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张围
“下臣明白了。”他朝着顾青一个鞠躬,只是这个鞠躬更加的僵硬了。
“你回去把事情交待一下吧,明日我的人会对你有安排。”顾青说道。
一步步离开顾家,走远之后这个高句丽的使臣无力的靠着一颗树木坐在地上,想着前前后后,说来顾青的要的代价看起来也不是很大,只是顾青的眼光太毒辣了,一眼就看中了辽东城,高句丽王身边的臣子除了自己还有几个看得上眼,如果自己不在高句丽王的身边还会有谁辅佐自己的王。
顾青从一开始就是这个目的,就是想要将高句丽牢牢抓在他自己的手里,在长安自己不是不知道钱庄的用途,钱庄说起来是一个储存钱的地方,对大唐来说都是大唐自己人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对高句丽的来说呢,一旦高句丽的子民开始往辽东城建设的钱庄存钱,整个高句丽的钱就都会在钱庄的手中,一手抓着辽东城这个高句丽的大门,一手还要捏着高句丽的银钱命脉,还要釜底抽薪让自己离开高句丽王,只要自己站在了顾青这一边,从此以后高句丽王还是信任自己吗?
高句丽会不会从此就成为了大唐的傀儡了,想到这里,想到顾青的声音,想到顾青的笑容,他浑身就不自主的发冷,三个条件每一个都是戳中的要害。
“大唐为何有顾青这样的一个人物。”他从心里自问着。
回到自己在长安的住宅,他对自己身边的说道:“你们去书院把王的胞弟接回去吧,不用管我了。”
“国师不跟着我们一起回去吗?”一旁同样前来大唐的高句丽使臣疑惑问道。
“我给王写一份信。”他坐在提起毛笔开始书写,写着自己和顾青之间的对话,两次对话一句不落的写下来,顾青是一个善于分析利弊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会揣度人心的人,他知道高句丽有求于他,他不会平白给高句丽好处,就像王自己所说的宁可得罪大唐皇帝也不要得罪顾青。
现在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高句丽如今需要的是修养身息,养足自己的国力,将高句丽越来越多的孩子送入大唐的书院,学习这里的知识,如今大唐的知识是高句丽没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一直学习大人,如今的高句丽也是,高句丽要一直学习大唐,学习大唐的治国,学习大唐的知识。
现在高句丽对大唐来说就是一个孩子,以后还要多和大唐的海贸接触,尽快让高句丽在更多方面和大唐相接,通过学习大唐让高句丽更加的强大,只要不坏国之根基,一切都附和大唐,面对大唐如今的高句丽实在是太弱太弱了,大唐要屠了高句丽只不过是大唐要征服一个郡县一般的简单,如今大唐正在准备西征,即使是西征高句丽也不要想着可以趁虚而入。
顾家会一直住在长安,只要顾家再一日永远都不要小看大唐,顾家只要在一日,对高句丽来说就要时刻防备着。
一封信写到了深夜,他把信交给自己的身边高句丽使臣说道:“连夜去把王的胞弟接走,这封信还请交到王的手中,我能做的只有这些,还请告诉王,让他珍重。”
顾村
李二听着王钦的禀报,高句丽的使臣连夜把高句丽王的胞弟带走了,而且顾青还留下了一个这次前来大唐的使臣领头。
“那位据说是高句丽的国师,所有高句丽的使臣都走了,唯独只有他一个人留了下来,看起来是和顾青达成了某种约定。”王钦对李二低声禀报着。
第935章 得了便宜
“以后这种事情就不用和朕说了。”李二用刚刚煮沸的热水泡茶,递给王钦一杯说道:“这是顾青托人送来今年的新茶,你尝尝看,味道如何?”
王钦恭敬的接过茶杯,喝下一口说道:“倒是有些涩口,可能是老奴不会品茶。”
李二笑着说道:“起初,朕喝这种茶水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那时候觉得这种东西不好喝,只不过去油腻倒是很不错,喝着喝着就成了一种习惯。”
“也不知道顾候爷是怎么想出茶叶还有这种用途。”王钦微笑说道。
“很多想法,很多人都是见所未见,可是对顾青来说好像都是稀松平常一般,仿若在他的眼中我们才是那种特例一般。”李二也喝下一口,窗外又下起了绵绵细雨,听着雨声心神也不由自主的安宁下来。
“据说海贸司最近要造出一种铁船,这种事情真是闻所未闻,铁怎么可能浮在水上呢?”王钦笑着说道。
李二摇头笑着说道:“或许对顾青来说这也是理所应当的吧,稚奴的婚事安排的如何了。”
说到这里,王钦对李二说道:“因为西方战局的事情,这件事暂时搁下了,朝中要全力应对这次西征,而且还要修缮武德殿。”
“慢一点也好。”李二微微点头,“修缮武德殿?怎么突然想起修缮了。”
王钦回答说道:“据说是阎立德进言的,而且之前在村子里顾青和阎立德也有过一番交谈。”
听了之后,李二安静地看着窗外的绵绵细雨。
李君羡前来禀报说道:“陛下,顾青求见。”
“让他进来吧。”李二说道。
顾青撑着油纸伞一路快步走入,一边对李君羡说道:“李将军,咱们都这么熟了,用得着禀报吗?”
