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阿琐
两个孩子,是龙是虫高下立现,慧仪一脸的扭曲,命人把周觉拉到了身边,低声不知教训着什么,惹得儿子一脸不高兴。
而王婕妤看着儿子,在他脸上看到了骄傲和不同与往日的高兴,孩子长大了,明白身份地位的意义了,可惜她却没给过儿子这样的荣耀,是因为她太卑贱了吗?
戏台上重新敲锣打鼓,方才被周觉撒出去的金瓜子在草丛里闪闪发亮,王婕妤看不到台上的戏,一直被那金光刺着眼睛。
待这一阵热闹过后,太后看得喜欢依旧要道赏,这一回慧仪拦住了他的儿子,没再叫他出洋相。可是珉儿另有准备,今日光是戏曲不足以让太后尽兴,本是与淑妃打过招呼的,将宰相府送来的一些外洋的新鲜物件拿来取乐。
这是常人见不到的东西,自然最吸引孩子,小皇子被太后抱着选了几件胡乱地摆弄着,项泓在珉儿的指引下让着弟弟。待他要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众人就听见周觉在和慧仪长公主拧巴着,像一条泥鳅似的翻腾,终于挣脱了母亲的束缚,跑到太后跟前,张扬地问:“太后,我也要!”
“泓儿。”珉儿出言,把大皇子叫到身边,大大方方地说,“上阳殿里还有好些东西,父皇说是留给泓儿的,你就让表哥拿去玩耍,回头娘娘给你送去海棠宫,让王婕妤好生替你收着。”
周觉在身后听了,毫不客气地上前道:“舅妈,我也要上阳殿里的,这些我不要了。”
中宫 103 沈哲的表妹
这一声“舅妈”倒是亲切,周觉毕竟只是十岁的孩子,纵然性格顽劣,珉儿也不能当众和一个孩子较劲,和气地一笑:“下回有了好东西,给你也留一份,但皇上给泓儿的,自然只能留给他。”
周觉怎么肯服气,竟转身冲她的母亲说:“娘,我也要,我也要!”
慧仪再如何嚣张霸道,也明白轻重,此刻被众人齐刷刷地看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冷冷道:“觉儿,快下来。”
珉儿朝清雅递了眼色,清雅便笑盈盈地捧着朱漆木盘上前,里头摆着各色稀罕物件,她客气地说:“大公子,这些都给您玩儿可好,您看这个多好玩儿?”
“泓儿,这些就让给表哥,娘娘回头给你拿更好的。”珉儿不适时宜地对孩子说了这句话,叫周觉听了去,可就了不得了。
从来都是他挑剩下的东西,才轮得到别人碰,就算是项泓也要让着他,谁叫表弟年纪小,且个头也小打不过自己。负气的孩子狠狠地白了皇后一眼,瞧见清雅把东西送到面前,大声嚷嚷“我不要”,一挥手掀翻了木盘,东西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木盘落地的动静更大,唬得众人都变了脸色。
太后怀里的小皇子被吓坏了,呜呜咽咽地哭起来,淑妃这才放下手里的茶杯赶紧上前,从太后身边抱走了自己的儿子。
项泓也被表哥吓到了,紧绷着神情,可皇后的手温柔地搭在他的肩头,语气更是让孩子觉得安心:“回你母亲身边去,等下茶会散了,娘娘就让人把东西送去海棠宫。你好好用心念书,父皇得了好玩的东西,自然想着泓儿的。去吧。”
她完全无视了周觉没教养的言行,让清雅送大皇子回席上,慧仪已经上前拉扯她的儿子,与珉儿目光相接,论年龄慧仪比白氏还要大几岁,可这她的气势,完全被这小皇后压制了。
母子俩白眼睛的神情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慧仪言传身教,把她身上的一切都让儿子学了去,珉儿不愿恶毒地诅咒一个孩子,可是慧仪已经把她的儿子毁了,现在还只是个顽劣的孩童,将来……
“退下吧。”太后到底开口了,弄得这么难看,底下还有皇室里的女眷坐着,人人都看在眼里,无论如何当众对皇长子不敬,已经不是小孩子不懂事那么简单,毫无疑问,慧仪就没教儿子什么是尊重。
底下王婕妤拉着儿子坐下,可是泓儿脸上并没有往日的憋屈和难过,相反好像被上首那位云淡风轻的人物感染了,今天出奇的平静,又或许是因为皇后许诺了他,会给他更好的东西。
“泓儿,没事吧?”
