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传山
一家人收拾的干干净净提着两篮子沥的干干的野菜往孟会计孟成宗家走去,孟成宗上午的时候和家里的人一说,大家都沉默不吭声。自家要借出去粮食,说实话没人愿意,可是不借吧,内心又有点过不去,这算是很亲的亲戚,分家的时候又是净身出户。
就连孟成宗的儿子们都不吭声,借了就要饿自家人的肚子,不借吧堂兄弟咋办?他们都低着头不说话。到了傍晚,一家人想到孟大山和孟大河两兄弟家里要来吃饭,也只能忙起来。
红梅走在最后面,除了津卫,没人看到小红梅手里提着一个小篮子,她走在最后,又躲在大人身后,孟大山和孟大河兄弟俩背着孟大河一家今天捡的柴火走在最前面不说话。至于马兰花和妯娌钱华,也一起不知道说些啥。
小津卫慢慢的和三姐走到后面,小声的问:“三姐,你篮子里面提的啥?”
“不认识。”
小津卫一脸的怀疑瞅着不说实话的三姐,像是在说,你以为我傻啊!不认识你会提着去大爷爷家里。
红梅提的是二十个野鸡蛋,她扫荡了好多野鸡窝,足足有上百个,不过还没有和自己爹娘说,主要是没有机会。在老宅的时候,那二婶的眼睛像雷达一样盯着娘和姐姐提的菜篮子,恨不得上手翻翻野菜里面藏了什么没有。
要不是她装肚子疼,要上厕所落在最后面出来,二婶进屋没有看见,要不然这野鸡蛋也拿不出来。可是自家拿了野鸡蛋,三叔家里就三捆柴,自己该怎么说呢?
要不是猜到大爷爷家里要给自家借粮食,她都不愿意拿这么多野鸡蛋来的。不是小气,主要是怕太打眼了。
“不认识骗小孩子还差不多。”小津卫一点也没有把自己代入到小孩子里面去。在他心里自己已经是个大人,能保护姐姐的小男人,怎么着也不算小孩子。
孟成宗早早的坐在院子里面等待侄儿的到来。老二一家也说了吃过晚饭就过来,大家都是骨肉至亲,怎么着也得帮一把。
“大伯(大爷爷),大伯母(大奶奶)……”孟成宗的老婆瞿珍,看见两家人来了,也站了起来,嘴里很热情的说道:“来就来,带这些东西干啥?家里都有。”
瞿珍还是满意侄子侄媳们的态度的,不管是啥带点东西也是他们的心意,自己不投他们以后咋感激老头子,但是做人嘛就是这样,礼尚往来。不在乎东西精贵与否,在乎的是那份心意。
“家里也没啥,都是咱们两家的孩子弄的,您也知道俺们要上工,也没有时间。今天太仓促了,以后有好东西再孝敬您和大伯。”
马兰花离开婆家老宅,嘴巴还不算太笨。说话也利索了很多。
“唉,不说这些。说点高兴的。”瞿珍听了侄媳说的话,心里舒坦了很多,不指望孝敬了。以后记得有这门亲戚就不错了。不过这话听的舒坦,心里那点气也消散了不少。这也是没有办法,要是她娘家的侄子侄女有求自己,自己还不是一样的帮,有啥办法,难道真的看见他们饿死不成。这日子还没有过到那份上。
“大爷爷,大奶奶,这是红梅谢谢大爷爷的礼物,谢谢大爷爷帮红梅要了药钱。”红梅没有办法想了这么一个借口,这也是真的要谢,这个时候的二十听说很值钱的,具体有多值钱,她还不清楚,相信以后她会知道的。
红梅递上自己提的篮子,用野菜盖的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
“这是什么呀?野菜你家已经送了,还送野菜干什么?小红梅都是你挖的吧.。”孟会计可是在田地里看见侄子大山家就两个小的没有出来出工,其余的出来了,这野菜肯定是小家伙挖的。他疼惜的摸摸小家伙的头,脑袋上的伤还没有好呢?太懂事了。
“大爷爷 ,不是野菜,是红梅在山上找的野鸡蛋,给您和大奶奶补身子的,您和大奶奶要好好的。”小红梅一口气说了一大截话,磕巴也不打一个。
“野鸡蛋……”
孟会计接过篮子提进去,掀开上面的野菜一看,还真的是。
他赶紧的递给孟大山,“你们带回家,这鸡蛋送到收购站可以换点钱,你家正需要呢?”
