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一想到这样的情景,王直往往就能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政良书信中的话直接就点出了他此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当然。他并没有完全相信罗氏政良信中的话,但他的确是受到了不少的触动。
于是,在随后的日子里,他的确稍为减少了对明国沿海的举动,并且按照罗氏政良在信中所说的“既然此时无法令明国朝廷妥协,何不考虑利用在下的地图。在海外建造更大的势力,以令阁下在日后能以更尊贵的身份得以面向明国朝廷呢”。派人前往西面那一片海域寻找更大的陆地。他的确是有着建立更庞大的势力,以在将来令到明国朝廷不得不重视他的想法。而且也正如罗氏政良所说的那般,即便明国朝廷依然没有回应,以他在海外建立的功绩,也足以为后人所称赞了。
而正是因为如此,倭国当地就成为了他往西面海域发展的重要后方支援地点了,所以他才在与罗氏家保持合作之余,大力发展与岛津家等当地豪族的关系。甚至在后来不但高价将铁炮、硝石之类的物资贩卖给岛津家,更加是在岛津家支付了大量黄金的条件下,暗中违反与罗氏家的合作协议,派遣麾下部分人手假装成岛津家的军势,加入到九州岛当地的势力斗争当中。
实际上,在当初刚来到九州岛当地的时候,由于人生地不熟,而且罗氏家又是当地最为强大的势力,王直当时的重心又是在明国沿海,所以才有了与罗氏家签订的贸易协议(其中明确写明不得介入与罗氏家有关的冲突当中)。但后来,随着他在明国沿海的势力不断受到明国水师的打压,而且又有了罗氏政良的那一封信的点明,他逐渐也将一部分重心转向当地了。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他除了与罗氏家进行正常贸易以外,还分别与当地人称为萨摩、四国甚至是更远的东海道当地的势力有着接触与合作。但从地理上而言,九州岛是更为接近明国沿海地区的,而四国与东海道地区不但距离更远而且当地人似乎并不愿意投靠他的水军。所以王直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九州岛地区,甚至企图通过扶持岛津家,从而在九州当地建立一个代理人。最终达到在当地打造自己在海外的又一处根基之地的目的。
只是,这一个目标却随着罗氏家的迅猛扩张,以及岛津家的败退而瞬间覆灭了。对此,王直不愤怒那是不可能的,但王直却依然不敢与罗氏家发生冲突。因为此时罗氏家的水军也非常的强大,若想击溃罗氏家的水军,他必须将各地的船队都集中到这里来。从而与罗氏家展开一场决战。
但即便最后决战胜利了,他也是惨胜。况且罗氏家势力最为强横之处还是在于其在陆地上的势力。而王直花了那么大代价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在陆地上建立一处根基之地?那么届时自然就要与罗氏家的陆地势力对战了。那么自己一方很可能因此而失败的。毕竟对方不但陆地势力强大,而且还在当地有着根基,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支援。而他们则是恰恰没有根基阿。
“看来还是需要派人前去与罗氏家商议一番啊!”
王直本来就是一位商人,在败多胜少的情况下。他自然是希望在尽量避免与罗氏家的冲突的情况去争夺足够大的利益的。更何况,在王直看来,罗氏政良除了势力庞大以外,罗氏政良这个人也是令他感到有点恐惧。
对方不但似乎掌握了非常厉害的航海术(手中竟然有令到南蛮番子也眼红的航海地图),而且竟然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心底的打算,令到他有一种赤-裸-裸地显露在对方眼前的感觉。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所以王直对罗氏政良真的很忌惮。
只是,即便现在打算继续加深与罗氏家的关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此前派人协助岛津家的事情已经暴露。罗氏家对此也显得很生气,不但暂缓了与自己一方的贸易,而且还派人前来抗议了。
更加令王直头痛的是。派遣前往协助岛津家的那二百余个手下此时也在罗氏家手中阿。这些人无论如何也是要从罗氏家手中要回来的,否则自身实力不但有所减弱,而且手下那些将领也会对此感到不满的。
