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南阳之事只要能够将战线维持在穰县-新野一线就好,不必推进到汉水沿岸刺激到刘表。”
“主公当真说笑,就算我们推进到汉水沿岸,就凭我们的舟师,还是不要多想为好。”
“管承熟悉水性,手下男儿在黄河之中也是辗转腾挪无人能敌,难道还无法与江南水师相抗衡么——虽然我也知道这些年这些家伙都快变成渔民和搞水运的商人了。”
“立早年也曾到过江南,知道那里水网密布且流向复杂,更不要说江面宽大,就算管安检不论黄河还是大海都畅通无阻,但这大江之上是否依旧蛟龙如故,立不敢妄言。”
所以说就算是海上强悍无比的铁甲舰,如果驶入长江的话也可以被一群小米加步枪的火炮凿沉,所以说以后的航母条例也一定有着诸如“不要靠近湾湾的地形”这样的警示标志。
只不过水军这种东西对于现在的并州军而言还真是太过遥远了些,就算管承的部队其实已经算得上是黄河上身手极好的一群水兵,但他们所使用的船不是那种小型的走舸,便是那种虽然很大但是只有运兵能力,水战能力甚至还不如走舸的运输船,也是管承和他的手下们平日里谋生的主要工具。
话术就连艨艟都没有。更不要说斗舰,程昱认为李书实的水兵打不过荆扬这种拥有极为专业且武装强大的水军集团倒也并不是真的要打击李书实。
不说别的,面对那些小走舸。斗舰上的拍杆绝对是一下一个准,一砸一个烂。
除非李书实手上的文官富裕到了可以将之当炮台。一艘船里配备个一两百的“炮台”,就算一次集火都有很大的可能让对方的一条船损失惨重。
当然,若是李书实的水策?漩涡能够广泛普及的话,估计以后就没人敢在水面上行动了——至少是不敢明目张胆的行动,李书实相信那玩意的杀伤力才是最恐怖的。
只不过以李书实的智商水平,这种策略除非直接印在他的脑子里,否则他大概永远都没可能学会,至少就算是反向解析。他也没能学会哪怕是最简单的水系策略。
“不过说起这次荆州的异动,我觉得倒是需要提醒张元江注意一个人。”
“荆州军里除了文聘和蔡瑁之外还有需要主公注意的人么?”
“这个人可不是荆州军属下的将领。”
“主公说的是从益州败退到荆州的那些人……难不成是那甘宁甘兴霸?”
“哦~仲德也识得此人?”
“只不过是觉得此人有些意思罢了,若是年轻那会,或许我们两个会很对脾气。”
“这个甘兴霸啊,水战是员好手,到了陆上只怕也是一员不下子义的猛将。”
“真有主公说得这么厉害?这一次主公可是没有亲眼所见吧。”
“统帅大军于阵前决定胜负,这甘兴霸或许算不得多强,但若是以其为先锋偷袭营寨,凿穿敌阵,则以此人之悍勇。必不负所托。而且文和曾经花了不少力气调查此人,虽然手下‘锦帆贼’不过数百健儿,但在这次叛乱中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就算是巴郡太守严颜也奈何不得。只不过手下士兵终究不过是数百部曲而已,难以正面撼动数万大军,这才不得不败走荆州。”
“主公可是起了爱才之心?”
