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落雨秋寒
“你们惧怕高门大院,难道将这么好的女儿配给普通人家就一定是好的吗?你们的担心,我也略知一二,无非是怕她高嫁,娘家人无力替她撑腰。说到撑腰,如果她嫁人后过得美满,事事顺心,无须你们撑腰,岂不是更好?”
“我们观令公子一表人才质彬彬的模样,想必令嫒也是知书达礼蕙质兰心的女子,这样的好姑娘又有什么人是她配不上的呢。”
姜官媒这一句接一句的,真是说到了林父的心坎里了,在他心里,他的蔚姐儿自是没有她配不上的郎君。
.......
堂屋成了姜官媒的主场,她鼓动着三寸不烂之舌在极力促成这段姻缘。
厨房里,林蔚然兄妹二人炸着豆腐,不亦乐呼。
炸豆腐成了之后,林蔚然尝了一块,老实说味道很一般,豆腐胚子的水控得过干了,没她以前吃过的那么嫩。
看来林家要做出外酥里嫩的炸豆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过林小弟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晴雪在烧火,整个心不在焉的,不时侧耳听一下堂屋的动静。没办法,她家姑娘对里面提亲之事太过淡定了,简直可以说是漠不关心,她这做丫环的只能多上心一些了。
林蔚然淡定,是因为她心里有数。
首先,这个年代,男方派媒人来说亲,女方是不兴往前凑的。而且这才是他们第一次上门呢,不会立即就有结果的。对此,双方心知肚明,她也不必巴巴地往上赶。
“姑娘,我方才见到那一行人有一位夫人,那通身的气派,就像官家人,比侯府的老夫人气势更甚。”
林蔚然心里有数,怕是宫令箴的女性长辈也来了。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林父林母对高门大户天然的畏惧和担忧却不是姜官媒三言两语能消除的。
“我承认大妹子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
“爹!”
林则然打断他父亲即将出口的拒绝。
从一开始,林则然就在静静地听静静地思索。
宫这一姓近来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这个姓是很少见的,可他最近怎么老是遇到姓宫的人家呢?昨日在长淄镇救了他们的宫大人是其一,这其有什么关联吗?
而且他妹妹今儿的态度有些怪啊,像是知晓来人的身份一般,先是让晴雪来请他迎客。再者就是自客人进屋之后,她一点都没露面,这太不同寻常了。
还有晴雪去请他时的状态,双眼明亮,双颊还出现了红晕,情绪太兴奋了些。
他之前就一直在想,那鹿渭镇的灌木砍伐资格证是谁帮她弄到的,一定有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帮了她。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8节
那鹿渭镇的灌木砍伐资格证是由太原府府衙签发的,王太守不可能不知道,极有可能是经了他的手。而从昨天看来,那王太守显然和那宫大人关系很好的样子。
再有就是,昨日那宫大人看他的眼神和态度是有些怪的,含了一种怒其不争的意味。
这便透露出一个信号,他认识自己!那他究竟是怎么知道他这个的?因为他才名远播?林则然自己都摇头,京城人才济济,他在太原府都不算太出众,光靠那点才学,自己怎么可能入得了那位宫大人的眼?排除这一点之后,就只能是他从别的途径知道自己这个人,或许是从某人那里知道的吧?
这些个蛛丝马迹汇聚成一个点,一个猜测,那就是宫令箴和蔚姐儿是认识的,甚至他们很可能已经情投意合。
这个猜测出现在他脑的时候,吓了他一跳,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不可能。
如果他的猜测是真的呢?林则然心里悄悄地自问。
尽管这个猜测多么令人难以置信,却并非不可能存在,这也是唯一一个能解释这一切的答案了不是吗?
林则然打断了他爹接下来拒绝的话之后,问宫大夫人,“宫大夫人,我有一疑问,不知您可否告知?”
“请说。”
“不知令侄子的字是?”
“令箴,他的字是令箴。”
令箴!猜测成真!他昨天确实听到了王太守唤那个宫大人这两个字的。他方才的猜测都是真的,他家蔚姐儿和那宫令箴确实认识,并且极有可能情投意合了。
这真相有点吓人。
一时间,林则然神情怔怔的。
宫大夫人问,“林二公子认识他?”
这让他怎么说?说他救过自己?最终林则然点了点头,“有过一面之缘。”
“那还真是巧。”
林则然道,“爹,关于这门亲事,我们再考虑考虑吧。”别急着拒绝。
“婚姻大事,慎重一点是应该的。”对这样的结果,宫大夫人早有预料,并非不能接受,这已经算是第一次上门的结果最好的一种了。
第一次会晤到此已经差不多尾生了。
临走前,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宫大夫人开口了,“我们宫家是诚心诚意求娶的,希望你们能慎重考虑一下,别轻易拒绝好吗?”
此时冯咏笑道,“不知林老爹家在做什么吃食?这香味从我们一入门就在了,实在是馋人得紧。”
这话题转得,林父愣了一下,“是炸豆腐。”
“什么是炸豆腐?”