孟大山哪里会收下,两人推来推去的,边上的人看着着急,这么推下去,鸡蛋都破了。
“爹,大山,都别推来推去的,再推下去就破了。”孟会计的大儿子孟大庆赶紧插了一句嘴。
没有办法,孟会计只能把鸡蛋放在桌子上,小红梅走到孟会计身边拉了拉衣角,“大爷爷,我家还有,红梅捡了老多的野鸡蛋,端了好多野鸡的老窝。鸡蛋都让红梅捡了回来。大爷爷要是缺鸡蛋以后和红梅说,红梅帮大爷爷捡鸡蛋吃。”
孟会计揽住小红梅,抱住她问,“你一个人进山不怕吗?”
“不怕,红梅跟着太爷爷进去的。也是太爷爷帮红梅找的鸡蛋窝,好多鸡蛋,嘻嘻。”红梅临时找了一个借口,要知道太爷爷才死不到五年,她小时候是见过太爷爷的,记忆中还有老人的样子。
“知道了,娘。你自己快去吧!”
马兰花背着背篓提着篮子,一人在一边不停的挖,这地方可是喜死个人,真是有好多嫩野菜。自己一个人真是挖都挖不完,乐滋滋的也不管闺女到处什么溜。
红梅迈着小步子拿着一根棍子在草丛里面打探,也像是真的找草药。
草丛里面趴着一群人傻眼了,怎么还闯进来一个小女孩,几人把目光移向那两位能做主的人,能做主的人也是干瞪眼,自己的人不能出去,也不能发出声响。这可咋整啊。
红梅在草丛中也找到一些中草药,都是她以前就认识的,还看见一株小小的灵芝。这个可以拿回去泡酒给爹喝。小心翼翼的挖出来,再慢慢放进身后的背篓里面。
没有离开这个大范围,继续找药材,看见别的东西也继续挖 ,远处的匪徒,也看见红梅,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有一个孩子出现,不过一看就不是抓他们的人派来的,小女孩也没有靠近他们。也不是很好出手。趴在矮木草丛中双方人马都静静等待着,每个人都紧张的张望着。不希望再出现什么问题。
红梅的出现暗地里控制有荆棘的植物全被向匪徒延伸过去,形成一个荆棘包围圈,控制到一半,红梅退化的大脑发现不行,到时候自己的异能可能会被人发现,自己还得三思而后行,有些人天生就嗅觉敏锐,自己可不能让别人发现。又悄悄的控制荆棘退回去。
只是瞬间的想法,两方人马都没有察觉到什么,红梅在离开这片区域的时候,还给匪徒设置了障碍,在他们的前后方,悄悄的布置了一道荆棘丛,可以稍稍延缓一下,他们的行动。
红梅退出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红梅并没有离开多远,只是退出战圈,在另外一个方位继续挖东西,难得的是,红梅忍住没有打猎,红梅在一边和亲娘汇合,一起捡蘑菇和挖野菜,“娘,快过来,看看,这是啥?”
“叫那么大声干啥,你这孩子,小心惹来什么东西。”
“娘,我发现红薯了,以后咱家少饿几顿了,我们挖回去给小弟和爹吃。”
“小声点,别人村里出来挖野菜的人听到了。真的是红薯,你没有看错。”从一边跑过来的马兰花擦擦额头上的汗水 ,低声的问。
红梅没有说的是,娘你上山走了多远没点数吗,这里面有什么人回来挖野菜,这里需要野菜和红薯的也就是我们。不过她不能对亲娘说,要不然明天亲娘不会来的。
马兰花用手拨拉几下红薯叶,高兴的抬起头,“三妮儿,我们挖回去,这里的红薯不老少,前些天咱们可是被你爷奶净身出户的,要不是有你大爷爷和二爷爷借咱们家一些粗粮,咱家现在还不知道要饿死几人,这是咱们的救命粮,一定要全部挖回去。”
红梅扶额,亲娘哎,您一下子就把自家的情况介绍给这里的所有人,虽然这些人以后可能与自己家不会有啥关系,但是您也不要看见没人就说说家里的情况吧。
母女两个弯下身来,拼命的挖红薯,母女俩的声音,还是被前面趴着的人都听到了,这些人心里也不好受,百姓这么苦,可他们在部队可是吃的饱饱的。这些都是百姓供给的,他们应该更努力一些,更努力的练习杀敌本领,更努力的多抓前来搞破坏的匪徒和敌人。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远方的匪徒手里可是也有武器的,他们手里还有很重要的东西,这也是己方不敢轻易动手的原因。
很久之后,红梅都没有看到这些人动手,她不介意帮帮自己人,要知匪徒或是敌人要是继续僵持,谁知道最后他们会不会流窜到自己村里,那时候就麻烦了。
红梅瘫坐在地上,“娘,我休息一会儿。”
“好,你还小确实累了,娘都觉得累,你去树下靠着,喝口水歇歇吧!”
