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李自成的3000人刚得下城池,冯双礼带着残兵败将就败回来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现在连城也丢了。
冯双礼这才知道李自成的厉害,恼羞成怒之余,用手中大刀,一指城头上的李自成破口大骂,“好刁的无耻之徒,不顾与我们陛下有结义之盟,放着你的大顺帝王不做,竟然给昏君当开路先锋,兴兵犯境,罪不容诛。”
李自成冷笑道:“姓冯的可知道天下还有无耻二字?你们趁火打劫,抢了我李自成的地盘,当时可曾想到大西和大顺结盟之事?兴兵犯境,这几个字,亏尔等也说的出口?呸!”
“李自成,固然我们占领汉中不义在先,但是你呢,打不赢昏君朱由崧节节败退倒也罢了,竟然屈膝投降,甘当昏君的爪牙,为人所不齿,有什么资格来指责我们?”
“弘光大帝,乃万世圣主,我李自成投降归顺是弃暗投明,这叫识时务。”
“呸,识个屁的时务,分明就是贪生怕死,背信弃义的败类……”
李自成和冯双喜一个城上一个城下,越说言词越激烈,最后骂人了,祖宗三代都骂出来了。
李自成怒不可遏,吩咐开城,带着人马杀出来了。冯双礼还想复夺城池,带着人马和李自成的人马混战在一处。
混蛋之中李自成和冯双礼遭遇交手了,没出三合李自成的闯王刀便把冯双礼斩于马下。
主将一死群龙无首,几千大西军,被杀得四散奔逃,军如鸟兽散。天亮的时候,李自成的人马便占领了汉中。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61章 两日取三地
李自成仅以伤亡几百兵卒的微小代价便取得了陕西南部的重镇汉中。
李自成在城中,稍事休整兵马,在城中只留下500兵卒守城,此战中一些受伤的兵将也在此留下养伤,这500兵卒虚张声势,密布锦旗,等待朱由崧的大部队。
李自成的先锋营马不停蹄,率4000多人继续南下,直捣巴州。
明末时期的巴州,只是一个小县城,就是现在的巴中市。但是巴州属于大西,过了巴州往北就是大顺。
对大西和大顺两国来说,巴州就是大西的边陲小镇。原本是大将冯双礼,一万人马在此驻扎。半个多月前,冯双礼弃了巴州,提兵攻取了汉中,巴州空虚。
因此李自成几乎是兵不血刃,4000人马一到,就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巴州。然后李自成挥师南下,又占领了太平。
太平就是后世的四川省万源一带,太平州跟巴州的情况差不多,这里本来是马维兴的驻防之地,数日前马维兴提兵北取了兴安,太平空虚。
因此李自成的几千兵马也没费什么劲儿便又占领了太平。
这一下兴安州的马维兴坐不住了。
汉中的东边是马维兴驻守的兴安州,汉中突然失手,冯双礼阵亡,马维兴大惊。
本来他和冯双礼这两支队伍像两把尖刀,齐头北进,遥相呼应。现在冯双礼竟然闪电般的阵亡并丢失了汉中,令马维兴来不及出兵救援。
唇亡齿寒,兔死狗烹。冯双礼大西军中的名望远胜这个马维兴,论文论武,马维兴都得甘拜下风。
因此马维兴得报李自成智取汉中冯双礼阵亡的消息后,先是震惊后是害怕。
马维兴手下兵不过万,赶紧传令手下兵将,四门紧闭,加紧守城,并派人以500里加急的速度上报他的王爷艾能奇。
马维兴惶惶不可终日,坚守城池,加固城防,在这里盼望救兵。
然而李自成没有挥师东进攻取兴安,而是南下取了巴州,这等于把他的兴安州隔过去了。现在李自成东进,又取下了太平,等于绕到了他的后方。
而且马维兴已经探知,在李自成的身后几百里便是朱由崧的20万大军开过来了。
救兵没有来到,兴安州已经处在明军的重围之中,马维兴这几千人马已经成了明军的饺子馅儿。
马维兴思前想后不敢交战,最后他选择了弃城而逃。带着手下几千兵马,放弃了兴安州逃往白河口,不敢去见他的王爷艾能奇,而是逃往湖北,去找李定国去了。
李自成又接管了空城兴安州。这样从攻取巴州到取太平,得兴安,前后没超过三天。
李自成先夺取了重镇汉中,现在又两天取三地。捷报一个接一个,传到了朱由崧那里。
这位弘光帝哈哈大笑,“这李自成真不愧是朕的好先锋啊!”
