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最开始时,是他替方琰杨昶二人解了一个围,然后他们三人玩得好,章元敬是后来靠上来的。有些时候,章元敬总给他一种违和感,不知道是他过于敏感还是真有这么一回事。
带着这样的忧心,林则然跟在了后面。
常平村的山不是那种高山,杨昶回想着章元敬说的地点,领着他们从山脚往上走,大约走了一刻多钟这样就看到了一个水池,“就是这个池子,章元敬说了,走过池子之后,就离他丢玉佩的地方不远了。”
“可是怎么过去呀?”他们看了看,池子两旁,荆棘遍布,并不适合走。
“这池子水不深,我们脱了鞋袜,淌过去吧?”说着杨昶便开始脱鞋袜。
林则然迟疑,他心跳得很,内心极度的不安。他忙将杨昶拦住,“等一下,这池水太蹊跷了。你们瞧,它就如死水一般,连条小鱼都没有。还有,看到池水边缘了吗?与池水相接之地竟然是裸露的山泥,连根水草都没有。”
杨昶不听,反而笑他,“哎呀,林则然,章元敬说了,这池水没问题。你就是胆子太小了,这一路走来,你总让咱们小心小心的,可是我们小心了,啥事也没发生啊!放心吧,这次也没问题的,你们要是怕,我就先上!没事了你们再过去。”
林则然急了,伸手拉他。
就在这时,一支箭矢冲他们这边射来,没入杨昶脚尖前半指之处,将两人吓了一跳。
方琰立即上前一步,喝道,“是谁在躲着放冷箭?”
吱吱——吱吱——一阵脚步声从他们的左前方传来。
林则然三人严阵以待。
随着一阵灌木叶子晃动,一队装备整齐的人员出现在他们眼前,为首的男人看起来二十岁左右,但一身的气势却让他们这些书生不由得两股战战。
只听见他吐出一句让他们寒冷至极的话,“如果不是遇到我们,你们仨今儿就交待在这里了你们信不信?”
第65章 第六十五章
杨昶被林则然拉着后退了两步, 远离那潭池水。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1节
“你们是什么人?”方琰上前一步交涉。
看着他们一行人, 他们仨心里打鼓。为首三人的气势, 以及身后他们的下属们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看着就不像是普通人。
哪知对方根本就不理会他们,而是对着人群的年男子说道,“王大人,必须下令封山,一定不能让人再擅自上山来了。”
被称呼为王大人的年男子又对另一人说, “柴县令,听到宫大人的话了吗?”
柴县令点头如捣蒜, “听到了听到了,下官这就让人去办!”
柴进贤擦着头上的细汗,这里面就他官职最轻,偏生他的年纪还最大,真是够呛。
大人?刚才斥责他们的男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就已经被称呼为大人了?
而且, 柴县令,他们晋阳县的县令正是姓柴。此刻又那么恰巧地出现在晋阳辖制下的长淄镇,年纪也对得上,不是他还能有谁?
三人面面相觑,他们再怎么迟钝,也意识到他们这是遇到了几位大人物了。
没再多做犹豫,三人直接拜见, “学生林则然/方琰/杨昶拜见三位大人!”
柴进贤看了王华和宫令箴一眼, 发现二人都在专心看着手下的人安装护栏, 没空理会身后的几人,于是对他们说道,“在外不必多礼,起来吧!”
“你们仨人都是弱书生的模样,因何进山?”
仨人一愣,这山不能进吗?
他们三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被柴县令称为王大人的年男人突然转过身道,“你是林则然?刚才那番分析的话说得不错,观察力也细致入微,当得起解榜第十了。”
林则然拱手又施了一礼,“正是在下,敢问大人何以知道在下的名讳?”
王华抚着胡须笑而不语。
柴进贤替他回了,“林则然,你这礼施对了,你眼前的这位正是咱们太原府的太守王大人,你能在解榜第十名还是他亲点的,你说他能不能知道你?”
