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否则管承也不会被赶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自由发展了。
就算弄到了甘宁这样在水军训练和作战上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才,但是却又苦于没有可以让其施展的地方,毕竟并州什么的一不靠海,二也不临近大江大河。唯一的黄河,大部分的河段也是难以逾越的险滩,也只有关中和三河两地的河段可以利用。
想一想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就因为没有拿到靠近长江的地区,以致于扫平北方后的曹操军实力发现自己竟然没有越过长江天险的能力,最后不得不在北方耗费人力开凿玄武湖来训练水师。可是就算长江江面无法与激荡的大海媲美,可是水文方面也远比水池子要复杂得多。
更别说还有气候适应方面的问题同样没有考虑周全。
于是那场事关历史走向的赤壁之战当中曹操不得不依靠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不说那个时候的荆州水军军心如何,单单从战斗力上也已经被精练数年的江东水军抛在了身后,再加上身为降将降兵却成为战争的主力,令曹操不得不对其有着深深的忌惮和猜疑,于是稍稍出现一些问题事实上曹操就已经有了后退的心思。只不过因为之前牛皮吹得太响,导致直接后撤实在是太伤面子。可是真到了不得不后退的时候,却又退得元气大伤。
于是曹魏政权浪费了或许是整个势力从建立到完结唯一一次统一全国的可能。
当然,有人会说当年夷陵之战时的曹魏也有着很好的机会,不过先不说作为当时曹魏领导者的曹丕从能力上差了刘备和孙权两只枭雄多大的差距。单从国力上来说,连年征战又内部不稳的曹魏政权从实力上也根本无法压制拥有天府之国的西蜀和长江天险又经营多年的东吴。
作为未来必然要面对的对手,如何解决水军的建设和实战问题已经成为李书实现如今需要考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哪怕他眼下最大的对手依然还是河北的袁绍。
当然,还有占据中原地区的曹操。虽然暂时来说双方应该没有开战的可能,但对于任何的野心家而言,都不可能容忍一个国家拥有两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存在。
就好像中国人很喜欢说的某句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一样,早晚都是要分出胜负的。
所以说眼光稍稍放得长远一些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错误吧。
“说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出场了吧。大概又有人在吐槽‘这一卷主角又在一片打酱油了’吧。”
“嗯?主公您又在自言自语什么了啊。”
“不不不,只不过是看到这一次荆州派来‘和谈’的阵容有些感慨罢了。”
李书实自然是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突然从口中蹦出来了那样一堆“不明所以”的话语,所以也只能找借口转移视线。不过至少他所选择的这个用来转移话题的新话题并不算生硬。
“是啊,这一次荆州派来的阵容还真是‘豪华’的令立很是吃惊。虽然说这些人都不是什么荆州的实权人物,但是却也都是刘荆州的座上客,私底下接触过后也确信都是有着与其名气相符的才学,就算不一定都擅长实干,但是能够汇聚如此多的名士。多少令人有点眼红啊。”
“话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是有些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何会组团来我们这里呢?”
抖了抖手上的纸张,做了一个无语的表情。李书实表示自己是真的想不明白名单上的名字脑子里到底都在想些什么,话说记得那边的某只黑皮矮子已经发表了传说中震古烁今的《招贤令》了吧,虽然说自己这边其实类似的东西也早就发表过,不过现在随着教育体系的逐渐成熟,除非是非常优秀的人物,否则如名单上的这些“名士”们以现如今并州的情况根本没有地方可以安排他们吧——除非他们愿意接受远赴西域和乌孙,甚至是贵霜这样的异国他乡。
“啊,如果主公说的是这件事的话,黄忠我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哦~”
“我说黄大叔啊,就算你装嫩卖萌也改变不了你已经人过中年的本质,如果你再这样下去的话,小心你家黄叙回来述职的时候鄙视你,上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可是变得很成熟可靠了呢。”
“哈哈,鄙视好,再多鄙视一些也不要紧,只要孩子健健康康我就满足了。嗯。不过如果能够在三年内让老黄我抱上孙子就更好了,明明都已经成婚了半年多,竟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好吧,果然一提到自己的宝贝儿子,原本严肃正常堪称并州军中的良心的黄汉升也开启了“老年逗比”模式。那一脸幸福到让李书实觉得略有些猥琐的笑容着实嘲讽能力十足。
“黄汉升,你记住,我程仲德一定能比你早抱上孙子!”