“我没事,娘,回头皇后娘娘送来的东西,你可一定替我收好了。”
这一边,淑妃拍哄着小皇子,沣儿渐渐止住了哭泣,她时不时看一眼座上的皇后,身后散座的妃嫔里,有窃窃私语传到耳朵里,孙修容正在嘀咕:“皇后娘娘今天好像特别热情,她真的那么喜欢大皇子吗?”
淑妃深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一些,若说王婕妤是最在乎自己的儿子是否会被带去上阳殿的人,那淑妃也并不亚于她,不是怕沣儿会被皇后抢走,而是皇后有了孩子,哪怕是一向不受喜欢的大皇子,皇帝必然也另眼看待,那么她的沣儿怎么办?
不久后,慧仪坐不住,硬是带着儿子走了,茶会上的气氛渐渐好些,太后想起一事来,提醒淑妃道:“文月就要进京了,秦家在京城也没有宅子和亲戚,你命人收拾出一处殿阁,让她在宫里住一阵子吧。”
淑妃领命,一面环顾四周,心里沉沉地叹息,今天这样热闹的茶会,堂妹却不肯来,太后听说了也不催,可见这个侄媳妇在她老人家眼里,是注定不受喜欢了。
茶会散去时,珉儿搀扶太后回长寿宫,路上提起周觉的事,太后主动叹气:“珉儿你看着办吧,别叫那孩子带坏了我的孙子,别再把他留在书房里了。平日里不懂事也罢,要紧的场合下也任意妄为,如何了得。”
珉儿只道:“儿臣会妥善安排,请母后放心。”
这一日傍晚,就有人到书房撤去了周公子的桌椅,并重新为大皇子安排了书房里的时辰,同时那被撤去的桌椅被直接送去了慧仪长公主府,另拨了白银千两,供长公主为公子在府中设私塾,从此不可再入书房。
慧仪当然不能从,但皇后派人时已言明,他们只管办差不负责回答长公主的质疑,留下桌椅和银两,就匆匆退出了公主府。
偏偏她那儿子,跑出来见书房里的东西被搬了回来,还傻乎乎地问:“娘,我的东西怎么在这里,我还要以为皇后给我送好东西来了。”
气极了的慧仪怒血冲头,朝儿子扇了一巴掌:“不争气的东西,你今天把我的脸都丢尽了。”
挨了打的孩子立刻恼火,又哭又闹,把东西全推在地上,这又叫做娘的不忍心,抱着红了又红,赤红的眼睛里透出恨意,答应儿子道:“觉儿你乖,娘一定为你讨回公道。”
深宫里,王婕妤的心头大患被除掉了,儿子从此能安心念书了,连香薇都为她高兴,可王氏却忧心忡忡。
香薇问:“这么好的事,皇后娘娘做得那么周到,您还担心什么?”
