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后情
张秀才一家才报官不久,这柳阳县就流传了一个消息,有个姓张的秀才,欲对儿媳妇不轨,儿媳妇抵死不从,逃了出去,这儿心狗肺的东西,拿造了一个假的卖身契,对外称那儿媳妇是逃妾,还去报了官。
还听说,这一家子是从外地刚搬过来的。
张家,儿媳妇,逃妾,还报官?
有好事者查了一查,发现这事竟是真的,这张家就住在北边的胡同时,还真有那么一个酸秀才,一把年纪了。后来这人跑到那张家附近一问,呵,你猜怎么着,还真有一个逃妾,之前说的是儿媳妇,那儿媳妇死了丈夫,在家守寡,不怎么见人。
这事半真半假,越传越凶,不过半日,半个县的人都知道了,那张秀才还在家做着纳妾的美梦呢。
消息是苏玉让人传出去的,她使了银子,让那些小乞丐到处散播的,查也查不到她的头上,苏桂花本就要走了,只要岳捕快不露半点风声,没人知道是他。
再说了,苏玉他们就要离开了这里了,就算岳捕快嘴巴不严,那又怎样,谁会查得到苏桂花的头上?反正,苏玉是打定主意让苏桂花改个名字了,上户籍的时候改,至于苏家村的族谱,早被火烧了个精光。
现在,苏家村几个老人,正在商量着再造一本族谱呢,如今人少,连女娃子要把名字上上去。以前姑娘家可没这待遇,就算是媳妇子,也只写了一个张某某氏。
张家报官的事苏玉没跟苏桂花说。
苏桂花睡了一个下午,天黑才醒,她一起来就去寻了苏老婆子,她不太敢回村,怕连累家人。所以,她想问问苏老婆子咋办。
苏玉也在。
苏桂花问完后,苏老婆子第一反应就是看向苏玉:“二妞,你说咋办?”
苏桂花有些不自在,结果这事还是落到了二妞妹子的身上么,让一个比她小的当家,她还真是有些不自在呢。
苏玉道:“桂花姐,你把这事忘了,从现在起,你改个名字,等回到了安定县,咱们重新给你上一份户籍,这卖身契,咱不认。”
苏桂花眼中迸出惊喜。
过了会,她才回到现实,她伸出十个指头:“可是,我可是按了指印啊……”
苏玉道:“怕什么,那东西若真到了跟前,咱就给撕了,反正安定县的东西都毁了,也没个证据。”苏桂花依旧愁容满脸。
苏玉道:“你若真担心,那好,等张家人找到你面前,纸上是哪个指头按的,你就切了哪根手指,你敢吗?”
苏老婆子眼睛一瞪:“你疯了,那人不就残了吗,谁敢娶啊?”
苏玉端起茶,慢慢的喝着。
这话当然只是一说,事情还没到那个份上,再说了,那些个流言,张家若不尽快解决,恐怕全镇的人都会知道张家的丑事,张秀才的仕途,也算是完了。
这种事若偷偷的做成了,不说出来,没人知道,别人也就不会当回事,若若是闹了出来,谁不看笑话?
苏桂花眉一拧,眼中透着一投坚决:“这是个好法子。”不就是掉一根指头吗,竟然这么简单。
苏玉看到苏桂花的表情,也笑了起来。
看不出来,桂花姐生得柔弱,性子倒是个要强的,这样的人,有一股韧性。
桂花的事,家中除了苏玉跟苏老婆子,谁也不知道,苏桂花安心的住了下来,不过,统共也没住到三日,苏玉就带着一家子人,迁往安定县了。
他们离开的时候,张家已经流言搞得焦头烂额,张秀才的名声真是臭了,若不是有几个同窗为他担保,他那秀才的身份怕是也保不住。
至于那卖身契,过了几天,又传出一则流言,说那大儿媳妇是张家在从流民堆里捉来的,张家人见人家漂亮,打晕了人偷摸着按了卖身契,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连细节都是清清楚楚的。
这一下,张家的名声更臭了。
他们不敢在县里呆下去,后来搬到了乡下,至于张良木跟张娘子,并没有跟张秀才两口子分家,总共就这一个儿子了,怎么能分家?
