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从末世到1973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万里飘香
袁珊珊这话说得够坦白够实际了吧,将唐芸震得眼睛瞪得老大,一脸“你竟然是这样的人”的神情,或许袁珊珊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有些幻灭了,可就算如此,袁珊珊也会说一句“活该”,她可不想被人当成道德楷模和行动标兵。
“你、你……”唐芸结结巴巴地话都说不完整。
“我怎么了?”袁珊珊笑睨着她说,“这样就受打击了?唐姐你也太脆弱了吧。”
“呸!”唐芸呸了一口,转头四周看看,没人,低声说,“你怎就知道能再恢复高考的?难道你有小道消息?咱这样的还能参加?”
袁珊珊看到了唐芸眼里的亮光,果然也是不甘于现状的人,她笑:“我可没小道消息,不过不作好准备,万一过几年有机会参加高考了,却白白让机会从眼前溜走,岂不是后悔一辈子?刚开始几年,国家总归有些补偿政策的吧。”
说完这些袁珊珊便不再说了,唐芸要问什么,她只管拿眼神看着她,几次下来唐芸只得恨恨地捶了她一记,却拿她没办法。这也是对唐芸她才会多说几句的,因为她看得出唐芸的性子,只要有机会的话她绝不会什么都不做,必定会抓住机会奋力一搏。
倒是一起从丰城来的杨虹,她过来这边时袁珊珊很少再涉及这方面的话题,来了就吃吃喝喝足够,最近听到一个风声,似乎杨虹跟当地一个年青男人走得比较近,还是火车上碰到的林丽芬牵的线搭的桥。
她无法说杨虹的做法不对,不是谁都像她这样拥有一身异能可以超额完成地里的农活,杨虹原本家里就是比较得宠的,没吃过多大苦头,来了这里后哪里受得了,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惰性和依赖心,有个林丽芬这样的先例放在哪里,于是便也有所动摇了。
只是自己做出的选择,以后不要后悔便行了,她不是杨虹的父母,不会对她行事指手划脚。
唐芸倒是行动利落的人,过了两天,除了那本继续在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还借了罗晓桐的书来看,虽然只是初中的书,但她说,她丢开好几年了,以前学的差不多都还给学校和老师了。
唐芸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再多待几年也无法像孟佳华那样,能适应农村的环境,她渴望改变,做出成绩,也许还存了份让曾经的对象后悔的念头。
袁珊珊看她一边抱怨低咒一边还是硬着头皮翻书的样子,笑了笑,她想,就算没有这次她的提醒,等到过几年风声传出来,唐芸也会是第一个重新拿起坚定地走上考场的人,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命运。
袁珊珊没想到,她影响到的不止唐芸一个,还有罗晓桐,在家里一天晚上晚饭后,她很认真地跟她爸说:“爸,我不想再相看这么快嫁人了,我想去县里读高中。”
罗长树一愣:“你决定了?不反悔了?”
罗母大吃一惊:“明天人家就上门相看了,你这时候说不相看像什么话?姑娘家到了这年纪不都张罗着准备嫁人了,你看这四邻八乡的谁不这样过来的?是不是你常跟那些知青来往,被她们带坏了?你跟她们能一样吗?她们说不定哪天就回城了,有她们家人操心,你可一直在这村里待着呢。”
罗晓桐拧起了眉头,只看着她爸,家里大事听她爸的,只要她爸赞同她就没关系。
罗长树也皱着眉头问:“你真的想清楚了?当初回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你,是你说不想念了的。”罗长树没多少姑娘家不能念书的想法,在他看来,只要想念肯念,他会一直支持下去。
“当家的?”罗母没想到罗长树这么惯着女儿。
罗长树看了媳妇一眼说:“以后日子要晓桐自己过下去的,得她自己拿主张才会不后悔,她想嫁就嫁,不想嫁在家多待几年也没问题。”
“爸!”罗晓桐感动地叫道,“爸,我想清楚了,当时因为镇上的高中没什么正经的老师,所以不想念了,又不想离家太远,也许跟妈说的一样,是受了她们影响,可不试试我总不甘心,就这么嫁到别人家生孩子,整天操心这操心那的,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外面看看,爸你看到了,祥子哥去当兵后变化有多大。”
罗母气急败坏,果然是被那些知青给影响坏了,整天就想往外跑:“你个死丫头,你要气死妈是不是?姑娘家往外跑,心都跑野了!”
