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佳婿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而当张川和朱廷芳一前一后走出兴隆茶社时,这些日子来一直都负责跟随朱莹进出的朱宏却匆匆拍马而至。人一跃跳下马背就快步冲到了朱廷芳面前,匆匆一拱手后,他就直截了当地说:“秦国公,大公子,刚得到的消息,四皇子今早被皇上撵出宫后,就赖上了寿公子。”
四皇子在张寿那儿,这件事朱廷芳和张川全都知情。张川甚至还笑道:“皇上这是余怒未消啊。怎么,张学士这会儿可是送了四皇子回宫吗?”
“如果是就好了。”朱宏满脸无奈地苦笑道,“寿公子直接把四皇子给丢在公学号舍了!”
乘龙佳婿 第六百九十九章 丧
朱宏本意当然不是告状,他只是奉朱莹之命去张园给张寿送点心,可正好遇到张寿下车,结果却没发现之前朱莹从宫里回来时,对他说起被皇帝撵去张寿那儿的四皇子,一问之下方才得知,人竟然被张寿留在公学号舍了。
他心中本来就极其不安,正好张寿嘱咐他将这件事对朱廷芳说一声,他这才顾不得回去给朱莹复命,匆匆去兵马司打听后才找来了这儿。
而对于这个意料之外的消息,朱廷芳和张川面面相觑之后,朱廷芳就若无其事地说:“好,我知道了,你放心回去就是,我心里有数。”
至于有什么数,他却没有和朱宏明说,等到人最终忧心忡忡地回去了,他正想开口,张川就笑眯眯说:“皇上都如此不当一回事,张学士也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更何况我们?嗯,忙活了一天一夜,我们也回去好好睡一觉,养精蓄锐,劳逸结合!”
见张川一边说还一边打起了呵欠,朱廷芳不禁笑了起来,当即满口答应。两人就在这兴隆茶社前一同上马,只不过张川还带着皇帝拨给的二十名锐骑营将士充当护卫,朱廷芳却全都用的自家人,连五城兵马司一众兵马指挥孝敬的亲兵都没收,就这么分道扬镳呼啸而去。
最终,两拨人在很多有心人的目击下分别进了秦国公府和赵国公府。于是乎,昨天那桩案子已经到此为止,这个消息顿时不胫而走,包括孔大学士。吴阁老和张大学士这样的内阁重臣,也不知道多少人松了一口气。
毕竟,就洪山长那种冥顽不灵的性格,人在得知二皇子之死后会干出点什么,这简直是根本不用人去揣测的。若非如此,张寿干嘛用那种形同绑架似的手段,把人带出去说是吃喝谈心?不就是想让人闭嘴……或者说管住那只禁不住要写点什么的手吗?
至于四皇子昨夜被皇帝罚跪,今天又被撵去在张寿那儿听训,这消息也同样没能瞒住有心人。只是,张寿竟把人丢在公学号舍中与人杂居,这个消息却只有极少部分人知情。当然,常盯着张园的人在发现张寿回来却单独下车时,会不会产生联想以及去追查,那就天知道了。
总而言之,相较于前一夜,这一夜的开始显得非常寂静。人们确实没有更多值得忧虑的,天子尚在盛年,太子身体康健,百官依旧强力,天下盛世太平。
清宁宫中,当太后就寝时分,夜色中再次传来了凄厉的嚎叫时,亲自侍奉太后起居的玉泉终于忍不住了。
匆匆出来的她气急败坏地问道:“这咸安宫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前不是都很太平吗,怎么就突然和疯了似的每夜嚎叫?”
如果真的是因为太后那番话便要寻死,那就寻死好了,每夜这么发疯似的嚎叫,那些伺候的宫人难不成就连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
在玉泉的瞪视下,一个低阶女官慌忙快步跑了出去。然而,约摸一炷香功夫她又赶回来时,传达的却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那并不是咸安宫中废后也就是敬妃的叫嚷,包括前几天那凄厉的惨嚎也同样不是。废后这几日都是不到入夜就早早被人喂了宁神汤睡着了。
玉泉怎么也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登时又惊又怒:“不是废后叫嚷,那这宫中还有谁会发疯似的嚎个不停?”
先前不就是因为认定夜晚嚎叫的人是敬妃,所以太后也好,皇帝也好,其他诸妃也好,这才姑且没有过分深究吗?而且,听那声音方向,确实是东北面咸安宫那边传来的!