王婕妤不安地说:“泓儿念不好书,不聪明也不伶俐,还总是惹皇上生气,皇后为什么要喜欢这样的孩子,还对他这么好?你看见了吗,皇后对着我们连一个笑脸都没有,这么久了说话还是冷冰冰的,可是她对泓儿好温柔,像是喜欢着自己的骨肉。”
“您想什么……”
“她不能抢走我的儿子,绝不能。”
王氏紧紧握了拳头,可儿子突然闯进门来问:“娘,皇后娘娘送给我的东西呢?”她很生气地说,“收起来了,你几时把书背出来再给你。”
“可是娘娘答应给我了。”孩子不服气,也不愿和母亲争辩,转身道,“我去上阳殿告诉皇后娘娘。”
王婕妤上前抓住了儿子,慌得面如菜色:“泓儿,你不许去,再也不许去上阳殿。”
然而即便王氏看住自己的孩子,不让他再去上阳殿,可珉儿答应皇帝会为他照管大皇子,那之后时不时派人到书房去看一看,虽不亲临,但对项泓也有了约束。这孩子也愿意听珉儿的话,周觉不再出现后,他终于能安安生生地在书房里读书写字,待人接物也有了皇子该有的模样。一切都变得安宁美好起来,只有王婕妤终日惴惴不安。
十月末,秦文月抵达京城,跨进京城的一瞬,不同于纪州的繁华富贵就让她大开眼界,站在皇城根下,巍峨庄严的城墙,叫她喘不过气来,进门后怎么走也好像走不到头的宫道,更叫人心里好不踏实,九转十八弯的,早已经迷失了方向。
一行人路过太液池,远远看到了屹立在湖水中的殿阁,她多看了几眼,边上的宫女便客气地说:“秦小姐,这是上阳殿,皇后娘娘的中宫,不过娘娘这会儿也在长寿宫里,等下就能见到了。”
“我知道,曾听哥哥提起过。”秦文月微微一笑,拢了拢身上的妆缎狐肷褶子大氅。
这是哥哥从京城带给她的,虽是从偏远的纪州来,可她身上穿戴的,都是眼下京城里最时兴的衣衫收拾,从离开纪州的那一刻起,她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从今往后就是京城人士。
终于到达长寿宫,太后带着珉儿,还有淑妃、林昭仪等早已等候,虽说不至于为了一个小姑娘大动干戈,可秦庄才救了皇帝一命,太后自然要对人家的妹妹客气些。何况过去在纪州时,这孩子常常到家里来玩耍,也是看着她长大的。
“太后娘娘,秦姑娘到了。”林嬷嬷一语罢,就有宫女引着妙龄少女进门来。
秦文月款款而行,到门前,宫人为她脱下雪白的大氅,里头一身桃红色对襟襦裙,真真年轻姑娘穿在身上才合适。那恰到好处的鲜艳,喜庆明朗,不会显得太过妖娆,而秦文月那细长的眼眉,更是妩媚温柔。
有宫女指引秦文月行礼,太后叠声笑道:“不必多礼,孩子,三年多没见,你越来越漂亮了。之前见了你哥哥,还提起你呢。”
但秦文月端庄地行了礼,再被指引来向珉儿叩首,同龄的人彼此相见,终于看清了这位传说中的皇后,秦文月心里一咯噔,她才明白哥哥的赞叹不是夸大其词,兴许皇帝之前对什么女人都不上心,是因为没遇见漂亮的。
“珉儿,这是沈哲舅舅家的表妹,小时候常来家里。”太后热情地向珉儿介绍着,一面吩咐林嬷嬷,“皇上得空了,请他来长寿宫,还有哲儿也是,怎么不见人影,文月可是他的亲表妹。”
秦文月向皇后行礼后,便被引去淑妃跟前,她们是旧相识了,秦文月如从前那般喊了声:“小嫂嫂。”
中宫 104 宫里的规矩
淑妃面色一滞,本想偷眼看一看皇后的神情,又不愿在外人面前露怯,只能硬生生承接下了,笑道:“三年多不见,你可是长高了,文月是个大姑娘了。”
秦文月甜甜地笑:“小嫂嫂还是从前那么漂亮,几时让我见见小皇子,您真是有福气。”
这一声声嫂嫂,怪亲昵的,可偏偏要加一个“小”字。过去是为了区别淑妃与敬安皇后,秦文月的称呼是跟着沈哲喊的,在纪州时,这个小字是为了分清表姐妹,可是到了京城,意味就大不一样了。
皇后才是正牌的嫂嫂,淑妃要比珉儿年长近十岁,这个小字,也就只能是地位身份上的差别。
可太后似乎是习惯了过去的称呼,没有听出什么异样来,乐呵呵地说着:“我还总觉得文月是小孩子,一眨眼出落得这样亭亭玉立。原来你还没成家,你哥哥也是,太宝贝妹妹舍不得你嫁人吗?”
