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星星草
瞬间他便有了注意,在夜色的掩护下,他悄悄地把弓箭取了出来,认扣添弦冷不丁就射出一箭。
骑马射箭是鞑子的拿手好戏,在飞驰的战马上这也是他们的看家本领,现在尼堪立马在那里不动,这套动作就更加驾轻就熟了。
这时周围的眼睛是不少,但等他们看到时尼堪的弓弦已经响了,原因是大明的兵将都沉浸在朱由崧玩死博洛的爽感之中,有惊讶的,则是跟尼堪一样发呆,有小声议论的,指手画脚,大都没注意尼堪突然放了一支冷箭,等他们注意到也迟了。
“陛下,小心!”由于事情太突然了,贺宣娇忍不住尖叫了一声,其他兵将连叫也没叫出来,便傻在那里,因为此时的朱由崧已经应声倒地了。
朱由崧所带的甲衣武士全傻在那里,陛下中箭了?特别是贺宣娇、郑大木和李全吓得真魂出窍,护驾失职,轻则凌迟,重则灭门诛族,更重要的是如果伤损了这样一位好帝王,他们死上一百次也难以赎罪。
“哈哈哈……”看朱由崧中箭倒地一动不动了,尼堪在马上浪声大笑,“伪帝兴致不是很高吗,不是要陪本王好好玩玩吗?你倒是起来呀?来不来了吧,本王纵死也无憾了!”尼堪得意洋洋,他觉得箭射朱由崧,今天自己死也够本了。
“快救驾!”
“杀了这个狗贼!”
其他兵将已经吓得不知所措了,还数贺宣娇、郑大木和李全反应快些,三员大将像疯一样,叫喊着向朱由崧冲来,有的直取尼堪。
在三将的带动下,无数的甲衣卫士各执刀枪也冲了过来。
但是他们刚冲出没几步,全都不冲了。
原因是朱由崧又起来了,脖子上插着长长的羽箭,一只手还握着箭杆。
而且这种起来不是一般的倒地站起来,而是整个身体像一块直板一样,笔直地从地上立起来了,这是千军万马的战场,否则凌晨四五点钟,有人这样来一下子,非把人的苦胆给吓出来不可,活灵活现的乍尸镜头!
没有任何人喊停,但朱由崧手下甲衣卫士以及贺宣娇、李全、郑大木等全都不约而同地来了个紧急刹车,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全都愕然地傻在那里。
尼堪当然也看到了,他的笑声也嘎然而止,脸上的得意之色瞬间凝滞。
朱由崧这时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动作,把脖子上箭拿下来了,连一点血迹都没有,人们把眼眶都瞪裂了,借着火把的光这才看清楚,原来那支箭根本没有伤着朱由崧。
二人距离这么近,如果朱由崧被射中脖子倒地,脖子肯定被箭射穿了,现在他只是手拿着箭,箭尖在脖子处轻轻放着,从他倒下到再挺腹立起来,都是这个架式,没有一点多余的动作,这完全是当众装逼,当然是为了迷惑尼堪。
原来朱由崧玩了一招绝活,别看尼堪射箭射得偷偷摸摸,又极其熟练,快如闪电,但却没逃过朱由崧的眼睛,这是修真界武者的眼睛,绝对不揉沙子。
当尼堪射出箭那一箭瞬间,朱由崧就拿定了注意,要躲开这一箭对朱由崧来说易如翻掌,别看二人离得那么近,朱由崧这几个月天天闻鸡起舞,内修气息,外练筋骨,这么长时间的武者修为可不是白练的。身为大将尚且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面风,何况是朱由崧?
但他没有躲箭,当瞳孔之中出现箭簇的时间,朱由崧出手如电正抓箭杆,然后直挺挺的倒下了,外人看来跟中箭倒地简直是一模一样,这是夜间,尽管有火把,但跟白天的光线没法比,因此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当然包括这位清廷的王爷尼堪。
不过朱由崧的这一招太冒险了,稍微把握不准火候便会被一箭穿喉而亡,也只有朱由崧敢这么玩,这才叫艺高人胆大。但是这在一般人眼中神仙也做不到,因此在场的明军将士还有那位自鸣得意尼堪全都不可思议地呆若木鸡了。
现在朱由崧觉得不能再装逼了,是打发这位鞑子王爷去找阎王爷报到的时候了。
“哈哈哈……”这下轮到朱由崧大笑了,用手中箭一指尼堪道,“都说你们鞑子善骑射,今日一见简直是狗屁不是,你看那个死菠萝,身为亲王连马都骑不好,结果脑袋混丢一半。而你的箭术也太差了,这么近竟然射不中朕,算了,也别当什么亲王了,还是回炉另造吧!”