“行了你少说几句吧,我罗长树的姑娘,跟小子一样,想读书就读去,只要以后不后悔就好,做个文化人也不错,至少知道以后自己能拿主张。”可别像你妈似的,头发长见识短,这话罗长树也就放心里说说,毕竟当年他在外当兵,让媳妇在家受了不少苦,不过她这性子,他不希望女儿跟妈一样只知道委曲忍受。
“你就惯着她吧,等到时候嫁不去就知道丢脸了!”罗母气得桌子也不收拾,转身回房间待着了。
罗晓桐吐了吐舌头,可把妈给气坏了,罗长树拍拍她脑袋:“我找人给那家人送信去,说老实话,我不觉得那小伙子配得上我闺女,只不过这事过后,跟你妈说说好话,她说了什么不好听的,你忍忍。”毕竟最后媳妇因为他和女儿的缘故,还是会对晓桐让步的。
“知道了,爸,谢谢你。”罗晓桐想想村里同辈的姑娘,少有能碰上像她爸这样开明的,无比庆幸她爸对她的纵容。
原本袁珊珊和唐芸打算围观罗晓桐相亲过程的,结果第二天没等她们过去,罗晓桐先跑过来了,兴奋地告诉她们相亲取消了,她决定下半年去县高中住校读书了。
“真决定了?婶子没反对?”袁珊珊诧异道,她与罗母接触不算多,但那是个跟罗婶不太一样的婶子,虽然表面上对他们知青挺热情的,但也显得有些过于客气了。
“我妈当然不同意了,可我爸站在我一边,”罗晓桐得意地甩了甩两个辫子。
“傻姑娘,”唐芸作怪地拍拍她脑袋,“小心以后变成老姑娘嫁不出去。”
“才不怕,嫁不出去我就跟唐姐混。”罗晓桐笑嘻嘻地说,被唐芸作生气状要撕她的脸,两人打闹成一团,把郑大奶奶都惊动了,出来一看是这两个姑娘,笑眯眯地看着。
知道罗晓桐的决定后,郑大奶奶也支持:“好,读书好,当个文化人,别听你妈的,你妈当年的苦头还没吃够啊,将来到城里当公家人吃公家饭,以后在婆家也能挺直腰杆,好闺女哪里会愁嫁。”
“哈哈,大奶奶比我妈思想还先进开明,应该让我妈来听听。”罗晓桐乐道。
等罗晓桐回去,唐芸跟袁珊珊说:“婶子不会怪上我们,说我们把晓桐带坏了吧?”唐芸还是知道有些村人看不上他们知青的,嫌他们太娇气,而且迟早要离开的。
郑大奶奶说:“怪就怪,不过他家里大事都是长树作主,只要长树点头了,长树媳妇反对也没用,幸好晓桐性子不像她妈,否则以后也是立不起来的。”
郑大奶奶提了提,袁珊珊和唐芸才知道当年晓桐妈吃过的苦头,罗书记在外当兵,偏她婆婆是个偏心的,没男人在家护着,晓桐妈被搓磨得差点连孩子都护不住,最后还是罗婶看不惯站了出来:“……当年晓桐她哥也受了不少的罪,长大后跟他爸妈感情都不深,你看长树想方设法让他进城当了工人,可有常常带媳妇孩子回来看看长树他们的?还是养在身边的老闺女贴心。”
这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吧,袁珊珊也很少听罗晓桐提起她那个哥哥,反而常把祥子哥挂嘴边,可见感情的亲疏远近。





从末世到1973 第48章
第48章
从除夕到正月,村里一直没有停止过鞭炮的响声,雪白的积雪上,洒落着红色的纸屑,分外喜庆。
许言森和同样没回去的姚海波,这几天干脆就住到了坡头村知青院里,反正空了不少床位,再挤几个人也没问题,当然那里只是个睡觉的地方,这个年基本就是在郑大奶奶家过的,除夕那晚将苏凤林和吴威也叫了过来,吃过年夜饭才转战去知青院守夜,打了通宵的扑克。
热闹的新年持续到元宵之后才渐渐降下温度,随着其他知青的回归,许言森和姚海波也没有赖在这边的理由了,只得依依不舍地道别,说这个新年他们在这儿养胖了一圈,特别是许言森,夏秋晒黑了些的皮肤,一个冬日下来又变白了不少,把站在他身边的姚海波生生衬托成了土里土气的老农一个。
开春后,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一年的忙碌又要开始了,虽然还没开始下地,可大队里已经响起修农具磨铁器的声音,而袁珊珊和袁卫彬这对姐弟,也越来越融入了坡头村的生活,去年参与的三件事,保护村子打杀野猪,从劫匪手里救人,以及在搜山行动中的优秀表现,足以让袁珊珊成为秦石公社以至整个安平县政府和知青办重点表扬的对象。
