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英杰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服部正成
可惜他根本停不下来,毕竟就算身为雍州刺史的朱儁,身为京兆郡太守的王泽搭建起了足够出色的内政团队,可是那些官吏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纵然热情高涨,却没有太多的经验,更不要说骤然面对这节奏有些诡异的攻城战。
他们那些有经验的父辈因为李郭之乱的缘故,大多都并不愿意轻易现身,李书实之前几年对于关中地区的“耕作”也让某些守旧的老一辈感到抵触,他们或许不会阻拦自己的儿孙出仕,毕竟若是不出仕只会令自己的家族遭到淘汰,但就自身而言他们对并州军是有抵触情绪的。
正因为如此。若是没有阎忠、王泽这样有经验的人坐镇,恐怕这长安城内的情况早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大体维持了一个比较平静的局面。
不过阎忠也相信,那些优秀的年轻人经过这次战事的洗礼,将会成长为优秀的人才,今后不论在任何基层岗位上。都应该能做到游刃有余。
就比如刚刚离去的那个年轻人,看起来除了容貌清秀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值得注意的地方,可是阎忠很清楚对方的身份并不一般,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是这长安的县令,更是因为对方是李书实的大舅哥,典韦的小舅子,甄家的三男甄尧。
甄尧虽然被举为孝廉,而且还成为了这偌大的长安的县令,放在西汉那阵子可是相当显赫的官职。当然也是极为麻烦的职位,但在阎忠这样的老江湖看来,这并不意味着甄尧真的有能力做到这一步,事实上若不是因为那个年轻人头顶上有朱儁、王泽这样的大神镇着,恐怕早就要捅出各种各样的篓子来。
只是因为他身份的缘故,不论是朱儁,还是王泽都不会为此而责备他什么,只是会默默为他将办砸的事情收拾好。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提点他几句。
不过总算这个年轻人出了有着年轻人的种种缺点之外,至少还显得足够虚心好学。他之前的表现到底如何阎忠并不清楚。但至少在这段时间里,甄尧的努力可以说有目共睹,甚至让阎忠有种想要将他收为门徒用心指导的冲动。
这当然只是冲动,毕竟比起他阎忠,李书实身边的那位女博士可是比他更有资格开馆授徒,说不定还会嫌弃他这个老家伙已经落伍跟不上这个时代。可即使是这样。阎忠也是相当用心在指导这位李书实的大舅哥,想来以甄家的影响力,这一战过后就算他阎忠的后代算不得有多么出息,但至少也可以吃喝不愁了吧。
虽然总是在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可是做父母的又怎么可能真的放手不管呢。
好吧,咱战斗的时候还有心情胡思乱想也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用力揉了揉眼睛,又给自己套上一记小补给,让身体勉强恢复了一点活力,阎忠又再一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需要去催促一下各种守城器械的制造速度,现在看来已经等不得那些工匠们的精工细作,比起那些能够使用几十年的东西,数量,哪怕质量差一些才是战争的王道!
有着足够多战争经验的阎忠,比很多人都要深深了解这一点。
更不要说那些守城器械已经被证明是这场战争中对有着极强防御力的敌军最有效的武器。
其实不用阎忠吩咐,那些工匠们,和很多志愿者已经加班加点工作了好几天,直到身体无法继续坚持下去才会在一旁不会干扰到工作者的地方和衣睡去,他们这样疯狂工作自然是为了支援并州军的奋勇拼搏,但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家人。
材料不够,将那些已经没有办法住人的房屋拆掉。人手不足,便由王泽等人负责招募。
毕竟比起前往第一线面对生死考验,仅仅只是拼命劳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显然要安全很多,在兵源还没有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王泽和阎忠有着足够的志愿者。
可惜这其中绝大多数只能做一些粗重的工作,那些需要手艺才能完成的零件依旧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才能完成,而这也是为何在人手如此充足的情况下守城机械依旧生产缓慢的原因。
其实大家都已经非常的努力在工作了,只不过对比前线那有些不妙的战局,身处后方的王泽等人依旧还是感觉自己这边的速度太慢太慢。
前线的情况真的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程度。