然后传旨,通令嘉奖李自成先锋营的将士,等战事结束了,再按功行赏。
李自成得到朱由崧的褒扬非常高兴,这点功劳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现在就是想能尽快从虎口中救出他的女儿李纳。
他知道陛下自有运筹,具体有什么妙计,他也不清楚,也不敢多问。
太平再向南几百里便是夔州了,李自成打算兵指夔州,这时是朱由崧的旨意又到了,让他按兵不动,等待朱由崧的大队人马。
李自成只好兵驻太平,这时他也摸清了驻守夔州的不是旁人,而是张献忠手下的四大王之一,定北王艾能奇。
李自成知道这个艾能奇可不简单,以勇武善射著称。手下光皇兵就有二十个营,共八万人马,如果算上他地盘之内的里兵,他直辖下的军队有十几万。
原来张献忠手下的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规军,称为皇兵。剩下的就是地方部队,成为里兵。战事起,皇兵出征,里兵守城。
因此对于夔州的艾能奇,手下只有四五千人的李自成也不敢轻敌,只好将先锋营驻扎在太平州等待朱由崧的大队马。
两天之后,朱由崧的大队人马没到,天使官却到了。
这次来的是司礼监秉笔兼御马监掌印太监李国辅,带着一批酒肉来犒赏他的先锋营。
李自成跪倒谢恩,酒肉留下,临走之时,李国辅让李自成屏退左右,拿出一道密旨。
李自成再次跪倒接旨,其实就是朱由崧写给李自成的一封密信,密旨的内容连李国辅也不知晓。
李自成接旨之后,李国辅也没停留,带着人马走了。
李自成送出大营,李国辅往前走了几步又回来了,“侯爷,临来时陛下还有两句话叮嘱咱家务必带到。”
“公公有话请讲,自成聆听圣训。”李自成赶紧施礼道。
李国辅晃着肥大的身躯,来到李自成近前俯耳道:“陛下最大的癖好是什么侯爷知道吗?”
李自成一怔,这个奴才是不是活腻歪了,敢私下议论陛下的癖好,他哪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自成赶紧摇头道:“陛下堪比尧舜,文成武德,冠绝今古,至于有何癖好,恕自成不知。”
李国辅那张白乎乎的胖脸笑的像包子,两眯成了一条缝,暗道,当初跟咱家回答陛下一样,不愧是流贼头子。
又道:“侯爷不必紧张,陛下说,今生最大的癖好就是酒色。故这一路上行动缓慢,苦了侯爷,让侯爷担待些。”
这一点李自成是认可的,朱由崧自我剖析可谓是一语中的,恰如其分。谁都知道老福王和小福王,皆酒色之徒,特别是小福王更甚,继帝位之后,连幼女也不放过。
但此时李自成嘴里哪敢这样说,“陛下言过了,为陛下尽忠分忧乃臣之本分,何来辛苦和担待之说。请公公转告陛下,臣身为先锋,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嗯,很好,侯爷的话咱家一定带到。天也不早了,咱家也该回去复命了,告辞。”
“公公慢走。”
看着李国辅等人在视线中慢慢变小直到消失,李自成也没想出朱由崧让太监带给自己这样两句究竟是何用意,但绝不是表面上的剖析自己,求得臣子的理解,这哪是帝王所为呀?