将一个成分不好的青年,教育改造成先进积极分子,这样的宣传相比其他更有意义,更具典型,也更突显出政府和知青办工作的到位与成绩。
因此,当这样一个典型树立起来后,从县政府到秦石公社,以及整个知青办,就不容许再有人搞破坏给革命工作抹黑,也因此,在袁珊珊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上面的领导班子已经自发形成了对她和袁卫彬最好的保护机制,立场不同的派系,对此却达成了一致意见。
当袁珊珊从许言森那里知道这一情况后,当真是哭笑不得,也不再拒绝被上面指派了去其他公社作报告,表面功夫那是越来越镇定,毕竟出去多跑几趟,就能让她和袁卫彬不用担心外面的种种纷扰,可以安心地在坡头村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将这视为交易的话,那她明显是获得超过付出。
不得不提的一件事是,袁珊珊出去作报告的稿子,在她写出初稿后,由许言森同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动润色,虽然袁珊珊照着念的时候心底羞耻度爆表,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报告为她这个先进典型增色不少。
有着这样的光环护航,袁珊珊和弟弟顺利地从七四年走到了七六年,还将这样的光环辐射到了身在青祁农场的袁父身上。这两年虽然外面偶有大的波动,却也没能影响到身处在山村里的姐弟俩,倒是袁父那里受了些影响,幸好这几年和苏河昌叔侄的关系越来越巩固,靠着他们捎带过去的粮食和其他物品,这日子也慢慢熬过来了。
不得不提的是,七六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整个国家发展的大事件,那就是四人集团的倒台,十月消息传到安平县和秦石公社时,几乎所有的知青奔走相告,激动万分。
那几日,坡头村知青院时常有别村的知青出入,有时还没进院子,站在外面就能听到里面的知青,慷慨激昂地谈论着国家大事,包括赵洪军和孟佳华这样沉稳的老知青,也无法避免,被这样的亢奋情绪影响着。
或许整个知青中,也就袁珊珊表现出来的平静反而显得异常,因为这对她来说,是早已知道的事,既是已知的注定要发生的,又要如何产生出激动的情绪?受她影响,袁卫彬的表现也要比赵洪军他们好得多,此外便是许言森了,当他特地骑自行车赶过来,想在第一时间将这一大消息告诉袁珊珊时,袁珊珊平静地点了点头,说:“哦。”
其实她心里还有一句:原来是这个时间啊。
因为之前她只知道大约在七六七七年的时候,那个四人集团要完蛋了的,现在总算知道了具体时间,原来是七六年啊,这一年发生的大事件可真多,之前伟人逝世的时候,包括坡头村在内,整个国家都陷入悲哀之中,这才过去了一个多月,亲身经历这一段历史,袁珊珊也是有所动容的。
看她这般模样,许言森也忍不住笑起来,县里许多工人学生都走上街头了,也就袁珊珊如此冷静,在他想来是因为早知道有这么一天的吧。
袁珊珊又连忙描补了句:“这的确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国家要开始拨乱反正,对一些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了。”
“是的,”许言森用力点点头,激动期盼道,“像你说的,不会等太久的。”
也许是这一事件让许多知青看到了回城的曙光,知青互相之间的走动变得频繁起来,交流各自打听到的消息,与家人之间的通信也比以往勤快,希望能尽快拿到回城的名额,人心,也变得更加躁动。