几个宫人顿时面面相觑。虽说这宫中死人太多,难免会留下很多阴森恐怖的传说,但是,自从睿宗皇帝登基之后,这宫里就太平多了,哪怕废后当道时,因为有太后压着,很多事情也不敢做得过分,所以她们都快淡忘那些以讹传讹的传说了。
足足好一会儿,方才有一个相当年长的女官不大确定地说:“这会不会是猫儿的叫声?我从前还没进宫的时候,曾经听过夜里猫儿凄厉的叫声,听着就好像是人在哭似的。”
此话一出,玉泉顿时恍然大悟:“没错,这兴许确实不是人的声音,而是猫,宫中本来就能养猫……不对,就算是猫嚎,那不应该大多是入春之后才会叫个不停的吗?”
这入春两个字一出,她们这几个年长的女官想起一个词,顿时面上微红,但随即就各自若无其事了起来。而玉泉压下尴尬,一字一句地说:“明日一早就把司礼监掌印钱仁召来,让他吩咐人下去好好排查。如果真的是哪个宫里连猫都管不好,深夜扰人,那就趁早别养了!”
话虽如此,玉泉却总觉得这说法有些牵强。要知道,连着好几夜,每次都是一声即止,这如果是人,必定就是有意控制,可如果是猫,硬生生地想让它住嘴,容易么?
但太后和皇帝都是不喜欢折腾的人,她也不可能大半夜地真去继续追查这件事,因而吩咐下去也就姑且作罢了。然而,等到第二天一大清早,她照例早两刻钟起床洗漱更衣,匆匆打算去侍奉太后起身时,可刚出门就看到一个年长宫人从清宁门飞奔而来。
好在人虽然步子急,却没有大呼小叫,到了她跟前时慌慌张张地停下之后,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玉泉姑姑,咸安宫……咸安宫来报,说是……说是废后暴毙!”
太后去见废后也就是敬妃的当夜,玉泉曾经担心过人会真的就此自戕,可那时候人固然闹腾过,最终却平安无事,而后两夜亦是如此。如今骤然消息传来,她第一感觉不是惊讶,却是有一种诡异的如释重负之感,随即方才是惋惜。
那也曾经是母仪天下的国母,六宫之主,也曾经和天子和谐美满,育有二子。可如今,废后身死,两个儿子一个在皇庄,另一个生死未卜……
如果还能重来,人是不是会选择绝不入宫,而不是成天横眉冷对,硬生生把自己造就成了怨妇?而若是进了宫,在生育了两个儿子之后,是不是不会再如同母鸡护雏似的,把人放在羽翼底下,不论当父亲的皇帝,还是其他名士大儒,都无法真正接触和教导他们?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开口问道:“死因呢?既然说是暴毙,总不能是不明不白,就这么突然薨逝了吧?”
如果是小宫人,听到玉泉用了薨逝两个字,也许还会懵懂无知,但这年长宫人就不这么想了。她立刻收起那原本打算指责废后几句的心思,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说:“咸安宫是一大清早方才发现敬妃故去的,具体死因还说不好,但很可能是……吞金。”
确定是人确实死了,而且是吞金自尽,玉泉不由得再次深深叹了一口气。
等到她去服侍太后起身梳洗时,就告知了这样一个消息。和她预料得差不多,太后的反应颇为平淡,只是一句知道了,但当用早饭的时候,太后却显得很没有胃口,只喝了半碗粥就吩咐撤了下去,继而就坐在那里恍惚出神。
而皇帝也同样是在早起之后就得到了这个惊讯。在最初的意外之后,他本能地狂怒了起来,竟是一把推倒了床头的衣架。可等到那咣当一声传来,意识到自己再次犯了急躁易怒的老毛病,他就立刻努力压下恼火,最初急促的呼吸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昨夜在得知张寿把四皇子留在公学号舍与人杂居时,他并不像外人以为的那般诧异,反而非常赞许,为此还心情不错,晚上最初还睡得很好,可半夜三更却被噩梦惊醒,喝过水之后虽说又迷迷糊糊睡着了,但却一直都不那么安稳,因而此时只觉得喉咙干涩沙哑。
足足好一阵子,他这才疲惫地开口吩咐道:“让楚宽去治丧吧。论礼仪娴熟,这宫中内侍再也没人比得上他。”
