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鹰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不游泳之鱼
“人口方面,目前萨摩国合共人口十五万人左右,其中青壮三万余人。孩童六万余人;大隅国合共十万人左右,其中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三万余人;日向国合共十一万人左右,其中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二万余人;此外,按照主公的吩咐,内政阁也已经分别将二万余、一万余、一万余合共四万余的明国移民分别迁移到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中分散定居。以上是此次检地中人口统计的情况,但此时还有着不少投奔本家的流民被安排到当地定居,预估当地的人口情况很快就会有新的变化。”
“矿藏方面,原本此前已经被开采当中的、在萨摩国的内城以及日向国佐土原附近的两座金矿也已经在本家奴隶番队的入主下重新开始开采。至于其他的矿藏,也正由矿山奉行李宏飞带人到处勘察当中。”
“工坊方面。遵照主公的命令,为便于南九州各地行军大道以及诸如水利设施等工事的修筑,内政阁也已经在萨摩国当地建立了一处水泥工坊,该工坊也已经投入了使用当中。”
“港口方面,大隅海峡外侧的屋久岛也正式成为了本家对外的贸易港口,同时也是本家水军的驻地之一。如此一来,本家已有大隅国的屋久岛、伊豫国的今冶港、对马岛、长门国的鸟岛作为本家对外的贸易港口,同时它们也是本家水军的军事港口;此外,肥前国的伊万里湾是本家的造船港口基地,唐津湾则是本家水军的训练基地。”
从南九州地区的人口比例情况来看,青壮明显是不多的,这主要是因为南九州当初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激战导致大量青壮被拉壮丁而死亡,而且由于此前岛津家转封往伊豫国北部地区之时,也拉走了不少萨摩国当地的青壮,于是就造成了如此状况了。
按照东乡平次的禀报,目前南九州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三地合共就有六十二万石的收入,人口方面也有三十五多人。能够有这样的战果,政良自然是对此前从准备到结束经历了两年之久的南九州战役当然是满意的了。
同时,政良也回想起了此前他刚刚看过的罗氏家各领地的收入以及人口情况,其中,收入方面。
作为罗氏家起家之地的肥前国,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其收入有了很明显的变化,1540年是收入为三十一万石,到了1549年,其收入已经上升到四十五万石,1556年是五十五万石,去年(1559)的最近一次检地则是到了六十一万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收入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罗氏家的法度不断地深入人心,令到当地的农渔业、商业、手工业、文化产业、饮食业在当地日渐发达起来,形成了相互循环促进的良好经济体系,于是就有了如此显著的变化。
与肥前国相似,同样是被罗氏家起家早期所占据了的筑后国、肥后国的收入变化也非常显著,其中筑后国1544年的收入为二十七万石,1549年的收入则是增加到三十三万石,1556年之时收入是四十一万石,而到了今年(1559)年初的最近一次检地则是到了四十六万石。肥后国方面这四年当年的收入则分别是三十四万石、三十七万石、四十八万石、五十三万石。
而罗氏家在起家中期所占据的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其变化也是挺大的。其中,筑前国在1551、1556、1559这三年当年的收入为三十四万石、四十二万石、四十六万石;丰前国在1551、1556、1559这三年当年的收入为十四万石、二十一万石、二十四万石;丰后国在1549、1556、1559这三年当年的收入为三十七万石、四十五万石、四十八万石。