“就算我真有意将之收归麾下,但只怕反而会引起刘表重视。等到他在刘表这个不知兵的家伙手下郁郁不得志之时,我们再出手不迟。嗯,这件事仲德你也帮我记一下。”
“好的,如果这甘兴霸真有主公所言的才干,那么这长江天险对我们的阻碍便会小上不少。只不过主公想要提醒张元江注意这甘兴霸的想法……只怕是不妥。”
“可是我怕若是不提醒他的话,骤然遇见。只怕或有所不测。”
“可是主公您也知道,张元江虽然这些年延请儒生为其讲经论道。好似要做一个雅人。但在为将之道上,终究还是有着自己的骄傲。故而。主公您主动去提醒张元江或许并不会得到他的感激,但不提醒他却反而并不会有什么损失。”
“只是这样一来心中难安啊。”
“那么也只能使文和将益州退至荆州诸将的情况送于元江处,或许可令元江警觉。”
“似乎也只能如此。好吧,南方的事情便如此布置了。至于北方草原上的事情,我们暂时也不必太过忧心,就先交给宇文拓去折腾吧。至少比起我们这些‘外来户’,他宇文拓好歹是本地人,无论人脉和人望都是上上之选,就算前一阵子骞曼想要策反他手下那些鲜卑部落当中极为优秀的年轻人,结果不也碰了一鼻子灰么。”
“可是主公啊,您这样做难道不是又在草原上培养起了一个新的檀石槐么,而且更加强大。”
“哈哈哈哈,这件事上仲德你还真不需要担心,因为比起我,宇文拓才是那个最不负责人的男人啊。而且就算他真的突然奇想眷恋于这片大地不愿离去,也会有他的‘老熟人’去解决他这个‘麻烦’,保证售后服务,所以我们完全不必在这件事上操心。”
“主公的意思是……那宇文拓也……”
“这个其实我也不知道啦,只不过有一个自称自己是‘一个唾沫星子就能砸出一个坑’的大人物向我保证过,姑且相信一下吧。就算她真的失约了,我们也能获得别的补偿。就算是最差的情况,我们这边还有不止一个的生死大敌。如果胜了,以全国之力与那宇文拓一决生死我们难道还需要惧怕么?如果败了,又何必需要纠结于这种问题呢。”
“主公,对于这个承诺,还真是自信啊。”
“这……姑且可以算作是一种直觉吧。”
不知不觉中,建安三年即将到来,而李书实,也做好了踏上奔向更高巅峰征程的准备。
他,来了。(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1.雪山飞狐
世人皆说那些身居高位者如果丧失了权力的话,不论精神状态还是身体状态都会在短时间内进入到一个相当的低谷当中,因为骤然的失去权力会让他们感觉到相当的不习惯。
“李州牧不会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了吧。”
才不过十余年不见,公孙瓒与李书实却发现互相之间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李书实的变化自然很好解释,毕竟经历了青春期之后从原本的小豆丁变成了如今的八尺大汉,虽不能说是膀大腰圆,但常年的军旅生涯和锻炼,再加上自愈的神奇,让他的躯体至少从表面上看去还是颇为唬人,哪怕不是典伯韧那般吓人,却也绝对是李书实上辈子做梦才能达到的水准。
这样的一具身体再配上意气风发的精神,就算李书实是长相平凡的大众脸,但也有几分风骨。
可是公孙瓒就不同了,身体上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风霜可理论上也应该还处于血气旺盛的时候,可是这一次见面,李书实却发现公孙瓒衰老的简直根本看不出当年那位白马将军的丝毫风采,扔到晋阳的街头说他是个普通的糟老头子或许都会有很多人相信。
也只有靠近他的时候,才能从那浑浊的眼眸中看到少许隐藏在其中的不甘和雄心。
可惜这份不甘和雄心也好似风中残烛一般,或许再加一把力就会在顷刻间彻底熄灭。
相由心生,有着这样眼神的公孙瓒,从外表看来显得那般憔悴,不但头发已经变得花白且没有光泽,脸上也多了许多深刻的褶皱,甚至原本挺拔的脊背如今也多了几分佝偻的感觉。
“那么就要问伯圭你自己心中是否还有‘北击匈奴三千里’的志气。至于我的感觉,不重要。”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公孙瓒,依然可以陪着李书实在这大山深处。踏雪而行,不断从一座山峰来到另一座山峰。随后又走入沟谷之中,沿途还陪着李书实对沿途各地指指点点,品评一番,哪怕李书实都已经有些疲惫的感觉,却丝毫不见其有气喘的迹象。
只要雄心复起,公孙伯圭至少从自身实力而言应当是不减当年。
“若公孙伯圭真的还有这样的志气,李州牧还有使用伯圭的胆量么。”
“张元江、樊玄邃、马寿成,此皆曾雄踞一方;吕奉先、麴正道、张文远。此皆心思远大桀骜难驯之徒。这些人如今在我并州军中或镇守一方,或身居高位。况学虽不才,但北征草原诸胡,西平西域各国,向南令袁公路狼狈败退,向东令袁本初不得寸进,公孙伯圭,汝觉得我需要惧怕你么?就算你还是当初那个讨董之时的白马将军,也不过有资格与我一战而已。”