若是真分了,那是张良木不孝,子不言父之过,张秀才就算不是东西,也轮不到张良木来说。
岳家人担心张娘子跟张家老两口住在一起生事,就凑了银子给张娘子租了个铺子,让张良木跟张娘子在县里做起了小买卖。
张马氏不在,没有挑剔张娘子,她的日子不知道舒服了多少倍,脸上的笑都多了几分。张良木事业心重,忙着挣钱,每月给张秀才两口子送些银子,再看看他们。
张秀才为了这事脸面尽失,在县里都不敢出门,现在住到村里,倒是自在了几分。后来,当地村民知道他识字,还是个秀才,求着他教孩子们识字。张秀才名声毁了,也断了继续科举的念头,倒是一心一意教起了书来。
周围的村子都将孩子送了过来,张秀才成了老师,张马氏也成了师娘,每当有孩子这样喊她,张马氏的心都跟吃了蜜似的甜。
现在想想,这样的日子也不错,她甚至有些后悔,当年不该让自家男人继续考科举的,若是将那读书的钱攒下,给她大儿用,大儿的身体也不至于那样差,还是小时候没养好啊。
至于苏桂花的事,张家人再没提过,当初就是因为这事闹得没脸,现在哪敢再提。
苏玉从柳阳县回安定县,这次人多,所以走得慢,每路过一个县都会买点本地的特色东西,再带着上路,这东西越来越多了。
这日,到了平乐县,苏玉去了银楼,银楼中金银首饰最多,珠宝其次,这日,苏玉竟瞧两串珍珠,一串有小指拇盖那么大,有扁有圆,另一串则是更小,不过每一料都差不多圆。
苏玉只盯着看了一会,那银庄的掌柜就笑吟吟的过来了:“客官好眼力,这东西可是昨个才到的。”
苏玉随口道:“这东西怎么卖?”珍珠这东西以前见过不少,并不觉得稀奇,她准备干这行,所以来问问价。
掌柜笑得亲切:“你可瞧,这多白啊,全是新珠,可不是那等老珠,这一串,颗粒略大,还有一串,粒粒一样。这东西,这个价。”
掌柜的伸出了一颗手指。
苏玉问:“一百两?”挺贵的,比金子还贵呢。
掌柜的摇摇头。
苏玉皱了皱眉:“十两?”这两串珍珠这么小,十两,价钱不太高啊。
掌柜的一脸诡异的看着苏玉:“十两,一颗都买不到!这一串一千两,这一串一千二百两!”
苏玉脱口而出:“这么贵!”
掌柜的一脸理所当然:“这珍珠可是珠民一颗一颗从蚌里摸出来的,你瞧瞧这成色,晶莹透亮,你瞧瞧,周围这几个县,可就我家店里有。”
苏玉的脑中冒出两个字:发了!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270 拉人入伙
珍珠比苏玉想像中的还要赚钱。
苏玉问过价,并没有买,那掌柜的不由得有些失望,苏玉走的时候,心里都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这利润,太大了。
高兴的同时,她不由得有些担心,这样大的利润,若是让人知道,恐怕不得安生。
随后,又路过一个县,苏玉特意跑这个县的银楼转了一圈,果然没有发现珍珠的踪影,她找掌柜的一问,掌柜的道:“咱们这边地位置偏,又不是交通要道,就算有那等稀罕东西,直接运到了京中,剩下的边边角角都被权贵之家包了,哪里轮得到咱们这小小的银楼,客官,你可真会说笑。”
而且,他打量着苏玉,觉得以苏玉的穿着,根本就买不起珍珠。
这位掌柜特意强调:“你若真要寻这东西,那先将定金付了,我有个熟人住在江南,那边水来,倒是有这等东西。”
苏玉在银楼买了个银镯子,堵了掌柜的嘴,然后就走了。
这银镯被苏老婆子瞧见了,一阵眼馋,苏玉便将这东西送给了苏老婆子,喜得苏老婆子几天都合不拢嘴,见了苏玉就夸,那热乎劲别提了。
马车又行了几日,终于到了安定县,苏玉先将苏老婆子等人送到了村里,成婆婆等人也一并来了,苏老头跟苏三叔新建了青砖瓦房,又大又亮,可阔气了。这些人一人一间,竟也住下了。
苏三婶见了壮壮,眼泪哗的一下流了出来,之后抱着孩子不肯撒手。
她自个回到苏家村后,就一直后悔没将孩子带来,小孩子可不容易养大,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而且,苏三婶是好不容易得的孩子,若是没了,谁知道还能不能怀上呢?再说了,就算怀了,是男是女还不一定呢。