见太后朝自己招手,秦文月上前来,先向皇后福了福,才坐在了太后身边,乖巧地笑道:“哥哥忙着朝廷的事,四五天也见不上一面,至于成亲的事,老太爷没了三年,我是在给爷爷守孝,才不谈婚嫁。”
太后赞叹:“你一个女孩子家,竟这样有孝心,傻孩子,这该是你哥做的事,你可别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来了京城才好,我好好给你留心着,皇上的朝堂里,好些青年才俊。”
姑娘家粉面娇羞,娇滴滴地说:“太后,人家是来看望您和皇上的,您怎么一下就提这些事。”她脸上红扑扑的,像是真的害羞了,起身道,“太后,家里的嫂嫂让我带来好些纪州的特产,您可要尝尝?”
太后眼睛一亮,拍了拍秦文月的手道:“好孩子,我正想一口家乡的饭菜吃。”便命淑妃,“过两日在长寿宫摆宴,为文月接风洗尘,她哥哥前阵子才救驾有功,我还没好好赏赐过,就都给文月了吧。皇族里都是亲戚,不少见过她的,都来热闹热闹。”
淑妃硬撑着,福身时,迅速在皇后面上掠过目光,那个人云淡风轻看不出喜怒,但就淑妃自己看来,皇后这会儿一定不高兴。但淑妃也暗暗窃喜,太后一见媳妇就撂下自己那会儿,她心里还不自在,这下皇后该明白了,不是太后特别地喜欢她,是她老人家性情如此,慧仪若是个嘴巴甜一点的,太后就算被骗得团团转,也会喜欢的。
“淑妃,文月的殿阁安排在哪里了?”太后问,一面拉着年轻女孩道,“在宫里住一阵子,等过了年再回去,冰天雪地的你也不好赶路。”
淑妃应道:“知道太后喜欢文月,臣妾把文月住的地方就安排在您边上,走几步路就到了,这阵子就让文月好好陪着您解闷。”
秦文月倒是懂礼,起身推辞了几番,又感谢淑妃为她安排妥帖,言行举止很有大家风范,秦家虽是近些年靠着秦庄的功绩才发家的,可这孩子却表现得好像教养极深的大家闺秀,过去还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娃娃,太后看在眼里,心里头微微可惜着。
这久别重逢的喜悦里,珉儿完全像个外人似的在边上,太后是个没有心机的人,并不是故意冷落珉儿,可边上的人都捏了把汗,就连林嬷嬷都看出来了,待众人都散去,淑妃带着文月去她住的地方,林嬷嬷才提醒太后:“您光顾着和文月姑娘叙旧,把皇后娘娘撂在一边了,不是奴婢多嘴,就连淑妃娘娘都觉得尴尬。”
太后愣了愣:“那珉儿呢,她脸上可有不高兴?你不说我还真不觉得,文月那孩子嘴巴那么甜,又听她讲起纪州如今的风光,我一时就疏忽了。”
林嬷嬷道:“皇后娘娘还是平日里的稳重淡然,奴婢也是多心,想您能留个心眼。”
太后松了口气道:“那就好,我想珉儿也不至于如此小气,文月是客,是亲戚,若不是年纪相仿,珉儿一定也当做妹妹看。”
林嬷嬷想了想,道是:“虽是亲戚,可也是大姑娘家,太后您看一个女孩子留在后宫,合适吗?”