壹岐岛方面,其在1549年之时全岛收入也才一万五千石,但到了去年(1559)全岛收入已经上升到五万石。要知道。壹岐岛是一个面积小。而且岛上山多林密、耕地面积少。人口也不多的岛屿来的,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收入变化,主要是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是,该岛屿成为罗氏家的领地后,不但被罗氏家迁移了不少流民进去定居,而且也大力推广了罗氏家的法度;
二是,在对马岛、大内家的西国地区成为了罗氏家的领地后,原本作为防御前沿阵地的壹岐岛以及其周围海域一下子就成为了罗氏家的内海了。令其能够安稳地大力发展起渔业、林业;
三是,由于其成为了罗氏家的内海,于是也成为了对马岛与朝鲜、明国商人贸易的中转站,不少商人会将该岛作为存放货物的临时仓库,而众多罗氏家内部的商人会途径该岛,从而也增加了该岛的繁荣;
最后,由于该岛的密林中生存着一种野牛,在罗氏家内政阁的支持下,不少当地岛上的领民干脆干起了捕捉野牛、驯养野牛为耕牛,甚至放牧养牛的工作。要知道,战国时期的耕牛价格可是很高的。这自然也增加了该岛屿的收入。
上述地区是罗氏家起家中期所占据后的领地总收入情况。而在这几年,罗氏家也先后占据了长门国、周防国、安艺国、对马岛等地。
长门国方面,虽然目前罗氏家只占据了该国的五分之四左右的地区(剩余的五分之一地区为以吉见家为首的众长门国豪族所瓜分着),但其在1556年时的收入为十二万石,而到了去年1559年,其收入已经增加为十四万石。
虽然该国有着孤悬于长门国沿海的鸟岛作为与东面的石见国、安云国等地进行海上贸易,但由于该地区海域风浪较大,经常有船只出现海上事故,所以一般的商人首先选择的是沿海的陆路进行交易。可惜的是,由于目前尼子家、吉见家、毛利家正在为石见国的银矿而在争战当中,严重阻碍了石见国、安云国等地通往罗氏家沿海陆路商道的通畅,所以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
与长门国类似,安艺国方面,罗氏家同样也只占据着大概五分之三的地区(剩余的五分之二地区为毛利家所占据着),其在1556年时的收入为十五万石,而到了去年1559年,其收入已经增加到了十六万石。
至于全面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周防国,其在156年的收入为十六万石,到了1559年,收入已经增加到十九万石。
从长门国、安艺国、周防国这三处地方的收入变化可以看得出来,其收入增加的幅度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刚刚经历过数次内战、外部入侵,而且有刚刚被罗氏家占据了才三年的时间,所以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重新恢复与发展。
对马岛方面,由于其是罗氏家与朝鲜、明国商人进行贸易的主要地点,而且相比起其后方的壹岐岛,其面积更大、耕地更多,所以其收入也算不错,1556年是其收入只有二万石,到了去年1559年,其总收入已经增加到了六万石。
当然,除了上诉这些地区以后,实际上罗氏家在备后国的西部、伊豫国的北部也是掌控着一些领地的。只是这些领地都是罗氏家的边境重地,实施的是军屯制度(这些地区没有任何的领民,当地的田地是由当地守军来耕作的),而且按照罗氏家法度,当地只会实行战国时期常见的耕作技术,任何先进的罗氏家技术与作物都不会在这些地区实施(主要是为了保密)。所以这些地区的收入合计起来也就一万余石不到两万石。
如此计算下来,再加上此时的南九州地区的总收入,罗氏家所有领地的总收入刚刚好到了四百万石多一点,于是,罗氏家从此就是一个四百万石的战国霸主了,政良也是一个身家四百万石的战国大名了。(小说《战国之鹰》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i1292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1038章 厚实根基
.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战国之鹰》更多支持!
