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所以说如今的袁绍终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与他的好基友曹操的扯蛋大战之中。
而对面来势汹汹的袁绍。曹操与荀彧和陈宫等人商议过后,最终决定全军后撤,放弃之前沿黄河沿线布防的方案。转而采取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于重点之地设防,以逸待劳,伺机反击——比起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的曹孟德,此时曹操手上的力量似乎更加稀缺,以致于他东拼西凑,也不过是凑出了大约三个重兵集团而已。
不过他同样还有一点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优势,那便是刘协竟然主动跟随他御驾亲征——或许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双头决策引发指挥上的混乱,不过从这段时间刘协和曹操之间的配合来看。他似乎很清楚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让曹操完全没有掣肘的感觉。
如此一来,至少在政治上,袁绍一方原本的优势就这样被削弱了不少。
曹操采取这样的选择,不仅仅是因为以他如今手上的实力,在刘备军并不太配合的情况下,对于渡口众多的黄河想要守住黄河防线实在是太过困难,尤其是白马和延津的两次战斗,虽然曹操军都赢了下来而且予以袁绍军的士气以重创,但这样的力量对比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说与其处处设防被敌人逐个击破,就好像发生在鄄城的那场战斗,倒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或许能够再一次给予袁绍重大的打击。
当然其实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现如今的北方并非如同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那样只不过是袁曹两强相争,反而是袁曹李三足鼎立,俨然一个小三国的模样。
虽说如今李书实的并州军主力部队被牵制在了并州北方,剩余的部队中也有着相当的数量需要防备漫长边境线上那些总是怀着侥幸心理想要占便宜的戎狄异族,可是这依然无法改变并州军同样是决定这场袁曹大决战的重要砝码的现实。
或许对于曹操军而言,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为沉重的那颗砝码。
毕竟就算并州军主力被牵制在北方,南部为了防备袁绍军可能的进攻,李书实依然留下了麴义和黄忠两个独立作战的军团,纵然缺乏足够的攻坚力量。但只是对袁绍军的后方进行袭扰的话,却也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就好像黄河之上处处渡口。太行八陉同样令袁绍防不胜防。
索性因为山路崎岖的缘故,袁绍倒不必担心并州军能够以大兵团的方式跟他玩运动战。只要谨守住几个出口,并州军能够给予袁绍的打击也仅限于骚扰。
也正因为如此,将袁绍引诱到黄河以南,让其远离冀州核心腹地,就如同楚汉相争之时汉军与楚军相持于鸿沟,于是项羽身后的彭越便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或许但从杀敌夺城的数量看,彭越的战果并不突出,可是任何人都不会忽视他的功劳。
不论是麴义还是黄忠,都算得上颇有盛名的并州军大将,曹操军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倒也是无可厚非,而若是能够调动的袁绍四处奔波,那显然更是意外之喜。
当然,若是李书实能够从北方的战事中迅速挣脱,加入到这场决定北方霸权的战斗中,那对于这场战役而言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不过对于全国的政治局面而言,或许却是最差的那个。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军方面最多也不过是希望麴义和黄忠两支偏师能够建立功勋,而不是希望李书实能够在短时间内战胜北方的鲜卑人,而如果真的发生那样的事情,所有人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应该建议刘协出面居中调解,然后袁曹两家合力解决掉北方的那个强大的“敌人”。
当然,现在两方还处于权力扯蛋的状态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刘协的变故,令陈宫在兖州之乱中起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角色——这场变乱得以生成可以说他陈宫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可是之后却因为刘协抛出的橄榄枝而成为了第一批背叛组织的叛徒,而且还成为刘协曹操一方的带路党,令原本可以席卷全州的变乱最后草草了事。虽说为此让很多兖州世家豪强对其相当的不齿。但也有人认为他机智权变。
