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诸天谍影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兴霸天

    甚至连佛家道家的许多理论,都加入其中。

    所以如果孔子在这个年代活过来,肯定认不出这个儒学,是自己所传下的道统。

    黄尚倒是很喜欢这种变化。

    他有着古代人的学识,现代人的见识,擅长的就是天马行空的联想。

    真要像后世明清的八股文那样,他反倒发挥不出所长了。

    所以当黄尚将掌握的经义典故,融会贯通,已是愈发地得心应手。

    同时,针对省试上可能出的题目,他还每日给自己出一张模拟试卷。

    三年科举,五年模拟。

    至于韩忠彦的恶意,黄尚已经抛之脑后。

    相信身边人已经动起来了。

    有着大好的帮手不用,亲力亲为,那是铁憨憨。

    果不其然,慕容复服侍好用膳,走出书房,立刻招来四大家将:“查得怎么样了”

    四大家将垂下头:“公子爷,我们还在整合东京的江湖势力,这需要时间。”

    不去旅行,不知世界之大,不来开封,不知人之多。

    对于现代人而言,一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只是四五线小城市。

    但对于没有高楼大厦的古代而言,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是难以想象的庞大。

    四大家将在江湖中也算是人物,可真正来到京城,才知道什么叫渺小。

    别说他们四个,就算是四十四百个家将,砸下去,也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转瞬即逝。

    所以四大家将只有转回老本行,利用姑苏慕容的江湖人脉,开始在京城建立眼线。

    慕容复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不过他这段时间已经遭到了无缺等人的打击。

    无缺夜莺和许悦许峰争锋相对,关注点主要在对方身上,但也顺手“照顾”着慕容复。

    轮回者下手何等凌厉,若不是有慕容博暗中帮衬,慕容复绝对招架不住,要被逼得离开黄尚身边了。

    如此一来,慕容更加急于证明自己,目露狠色:“不要顾忌什么,尽可能用我们以前积累下的人情!”

    四大家将明白,这是要涸泽而渔了。

    姑苏慕容从慕容龙城传至如今,已近百年,一代代在江湖中积累下来的人脉,极为可观。

    但现在慕容复宁愿耗费掉以前积累下来的恩情,也要在黄尚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彻底从江湖转移到了朝堂。

    慕容复又低声道:“还有,以后不要叫我公子爷,为了我们的将来,现在要奉黄裳为公子,不要露出破绽,明白吗”

    四大家将面面相觑,点头转身离去。

    ……

    ……

    与此同时。

    宰相府后花园中的池畔小厅,火盆中烈焰熊熊,让厅内温暖如春。

    韩忠彦正在宴客。

    厅中坐着二十几位学子,轻声谈笑,蔡京就在其中。

    他年仅十五,是年龄最小的,但丰神俊朗,举世无俦,引得来往的侍女,不时地偷偷拿眼瞟他。

    不仅是相貌,他的学识亦是极佳,被韩忠彦称其学行纯茂,已是极高的赞




第四十七章 西夏不背锅(求推荐收藏!)
    大相国寺,正是许悦“偶遇”黄尚的地方。

    后来许悦买了画,陈升追上来,一番操作,被冻得四肢僵硬,倒了下去。

    但许悦下手有分寸,轮回者除非穷凶极恶,一般也不会随意下手杀人。

    这种事情更没必要,给对方个教训,让他大病一场也就罢了。

    可陈升后来却死了。

    当时许悦许峰的注意力全部在黄尚身上,没有追查,直到不久前才去确定他的死因。

    陈升是淹死的。

    他是被人推下金水河,淹死的。

    显然,杀害他的凶手,一直在暗中观察。

    陈家以前是混江湖的,匪气未消,自家有前途的孩子没了,一定会报复。

    这是借刀杀人。

    许峰原本就怀疑蔡京,现在对方说出了大相国寺,更是实证。

    许峰马上传讯给许悦,那边许悦的声音却很平静:“蔡京先留着,他还有用。”

    轮回者做事,根本不需要所谓证据,换成许峰,早就把蔡京这未来奸相的脖子给拧断了,但许悦显然有不同的想法。

    “现在的蔡京,只是个小人物,灭就灭了,意义不大,韩忠彦放任这群狂生造谣污蔑,就让他自己尝尝这个滋味!”

    许峰兴奋地点头:“对,直接怼韩氏!”

    这倒不是意气之争,两人有着长远的计划。

    不仅是这次科举,还有后续的升官,乃至不久后的变法。

    如果大宋要雄起,有两点必不可少,第一是主战,第二是变法。

    偏偏这两点,韩琦都是阻碍。

    相州韩氏作为世家的残余,更是最大的反对者。

    若能将相州韩氏扳倒,那可是对顽固阶级的一次重创。

    当然,这很困难。

    韩琦权倾朝野,又有扶持下一代天子的功劳,如果单靠黄裳,几乎不可能。

    所以这整个过程中,是轮回者的舞台。

    还是那句话,唯有创造矛盾,轮回者才能大展身手。

    许悦又道:“别守在相府外了,来皇城东门。”

    许峰道:“怎么了”

    “西夏背了那么长时间的锅,终于名副其实了!”