而最为明显的,便是皇甫嵩身边那越来越少的亲卫,以及越来越多的土偶士兵。
周围的士兵正在拼命向这边涌来,他们都打算解救他们尊敬的主帅大人,就算是那些低级别的军官也是如此,毕竟那位老人仅仅只是用了短短的时间便已经征服了这座城市。他的亲切,他的和蔼,还有他的严厉,统统构成了他所具有的独特风采,令人难以忘怀。
只是这样的举动并不能令局势有任何的扭转,或者说这原本就在那些土偶兵团指挥者的预料之中。所以守城的士兵们不但没能将他们心中所仰慕的主帅从土偶所构筑的人墙之中解救出来,反而因为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了皇甫嵩那里,反而让城头更多的地段出现漏洞从而被土偶兵团的士兵爬上来,翻上来,让城头属于生者的面积,越来越小。
可是生者已经杀到忘我,在缺乏有效指挥的情况下,他们唯一能做的,要么便是向心目中的那个地方奋勇冲去。然后被杀死,要么便几个人,十几个人在中低层军官的率领下结成小团体,在有经验的老兵保护下,勉力抵抗着来自土偶们的进攻。
北门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里,只不过因为土偶们对朱儁的包围没有对皇甫嵩那样坚决,或者说土偶兵团在北面投入的力量看起来还是不如东门这里,比起朱儁。土偶兵团的重点显然还在皇甫嵩这位主帅身上,这让朱儁多多少少还能找到机会将自己的命令传递下去。而也正是这看起来似乎并不算大的空隙,却决定了北门与东门完全是两种境况。
混乱与秩序,地狱与……勉强距离地狱还有几层的距离。
不过好在城内的援军似乎正在陆续赶来,或许敌人的箭雨依旧恐怖且锐利无匹,但有经验的士兵——哪怕只是一群民兵——还是可以依靠各种各样的“盾牌”,尽量减少自己可能受到的创伤。留下更多的生命挥洒在那看起来如同无底洞,啊不,是为了自由的抗争上。
好像哪里不对,但又好像没有哪里不对。
总而言之,现在的局势。看起来似乎与如今的大环境一样,皇甫嵩就好像这座长安城一样被包围在了中间,同样的摇摇欲坠,而其他的外援不论如何努力却怎么也突破不了那层由土偶们所构筑的“围墙”,而如果没有了被困在最中心的目标,土偶兵团变将会鱼跃于渊。
局面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吧。
只不过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皇甫嵩奋战了许久,虽然说看起来已经精疲力竭,摇摇欲坠,他身边的亲卫也只剩下十余人,状态与他毫无二致。
可也恰恰是这些人,竟然依然在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内,连续斩杀了两倍于他们数量的敌人,而他们自己却仅仅只减少了一个人而已,而且看上去依旧还是那副摇摇欲坠的模样。
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皇甫嵩再一次被两位土偶手中的青铜长剑击中,生命垂危的时候,一道天青色的光柱从天而降,将皇甫嵩和他身边的亲卫都笼罩在一起,而皇甫嵩身上那原本狰狞的伤口,也在这天青色的光芒之中逐渐愈合,虽然无法做到百分百恢复,但无疑令皇甫嵩振奋了不少。
是的,正是这不知从何而来的支持,才让皇甫嵩和他那所剩无几的亲卫支撑到现在。
“输送么……原本还以为只是传说,没想到竟然真的存在。”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一个陌生的,仿佛金属刮擦玻璃的声音,虽说很是难听,但却也正好解答了土偶们的疑惑。
只是光是能够解答却无法阻止那天青色的光芒继续援助着皇甫嵩,因为如果真的是传说中的输送策略,那么必然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无视距离和各种阻碍的影响,直接对目标进行hp进行补给,顺便还能回复少许体力。固然距离越遥远,效果越差,但只要距离适当,不但可以有效保护施术者,而且同样可以保护目标的安全。
“真是难缠的家伙,不过你这个腐朽的时代培养出的腐朽之人,只是用一些小恩小惠去收买人心却不愿意为了大多数人的未来抗争的懦夫,是该为这个腐朽的时代陪葬了。”
那个诡异且异常难听的声音再一次响起,让不安的感觉在人群之中不断散播。
说起来土偶们并非不会言语,只不过不管他们当中的任何人说话,在人类听来似乎都是一个样子——带着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噪音,每一个词语似乎不是为了传到某种含义,而仅仅只是为了折磨生者的耳膜和大脑,令生者很难集中精神去分辨他们说的到底是什么。
相比起来如此清晰的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这的的确确还是第一次,虽然依旧还是那么难听。
只不过,就算是这样的威胁,大概对于生者而言也仅仅只会让他们难受短短的一瞬间吧,毕竟之前那么大的压力下他们还未垮掉,区区声音所承载的恐怖,又能有多少呢?