当然,这四百万石的领地总收入,若是扣除了领民自身根据赋税留下的、返还给各个家臣领主的、各个机构的消耗的、领地建设消耗等等的众多消耗,所剩的就不多了。
当然,除了罗氏家各地的领地总收入有了不少的变化以外,各地的人口情况也有了不少的变化。
其中,作为罗氏家的起家之地,更加是罗氏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是军事中心,肥前国自然就是罗氏家领地当中人口最多的领地了,该领地到了去年(1559年)已经有了近四十万的人口,其中,青壮二十万人左右,孩童十万人左右。
同样,作为罗氏家起家前期被罗氏家占据了的筑后国、肥后国,这两地在去年(1559年)的人口分别是近二十八万人以及三十五人左右,其中筑后国的青壮为十六万人左右,孩童为七万人左右;而肥后国的青壮为二十一万人左右,孩童为十万人左右。
从上面情况可以看出,在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三地的人口当中,青壮、孩童的人口还是不少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三地是最早被罗氏家所占》 据的,也是最早安稳与富裕起来的,如此情况下,当地人口的人口成活率、出生率甚至是长寿率自然就比一般其他战国地区要高上许多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情形了。
由于是受罗氏家法度影响最深(是罗氏家最为坚实的支持者。可谓是死忠)。而且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于是,这三处地区也成为了罗氏家内政阁、军事阁(包含众多常备番队)等众多机构的主要人才来源地区。
与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相比起来,在罗氏家起家中期才纳入罗氏家版图的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这些地区,其青壮、孩童的人口就没有那么多了,毕竟当初这些地区是经历了罗氏家、大友家、大内家势力之间的连番大战的,甚至还发生了一场针对罗氏家的一向一揆,所以在经过了近十年的发展以后,这些地区才重新恢复了原貌。并且开始遵循着罗氏家法度的引导向肥前国、筑后国、丰后国这些地区以往所走过的道路迈进。
这些地区当中,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的总人口分别是二十万人、十五万人、二十八万人、二万人左右,其中筑前国的青壮为十三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丰前国的青壮为七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丰后国的青壮为十五万人左右,孩童为八万人左右;壹岐国的青壮为八千人左右,孩童为四千人左右。
既然筑前国、丰前国、丰后国、壹岐岛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才从当初的战后中恢复到战前境况并且开始增长起人口起来,那么这三、四年里才陆续被罗氏家所占据的西国与南九州地区则是处于补充人口的阶段了。
其中,于1556年才陆续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对马岛这些地区,它们的领地内总人口分别是十三万人、八万人、十二万人、两万人左右。而它们的青壮与孩童的情况分别是,周防国的青壮为三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长门国地区的青壮为二万人左右,孩童为三万人左右;安艺国地区的青壮为四万人左右,孩童为五万人左右;对马岛则是有一万人左右的青壮以及一千人左右的孩童。
与西国地区的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等地相似,于去年(1559年)被罗氏家所占据的南九州地区,其中萨摩国的人口为十五万人左右,包含青壮三万余人,孩童六万余人;大隅国人口为十万人左右,包含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三万余人;日向国人口为十一万人左右,包含青壮四万余人,孩童二万余人。
此外,备后国与伊豫国两地罗氏家所占据的这部分领地,由于实行着罗氏家的军屯法度,所以这两地并没有一般的罗氏家领民(前来投靠的战国其他地区的流民,也只是会在这些地区稍作停留后,就会在罗氏家内政阁人员的安排下,被分批运往罗氏家的其余地区中去定居),当地的田地都是由驻守在当地的临时农兵所耕作的。所以这两地并没有人口(当地驻守的常备、预备役常备以及临时农兵,他们的人头数量都是计算在其各自家中所属的罗氏家领地当中的)。
当然,这里还需要重要指出的是,在罗氏家各地的人口中也已经是包含了合共近四十三万人的明国移民人口的了。
这些明国移民人口的具体分布是,肥前国十万人左右,筑后国六万人左右,肥后国十万人左右,筑前国三万人左右,丰后国五万人左右,丰前国二万人左右,长门国一万余人,周防国一万余人,安艺国一万余人,萨摩国二万余人,日向国与大隅国各一万余人,合共四十三万余人。
而这四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也并非全部都是来自明国的,实际在近二十年里,罗氏家也只是经过王海、王直、尤剑侠、佐墨阳等明国走私商人的船队,获得了不到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罢了。至于剩余的三十余万的明国移民,实际上他们是前面十三万余人的明国移民的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后代。严格地说,他们也算不得是明国移民了,而是罗氏家领地中土生土长的领民了。
无论是明国移民也好,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领民也好,他们都是罗氏家的领民,享受着同样的待遇,而罗氏家目前的领地版图已经遍布在肥前国、筑后国、肥后国、筑前国、丰后国、丰前国、周防国、长门国、安艺国、备后国、伊豫国、萨摩国、大隅国、日向国合共十四个国境,总收入为四百万石,总人口为二百四十万人左右,其中青壮有一百一四万人左右,孩童则是七十万人左右。
以如此强大的根基,的确是为罗氏家上洛大业提供了厚实的根基了,而东乡平次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故意禀报南九州的收入以及人口情况,自然就是间接勾起政良对罗氏家领地根基的回想,从而间接劝谏政良,罗氏家是到了上洛的时候了。
{本章合共二千四百余字,而网站这一章只收了二千字的稿费,所以以下这两百余字是免费的:
今天是第三十八天了,在这三十八天里,本书每一天的更新都是在10000到15000字之间(再加上新书《巨树领主》那里每天4000到6000字的更新频率,实际上一天更新14000到20000多字),难得坚持这么久,在这里,大鱼向诸位求支持了。
您的一个点击、一个订阅、一次打赏、一张月票,任何的一个选择,都是对大鱼的最大支持阿。好吧,最近上述的支持实在有点可怜,令大鱼有点灰心丧气了,在本书如此扑街的情况下,赚钱是完全谈不上的了,大鱼写这么多,无非也是为了满足您看书时的爽快需求阿。
至于投推荐票,若是新书《巨树领主》(书号3452023)合您口味,恳请移驾新书投上几票,若是不合您口味,也请为本书投上几票阿!}(小说《战国之鹰》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i1292
.全部章节
战国之鹰 第1039章 上洛大业
. .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战国之鹰》更多支持!
