的工程。

    重要程度,甚至比苏-27国产化还要重要。

    按照空军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加上空军经费的问题,在未来,空军作战主力部队,将会是高低搭配。

    双发重型战机跟单发轻型战机搭配使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限降低经费压力,并且达到非常强的战斗力。

    苏-27原本在苏联的设计没有问题,可后来因为电子技术问题,雷达超重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最后设计不得不向工业基础妥协。

    这样的战机,先天不足。

    要解决苏-27的软骨病,需要先行消化苏-27的相关技术。

    虽然都是苏联技术,可苏霍伊跟米高扬的技术有着很多的不同,没有经验跟基础的沈飞,掌握起来,自然没有那么快。

    如果是米格系列的,速度将会快很多。

    可惜,米格-29只是一款前线战术支援飞机,而不是国内迫切需要的拥有超远作战半径的战机。
1...12791280128112821283...13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