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所以当原本还顾及着面皮,宛若贵族踮起脚尖跳舞的袁绍军一步步撕下那些如同装饰品一般的伪装,所有人这才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这位有实力角逐北方霸主地位的诸侯已经积累了相当程度的力量,甚至就连他们原本有些畏惧的并州军也在他们的组合拳下仓惶退却。
人心这东西就是这么的奇怪,大部分的时候你不会感受到其所产生的力量,可是若你真的不在乎,多变的人心却会在你重伤的伤口上撒上一大把盐。
就好像节节败退的并州军,若是摆明车马让袁绍军硬上,其他地区暂且不提,至少作为魏郡治所,而且审配投入了相当经历修缮和发展的邺城,想要夺取就不是区区五千袁绍军和近万魏郡豪强私兵所组成的联军所能做到的。哪怕这支军队中拥有颜良这样的冀州猛将。
当然,若非之前李书实的举动让那些早就心中对其不满,但却一直苦于并州军强悍的战斗力不得不选择隐忍的世家豪强看到了并州军软弱的本质(?)。逢纪等人的行动只怕也不会那么顺利,甚至就连作为导火索的魏郡数县的叛乱大概也不会发动的那般容易。
不过就算是袁绍和他手下的谋士也不得不承认。经过数年的经营,作为并州军统治核心区的并州与两河之地,世家豪强对于并州军的认同度显然比其他地区要高出许多,至少那些私底下答应了袁绍军,也收了袁绍军礼金,甚至与袁绍军内多位要员之间有着多次往来通信的家族最后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若不是这些家族还都好好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袁绍军几乎就要认为这些家族要么是并州军布置好的暗探,要么早就已经被并州军侦知并连根拔起。
如此。在三月份来临前,各方势力都将目光聚集到袁绍军与并州军之间的争斗上,尤其是曹操军,他们大概是所有势力中最为期待着两方之间能够上演一出“狗咬狗一嘴毛”的好戏吧。
可惜世事无常。
当三月刚刚到来的时候,许昌的曹操军便接到了来自于兖州前线的加急军情。
袁绍以淳于琼、文丑为将,郭图为监军,率军进攻白马县境内的渡口白马津,敌军数目不明!
相比于这个消息,袁绍的帅旗出现在黎阳这件事曹操反而并不觉得有多需要在意了。
袁绍这是要打算一挑二,凭一己之力同时与两家开战么?
这是曹操接到军情急报后的第一反应。至于白马津这个许昌北方黄河上最为重要的渡口是否会因此而失守反而不是曹操最关心的事情。
他必须要弄明白袁绍为什么敢于同时与并州军和他曹操军同时开战的理由!
曹操并不认为袁绍会是那种蠢笨之人,虽然说某只黑皮矮子昔年没少给他的好基友挖坑,而袁绍也的确是没少掉进曹操挖好的坑中。可这并非是因为袁绍就真的在智商上差了曹操太多,实际上只要看一看袁绍在朝野所获得的声望就能知道,至少袁绍还是有着相当优秀的判断力,只不过受限于出身的缘故,某些手段上不似曹操这只黑皮矮子放得开而已。
既然假定袁绍不是因为得了失心疯这种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理由而选择同时与两方开战,那么袁绍也势必会有后手去应付被其所挑动的并州军。因为若是袁绍没有准备好后手,那么在与曹操军交战的最关键时刻,并州军绝对不会介意给袁绍来上一记令其印象深刻的爆菊。
事实上假如并州军和袁绍军两两相争的话,曹操同样不会介意在关键时刻在某一方的背后来上一下子。至于那个时候是选择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则完全看当时的情况进行选择。
当然。思考这些问题并不会妨碍到曹操军整个战争机器全力运转起来,虽说除了曹操直属的那些部下之外。其余的地方官和名义上归属于汉帝刘协的朝官到底对曹操有多少忠诚实在是不得而知,曹操其实也不指望他们能够多自己或者汉帝刘协有多少忠诚,不过只要能够做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曹操也不会过度深究,哪怕曹操很清楚这些家伙和袁绍那边有多么紧密的联系,毕竟当初袁绍和曹操还是关系紧密的好基友的时候,袁绍可没少让曹操看到一些自己与其他地区豪强的联络,哪怕那个时候这样的联络功利性并不如现在这般有针对性,但曹操对于袁绍在这方面的优势还是有着颇为深刻的认识。
更别说并州军在这方面已经吃了不止一次的亏,更是足以令曹操警觉。
其实曹操也不是没有直属于他特务机关,名为“校事”的机构最初只不过是为了监察军队中的各种动态,大概是觉得用的很是顺手的缘故,这个机构的职权开始不断扩大。
不过这个时代却有着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大家名义上都是属于汉王朝治下的臣民,名义上属于一个国家却不属于一个地区,一个诸侯。彼此之间最多只能算是地区对立,而不能算是敌国的概念,所以彼此间的交往不论是对哪一个诸侯来说都很难予以完全的制止。甚至就连他们自己也时不时与其他地区的名士通通信,其中固然会参杂一些政治意图。可是这也造成了就算曹操有心,也不可能将每一封信都拆开来查上一查,这绝对是犯众怒的事情。