“嗯,虽然觉得很无趣,但是既然连主公都已经表示了关心,我贾文和也凑个热闹好了。”
所以说在后代传承的问题上。这群年纪已经渐渐年长的家伙都开始有了些许执念,而且不论是程昱的儿子程武,还是贾诩的儿子贾穆都已经在这几年内陆续成年,而且也都在冠礼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甚至他们的婚礼仪式还是由李书实所主持。眼瞅着第三代的问题已经可以摆上日程,虽说这样的速度让并州军里的年轻人们各种羡慕嫉妒恨,可这也是没办法的吧。
说起来包括贾诩在内,这几家的儿媳妇选择的都是与并州军关系密切的世家豪强的嫡系小姐——比如黄叙的夫人是太原郭氏,也就是曾经的汉末贤者郭泰郭林宗的嫡亲;程武的夫人则是晋阳王氏,也就是现在在并州军中担任武威郡太守的王柔的嫡女。
至于贾诩这个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因为担心自己并非是曹操旧臣却谋策深长,又曾经让曹操吃过大亏,担心曹操的猜忌。于是闭门自守也不与别人有什么私底下的交往,子女的婚嫁更是不敢攀附权贵只求自保的家伙,则因为在这个位面里已经与并州军之间捆绑得极为紧密。所以最终在李书实的说合下,同意了自己的儿子与司马懿庶出的堂姐的婚事。
虽然同样是继承家业的嫡子的婚事,但到最后贾诩依然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一位世家庶出的女子,显然这位平日里一直很是低调的男人依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过于高调,不过他的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够“高调”了,若不是李书实从中调和。司马氏的大家长司马防险些打算跑到贾诩面前好好“理论理论”,毕竟将庶出的女儿嫁给并州军文官体系中排名前三的人物。让世人总是忍不住非议司马氏的家门是否太过高贵,平添了许多的麻烦。
就连平素一贯寡言少语的司马懿。也曾在私底下很明确的向自己的“大姐头”苏小萝莉抱怨,觉得贾诩的这种行为令司马家那些嫡亲的女儿很是尴尬。
当然,这件事只不过是小小的插曲,最多也不过是几个月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事实上经过这样一番的联系,让围绕在李书实身边的核心利益集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了不少,或许这个团体中依旧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矛盾,但是在一致对外上却能更加的紧密。
自然,李书实的并州军与这些家族之间也捆绑得更加紧密了。
几个老家伙闲聊了几句活跃了一下气氛后,话题再一次回到了荆州来访的“使节团”上。
这一次黄忠没有在吊人胃口。
“虽然官学的确是能够为我并州军提供足够多的人才,但是为了主公未来考虑,也需要广纳贤才,而非拘泥于一地。只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让天下之人都感受到主公的气魄,那么当主公征服新地方的时候,当地的士绅百姓只会期盼主公的到来而非抗拒。”
“所以咯~”
“所以忠与公达商量了下,由公达给他荆州的同乡写了些信件……”
“话说如此一来我这么晾着他们岂不是会招致更大的怨恨么,明明专门写了信叫人过来,结果又玩什么放置play,这不真成了‘君以草芥待我,我必仇寇报之’了么。”
“这主公倒是不必担心,比起主公的召见,或许他们现在对晋阳的里里外外更加的感兴趣。”
黄忠这句话说得很有自信,不过考虑到私底下接待这些人的极有可能便是给他们写信的荀攸,这样的自信显然是有所依据的,虽说不能完全令李书实放心,但也不用太过担忧了。
就是不知道荀攸这位被李书实从董卓那里弄过来后一直看起来对李书实“不太感冒”的家伙会在私底下如何评价他。哪怕李书实数次明里暗里询问过黄忠荀攸对自己的评价,但是黄忠却每一次都是一笑而过,完全没有正面回答的想法,偏偏在这种事情上李书实也没有什么立场逼迫对方,所以这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另类的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好吧。反正从走上这条路以来,李书实也知道自己在士林中的名声一直就非常的微妙就是了。
不过认真来说,这一次荆州人派来的“使节团”的确豪华的让人吃惊。
赵俨、杜袭,这两位都是很有能力,可以治理一方的优秀人才,也都是汝颖集团的优质出产。而且两个人年少的时候便与同郡的陈群和辛毗同为知名的青年才俊。只不过与后两者不同的是,在战乱来临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选择去依附强力的诸侯,而是选择避居在荆州,做了一介隐士。纵然刘表因为他们的名气想要征召,可是却被这两个人婉言谢绝,甚至还告知他们的友人也放弃了继续在刘表面前显示自己的机会,并没有参与到荆州那潭浑水之中。
