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真不知道苏小萝莉最近在想什么。似乎对女孩子的喜好程度又增加了几分,甚至又在家中本就已经相当庞大(百余人)的舞娘歌姬队伍上再一次进行了新一番的扩容。
话说该不会这只萝莉真的打算像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某位唐朝的公主那样建立一支娘子军吧,如果真的那样。估计刘玄德童鞋大概会和他很是感慨的喝上一杯。
嗯,虽然大概还要等上个一二十年才行。
“好吧,等我处理完这件公务就回去好了。”
最后在来莺儿水汪汪的朦胧泪眼的攻势下,李书实只能宣布败退。
当然,他一定要将眼前这件公务处理完倒也不是推搪之词,而是这件事的确颇为重要。
这是一件用颇为名贵的丝帛所书写而成的书信。对于写信之人而言,这是颇为不寻常的举动。毕竟就算是远在并州的李书实也听说过他在自己所治理的区域内为了改变一直以来社会奢华的风气,不断厉行节俭。甚至就连自己家种的家宴也不过是一两盘来源于自家菜园的时令蔬果,几盘面饼,然后再奉送一盆野菜汤,可以说绝对是让李书实闻之色变的饮宴。
明明那只黑皮矮子当初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啊!
所以当李书实看到对方送来的信件竟然是用贵重的丝帛写就,下意识便觉得信中内容应该是极为的重要,否则对方不会使用如此的手段。
当然,李书实终究还是低估了某只黑皮矮子的决心。
因为当他粗略浏览此信之后,便在书信即将结束的时候,看到了刘协和陈宫的署名和留言。
好吧,比起为了治理治下土地而不得不抑制自己某方面的*的孟德同志,刘协这个皇帝虽然不是没过过苦日子,但总体而言在不过于奢华的前提下过点好日子还是不在话下。至于陈宫更是出身兖州的世家豪强,日子过得再差那也是地主阶级,又不像曹操那样需要以身作则,甚至因为治下的各种混乱情况需要比李书实做得更加激进,自然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虽说最后弄明白了这丝帛的来历。但信中的内容却让李书实多少有些深思。
曹操与袁术之间本来认为应该是一场十拿九稳的战争,最后却以曹操退出九江郡,袁术退至九江郡东部江边的原治所历阳地区为结局,双方之间以袁术军曾经的通知中心寿春为中心,划出了宽度超过六十里的“军事缓冲区”。
说是“军事缓冲区”,倒不如说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无人区。
曹操这边是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颇大。将可以迁移走的人口带回豫州和兖州安置后暂时来说没有向南图谋的力量,又或者说这只是曹操的借口,从他信中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消息,他在短时间内似乎都很是不愿意再向南发展,之前的战争让他感觉极为的震撼和疲惫。
至于说袁术一方。虽然借由寿春城一场谋略令曹操军暂时丧失了南侵的*,但是自身的损失却也不容忽视,可以说经此一役,袁术已经彻底丧失了身为诸侯的资格,进而成为孙策所供奉的一块招牌,一块用来统合南方世族并且战局江北据点的一块招牌。
从信件之中,李书实可以看得出曹操对于袁术那可以称得上比董卓还要“灭绝人性”,最重要的问题是。曹操在这一战中遇到了很多奇怪的现象,除了那些具有“敌我识别能力”的“火人”之外,最让曹操感到惊异的便是出现在袁术军中那些“悍不畏死”的强力兵士。
嗯。听起来的确是很像出现在北方草原上的那些鲜卑步兵的作风。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都有着一副汉人模样的面孔,甚至很多都可以确信是袁术军的士兵。
也正因为如此,虽说曹操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艰难险阻终于逃出生天,但曹仁所指挥的部队却只能在袁术军那一反常态的如怒涛般的攻势下勉强保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而且随着战事的进行,越来越表现出体能优势的袁术军最终成功令曹操军部分部队发生了崩溃。
就算是曹操亲自出场恐怕都很难挽回这种局面下的战局。或者说他最多也只能够让战斗输得不会那么惨,而在这一点上曹仁已经做得足够的好。不论是壮士断腕的决心还是手段都可谓是及时有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损失很大。但却也避免了将曹操积攒多年的精锐一遭覆灭的窘境出现,所以说曹操在信中毫不掩饰的夸赞了曹仁临阵决断上的果决。