所以曹操也只能让留守许昌的荀彧小心谨慎,亲信王必密切注意各方异动而已。
索性这个位面因为好几只蝴蝶的缘故,汉帝刘协展现出了远较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同期的决断力和实力,在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下,皇帝的权威还是有着相当的力量。
可是就算曹操再如何心急,面对袁绍突如其来的行动。多少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曹操可以说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若非之前袁绍的行动让曹操军中的有识之士如荀彧、戏志才、刘晔等人心有警惕,做了一定的准备,或许还真的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
不过就算有所准备,可是经过物资调拨和兵员配备,再加上从许昌一路行至兖州前线,也足足让曹操等了足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直到夏四月过了大半,他才望到了袁军大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白马津虽然已经失守。但是卡在南下道路上的白马城却依然在握。
“于文则干得漂亮!”
曹操得到白马城依旧在握的消息差点就忍不住振臂一呼。
这样的行为固然很不符合一位君主应有的成熟和冷静,但曹操的确是觉得这个消息实在是太振奋人心——当初在许昌的时候,当曹操明白袁绍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先手的情况下。他在赶往兖州前线的路上内心之中一直都是极为忐忑,他不知道已经做了大量准备的袁绍到底还会有什么手段在等着他,毕竟以他对袁绍这位好基友的了解,做好了准备并下定了决心的袁绍绝对不会让对手轻易翻盘,那么作为对手的他,或许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只是没有想到当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在气势正盛袁绍军攻击下已经做好城破人亡心理准备的时候,得到了原本驻守在濮阳的于禁所率领的三千士兵的支援。
于禁在曹操军中的地位很是微妙。
他有着很出色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更多却是体现在他练兵的本事上,再加上本人严整甚至近乎于刻板的性格。令他与军中诸将的关系总是显得非常微妙,甚至还因为处罚了不少作乱的士兵与那些军中大佬多次发生冲突。
于是。纵然于禁在领兵作战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能力,但曹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宁愿将他放在诸如执法队或者护粮官之类的职位上。又或者作为别动队单独使用,毕竟能够理解并与于禁之间有着比较好配合的,放眼整个曹操军之中,大概也只有受到李书实熏陶的曹仁。
至于两夏侯,那种短期培训班显然无法改变他们除了军事指挥外的各种习惯。
而这一次于禁所遭受的待遇与之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随着刘协驾临许昌,濮阳作为临时都城的历史使命也宣告结束,而且因为其距离袁绍的地盘太近,就算是成为陪都一样的存在也极为令人不放心,但作为区域重镇,哪怕仅仅只是做过一段时间临时都城,濮阳也还是修建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所以,曹操将于禁放在了这里,既可以避免于禁与其他军中宿将发生冲突的可能,同样也是将一副重担压在了这位曹操同样十分欣赏的将领身上,让于禁不会生出不被重视的感觉。
也正因为如此,于禁在得到袁绍军进攻兖州,白马津渡口陷落的消息后,立刻便组织精锐部队前往救援,同时还没有忘记对濮阳的防务做出各种布置,令袁绍军派出的偏师哪怕有城内几家豪强做内应,也没能敲开濮阳城的城门。
而在白马城这座算不得坚固的小城,于禁又展现出极为优秀的守御技巧,在他的指挥下,纵然曹操军同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可是不但挡住了敌军的进攻,而且还消耗了敌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令淳于琼不得不派人向驻扎在黎阳的袁绍求援。