又想到那封秘旨,李自成赶紧回帐,在灯下展开密信,隽秀洒脱的小楷映入眼帘……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62章 李自成造反
这是一封朱由崧写给李自成的亲笔密信,信封上带有卿自成亲啟字样。
李自成稳稳心神,打开信鉴,一字一句地详细读来。
“悉闻卿部神兵,取四地,连战皆捷,朕心大快,班师之后,自然按功升赏。往前是夔州之地,夔州不比以往,守将艾能奇也非寻常,卿的先锋营兵力有限,故朕令卿不可冒敌轻进。
“李纳之事朕一日莫敢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欲救李纳,必先接近贼酋张献忠,欲接近张献忠,卿只有造反投降一条路可走。”
读到这里,李自成的两眼瞪得贼大,还认为自己看错了字,太监送错了信。但反复再看,仔细校对,一切皆没有错。
李自成忍住激烈跳动的心,继续往下看。
“朕之军马之所以迟迟不到太平,是为卿造反投降献贼提供便利。卿莫失良机,赶紧运筹降贼之事,卿的家小朕已安排妥帖勿念。”
李自成越往下看,心跳的越狂烈,越往下看觉得越离谱。
“朕深知卿之忠心可昭日月,万勿生疑。此去凶险,然凭卿之干练和对献贼之熟识,定能够游刃有余化险为夷,救李纳于虎口。倘若顺利,把献贼的脑袋带回来,卿又立下奇功一件。”
“只是献贼亦非寻常之辈,卿定要做得周密,假戏须真唱,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令献贼生疑,否则卿即危矣,李纳亦无有出头之日矣。卿马到功成,朕必将摆宴为卿接风。”
李自成越读越怀疑,总算把这封奇葩的信读完了。
朱由崧竟然劝他造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李自成又仔细读了五遍,再看看信末朱由崧的亲笔签名,日期以及大明朝大红玉玺在上面压着呢。
既然这封信无假,那么会不会是朱由崧对自己起了怀疑,在用这封信来试探自己?
李自成的脑子就转开圈了,不只是李自成任凭是谁接到这样的密信都会在脑子里画几个问号的,何况是他李自成!
对于投降归顺朝廷,他李自成并不陌生。但投降造反,这也不能是家常便饭,更何况眼前的情况如此特殊?
那年他被困车厢峡,走投无路,十三家义军数万兵马,他投降了,他归顺朝廷了,愿意接受招安,后来又反水了,同样扯起了闯字大旗。
可是现在,他也是被迫投降,被困西安走投无路,他只能投降归顺。这个朝廷现在对他不薄,免除了他一切罪责,对他加官进爵,委以重用,可是现在朝廷竟然劝他反对朝廷造反?
这是他从未接触过之事,李自成思来想后,拿着这封信,看看信,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再看看信。
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这个反自己必须得造。
理由当然是充分的,从公的方面说,自己现在是奉旨造反,即便是失败了,死了,也不会身败名裂,说不定还会名留青史。
从私的方面说,他是为救自己的女儿,于情于理,也是天经地义。
而且除了公的方面和私的方面之外,他还有一颗蠢蠢欲动的,并未熄灭的心,这颗心就是帝王之心。
因此他拿着这封信在屋里,转了十八圈之后,下定了决心,奉旨造反!
李自成就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定下了目标,就要为自己的目标而不遗余力。
然而他要造反,不管是假戏真唱,或者真戏假唱。他都必须得过眼前这一关,因为眼前不是他一个人,他现在明军的先锋官,整个先锋营还有四五千兵将。
他得策反先锋营,总比他一个人光杆司令干好。李自成知道他不但要造朱由崧的反,将来他可能造张献忠的反,他没有一点本钱怎么能行呢?
可是这五千先锋营,李自成挨个排了排这些兵将的头头脑脑,他原来的老部下没有几个,兵随将令草随风,要策反这些兵,首先他要策反这些当头的将,思忖之后他命令手下把副将叫了过来。
屏退左右,李自成对这名副将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什么,你要倒反陛下?”副将听了眼睛瞪得老大,呛啷一声刀拉出来了。
这名副将不是李自成的人,至少以前不是,他没跟李自成干过,从来没有加入过大顺,现在也不是,如果说为大明打仗,他可以唯李自成马首是瞻。
但是要让他反对大明,反对他的陛下朱由崧,死他也做不到,因为他曾经是一名旧明军,他的原主子是东平伯刘泽清。
刘泽清被朱由崧收拾了,他成了一名俘虏。按照大明的律例,不听从朝廷,不管是主犯,还是从犯,至少是要掉脑袋的。
然而朱由崧没有杀他们,以前的罪过一笔勾销,反而遵循他们的意愿,愿意吃粮,当兵的继续留下,不愿意当兵的,可以回乡务农,只要不在反对朝廷就行。
这名军将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当过这样的俘虏。他是个孤儿,已经无家可归,这些年就靠吃粮当兵活着。
因此他当了俘虏之后,仍然愿意留下来吃粮当兵,从那以后,他成了朱由崧的军将。
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先参加讨伐武汉的左良玉父子,后来又参加了驱逐鞑子的战斗,后来又对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他一路飙升,从最初的一名军卒,到现在军中的千总,李自成成了先锋官,他成了先锋营的副将。
每走一步,这名副将都感到皇恩浩荡。
因此,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明主,这个明主足以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此当李自成说出来要他造反的时候,他根本不管李自成是什么侯爷不侯爷,是什么先锋官不先锋官,一句话,他只忠于自己的陛下,他只忠于大明朝,其他的一概不管了!