“看来要让出不少的利益了。”
于是在做好被罗氏家狠宰的心理准备后,王直再次派出了一直作为自己一方与罗氏家贸易的代表,他的义子王滶(即毛海峰),前往罗氏家求见政良。
政良在萨摩国当地接见对方后。只是暂时将王滶留在了当地,他自己却思考了起来。
在政良记忆中。按照历史中的记载,实际上此时的王直应该已经被明国浙江、南直隶总督胡宗宪迎接到了岸上,但却在明朝内部利益集团的斗争中,最终在今年年末于明国杭州官港口法场被斩首。
而这一世,却是由于政良的出现以及对他的相劝,令到此时的明国浙江、南直隶总督胡宗宪对王直的劝降还没有起到作用(当然,虽然如此,但历史中的名人俞大猷与戚继光还是在对沿海的海盗围剿中建功立业了)。
从这一点来看,政良这一只小蝴蝶对历史进程的改动还是不少的,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立花道雪了。历史中立花道雪可是到了八十多岁才在出征途中病死的,结果现在却早早地就在大友家灭亡之时殉死了,而立花道雪原本数年后才出生的女儿立花訚千代,却也因为罗氏家与大友家当初的对战失败而被追责,于是被限制在家中的时间更多,从而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妻妾探讨人生,因此立花訚千代就提前降生了。
或许别的人会因为这一种改变而感到惊慌,毕竟这很有可能令到自己所熟知的历史会产生变化的,从而令自己失去对历史走向熟悉的优势,但政良却丝毫不为此而担心,既然机遇出现了,那就赶紧抓紧吧,那里还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是否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抓住眼前的一切,这才是在这个战国时代生存下去的王道阿。
而对王直这个人,事实上,政良是没有多大好感的。虽然明国沿海发生的海盗祸害从根本上而言。其原因还是因为明国的海禁导致的,但无论如何,王直此人为了一己之私。却令到明国沿海不少的一般民众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这是不可原谅的。
更何况,王直还是一个政治白痴。虽然在海盗堆里他的确是一个能够驰骋纵横的枭雄,但在政治上却真的是很白痴阿,一个主权国家是你一个海盗能够威胁的吗?若是向你妥协了,大国尊严何在(明国上下此时可是很讲究这些的阿)?背后的利益集团又岂会是善良之辈?你投降了就等于背叛了他们,他们会让你好过吗?
实际上。在历史中,当王直被胡宗宪劝降并上岸以后。就被一些当初与王直暗中勾结的利益集团利用政治手段(以怀疑胡宗宪收受了王直的贿赂为由,引起群情激愤。从而迫使胡宗宪为替自己辩白,将王直交了出去)送到了对海盗更为愤恨的王本固手里,随后又从后面推波助澜。令当时还未对如何处置王直下定论的嘉靖帝最终决定处斩王直。
所以说,王直实在是政治白痴,你为了荣归故里而背叛了那些沿海的利益集团,令这些集团失去了赚钱以及吸引火力的工具,更加是令到这些利益集团希望由此令到皇帝解禁禁海国策的企图失败,如此一来,王直在他们眼中不但没有了利用价值,而且还成为了高举在他们头顶上的砍头大刀(他们害怕会在将来被王直暴露出来),自然是开足马力地决心将王直弄死了。
既然王直是如此这样一个人。那么政良为何不将他干掉了呢?这是因为政良非常清楚,有着明国海禁与沿海利益集团的存在,死了一个王直。还会有新的王直出现,既然如此,为何不与目前这个与罗氏家关系还算可以的王直好好相与一番呢?
更何况,罗氏家在不断发展,王直的势力也同样在发展阿,目前以两家水军的情况而言。在势力上还真的是旗鼓相当了,如此一来。自然不能两败俱伤而被其他的人获利了。所以王直在忌惮政良,政良同样也在忌惮王直。
在历史中,王直之所以能够在九州岛沿海称王称霸,那是因为王直的势力抵达九州岛沿海以后,分别与肥前国的松浦家、萨摩国的岛津家等势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与当地势力与民众融合在一起,利用财富吸引更多的加入他的阵营前往明国沿海掠夺资源(历史中侵略明国沿海的倭寇主要都是来自九州岛的肥前国、萨摩国等地),从而将当地转化为了其根基之地。
而这一世,由于罗氏家在肥前国的提早出现,以及对九州岛上各势力的快速吞并,令到王直的势力在抵达这里以后,就失去了很多与当地势力合作的机会,延缓甚至遏制了其在当地建立根基之地的打算。