只可惜曹操的好心情并没能维持太久。因为很快便传来消息,位于濮阳东部。隶属于济阴县的鄄城受到攻击,领兵在此驻守的济阴郡太守,祖父和父亲都做到过大汉三公之位的河内脩武人张承(不是内事不决问张昭那位的儿子)和他的弟弟张昭(这兄弟俩的名字……)一并战殁于此役,鄄城自然也因此而陷落。
虽说鄄城距离许昌的距离更加遥远,但是却可以切断曹操军本部与东边青徐方向上的联系,所以说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失去鄄城,对曹操军的战略也会有所影响。
说起来在这个位面。因为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的缘故,鄄城显然不似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因为与东阿和范县一起成为曹操反击兖州豪强叛乱的基地,并最终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济阴郡内非常重要的一座城池,后来也多次成为诸侯封国(比如鄄城王曹植)。
现在这个时候,济阴郡的治所依然在南部济水河畔的定陶,距离鄄城不远的廪丘也发展的还不错,至少早已经从黄巾之乱后的动荡恢复过来。
但是在袁曹相争的这个特殊时期,鄄城还是具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就算这里的黄河河段比不上白马津和西边的延津两个渡口,河面宽度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附近地段中最宽的部分。可也因此让这里黄河的流速更缓,在黄河流量明显异于常年的情况下,这里同样是可以选择的渡河地点。
当然。通常情况下如果白马津和延津能够取得足够的战果,袁绍倒也不会太过在意这里。
“哎,没有想到之前听说公先手下士兵不足,恐为敌所趁,便划拨了两千余人,却没有想到还是没能保住公先和公明的性命,这是我的过错啊。”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这才让曹操做出了为张承增兵的决定。显然在曹操看来,有了这两千多人。再加上鄄城的人马,就算以张承的能力没办法指挥部队出城作战。至少也应该可以稳守住城池,为曹操援兵到来争取足够多的时间。
没有想到……
“袁绍拥十万众。自以所向无前,今见【哔~】兵少,必轻易不来攻。若益【哔~】兵,过则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两损其势。原公无疑!”
大概在这个位面里,再也不会有人对曹操说出这样的一段话了吧。
其实曹操倒也不是不了解袁绍的脾气,只是作为一位指挥官,一位掌控大局的指挥官,他实在是不愿意将这种事情压在那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若是前线的指挥者有着这样的胆量,那么曹操也不是不能付出自己的信任,可若没有,那么他也只能增派兵马。
毕竟,就好像哪怕与大部分将领私交不睦,曹操依旧要想办法给他安排一些很重要但却又不会与那些宿将发生冲突的职位,就是担心寒了手下的心从而酿成什么苦果。
同样的道理,张承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尚且不如曹操与于禁那般亲厚,而对于这样出身世家又有能力的子弟袁绍也绝对是欢迎无比。若是因为曹操告诉对方袁绍的性格是这样巴拉巴拉,所以别看鄄城里只有数百人,可就因为这样袁绍才看不上你,让对方产生怀疑,然后在袁绍的政治攻势下选择投降,那么曹操可就真是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不要忘了现在还是战争初期,像是济阴太守这样两千石太守若是能够主动投降,不,就算是遭遇军事威胁后投降,所能带来的指导意义也是极为重大的。
而这,也恰恰是袁绍所擅长的地方。
所以,曹操必须派出援军,那不是简简单单的援军,而是影响人心向背的筹码!
所以,哪怕因此而损失了千余人,对于曹操来说也是值得的。
如今,袁绍的组合拳已经打出,那么接下来,就看曹操会如何应对了。(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6.白马之殇(上)
虽然在于禁的稳守下,白马城依旧如同一颗钉子一般牢牢钉在袁绍军面前,但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地面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易于通行,袁绍的军队自然也可以源源不断向南方投送。∑,
“袁本初敢于明目张胆在黎阳集结军队,又源源不断让军队渡过黄河,我想我们都需要放弃依靠并州军牵制本初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一战的输赢,只能也必须靠我们自己来决定!”
曹操现在很郁闷。
他是真的真的真的很郁闷。
为啥?