陈永寿不像之前的乾清宫管事牌子柳枫,他深知楚宽和太后皇帝的情分,因此哪怕人此前被一撸到底,可人居然是被撵到慈庆宫伺候太子笔墨,这就有些意味深长了。因此,他不但没有开口说什么楚公公如今没有品级,治丧恐怕会被人诟病,直接满口答应了下来。
而当他匆匆出去时,却在乾清宫正殿门前刚巧遇到了三皇子。见这位太子殿下眼圈微红,面露疲倦,很可能一晚上也没有睡好,他在行过礼后就少不得小声提醒了一句。
“敬妃薨逝了,皇上这会儿心情不好,太子殿下还请谨言慎行。”
三皇子一晚上都在担心独自住在外头的四皇子,尤其是听到人不在张园,而是被张寿丢在了公学号舍时,他更是一颗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辗转反侧到半夜才睡着。因此,骤然听到那样一个大消息,他竟是不由得先愣了一愣,随即才醒悟到这意味着什么。
面色煞白的他几次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一个字来,最终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当来到皇帝面前时,他瞧见父皇已然站在书桌前书写什么东西,却也没有出生打搅,而是静静站在底下等候。
足足许久,他才听到了皇帝的声音:“朕已经让楚宽去治丧了,四郎又不在,你在慈庆宫时若是身边缺人,就再挑个人过去伺候吧。”
“不用不用。”三皇子连忙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而话一出口,他方才发现,自己习惯了大多数时候都保持沉默,只有他询问时方才会说话,而每次都说到点子上的楚宽。不得不说,和那些不是太木讷,就是太机灵的内侍相比,他和楚宽相处简直是再轻松不过了。
因而,他竟是犹豫了一下,这才说出了陈永寿之前没敢说的话:“父皇,楚公公去治丧确实很合适,礼仪之类的他都很熟悉,可他之前才刚被罢了司礼监掌印……”
皇帝微微一怔,随即就饶有兴致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应该如何?”
三皇子没想到皇帝竟然把这个问题又丢了回来,登时觉得大为棘手。毕竟,他压根没有想好到底应该怎么安置楚宽,甚至不久之前,他还亲口对楚宽说,慈庆宫不需要管事牌子。思来想去,他只能苦着脸说:“父皇不可朝令夕改,所以不能让他重回司礼监。”
皇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然后呢?”
被皇帝逼到了这样的份上,这位年少的太子殿下只能把心一横道:“能不能让楚宽代表两位贵妃娘娘,以她们的名义去给敬妃治丧?”
皇贵妃的册仪只是在秘密准备阶段,皇帝很确定三皇子不可能知情,可此时此刻,他对三皇子绞尽脑汁给出的答案却着实有些惊异。可即便如此,他仍是笑眯眯地问道:“他一个人,可没有办法代表两位贵妃。”
三皇子被自家父皇这目光和问题一逼,不禁面色再变,可躲既然是躲不过去,他只能一咬牙道:“那能不能让楚公公代表母妃?母妃身边的管事牌子谢公公年纪太大,去治丧的话力不能及,就让楚公公代他去好了。”
皇帝这才淡淡笑了起来。他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点点头道:“也罢,让楚宽代表你母妃,以万安宫管事牌子的名头,出面去给敬妃治丧。然后让他以奉和妃之命的名义,在慈庆宫听用,这样就行了。”
三皇子顿时目瞪口呆。还能这样?虽说如此有助于提高他的生母和妃在宫中的地位,但想想按照规矩的话,这未免有些不合适,因此他不由低声劝谏道:“父皇,楚公公代母妃出面给敬妃治丧,这无可厚非,可他以万安宫管事牌子的名义呆在慈庆宫,这不太好吧?”
皇帝哂然一笑道:“怎么,你怕人指责你母妃干政?”