只是,该上工的还是要上工,因为不住一起,没太受知青院那边气氛的影响,袁珊珊与袁卫彬每日上工时间一到,必定已经到场了,这情形与其他知青相对照,让大队干部看得也暗暗点头,不亏是受县里重点表扬的积极分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能坚持不动摇。
其实这真是误会,因为袁珊珊虽然不太记得清这一时间,可她清楚记得恢复高考的时间的,现在时间还没到,所以该干什么就该干什么,那些知青过上几个月便会发现,他们只是白忙碌一场,回城的时机还没到呢。
“珊珊姐,有你的信,从丰城来的。”郑伟也就是罗婶的大孙子,挥舞着手里的信找到在地里忙春耕的袁珊珊。
“来了,等我洗下手。”袁珊珊去旁边的水沟将手上的泥洗掉,擦干了手走过来,接过信说,“谢谢小华,小华真乖,又帮你爷爷做事了。”
郑伟害羞地笑笑,他现在和弟弟都已上学读书了,每天早上村里的牛车会将这些上小学的孩子送去邻村的红旗小学,晚上再去接回来,坡头村并没有学校,今天放假,在大队里玩的时候碰上邮递员过来,便自告奋勇地送信过来了。
“姐,谁来的信?”隔了些距离的袁卫彬,看到了忙过来问,他如今是十七岁的大小伙了,不再是小少年一名,因为比同龄人吃得好又有充足的锻炼,这个头越来越向他们大哥看齐,站在袁珊珊身边比她高了小半个头了。
袁珊珊以前和他平视,现在需要稍微抬起头才能看到他眼睛,即使有异能加持,也对先天遗传因子束手无策,拼了命地蹿到一六六后,就再也不肯动一动了,袁珊珊表示已经绝望了。
其实这身高在坡头村姑娘小媳妇中,已经算高的了,女知青中,包括后面几年陆续过来的,到现在也只有唐芸比她高了两三公分,只是袁珊珊老拿以前末世的身高才衡量,末世前她不算矮,异能觉醒后又长高了一截有一米七几,但在女异能者队伍里,这身高也绝算不上高的。
只能说老袁家的高个基因都跑到袁卫国和袁卫彬这对兄弟身上了,袁珊珊是托了自己异能的福才摆脱了矮个的头衔。
“是孙叔和赵阿姨来的信,我看看写了什么。”袁珊珊收回目光,拆开信一目十行地扫起来。
这几年年节的时候她自己或是让许言森帮忙,从县里寄些熏肉和山货给孙叔一家,一直保持着联系,虽然通信没有和袁父袁大哥那样频繁,但一年下来也会写上几封,所以丰城那边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她也能及时得到消息。
这回孙叔信里便告诉了他们一个大消息,对他们袁家来说绝对是件好事,袁珊珊惊喜道:“彬彬,曹家倒了!曹家父子被抓起来了!”
“真的?快给我看,姐,快让我看看哪里写了?”袁卫彬先是一愣,紧接着很快反应过来,抢着要看信上怎么写的。
袁珊珊已经扫完了整封信,转手递给了袁卫彬,当袁卫彬看到那段内容时,兴奋得握拳挥舞了几下,太好了!当初害了他们一家的坏蛋,终于得到报应了。
郑伟眨眨眼:“是坏蛋被公安抓起来了?”
“对,”回答的是袁卫彬,“是坏蛋罪有应得,自食其果了,姐,我太高兴了。”
袁珊珊如今无法随意地拍他脑袋了,笑着说:“不是早知道的结果,就他们一家子做的那些,迟早会有清算的一日,现在不就来了。”
“姐,那你说咱爸,是不是也快要出来了?”袁卫彬期盼道,毕竟青祁农场并不是他们的家,他们的家在丰城。
“会出来的,这是迟早的事,不要着急,咱爸还有钟伯伯他们都会离开那里的。”丰城的一切,随着曹家父子的倒台,也许就是给出了一个信号,可能用不了多久,袁父就能回城了,因为许父和袁父都是在曹家父子手里被打成反动分子送去改造的,“谢谢小伟,小伟找弟弟去玩吧。”
“珊珊姐再见。”郑伟蹦蹦跳跳地走了,虽然郑伟妈常会嘀咕一些袁珊珊不好的话,但郑家的两个孩子还是跟着罗婶的时间长一点,受的影响更大,再加上袁珊珊这里好吃的东西也多,哪里会听得进他们妈妈的话,所以依旧亲近袁珊珊姐弟。
袁卫彬将信反复看了好几遍,才不舍地叠起来放进自己衣兜里,好一会儿脸上喜滋滋的神情才退去,挠了挠脑袋说:“姐,姓曹的被抓了起来,你说……我妈她不会又要跟姓曹的离婚了吧?”