门外头,珉儿想起皇帝交代她要问太后的事情,被秦文月说了半天的纪州风光叫她给忘了,这会儿折回来,要再次询问太后,走到殿门外,就听见里头太后感慨:“我是真把文月给忘了,该是说我以为这些年,那孩子早就嫁人了。不然你看,这样温柔可爱的人,许给哲儿多好,他们又是表兄妹,原本就亲。”
珉儿看了眼身旁的清雅,清雅大声道:“太后娘娘,皇后娘娘有事禀报。”
里头瞬间静了,林嬷嬷迎出来,珉儿也是笑脸相迎,进去把事情交代清楚,很快就退了下来,林嬷嬷一路把人送出长寿宫,这才折回来,太后问道:“珉儿会听见吗?”
嬷嬷道:“听见也没什么,将军夫人与皇后娘娘本也不往来,为了那些事,妯娌俩的关系怕是不能好了。”
太后叹道:“真是孽缘,那会儿皇帝希望哲儿的婚事不要牵扯朝廷权势,急匆匆地就选定了江云裳,我怎么就把文月忘了呢。”
这一边,淑妃将秦文月送到距离长寿宫很近的殿阁,巧的是这里的名字叫邀月阁,像是特地为秦文月准备的,淑妃当时觉得有意思才选了这一处,可这会儿看到了许久不见的大姑娘,心里忽然就不自在了。天知道她会不会为他人做嫁衣,这邀月阁可别过几个月就成了新妃的寝宫。
“小嫂嫂,我……”
“文月啊,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往后你与旁人一样喊我淑妃便是,再不济叫一声姐姐。”淑妃端着笑容道,“小嫂嫂这样的称呼,不合规矩。”
秦文月忙告罪:“文月不懂规矩,还请淑妃娘娘恕罪,总想着还是从前那么亲热,就忘了您如今贵为皇妃。”
淑妃尴尬地一笑,搀扶她起身:“不过太后说了,不要拿宫里的规矩拘束你,你只管安心住着,过两天我带你去逛逛。”
交代罢了这些事,淑妃便走了,秦文月一路走到门前,宫女太监都在她身后站着,谁也看不到秦姑娘此刻的神情,秦文月那细长的眼眉里,正透着满满的不屑和挑衅,但是一转身,便温柔对待这些将要伺候她的人,客气地对各位宫女道:“宫里规矩多,还望各位姐姐多多指点,别叫我在人前出洋相。”一面把金银赏赐下去,好笼络人心。
淑妃一路回安乐宫,面上神情紧绷,尔珍在边上不敢多嘴,半道上竟遇见再次从长寿宫退出的皇后,淑妃忙上前行礼,皇后只是点头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
“你说若有什么事,皇后会怎么应对?那秦文月从小就是个人精,最会讨人喜欢,太后那眼神里,巴不得拿秦文月换了云裳。”淑妃叹气,“换了云裳还好,若是留在宫里……”
“娘娘?”
淑妃好生无奈:“罢了,走一步算一步。”
然而这会子珉儿这边,却没提起什么秦文月,哪怕才听太后感慨她的侄媳妇为什么是江云裳而不是秦文月,也没惹得珉儿动半分心思,相反走过长桥时,她正在听清雅说王婕妤,果然王氏过去的个性和现在截然相反,当年在王府厨房里,是个活泼开朗身强体壮的姑娘,生下皇长子后,才变成现在这般柔弱,在王府时也是一碰就掉眼泪,爱哭的毛病和皇长子的年纪一样大。
珉儿若有所思地听着,清雅问道:“娘娘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奴婢再去打听。”
“不必了,问得多了,难免惊动了谁。”珉儿道,“近来你见过张尚服没有?”
清雅点头:“为了冬衣的事,去过一趟尚服局,那儿忙得热火朝天的,新衣裳过几日就送来。”
珉儿道:“你留心看看,张尚服过去贪,这毛病不好改。她若继续贪,必然会落人把柄,你不必去点穿她,若真有这样的事,我们心里有数就好。”
见清雅眉头紧蹙,珉儿道:“宫里头的规矩,乱糟糟的,她不贪才怪了。”
清雅听见这话,便把心里想的但不敢说的说了出来,道是:“娘娘,恕奴婢多嘴,过去赵氏王朝的后宫,可从不允许妃嫔以外的女子留宿在宫里。难得的一回恩典,也是派人里三层外三层地看守,就怕出什么事。”
珉儿不以为意地一笑:“太后喜欢,这宫里,太后喜欢就是规矩,你说是不是?”