虽然在李书实看来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曹仁显然依旧还是曹操所倚重的亲族大将,这一点基本无人可以代替——夏侯惇若是改掉那个市场发呆的毛病或许可以与之一拼,夏侯渊则是因为行事过于急躁,作为先锋大将尚且可以算得上顶尖,但是作为一军的统帅却总让人有些提心吊胆。
这一封信是由三个人写就,曹操所写的部分除了向李书实通报了寿春之战中出现的“异象”,向李书实这位传说中的“专业人士”提出询问,同时也指出这件事的背后很有可能是已经在江东地区站稳了脚跟的孙策军所为,邀请李书实有时间的话可以派出足够强力的远征军与曹操军共同对付很有可能做出了比袁术更加疯狂举动的孙策军。
对于这样的提议李书实直接一笑而过。
上一次所谓的“远征军”,一来李书实是打算趁机干些私活,二来当时的曹操军可以说是在袁绍的帮助下倾尽全力与袁术再决高下,也就是说李书实在那场堪称是中原大战一般级别的战役中就算打了满满一瓶酱油都不要紧,反正只要他出现,就能牵制住袁术军为数不少的兵力——袁术麾下四将桥蕤、纪灵等人直到曹操战胜孙策的东路军也没有能够出现在东线的战场上,这对于曹操而言可谓是恰到好处。
至于李书实在西线战场所取得的战绩,虽然风头也很强劲,但却怎么也比不上曹操与袁绍的联军击败孙策这位肆虐中原地区的年轻人所造成的影响。
但这一次却完全不同。曹操军经过寿春城下的一场大败,就好似当年虽然打赢了长平之战但仅仅只是在围攻邯郸的战斗中输得颇为狼狈便不得不转而开始暂时休养生息的秦国一般,虽说守成有余但进取却是严重不足。
这意味着曹操口中与孙策军的决战显然就要靠李书实的并州军近乎于独立承担——对于曹操而言他有大把的借口将并州军扔在前线而自己在后方准备抢夺胜利果实,最多也不过是派曹仁、夏侯渊什么的率领一些轻骑什么的,反正在江南水乡也用不到。
如果并州军输了。不会伤害到曹操军的士气,甚至还是一件好事。至于并州军赢了,那么与自己的势力范围相去甚远的江东飞地显然会牵扯并州军巨大的精力。这个时代又没有核子飞弹,实在是缺乏守备部队也不要紧,只要在飞地里布置战术核子飞弹部队,并公开声明只要遭遇到军事打击便率先使用核子飞弹还击。就算对方使用核子飞弹攻击也采用核子飞弹进行战区导弹防御,除非发明出中子干扰系统之类的战略兵器,否则便能稳如泰山。
这个时代除了四圣兽(或者五个?)之外,就算是金火罐炮这样的大杀器也顶多算是战术级的武器,距离战略级那还有十万八千里远呢。
之前与曹操和袁绍联手灭了袁术那是远攻近交为了削弱风头正劲实力强大的袁术。如今真正的强敌就在身边,若还是实行远攻近交的方略,那无异于是在削弱自己给敌人可趁之机。
至于北方强敌未去什么的,更是老生常谈便不再细说。
李书实估计曹操也是这么一说,就好像他之前不止一次曾经做过的那样——成了自然是好,不成似乎对自身也没啥害处,偶尔给李书实添添堵也是一件乐事。
要是一旦李书实大脑短路抽风答应了下来,那么他这只黑皮矮子岂不是大赚特赚。
估计那些买彩票的也大多是出自这样的心理。
只不过曹操显然不会像那些赌徒一样将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寄托在这种概率不足3%倍概率论列为“小概率不可能事件”的事情上。他很清楚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陈宫信中所言比起孟德童鞋而言就更是不值一观,不过是些骈四俪六的官样文章,以刘协如今身边宠臣的身份向李书实问好——虽然这一点倒是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那种高傲的劲头却是透露的淋漓尽致。然后希望作为同殿为臣的李书实和他能够共同辅佐小皇帝刘协安定天下局势,成为大汉将威势散播于四海的一杆枪。到那个时候他陈公台一定会向伟大的皇帝陛下申告李书实的种种功绩,从而让李书实得以在封妻荫子,子孙得福。
好吧,这样的一番话着实让人感觉不快——倒不是因为对方的语言多么的傲慢,虽然这同样令人心生不爽。但以李书实如今的心性,想要在自家的女孩子面前保持风度还是没有问题的。但陈宫的这一番话却让他心中着实泛起了丝丝凉意。
李书实从投身这个乱世到现在,虽然身份上经常会被冠以“佞臣”之类的称号。但总体而言的确也算得上对中央朝廷一直保持了较为恭顺的态度——虽然作为一方诸侯,说这种话怎么看都有些不要脸,但比起其他的诸侯,尤其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宗室,李书实显然要克制很多。
所以陈宫如今的这种态度就让人很是值得回味了。
到底是想要拿捏住李书实让其成为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
还是想要逼迫李书实做出某种决断,从而撕掉李书实身上的某些“包装”,达到用另外的一种更加“光明正大”的手段分裂并州军的阴谋?(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15.退让