林则然方琰三人瞪大了眼,他们没想到眼前的年男人竟然是太原府的太守王华王大人。而且眼前三位大人,一位是太原府太守,一位是晋阳县令,那么这位二十左右的青年郎君又是何人?而且听着他的官职似乎也不低的样子。
王华留意到他们三人看向宫令箴的方向神情忐忑的样子,笑道,“令箴说话口气重了点,你们别在意,但他也是为了你们好,这池子的水很危险,你们要是下去了就完了。”
林则然心一突,“这池子水很危险?”
柴进贤看出王华对这几名书生颇有好感,于是回道,“那可不,幸亏宫大人将你们拦下,不然你们真的就落得跟那章家兄弟一样的下场了。”
林则然与方琰对视一眼,章家兄弟,是说章元敬和他兄长?两人一死一瘫,都不是好下场!
“可是章元敬说这池子没危险的啊?”到了这时候,杨昶仍旧不愿意相信自己听信了章元敬的话,差点致使自己与两位同窗好友陷入生命危险之。
宫令箴冷笑,朝随从看了一眼,那随从会意,从脚下取了一只绑着的活山鸡,直接往水池远远一扔。
他早就认出了三人之的林则然正是林蔚然的二哥,一直不想理会是因为不想搭理他。
宫令箴有些生气,他林则然少年郎志得意满,难免有些飘,他能理解。但他生气林则然竟如此莽撞,有些错可以犯,因为可以有弥补和挽救的机会。有些错不能犯,比如这一次,如果连命都丢了,再多的懊悔皆是无用。
难道章元敬的下场还不足以让他对此地充满警惕吗?
俗话说同行相忌,他与章元敬的背景如此类似,境遇却是天差地别。心志坚定的人都会失守,更何况那章元敬一看就不是个心志坚定之辈,妖魔化了很正常。
他们三人此行,表面看是那姓杨的耳根软被忽悠,但归根结底,怕是姓杨和姓方的都是受了林则然的连累。
不得不说,宫令箴对人心的洞悉真是已臻化境。
在所有人注视下,那山鸡最开始扑腾了几下,然后就开始抽搐,接着便直挺挺地死掉了。
那山鸡因为扔得远,扑腾起的水花倒没有往他们这边溅来。
看到这一幕,林则然三人直接被吓住了,这水池子真有危险!
“这就是章元敬说的没有危险?”宫令箴反问他们。
“是他说的。”
林则然大冷的天,冷汗都出来了,
一是被章元敬歹毒的心思吓的,二是迫于宫令箴几人的气势。
宫令箴蹙眉,看了林则然一眼,这人欲坑害他们一把,就差置他们于死地了。与他们结了那么大的怨,肯定是平日里日积月累下来的,他不会感觉不到吧?如果真这么迟钝,也别再往上考了,在家务农算了。
你只要想争想往上爬,就别怪别人害你。因为往上爬就如同挤圈子,越往上圈子越来越小,只有实力强横的人才能挤得进去。在挤的过程,你一脚我一脚,弱者不定就成了别人的踏脚石。往上爬的过程就是这么残酷。
林则然看懂了他的眼神,瞬间惭愧,是他太托大了。
“县尊大人,那位宫大人这么年轻,是在咱们太原府哪处任职啊?”杨昶寻了个机会小声地问柴县令。
柴县令知道他们是想问宫令箴的官职,再思及方才王华与宫令箴对待他们三人的态度,似乎并不反感,应是不避讳一些问题的。于是他斟酌着回道,“宫大人是京官,来太原府是有公事在身。”
京官,几品啊?杨昶用眼神问。
柴县令伸出一个巴掌,然后将大拇指收回。
四品?!我的天老爷啊,这么年轻的四品官!
