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诸天谍影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兴霸天

    “父皇曾有言,鸦报凶,鹊报喜,但报凶可以避之,报喜却只能欢喜……”

    “所以乌鸦反倒近忠,喜鹊却是近谀,仅仅是人们愿意听到喜事,不愿意接受凶难,才会厌恶乌鸦,选择喜鹊!”

    段延庆也不知道怎么的,这种关头了居然还能想这么多,手中的长剑举起,大喝道:“往那边去!”

    影视里面,关键时刻,都是由首领振臂一呼,众人士气高涨,杀出重围。

    可现实中,段延庆振臂一呼,当真是目标明显,叛军下意识瞄准,嗖嗖嗖一轮箭雨。

    段延庆挥剑拨开数支,啊的一声惨叫,被一箭射在膝盖上。

    他抱着腿涕泪横流,疼得拼命拍打地面:“我恨乌鸦!我恨乌鸦!”

    好在有近卫左右架住他的双臂,抬起就冲,此时走投无路,真的只能往乌鸦所在处逃去。

    不过真正逃到那里,他们惊奇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呈葫芦状的山谷,易守难攻。

    “天无绝人之路!”

    “坚守此地,统领已经入宋境求援,太子在此,大宋会派军来救我们的!”

    ……

    ……

    “大理太子段延庆发来求援,约我等即日出兵,如何为之”

    府衙之内,杨兴、沈起、黄尚以及一众官员,正在商讨求援之事。

    领导班子开会。

    大理国内乱的消息,早已报至开封。

    只是这个年代传讯缓慢,京城还未回应。

    本来这也没什么,广西备战,只待上命下达,是出兵是观望,执行便是。

    但现在,大理太子亲卫统领,持密书和印玺前来,痛诉权臣凌主,恳求大宋为其做主,并派兵援救被困在罗殿的段延庆。

    这就迟疑不得了,毕竟救人如救火,等到京城下了命令,段延庆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而看着那密书,杨兴面色变化。

    经略安抚使是沿边大将,统管军民,作为镇守边境的最高长官,他心动了。

    一来这种卑辞告求,很涨大宋的颜面,为藩国拨乱反正,也是上国之任,名正言顺。

    二来大理乱了,对于大宋确实有影响。

    且不说大理马和矿产之类的物资交易,大理国有八府、四郡、四镇、三十七部,辖地其实不小,远在交趾之上,如果换了一个不信佛的君王,励精图治,就可能对大宋产生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理国现在的版图在唐朝时是南诏,数次与大唐的军队交锋,都取得了胜利,里面虽然没有女娲后人,却也不容小觑。

    谁又能保证,那叛臣杨义贞上位后,不会一改国内风气,整合百族,成为又一个南诏

    其三嘛,则是军功了。

    在北宋,武将的日子已经够难过的了,如果再完全不打仗,那他们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武将,部分文官也希望打仗。

    前面说了,武将开疆拓土获得回报,不及文官考一个进士的好处大,这就是宋朝隐性的畸形规则,但文官开疆拓土呢

    自然是加官进爵,无限荣光。

    杨兴身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在文官序列内,其实已经能排进最前面的五十人之列。

    而民间将经略使,称为经略相公,夸大是夸大了,他却真的有野心,做一做宰相。

    以他的资历,熬到这一步已是进无可进,想要进入中枢,成为宰相,唯有建立军功。

    让他去和西夏和大辽开战,他是绝对不敢的,即便是那穷凶极恶的交趾,他都悚。

    但大理嘛……

    杨兴望向沈起,沈起同样主战,回了眼神,心照不宣。

     




第十二章 追剧
    一场会议在诡异的气氛中散了。

    众位大佬望向最年轻的那张面庞,不禁露出一丝敬畏,但结局并未改变。

    以沈起的刚愎自用,虽然被一时禁言,可依旧坚定出战。

    因为他认为,出战并不是错的。

    只是这位管不住交趾肆虐边境的文官,已经忘记了,广西目前的战斗力,并不尽如人意。

    早在商议之前,黄尚就去过军营视察。

    北宋的兵,分为禁军和厢军,建国之初,大量养兵,士兵没有退役制度,到了赵二时,兵士老壮强弱不齐,不像样子,赵光义于是从中挑选年轻健硕者组成精锐之师,称为禁军,剩下的则称为厢军。

