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真的只是村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葫芦村人
一时间,窑厂湾生产出来的砖,是有些跟不上的。
刘春来中午没有回刘八爷家里吃饭,也没在山上修建大队部的工地上吃饭。
不是他不想。
山上大队部的工地,每个人自己带碗……
菜都是用盆子装着,饭也是如此。
装好后直接由人挑着上山。
原本工地上中午是要休息不短时间的,为了赶进度,即使中午热,也只是在吃了饭之后休息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中午一点左右就又开工干活了。
刘春来本来想规定一个作息时间,刘福旺阻止了。
前期都那样干,会让人觉得这是可以摸鱼混日子的,反而没有那么卖力。
至于嫌热不愿意干?
没问题,把工作名额让出来,有的是人为了每天八角的工钱来。
无奈之下,中午只能回家吃去。
杨爱群正端着一个大海碗坐在门槛上吃饭。
碗里是豇豆稀饭。
豇豆多,米少。
“妈,家里不是有米吗?怎么还这么吃?”刘春来看着杨爱群碗里的饭,不由皱起了眉头。
豇豆多,米少,这倒也没啥。
可整个碗里,依然是能清晰照出人影子的。
钱,他是给了的。
粮食,刘九娃也是往家里背了的。
毕竟,每天晚上有不少人在他家里吃饭。
“晌午我一个人在屋头,下午干活,口渴懒得回来喝水。”杨爱群的理由很充分。
刘春来叹了口气。
穷怕了。
谁都不愿意多吃干的。
有粮食,也都是节省起来,存放在那里。
“我还没吃饭呢。”刘春来说到。
“那我给你煮玩面?家里也没有蛋了,之前割的肉,我炼成油一起装着……”杨爱群听到儿子还没吃饭,急忙把碗放下,要去给刘春来煮面。
不用她动手,刘九娃跟田明发已经一点都不客气的进了房间。
“妈,以后中午不要这样吃了。你们开垦山上的荒地,本来就是力气活。二狗跟瘦猴虽然说也是占股子,可毕竟也没拿工资,要是在大队的工地上干,有工钱不说,中午也得管饭……”刘春来提醒着老娘。
这几天,杨爱群因为舍不得给工钱请人帮着干活,自己带着老爹的两个狗腿子在山上开荒。
不仅要把那上面的杂草割掉,还得一锄头一锄头地挖。
草根很多的地,挖起来非常费力。
光喝米汤,没有一点干的,更没有啥油水,不是一回事。
“我们管饭啊。他们两个还在山上呢,一会儿我给送饭上去。家里抱了六窝鸡,第一窝再等几天就要出了。谷桩鸡长不大,可那么多蛋卖了不划算,吃了也可惜了……”杨爱群见刘九娃跟田明发去做饭,重新端上碗,一边吃一边说。
谷桩鸡,刘春来倒是知道。
打谷子时候抱出来的鸡。
也不知道是天气热还是啥原因,同样的种,这时候孵化出来的小鸡,长得并不是很大。
“妈,山上找人帮着开垦吧,先搭上棚子,到时候鸡出了,让老母鸡带着小鸡仔在上面捉虫吃,那样会长得更快。虫子多,指不定过年就能卖一批……”
“想啥呢!这时候抱出来的鸡,再咋的也得等到明年收麦子了。”杨爱群笑了,自己这儿子,读七年高中读傻了。
挣钱啥的厉害,可这些基本常识不知道。
谁家的鸡,不得养个八个月十个月的才能长大下蛋吃肉?
谷桩鸡虽然小长的没有正月抱出来的鸡大,那也得那么多时间不是?