林则然他们几个都被吓着了,而杨昶根本就没问是正四品还是从四品,不管是正还是从,二十出头的四品官已经够让他们惊呆的了。
这事对林则然的触动最深。
近段日子,自己确实有些飘了。
家里依靠着烧制姚金炭,迅速地累积着财富;自己又高解榜,还是第十名的好成绩;连刘县丞与府城的主薄的算计都被他们家挡了回去:京试在即,似乎前程可期。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好事,如同迷汤一般灌得他薰薰然,不自觉地飘了。尽管他已经尽量压制了,但不免还是有些志得意满。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2节
这回的事他是真的托大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章元敬有可能不怀好意,明明自己也预感到不妙,为什么不死死将二人拦着,反而还一道跟来?大约也有自觉运气加身无所畏惧的原因吧。
直到此刻,第一眼见到眼前的男子,他方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有天。
目测,他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单从那一身气势来看,便能感觉到他是身居高位运筹帷幄的那种人。只有手握实权,才能涵养出那一身的气势。
在差不多的年岁里,人家的成就却甩了他们仨人好几条街。
后面柴县令的话印证了林则然对男子的猜测,他在心里谓叹,果然是人龙凤。
此时此刻,林则然还不知道,眼前被他认为如此优秀的男子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他的妹夫。
见识了那浅水池子的厉害,林则然三人便知自己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杨昶在心里狠狠地将章元敬臭骂了一顿。
而林则然与方琰则在思索如何报答这救命之恩,不过在此地此时此刻,报答的事只能以后再说,但态不能不表。
于是林则然三人同时向宫令箴三位大人道谢:“王大人、宫大人、柴大人,你们救了我们仨人,恩同再造,请受我们三人一拜。”说着三人一揖到底。
王华不受这功劳,“呵呵,不用谢我们,你们要谢就谢宫大人,是他远远就看到你们后让人射出的箭。我和柴大人都老了,眼睛模糊不利索。真要等我个老头救你们,怕是来不及。”
于是林则然三人又转向宫令箴,郑重道谢,“宫大人,大恩不言谢,日后有用得上我们的地方,尽管吩咐。”
宫令箴看着林则然,“记住你今天的话。”
他这话别有深意。
此时林则然尚且不解,只以为他让他们别忘记救命之恩,他日别忘报答,连连说道自己会记住的。后来等他妹妹出嫁时,他才知道他这话的确是让他记住救命之恩,然后别为难他。
宫令箴他们还要在山上设围栏将那池子水围起来,不让人误闯,以及等柴县令调来人之后进行封山锁林的操作。
而林则然几人经了此番惊吓,着实有些心神不宁的。
宫令箴看了一眼,便让他们离开了。
三人也不推辞,依言下山去了,反正他们留在这也帮不上什么忙。
三人相互扶持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到了山下马车停靠处,这时杨昶又作夭了,坚持着要回章家一趟。章元敬设计他们仨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事就当个教训,咱们先回去!”这回方琰也不愿意迁就他了。
杨昶不愿意,“难道就这么便宜姓章的?!”知道他家困难,他们去探望都带了上门的礼去的,临走前还给他留了一些银子看病。即使不干别的,也要将这些东西拿回来!才不便宜章元敬呢!
方琰不自觉地抬高了声音,“我说先回去!你能不能做事情别全凭任性!”
林则然不说话。
“行了行了,听你们的,我也是想给咱们仨出口气,既然你们不愿意,那就算了。”说到后面,杨昶的神情怏怏的。
方琰深吸了口气,再看一眼林则然,缓和了口气说道,“经了这么一遭,大家都累了,先回去吧。”章元敬这样,能逃得了吗?
与此同时,枣林村来了一位铃医。
肩挑着药囊,腰悬挂葫芦,手摇着铜铃,叮铃铃——叮铃铃——,口轮流呼喊着,“剑波丸,专治腹痛、腹泻、食积伤脾。”
“铃医上门,有病治病,没病健体强身咧!”
林父摸了摸袖袋里的荷包,正凝神静听呢,就见大孙子跑来跟前,带着他阿婆的吩咐,“阿耶,有摇铃大夫来村里了,阿婆叫你去看看有没有鼠药,有的话买上一些。”
“回去告诉你阿奶,阿耶知道了。”
枣林村好久没来铃医了,出来换药的人有点多,林父一直等到大家都换完走了,才上前。
“这位大夫,帮老汉瞧一瞧这捧土可有什么不对的?”
那铃医窥了他一眼,见他果然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包。
铃医将荷包接过,打开,对着那捧土看了看,闻了闻,又尝了尝,然后点头,“这土确实有问题。”
猜测成真,林父心一紧,“什么问题啊?”