“不一样了,当真是不一样了。当初涿县杂货铺里的小毛头如今已经大不相同了。”
“我李书实有能力,也有这个魄力愿意再给公孙伯圭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但公孙伯圭有能力证明自己么?毕竟这群山之中可不比塞北草原。很多熟悉的战斗方式都需要做出改变,若还是抱着以前的老想法,就算是飞将军李广,如果让他指挥一群步军也只能迷路在中途,最终为了不去面对那些刁蛮的小吏而不得不自我了断。”
“挺难,我之前还这么怎么在山里面和别人捉过迷藏,甚至就连夸下海口拍胸脯保证我同样也做不到,但是只要一想到这样的做法可以给袁绍找麻烦,可以好好‘报答’袁绍曾经给我的那些耻辱。我愿意一试。反正就算我失败了,对于李州牧也丝毫无损不是么。”
“不不不。若是伯圭你在这里无法吸引到袁绍的目光,对我而言可是会很困扰的啊。”
“公孙瓒不过老朽。竟然还能得李州牧如此看重,老朽真的实在也是无法相信啊。”
“伯圭你出自边郡,我也出自边郡。你曾经戍守边疆十数载,我也一直与边塞诸胡打着交道,放眼这天下,除了已死的董仲颖,或许只有我最能理解你的心情吧。”
“的确,李州牧出身平民,我也好不到哪里,不过区区一庶子而已。能有今天也都是靠着贵人提携,再就是将脑袋别在腰带上的狠辣和果决,我们表面看起来或许并不相同,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其实是一路人,董卓的很多想法都能够代表我们这些人的想法和*。只不过我和董卓都不如李州牧的地方,或许便是我们都是纵横四海的将军,战场上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太多,性格就变得极为刚强。处于低位的时候还能够收敛自己的一些脾性,但一旦登临高位,便再也无法忍耐,希望手下的所有人都如战场上一般令行禁止,若是无法达到,便想要军法从事,最后失了人心,落到了这般田地。”
“所以你公孙伯圭不适合做一方诸侯,但是你还有做一军统帅的能力,只要你还能振作。看看我的部下吧,徐逢春的年纪可比你要大多了,但依然不愿服老。就算朱公伟、皇甫义真这样曾经比你还要显要的人物如今不也在新的职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么。”
“李州牧这话公孙瓒喜欢听,而且就算没有李州牧这一番激励之言,单凭我的敌人是袁绍,便觉得心中升腾起了一股烈焰,要与其再战三百回合,方能解我心头之恨!”
“那么,对这中山一地的袭扰任务,就要伯圭你多多费心了。虽然这山林之间与草原之上有颇多不同,但道理却是相通的,若是伯圭尚有些迷茫,我这里有句话可供参考。”
“愿闻其详。”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实与草原胡人的战术并无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在平原之上你有战马,可以直拉直去。而到了山区,你所依靠的只有双腿,以及你比敌人更加熟悉的地形。”
“的确是让人联想到了那些让人恼火的胡人。”
“怎么。不想学习敌人使用的方法。哦,对了。说起来那些聚啸山林的匪盗也会采用类似的办法与官军周旋,用得越好,活得越久也越滋润。”
“李州牧不必激我,公孙伯圭在最艰难的时候可以吃老鼠、草根,现在只不过是要放下自己的尊严和心中多余的傲气与敌人捉迷藏而已,比起袁绍给予我的羞辱,又算得了什么。而且李州牧的心得总结其实也不完全是从胡人那里得来的吧。昔年秦末汉初之时,有梁王彭越于楚霸王项羽身后神出鬼没。其行动之法不正合李州牧所言。”
好吧,说道游击战的老祖宗,虽然胡人用的的确不少而且似乎很是熟练,但真正将之运用到战役级的战争中,还是要数汉人的老祖宗,也是汉初三大开国名将之一的彭越。
只不过和胡人缠斗久了,满脑子又是谋朝太祖的谋略,让李书实一时之间倒是忘了这位战略级游击战的鼻祖级宗师人物,以致于公孙瓒这位也曾经刻苦学习过的好学生在这里提起的时候,颇有一点点小尴尬。
索性李书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倒是让他的脸皮和应变能力都有不少的提高,故而才能在这种尴尬的感觉中,还能保持脸上的微笑。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公孙瓒的说法,借着便快速尽量不着痕迹的转移话题:
“那么我就再次预祝公孙将军可以再创辉煌,以一个胜利者的身份迎接自己生命的终结。”
“战胜袁绍后,公孙伯圭还有机会封侯拜将么?”