“好,那我歇歇去。”
“去吧,去吧,今天多亏你眼睛尖,要不然这老些红薯,没人发现就亏大了。”
马兰花这时候浑身是干劲,只想怎么把这些东西弄回家,别的都不放在心上,这里可有很大一片,要不是三妮儿发现,自己是不会看到的。
红梅靠坐在大树下,喝一口水,然后仰望着大树,双手从背后抚摸着这颗大树,异能已经开始和大树沟通,这颗大树虽然没有开启灵识,但是比一般都小草什么的 ,要好的多,一人一树聊的正欢,周围无风自动,一边圈在一起的匪徒,感觉到阴深深的,背脊发凉。很快有一个人叫了起来:“啊啊啊,疼。”首先暴露了方位。几人悄悄回头看了看,后边什么也没有。
“老六,你是怎么了,叫那么大声,你想死吗?”一个光头低声呵斥着叫老六的人。
“老大,我也不想,可是后面好像是被什么咬了一下……。”话音未落完,身边传来“嘣”的一声,老六歪头倒下了,鲜血顺着脑袋流了下来。老六的死,很快就引起骚动,己方已经抓住战机,很快就和对方打了起来,红梅赶紧把东西收拾起来,抓住自己老娘藏在一个茂密的草丛里面,这里比较隐蔽,不会被发现。
“三妮儿,这是哪里放鞭炮,这声儿咋那么大?”
“娘,不是鞭炮,三妮儿也不知道是啥响的,就觉得不对劲。”
一个八岁的孩子可不认识那些东西,自己坚决不能承认。要不然怎么解释。
快穿之六七十年代 92.五十年代农家生活(4)
最近某人魔障般的研究制药, 有浪费也有成效,养生丸给做出来不少,孟红梅还添加两种星际的变异药材在里面, 这个星球绝对不会有的东西。加成的养生丸比红梅用别的药材做的养生丸效果要好很多。身体羸弱的人还不能直接吃, 只有把身体调理的稍稍好些以后才能吃。
西京是昔日皇城,城内的古建筑保存的也比别的城市更好,高大的城墙依然屹立。
孟家一家人抵达西京,下火车以后一家人直接住到军区的招待所, 他们的到来,军区很多人也知道, 大家纷纷来拜访老太太, 她不是因为丈夫和儿子的成绩而受到他人尊重的,是因为她也浴血奋战过, 也曾经立下过很多的战功。她也曾是游走在刀尖上的英雄。
太平村
一场大雨,太平村的温度更低, 村里的公共晒场上聚集很多村民, 大家都在一起闲聊天,有人就说了, “今年宋有福和孟新民家里绝对是大丰收,晒干后称过一亩田产680斤, 好家伙, 晚稻可能少一点, 不过四百斤怎么着也有吧, 上交任务后还有很多, 能吃两年。”
“唉,我当初还笑他们两家来着,现在打脸咯,我家有水田,我已经换了一些种子。明年试试。”
“试个鬼,外边都在搞合作社,什么公私合营,以后都是集体的,种什么都是村里管的,咱们这儿估计到了年底就要动起来。”
“这样啊,我不是白换了粮种。”
“不会白换的,有水田,村长他们肯定明年会种稻谷,到时候和村里换别的粮食就行。”
“……”
一群村民聊天,没有一会儿看见走来一群人,一直到他们身边才停下,下来一位中年的军人(孟广元),直接走到大家面前,拿出一包烟,递给边上的三位男人:“同志,我想打听一下你们村的孟新民家住在哪儿?”
孟广元没有来过太平村孟新民家里,当初也是因为特殊情况把孩子交给孟新民寄养的,孟新民告诉他们夫妻,老家在太平山下的太平村,二十一年,一些记忆早已淡忘。
接过烟道声谢,手里拿着洋瓷缸男人,瞅一眼孟广元:“你是谁?找他家干嘛?”
神情比较戒备,太平村的人在某一点上是很团结的,自己村里的人之间可以内讧,但是不允许外人进来捣乱,还有村里有啥好宝贝是不会到外边去说的,娶进来的女人,进到太平村大第一课就是安全课,不许为了娘家泄密太平村的事情,绝对的不允许,一但查证,要么离婚让女的回家,要么全村排挤你一家人,以后在太平村想过的舒服,没门儿。以前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后来还不是被太平村的人排挤出去了。几十年再也没有见到他们一家人回来过。
孟广元大概知道人家是防备自己几人,“同志,别误会,我是他家的亲戚,而且我是军人,不会做什么坏事的。”
“亲戚,那就好。我带你们过去,说了你们也不一定知道是哪家?”