九州肥前国学府城城外的行军大道上。永禄三年八月的烈日之下,有明海的海风卷起滚滚尘埃,人马俱是一身尘土。
“驾!驾!”
左边是学府城的护城河,右边是一座小院子。在烈日的照射下,一切都没精打采,河堤上的绿叶也变了颜色。行军大道上,骑着四岁鹿鬃马疯狂奔驰的,乃今年已是十一岁的罗氏政良的三子、肥前国松浦家的继承者松浦元王丸左卫门少尉隆信。
今日他突然得知自己的长兄罗氏唐王丸大宰大弍辉良刚刚于前日从南九州返回学府城了,于是他就急急忙忙地从肥前国松浦郡野高山的牧场中赶回来了。
“驾!驾!”
松浦隆信扬起鞭子,抽打战马,在烈日下的行军大道上狂奔。他全身都已湿透。若是往常,他会跑到有明海海边,让海风吹干汗水。但今日,他却是非常兴奋、焦急,他希望尽快见到他已经近一年没有见过的长兄了。
要知道,自从去年南九州的岛津家向罗氏家臣服,而南九州从此纳入罗氏家的版图之后,先是他的二兄罗氏* 宋王丸左兵卫大尉信良跟随那个神秘的远征之队离开了,紧接着,他的长兄,罗氏家的家督继承者罗氏辉良也按照父亲政良的命令,前往南九州坐镇了。于是一向作为罗氏辉良与罗氏信良尾巴的松浦隆信就变得孤单起来了。
虽然他还有着五岁的四弟吉之丸、十一岁的姐姐春姬,但这两人都是众位母亲的宝贝。老是被“责骂”调皮的他自然是无法接近他们的。最终。他就只剩下了众兄弟姐妹的大姐大美姬了。
而姐姐美姬也根本没时间顾及他。毕竟她与浓姬姐姐、圆久比丘尼姐姐、相良千代菊姐姐、立花訚千代姐姐、高桥见姐姐、一条喜多姐姐等人正在全力训练她们那个红色女姬番队呢。最近也是实在是太过厌烦于众位师范所教导的政务与商务等知识了,于是他干脆就找了个借口跑到这些姐姐所在的野高山牧场那里游玩一番了。结果就是他离开这几天,长兄罗氏辉良就回来了,于是他就立即向还在训练当中的众位姐姐们告别后,骑着马就快速往学府城赶回来了。
松浦隆信骑着马进入学府城后,依次穿过了学府城的四道城、三道城的城门,直至来到了三道城,兄长罗氏辉良的住宅是位于三道城当中的(虽然政良的住宅是在本道城当中。但按照政良定下的家规,在罗氏家男丁元服以后,就需要搬离父母单独居住,所以此时的罗氏辉良与罗氏信良的住宅都不是在本道城中,而是在二道城当中的)。
当松浦隆信骑着马来到长兄罗氏辉良的住宅大院门前之时,正好遇到了正准备出门的罗氏辉良
“兄长!”看到是罗氏辉良后,松浦隆信当即高兴地大叫一声,同时猛地勒住缰绳,脚蹬离开了马腹,但实际上松浦隆信的骑马技能还是很一般的。所以猛然的动作下,他有点掉下马的危险了。
“小心!”看到松浦隆信差点摔落在地。辉良连忙跑了过来,“三弟,你总是莽莽撞撞的,要是被马踩到了怎么办?”辉良还留着额发,脸色苍白,但长相俊美,英气勃勃,很像其母亲,罗氏家的主母菊姬。此时的辉良双眉竖起,一手扶住松浦隆信,同时也被连番扶助三弟松浦隆信的动作弄得满头大汗了。
“呵呵!”松浦隆信一面在兄长辉良的帮助下慢慢下马,一面傻笑着,“兄长,你终于回来了!”