“当然,只要公孙伯圭还是那个让北方胡人闻风丧胆的公孙伯圭。当年彭越论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比不上楚王韩信,但论功劳却一点也不比韩信差。伯圭论见识要超过彭越,论才干也非彭越所能比,而袁本初更不是项羽的对手。既然古人都有那样的豪气建立那般功业。那么公孙伯圭又怎么能够没有超越他们的自信呢?”
公孙瓒最终还是接受了李书实的计划,离开了壁垒重重的易京堡垒。虽然李书实并不知道返回易京的关靖是如何说服的公孙瓒。又或者这原本就是公孙瓒的一个选择之一,毕竟就算是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公孙瓒也曾在穷途末路的时候联络过当时还在北方的黑山军张燕,或许是做最后的殊死一搏,又或者仅仅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他自己设计的樊笼。
可惜这个计划从最开始便被袁绍所截获,所以这些猜想都成了永远也不可能被知道的谜。
不过这种事情对于李书实而言完全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公孙瓒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张燕和他的黑山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虽然时间上无法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相比,但张燕曾经留下的一些图册依然让并州军对这里的群山有着远超袁绍军的了解,尤其是那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各种坑道和藏兵洞,还有隐藏的山寨,就算数年之后的今天,可以使用的设施依旧占据了大多数,剩余的经过整理和修补也能恢复大半。
可以说除了物资之外,黑山军在这里为李书实留下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之前李书实就曾经通过管亥在这里驻扎了一支数量并不是很多的部队,伪装成匪盗,一方面是以这里为据点,探查袁绍方面的活动并作为未来可能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里作为与中山甄家联络的渠道,就算袁熙去了甄家的女儿,但却并不意味着晋阳甄家与中山甄家便成为生死仇敌,互相之间依然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易。
比如一些紧俏的物资,以及一些不涉及到核心机密的消息。
当然,双方也都曾通过这个渠道向对方释放过一些假消息,真真假假间又是一番隔空交锋。
所以哪怕李书实和袁绍都清楚这条线路的存在,但却都默认了其的存在。
或许袁绍唯一可惜的,是他直到现在都没能彻底弄明白这些山间密道的秘密。
当然,李书实同样不敢说自己就对这里了如指掌。
现在李书实将这里交给公孙瓒,这里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李书实同样无法预测。
毕竟这样的举动可着实没有历史可供他参考——也许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可能。但张燕当时所要面对的局面堪称是四面楚歌,幽冀并都被袁绍收归,张燕只能依靠群山打打游击。但却根本不敢踏出山外,因为不论哪个方向都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以致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举“十万之众”投降曹操之后只给了五百户并迁到邺城居住,后来也没有了消息便可以知道,张燕那“十万之众”水分多大,在战争中又有多少作为,可以说公孙瓒倒下后张燕最多也不过是袁绍身上的疥藓之疾而已。
当然,认真算起来的话,现在的公孙瓒或许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张燕的情况还要糟糕。
其实这种情况才应该是最为正常的不是么——从重重包围中逃出,就算明面上因为朝廷赦免了公孙瓒的罪责。袁绍身为大汉的大将军理应不再攻击,而看起来袁绍也的确没有动手,但袁绍手下的那些理论上并不归袁绍所统属的异族人,以及那些已经被袁绍所收买的公孙瓒的部下却并不在此列,前者是入寇的匪盗,袁绍顶多也就是一个守边不利,但幽州的刺史名义上依然挂在刘虞的儿子刘和的头上,看起来袁绍似乎连最后的一点责任都已经没有了。
至于那些被袁绍策反了的手下——你公孙瓒御下不严导致内讧,这怎么也算不到他袁本初的头上吧,就算公孙瓒真的冤比窦娥。但在这种事情上争论也只能被袁绍反咬一口。
所以,当公孙瓒进入太行群山之中,他的老部下可以说是十不存二三。剩下的不是战死在了胡人的报复和内乱之中,便是主动投降了袁绍。
毕竟之前公孙瓒宅在易京不愿意发兵救援的举动成为了这些人最好的投降借口。
好吧,就算是李书实,如果面对这样的领导者,同样会产生动摇甚至叛变投敌。
所以说如果生活在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李书实到底是徐建业还是蒲志高呢?或许最大的可能不过区区一只魏端本,至于是否会同样遇到一只田佩芝那就要看苍天的恶意到底有多少。
虽然能够跟随公孙瓒一路走到现在,大抵应该都是坚定的死忠分子,但毕竟人数不多。就算李书实多少也“资助”了些人手,但那些新兵能够达到怎样的成熟谁也说不好。
虽然已经落魄如斯。但李书实依然表现出了他对公孙瓒的重视。
这倒算不上千金市骨,毕竟因为杀害刘虞的事情。公孙瓒如今在社会主流舆论当中绝对可以说是声名狼藉,接受他看起来似乎对李书实而言并不能获得多少舆论上的支持,而就公孙瓒本身来说,现如今的他到底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同样令人怀疑。
但李书实依旧还是来了。
因为在他看来,公孙瓒不能死,至少也不应该死在被重重包围的易京堡垒之内。
如果是从前,公孙瓒的死活对于李书实而言算不得什么非要顾及的事情,就算公孙瓒真的选择苦守孤城,李书实的麾下也有足够的将才来实现他的牵制计划——没有了军队的公孙瓒,是否还能引起袁绍的注意力,李书实不知道,就算是贾文和和郭奉孝也并不看好。
可是现在呢,如果公孙瓒死了,谁会得到最大的好处呢?