“文和,你说说这陈公台到底打着什么算盘。”
因为曹操差人送来的一封信中附上的某些话语,李书实很快便失去了思考邹氏长期被苏小萝莉长期“包养”可能造成各种后果的兴趣,甚至当天回到家中不论是吃饭还是在书房用功的时候脑海之中都不断在琢磨着那些话中所蕴含的味道。
自己对于现如今的大汉到底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如果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讲,汉唐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为辉煌的两个盛世,而比起血统中混杂了大量北方胡人血脉的唐朝,汉朝显然更有资格被称为汉人的代表。
话说汉朝和汉人这两个字怎么听都觉得关系很密切好不好。
不得不说,来到这个时代,又生活了这么多年,李书实对于这个时代虽不能说是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但怎么也算得上是融入到了这个时代之中。
比起现代社会,这并不是什么能够令一般人感到太过舒心的时代——知识缺乏普及导致百姓或许会表现的很淳朴,但在某些或许对于未来人属于常识性的问题上表现的迷信且固执,某些风俗让人感到很舒畅,但某些风俗却显得极为的落后和野蛮。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一辈子的经历——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么死于层层盘剥之下,要么死于世家豪强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又或者为了家人更好的生活而参与的各种冒险活动中——哪怕这个位面某些法则对于生灵而言已经足够的友好。
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灵魂,对于这个接近一潭死水的社会显然不可能会喜欢。就算曾经身为宅男的李书实并不是什么键盘政治家,但对于门阀这种东西也有着天然的阶级仇恨。
所以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的很多做法便是为了打破这样的一种逐渐向死水变迁的趋势。
西晋的混乱和东晋门阀的垄断,李书实并不希望出现,只不过那显然不可能是弄死一只死蚂蚁就能解决问题的,甚至如果让袁绍来做。或许会比司马氏的政权在这方面更加的激进。
也正因为如此,李书实对于大汉的感情也是极为的复杂。
一方面他对于这个汉人的帝国,对于这个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承载了汉人无数的奋发和自豪的国度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可是另一方面,他同样非常清楚,如果让这个帝国存续下去。那么将意味着必须要保留这个帝国流传到现在所积累的很多时弊和流毒。
那些已经积累了太多的问题如果不能通过革新和流血解决掉,东西晋的遭遇只怕依然还会上演。甚至因为李书实的民族融合策略,五胡乱华的情况将会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更加恐怖——当然也有可能那个时候将不会有“五胡乱华”,而是“十八路诸侯争天下”也说不一定。
不过,李书实也很理解陈宫这一次逼迫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想法。
李书实对于陈宫的了解并不算多。不论是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还是如今这个时代的陈公台,他的了解都并不算多,唯一知道的不过是这并非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只不过他的野心并不是称王称霸,在这方面他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文终侯萧何或者留侯张良那样辅佐一届诸侯成就帝王伟业。
当然,他要做的是萧何和张良那个级别的存在,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发了的阿猫阿狗。
所以他与曹操的决裂与其说是理念上的不同。又或者利益上的纷争,倒不如说是发现曹操吃进了荀彧这位无双花美男之后根本就没打算再更换宠信的人选。
不论陈宫是改弦更张紧随脚步,亦或是傲娇的与曹操处处作对都改变不了这个既成事实。
这才是让陈宫感到绝望的地方。
其实荀彧不是既有秩序的维护者么?