    所以北宋的禁军,不止是护卫京城的军队,不少地方州府,都有屯驻禁军,尤其是边境。

    整个广西,就驻扎了二十七营禁军,去救回段延庆,肯定是派他们。

    而每营正常的兵数是五百人,满打满算不过一万三千多人。

    已经觉得少了

    不,实际情况要少的多。

    上官视察,一向是看不到真实情况的,黄尚也接触不到,不过有人可以。

    当他回到宅邸,早有两人等候多时,当先一位魁梧雄壮,英气勃勃,正是张载门下,与黄尚同科的游师雄。

    黄尚露出喜色:“景叔终于来了!”

    同门相逢,游师雄也很开心,更是调侃道:“下官可受不起!”

    两人相视一笑。

    历史上,游师雄今年考中进士后,授仪州司户参军。

    仪州就是后世甘肃省平凉市那一块,他去那里任职,倒是正好与张载互相帮衬。

    此后经过八年升官,游师雄任秦凤路德顺军判官,与诸将计议边事,多有建树,使边境无患。

    后来,朝廷议弃边地四寨,游师雄极力主张坚守,但意见未被采纳,以致西夏得寸进尺,边境再无宁日。

    黄尚来广西前,向赵曙进言,将游师雄调任为邕州军事判官,借他之手来整顿军务,清查空额。

    不仅是他,当黄尚进了正厅,还看到种师道笑吟吟地起身行礼。

    种家对这位三元魁首很是看重,而种师道没有功名,暂为幕僚。

    张载门下铁三角,齐聚广西,大干一场。

    “广南西路的禁军只剩五千人亏空严重到这种程度”

    三人入座,当游师雄和种师道将暗中调查的情况道出,黄尚都大吃一惊。

    游师雄其实早就动身了,之所以现在才来见黄尚,就是要调查广西兵力的真实情况。

    如今的大宋,军中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已经极为普遍。

    足额满编,这四个字就是笑话。

    黄裳的老家,荆湖南路的不少州,吃空饷到达五成。

    那已经够夸张了,而广南西路更是到达荒谬的程度,有的营甚至只有两百人不到,吃空饷到达七成!

    种师道解释:“这并非禁军糜烂至此,而是水土不服,北人如果在这里驻扎,回去的时候,十名禁军往往回不去一半,故而禁军畏惧两广如虎,到了荆湖一带便称以病重,在附近找个州县养病。”

    黄尚问:“上面不管”

    游师雄苦笑:“朝上诸公大约是知道的,只是这种事情得过且过,闹起来,谁都不好办。”

    福祸相依,游师雄资历尚浅,本来这个调派不容易,但正因为这里是广西,才能安排。

    大宋其他地方冗官,官员数目臃肿至极,到了两广岭南,没人愿意来,尤其是前途远大的进士。

    既然说到军事实力上面了,黄尚趁机讨教。

    游师雄游学多载,种师道将门世家,都能接触到许多消息。

    此时一一道出,黄尚才知道大宋军队的糜烂程度,有多么夸张。

    数十年前,看一支军队的强弱,从人数就能直观反应。

    越是精锐的部队,空额的比例就越少。

    如果是精兵强将,那基本上空额只有一成,也就是一营有四百五十人左右。

    超出这个数字,只有东京开封府的上四军了。

    但现在,看人数也没用了,几十年不经战事,京营的禁军已经烂掉了。

    那是真的烂了,不是水土不服。

    “如今大宋号称百万,但真正可堪大战的精锐,大致上只有二十多万,以陕西一带最为精锐!”