朱由崧说完收敛了笑容,身形转动,双臂伸开,就像田径运动员掷铁饼一样,两圈之后,朱由崧一松手,这支箭破空而出,像打袖箭一样,一点寒光直奔尼堪而来。
此时二人的距离就更近了,不超过两丈,而且尼堪还未从惊愕中回过神来,扑的一声,这支箭正中其梗嗓,不知道朱由崧的手劲儿有多大,这支羽箭竟然穿喉而过,血沫子凌空飞溅。
尼堪想惨叫但脖上多了个大血窟窿,漏气喷血哪惨叫得出来,但不惨叫又太难受,结果像哑了嗓子的老母鸡一样,吱呀了两声便带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摔落马下。
朱由崧摇了摇头,“俩个死鞑子太让朕失望了,本想拿你们好好练剑,可是你们竟然连剑都不让朕出,还什么亲王,努尔哈赤的孙子,啊呸!”
那么多人的明军明将在场,但现场静得可怕,落针能闻,只有朱由崧的声音,十几秒之后,他们才发自肺腑地喊了出来,“好功夫!杀得好!陛下神功盖世……”喊声如潮,直冲宵汉。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291章 武昌和宜昌光复
贺宣娇也不管众目睽睽了,扑到朱由崧的怀里嗔道:“陛下,您下次可不能这么玩了,吓死奴家了。”
朱由崧轻拍其肩,笑着点了点头……
至此,一万名鞑子包括两名清廷的亲王全部命丧九江一带,朱由崧徒手诛双王,成为传奇。
朱由崧命人将博洛和尼堪的脑袋砍下收好,天亮的时候,明军占领了九江府,浑身是血的祖克勇带着左梦庚的脑袋飞马来见朱由崧,朱由崧褒扬了他几句,太阳还未升起,城中的战斗便结束了。
又是半宿的激战,但明军将士一点也不感到疲惫,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之色。
至此城中的将近十万汉奸也烟消云散了。当然不是全部被诛杀了,死在明军手下的只是一大部分,还有一部分脑子灵活的,一看大势已去当了逃兵,逃出城外的有的跳了护城河逃之夭夭,不会水的当然被淹死了。没逃出城的趁乱借着黑夜的掩护,狗洞、猪圈、废弃的民房,甚至茅坑,哪里都钻,只是为保命。
他们不敢扔了枪械跪地请降,因为那样也保不住他们的狗命,因为有人亲眼见过,很多人弃械投降了,但朱由崧下旨全部把他们斩杀,不许投降。不是朱由崧容不得俘虏,朱由崧说明明白,杀的不是俘虏,而是汉奸,说白了这都是他们跟着左梦庚剃发易服惹的祸。
有的怕被搜出来,把清朝的瓜皮帽和军服全都脱下来扔了,拿布把脑袋缠上,有的拿刀自己给自己落发,为了弄成光头,有的把脑袋都剃破了,鲜血直流,数日之后,九江一带不伦不类的和尚和包头族多了起来,他们混出城外之后隐姓埋名,躲进深山老林不敢出来了,再也不敢当汉奸了。
至此,三十多万汉奸和一万鞑子全军覆没。
朱由崧长出了一口气,左良玉父子总算被摆平了。至于武汉和宜昌一带还有一些残余已经不足为虑了。
朱由崧携贺宣娇上马,回临时的皇宫休息,剩下的事交给文武臣僚了。
袁继咸、何腾蛟和堵胤锡等忙着写安民的榜文,写好之后命军兵在大街上张贴,刘肇基带着御营护驾和郑大木、李全等在朱由崧的帐外护驾歇兵。
郑鸿逵、祖克勇、贺兆雄、郑彩、罗岱和道兴等武将指挥着兵马修缮城防,炸塌的城墙得赶快修好,包括毁坏的民房也在修葺的范围,老百姓受伤和房屋受损都得有人管。
有的兵将负责清理战场,救治伤员,打理战利品,掩埋尸体,处理战后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三天之后,九江城又恢复如初了。民心安定,秩序井然,九江城这么快就能稳定下来,袁继咸也功不可没,身为湖广总督的他曾坐镇九江,为官清廉爱民,官声颇佳。
当朱由崧君臣沉寖在九江战役大获全胜的喜悦之中时,有斥侯来报,清军的援兵到了大冶城,这是从武昌等地来的兵马,说是清军,其实连一个真的鞑子都没有,都是左梦庚旧部的几万人马,说白了还是汉奸队。
朱由崧了解清楚之后,传旨让知兵的袁继咸留守九江,给他一万人马。
然后朱由崧亲统七万大军立即开往大冶城。
大冶及即今天的湖北咸宁一带,离九江不过三百里,只两天兵锋便低达大业冶城外。
而此时的大冶城竟成了空城一座。
朱由崧派人一了解笑了。
这次援军共来了不足七万人马。这六万多人是在几个月前左良玉起兵造反时留下来的看家力量,有驻守武昌的,驻守荆门的,还有荆州大,当阳的,宜昌的。