在陈宫看来荀彧的本质与他并无不同。而且两个人其实都可以允许自己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妥协,只不过在曹操这位陈宫看好的潜力股看来,陈宫背后有着兖州各地的世家豪强做后盾,而荀彧身后的颍川乃至豫州世家则远隔千里鞭长莫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显然荀彧更符合曹操的“孤臣”这一定义。结果身上看起来羁绊很多的陈宫哪怕做得再多也始终让曹操带着审慎的态度去面对他,同时思考着对方的那些“帮助”背后是否另有目的。
所以说陈宫也够冤。但也可以说并不算冤。
原本陈宫都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了,随便找一个和曹操作对的主子。就算注定打不过曹操这个他“众里寻他千百度”才得来的潜力股,可若是能给曹操添添堵,那也是极好的。
说不定曹操会对他当初的选择后悔不已也说不定。
但错过就是错过,就算曹操抱着腿痛哭流涕请他回去,他也一定不会答应的。
哼~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将他陈公台当做是什么人了!
只不过很幸运的是,陈宫发现自己一夜之间似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比曹操还要粗的“金大腿”——也就是没有兵,没有地盘,身边也缺乏足够的人手而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全天下的军队不都是他的兵,全天下的土地不都是他的地盘,全天下的人都应该是他的手下。
作为大汉的皇帝刘协,至少在在名义上的确是可以这样来宣称。
至于具体情况还是具体分析好了。
可以说,大概是有了新的目标,陈宫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为了其自身的野心着想,倒不如说更多的还是在为自己的新主公——汉帝刘协着想,向着新主公展现自己的才华。
可以说陈宫选择出手的时间是恰到好处。
也许有的人会说。在这种北方的局势依旧晦涩不明,各种各样强大的敌人依旧还未平定,对于汉帝刘协而言放纵陈宫这样刺激李书实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行为。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这个时候,其实是陈宫唯一可以利用的机会。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北方依旧呈现出三国演义……好吧,虽然是三方诸侯,但是还达不到国的程度。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刘协代言人的陈宫(李书实现在还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自封)才能有施展的空间,刘协的这个招牌还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等到了哪怕仅仅是北方的局面安定下来。如果刘协还不能在这之前建立足够的力量,那么刘协将彻底成为一尊吉祥物,就好像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的刘协与曹操之间的关系那样,到了那样的情况,就算是依然有人试图阻挠。甚至是如同荀彧这样曾经是曹操政权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位高权重足以引领一个势力集团的门阀领袖,依旧无法阻挡那历史的滚滚车轮。
陈宫不希望那样的情况出现,所以才要用这样的方式逼迫李书实做出决断。
是继续披着所谓的“大汉忠臣”的皮被皇帝剥削,还是撕破最后的面皮向天下昭告自己的野心?
或许就算是李书实的手下们,也一直有意无意的利用各种渠道试图引导李书实的想法
是的,对于大多数手下而言,他们自然希望李书实能够走上后一条道路。因为那不仅仅意味着李书实一个人的荣耀,更意味着他们这些追随者个人和家族的荣耀!
“所以说这可就要看主公你的想法了,反正看起来就算主公想要做一个安静的逗比大概所有人也是不会相信了。是不是呢,仲德?”
“文和说得不错,所以主公您到底是想要做周公呢,还是王莽,亦或是……周文王?”