“嗯!”辉良这时也呼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后,随即又拍了拍眼前的四岁鹿鬃马的马背道,“这匹马不错!”
这匹四岁的鹿鬃马的确很不错,若是换了一般的战马,此前的松浦隆信早就从马背上掉下来了,幸亏这匹鹿鬃马及时主动做了动作调整,才令松浦隆信逃过一劫。如此灵性的战马自然是好马了。
“不。还有更好的。”原本辉良也只时称赞一下这匹鹿鬃马,结果却令到刚刚落地站稳地松浦隆信脸色一夸。
“哦?”辉良见到这样的情形当即感到奇怪了。
“兄长,您有所不知。”见到勾起了辉良的兴趣,松浦隆信当即诉苦道,“父亲的坐骑百里黑此前生下了一匹全身漆黑的小马驹,非常的漂亮,但却被姐姐给抢去了,说是成为了她以后的座骑了。”
“呵呵,既然如此,你就算喜欢那匹小马驹也没有办法了。”对于从小就跟他一起长大的弟弟,辉良一听之下,那里还不知道这个弟弟是企图利用他将那匹小马驹从姐姐美姬手中抢夺过来。只是,即便他现在正式开始在家中做事了,但他依然还是有点惧怕这个连父亲也敢随意撒娇的美姬姐姐的,所以一听到是有关美姬姐姐的事情,他当然赶紧脱开关系了。更何况,此时就算他真的原意介入此事,也是没有时间了。
“兄长,那匹小马驹真的很漂亮、很聪明的,要不你跟我一起到野高山的牧场瞧一瞧吧。”眼见诡计不成,松浦隆信当即说道。
“呵呵,好了,兄长正要出门了,你就不要跟姐姐抢夺了,否则惹怒了美姬姐姐,谁也救不了你。”面对松浦隆信的请求,辉良却是笑着说道。
“什么,出门?去那里?带上我吧。”松浦隆信一听辉良正要出门,于是赶紧说道。
“嗯,是父亲的命令,要出一趟远门。”辉良继续说道。
此前还在七月的时候,辉良原本还在南九州地区处理当地的事务的。然后突然就接收到了父亲政良派人送来的命令。令其返回学府城。于是他立即将手中事务转交给了前来代替他的吉冈长增后。就匆忙返回肥前国的学府城了。
回到学府城与父亲政良见面后,他才知道这一次父亲将他召唤回来的原因,那就是代表罗氏家出使京都,与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秘密见面。
根据外公东乡平次事后找他详谈之时所描述的,在七月的时候,幕府将军派遣了一位名为明智光秀的家臣带着一封书信来到了本家。该书信中正是幕府将军郑重恳切地邀请本家上洛的内容。于是在与众家臣详细商议一番,并且对诸如西国地区与南九州地区的建设、对弟弟罗氏信良在远江国的支援等家中事务进行了妥善安排后,最终罗氏家上下就达成了应幕府将军足利义辉的邀请。尽快上洛的一致目标。
当然,既然准备上洛,除了自身要做好妥善准备之余,也要进一步与作为邀请者的幕府将军进行相互配合的协商的,对于这一次协商,一般情况下,自然是父亲政良亲自前往京都与足利义辉会面为好了,但此时家中也有不少事务离不开父亲的决断,于是在经过众家臣一番商议之后,众人一致向父亲政良推举了辉良自己代替父亲政良前往京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