为这事,苏三叔将苏三婶狠狠的说了一通,若不是苏玉来信要回乡,苏三叔只怕要去柳阳县将宝贝儿子接回来。
苏桂花的到来也让苏老头惊喜不已,到了他这年岁,亲人多一个算一个,儿孙满堂,这才是他最希望看到的。
苏玉在苏家村歇了半日,倒去了安定县,两只狗留在了家中,徐师傅本来想一块去的,可苏玉没同意,徐师傅年纪不小,他们赶了半月的路,都倦了,苏玉自然不想再劳累他们。
她之所以赶去安定县,就是为了跟方策商量珍珠的事,她并不是为了利益,而是为了自身安全,这事刻不容缓。
苏玉骑着大黑驴去了安定县。
苏玉到安定县旧址的时候,发现原安定县城墙外一圈,新建了屋子,至于原来的安定县,则是正在建,大伙都干得热火朝天。
新县衙建好了,离旧县城墙不远,不过,衙门里空空的,人也少,都是方策自个带来的人。方策见到苏玉,神情一缓。
苏玉将大黑驴牵到了衙门里,方策表情一僵,后来苏玉将大黑驴的绳子松开,大黑驴自个在县衙的院里找了处地方,打起盹来。
方策无语的看那驴一眼,道:“这家伙快成精了吧。”
大黑驴掀开一只眼,喷了喷气,然后又将眼睛眯起来了。
苏玉道:“我今天来是有事问你。”
方策笑:“我还以为你会在家中休息两天,这才没去接你。说吧,这么急,到底是何事?”苏玉盯着他道:“你知道珍珠的价钱吗?”
方策非常平静:“知道。”他反问苏玉,“难道你在告诉我这件事之前,没打听过珍珠的价钱?”苏玉脸色略黑:“我怎么知道那东西价钱会贵成那样。”
方策呵呵一笑,他心里大约是不信的。
苏玉关上门,然后这才问他:“珍珠的利润那样大,若是引来窥视之人,你想过怎么办?你想过咱们的安全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经地义。
方策神色微沉:“自然想过,可前提是,你得把这东西弄出来,要不,一切都是空谈。”
“你并不信我?”苏玉紧紧的盯着方策,“那你为什么要跟我合作?”
方策道:“我并非不信你,用蚌养珠,咱们得试过才行,我邀请你过来,当然是诚心合作,若非如此,你怎么会在不确定珍珠是否能养出来前,将安定县的那条街送给你。”
也是。
苏玉皱眉看着方策,她发现,方策这人,跟方慎还真是完全不同,方慎容易轻信他人,而方策,完全就是只老狐狸嘛。
方策看着苏玉,轻声说道:“用蚌养珠的事,我信你,虽然只有七成,但是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极为不易了,而且,醋的事,还有土豆的事,都是你弄出来的,所以,我相信你能用蚌养出珍珠。”
方策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还有月事带的事,既然这东西行销,我可以将县里的村里种棉花,到时候以你的名义来收,再请人将月事带做出来,我再通过白家商行将这东西全国推广,到时候……”
“这事你都知道?”苏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一般男人对于女人的那事,是避之不及的,方策竟然主动提起,可真是。
方策笑道:“当然,除了月事带的事,还有土豆的事,这东西顶饱,还能当作主食,而且,种植极易,若是荒年,这东西可是救命的东西,咱们县也可以大量种值土豆,将名声做出来,一样推向全国,这样,人们一提起土豆,就会想起安定县。”
苏玉沉默半响,说道:“所以,你主推的根本就是土豆跟月事带?”后面那东西,在一个男人面前,还真是难以为启齿。
方策轻笑起来:“珍珠这东西,就算能养,也是需要时间的。”他顿了顿,又道,“就算咱们养好了,若是一下子都卖了,那价钱就高不起来,所以,咱们得慢慢的来。”
苏玉的脑中想到了两个字,奸商。
苏玉挑眉看他:“你是打算先饱了自己的小私库,再为民谋利?”