可是这名副将刀刚拉出来,嗖的一声剑响,李自成的宝剑已经压到他的脖子上了。
“听着,本觉着是奉旨造反!”李自成低声说着,把朱由崧的亲笔信展开让他看,等看明白之后,这名副将刚开始是惊愕,接着是大惑不解,最后他对李自成躬身施礼,表示愿意誓死追随。
两天之后,先锋营的策反工作已经全部就绪,朱由崧放了三声反炮,带着先锋营投奔张献忠去了。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63章 李自成
第562章嘚瑟的张献忠
李自成终于策反了先锋营,为了策反这个先锋营,他甚至有些黔驴技穷了,因为从上到下,从将道兵,包括他原来的旧部在内,都没有人愿意跟着他造反,最后不得不用“奉旨造反”来说服大家。
这一招果然有效,现在都愿意跟着他造反了。这件事李自成深有感触,看来朱由崧笼络人心的方法比自己高明多了,不承认也不行。
不管是真的假的,自己这一步又迈出来了,李自成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
但是又一想,朱由崧难道真的就这么相信自己,对自己没有一点防备?人心隔肚皮,难道就不怕自己真的造反,弄假成真?这位弘光帝也太自负了吧!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朱由崧让太监李国辅捎给他的那两句话,说他朱由崧最大的癖好就是酒色,而且在密旨中说,把他的家小已经安排妥当了,让他放心造反,拉着队伍去投奔张献忠。
李自成明白了,这分明就是含蓄的警告他,如果他李自成敢真的造反,首先他的两个老婆高桂英和窦美仪就都归朱由崧了。
这无疑给他戴上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紧箍咒。
李成虽然不近女色,但是这一顶又一顶的绿帽子如果压下来,也会垮掉的。
毕竟他是个男人,而且还曾经是个帝王,邢氏和高杰的私奔表面上他若无其事,其实等于在他心口上割了一刀。
如果朱由崧再把他的高桂英和窦美仪抢去,他说不定会像崇祯一样上吊自杀的。他可以没有韩氏,也可以失去刑氏,但绝对不能没有高桂英和窦美仪。这次只能是奉旨造反,只是为了救女儿李纳,绝不能弄假成真!
李自成胡思乱想着,按下了那颗悸动的心。
接下来该过张献忠那一关了,这才是最关键的。他跟张献忠不止一次打交道了,在一起共事的时候,亲如兄弟,闹翻的时候也真刀真枪的干过。这个张献忠,其勇武不次于他李自成,外号黄虎。
但是这也不是一个莽夫,张献忠颇有韬略,而且手下除了四个文武双全的干儿子之外,还有几个智囊,像什么徐以显,潘独鳌等人也皆非寻常之辈。
自己要先过他们这一关不太容易啊……
李自成拉着队伍离开了太平,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想,往夔州而来。
四川成都,此时是大西帝王张献忠的京师。
两年前,也就是1644年,跟李自成建立大顺是一年,张献忠占据四川就在此定都了,国号大西,年号大顺。
设置了左右丞相和六部尚书,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政治稳定,地盘在四个干儿子的开疆破土下,以加速度的形式在扩大,现在他的大西国蒸蒸日上。
云贵之地并入了大西版图,张献忠高兴了好一阵子。特别是他的二儿子李定国,率部东征,仅一年的时间便拿下了宜昌荆州武汉等等重镇,大半个湖广之地也并入了大西版图。
现在的李定国战于九江,如果把九江拿下来,就直捣南京了。
南京是南直隶的龙头,如果再拿下了南京,执住了这个牛耳,等于得到了半个天下,到时候谁还能与他张献忠匹敌?