当然,大部分的舆论还是比较支持陈宫的决定,毕竟说服陈宫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身为皇帝的刘协,这君命可以说是世间最好的台阶。遵从皇帝的命令就算是背叛了组织也可以说是忠诚的表现,毕竟天大地大皇帝最大,遵从皇帝那就是顺历史潮流而动。
也因为如此,现在的情况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完全不同。
另一段历史中陈宫将曹操打到几乎如同丧家之犬,随后两人又是抗争多年完全打出了真火成为死仇,以致于到最后就算曹操依然很欣赏陈宫的才华却也知道这人已经无法留住,陈宫走得惆怅,曹操杀得无奈。与对小强那是完全两种态度。
而如今两个人却能同殿为臣,虽说陈宫依然不时便给曹操找些麻烦,但有刘协居中调解,在这种关键时刻,两个人倒也能够精诚合作,一如当初曹操刚入主兖州的时候,再加上荀彧,虽说在战术上因为戏志才的离世而有了短板,但在战略上或许比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更加强大也说不一定。
其实对于袁曹双方的所思所想李书实这边可以说同样是相当的清楚,甚至他北上的目的除了要清除非人这个心腹之患外。便是打算暂时远离那个是非之地,而也只有他远离那里,袁曹双方才会安安心心在那里扯蛋。尽情的撕逼……那个厮杀,咳咳,杀他个昏天黑地。
不能说袁曹双方就放着他这么个大渔翁在一旁撕得欢天喜地,只不过几家显然都在赌,赌到底是李书实先解决北方的问题,还是南方的战斗先分出胜负。又或者是就算并州军能够较快解决北方的问题,也要付出足够的代价,需要一定的时间缩回老家舔舐伤口。
以之前鲜卑人所表现出来的难缠程度,这样的赌盘袁绍还是愿意投下重注。
只不过袁绍显然想象不到他刚刚决定南渡黄河。李书实这边就已经大体解决掉鲜卑人的问题——虽说一战而胜便解决所有问题什么的怎么看都感觉很是不太靠谱,不过如果对手并非普通的鲜卑军队这个问题就变得不难理解。
如果是普通的鲜卑部落。当他们遭遇到如此大败,通常要么会很干脆的投降。反正汉人们又不会真的将他们全部坑杀,毕竟比起一群新的外来户,显然已经比较熟悉,打了很多交道的部落更能让中原王朝接受,除非某些家伙作死过甚,但通常来讲也会“只诛首恶”。
事实上像李书实那样将那些多次叛乱的部落全部捆到煤窑里,又或者让他们去板砖修路挖河道什么的已经算得上是相当奇葩的处罚措施,只不过秉承着从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北方毛子们处学来的理念,对付这些经常记吃不记打,而且对农耕民族某种程度上充满优越感的家伙,李书实希望他们能够在“劳动”中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
至少从现在来看,貌似效果其实还不算太差。
其实只要将那些底层牧民与上层部落领袖隔绝开来,想要转化那些普通牧民其实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虽然工作很繁重,而且还需要面对各种可能的危险,但是能吃饱饭(虽然相对于正式工来说这些临时工只能算是大半饱,而且还是努力工作的情况下),还能够在冬天有一套暖和的新衣服(劳模的奖励),特殊日子的奖励餐(这个面前可以算是福利),对于那些来自小部落的牧民来说,或许还是一件不错的工作。更不要说隔三差五就会有所谓的“归化牧民”前来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努力劳动之后的美好未来。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在没有得到特殊机遇的时候总会表现的十分知足,所以保证他们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再给他们一个稍稍好一些生活的念想,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安于现在的生活。
所以说其实更能吃苦耐劳也耐操的胡人“奴隶”已经成为各大部门和世家豪强间的抢手货。
最重要的是,再也没有人在李书实面前唠唠叨叨什么“礼义廉耻”之类的东西,在现实的利益面前,那些世家豪强也会帮助李书实去抵御那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词滥调。
好像有点偏题了?
好吧,上面所说都是正常的草原部落会做出的选择——要么就好像滑不留手的泥鳅。与你游击到地老天荒,要么就会成为令人头疼且并不容易解决的包袱。
当然对于后者袁绍并不抱太大期望,事实上就算是他现在也在尝试利用那些犯罪之人和流民进行很多重体力劳动。以工代赈也是灵帝刘宏士气就已经出现的事情,并非什么新玩意。
至于那些不正常的非人?