方策笑得越发的低沉:“不,是咱们的小私库。”
很好,这家伙还知道咱们是一起的,不过,苏玉想不通,“你家不是不缺钱吗?”
方策反问:“谁会嫌家里的银子多?”
这话倒是真的。
苏玉又看了方策好几眼,方策收了笑,淡淡的说道:“想做一个好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实事,要么位高权重,要么手里有银子,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苏玉问他:“你若是拿自己的银子为百姓做事,就不怕他们怀疑你银子的来历?”
方策看着苏玉笑,笑得苏玉心里发毛。
方策慢慢道:“所以,以后我赚的银子暂且放在你的手上,然后以苏大善人的名义损赠,这样,你又不用出钱又有名声,你觉得怎么样?”
苏玉闷闷道:“那我不成了出头鸟吗?”这跟她悄悄发财的愿望不符。
苏玉又道:“我家只是平头百姓,若是让人知道手里有大把的银子,你觉得,我们一家还能活多久?就算山贼不惦记,也有人会惦记。”
方策倒是忘了这事。
他皱了皱眉,“容我想想。”
苏玉赶紧说道:“赚钱可以,但是出头的事你找别人吧,我怕是做不来,你也知道,我家人都失散了,现在也不知是死是活,现在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主事的没几个。若是太冒尖,说不得全家都得玩蛋。”
苏玉可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她知道那个度。
方策的俊眉都拧到了一起。
苏玉见他这样,脑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人选,袁焕!袁家可不是小家族,若是袁焕能入股,有他在朝中压着,想必不会出事。
苏玉开始沉思。
半响,她才慢慢说道:“咱们现在最要紧的是将珍珠制出来,其它的,以后再说,想从蚌里生珍珠,起码也得一年,那还是小珠,只有年岁久了,蚌里面的珍珠才能变成大颗。”
方策松开了眉头。
过了会,苏玉又问他:“你在朝中听过袁焕这个名字吗?”
方策一惊,目光犀利的看向苏玉:“你问这个做什么,难道,你认识他?”方策说完,忽又说道,“难道他来过安定县?”
紧接着,便见方策恍然道:“我总算知道安定县……”他的话只说了一半,便停了下来。
他目光炯炯的看向苏玉:“那是他能入伙,那朝中怕是没有人敢动咱们了。”
苏玉道:“我是认识他,不过,也不知道能不能在他面前说上话。”她说完又古怪的看了方策一眼,“他在朝中的权力这么大?”不会吧,那被人追杀得那么惨是谁?
方策直点头:“他是皇帝的心腹。”
方策说完,又低声说道,“我刚才还想,你说得对,珍珠养殖成功,咱们不一定护得住,我曾动过将这法子献给皇上的心思。”
苏玉哦了一声。
方策慢慢道:“这样,我就能升官了。”
苏玉又哦了一声。
方策忍不住盯着苏玉看:“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
苏玉咳了一声,道:“若是这样,其实也不错。”
方策没懂苏玉的说法。
苏玉道:“如果是这样,你就欠了我一个人情,到时候我就将几个弟弟送到你府上。”苏玉无赖道,“那时你当了大官,我弟弟自然也是有前程的。”这样其实也是很好的。
方策一脸无语:“你就不怕我翻脸不认人?”
苏玉呵呵一笑,心想,我有的是损招对付你。
方策被苏玉笑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方策道:“这样,咱们先想法子联系袁……大人。”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271 下水道
苏玉重重点头:“这是自然。”
苏玉又想起一事:“现在安定县正在建造,县里也没人,你现在不忙吧?”她试探的问道。
方策看向她:“有事?”
苏玉笑着点了点头:“你想请你帮个忙,我带着家人一道回来了,两个弟弟原本是在柳阳县求学的,可他们年纪太小,我不放心独留他们两个在柳阳县,所以,一并带了回来。”
她顿了顿,又道:“所以,我想问问,你若是有空,能不能给他们指点一二。”
苏玉有些紧张的看着方策,说起来,方策的性子偏冷,更何况,他们并不算极熟,也不知方策会不会同意。
“原来是这事,好。”方策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这倒让苏玉有些吃惊。
惊过之后,苏玉的脸上满是笑意。
她感谢道:“方大哥,多谢你了,真是太感谢了。”
方策看了她一眼,慢声道:“现在改叫方大哥了。”这话本就是在打趣苏玉。
苏玉眼睛弯弯,一脸坦然:“是啊,若不是这事,我还不知道方大哥性子这么好呢。”
方策倒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商量过后,方策郑重的写了信,又派自个的贴身小厮琴玄拿着书信快马加鞭去了京中。
方策给苏玉安排了住处,就住在方策隔壁,都是新建的屋子。天黑了,苏玉住进了屋子,才住了一日,苏玉就发现了问题。
既然安定县整个都在新建,为什么不建个舒服点呢?