只是,即便如此,王直的势力也是非常强大的,能够与罗氏家的水军不相上下,为了避免两败俱伤,政良自然是不希望与其发生冲突的。
况且,因为有了王直的存在,令到明国沿海的水师等朝廷势力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以其为首的沿海海盗势力那里去了,令到诸如王海、尤剑侠、佐墨阳这样的与罗氏家关系不错的明国走私商人暗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现在,这三人已经与代表罗氏家势力的明国人石头联合一起,在明国南部沿海多处地方建立了秘密据点,一方面继续走私获利,一方面则是协助罗氏家将明国当地走投无路的难民送往罗氏家的领地定居。
此时的明国内部,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再加上官场**,导致了大量难民的产生,而对于石头等人的商会暗中将难民转移走,当地的官员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能够赶紧将这些影响到他们的政绩的难民弄走,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而且还能因此暗中收到不少的孝敬,他们自然就非常敬业地做到睁只眼闭只眼了。
在明国南方沿海赚取到了不少的利益后,石头等人还准备在东北地区也建立一些秘密据点,同样是准备在那里一面继续走私生意,一方面协助转移明国难民到罗氏家定居。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是需要王直在明面全力吸引住明国朝廷势力的注意了。除此之外,由于罗氏家水军远海战斗力不足,在此情况下。若是罗氏家与王直发生冲突后,即便将王直击败,但王直那些溃败的水军也是能够不断骚扰罗氏家沿海,甚至在明国到九州岛之间的海上商路上抢夺罗氏家势力的船只的。
要知道,除了石头等人的商船需要依靠这一条海上商道之外,罗氏家此前已经三次前往明国进行过勘合贸易的明面势力船队也很容易被攻击的阿。
说起勘合贸易,在历史中。这个时期对明国的贸易的利润极大,在室町时代初期。正是为了获得正式的勘合贸易地位,足利义满才会向明国臣服,而他也因此获取了大量财富,成为足利家历代最有权势的将军;他的儿子足利义持不愿称臣。断绝了贸易,于是足利家势力也渐渐萎缩。应仁之乱后,管领细川家把持了政权,以堺町为据点展开对明贸易,因此带来了堺町的百年繁荣,细川家也保持了数十年的繁盛。
同样因为对明贸易而繁盛的,还有九州的大内家。大内家原本以对朝贸易为主,但是看到足利义满从明国获得了巨大利润,于是仰仗地利之便。以博多港为据点和明国交通,抢占中枢的贸易份额。虽然足利义满因此而讨伐大内家,并且在1399年的“应永之乱”中干掉了大内义弘。大内家却依然故我,并且一直保持着九州甚至西国第一大名的地位。直到陶隆房干掉大内义隆,扶持大内晴英(大友义镇的弟弟),明廷以晴英非大内家正统为由,断绝了两家的勘合贸易。
只是,这一世。虽然大内义隆的被陶隆房干掉了,而且还弄了大内义长做傀儡。弄得当时的西国地区的大内家人不人鬼不鬼的,但毕竟大内义隆的嫡子大内义尊可是遵循大内义隆临死前的遗命,带着小幡义美、二条良丰等人投奔了罗氏家的阿,政良将大内义尊等人招揽为小姓后,更加是以大内义尊为家督,从新树立起大内家的正统。
而在三年之前,政良就让大内义尊带着大内家的花印等证明自身身份的物件,打着正统大内家的旗号,再一次前往明国进行勘合贸易。当船队抵达当地后,在石头等当地人员花费了不少白银、黄金上下打点了一番后,还真的让明国朝廷承认了大内义尊的正统身份,于是令到罗氏家得以打着大内家的旗号,继续与明国展开勘合贸易了。
如今,在罗氏家如此依靠这条明国与九州岛之间的海上商道进行贸易、走私以及迁移明国难民的情况下,自然是不能与有着远海作战能力的王直有太大的冲突了,当然,为了减少对这条商道的依赖,政良已经与石头等人商议,等明国东北沿海据点布置完毕后,再考虑是否集中兵力,假扮成海盗,将介于明国东北沿海、朝鲜沿海以及九州岛沿海之间、此时同样盘踞着不少各国海盗以及走私商人的济州岛拿到手里。如此一来,罗氏家自然就掌控了更多的海上商路,从而在面对海上威胁的时候就会更加从容了。
只是,现在在没有掌控其他海上商道,而且又缺乏足够远海作战能力水军的情况下,政良不但不能与王直发生冲突,而且还需要对方协助在海中为罗氏家的船只提供护航保护,以此来与王直进行贸易的利益划分,否则对方即便现在忌惮于罗氏家的势力而没有异动,但在不断扩大的罗氏家与明国的贸易利益的引诱下,早晚都会对罗氏家的船队下手的。