可是,就在生者对这种恐吓不屑一顾的时候,皇甫嵩突然停下了他手中的动作。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约莫一寸长的刀尖出现在他正前方的胸膛上,刀尖之上,还流淌着滚烫的鲜血,与此伴随着的,还有皇甫嵩那惊愕的面容,以及……
“终于解决掉你了,老家伙!”
这是一个充满了怨毒却又畅快的声音,还有那张曾经令皇甫嵩每每思及便悔恨不已的面孔。(未完待续。。)u
小人物的英杰传 59.屹立不倒的不落之城
皇甫嵩,死了。△↗,
这样的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甚至就连不断试图杀死皇甫嵩但一直都未成功却也一直都未放弃努力的土偶兵团也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而陷入到混乱之中,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刚刚自己还完全无法杀死的对手竟然在顷刻之间倒下了,而且看起来杀死这个令他们头疼的对手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士兵。
至少看起来是土偶无疑,而且还身着士兵才会穿着得铠甲,头上也梳着士兵才有的发髻。
不过,这家伙到底是谁?!
对于大多数人和土偶们而言,这都是他们极难以回答的问题。
可惜,这个杀害皇甫嵩的罪魁祸首竟然在下一刻便消失在了人丛之中,看起来就好像是专业的刺客一般,一击不中便远遁千里,可偏偏那些土偶的装束都空前的相思,就算他们定住不动排列整齐,想要分辨他们每一个人都不是非常容易,更不要说如今的局面如此混乱。
不过,这样的停滞仅仅只持续了短短的几个刹那,原本愣住的无论是生者,还是那些土偶们都仿佛原本被按下了暂停键的画面又重新开始进行一样,该如何厮杀依然如何厮杀。
只不过双方之间的气氛似乎变得有些不太一样了。
土偶们一方自然是兴奋无比,甚至有些土偶还用他们那难听的声音发出比野兽还要恐怖的嘶吼,那原本用来阻隔生者救援的围墙也变得松动起来,显然在主要目标被消灭后,土偶兵团可以将这些兵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战场扫荡上,至于那仅剩的十余名皇甫嵩的亲卫,在土偶看来也没有了先前的价值。随便留下什么士兵都可以解决掉这些已经失去了主心骨的生者。
而土偶兵团这样的举动,则让更多人意识到了这场自发的救援的结局,很多战士顿时泪洒当场——一边哭喊着,大声叫嚷着他们敬爱的主帅的名字,一边拼死向敌人杀去,完全不在乎自己的防御问题。看起来似乎已经心生死志,抱着要与敌同归于尽的想法来继续剩下的战斗。
尤其是那十余名仅剩下的亲卫,更是状若疯犬,一面保护着皇甫嵩已经没有了生气的尸首,一边面目狰狞地冲向他们身边的任何一个敌人,不论砍中的感觉到底是泥土还是钢铁,他们都不在乎,到底双手是否已经血肉模糊还是干脆失去双臂都不要紧,只要能继续战斗。用手中的兵器,用愤怒的双拳,亦或是干脆用自己唯一坚硬的牙齿撕咬,只要能伤害到面前的敌人,一切的手段,一切的方式,对于这些亲卫而言都不存在任何问题。
说起来他们并不是皇甫嵩的老部下,那些曾经跟随皇甫嵩南征北战。讨黄巾,拒羌胡的亲卫们如今大多都因为年纪的缘故已经归隐。在皇甫嵩家族的庄园里某这一份职业。现在跟随他的,都是皇甫嵩成为军校校长之后陆续招募和组建的。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部都是平民子弟,或者干脆说来都是一些普通的农家子弟,错过了入学的最好时机,除了身上一把子力气之外并无所长。
纵然他们之中有西凉人。有并州人,也有来自三河繁华之地,可若没有皇甫嵩的看重,他们或许一辈子就只能继续与黄土为伴,而不是经历这样波澜壮阔的人生。
所以对于耿权竟然因为一次偶然而被皇甫嵩看重吸纳进这支队伍。这些亲卫们多多少少是有那么一点点嫉妒的,但却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他们进入到这里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或许成为士兵需要遭受的风险更大,就好像今天这样,可是他们并不后悔,不仅仅是因为皇甫嵩待他们极好,除了训练的时候之外总是和颜悦色,更因为他们家人的命运也因为他们的幸运而发生改变,那如今过上的好日子怎么也要归功于皇甫嵩的对他们的青睐。
正因为如此,哪怕军法中没有与亲卫对主将所需要担负的责任相关的条目,这些人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除了那几位身负重任的之外,其余的大家为以一死报之!