比如,弄个下水道。
将下水道的出水口设在郊外,再挖两个大池子,一个排污水,一个排粪便。污水的那个搞个循环再利用,粪便的池子则是当肥料,免费给村民们,他们肯定很高兴。
下水道若是成了,以后洗澡上厕所什么的,可就方便多了。
第二日,苏玉迫不及待的去找了方策,将这事告诉了他,方策听到这个,沉思了很久。
难道是不同意?
苏玉心急,催道:“你到底怎么想的,说啊?”
方策抬头看了一眼苏玉,眼中竟带了一丝笑,他道:“我正在发愁怎么名正言顺的将安定县的地下翻过来,你这主意太是时候了。”
苏玉脑中灵光一闪:“你们怀疑下面还有东西?”
方策摇头:“不是我。”
他意味深长的说道:“若不是这样,这个废县也不值得朝廷拔这样多的款。”苏玉不是朝廷中人,他本不想告诉苏玉,没想到,苏玉竟出了这么个主意,还真是让人惊喜。
说起来,就这两日的相处,他都有点想将苏玉留在身边了,这小姑娘,脑袋里不知道是怎么长的,主意可真多。
方策看着苏玉,问:“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苏玉仔细想了想,说道:“咱们可以将县里分区,比如,东街是吃饭的,西街是卖衣服的,将所做买卖的区域分好,最好跟住宅区分开。对了,路,路一定要宽,最好能分人行道和车行道,这样,才不会出现马车撞人的事故。”
说起这个,苏玉又起一事:“最好有停马车停驴车的地方。”跟现在的停车位似的。
方策将这些全部记在了宣纸上。
苏玉忽然想起一件事:“咱们要办珍珠养殖,那就不能露天,最好能办个封闭似的厂,让那那些长工吃住都在厂里,对了,若是这样的话,最好让他们带着儿女一块,就是说,提供住宿。”
建厂房!
苏玉眼睛发亮。
可她又愁了起来:“就算是长工,签个几年,以后还是要回家的啊。”
方策却是给她泼了一盆冷水:“不需要那么麻烦,咱们买些奴才,签个死契。”奴才就是他们的私有物,若是犯错,他们甚至可以奴才处死,这是无罪的。
苏玉倒是把这事忘了,说起来,她家中还有两个签了契约的小丫头呢,叶三娘正在教她们绣活。
苏玉默默点头:“也是。”
在苏玉的提醒下,安定县不仅有了下水道,有了人行道和车行道,还有厂房,新式监狱,这个无意中说的,她说那些犯人能够帮着干活,不能白吃白住。方策听了,将这事记下,问了苏玉监狱的样子后,也照着建了一个。
后来,苏玉发现方策建的厂房竟然跟监狱有几分相似,当然,只是外表,里面还是有些不同的。
新的安定县正在有条不紊的建造着,土豆的种殖也被方策提上了日程。苏玉知道后,问他:“若是大家都种土豆,那土豆的价钱不是就下来了吗?”
方策平静道:“价钱是次要的,咱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土豆的名声传出去。”量多才能推广。
除了土豆,还有棉花,现在种植棉花不算晚。
可是,让百姓听从他们的话种东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方策轻松的将这事解决了,安定县的大灾死了很多人,尤其是各个村里,方策直接派人将那些田地记下,确定无人的,他请人种殖,在这期间,若是主人回来,他会以租价给银子。
方策发布了一则消息,种殖土豆或棉花的,东西出来后,每斤有一文的补贴,可别小看这一文,若是几百斤,几千斤,那价钱可就不少了。
这消息一出,村民们将那空闲的田地全种上了,甚至还有人去开垦了荒地。别的县的人听说此事,也来询问此呈,方策道:“只有住在安定县的村民全补贴。”
1...156157158159160...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