    ……

    ……

    “这些日子,西夏一品堂的好手分批进入开封,许多西夏细作也都纷纷启用,这是有大动作。”

    皇宫外的一棵大树上,许悦指着庆宁宫:“仁宗快死了,英宗将继位,他极有可能就是西夏的目标。”

    许悦对于历史了解得不少,虽然记不清楚皇帝生死的具体年月,却知道宋仁宗是在包拯死后第二年驾崩的。

    辽国倒还好说,不希望宋仁宗死,再起兵戈,西夏就不同了。

    李元昊死后,西夏军力不复巅峰,边境交锋时胜时败,正面战场想要打败大宋,无疑极为困难。

    但李元昊的儿子依旧野心勃勃,希望马踏中原,至不济也要像辽国那样,侵占大片富饶的土地,从此衣食无忧。

    许峰明白:“仁宗没有儿子,太子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大宋就要乱了,这时西夏再出兵,打进来的机会更大,姐,这是不是对面轮回者推动的”

    许悦点头:“十之**!”

    轮回者不擅长带兵打仗,却喜欢单兵刺杀。

    这种刺杀一国太子,改变历史进程的事情,可以获得大量的奖励回报,还能在西夏阵营立下大功,更好地利用剧情力量,自然有人乐意为之。

    许悦刚要说什么,突然看向后方。

    黑白两道身影飘出,无缺和夜莺也来到树上。

    无缺白衣飘飘,夜莺又重新披上了黑色斗篷。

    前者开门见山:“此次西夏来犯,我们可以结盟。”

    许悦眼睛一眯,许峰捏了捏拳头:“你在想屁吃”

    无缺也不恼:“术业有专攻,在找奸细的任务上,夜莺的一瓶吐真剂下去,比什么逼供都管用,这是其一。”

    他展开折扇,大冬天的扇了扇,冷风飕飕:“第二嘛,女王你难道没有奇怪,



第四十八章 省试(求推荐收藏)
    钟鼓声遥遥传来,才四更天刚过,天色还黑,脚步声已经向国子监汇聚。

    如果没有灯火,这场面跟僵尸围城似的。

    只因每位士子的脸上,都是一片肃杀,好似赶赴沙场的战士,随时会拔出武器砍杀。

    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因此又称礼部试,在明清称为会试。

    如今,天下四百州,共四千八百七十二名举人,齐聚京城。

    留下的,只有四百人不到!

    殿试定高下,省试定去留。

    如果不是文气需求,省试的最后一名,跟第一名的地位是同等的。

    所以这第二轮省试,其实才是决定十年寒窗的真正一战。

    也难怪考生们都这副表情了。

    黄尚与游师雄汇入人流中,气定神闲地往前走。

    他其实也有些紧张,但相比起把命运全部赌在这一场考试中的其他学子,自然会好许多。

    再者,他心无旁骛,刻苦至今,准备得已经足够充分,如果这还不成,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随着几声锣响,国子监的大门缓缓打开。

    这一科的知贡举,也就是主考官,是范镇。

    这位其实也很厉害,但大宋实在群英璀璨,相对就不怎么出名,倒是史学界中有“三范修史”的佳话。

    监门官威严肃穆地带着几队兵丁走了出来,在他们的监督下,几千人缓慢有序地向前挪动,汇入考场之中。

    接下来,和解试的程序其实是一致的,不必重复,只是当黄尚看到国子监里的孔圣人雕像,也不禁一惊。

    那股文气,已经不是浓郁可以形容,而是广博,浩大,充塞天地。

    覆盖的也不仅仅是国子监,辐射整个京城。

    自从汉代尊儒,至今上千年的时间,儒家影响了整个中国,深入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如果说这是一种信仰,那毫无疑问,比起道家、佛家的受众面,要超出太多太多。

    偏偏这个世界天地元气稀薄,无人能动用这股力量,任其浪费着。

    这一刻,黄尚的呼吸都微微急促了一下,生出全力吸取的贪婪,但很快又被理智压下。

    在解元强化时,他如果想要,其实就可以主动吸收更多的文气。

    不过理智告诉他,这不是长远之路。

    但凡这类偏向于信仰的力量,都与世界环境牵扯太深。

    这个世界是宋朝,将儒家抬到天上去,重文轻武到了极致,才有了如此便利,将来行走诸天,难道每次都是东方古代世界么

    所以黄尚运用文气与真气,形成浩然正气。

    真气强化的是体魄、气血、精力,洞察人体奥妙;

    文气讲究的是学识、胸襟、精神,承担历史责任;

    两者合一,为浩然正气!

    这股力量,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无论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

    有鉴于此,现在对于文气渴求过多,难免造成失衡。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黄尚明心见性,对于外界诱惑视若无睹,晋入最佳的状态,举步迈入考场。

    很快试卷发下,他开始审题。

    第一印象,难度飙升。

    第二印象,范围扩大。

    难度飙升,体现在冷门的经义上,这些经义想要完美的答出,已经不是熟记硬背能够搞定,而是需要融会贯通。

    这难不倒黄尚。

    他所学绝不呆板,早就能举一反三。

    范围扩大则是在诗赋和策。

    范围扩大,确实更易于发挥,但也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才学见识。

    这样才能拉开差距。

    黄尚审题之后,先抛开题目,将自己早早就构思出的三大要点温习了一遍。

    第一,要特别。

    无论是文笔,还是观点,都要让考官眼前一亮。

    省试的考官,比起各州的考官数目,要多得多,但人数多,试卷也多,批改时也要更加慎重。

    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别以为到了省试就不一样了,其实还要走先声夺人的路子。

    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成功者,文采学识的差距能有多大

    有时候,就是图个新奇。

    第二,要言之有物。

    黄尚特意去两广,收集了大量资料,就是为了这点。

    省试的考官,都是全国的精英,火眼金睛,什么地方没去过,什么事情不了解

    如苏轼作文杜撰典故的,毕竟是特例,一般情况下,文章中夸大其词,基本就完了,而文章写到酣畅淋漓的关头,恰恰是最容易犯这种错误的
1...1920212223...8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