皇甫嵩的死讯随着土偶兵团进攻目标和方式的改变,很快便传播开来,甚至就连那些躲在城墙后面的后勤人员和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显然这其中恐怕同样有着土偶兵团的有意为之,毕竟在之前的进攻中,所有人都已经认定,长安城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靠得就是皇甫嵩这样的老将军一柱擎天,而如今那根精神支柱已经倒下,那么长安城的抵抗意志……
“为了皇甫大帅,拼了!”
精神支柱的确是垮掉了没有错,但是在确认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守军将士还是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甚至战胜了身体的疲惫,战胜了对充满未知的对手的恐惧,看起来气势逼人,甚至一度将不少土偶兵团的士兵赶下城墙,让原本岌岌可危的形势扭转了不少。
当然,这样的结果对于已经见过太多战争的土偶兵团的指挥者而言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事实上之前有好好收集敌军情报的土偶兵团的指挥者们从最开始便认为并州军显然是一个相当难缠的对手,就像曾经占据着并州地区的那个国度一样,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
之后的战斗也的确是印证了这些人的判断,或许土偶兵团因为先天的身体条件,让他们拥有了远超从前的个人战斗力,配合他们原本同样具有的意志和对命令的服从,也包括对战斗的狂热,让土偶兵团之中哪怕是最不自信的人也觉得最终的胜利会属于自己。
只不过过程的难易程度还存在争议。
可是并州军却一次又一次让他们领教到了生者那时代发展的积累和善于创新的大脑。
这样一个对手如果还不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那么失败恐怕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土偶兵团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哪怕明明有着足够的优势也要继续他们对长安城的压制战术,这样的小心谨慎又怎么可能因为皇甫嵩的死而改变。
现在处于下风并非真的不如对方,只不过就像曹刿的评论那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顶过敌军这奋起余勇的最后反击,那么没有了精神支柱的他们,也就没有人能够鼓起他们的勇气,恐惧感会从心底抬头,身体的疲惫会加快那些负面情绪占据身体的速度。而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曾经拼死奋战的城池之中,也只会剩下一堆堆行尸走肉。
那个时候的战争,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土偶兵团的损失也会更小。
只需要顶过这段守军气势爆发的时间就够了。
这当然不会意味着土偶兵团会选择撤退,暂避锋芒仅仅只是意味着这个时候的土偶兵团不会主动进攻而已,哪怕看起来战争的天平已经向守军倾斜,可是他们依然还在奋战,在城头上筑起土偶长城。让守军掀起的惊涛骇浪在打碎那土偶长城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分裂,乃至粉碎。
总而言之,土偶兵团的指挥者不会让守军的气势高涨到他们无法控制的节奏。
因为,那样一来在战斗中很有可能会让守军之中诞生新的英雄,然后在这些新的英雄带领下,守军很容易便会找到新的精神领袖,然后气势上得到延续的守军士兵将会以哀兵的姿态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保持住与之前相当的战斗力。
不,甚至还有可能变得更强。更加难以战胜,因为这些守军将士们还会在这一战中收获信心。这同样会使土偶兵团之前对长安城的施压变成一纸空谈,甚至那些士兵不需要精神支持也同样拥有获取胜利的信念,而失去了神秘作为掩护,土偶兵团获胜的可能会再减三成。
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土偶兵团辛辛苦苦的一番谋划完全成为水中月,镜中花,打了水漂。
这显然是那些土偶兵团的指挥者们所无法容忍的事情。
事实上这其中的利害得失守军之中的有识之士同样看得清楚。他们同样很清楚现在已经到了整场战役的关键节点,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打退敌军的进攻,那么长安城还有得一守,可是若在这种情况下都无法击退敌军,那么长安城被攻破想来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
只不过这道理知道是知道。可他们却偏偏找不出什么力量来敲碎这群全身上下如同装上了乌龟壳一样坚硬,而且每一次反击都能让己方出现各种麻痹,甚至混乱状态的土偶士兵。
皇甫嵩应该是留有后手的,只是随着他的死,大家都不清楚他到底留下的是怎样的后手,如何与那些后手进行联系,又该在什么时候发动,结果出了拼死一战之外完全没有其他动作进行配合,让宝贵的战机就这么眼睁睁地流逝着。
难道真的就回天乏术了么?