一般人家里,这个时候是不会抱鸡的。
杨爱群要办养鸡场,又不愿意自己花钱去买鸡,自然只能这样自己发展。
时间虽然长,省钱。
“妈,鸡喂好了,长得可快了。山上的草地里虫子多,马上秋天了,草籽也多呢。不缺吃的,自然就长得快了。”刘春来没法说人家喂饲料的鸡,两三个月就出栏了。
养鸡场的鸡,完全是靠着饲料跟激素催出来的。
平时都不会让鸡活动。
光吃不运动,自然只能快速增肥了。
“二狗跟瘦猴现在还在盯着太阳干,他们家里也没啥吃的,连中午这顿饭都吃不饱,要不了多久,人就被拖垮了,到时候得花钱请人不说,还得给他们看病……”
刘春来也没强行要求老娘一定要如何如何。
只是说事实。
老娘人精明,什么事情都算了又算,如何划算,自然会去衡量。
果然,等到刘九娃往锅里丢面的时候,杨爱群让他多下一些面,她一会儿给二狗跟瘦猴两人送去。
“你怎么说服爱群婶的?”
刘九娃看着杨爱群端着两碗放了不少猪油的面离开,问刘春来。
刘春来只是笑笑,不说话。
有些事儿,没法解释。
吃了饭后,刘春来又到了家具厂。
现在由于有了全友这个品牌,而且价格不到五百,跟八益差距很大,虽然板子要薄很多,可依然深得客户喜爱。
几百块钱的差距呐!
双职工家庭,也得干好几个月才能节省出来。
质量差点又如何?
反正都是要用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具厂自然是忙碌无比。
“你来得正好,木材厂那边出事情了。厂长苏青平带着一帮子人,直接出来办了一个私人厂,临江木材厂那边很快就会断货。苏青平让他们的销售科长杨斌私下找过我,希望我们从他们手中拿木料……”
刘春来刚到家具厂,张昌贵就向着他诉苦。
“啥时候的事儿?”刘春来皱起了眉头。
对于临江木材厂的情况,他之前就不看好。
厂里的领导干部,根本就没有太把厂子里的业务当回事儿。
倒是技术人员比较靠谱。
原本就听说苏青平想承包木材厂,也私下找过刘福旺。
他们提出用比临江木材厂价格低10%的价格供货。
刘福旺当时很心动,要不是刘春来不同意,估计现在也没有临江木材厂的什么事情了。
八益家具厂,是临江木材厂最大的客户。
一旦没有了这个客户,木材厂也就只有倒闭一途,最终被苏青平等人承包。
“今天上午。我刚从县城回来……”张昌贵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
他其实了解的也不多。
本来是去木材厂找管理人员谈关于加大木材供应的事情,结果去了,发现就剩下几个技术人员。
苏青平几乎把整个木材厂给掏空了,人也都挖走了。
他们成立了一个新的木材厂,挂靠在市里的一家单位……
“这么说来,我们原材料供应出问题了?”刘春来虚眯起眼问张昌贵。
张昌贵并不了解刘春来的想法,“如果使用苏青平他们提供的木料,就不会断货。我估计是目前咱们需求扩大,他们想要再承包木材厂,基本上没有可能了。所以不得不出来自己干……”
他不明白为什么刘春来不愿意跟苏青平合作。
同样的货源,甚至苏青平提供的价格要便宜不少。
随着价格更便宜的全友家具推向市场,几乎跟八益是差不多的款式,订单增加了不少,对原材料的需求自然更大。
苏青平等人再不下手,就晚了。
刘春来这个家具厂看起来是集体产业,张昌贵却明白,刘春来是最大股东。
“不用他们的。一旦货源在他们手里,以后咱们的发展,都得看他们脸色!”刘春来摇头,“你是不知道他的为人……”
当即把第一次去木材厂的情况说了。
那时候,苏青平等人就在打木材厂的主意。
这样本来是无可厚非的。
可一旦没有别的货源,到时候八益家具厂只能受制于人,在关键时刻,对方要想涨价,除了接受,还能如何?