没有了操控的他们完全就是一群只知道杀戮的傀儡。对于有组织的并州军而言这样的一群家伙虽然数量似乎让人有些头疼,不过想要解决也并非太过困难,更别说他们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实力已经远远无法与巅峰时期相比。
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甚至按照某些人的推算,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非人傀儡的力量流失的速度会大幅增加,就算是不管他们只要有个三个月小半年他们自己就会化为一堆尘土。
真正的尘归尘,土归土,一丁点经验也不留给你。
好吧。不管以上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反正李书实的部队在战争结束后不但没有南下,反而从代郡一路北上,看起来似乎是要去弹汗山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扫荡,而在他动身前,那些自称自己是“无奈被逼只能从贼”的鲜卑各部首领和几只乌丸部落的首领已经自告奋勇前去“帮助”并州军扫平前路上的那些“障碍”。
考虑到一连串的战斗之后部队的确需要休整,更重要的是拓跋力微的队伍还要等一阵子才能到,所以李书实也并不会太过着急,正好让那些家伙继续上演狗咬狗的剧目。
不过在这出戏里,有几个人还的确是非常值得李书实的注意。
比如李书实能够记得住姓名的轲比能。还有据说是骞曼从兄弟的扶罗韩和步度根兄弟,以及李书实并不太熟悉的据说是阙机庶子的沙末汗。
其中打得最为有趣的却不是轲比能,而是那扶罗韩和步度根兄弟二人。
说起来若论起备份。其实魁头与这两位同样是从兄弟的关系,只不过通常来说当亲戚反目的时候,彼此之间的争斗通常会更加激烈,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大抵上比外人更加知根知底,所以一招呼起来也往往是朝着最致命的地方攻击,而且彼此的血脉也更容易激发那种背叛后欲遮掩的心态,自然下手也最是凶狠。
不得不说,魁头竟然没能看出自己这两位从兄弟也是狠人,显然这两位平日里的“演技”也是有着相当的水准。而这样的演技大概应该是从檀石槐那里继承来的吧。毕竟不论是魁头、骞曼,还是这哥俩。似乎一个个都很擅长在暂时不得势的时候表现的极为隐忍,然后只要得到机会。就会对自己的亲族下死手。
更别说这一次他们下手下得还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至于那几个乌丸部落中,则是通过太原乌丸和西河乌丸的关系投靠过来的,李书实同样将他们驱赶到围攻弹汗山的战场上,如果他们无法立下足够的功勋,那么李书实并不会介意对乌丸人的上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洗行动。
洗洗更健康嘛。
而乌丸人中同样有令人不得不感到赞叹的人物,比如那位在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还没有施展就被张辽一次经典的猛将突袭给砍了脑袋的蹋顿,一个和孙权比起来明显没有王八之气的家伙,当然估计也是北方没有南方那么发达的水网,就算有溪流,蹋顿身边也没有凌统、吕蒙这样的忠勇之臣,甚至那些部下们还打算看一看领导的“精彩表演”呢。
嗯,作为最佳男配的话当真是一流,唯一能与之相比的便只有同样身处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死在二爷青龙刀下的颜良童鞋。
不过在这个位面,见到了新大腿的蹋顿显然不打算继续与楼班争夺那已经快成为破船的部落首领以及辽西乌丸大人的称号,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李书实直属的将领。
就好像乌则那样。
话说曾经的乌丸少年竟然能够在李书实这里担任两千石的太守职位,就算不是什么要紧之地,而是偏鄙的边疆地区,可是对于那些乌丸人乃至于更多的胡人而言无疑是令人兴奋的。
其实就和当初汉匈交锋的时候大家总是会给投降过来的对方阵营的重量级人物以更高规格的礼遇类似,就是要个示范效应,虽然大多数都被投闲置散,但不是也出了金日磾这样的大汉名臣么。
不过,除了这些事情之外,真正让李书实选择滞留北方的,却是另外的事情。(未完待续)





小人物的英杰传 30.快擦擦,口水要流干了
当夏日的风送来阵阵燥热的时候,原本喧闹的草原却已经平静了下来。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在那些怀着各种各样念头,但都急于向李书实这位北方草原上新“霸主”展现自己“诚意”的部落“联手”攻击下,魁头终究不免走向死亡。