“谢谢你同志。”
“谢啥,一点小事有啥好谢的。”
拿洋瓷缸子的男人走在前面,孟广元背着东西,还拎一大包和他一起,何玉琴和孟梦扶住老太太,三位小伙子大包小包的跟在后面,村里的人也都跟着,送他们来的军车到了谷口就返程回到军区。
几位年轻人一边走一边观察村里的环境,没有茅草屋,都是土砖屋,只是屋顶大部分是茅草,偶尔还有一两座青砖屋子,村里的常用路面也是比较宽敞的,还有就是风景真好,可以说是住在景区的村子。
来往的行人穿的差但是精神面貌不错,看来这个村子里面的人都过得不是很差。
太平村的村名对的起太平二字,解放初划成分的时候,村长宋有才还真的有才,猜到成分很重要,提前给村里开会,一致对外统一口径,村里都是穷人,就是有一两家条件还好的人家,住着青砖瓦房,也被村里人说成了,是因为儿媳家的要求,为了盖房子拉了老多饥荒,到现在还没有还完,村里交通不便,都是穷人,没有啥值钱的物件,但凡看的过去的家具和物件都被大家藏了起来,地窖还有附近的山洞,都是藏东西好出处。
当时工作组的同志也看过,确实都没有啥好东西,看来确实是穷,屋子都是土砖屋,看着是不错,但是这个只要有力气有人帮忙,也是能盖的起的。青砖瓦房也就两家人,家里也没啥值钱的东西,看来真的和他们说的一样。全村被化为贫农,土地也是按人头摸的。
这一切主要是外面的人不了解太平村的人,他们看着对来村里的人笑眯眯的,心里还是很排外的。
在附近很多人的印象中太平村的人很团结,除了房屋稍好一点,别的都不行,穷的很,这个时候造土砖屋,成本不高,自家人农闲时候自己造土砖,木头山上有,去砍木头有规定,只有两颗挨的很近的树才可以砍一颗,别的是不能动的,村里人从小就知道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乱砍乱伐,太平村能不能太平,还有能不能过好日子,就靠太平山,没事的时候,每年村里春天都要组织一次植树,在山里植树,一些大树边上的小树苗还有村里培育的小树苗都会栽种在太平山上,几百年来都是如此,不得不感叹老祖宗们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村里人从不在山林抽烟生火,即使上山打猎过夜也是找开阔地和山洞,开阔地附近一定要有水源,离开的时候用水源浇灭火堆。见不到一丝火星才能走。
这些都是村里的规矩,几百年来这块从来没有发生过人为的火灾。
走到孟新民家的院子前面,才停下对孟广元说:“到了,这家就是孟新民家里。”然后再对着里面嗷了一嗓子,新民,家里来客人啦!”
“谁啊?进来吧,走不开。”孟新民蹲在堂屋地上,手里扶着桌腿,在修补桌子。
孟广元走进去看见的就是这个场景,“新民大哥。”
孟新民回过头来看了一眼穿着军装的孟广元还有后面的人,他开始没有认出来,只是觉得面善,可是后面的何玉琴也说话了,“新民大哥,我们二十一年前见过的。”
一句话一出来,孟新民立即知道眼前的人是谁,心里百转千回,更多的是不舍,万一闺女知道了承受不住怎么办?
他脸色煞白,对着后面的村里人说:“帮我去山边叫我家里的人回来,就说家里来客,是贵客,让他们全部回来。”
“哎!”