特别是到了后面扩大规模之后。
周边一些小木材厂,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嘉陵江上游放排下来,每年沿途各个码头需求多少,基本上都是提前预测的。
“可现在……”
“现在咱们的木料还能供应多长时间?”刘春来问道。
“半个月。”
“那就没问题,生产依然继续,我先去县里一趟,到时候回来再找你。”刘春来心中有了定论。
这一忙,甚至连大队部跟学堂需要的房梁檩子都忘记问了。
“田明发,如果让你出去一个人出去一趟,有没有问题?”到公社的路上,刘春来问田明发。
田明发顿时停住了脚步。
一时间,不知道刘春来是啥意思。
出去?
去哪里?
自己最远也就去过县城。
“去三县交界的王家一趟,那边就在嘉陵江上游不远处……”刘春来直接说出了让田明发去哪里。





我真的只是村长 487 县里又强行塞厂给刘大队长?
“不去要得不?”
田明发一脸紧张地看着刘春来。
无数次,他都在想着自己也像刘志强跟刘志军等人那样,作为刘春来手下的铁杆心腹,被外放出去,如同古代的封疆大吏一样,镇守一方。
现在机会来了,他却害怕了。
“我就只去过县城,也没去过别的地方,我怕自己办砸了。”田明发看着刘春来打量着自己,心中更是着急。
去吧,自己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远门。
刘志强跟刘志军等人出去,都是有刘春来带着。
可自己现在得一个人出去办事。
“如果你不去,我就另外安排人去,或是我亲自去,不管这次木材厂如何,我们都必须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刘春来一脸严肃,“你要是不去,以后这些机会都不会再有了。刘家的人很多……”
田明发沉默了。
他也知道刘春来的意思,这是要给他机会,证明自己有能力可以独立办事。
这样一来,以后刘春来让他独立负责一些事情,也没人说什么。
刘九娃意外地看了一眼刘春来,他没想到刘春来会这么快就给田明发机会。
带着钱去买木头,而且是长期大批量稳定供应,完全就是送钱,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
他跟着刘春来出去了这么多趟,走南闯北的,自然清楚情况。
“王家公社那边到咱们县城,水路也只有不到五十公里,到望山公社更是只有不到三十公里的水路。咱大队到望山公社的公路一旦修通……”刘九娃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对不对。
这话却提醒了田明发。
望山公社的公路,是刘春来提出来的。
那边的深水码头,现在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
这关系到整个大队未来的发展。
现在让他去王家公社联系木材供应,甚至直接往上游而去,到女皇故里甚至是去嘉陵江发源地秦岭,从更上游买木材,哪怕成本只降低10%,这也得是多少钱?
“春来兄弟,我想跟在你身边办事。”一直快到县城,田明发才深呼吸了一口气,认真地说道,“只要你让我去,再难的事情,我也都会按照你的吩咐去办。”
刘春来踩着离合跟刹车,放慢了车速。
有些诧异地看了田明发一眼。
这货倒是不忘表忠心。
“愿意去就好,一会儿去县城问问有没有到王家镇的筏子,要是没有,就只能赶节节船去那里,或是坐客车……你也不用先带钱买货,只带一些吃饭住宿甚至请客吃饭的就好……”
刘春来吩咐着田明发。
王家镇属于蓬县、陇县、南水县三县交界的中心场地。
在蓬县的上游地区。
从女皇故里等地方往下放排,同样要经过王家公社。
自古以来,都是从北边的女皇故里出川。
哪里被誉为川北第一重镇,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
一旦破了剑门关,整个巴蜀大地,几乎都没有多少天险所在。
那些地区,崇山峻岭众多,属于秦岭的延伸山脉,一直都是木材生产重地。
无论是柏木还是松木,都大量出产。
刘春来自己懒,明知道需要去货源地寻求原材料供应,这么长时间也没去找过。
其实这也不怪他,主要是这年头一切以集体经济为主。
集体企业间的合作,没有那么多商业规则。
要不然,任何一家企业的老板,首先就需要考虑原材料供应。
刘春来没有直接去临江木材厂,而是先到了县政府。
吕红涛这些天一直忙着,县里的事情很多,作为县长,大多数事情都得操心,不只是发展经济。
尤其是目前有些种稻子的区域已经开镰,国家征收粮税,那是重中之重。
工业目前能创造的价值虽然不小,全国依然需要靠着农业支撑发展。
粮食,就是一切。
填饱全国超过十亿人民的肚子,并且在这基础上奔小康,那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你怎么又来了?不盯着你们那边修路跟修工厂打地基?”吕红涛双眼中布满血丝,满脸憔悴。
显然,又是一晚上没睡。
“吕县长,你这样可不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休息不好,要是累垮了,怎么带领咱们发展?”刘春来看着吕红涛,有些心痛。
以前他接触的领导,多少有吕红涛跟许志强这样的工作劲头?