而他的死亡同样意味着弹汗山王庭作为一个草原政权的终结。
哪怕这个政权看起来是那么的松散,又那么的粗鄙,可却依然在草原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样的结果其实不会出乎任何人的意料,真正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或许反而是当初骞曼获得偌大权势的那段时间内,竟然能够留下他这位曾经在掌权时极力压制他的堂兄,要知道当初若非一众老臣阻挠,骞曼可不一定能活到他拥有足够力量反击的那一刻。相比较而言李书实这种反攻倒算的举动在草原部落看来才是比较正常的行为。
汉人当中曾有人将鲜卑人的弹汗山王庭与匈奴人的单于王庭相比,不过单从这个位面的历史看,前者所持续的时间显然是无法与后者相提并论的,甚至对草原的控制力也同样不如后者。
现在这个政权倒下,作为胜利者的李书实显然不会像之前大汉的统治者那样认为草原是穷苦之地,除了不得不留下力量防备草原之民南下之外,在这里并不值得拥有富饶的中原的泱泱大国浪费太多的精力。他不但希望自己的力量能够常驻于此,而且还希望草原与中原能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不仅仅只是嫁个女儿而已的那种。
不过比起那些长远的东西,魁头死后残留的部属和财富才是这场盛宴的“主菜”。
而除了主菜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佳肴”——那是一些依旧忠于弹汗山的零散部落。
在这个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递总是有着很大的滞后性,所以说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草原上很多部落都并不清楚以骞曼为首,大部分由非人构成的鲜卑王庭的主宰者们在那一战中几乎被李书实扫荡了个干干净净,没有一个能够,又或者想要逃脱。
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足够的门路,恐怕直到被那些因为身处战场而得以及时投向反正的部落攻击,都还不知道草原上已经再一次变天这样其实足够堪称惊天的消息。
虽然因为时间的缘故,进入到了再分配的餐桌上只有一些倒霉蛋而已。可是就算侥幸躲过了这次清洗,却也并不意味着那些远方的部落能够真正逃出生天。没有参与到战后利益再分配的分赃大会的他们,注定依然还是新既得利益者盘中的“美食”,就算通过了什么对于他们而言属于灭顶之灾的议案也根本没有反抗的可能。
比起巴黎和会上的某个国家还要惨。
而当这些部落想要在这个新的体系下施展他们雄心的时候,或许他们会发现自己将要面对的会是比之前困难得多的局面。需要花费比体系内部落多出好几倍的代价。
当然,这依然是很久以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对于那些摆在“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李书实表示自己原则上仅仅只打算象征性的拿走“主菜”的两成,然后再给自家的拓跋力微、耶力达和阎柔三个人留下了三成,而剩下的五成则留给那些参与到这一战并立下功劳的部落。
看起来似乎不多,可实际上李书实拿走的主要是战马,以及部落中的各类工匠,擅长养马的牧民,充满智慧的萨满甚至是老者,年轻健康的女子。最后留下的一点名额再加上勇猛的战士或者青壮牧民。
比起那些只能算是浮财的东西,李书实显然更认为这些才是他需要的精华部分——或许其他人并不是这么想,反正李书实已经得到令自己满意的部分。
至于剩下那部分他同样有所需求的东西,并州的商人们会帮助他从草原上获得更多。
之后具体的分配工作,李书实全权交给了随后赶来的拓跋力微、耶力达和阎柔三个人。
这既是对他们之前一段时间努力的肯定与奖赏,同样也是对他们能力新的考验——在这些及时见风使舵弃暗投明的部落扫荡东部草原的时候,让贾诩和郭嘉等人没少调动手上的资源在那些部落背后做手脚,不断挑起他们彼此间的仇恨和怒火。
所以原本应该是光荣顺便再夹带些私货的扫荡之旅,却屡屡因为一些意外的冲突而被引导向了另外的方向,以致于最后这些部落首领盘点过后。发现他们迄今为止不但没能大赚特赚,反而几乎个个都吃了不小的亏。
其实认真说起来,能够从这些年间席卷草原的“天灾”中留存下来的部落首领,每一个人都是不容小觑的存在。个顶个都有着一手相当的出色的生存能力。所以若非那些非人留给他们的阴影太过巨大,他们或许个个都能成为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的游击战好手。