更何况,政良也打算与王直的进一步合作后,再次鼓动王直往西面发展,首要目标就是台湾了,估计此时的郑家也开始在台湾发展起来了,政良自然希望鼓动王直染指这里,然后以合作人的身份参合到这个地区的海上贸易当中的。
当然,即便是考虑与王直一方合作,但这一次王直主动撕毁当初双方协议的行为,也是必须给予惩罚的,否则就会造成王直一方以为罗氏家是软弱可欺的了,这就为将来双方的合作蒙上阴影了,更加令罗氏家在日后的合作中陷入弱势一方。这自然是政良所部希望的。
至于是否需要考虑王直一方将来会否又撕毁协议?这几乎是不用去考虑的,既然是对方是海盗,就必然会有此可能的了。一切都要取决于罗氏家是否越来越强大,麾下水军会否逐渐形成有力的远航作战能力了。
就像政良一直所尊奉的原则一样,所有的的盟约、协议,都是建立在双方的实力基础上的。否则即便是合作或者结盟,势力弱的一方也会处于弱势甚至从属的地位。
至于王直一方会否在将来变得软弱?这也是很难断定的,毕竟对方也有可能还是跑回明国岸上去送死了,也有可能像王直起家的的经历一样,被他的手下背叛了。
(感谢“百世經綸、spring晨曦、智天使”的月票支持;感谢“finalfanyasy”588点币的支持。汗,估计是周一,诸位都提不起精神阿,但还是恳请支持一下,就算投一张推荐票也是对本书极大的支持阿!)(未完待续)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982章 信长再用计
. .
在确定好与王直谈判的底线后,政良随即将还在等待中的王直义子王滶找来,提出了罗氏家的几个要求:
首先,若王直希望罗氏家不介意对此前他所作出的撕毁双方协议的举动,那么对方先要将盘踞在南九州沿海的甄岛群岛(位于萨摩国沿海以上、中、下甄岛为主岛屿的岛屿群)、大隅海峡沿海群岛(位于大隅海峡附近的种子岛、屋久岛、硫磺岛、黑岛等岛屿)交还给罗氏家水军接收。至于已经被对方水军控制的诸如那霸群岛等岛屿,罗氏家则是承认其所有权。
其次,在将上述岛屿交还给罗氏家水军掌控后,罗氏家可以将此前从岛津家手中俘虏的二百余人的明国海贼返还给王直一方,但需要以一个明国俘虏换取两个奴隶的方式进行交换,其中男女奴隶各一半,由罗氏家人员亲自前往选取。
实际上,在王直掌控的岛屿以及船只当中是存在着不少的明国奴隶的。这些奴隶都是来自对方在明国沿海抢掠时掠夺而来的人口。其中青壮将充当他们的苦力,而女子则是供他们玩弄。政良此前与王直的贸易中,也是不断从对方手中购买到这些奴隶的。现在提出如此交易要求,也算是再解救一部分的奴隶了。
对于明国沿海发生的事情,以政良的能力也仅能杜绝领地人员加入到对方的阵营当中了,其余也是无能无力。但实际上,由于罗氏家掌控了九州岛沿海,已经因此而减少了不少的人口进入王直的船队当中成为倭寇了。至于诸如四国、东海道等地。由于距离较远。而且王直与当地势力以及民众并不熟悉。所以王直一直以来在那里招募到的人手也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何王直如此看重那二百个被罗氏家所俘虏的明国海贼的原因。
也正由于政良在杜绝倭寇的事情当中起到了不少作用,在此事被石头告知当初政良游访明国沿海地区时认识的少林寺和尚后,这些和尚竟然有前来罗氏家领地拜访的意思。对此,政良自然是非常赞成的,甚至还亲自书写了邀请信,极力邀请少林寺的武僧以及得道高僧前来。为此政良已经想好了如何借助这些少林高僧增加罗氏家名声以及维护自身领地内的稳定了。
当然,对于政良的邀请,此时政良还没有收到少林寺的回复。相信他们早晚都会前来的。若是这一次与王直谈判成功,则更加保证了从明国沿海前往罗氏家的海上商路的安全稳定了,少林寺方面的高僧就更加会前来了。
为此,政良也提出了最后一个与王直的谈判条件,那就是要求王直的势力为罗氏家在明国沿海前往罗氏家领地的海上通道提供武力保护,为此罗氏家将会提供一定的利益瓜分。这相当于向王直提出了更加紧密而巨大的贸易协议了。
虽然前面两个谈判条件的确让王直很不满,但当看到第三个要求,王直在接收到义子王滶带回去的谈判条件后,在不久后就同意了政良的要求了。
于是,在确定主题内容后。双方立即围绕这三个条件(尤其是第三个条件)而展开了更加详细的谈判。
而就在罗氏家与王直谈判之时,在遥远的尾张国清州城织田信长的书房中。织田信长也正与爱智十阿弥、前田又左卫门利家两个近侍交谈着。
“又左,”织田信长开口对前田利家道,“十阿弥总叫你‘犬’,你不气愤?”