这几个地方可以说是左良玉的战略大后方,未思进先思退,左良玉考虑的很周全,不管他的势力再大,以一侯之力跟一国之力相对抗,不能不考虑退路。
左良玉病死九江以后,这些地方的几万兵将,当然也听从少帅左梦庚的,也纷纷剃发易服,当了汉奸。
当然,那些有民族骨气的兵将除外,当时因不愿当汉奸,不愿剃发弃甲扔了枪械当逃兵的也不在少数。
左良玉临起兵造反前这几个地方留下的人马将近十万,但左良玉死后跟着左梦庚投降清军成汉奸的只有八万余人。
这些兵将当然以驻守武昌和荆州的两位总兵官为主将,其他几个地方的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都得听他们的。
这两个总兵官一个叫丁魁,另一个叫赵进。
两位总兵官接到左梦庚的求援命令后大惊,侯爷和少帅起兵时带走了三十五万人马,如果算上九江,德安,湖口、澎湖等地的人马,总兵力接近四十五万。
后来还有清军的两个亲王,一万鞑子助阵。这么雄厚的实力,却连吃败仗,短短的几个月,丢了澎泽、湖口、德安等地,被困九江,危在旦夕。
听说朝廷最多的时候,人马也不过十万,这仗是怎么打的!
现在让去救援,那么雄厚的实力都不成,他们这几万兵马能救得成?但不去便是抗命,他们更不敢。
两位总兵官接到命令后,赶紧整顿兵马,调兵遣将,把这几个地方的人马全都集中起来,倾巢而出。
两位总兵官心里没底儿,手下这几万兵马心里更发毛。左良玉病死九江,左梦庚和两位清廷的王爷连吃败仗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他们全都知道了。
因此,这一路上每天都当逃兵的,人马越往前走队伍越短。等他们到达大冶城的时候,就剩下六万来人了。
对于每天都有逃兵的事,两位总兵官也没办法,也顾不过来,因为要赶过去解九江之危,十万火急!
但当他们要兵出大冶城开往九江的时候,噩耗再次传来,九江失守,近十万清军全军覆没,他们的少帅做左梦庚和两位清廷的亲王全部战死。
这种突变,对他们这支救援队伍来说无疑失去了目标,接下来朝廷肯定要收拾他们,两位总兵官一商议,弹丸之地的大冶城无险可守,干脆退往武昌得了。
几日后,两位总兵官率领人马到了武昌,觉得队伍又短了不少,一查点只剩下五万人马了,中间有不少兵将,看他们大事势已去都失去了信心当了逃兵。
两位总兵官更加惶恐不安了,因为他们得报了,朝廷的兵马已经到了大冶城,离他们只有一百多里了。
为了不被朝廷歼灭治罪,二人聚众赶紧商议应对之策。
但就这5万人马军心还不齐,有主张投降张献忠的,有主张投降李自成的,就是没有人主张投降鞑子和大明朝的,因为这两条路都不能保命。
最后两种意见不能统一,相互谁也不服谁,又在武昌城发生了火拼,总兵官丁魁和总兵官赵进各带一支人马大杀一场。
互有伤亡之后,丁魁带着两万多人走宜昌投奔四川的张献忠去了,而赵进带领了一万多人马出武昌走襄阳,投奔陕西的李自成去了。
结果朱由崧兵不血刃便接管了大冶、武昌、荆州、荆门、宜昌等广大地区。
(ps:今天晚上临时有事,这一章更晚了,只好对大家说抱歉了,请多多原谅,谢谢!)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292章 当然得先诛鞑子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3月中旬,朱由崧彻底荡平了武昌侯左良玉父子的军阀势力,这样宜昌以东的广大地区,也就是原左良玉实际控制下的宜昌、潜江、天门、当阳、荆州、仙桃、随州、襄阳、武昌、九江、湖口、澎泽、德安等广大地区又忠于南明朝廷了。
至此,明末军阀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节制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从江北四镇,到亲征武昌,朱由崧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大小进行了五次亲征,这次历时最长,从顺治元年十二月下旬开始,到现在的三月下旬,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相比于朱由崧对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四镇军阀来用兵来说,这几次虽然都是御驾亲征,但最后这一次时间上和规模上皆堪称之最。因为解决那四镇军阀,哪一镇朱由崧均没超过一个月便摆平了,而这次却用四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比对四镇用兵时间的总和还长。