无论是吕红涛还是许志强,甚至他接触的其他领导,动不动就是整夜不休息。
为的,就是自己管辖范围的发展。
“少拍马屁,我时间紧张,直接说来意。”吕红涛心中倒是受用,还好这小子明白自己的努力。
没有刘春来冒头,整个县政府何曾如此累过?
不过也好,累,却让人高兴。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发展前景。
不像以前一盘死水。
见刘春来不吭声,直接问他:“隔壁吕山县的领导来找你了?”
这是吕红涛最担心的事情。
本来在组织语言,琢磨如何说这事儿,毕竟什么事情都来找县长,有些不太合适的。
听到这话,刘春来倒是一脸诧异,“吕县长,吕山县领导找我啥事儿?”
哪怕心中明白,也只能装傻。
人家真的没有来找过自己。
吕红涛也不再多言,“说吧,一会儿县政府有个重要会议,我可能没时间。”
“临江木材厂,现在已经没法继续供应我们家具厂木料了?”刘春来也不再浪费时间。
木材厂的情况,他不相信县长不知道。
轻工局那边的领导们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事儿。
这是少数没有被刘春来承包,却因为跟刘春来手中工厂有业务往来而有着不小利润的单位。
本来,小日子是红火的。
目前却因为厂长苏青平带着一帮子人自己创业,搞了一个私人木材厂,挂靠在市里一家单位的下面,县政府也没办法。
总不能打击对方。
一旦这样干了,谁还敢投资办厂?
蓬县现在正准备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吸引投资,以此来带动整个县里工业的发展呢。
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搞得火热。
蓬县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如果不是刘春来有要求,不宣传,估计现在无数西南地区的政府单位来参观学习了。
“怎么可能!虽然苏青平等人自己搞了一个木材厂,在厂里办理了停薪留职,现在轻工局正在研究对策,将会由轻工局副局长章平同志牵头,改组木材厂的组织结构……”
吕红涛的话,让刘春来发现,这次倒是误会轻工局的领导们了。
原本,他以为章平跟吴军等人在这事情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之前看起来,他们跟刘春来不是一路人的。
“章副局长亲自来牵头?”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领导挂职,不只是只挂个头衔,而是要负责解决问题。
甚至,挂职单位的事情比原本职责更加重要。
“对,现在他已经带着人去了广元那边的伐木场,准备重新谈进货渠道跟价格,确定了那边,再来跟你们谈。另外,他们技术部长沈正义将担任厂长一职……”吕红涛告诉刘春来。
这让刘春来很意外。
一个县长,对一个小小的木材厂情况了解得如此透彻。
“领导,你不会是晓得我要来,专门问了这情况的吧?”刘春来开着玩笑。
吕红涛也不生气,反而很认真地说道:“你不来我们也得了解情况。苏青平他们自己停薪留职办厂,属于县政府支持的项目;临江木材厂又关系到你们的发展,县里不重视都不行。”
对于西南内地的小县城,任何一家厂,都是非常重要的。
何况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从吕红涛办公室出来,刘春来反而有些迷茫,不知道是否有必要去一趟临江木材厂。
沈正义是典型的技术人员,在技术上没得说,可对于木材厂的发展,不一定具有冒险精神。
苏青平成立新的木材厂,把原本木材厂的人大多数都带走了,甚至进货渠道等全部带走了;而轻工局副局长亲自去伐木场,重新打通关节,这就说明县政府不担心竞争。