也正因为如此,李书实既要好好敲打敲打他们,以防这些能耐都不小的家伙太容易野心复燃,却也同样不能敲打过甚,让他们生出过多惊恐的情绪。影响以后工作的开战。
故而至少在这次的分赃大会上,李书实要求主导分配的三个人一定要秉持着“公平、公开、公正”的态度处理彼此间的纠纷,而且他还向三个人明确说明,如果有人在这时候做得不够聪明,或许只会让李书实有些失望。但如果做不到“公正”二字,则必将受到李书实的责罚。
这便是李书实为何要亲自召见许久未见已经变化蛮大的拓跋力微、耶力达和阎柔三个人,将自己的指示精神传达给他们,将需要注意的要点着重强调一边的原因——或许参与制定这一计划的程昱等人会在随后与他们详细分析解说,又或者他们并不会这么做,但李书实相信有些事情只有他亲口说出来,才能让三个人引起做够的重视。
也只有这样,大部分部落才会忘记自己受到的损失而坚定地站在李书实这位新主宰的身边。
其实就算很多人真的知道有些矛盾是有人在背后挑唆,但苍蝇本就不叮无缝的蛋,以贾诩等人的心智,寻找的自然都是一些双方之间的矛盾已经积累的实在是太深太深。早就到了一点火就炸程度的关系,提供的也不过是让双方都可以撕破脸皮的借口而已。
这样一来,除非李书实做得太过分,否则这些部落之间就没有基本没有重新联合的可能。
其实经过李书实与程昱等人的讨论。他们已经一致认为彻底屠灭草原上现有的势力并不是什么可取的想法,因为就算加上拓跋力微等人的力量,也无法完全填补偌大的北方草原所留下的空隙。所以比起一群对并州军完全不了解并依旧保持着野蛮习惯的外来户,对于南方的强大拥有着深刻认识的现有体系显然更容易让并州军施展下一步的谋划。
自然而然,想要将草原逐渐囊获进自己口袋的路途还很漫长。而且除了军事手段之外,还需要辅助以经济侵略以及文化侵略,有的时候还需要一点点诸如联姻之类的手段。
只不过比起大汉王朝将女人送出去的习惯,李书实倒是更愿意让对方嫁女儿过来,让那些甚少见世面的女人们来感受中原的繁荣富庶,而不是将宝贵的工匠作为嫁妆去资敌。
至少在草原上大部分的部落还处于准敌人状态的时候。
其实这几年的时间,拓跋力微三个人做得还不错,或许这离不开背后并州军的支持,但这几个年轻人无疑有着足够的能力去驾驭他们所掌握的力量。更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李书实很多设想通过实践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些都将会成为中原王朝控制草原的重要经验。
所以就算李书实真的留给他们一群难缠的对手,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李书实一个满意的答复。
也正因为他们出色的表现,让李书实忍不住思考,如果他们感觉力有不逮,没有足够的精力管理整片草原的话,李书实或许还可以再准备一支第二梯队——那些来自并州官学的年轻人可是没少研究这方面的题目,或许将他们撒到草原上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草原不可能永远平静,但只要减少成为中原失血的一个根源,就已经功在千秋。
当然,完成这种事情总是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倒也并不急于一时。
“呜哇,是大海啊~~~!!!”
“嗯,是大海呢~”
“好漂亮的大海啊~~!”
“这,这就是大海么。实在是,实在是,太壮观啦~~!!”
话说看着几只疯丫头在那里又喊又叫,又跑又跳什么的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当然你还需要无视掉身边那不断释放着“连大海都没有看过,绝对是乡下来的”这样气息的某位亲卫。
对。尼禄酱,说得就是你,不要把头撇过去。
明明刚才还在代郡不紧不慢向着弹汗山慢慢开进,可是为什么一转眼却已经跑到了海边,话说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透气泳衣,也没有充气泳圈或者其他水上娱乐用品,就算来到海边也完全无法体会到沙滩和海水带给人的无上乐趣吧。
总觉得似乎经过微妙的转折后将某个很重要的话题给岔开了。
大概是错觉吧。
“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跑到千里开外的沓氏,主公您这是打算来这里度假么!”
1...677678679680681...7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