身为袁绍的好基友,身为大汉王朝的司空,身为……反正头衔n多,地位有不到多少层楼那么高,他所到之处就算不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至少也应该是彩旗招展,鸣金开道吧。
好吧,战争时期搞那种东西绝对不是出行,而是要在战场上准备开片,而且最重要的是你前脚刚打完三通鼓,战士们正热血沸腾的准备往上冲呢,紧接着你就来上一段“当当当当”的鸣金之声,估计战士们的一腔热血就该全吐你脸上了,顺便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咳咳,反正不管怎么说,明明身为援军的曹操已经到了距离白马城很近的地方,可不论是老同僚淳于琼,还是五大三粗的文丑,就好像得了近视眼一样,完全没有将他放在眼中,依然自顾自在那里攻城玩,而且最近一段时间还玩的很是哈啤。
嗯,毕竟别人攻城是人越打越少,可是他们哥仨这攻城战打得,就好像开了作弊器的三国志九一样,后面的援军是一波接一波,眼瞅着就要突破天际。这种完全不需要考虑战损的战斗,别说是一般的将军了,换了谁来指挥不玩得不亦乐乎。
为你这么一只黑皮矮子的到来就放弃应有的乐趣,你谁啊你!
于是,曹操当真是郁闷坏了。
于是,其实有的时候也蛮冲动的曹操决定给这些人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
于是理所当然的。有着这样想法的曹操除了获得两夏侯的支持外,被其他人一致拦了下来。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
用现如今曹操最为倚重的虽然身体不好可是凭借着苏就是:
“今兵少不敌!”
说白了,咱们这边仓促起兵,就算汇合了大家的私兵外加一些常备军,再从沿途搜集来了一些郡兵,但是总兵力依然无法与源源不断开赴此地的袁绍军相比。
兵力总数上不如对方,士兵素质上有了那些战斗力偏低的郡兵参杂也高不到哪里,更别说人家袁绍军那边也不是没有精兵,所以这一项最多也不过是个平手。
将领方面曹操这边固然略占上风。但文丑之勇,郭图之智让袁绍军在这方面也不会输得太惨,尤其是当袁绍的谋士不是一群聚在一起,而是单个拎出来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发挥出水平来。
毕竟不用将心思大半放在内斗上了嘛。
这样算来,光是纸面上进行推演,曹操军的胜率就低于四成。
现在是战争初期,讲究的是要拿一个开门红为接下来的战斗开个好兆头。同时也能破坏敌人既定的节奏,否则就好像北面的并州军一样。眼瞅着便要落入到袁绍军设下的步调,然后就会有种怎么打怎么别扭的感觉,而这样也很容易被敌人的计谋算计到。
除非是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否则进攻的一方总是要稍占便宜的,毕竟选择会更多嘛。
“计将安出。”
曹操盯着戏志才那很是苍白的脸,心中也是有些不忍。毕竟戏志才的身体眼瞅着一日不如一日,固然可以用要吊着命,可是药三分毒,戏志才的问题不是得了什么病,而是他的身体从根基上已经出了问题。就算苏小萝莉那是国医圣手,在这方面也做不到让一个人的体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她同样对童老头和子龙酱的问题束手无策一样。
如今又因为袁绍的一击出其不意的直拳,让曹操不得不仓促起兵,轻兵突进,作为谋士跟随的戏志才就算被作为国宝一级保护,可终究也是要跟着一起经历道路颠簸,分餐露宿。
怎奈何现如今那是军情紧急,比起还没有表现出太多能力的满宠和新投之人刘晔,曹操还是更愿意寄希望于这位已经为他贡献良多的谋士,纵然他的身子骨看起来已经撑不了多久。
程昱、郭嘉、贾诩、荀攸……其实曹操如果知道这一串名字代表了什么,绝对会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晋阳,把李书实从被窝里揪出来要求单挑。
不过眼下,他也只能用既是心痛,又是期冀的眼光看向戏志才。
“其实主公也已经想到了吧。既然敌军势众,莫若分其势,乃可图之。”
虽然是一脸病容,但戏志才的双眼却依旧神光熠熠,透着强大的自信,就好似对面的袁绍军在他眼中不过是插标卖首,土鸡瓦狗一般,令人忍不住对他产生信服的感觉。
曹操点了点头,戏志才的话倒也不是对他这个主公的恭维,作为一位聪明的指挥者,曹操自然也很清楚眼前问题的实质,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只不过因为敌军势大,又有济阴太守张承力战不敌身陨疆场的噩耗,担心大家的士气受到影响,这才选择出言询问大家的看法。可以说只要有人能够与他提出相同的看法,营造出好像有很多人支持这个方案的感觉,那么大家实施起来显然也会有更多的底气。
而戏志才作为军中表现极为出众的谋士,他的话显然有着更高的可信度。
“可是该如何让敌军分兵呢?”