李君羡不以为说道:“规矩是规矩,人情是人情。”
听到两人的说话声,李二坐在屋里说道:“进来吧。”
拍了拍落在衣服的上的雨水,顾青提着一袋药材走入屋子中,见到衣着慵懒的李二说道:“老丈人,我来看你了。”
“坐吧。”李二微笑说道。
把一袋药材放在李二的面前顾青坐在火炉边感受着温暖说道:“这是师父最近调配的药材,说是天气暖和了但也要除一除冬日里积留在体内的湿气,还有一些补气的药材,乍暖还寒也不要不当回事,换季的时候人是最容易生病的。”
李二点头让一旁的王钦接过药材。
顾青也看着李二,李二的双鬓已经斑白了,有些白发已经藏不住了。
注意到顾青的目光,李二说道:“朕老了,是不是。”
“不老。”顾青笑着也不客气拿起茶水给自己泡了一杯热茶。
“人都是会老的,你也总有一日也会像朕这样。”李二低声说道:“当初朕看你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你的都已经有胡渣了,面容也多了一些坚毅,只不过眼神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
“我的眼神是什么样的。”顾青说完又拿出一壶酒水给李二倒上。
“眼神总是带着一些怜悯。”李二说出这话像是在苦笑。
“尝尝这个酒水,我送了程家一坛,被李孝恭拿走一坛。”顾青把倒满酒水的酒樽放到李二的面前。
喝下一口气,李二回味着说道:“年纪一大,却感觉自己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当初的程咬金,牛进达,尉迟恭,还有房玄龄朕都时不时会叫上他们一起去打猎,一起喝酒,你看看如今。”
“是啊,都已经是一帮老家伙了。”顾青看向窗外的雨水,“老家伙们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年纪越大就越想陪在自己家里人的身边,老丈人,你说是不是。”
“是啊。”李二微微点头,“他们陪着朕大半生,剩下的后半辈子,他们也该陪在自己的亲人身边。”
“如果陛下觉得没意思了,可以来我家逛逛。”顾青笑呵呵对李二说着话:“我家比较热闹,再说了晋阳公主和晋王殿下如今就在我家。”
“不必,他们能来看看朕,朕就已经很满足了。”
“怕打扰吧。”顾青对李二低声说道。
看了一眼顾青李二陷入沉默。
又给李二倒上一杯酒水,顾青接着说道:“魏王李泰,最近对书院很多事情做起来已经越来越熟练,而且现在墨家的子弟也可以来书院读书,以后书院还要兼并八大家。”
“还有晋王李治,那小子如今也是最忙的,说是要准备成亲,也好在如今朝中也有诸多事宜不能脱开身,不然我怕他连成亲都没有功夫,我还把许敬宗和李义府交给晋王了,这两个家伙办事也得力,晋王用起来也没做什么负担,不然上官仪好歹也是朝中的核心人物,两头一直转也不是一个办法。”
“海贸司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要抓紧时间开辟南海,最近晋王会给东海的阎立本下达不少的命令。”顾青接着说道:“还有晋阳公主,晋阳公主在学医方面有很好的天赋,听胖子说晋阳公主最近打算在书院新起一个名目,叫做医学院,而且还要广收女子学子,也可以为将来女子进入书院读书打开一扇门,对书院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胖子倒是挺中意小兕子的这个想法。”顾青想了想又说道:“还有就是吴王殿下,如今的吴王殿下除了开拓江东一带的水路也开始专研南诏稻种,这些稻种的产量非常好,一旦成功对中原来说又增加了粮食。”
听顾青说着,王钦注意到李二听的很用心,至于李承乾顾青从始至终也没有说起,不过如今朝中的种种变化,陛下还是看在眼中的,这一点倒是不说也罢。
长孙皇后一步步走来,见到顾青说道:“顾青,你来啦?”
“我来看看你们。”顾青笑呵呵说道,注意到更在长孙皇后身后的人,这个人很面生不像是以前就住在这里的人,想了一会儿也可以大概猜出是谁,“想必这位是……”
“见过顾候爷。”
顾青话还没说出口对方就先行了一个礼。
第936章 皇后托付
有些诧异,顾青还是回礼说道:“见过皇后。”
“象儿这段时间打扰顾候爷了。”她又接着行礼说道。
顾青还是还了一礼,“不打扰,他挺懂事了。”
皇后又是一礼。
“能别行礼了吗?累的慌。”顾青不自觉说道。
“好了,好了。”长孙皇后打断尴尬的气氛,“顾青,今日怎么有闲情来看我们了。”
“就是太闲了,闲得无所事事就想着过来走走。”顾青点头说着话。
长孙皇后坐在在一边说道:“孩子们的事情,我和陛下都知道,只是高句丽使臣把人接走了,陛下还在疑惑呢?你顾青是一个什么样人的,能让他们这么轻易的就把人接走了?”