清雅道:“淑妃娘娘,总是看太后的喜好行事,看起来一切太平,可是……”
她们已走过长桥,珉儿回眸看岸上的宫宇建筑,这富丽堂皇的皇城里,似乎随着秦文月的到来,越发明显地透出了纪州王府的气息,珉儿曾经好奇王府是什么样的,现在似乎也算是看到了。
“上阳殿不许她踏足,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珉儿终于露出不悦的神情,她不喜欢那个眼眉细长的女人。
中宫 105 不装不成
清雅见珉儿露出真情,便道:“娘娘,不如趁此机会,您出面掌管宫中大权,交在淑妃娘娘手上不是不好,可她永远只会看太后的脸色。”
珉儿道:“若是秦文月生事,这次就一定要让太后明白后宫到底该是什么样的,毕竟我自己还要在这里过一辈子,可相比之下,现在我宁愿再等一等,不然让一个外人来搅乱自己的家,是多丢脸的事。”
他们正说着话,清明阁的人匆匆而来,说是皇帝撂下手里的事就会过来,请皇后娘娘不要再去别的地方,珉儿这才露出几分笑容,她想见的人来了。可令人失望的是,项晔来后不久,就提起了秦文月,问珉儿是不是见过了,说他还没到长寿宫去,还没见着。
敢情所有人都那么热情,太后说得多明白,秦文月是客人,是亲戚,当然要好好招待。珉儿却没来由地排斥一个陌生人,难道因为秦文月讨人喜欢,她就吃醋嫉妒,天底下所有人都只能喜欢她一个吗?
可珉儿的心眼没这么小,而是从一开始她就觉得,这宫里没规矩。太后还是一派纪州王府的作风,淑妃为了讨她喜欢,能敷衍糊弄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过去了。
难怪几次参加宴会,珉儿都看到那些大臣的夫人们窃窃私语,甚至偷偷打量宫殿里的陈设,特别是那些旧朝大臣的家眷,她们经历过赵氏皇朝,可不就处处都要作比较?
虽然珉儿也乐意过得淳朴自然一些,好像她在元州的日子一样,她自己一个乡下来的姑娘,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婆家的做派,可天家的威严,不装不成,哪怕使用金砖金纸糊出来的体面,都要端着。
“皇上,书房送来大皇子临的帖,说泓儿让臣妾看看的,皇上您看吗?”珉儿简单回应了秦文月的事后,就去书桌上拿来皇长子写的字,项晔扫了几眼,笑道,“朕没想到那孩子会亲近你,也是缘分。”
“皇上的孩子也是臣妾的孩子,原本该是臣妾的责任,臣妾一直不管,是顾及他们的生母,还请皇上见到王婕妤时,为臣妾说几句话,别叫她误会。”珉儿一笑,将东西放下,忽然感觉到身后的人贴了上来。
“大白天的。”珉儿轻轻嗔了一声。
“你今天怎么了?从朕进门起,就一直自称臣妾,这里又没有别人。”项晔搂着珉儿的腰,“有不高兴的事?”
珉儿转身笑道:“听出来了?原以为皇上不会察觉的。”
项晔在她脸上轻轻一点:“在你眼里朕这么不在乎你?”
珉儿淡淡地笑着:“那么,只要在皇上心里臣妾和您没有尊卑,那口头上的称呼就不重要了。相反宫里的规矩更重要,如今时常见泓儿,三纲五常,臣妾的言行会对孩子有所影响。再者……”她顿了顿,语气婉转地说,“宫里时不时有客来,不可为了几句称呼,损了帝王家的威严。”
最后的话,显然意有所指,可这个人能不能听出话外音,珉儿就不知道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