在城墙上的守军士兵看不到的城墙后方,一支支队伍正在集结。由于为了维持城头的防线,土偶兵团的弓弩延伸火力覆盖重新回到了城墙上,让后方可以在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环境中较为从容的集结部队,而这些新集结起来的部队并非普通的炮灰,他们之中有的或羽扇纶巾,或手执宝剑,一副文官打扮,有的则短衫短裤,露出狰狞的肌肉,看起来就好像为商会搬运货物的杂役,而在这些“杂役”身边,则是一间间硕大的投石机、弩炮之类的大型器械。
“赵公,都已经准备好了,如今皇甫将军已经不幸离世,所以这命令就只能交给您来下达。”
“已经下定决心了么,接下来的战斗会很残酷的。”
“……是的,为了这座皇甫将军守护的城市,我们别无选择。”
“那么你又为何将下达命令的权力交给我呢?”
“因为您德高望重,大家都能信服您的决断,相较而言,小子年纪轻轻……”
“但老夫此时已经不过一介白身,而季平你却是我大汉朝廷的两千石要员。如果由我来对你下达命令。而你又听从我的命令,我们与那些祸乱超纲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正在说话的这两个人,年轻的那个便是从西河开始便追随李书实一直到今天的河东卫家的庶子卫安卫季平。作为北地太守的他原本怎么也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只是当初皇甫嵩打算向卫安咨询一下北地一带胡人的动向,卫安敬重皇甫嵩这位老将军为人和才学,又眼瞅着郡内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便亲自前来,明着自然是为了说得更加清楚仔细,暗地里的想法自然是趁机向皇甫嵩多多请教一番,不论是治军的方略还是一些学术上的问题。
只是未曾想这来到长安没多久,便遇到了这种事情,让卫安不得不留在长安。不过对于卫安自己来说倒也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反而对能够在皇甫嵩身边得到其言传身教甚是开心。
至于那看起来甚为苍老,但腰身却异常挺直的老人来头就更大了,他可是大儒马融的孙女婿。同时与卢植、郑玄等人一样都曾向马融请教过学问的大儒赵岐赵邠卿。
以他的学问想要在并州得到不错的官职并不算难,事实上得到了马日磾推荐,而且李书实自己也很欣赏这位老者风骨的情况下,李书实其实很是希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的臣属。只不过因为其留在李书实治下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李书实强迫的缘故,他显然不可能给李书实什么好脸色,和很多被留下的人一样,扑哧扑哧往官学或者图书馆里一躲,仿佛两耳不闻窗外事。
对于这样的结果李书实不能说满意。但也没有再多做什么——反正这本就是他的底线。
如果不是皇甫嵩这一次的邀请,恐怕赵岐依然还是那位在官学里声望颇高的“赵博士”。
所以说不愿意下达命令什么的。恐怕除了他口中的缘故之外,也是不希望与并州军有太多的沾染吧,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做了太多太多对他自己而言有些违心的举动。
不过,只要一想到城内那些无辜的人,想到城破后他们可能的遭遇。赵岐依然没有推脱地站在这里,等待着进攻的号令。
或许赵岐是少数知道真相的知情者,可是与其将希望寄托在非人的仁慈上,赵岐反而宁愿相信生者的说法,至少除了很多看起来有些“大逆不道”的举动。百姓们在并州军治下活得还算不错,甚至可以说比起桓灵二帝在位的时候还要轻松上不少。
“是这样么?那么,大家听好了!为了皇甫将军,反击,开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