在没离开丰城前他对他妈感情还好,毕竟是亲妈,可后来亲妈的行为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他头上,如果可以,他多想不承认那是他亲妈。
来到坡头村后三年多了,他也想过他妈会不会惦记着他这儿子,不放心地写封信过来关心一下,要不是有他姐,他不可能适应得了这里的生活,可越等越心冷,三年多来连一张纸片都没来过,当初他没跟他妈走,与爸以及姐姐哥哥划清界限,他妈当真就不认他这个儿子了,幸好他还有爸和大哥姐姐。
三年的劳作,三年的学习,可以让一个少年身上发生很大的改变,现在看到这个结果,想到在青祁农场的爸爸,他觉得这是个莫大的讽刺,看他妈这个革命积极分子,最后又落到什么好的结局?再嫁的男人又被抓了起来。
“说起来,那姓曹的,也算是我后爸吧。”说着袁卫彬笑了一下,倘若没有释然,这样的话他以前是从不会承认的。
袁珊珊想想周秀兰的性子,笑道:“也许会吧,风水轮流转,如今是曹家父子成为人人喊打的角色,你妈一直自诩革命积极分子,怎可能自甘堕落,与这样的人为伍。彬彬你放心,你妈有本事让自己活得比谁都好,也许抓曹家父子的过程里,她也会积极检举提供证据,那样她不仅不会受到牵连,还会得到优待呢。”
袁卫彬脸一黑,这还真有可能是他亲妈会做出来的事,跟在正常人身边时间越长,他越不能理解他亲妈的脑子和思路。
袁珊珊踮脚摸摸他脑袋:“算了,不要去想了,等以后回到丰城,你有空再去看看她就是了。”至于她和她哥就算了,早已经是陌路人了,“要是能抓紧一点,说不定今年我们能和咱爸一起在丰城过年了。”
袁卫彬点点头,他姐说过,亲妈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人可以选择以后走什么路。说实话,他姐比他亲妈更称职,他妈没给予的,他却一样不差。
后面的话却让他一喜,向他姐确认道:“真的?姐你说的是真的?爸马上就能回去了?我们今年能在家一起过年了?”
袁珊珊说:“这要看丰城那边动作了,希望能快点吧,就算今年回不了,明年肯定能。”
袁卫彬激动得眼眶发酸,转过头拼命眨眼睛,回头来又朝他姐咧嘴傻乐。
等下了工回去后,郑大奶奶和军军也知道了,替姐弟俩高兴,他们也觉得袁父的好日子快来了。
袁珊珊原本要让弟弟骑车去济口村,将这好消息告诉许言森,不想袁卫彬刚推着自行车出门,就看到远远骑车过来的人,正是他要找的人,忙挥手叫道:“许大哥,我正要去找你,我跟姐今天收到丰城来的信了。”
许言森骑到他面前刹住车,脚踩到地上,脸上的喜意同样遮不住:“巧了,我也刚得到消息,准备过来告诉你们的,没想到你们的信到得这么快。”
进了院子,许言森说了他得到的消息来源,是县里的人给他递了消息,他又特地赶去县里,往丰城打了电话,再三确认过后才来通知珊珊姐弟,免得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许言森得到的消息比珊珊姐弟更详细,因为四人集团的倒台,这一段时间丰城的动作挺大,不仅曹家父子,还有不少以前行事嚣张的革委会分子下了台:“……那边人说了,曹家父子手上都有人命案,现在罪名差不多落实了,他们被抓起来可不是送去改造的问题了,而是要抓起来审判的,说不定要吃上枪子,说起来,这里面……”
他笑着看了眼袁卫彬,袁珊珊诧异道:“难道这里面真有彬彬妈的检举?”下午她和彬彬不过那么一说,没想到真的应验了?
见袁卫彬神色还好,他继续说:“是的,这里面有周秀兰同志的一份功劳,否则没那么快把曹家父子问罪,毕竟他们在丰城张狂了好几年,不说根深蒂固,身后也有不少人的,这下可好,曹家父子被抓,身后还扯出不少人,所以周秀兰同志的功劳是不能抹杀的。”
袁卫彬撇撇嘴,没作评价,要他说,他妈可不是觉悟多高,不过是为了她自己的日子能好过,不被曹家连累了而已,否则早不揭发晚不揭发,要等到这时候?曹家的问题可不是现在才存在的。
“她离婚了吗?”袁卫彬问。
许言森笑着拍拍他的肩说:“确实离了,据说周秀兰同志把证据交上去时,提出的其中一个要求就是跟姓曹的离婚,组织上同意了,所以不用担心你妈,她跟姓曹的离了婚,又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生活上不见得会比以前差。”
“谁担心她了?”袁卫彬可不认为自己是担心,不过是确证一下她的行为,果然跟他推断的一样,“她日子过得好也好,否则我还要担心她过不下去了,会不会又赖上我爸。”
许言森轻咳了两声掩住笑意,彬彬这样一说他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有彬彬这个儿子在,周秀兰总能找到借口找上袁叔,现在可是连彬彬这个亲儿子对她都避之不及。
袁珊珊说:“许大哥你说丰城抓了不少人,那这样一来,我爸和许伯伯那里,会不会平反得更快一些?”
袁卫彬眼睛一亮,许言森点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丰城市政班子有了缺口,肯定要尽快把人补上,否则会乱起来的,也许那些问题比较轻的人,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去了,这样说起来,也许袁叔会比我爸更早回去,到时珊珊你们可以回丰城跟袁叔团聚了,说不定早的话今年能赶回去过个团圆年了。”
1...2627282930...8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