“主公对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想了很久了吧。”
“先帝可是对我有大恩呢。”李书实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缅怀的神色。
或许某些龙傲天会觉得这些古人所谓的“施恩”实在是太不值一提,对于他们而言那些看起来十分“粗糙”的施恩方式显然不可能动摇他们那堪称恐怖的神经。
但是对于李书实而言。他却不能不记下已故的汉灵帝刘宏曾经与自己的那些过往,或许李书实在刘宏眼中只是一颗达成其某些目的的棋子。但不论拔擢他成为很多人一辈子奋斗都无法达到的两千石太守,后来更是愿意信任他让他成为牧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或许这其中不乏他的努力和幸运。同样不乏来自于其他人的帮助,但刘宏在李书实来到这个位面的这十余年的时间里依然占据了他生命中相当重要的作用。
似乎就好像一家家族企业,如果没有前企业掌门人的提拔,李书实不可能达到如今的地位,可是如今的情况是新的公司掌门显然无法驾驭手下那些劳苦功高的老臣,而李书实面对的情况是脚下的路有两条,要么自立门户另起炉灶,然后转头将这间曾经给予他梦想和辉煌的公司收购。要么便是在内部争权夺利,并进而下克上取代原本掌控这家企业的家族。
该如何选择呢?
“果然我还是无法放弃大汉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曾经为之深深奋斗过的这一切。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做周文王,大概也不会希望做王莽吧。至于成为周公……话说我们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诸位觉得我还有成为周公的可能么?”
“这个嘛,只要主公做出了决定,我们一定都会支持您的。”
“仲德就不要在那里说好话安慰我。我也不怕说错话,要是我真的选择做周公,在场的诸位究竟会有多少人还愿意跟随我呢?嗯,别人先不说,文和,你是不是会立刻卷铺盖走人呢?”
“家里的东西太多,大概一时半会是整理不完的。”
贾诩的一个冷笑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莞尔,但却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东西太多一时半会整理不完,但终有一天能够整理完。等到整理完的那一天该走还是要走。当然在整理的时候还可以继续观察,随时都可以放弃,但如果在这期间依然还看不到改变,那么最终的结果自然也不会发生改变。
贾诩用这样的方法向李书实表达了他对于这件事的态度。
就好像李书实之前所想的那样,一开始的时候就算某些人心中怀着些许的野心。但对于他们而言,时局尚不明朗,不论是李书实还是这个世道的未来都是不那么确定的,所以就算李书实抱着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也可以抱着相当的耐心去思考。
或者说就算那个时候李书实失败了,也有很大可能带着部属投降或者投奔其他势力。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于他的手下而言都能够有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局势已经明朗,李书实已经成为了有资格角逐天下的诸侯之一,就好像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鲁肃对孙权所说的那样,李书实首先就不可能投降其他人。除非他有刘禅那份政治智慧,可就算如此,那样的生活也一定是万分憋屈,而且还需要祈祷不要遇到一个如同赵光义那样除了杀害老哥之外屁本事没有却偏偏好色如命偏偏命好的家伙。
好吧,就算苏小萝莉战斗力超级彪悍,带着李书实躲到一个谁都找不到的地方去也并不算难,但是对于并州军的其他核心成员呢?
想一想张郃在曹操军所受到的遭遇吧。
五子良将中张辽、徐晃和张郃都是降将的身份,只是略有些不同的是。前两者投降的时候比较早,或者说那个时候曹操所拥有的势力并不算太大,而张郃则是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袁绍并最终引发了袁绍军的总崩溃——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事实上徐晃的投靠也并不比张郃好到哪里,但事实上两者后来在曹操军享受到的待遇却全然不同。
张辽和徐晃后来都成为了曹操军中被赋予镇守一方,而张郃呢?能力并不亚于前两者的他实际上一直都是以前两者以及其他曹军将领的副将身份出现——从堂堂袁绍军中四庭柱一般的存在变成了别人手边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副将,张郃的经历足以令很多人警示。
好吧,张郃还算是幸运的,赶上了定军山一战夏侯渊战死。又得到了年轻的郭淮的支持这才第一次有了在曹操面前显露能力的机会,使得其拥有了镇守西方的可能。
与张郃同时期降曹的高览。到了最后干脆就没了声音,就算死于流矢也还有个记载。所以最大的可能是从此被埋没于某个清水衙门,最后被埋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仅仅掀起一朵浪花。
张郃和高览的事例便是最有可能发生的,而且越是并州军的核心将领,就越有可能被投闲置散,毕竟他们已经为了并州军献出了足够多的忠诚,他们又该如何向新的老板尽忠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