    黄尚这么一算,只觉得触目惊心,不禁摇了摇头。

    &nb



第十三章 怕什么?对方就两个人!
    “有三营禁军……被困……罗殿……”

    “请务必……救他们!”

    在黄尚的注视下,浑身浴血的沈起背后,隐隐有一根丝线,从虚空探出,绑在他的背后。

    这丝线极为隐蔽,若不是这段时间,除了忙于广西的公务外,他与逍遥子探讨研究天地元气,获益匪浅,单凭文曲星,恐怕只能察觉到异常,无法发现丝线。

    而沈起拼尽全力,断断续续地交代了两句后,就直接晕了过去。

    “第九名轮回者的手段,是远程控制吗还真有几分做导演的潜质呢!”

    黄尚记下。

    其实就算不能直观地发现异常,对逃回来的沈起,他也会抱有警惕。

    宋军惨败,他真的不想看到,但知道在这群刚愎自用的文官带领下,难以避免。

    不过对面肯定有轮回者插手,在借势大理叛军的情况下,还能让首脑沈起逃回来,要么就是沈起确实运气好,命不该绝,要么就是故意为之。

    此时确定,是后者。

    环环相扣!

    闻训赶来的杨兴,脸色就阴沉无比。

    这一次的惨败,令他的宰相之梦不仅破灭,更有降职的危险。

    毕竟输给大辽,输给西夏,输给交趾就都算了,最后连大理都输,这不是给国富民强的大宋招黑么……

    何况沈起还带回来一个烫手山芋般的消息。

    三营禁军陷落在罗殿!

    这要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任其自生自灭,可偏偏知道,若见死不救,又是一罪,更加雪上加霜!

    短短时间内,脸上好像又多了几条皱纹的杨兴转向黄尚,拱手一礼:“悔不该不听黄运使的忠言啊!事已至此,请黄运使教我,如何救出我大宋将士”

    以一路经略安抚使的地位,说出这番话来,可谓将姿态放到最低。

    但对于这利欲熏心的老头,黄尚丝毫不同情,对于那素未谋面的三营禁军,也不会为其冒生命风险,他还没有高尚到那种地步。

    不过这一次,他确实要出手了。

    自从来了广西,大理内乱、六脉神剑谱、禁军大败,对方在不断出招。

    一味旁观,不是办法。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问题解决掉。

    有鉴于此,黄尚脸上露出高风亮节之色,坚定地道:“我愿往罗殿,相救禁军,我大宋儿郎,不该默默死于那等地方!”

    此言一出,杨兴眼中闪过狂喜之色,深深一躬:“黄三元大义!”

    果然年轻气盛,替罪羊就有了。

    原本黄尚刚刚赴任,之前就是主张等待上命,怎么也没法将罪过推到他的身上。

    但现在出手救援禁军,就是主动揽上责任,如若失败,杨兴就有了发挥的余地。

    黄尚嘴角微微冷笑,雷厉风行,转身离开。

    目送他的背影,杨兴立刻派出亲信跟着,确保黄尚真的带兵去救。

    不到半个时辰,看见亲信回来,他急急问道:“黄运使调了哪几营的禁军”

    那亲信脸上满是不可思议之色,禀告道:“黄运使选了两匹好马,带了一位老道,就两个人,绝尘而去!”

    ……

    ……

    黄尚策马奔腾,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还是第一次感到如此自在。

    江湖中人,仗剑骑马,逍遥天下,确实潇洒。

    当然,此行罗殿,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听起来凶险,不过老虎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可怕,对于他和另一匹马上的老道,又当如何

    两人轻车简从,毫无拖累,很快边境的关寨就遥遥在望。

    相比起与交趾接壤的西南边境,有重兵把守,大宋与大理并未发生过战事,因此一贯较为平和。

    但自从大理内乱后,这里也有数营禁军轮流把守,黄尚出示文书,众禁军大惊失色,万万没有想到一洲知州,一路转运副使这样的大官,居然会为了救他们而出境犯险。

    “运使,我们愿往!”
1...3435363738...8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