不怪张献忠得瑟,数月之前,连与他齐名的大顺帝王李自成也在巴结他了。
竟然把亲生女儿李纳给了他做老婆,两家从此缔结了秦晋之好,共同对付大明朝。
张献忠觉得上帝真的对他不薄,两家这一结亲,多了李自成这个死心塌地的帮手。
更重要的是交了桃花运,那李纳才15岁,人样子就不用说了,文武双全,张献忠也好女人,称帝之前就已经有了十房老婆,但是这十房老婆,包括现在的三宫六院,跟李纳相比,全都黯然失色,李纳聪颖活泼,个性十足,常常把张献忠迷得神魂颠倒,继而是捋着大胡子,哈哈大笑。
这样的桃花运,张献忠想都不敢想,乐的张献忠在被窝里直折跟头。
从那以后,张献忠就泡在李纳的房间,两个人出则成双,入则成对,老夫少妻,百般恩爱,已到不惑之年的张献忠中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这一下连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全都嫉妒了。
这一天,李纳和张献忠正在后花园比剑,一个小太监过来了,神色慌张,明显是有事情奏报,但看到有贵妃娘娘李纳在,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张献忠骂道:“龟儿子搞什么名堂,有事赶紧奏于朕。”
小太监无奈只得当着李纳的面儿奏道:“陛下大事不好啦,大顺国陛下李自成率众献城投降了。”
这一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张献忠和李纳全都傻愣在那里,好像没听懂一样。
“你说什么?龟儿子再胡扯八道,朕扒了你的皮!”继而张献忠咆哮了。
吓得小太监磕头连连,“陛下明鉴,奴才没有胡说八道,这是定北王殿下亲口说的。”
“哦,能奇何在?”
“回陛下,正在殿外求见陛下,让奴才捎信来了。”
张献忠什么也顾不得了,扔了宝剑,跟着太阳往前就走,李纳把宝剑也扔给了丫鬟,在后面紧紧跟随。
定北王就是艾能奇,是张献忠的第四个干儿子。自从大西和大顺两家结成秦晋之好之后,李自成的人马连连败北,丢失了大量的地盘,明军一路打进了潼关。
张献忠和李纳都知道了消息,张献忠震惊,李纳坐不住了要求张献忠向北出重兵,攻击明军的侧后,以减轻李自成军的压力。
张献忠当然乐意派兵,一是枕边风吹的,二是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的向北开拓疆土,而不必顾忌这位老丈人挑他的理。
现在身边离他最近的就是定北王,也正好符合它的分内。于是张献忠便派四儿干殿下艾能奇出兵北上援助李自成,可是八万大军刚到夔州,便得到了李自成献城投降的消息。
艾能奇好不泄气,将八万人马留在了夔州,带着一支亲兵赶回了京师来见张献忠请旨。
见到张献忠,艾能奇跪倒奏报原委。
李自成献城投降的事看来是真真玩去了,在场的众人皆震惊不已,最震惊当然是张献忠和李纳。
艾能奇奏完以后跪在那里,好半天张献忠没说话,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全都悄悄的看向张献忠那张脸,微微发紫的胖脸动了几动,一尺长的胡子也跟着颤抖了几下,忽然朗声大笑起来。
这种场合,张献忠竟然还能笑得出来,不说有最疼爱的妃子李纳在场,李自成投降,失去了最大的盟友,这还能笑?
因此张献忠把众人全都笑得莫名其妙。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564章 张献忠亲征
李自成竟然率众献城投降了朱由崧,这就意味着张献忠少了个膀臂,多了一个劲敌,即便有最疼爱的贵妃娘娘李纳在场,他不便骂娘,但也不至于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
而且张献忠的笑声很爽朗,真是发自肺腑,没有半点儿牵强,把在场的人全都笑的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张献忠的笑声刚落,李纳扑通一声就跪下了,“陛下,请赐臣妾一死。”
说着苹果似的小脸儿,泪水涟涟。
“爱妃,何出此言呢?”张献忠讶然。
“父皇他一时糊涂,投降了大明,臣妾愿意代父皇向陛下谢罪,请陛下念在臣妾伺候陛下还算忠心的份上,赐臣妾三尺白绫,或一碗毒药,或一把匕首,为臣妾留个全尸,臣妾九泉之下也会感念陛下皇恩浩荡的。”
1...159160161162163...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