见三皇子低头不语,显然是默认了,他就轻描淡写地说:“本朝只册封过两次皇贵妃,分别是在高宗和世宗的时候,如今这些仪制,朕已经让人重新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朕是不打算再册封皇后,既如此,那就再册封一次皇贵妃吧。”
“皇贵妃派人在慈庆宫陪你读书,那就顺理成章了。”
乘龙佳婿 第七百章 难题不留白
三日后再回慈庆宫授课,张寿没有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阔别感,但前来迎接他的齐良和其他几个九章堂出身的侍读见了却是满面欢喜。每一个人都因为张寿才得到了如今的机会,可每一个人都担心老师功成身退,把他们撂在这儿不管,毕竟如今的他们还离不开张寿。
然而,相比这些张寿的正牌学生,一个杂牌学生却蛮横地挤上前来,把人都拨到一边,可因为他那大块头,别人能做的也仅仅是瞪过去一眼。
“看什么看,就许你们围着老师,不许我来和老师说几句话?大家都是老师的学生,你们可不能独占了老师!”张大块头理直气壮地睨视众人,随即就压低了声音说,“老师,天大的消息,听说敬妃殁了。”
齐良等人虽说来得比张大块头还早,可这事儿却是头一次听说,一时不禁面面相觑。而张寿深知这等贵介子弟在宫中人面熟,再加上废后死了这种事,皇帝未必会费神去封锁消息,所以他只是冲着张大块头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随即就自顾自往慈庆宫正殿而去。
而他的这般反应,张大块头却是措手不及。人只是微微一愣就快步追了上来,竟有些急了:“老师,我真的不是胡说八道……”
没等他解释完,一旁的齐良就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得不轻咳一声提醒道:“老师没说你胡说八道,而是这种事不适合拿出来讨论,尤其是不适合在慈庆宫这种地方说!敬妃娘娘薨逝了,这总是一件大事,所以该谨言慎行的时候,你就该谨言慎行。”
张大块头见张寿微微颔首,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做错了事,登时不禁讪讪然。可待要出言认错吧,他又觉得在这种场合认错实在有些丢脸,于是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张寿身边,绞尽脑汁才终于想到了另一个话题。
虽说他昨天傍晚道听途说了一星半点,但总觉得有些难以置信,当下就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对了,四皇子昨儿个没来,今儿个也没来,这是不是病了?太子殿下又不曾说,咱们是不是要推选一个代表,去好好看看四皇子殿下。?”
这一次,张寿一面不紧不慢地往前走,一面云淡风轻地说:“四皇子这几日都会在公学上课,晚上也会住在那儿。有小花生和萧成照应着,他顶多就是过几天苦日子而已。”
张寿和众人说话间已经是进了慈庆宫正殿,正心事重重的三皇子刚好听见这话,他先是心头乍喜,可等张寿说至少还要在外头再呆几天,从小就和四皇子一块长大,兄弟情深的他不由得有些不舍。
而且,废后亡故这件事,他有满肚子话想要与人交流,四皇子不在,他却无处吐露。
因此,见张寿上前行礼,他连忙肃然还礼的同时,就不由得讪讪地问道:“老师,四弟向来冲动,而且从小在宫里长大,不免还有些刁钻挑剔的小毛病,我实在是担心。再说您如今不在公学,我也怕他使小性子闯祸。您能不能对父皇说说……”
见三皇子那副怜惜弟弟好哥哥的模样,张寿不禁会心一笑道:“我不在,陆高远还在。”
看到面前的太子殿下仿佛因为自己提到陆三郎有些意外,张寿就语重心长地说,“昨日我把四皇子撵去中级班听了一天的课,正好授课的是陆高远,他比我更严格。四皇子因为上课打瞌睡,不但被陆高远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顿,还被赶到了外头罚站。”
这还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啊!
哪怕这里的人全都是张寿的学生,齐良甚至入门更早,可听到陆三郎竟然能够对四皇子如此严厉,甚至还把人撵去罚站,他们还是生出了这样一个几乎相同的念头。
而三皇子听了,非但没有恼火,反而露出了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幸好陆师兄严厉,否则还真是没人能镇得住四弟。既如此,四郎在那边的这几天,就要劳烦老师和陆师兄你们多教导他了。四弟其实资质禀赋全都在我之上,他就是性情太急,容易闯祸。”
这最后八个字的评价,每个人都觉得很精准,而张寿更是若无其事地说:“人不犯错枉少年,我想,皇上特意让四皇子出宫呆一阵子反省,大概也是想让一贯顺风顺水的他多受一点挫折教育。这种性子,若是用在好的地方,无往不利,可要是用不好,却也容易铸成大错。”
张寿端出这么一副我对教育熊孩子很有心得的态度,在场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因为眼前这一位,是把京城好几个人道是纨绔无用的贵介子弟给硬生生扳正了的少年名师——而他们自己也都从学于其门下,深有体会。
因此,就连三皇子也露出笑容道:“那就承老师吉言,希望四弟吃一堑长一智,从今往后能够改过自新。”
闲话之后,眼见几个监生出身的东宫侍读偷偷瞥看他们这几人,明显露出了羡慕的表情,就连另一个被张大块头撇下的半山堂学生一副插不上嘴的样子在旁边看着,张寿就笑道:“好了,时候不早了,也该开始授课了。对了,小齐,之前太子殿下的功课你都看过了?”