繁钦、王粲,这两位则是以诗文见长。前者同样来自颍川,与赵俨和杜袭相识于荆州,他乡遇故知的加成下让三个人可以说是相交莫逆。至于后者,“建安七子”之一的王仲宣甚至可以说是几个人当中对于李书实而言名气最大的那个。尤其是他喜欢驴叫声。而曹丕在他的丧礼上带着群臣学驴叫为其送行的轶事更是让李书实牢牢记住了这位“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一。
这四位还仅仅只是“使节团”里的随行人员,便已经如此豪华,哪怕在李书实看来“使节团”里的随行人员比那正副两位“使节”要更加具有才华。不过若只是单论现在的名气,两位“使节”却要远远胜出,就好像那位正使韩嵩韩德高,便曾经在刘表身边担任过别驾和从事中郎,虽说因为劝诫刘表郊祭天地的事情而与刘表有些疏远,但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闻名天下。
另外一位使节傅巽傅公悌则出自北地傅家。也就是说与李书实的朔州刺史傅燮还有一些远亲的关系,只不过因为避乱于南方。一直无缘得见。这一次刘表大概是希望能够利用这一层的关系,便将自己身边担任东曹掾的傅巽作为副使派了过来。
如此“星光熠熠”的阵容。甚至让大概只能算是小毛头的裴潜仅仅才在“使节团”里混到一个端茶倒水的小厮一般的地位,不过看起来这位世家子弟倒是并不在乎,或许能够在这些优秀的人物面前早晚请教,对于一个年轻且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已经是最为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之所以要提这裴潜小毛头一句,主要是因为这家伙现在正躲在李书实的府邸里担惊受怕ing,不断地向李书实哀求,希望李书实能够替他说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因为这位出身河东裴氏的裴潜不但与李书实治下的汉阳郡太守裴茂有着亲缘关系,实际上干脆便是裴茂的长子,只不过因为游学的时候正巧赶上了黄巾之乱,便不得不滞留在了南方,或许是因为流连于襄阳突然兴盛起来的文学氛围,就算后来并州与两河等地逐渐在李书实的威压和治理下平静下来,关心儿子的裴茂数次书信相招,没有出仕的小家伙愣是不愿回来。
若不是随着并州与荆州之间交恶,令身处荆州的裴潜感受到了来自各方各面浓浓的恶意——不同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诸葛瑾和潘濬,这两位毕竟在孙权的麾下效力多年,纵然有一些谗言,但是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孙权也不可能真的对这两位勤勉工作的下属怎么样而寒了其他人的心,更别说以这两个人又还都是孙权平衡江东本土势力的重要棋子,属于“自己人”。
裴潜就不同了,他一没有出仕刘表,用实际行动向刘表表达自己的“忠诚”,二来年纪轻轻的他也没有创出多么大的名声令刘表这个喜好虚名的家伙投鼠忌器,自然便任由荆州的本土派对其进行打压,并最终让其心灰意冷之下搭上了返回并州的这班“列车”。
自然了。面对老爹相招却不回家这样的行为躲在外面的时候还可以不去在意,可是真等到回来了之后,就算在其头顶上安上一个“不孝”的名义也不为过,毕竟裴潜可没有一个“忠孝不能两全”的借口,如此一来裴潜的仕途生涯几乎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没有了希望。
当然了。裴潜的老爹裴茂自然不可能真的断了自己亲儿子,又是长子的裴潜未来的仕途,但是也可以想见裴潜如果见到裴茂的话到底会遭遇到怎样的待遇——其实回来的路上裴潜未必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只不过李书实的插手让事情多少有了一些变化。
其实裴潜落到如今的田地李书实这只小蝴蝶是要负上很大的责任的——若不是他当初的影响,令原本同样会避居荆州的河内人司马芝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在并州军与司马氏的妥协中选择了出仕并州军。如今的司马芝不但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张掖郡的郡太守。而且干得还颇为出色,几次明里暗里的考级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是未来州刺史的绝佳人选之一。
正因为李书实对司马芝命运的影响,让年轻的裴潜没能在荆州听到司马芝的劝告,自然也就没有了继续南下避难长沙的举动。如果裴潜避难长沙。就算没有出仕或者返回并州,但至少也不会遇到在襄阳所遭受的无奈境遇,就算未来还是和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一样,随着张羡早亡令刘表兵不血刃将荆南四郡重新收回到手中,对于裴潜这样的小人物也不会太过在意。
所以说我们的李书实童鞋在对待裴潜的事情上动了“恻隐”之心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大概吧……
可以确信的是,这个“使节团”之中除了正副使节,其余几位来到晋阳绝对另有目的,而且绝对与荀攸的那些书信有关。而且根据黄忠之前的说法,难不成是希望他们投效于自己?