铃医摇头晃脑地说道,“这土掺杂了大量药粉,对女子的生育有妨碍。”
林父深吸一口气,再问,“如果不小心将它煮水喝了呢?”
“那还用说?光佩带着都有妨碍了,喝就更不得了。喝的人如果是女子的话,以后多半就生育困难了。”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有些绝对,那铃医又补充道,“不过这也是未可知的,兴许幸运的话,能得个一儿半女的。”
那铃医不补充还好,一补充,林父的心情很不好,昭然这是对蔚姐儿有多大的成见啊。
林父道了谢,心不在焉地往回走。
那铃医看着他的样子,心想总算完成了那人的交待。
后来林父找了个时间,自己一个悄悄去了河边,将荷包里的那捧土撒进了河水,荷包找了个晚上厨房没人的时候直接放地火灶里烧个一干二净。
这一幕正巧被林蔚然看到,“爹,你在烧什么?”那红底绿线的绣样,似乎是一只荷包?
林父回头看了女儿一眼,不慌不忙地道,“没什么,前阵子偶遇了一个和尚,说家里有邪祟,给了两道灵符回来烧。说烧了就能家平人安。”
和尚会给灵符?这不是道士的行当吗?林蔚然怀疑地看着她老爹,用现在的话解读就是‘我读书少,你别想骗我’。
面对女儿的质疑,林父淡定极了,动手将灶台前的柴火都扒干净,再拿了泥砖将灶口封上,以免有火星子弹出引起走水。
做完这一切,林父淡定地提着木桶往外走,经过她身边时还说了一句,“好了,符烧完了,你会安好的,早点歇息吧。”
林蔚然懵,这话怎么那么无里头。这个时候,她想起了之前林大嫂偷偷和她说过的,曾看到林昭然避着人塞给林母一只荷包,林父刚刚烧掉的,该不会是它吧?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3节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第66章
林则然回到林家的时候, 虽然力持镇定, 但林家有两个人还是看得出来他有些不对劲的地方, 林蔚然便是其之一,另外一人是林父。
林蔚然毕竟是学医的,当年上的是一所医药大学的护本科,前两年是基础课,西医啥都学,学得很杂。所以她会的东西也挺多, 但都是皮毛。
林蔚然发现,她二哥自打从长淄镇回来之后, 走路比平时要慢,抬腿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皱眉,像是每一步都让他感觉到不适。
这就很怪了,他去看望同窗,车来车去的, 应该是不需要过度地走路才对。而且在她的了解,长淄镇常平村一带并无高山,这就排除了用腿过度的情况。
医有一种说法,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过甚,之后的一两天会感觉到腿部酸软无力, 甚至有时候还出现不自觉发抖的情况。
和她二哥目前的情况和这说法很像啊, 难道她二哥在长淄镇真的遇到了什么事吗?
怀着这样的猜测, 等用过晚饭,林则然回房后,林蔚然看了看天色,知他不会立即休息,便去敲了他的房门。
听到敲门声,林则然在里面喊了一句稍等,然后走来开门。
林蔚然在心里数了数,确实比以往要慢上一点。
她的房间格局和她二哥的一样,要比其他三间正房在长度上长一个走廊的距离。为了采光足够,他们的房间开的是两个窗户。
从他的声音她就能约略地判断他当时所在的位置,应该就在朝南的窗户边上。
林则然开门,见到敲门的人是林蔚然时,并不是很意外。他刚才就在猜了,门外之人不是他父亲就是他妹妹,果然如此。
“进来吧。”林则然让了让。
同样大小的房间,她二哥这里做了隔断,靠窗的外侧做了个小书房。
林蔚然进去后一看便知他刚才是坐在书桌前的。
“二哥,这次去常平村看你同窗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林则然叹了口气,就知道瞒不过她,还有他爹。
但他今天受到的打击有些大,心神失守,确实需要人倾诉一下,将心里的压力释放出来。放眼整个林家,他妹妹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当然,如果他妹妹不来,他也就慢慢自己消化了。也不会说与林父听的,省得他一把年纪还担心。
“二哥这次差点栽了。”
“怎么回事?”闻言,林蔚然先是一惊,待想到她二哥能平安归来,想来应是有惊无险了。
“是这样的......”