“是。”齐良连忙肃容应道,“老师上一次布置的习题总共十五道,太子殿下都已经做完了。我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核对过……”
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了一顿,继而就露出了某种有些为难的表情。结果,还是三皇子突然满脸羞愧地插话道:“老师,齐师兄是想替我遮掩。那十五道题,我虽说尽力都做了,但最后做对的只有八道,刚刚过半数……都是我太不用心……”
见三皇子那脸色涨得通红,明显是真的在惭愧,在反省,张寿想起当年自己的理科作业在班级里被无数人传抄,可诸如生物之类的作业,自己却从来都是反过来抄别人的光景,他不禁笑开了。
“只做对了八道?你应该说,居然做对了八道!要知道,我留的那十五道题,固然都是针对上一次课的,但其中三道是基础,三道是进阶巩固,三道是提高,至于剩下六道……”
张寿斟酌了一下,思量怎么用这年头的词语来解释什么叫做竞赛题,足足好一会儿,他才笑着说道:“这就相当于科场考试中的偏题怪题,做不出来才是正常。”
其余东宫侍读这会儿无不汗颜——尤其是那几个监生,这会儿甚至都恨不得找一条地缝钻进去。因为张寿说过,做不出来的人可以不做,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也就是总共才做出了一两题,最后的六道看都没看……反正相比三皇子全做了,那简直是犹如天堑一般的差距。
就连几个九章堂的,虽说有人比三皇子做对得多,比如齐良做对九道,却也有人比三皇子做对得少,比如六七道,但剩下那六道题,他们是真的毫无思路,完全都空在了那儿。
因而,当下就有人咳嗽一声,满脸赧颜地说:“太子殿下能把十五道题全都做了,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老师说的那六道偏题怪题,我们根本就全无头绪。”
齐良自己也苦笑道:“若不是老师让人送了答案过来,我大概想一年半载也想不出这其中的思路……虽说我从小跟着老师学算经,进度算是比一年级的同学快一大截,那六道题所涉的部分早就学过,但我也一道都没做出来,全都留白了。”
这一次,三皇子方才真正吃了一惊,他看看几个年纪都比自己大的同学,想到之前让齐良给他讲解的时候,齐良推脱说等老师来时再说,他登时就心虚了,老老实实地吐露心扉。
“其实……其实那六道题我也不能算是做了。因为我只是绞尽脑汁推导了一下某几处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我之前听岳山长说科举考试时的要诀时,他说,最要紧的是字写得好,其次是不能留白,哪怕那道题全无头绪,写一篇文章总比交白卷来得好,所以我就……”
张寿顿时哈哈大笑。这就犹如后世他在某几次数理化考试时,遇到大题目全无头绪,那就先跳了留到最后,如果最后依旧全无思路,那他就干脆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把空白填一填,以便卷面能够好看一点。
但是,这并不是为了糊弄老师的,要知道老师们全都是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识破你想骗分数的小伎俩,这是为了回头卷子拿回家之后糊弄家长!
反正家长同志们完全看不明白那些复杂的数学证明又或者推导过程,所以只要诚恳地一口咬定解题错误不是因为做不出来,而是因为粗心大意,那基本上挨骂挨打都会下降一个烈度,毕竟,家长们的心思很简单,你不会做绝对是因为不专心听讲,至于你粗心做错了……
嗯,下次改过就行了!
当然,这种小伎俩可一可二不可三,他平生最大的一顿竹笋炒肉,就是因为自己在初学复数时心不在焉,结果考出个低空飞过及格线的成绩,偏偏还一口咬定是粗心。
想着这些昔日旧事,他对三皇子此时痛悔不及的小伎俩,那就非但没有任何生气,反而还觉得颇为亲近。他嘴角一翘,笑眯眯地说道:“我这时候本应该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太子殿下,你从这六道不会做的题目里,也应该体会到了人之常情。”
“要知道,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哪怕题目不会做,也会想方设法用笔迹漂亮但不着边际的文章来蒙一蒙,以求填补这个空白。”
“在粮仓出现亏空时,有些主司不是想办法去追查,去填补,而是以次充好,甚至用沙石瓦砾之类的东西来冒充,以求遮掩住这个亏空。”
“而在官衙,当上司问到某件你完全不知道,但你应该知道的事情时,也会想办法东拉西扯,想方设法用别的东西来分散上司的注意力,然后把自己不知道这件事遮掩过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