说这次规模最大,朱由崧主要动用了包括御营、水师营等精锐部队在内的十多万兵将,这也恰恰说明了,在明末军阀割据当中是实力最强、对南明朝廷潜在威肋最大的一家阀便是左良玉了。
另外这次亲征左家父子,正好是冬天,受天气的影响中间歇兵整顿了两来月,这也是这次征伐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较削除四镇军阀的影响,这次对左良玉父子用兵还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这次收编的降将俘虏比例最小,连祖克勇、罗岱、道兴等主动来降的人马算上,前后只收编了三万多兵马,而左良玉父子有五十三万人马,这个比例太小了,朱由崧在对江北四镇削藩时,每镇收编的降将俘虏至少也在四万人以上,除了黄得功率所部全部归顺朝廷之外,那三家军阀都有半数左右的兵马归顺朝廷。
这只能朱由崧对他们的政策不同,那四家军阀朱由崧主要是惩治首恶者,其余的只要愿意痛改前非,归顺朝廷,朱由崧施以仁德,采用的是既往不咎的收编政策,这也是当时他站在整个南明危机的大时局上考虑的。
而对左良玉则不同,特别是左良玉死后,左梦庚率众降清,成了汉奸,朱由崧一律不允许他们投降了,以诛杀汉奸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为主。
这次朱由崧的最得计之处,是与清鞑子直接交锋了,最爽的莫过于清军的两个亲王被他亲手诛杀在九江城外,虽然这次亲征前后只消灭了一万鞑子,但意义非同寻常。
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八旗铁骑天下无敌,鞑子也不过如此!朱由崧为文武群臣树立了这样的信心,这无疑对朝堂上下的那些主和派、惧清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消除了他们的认识误区,树立了朱由崧真龙天子的威信。
武昌侯左良玉的势力摆平之后,朱由崧心里更有底了,在宜昌犒赏三军,整休兵马,稳定民心,共停留了十天,时间就到了四月初。
宜昌离四川已经不远了,川中还有一个大明朝廷的顽敌,那就是自称为大西王而被大明称为流贼的巨枭张献忠,但朱由崧这次却没有轻易动他。
原因主要是粮饷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次得了左良玉父子的不少,兵甲器械帐篷粮饷等战利品,反但几万人马行军打仗,坐吃山空,消耗也很厉害。
军队当然够用,四川地势复杂,另外秦晋之地还盘踞着对大明威胁最大的一个强敌,那就是闯王李自成,虽然现在闯贼很失意,但潼关大战他们赢了清军,元气未伤,蛟龙得云雨,绝非池中物。一旦得势,李自成必然兵出潼关,剑指大明。闯贼和献贼要是联手了,那就更麻烦了。
因此,对这样一个强手,暂且不要轻易招惹,还是等朝廷兵精粮足之时,运筹好以后再行用兵,反正现在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在陕西还算安生。
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河南那边还在鏖战,河南、山东两省军队跟清军正在交锋,互有进退,开封(即现在的开封一带)是主战场,这个豫亲王多铎牛逼得邪乎,只七万人马却让卢九德和黄得功的一二十万大军占不到便宜。
多铎的厉害,朱由崧在穿前就闻名了。历史上,几个南明政权之所以短命,大都是裁在他手的,特别是弘光帝就是直接被他从龙椅上扯下来的,历史上的悲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皆他是总设计师和刽子手,双手沾满了汉人鲜血。想想这些,朱由崧愤然难平,不图不快。
流贼与鞑子相比,当然得先诛灭鞑子!