平时在织田家中,爱智十阿弥因前田利家的乳名为“犬千代”而常常嘲笑他,恶语相加,甚至偷了前田利家的饰物,而主公织田信长因为个人喜爱总是偏袒爱智十阿弥。
前田利家抬起头,严肃地看着主公织田信长。不错,才华横溢的爱智十阿弥认为前田利家反应迟钝,尽管前田利家已成人,他仍直呼其乳名,甚至称他为“犬”。前田利家气愤不过之时,也会回敬:“小聪明蛋!”但前田利家对于主公织田信长此时的问话却是有点迷惑不解了。
“堂堂一武士,竟被乳臭未干的十阿弥称为‘犬’,你真不气愤吗?”
“当然气愤。”
“那么,今晚亥时,你到本城角楼外杀了十阿弥。拿出武士的勇气,不要手软。”
“啊?”前田利家吃了一惊,回头看着十阿际。
只是,以宛如女人般的美貌和伶牙俐齿(或者是毒舌)而著称的十阿弥却是笑嘻嘻地晃着头,不言语。顿时,一股热血直冲前田利家脑门,他心下暗想:“这个浑蛋,又戏弄我!”
“怎么样?”织田信长道,“但我严禁属下私斗。你如要杀他,就不得不先驱逐他。”听完这句话后,前田利家终于明白了织田信长的用意了,这是要假装杀了十阿弥啊……
“目的地是何处?”想通后,前田利家当即一本正经地问道。只是十阿弥又“呵呵”地笑了起来。
前田利家禁不住转过身对着十阿弥怒问道,“有什么奇怪的?你太无礼了。”
十阿弥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对不住。但我还是忍不住。对于我这个触怒主君之人,你还关心我会被发配到何处?”
织田信长忽然转向十阿弥,“你明白吗?”
“明白。”
“那么,我就不多说了。十阿弥,你要被又左杀死。”
“是。”
织田信长也“呵呵”地笑了。他一边笑一边望着庭院,然后看着隔壁房间,站了起来。
“一定要将此事顺利完成!”说完,他就悄然离开了书房。
“十阿弥!”
“什么事,犬?”
“你居然耍小聪明,说知道目的地。难道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
“这么说。犬现在还不知自己的目的地?”
“浑蛋。故弄玄虚!”
“你也可以故弄玄虚啊。我要从这个世上消失了。”
“去哪里?”
“那个世界。”
“十阿弥,你要向我又左隐瞒去向吗?”
“主君已经说了,我让你杀死。既然被杀,目的地当然是那个世界喽。难道犬被杀死后,还准备人模人样前往骏河国一带旅游?”
前田利家放在腿上的拳头握得咯吱作响。如果说那只猴子木下藤吉郎虽多言善辩,却还带着体贴之意,而爱智十阿弥口中则完全是伤人自尊的讽刺和挖苦。
前田利家忍住怒气,笑道:“即使被杀死。也会心怀怨恨吧。那怨魂会投生到何处呢?”
“哈哈哈……”十阿弥捧腹大笑,“这就是犬深思熟虑后的结论吗?太有意思了!但是,即使你困惑不解,也不要和我的怨魂到一个地方去。否则,你将被后人视为笑柄。”
前田利家只觉一股怒火直窜心头,但他终于抑制住。
“那就亥时本城角楼外见。”他抓起刀,猛地站起身。
十阿弥赶紧追上去,道:“你真的明白了?如没有,就撇开男人的面子,求我教教你。主公也是此意。”前田利家也不答话。腾腾向外走去。
爱智十阿弥俊美的脸庞抽搐了一下,嘻嘻笑了。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戏弄前田利家。他很清楚。前田利家性格诚实,人品端正。他也很欣赏前田利家的能力、胆魄和单纯。但一看到前田利家那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有异常冷静、几乎没有表情的脸,十阿弥就不禁想戏弄他。也许是因为二人均年少好胜,棋逢对手,才在主公织田信长面前争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