考虑到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随着曹操得到身为皇帝的刘协。又逐步理顺治下的各种问题并颁布了很多求取贤才的政令,虽不能说立刻便让天下贤才归心与他,但也令很多避难于荆州的士人们心动,而其中行动的最为迅速的那一批人中便有赵俨、杜畿和繁钦这铁三角。
那么,这一次这些人是否怀着同样的目的呢?
毕竟文聘在李书实的手上也和一只烫手山芋一般,杀了觉得可惜。可是在刘表的势力倒台前想要逼迫这位投降显然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李书实固然是不会在乎那点好酒好菜好住房的花费。可是除了与文聘结个善缘之外看起来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好吧,不想这些让人稍稍有些郁闷的方面。还是想一想积极一点的东西。
随着“使节团”的到来,基本上可以意味着并州军与荆州军之间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和平的关系。
经过发生在南阳郡的这一次“交换”,单从将领上来说,并州军折损了前西凉军的大佬张济,但是收获了未来的猛将和水军统帅甘宁,从眼下看似乎损失并不大。
至于荆州军如果能够将文聘赎回(这可以说是必然的事情),损失的也不过是几个跟随“使节团”来到北方的士人。事实上考虑到这几个家伙要么原本就不愿意在荆州任职,要么则仅仅被委任了一些闲散的职务,就算损失掉除了名声上可能有些损失外对荆州同样无关痛痒。
至于其他方面的损失——既然是战争怎么可能会没有损失呢?
既然双方并没有损失到了可以让双方失去理智的程度,在并州军这一阶段的战略重点依旧是北方的袁绍不变,而荆州军的主要对手则是抵御荆南和江东的袭扰的前提下,双方根本没有为自己再找一个新麻烦的必要。
事实上单从并州军自己来说,若非张济的突然身亡,他们原本是打算今年就向袁绍军发起试探性的进攻。如今不需要继续节外生枝下去,自然也会乐得见好就收。
如此一来,原本偏离的路线,终于又能重新回到原本的轨道上了。
当然,因为被荆州军这么一打岔,在并州军与袁绍军正式宣战前,并州军还需要完成一件说大不大,可是说小也不小的事情。
李书实在去年向苏小萝莉承诺的婚礼,怎么看也到了应该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感觉大概什么事情都不可能阻挡这一天的来临吧,毕竟那可是意味着捣乱的人将会面对一只发飙的萝莉呢。(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46.让礼法什么的都见鬼去吧
李书实准备结婚了!