因此朱由崧果断决定,从宜昌挥师北上,再征鞑子。行军路线或者叫作战方略也定下了,那就是出宜昌,走襄阳、过南阳,取洛阳,直插多铎的后方。
临行前,朱由崧调兵谴将,在宜昌和武昌留下了三万重兵,由罗岱和道兴两位总兵官统领,并传旨让袁继咸仍为湖广总督,何腾蛟为仍湖广巡抚,堵胤锡仍为湖广参政。
这三位大员官职名称与以前相同,但职权范围有所调整,主要是让他们总理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江西等五省军务和政务。
这三位大员皆是文武兼备之才,历史上哪个都称得上民族英雄,因此朱由崧让他们文官挂武衔经营南明的西南重地,主要任务是治理地方,整肃吏治,为朝廷积存实力。
三位大员感激涕零,跪倒在地,叩谢皇恩。
朱由崧临行前叮嘱他们三位,给他留下的三万兵马必要时可供调遣,主要是为了防守献贼和闯贼的,但若这二位巨匪当真兴兵来犯,三万兵马肯定不够用,因此让他们还要招兵买马,为朝廷屯兵备战。
但是因粮饷紧张,朱由崧没有拨给这三位大员一两银子和一石粮食,招兵防贼,治理地方,整肃官场,这些都需要银子,朱由崧让他们暂时从五省收入中列支。也就是说,今年的五省收入可以暂且不上缴朝延,其他的困难让他们三位商量着想办法解决。
三位大员再次跪倒表忠心,让朱由崧放心,一定会鞠躬尽瘁,纵肝脑涂地,也要报答浩荡的皇恩。
一切安排就绪之后,朱由崧亲自督率四万大军,带上所获得的粮饷等战利品离开武昌,浩浩荡荡开往洛阳方向……




回到明末当帝王 第293章 忠贞营
经过数月的努力打拼,军阀拥兵自重的问题已经解决,内部朝堂也整肃一新,结党营私,朋比为奸,东林乱政等现象也基本上消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自宜昌以东、江淮以南的大片地盘,仍然是大明的朱姓江山,尽管北有鞑子坐帝,西有张献忠和李自成称王,但在中国这块版图上,南明仍然占主导地位。
现在忠于大明忠于皇上的大的明军队达四五十万,步骑劲旅、水陆骁将车拉船载,这再也不是当初朱由崧刚穿越过来的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南明朝廷了。
按说朱由崧该好好静下心来,好好享受享受帝王的日子了,于情于理都天经地义,这是他自己打拼出来的,不是任何人的施舍,也不依赖于先人衣钵传承,独立王朝完全他这个帝王说了算,不依赖任何势力,跟他自己打下来的江山也差不多。
可是在宜昌仅停留了十天,朱由崧又开始御驾亲征了。
不是朱由崧事必躬亲,要成心显摆自己的能耐和武功,也不是他养成了武者嗜血好战的习惯,更不是他不会享受,当享受皇帝谁不想啊,谁不会呀,躲在深宫大内吃喝玩乐,三千佳丽伴其左右,歌舞声平中琼浆御液任饮,山珍海味任品,连放个屁都让人侍候着,接受文武朝拜,决定芸芸众生生杀予夺,这是何等滋润和威风!
但是这样的结果便是历史朝代的更迭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该短命的必然短命,像南唐的李后主,历史上真实的朱由崧,莫不是如此。作为一个懂历史的穿越者,朱由崧决不能重蹈历史帝王的覆辙。
而且他若呆在京师,把讨贼驱虏的大业交给文武臣僚他始终不放心,因为明末的军队与清初的军队pk,是胜是负早已盖棺定论,这是真实历史大浪淘沙给出的答案,一个是腐朽王朝末代的旧军队,一个是更替朝代的新生力量,这样两支军队开战,朱由崧岂能放心?因此他必须得御驾亲征。
朱由崧的队伍刚离开宜昌不远,一支特殊的队伍加入了他们。朱由崧高兴坏了,因为来的是四川石柱的马家兄妹。
三个月前,朱由崧给他们兄妹一道旨意,先回家报喜,两个月后到京听用,并派出太监安林带一千兵将沿途护送,安林作为钦差大臣代表皇上到忠贞侯府以示皇恩浩荡。
但是四川离南京远隔万水千山,还得绕开大西王张献忠的势力范围,这路程就更远了,加上天气又冷,他们到四川石柱没敢怎么耽搁,便三个月过去了。
返京途中,他们听说陛下御驾亲征攻打在武昌造反的左良玉,兄妹二人跟太监一商量才改道往宜昌而来,等他们来到这里的战事已经胜利结束了。
两员小将均是当朝的武进士,特别是刚刚十七岁的马金花已经是当朝的武状元了,这是开明以来的第一个女状元,朱由崧御笔钦点,在大明朝三百年的历史上,甚至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绝无仅有。
更重要的是马金花长得太漂亮了,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几个月的戎马生涯中,军务如此繁忙,战事如此吃紧,朱由崧还梦里见过她几次。
这也有马金花跟他的娇儿是结拜姐妹的缘故,朱由崧与这个状元妹同住一家客栈,同在一张饭桌上把酒临风,武科场比武,钦点状元妹,这些常常成为朱由崧美好的回忆。
1...8182838485...2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