朱灵虽然是位好将军,只不过在察言观色上却似乎总是欠些火候,这句话若是能够稍等片刻说出来或许还能有一些给曹操捧场的效果,可是这戏志才话音刚落他便如此急切的问出来,知道的是他急切想要知道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却总有种好像是在拆台的赶脚。
索性戏志才不但没有着恼,反而那张满是病容的苍白面孔还多了几分亢奋的红晕。
看起来就好像很满意朱灵的言行,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大的捧场一般。
而这也让原本打算喝止朱灵的曹操,急急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静候戏志才的表演。
“丑这里正好有上中下三策,还请主公和诸位品评一番。”
好家伙。不愧是曹操在战术方面所倚重的头号谋士,当真是出手不凡,不但立刻便有了解决的办法,而且还立刻便罗列出了一二三来,可就说就算是心有腹稿的曹操也露出吃惊的表情。
“上策乃是明公领兵至延津,做出将要渡河与并州军合兵袭击袁军后路的姿态,则袁绍必然不能不应,则明公便可随后轻兵疾行袭击白马,趁其不备掩杀之。与于文则等里应外合,则文丑等人必然可以被擒获。而且此策中我军做出与并州军互相联络的姿态,必然令袁绍及其麾下谋士生疑,进而有所顾忌,则我军所受到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中策乃是明公领兵西至鄄城一带,做出将要攻打鄄城之敌的姿态,则攻击攻击白马之敌必然要分出一部分来引兵向东,则明公同样轻兵疾行返回白马。之后或可尚有机会一鼓作气再将鄄城之地驱逐。而且因为这场失利,必然会造成袁绍军内部出现纷争。导致袁绍军内部派系争斗,战斗时或许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和漏洞,令我军未来或有其他可利用的机会。
下策则是明公于各处故布疑阵,令白马之兵不知我军意图所在,只能分头出击探查,我军便可以徐徐图之。令彼等在焦躁中露出破绽,进而可以一鼓作气将之驱赶。”
好吧,虽然是上中下三策,但实际上最后一条计策怎么看都像是凑数的,与其余两条计策完全没有可比性。大概唯一的作用便是提醒曹操“我就这么两条好计策了,你看着选吧”。
“为何中策之中一旦我等攻打鄄城,则白马之敌必然分兵营救呢?”
朱灵大概是怕自己作死作的不够彻底,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便又在第一时间跳了出来。
“鄄城领兵之人为蒋奇蒋义渠,此人于淳于琼据说相交莫逆。”点到为止,不过脑袋笨的大概说再多也没用,至于朱灵虽然善于在曹操面前作死,但脑子在和军事相关的方面却并不笨。
现在,就看曹操如何拍板决断。
在这里需要顺道提一下的是,现在这个时候的延津渡口与现代时候的延津县还是有着一段相当的距离,其渡口位置在淇水下游(淇水上游另一个来源叫做沾水)汇入黄河处附近,虽然是在酸枣县正北方向,但却属于东郡燕县的管辖范围内西北方向上。
对于一众属下的期盼,曹操也不矫情,稍稍思考了一下,便下定了决心:
“下策太缓,上策看起来虽然可取,但与中策比起来反而落入伐交,不若中策伐谋更显可取。”
不管曹操是以什么样的心态说出这番话的,反正最后他决定以中策来实施,那么众将也不再多言,大家开始一起讨论起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实施这一计划。
当然,袁绍军并不清楚曹操军的谋划,他们还在啃着眼前似乎怎么攻打都无法陷落的城池。
“还真是难缠啊,明明都已经攻上了城头,可就是拿不下来,真是气死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