听完整件事的经过之后,连林蔚然都忍不住连道好险。
“二哥,你日后行事一定万万小心。这个家终究得靠你,大哥的性子大大咧咧的,小弟静内秀,而且人也还小,挑不起这个家的。”
在原著不正是如此吗?因为林昭然的原因,林则然一直出不了头,整个家都笼罩在愁云惨雾之。
小弟林修然长大之后走上那样一条路,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原著,林大嫂为了他们的小家,一心的斗内。也不像现在这样,一心维护家人,将身上的刺都对准了外头,柔软给了家里人。
林则然郑重地点了点头,他也是到了此刻才意识到他不是一个人,他出事的话是整个林家都遭遇的大祸。现在有了他妹妹还好一点,他根本不敢想,如果他妹妹不在,他又出事的话,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样。
林蔚然又道,“人心叵测,特别是你以后若是进了官场,切不可如此轻信于人。”她实在是担心,她二哥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
林则然愕然,他并没有将关于对章敬元的猜测说出来,她竟然一下子就能看出来问题出在那章元敬身上。
这很难猜吗?那天方琰他们谈起这章元敬时,她略听了一些,对这个人有了点简单的了解。
同是农家子,她二哥与章元敬的背景如此类似,她二哥与方琰他们交好,在书院里一定是如鱼得水的。加上书读得不错,没少得到书院夫子博士们的夸赞。
平时想来,也是她二哥常常压他一头吧。
特别是府试之后,同是高,一个前程可期,一个却瘫痪在床,境遇却是天差地别,章元敬忍不住出手也正常。
说白了,就是嫉妒,嫉妒她二哥不像他一样,没有寒门学子的清高自卑敏感。还有光明的前途,恨不得她二哥落得和他一样的下场才好。
“对了,你也别怪你那姓杨的同窗了,这起祸事指不定是谁连累谁呢。”
如果宫令箴在此处,一定会很开心的,他们两人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太像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们心意相通啊,是注定要结成夫妻的。
不过这些话他后来也听到了,由暗一转述。
当时宫令箴的心就忍不住胀得满满的,当晚就小酌了一壶酒。于女人而言,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于男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但此时此刻,兄妹二人的谈话还在继续。
林则然苦笑,“二哥知道了,这回真是多亏了那位姓宫的大人。”
林蔚然心一动,姓宫,又在长淄镇,还是和太守县令在一块,应该是宫令箴无疑了。想不到他还救了她二哥一回。
但这念头只是一闪而逝,在提醒她二哥多一些防人之心之后,她的心神更多的放在了长淄镇常平山的地质地貌上,还有那一池子的水,事情是越来越接近她的猜测了。
林蔚然不由得向她二哥细细打听那常平山的地貌土质什么的。
虽不知她意欲何为,但林则然还是努力地回想当时在山上所看到的一切,并告知她。
林则然三人离开山上之后不久,柴县令召来的官兵就到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宫令箴接到了他家大伯母已经抵达晋阳县的消息。
他当即将他手上的工作处理完毕,便和王华柴进贤提出了告辞,星月赶到晋阳县上。
杨家这边,绷紧了神经查了两天,终于查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可这样的结果却让杨怀德与杨太太面面相觑。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4节
“不然此事就算了吧,那宫令箴可不是好惹的。”杨怀德久居官场,虽远在太原府,但对宫令箴的名讳也是有所耳闻的,凶名在外啊。
杨怀德萌生退意,杨太太纵然不甘心,也只能按下不表。
就在这时,他们的心腹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老爷,太太——”
在往后数年里,杨太太每每回想起这个场面,都觉得心痛得无以复加。她觉得如果没有这个夜晚,没有心腹连夜从鹿渭镇赶回来这一事,后面杨家就不会遭此大难。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杨太太心情不悦,见此更是没有好脸,“何事慌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