“他只问了木材厂的事情?”许志强没有叫住刚离开的刘春来,直接进了吕红涛的办公室,听了情况后,问道,“就没说说天府机械厂的事情?他们拖拉机到现在一台订单都没有……”
“县政府给订单,他们不允许欠账,县财政没钱,各乡镇也没钱,能怎么办?不提,才是聪明人。他习惯了全款,江南制衣厂的供货,别人都是扛着整麻袋的钱来这边等着提货呢。”吕红涛丢了一支烟给许志强,划燃火柴点燃,又想起被刘春来抢走的打火机,有些肉痛。
那玩意儿,可是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利品。
根本就搞不到了。
有钱都搞不到了。
许志强也叹了口气,“看他怎么说吧。这事情,县政府不适合出面,周边几个县也穷,欠账他们同意要,全款,人家宁可没有拖拉机……”
显然,他们跟周边几个县的领导也是碰头了的。
大家都缺乏运输力。
周围又没有汽车生产厂,根本得不到供应。
原本各县运输用的汽车,都是国家配备的,不仅要从下属各乡镇拉粮食到县城,还得从县城往市里甚至省里运粮食,再把其他地方生产的工业用品、日用品等拉回县城里。
运输力一直紧张。
有了拖拉机,各个公社配备几辆,蓬县严重缺乏的运输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缓解。
虽说有大江通过,水运便利,要不然全县八辆汽车根本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物资流转,可要发展,运输能力是绝对不能少的。
目前县运输公司对于县政府要求随时保证两辆汽车待命,为刘春来下属的工厂发展提供运输保障就已经有着很大的怨言。
特别是马上到了收粮季节。
运输能力更加紧张。
问题的关键,刘春来明确表示,必须全款买拖拉机,要不然不卖。
县政府总不能逼着天府机械厂同意赊欠卖拖拉机。
而且,机械厂跟钢厂已经剥离,承包后,县政府也不负担从其他单位调运各种零配件的工作。
按照市场规则来。
一旦破坏了规则,就无法继续下去。
这是许书记跟吕红涛最担忧的事情。
刘春来根本没去考虑拖拉机的事情,终究还是去了木材厂。
吕红涛的话,虽然可信度更高,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亲自去了解木材厂的情况。
不管如何,都会让田明发去一趟王家镇。
鸡蛋不能留在一个篮子里。
原料供应,也不能只有一个供应商。
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刘春来的车到达木材厂的时候,外面有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看着刘春来从车上下来,就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原本的门卫老头,已经不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留着板寸,穿着旧军装的年轻人。
他没有让刘春来随意进出,而是让登记了才放刘春来进去。
“怎么变得这样严格了?不晓得的还以为是啥军事重地。”刘九娃抱怨着。
这不由让刘春来多看了他一眼。
狗曰的,他说自己曾经是军统的特务,真心不是吹牛。
说到底,刘春来还是有些怀疑的。
不是专业人员,哪里晓得军事重地跟普通单位的区别?
一般人都不会靠近这些单位,自然不晓得区别了。
“刘大队长,你怎么来了?”沈正义并没有坐在厂长办公室里,而是在外面的改锯车间。
车间依然忙碌着。
为八益家具厂改各种板子以及方条。
只不过,最远处的木料堆放区域,已经空了一大半。
沈正义没想到刘春来会亲自来这边。
厂子刚出事,刘春来就来了。
“来看看。听说苏青平等人自己办了个木材厂?”刘春来问道。
1...185186187188189...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