不是李书实,也不是袁本初,而是那让李书实无比忌惮的“神秘人”们。
一个不知名的半成品林风,便已经让并州不得不时时绷紧神经,杨彪的死更是让某种阴谋论的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嚣尘上,如果不是并州集团并不愿意外人趁机分走自己手上的“蛋糕”,或许李书实在这次风潮中也不得不暂时予以妥协。
所以公孙瓒不能死,至少暂时不能死在那些“神秘人”手上。
别看公孙瓒现在一脸颓废斗志几近全无,可若是他经历生死轮回重新回到这个世界,李书实相信充满怨念的公孙瓒一定会成为战场上可怕的杀神,就好像他年轻的时候所做过的那般。
当然身为大汉边塞的将领时,所有草原子民都对其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可内心恐惧他的同时,却也疯狂的迷恋这位勇猛的统帅,否则也不能因为公孙瓒的喜好。周边各族便向其进献白马,最终让白马义从之名响彻幽州大地数千里边境内外。
假如有一天这样的人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这些胡人所能爆发的战斗力,大概会凭空多出三成。
行军速度或许会达到三倍?
一个天才的统帅对于战争的影响到底能够打到什么程度或许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就李书实所亲身经历的,和连指挥下的鲜卑大军、魁头指挥下的鲜卑大军,与宇文拓所指挥的鲜卑军队,带给李书实或者并州军的压力可以称得上是天然之别。
就算区区一个公孙瓒还无法对局势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但只要一想到自己与袁绍对决的时候有一个家伙不断在自己的身后折腾来折腾去,公孙瓒也必须被牢牢抓在手中。
就像之前两人谈话中所提到的往事——当年楚汉相争。彭越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只看刘邦一次次被打倒,但是每每项羽想要乘胜追击却无法继续便知道,彭越的战略级游击战不但让项羽承受了巨大的后勤压力,而且也令项羽每每无法专心解决掉刘邦。
你固然可以说假如刘邦身死获得天下的机会就会增大很多,但对于项羽而言,不过一个屡战屡败的刘邦,与自己的根本之地以及妻儿家小比起来,孰轻孰重呢?
一次放过刘邦,下一次再打回来就好。反正刘邦就好像音清体柔易推倒的小萝莉一样,无论看起来如何强气,但实质上还是一碰就倒。就算几次想要继续深入的时候都会遇到假扮警察查房的彭越骚扰让已经面红耳赤且衣衫不整的小萝莉趁机溜走,可是下一次小萝莉还是会主动作死跳到项羽面前求推倒。
话说这要是以项羽为主角的yy小说,刘邦就算是会分裂的海德拉九头蛇,拥有无数的贞操,只怕也早就被项羽全部变成成熟的……小萝莉了。
可惜天命之子显然不是项羽,这才有了小萝莉便御姐,然后纠结了一批怪蜀黍反推了项羽。
李书实倒是没有指望公孙瓒真能做到彭越那般给力,能够得到其三分真传便已是意外惊喜。
踏在山间尚未完全融化却已经从蓬松的雪地转化为略显湿滑的冰雪的小路上,时不时需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对抗那因为摩擦力的巨大变化而带来的摇晃和不平衡。不过李书实并没有因此将爪黄召唤出来,来的时候因为赶时间才不得不借助其强悍的耐力以及进化出来的恶路移动能力。至于现在,却已经不像之前那般匆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