村里人就是这点好,都愿意看戏又愿意帮忙,孟新民家的客人一看就是有身份的,那做派就不是村里人能有的,就是省城的人也不见的有几个这样的排头,老太太一看就是和善的性子,笑眯眯的。
孟红梅一家人此时在咸城发财呢,几个月以来,宋洪兵不知道祸祸多少野猪,还有狍子,偶尔一只鹿,省城也不能经常卖,咸城也一个月来一次,家里的钱是越来越多,除了车费和偶尔住宿的钱,家里很少花钱,储物空间储存的东西好多,都是这个时代能用的东西,不过每次回来都会给家里添点小东西。
卖完东西,红梅和宋洪兵没有急着回家,就是这时候回去也没有了车,一家三口在咸城逛逛街,带着大宝一起,也让孩子在外面多看看,见过外边的世面,也不会像一般人那样眼皮子浅。
这会儿还有一些宾馆是解放前的宾馆,配置也比较好,一家三口就住在这样的宾馆里面,咸城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离省城也不远,就一百多里路,也是比较繁华的,在街上,大宝没有东问西问,爸爸交待过的,要仔细观察,实在是不懂再问。
小人儿的双眼像雷达一样,到处搜索着,见到东西搞不明白就拉一下爸爸,指给他看,爸爸再给他解释,那是什么东西干嘛用的,或者也有别的用处。
父子俩一问一答很有意思,大宝现在善于思考,很懂事。
夜幕星河,城市看星空永远没有大山或者农村有趣味,哄睡大宝,孟红梅也累了,睡在大床上,顺便从储物空间拿出来很多东西,掺和在今天买的东西里面去,反正他们进去只要购物,都是用大袋子装的,别人也看不到她装的什么东西,加一点进去一般只要不是很夸张,都不会让人察觉,他们带着东西进出几次,哪里能确定他们的包裹有多大。
“这个给大宝准备的,这个回去给两家的父母,还有给镜子梳子给小妹,还有红糖,几个哥哥和堂哥一家半斤怎样?”孟红梅问一遍跟着清理东西的宋洪兵。过段时间又是收晚稻的时候,也是很累的,收完晚稻,水田也要再耕一次,大家都挺累的,她是想送两位帮助过自己的堂哥。堂哥都送,亲哥肯定也不能落下,这样一算还不如亲哥堂哥一起送。
宋洪兵不是小气,就是觉得扎眼,想想还是点头,“行,今年除了秋猎,我们不能再给平辈的哥哥们送礼物了,别扎眼。”
“好的,明年就好了,明年集体劳作,不需要再送礼。”
天一亮,叫醒还在迷糊的大宝,洗漱完,带着礼物和孩子一起去车站,在附近吃了早饭,一家人就开始往回赶。
出来一天家里的牲畜都是小妹和爹娘帮着管的,自己俩也不能真的洒脱到玩尽兴再回家。
一路上路都不算平整,大小的坑也是有的,汽车歪来歪去的,像是坐在摇篮里面一样,比摇篮晃悠的厉害,很多人都被摇晃的想吐,末世前的红梅是晕车的,现在有异能倒是不晕了,但是车上的气味,着实不好闻。就是大宝都皱着小眉头,难受的紧,红梅用手帕撒上一点花露水,递给大宝,捂住鼻子,“大宝,拿这个手帕捂住鼻子,等会儿香味没有了,再交给妈妈,妈妈会继续给你喷点好闻的花露水好不好?”
“嗯!”大宝殃搭搭的接过手帕捂住鼻子,靠在爸爸的怀里,不再说话。
汽车上的人很多都是农村进城的人,大家都说着家里,村里发生的大事,孟红梅也靠在宋洪兵的肩上,听着这些人说合作社的事,褒贬不一。孟红梅和宋洪兵也注意听着这些事,每一次的世界都有变化,只是不大,或者说跟老百姓的关系都不大,不管上面的人怎么变,该走的年代流程并不会因为一些人物不存在而改变,历史总是相近的。
该发生的事也会依然发生。
还有地域上也有差异,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情况,一些大的政策变动都一样,只是人物和一些历史事件有些小差别,大的方向还是一样的。
议论的都是工分的高低,还有过年能分到多少粮食和钱,这都是早早就参加农业合作社的村子,今年是个丰收年,大家都猜能分到可观的粮食和钱。
说到高兴的地方还会哈哈大笑,说到兴起还拍自己大腿,宋洪兵收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到时候村里搞这个的时候,能为村长堂叔出个主意。
这消息还没正式公布,村里也知道了,只是政策咋样,大家知道的都不多。
摇摇晃晃的到达附近的镇上,下车以后,一家三口在镇上找了一辆牛车,让人送自己回村里。
坐好抱稳大宝,一声“驾” 牛车缓缓走动起来,隔壁的镇上刚成立完合作社,宋洪兵现在的心意是等自家忙完这一季晚稻以后再来成立合作社。
到了谷口,宋洪兵给了一块钱车费,背着大包小包跟在老婆和儿子身后回家。
还没有走到家里,就看到一直在村口徘徊的大舅哥孟立诚,大宝紧跟妈妈,小步跑过去,孟红梅看见自己哥哥一脸着急的样子,好奇的问:“哥,你等谁?”她以为是村里还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