一直等着儿李二开口,没想到长孙皇后先开了口,顾青想了想也没什么好隐瞒地开口说着:“陛下想知道吗?”
“朕老了。”李二叹息着,“有些事情朕也不必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做事和朕这个老头子有什么关系,不过你也可以说说,朕全当是听个热闹。”
想听就听,这李二还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心里膈应顾青也只好开口说道:“事情是这样的,这次高句丽的派来的使臣倒也不是样子货,挺能说会道的,这一次他们把人接走了,不过他们也要答应我三个条件。”
“哪三个条件,你说说看。”李二瞧着顾青。
“第一个条件就是钱庄进入高句丽,第二个条件就是让出辽东城,第三个条件就是这个高句丽王最倚重的大臣要留在大唐,为我所用。”顾青说完点头又补充道:“也不是啥很重要的条件,人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听完顾青的话,李二沉思半响说道:“将钱庄入驻高句丽,运筹得当你顾青想要控制高句丽的钱脉,要是再得到了辽东城,那么高句丽的脖子上就时时刻刻架着一把刀,顾青你这可不是什么不重要的条件,辽东城的位置朕也知道,辽东城的重要朕也不是不清楚,人家真的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被李二拆穿的一干二净,顾青苦哈哈赔笑道:“老丈人果然慧眼如珠一眼就看明白了,其实人家一开始也没答应我,只不过我小小试探了一番,我哪儿知道人家心里再想什么,我只是先要知道他们到底可以拿出多少代价。”
“所以你就一步步讨要好处?”不知道为什么,李二又开始觉得顾青这个家伙不顺眼了,李治和李象会不会都跟着顾青给学坏了那可咋整。
“喊高价,再等着别人讨价还价就可以了。”顾青对李二说得漫不经心,“比如说我手上一段布匹,原本价值只有三十贯,我喊价五百贯,那么高句丽的使臣就是我的顾客,我就等着他们上门来讨价还价,期间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这段布匹只有我才有,而且我试探之后发现,他们急切的需要。”
“所以那个高句丽王的胞弟就是那段布匹?”长孙皇后问道。
“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也只是一个比喻。”顾青再次说道:“明白了这以上这几点,他们急切需要的布匹只有我才有,除了我谁也卖不了,从这一点上我就占尽了优势,所以我就喊高价,等着他们讨价还价,谁知道他们这些家伙跟本不会还价,点头就答应了,说来也挺没劲的。”
“呵呵。”李二一阵冷笑,“所以你顾青就是这么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
“哪有?”顾青又说道:“我还等着他们还价呢。”
“那朕再来问问你,你为何又让人家的国师留在大唐。”李二又接着问道。
“对高句丽来说大唐人就是外乡人,钱庄要真正意义上进入高句丽,就需要和高句丽人打成一片,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人来给帮助我们造势,那么这个国师是高句丽王手下的大臣又在高句丽有些名望,不利用真是可惜了,我总不能强硬要挟高句丽人来我钱庄存钱,那我和土匪有什么分别。”
“杀人诛心,软刀子割肉是最疼的。”李二不由自主点头,“顾青啊,你手段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
“陛下过奖了。”顾青笑呵呵又给李二倒上一杯酒。
外面依旧是细雨纷纷,顾青在李二家中坐了好一会儿才准备离开,临行刚走出李象的母后当今李承乾的皇后就跟了出来。
“顾候爷请留步。”
顾青转身看向她,“皇后有何吩咐。”
“顾候爷能够成为象儿的老师,本宫自是对顾候爷感激不尽,只是顾候爷不要顾及其他,就当象儿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就好。”
站住看着这个躬身朝自己行礼的皇后,顾青低声说道:“皇后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本宫不明白顾候爷的意思。”皇后低声说道。
“那我就说得明白点。”顾青放低声音,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见的语调说道:“你想不想要你儿子成为将来的皇帝。”
面对这个问题她久久不能回答。
“那我换个说法。”顾青再次对她说道:“宫中多少人希望你儿子从此进不了皇宫,李承乾的妃子不少,李承乾的孩子也不止是他一个,你知道我说得是什么意思。”
“现在候爷是在向本宫讨价还价吗?”皇后苏氏站在雨中双手握拳。
顾青转而笑着说道:“你是皇后,我怎敢?你儿子将来要成为什么人,你能做主吗?”
“我……”面对这句话她一时间有些说不出口。
顾青把雨伞递给她,“你拿着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