好吧,其实这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事实上早在乌孙的时候李书实就已经与那位乌孙女王结下了亲缘,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和顾虑,这场婚姻并没有公开。
不过两个人孩子都有了而那些乌孙的贵族和大臣,还有西域都护府的班复、张泰等人全都没有感到乌孙女王“未婚先有子”有什么奇怪或者异议,可想而知所有人都默认了这件事。
至于马清理论上同样应该是李书实的夫人,因为她作为皇甫家的遗孀在皇甫家的家主皇甫嵩的力主之下嫁进了李家的家门,甚至两个人之间还发生了实质性的关系。
但令人感到有些尴尬的,是由于当初李书实的矫情,双方之间虽然有了口头上的约定,但并没有真的成婚,或者按照现如今的情况来说,那就是同居在了一起却并没有领结婚证。
嗯,这么看来李书实当真是有做畜生的资质。
至于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尼禄酱因为是幽魂,不具备人权,甚至已经属于另外的领域了。
嗯,单从这一点来看,李书实或许可以稍稍比肩一下那位名震诸位面的悲风大帝。
咳咳,好吧,感觉如果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的话,李书实的节操瓶子就真的要遭到毁灭打击了,哪怕在此之前这个瓶子已经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已经可以说得上是千疮百孔,但如果可以的话,能保护一下还是保护一下,就好像那些明知道快要不行了还在icu里振臂高呼请求那些白衣们使用各种令人咋舌的天价来多抢救自己一下。
总而言之。虽然来到这个世界后早就已经不是什么初哥,也早已经从fff团毕业,抛弃了自己身份*师的荣耀,但若是单从结婚这个角度来看,两辈子加起来将近半百的年月。李书实依然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真真正正的人生初体验。
按道理来说这样重要的时刻无论如何庄重热闹都不为过,但是……
“婚礼啊……感觉好麻烦好麻烦,干脆取消掉好了,热热闹闹大吃大喝玩上一通就好。”
看着一脸满不在乎的苏小萝莉,李书实着实是不知道应该作何评价。
至于按理说也应该是主角但其实完全就是陪衬的甄小萝莉和桥萝莉。在这件事上因为缺乏足够的发言权所以最多也只能用满含渴望的双眼来表达自己不知道能不能被接收到的意见。
嗯,李书实表示自己已经收到了两只萝莉传来的短波通信。
“就算只是一个仪式也总归是要有的,难道玉子酱不喜欢穿只有婚礼上才能穿的吉服么?”
可惜苏小萝莉并没有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反而眉头轻蹙,好似想到了什么糟糕的回忆。随后不出所料的予以了坚决的摇头拒绝,而这样的反应也自然令旁边的两只萝莉露出了相当失望的表情——话说能够让平日里脸上并不会有太多表情的桥萝莉显露出明显的情绪,可见其内心此时此刻到底有多么的失望,毕竟不是谁都和一朵奇葩的苏小萝莉相比的。
所以果然身为男人还是应该努力努力,争取再抢救一下比较好。
“为什么玉子酱会如此不喜欢举行这场婚礼呢?这应该是一辈子也只有一次的大事吧。”
依然没有回答,依旧眉头紧蹙……等等,刚刚自己明明说过是这辈子“唯一一次”什么的,可是苏小萝莉却好像完全没有少女所应有的反应。就算知道这只萝莉非人类的属性,或许在被玄武御姐驱使来到自己身边前有着自己所不了解的经历,但婚姻大事什么的……
虽然不太想承认。但是李书实的思绪依旧不知道飘向了什么地方,而且似乎越走越远。
毕竟在苏小萝莉这样的存在面前,任何的男人都会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吧,更别说李书实不是那些开疆拓土成就霸业的君王,更不会生出什么自己“千古一x”的豪情来。
“我的夫君大人,妾身不过是觉得结个婚很麻烦的。为什么一转眼我的郎君就变成这幅模样,难不成妾身以后要管郎君叫做‘卿’喽?”
虽然说“卿”这个字一直都是很有身份的人才会使用的称呼。但惟独到了夫妻之间,却一般都是男子称呼女子为“卿”。若是女子用“卿”来称呼男子,要么是一种玩笑的说法,要么就如苏小萝莉现在这般,明显是在用撒娇的方式表达李书实的表现很是“不够男人”。
好吧,虽然说苏小萝莉之前的经历对于李书实而言完全是谜一样的存在,但好歹也是相濡以沫了这么多年,彼此间的羁绊和信任也不是虚假的,更别说李书实一个拥有着现代人灵魂的存在,虽然没有多少恋爱经历,但若不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以苏小萝莉的条件,别说是有过婚姻史,就算是还带着好几个拖油瓶,大概也是轮不到他去献殷勤,各种王公贵族、高官显贵只要某只萝莉愿意,绝对能够绕地球不止一圈,引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似乎也不算难。
所以说就算真的有着这样的一点点小的瑕疵,也真不能算什么问题,或者说即使真的知道了这样的情况,李书实反而觉得自己有了一种松了口气的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