“就是用黄豆做出来的一种新吃食,乡下人家的玩意儿,不值一提。”
“话不能这么说,美味在民间,想来这炸豆腐便是这样的。只不知你们做的这个豆腐可有多的?若有的话,卖我们一些尝尝吧。”
冯咏提出这个要求时,宫大夫人没有作声,其他三个媒人也没有说话,王官媒甚至偷偷咽了咽口水。
“诸位贵人若是不嫌弃,我们送你们一些就是了,别说那卖不卖的。”
于是宫大夫人他们离开的时候,顺势还带走了几只竹编的篮子,每一只篮子里都装着一碟新鲜出炉的炸豆腐。
将豆腐分下去之后,宫大夫人看着多出来的两只篮子笑了。
冯咏也笑,“那林老爹说,如果这豆腐有多的话,我们可以送人。”只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了。
宫家领着媒人第一次上门,说媒期间,林四姑娘就呆在厨房,一直不曾露过脸。
出了门来,坐在马车上时,连京城的官媒都不由得感叹这林家四姑娘真是端得住。
对于第一次上门求亲的结果,宫大夫人是基本满意的。
林蔚然本人很沉得住气,甭管她是真是假,至少这个架式是出来了。
还有啊,她了解林蔚然的经历,也知道她是近来才回到枣林林家的,但林家众人对她的维护她都看在眼里。
还有林大嫂,宫大夫人一眼就看出此人必是棉里藏针之人,心有计较。连林大嫂这样的人都站在林蔚然的立场为她着想,可以想见林蔚然的性子必定极好,有刚有柔,极具人格魅力。
这样的姑娘娶回去做侄媳妇,很好。
家和万事兴,真不是随便说说的一句话。
家和了,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这才是兴家之道。
宫大夫人最看重的两点都有了,加上侄子又喜欢,这会是打心底里认可了这门亲事。
宫家一行人走后,林家尚且余波荡漾。
宫家这趟领着媒人上门求娶林蔚然,弄得林父林母又是喜又是愁的。
“门不当户不对的。”林母一心忧愁。
“今天虞国公府来求亲的话,你也听到了吧?你是怎么想的?”
“虞国公府这次来提亲诚意十足。”林父很肯定这一点,虞国公府从头到尾都很照顾着他们的心情和感受,不以权势压人,婉言相劝也是完全从他们的立场与角度出发,实在是贴心。
林蔚然福了福身,“一切但凭父母做主。”
这是愿意了?林家人面面相觑。
林则然则是满目了然,但他没有多说什么。有些事,心知肚明就好,不必都拿到台面上来说。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19节
“蔚姐儿,你可想清楚了——”林母忍不住道。
林蔚然淡笑,她知道林母的心结,不就是虞国公府门第太高了嘛。可是,难道门当户对就一定能保证她嫁过去一辈子幸福吗?
在现代这样的例子她看得多了,陪他受穷陪他奋斗,最终功成名就之时,站在他身边的却未必是那个一路陪他走过来的女人了。
不管选择谁,获得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她自己的能力。
她既敢应下这门亲事,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有爱情的婚姻有它的活法,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自有其活法。
若她能与宫令箴一直夫妻和谐琴瑟合鸣,那她就努力经营好他们的家。
如果感情不在了,世家贵族要脸面,再怎么样都会留有最低的底线,守着钱财她也能过。
到时她好好教导儿子,等儿子长大了,她也才三十多,届时让儿子带她游山玩水,岂不乐哉。
不过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她还是不要说出来好了,会吓着她娘的。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宫家一行人的到来, 就如同一粒份量很重的石子投入枣林村平静这片平静的湖, 引起阵阵涟漪。
三辆马车刚刚驶离林家, 村口大榕树下成群的妇人就在议论纷纷。
有人说,“我好像看到咱们县的官媒王媒婆了。”
“咋,你还能认识县上的官媒?”这是不信的。
“别小瞧人了,我娘家的一个亲戚就是她说的媒,我咋就不能认识了?”
“你看到了王官媒?我也看到了咱们晋阳县县尊的太太,就是那位穿团牡丹花褙子配六幅裙的妇人。”
众人面面相觑, 一个人说看到县里的官媒还有可能是看走眼了,但晓生媳妇说她看到了县尊太太, 怕是没错了。
“晓生媳妇,那位就是县尊太太么?可我刚才瞧得真真的,从林家大门出来时,她对另一位身着妆花宝缎的妇人好恭敬啊。”
如此看来,恐怕这县尊太太只是个配角儿, 主角是那位身着妆花宝缎的妇人。
“这样身份尊贵的人登林家的门做什么?”
有人猜测,“县尊太太怕不是要给林家保媒吧?”要不然怎么还会带着官媒啊。
“这林家的林举人和小闺女都到了说亲的年纪,只不知是说给谁的?”
“说媒是好事啊,去林家打听打听不就更清楚了?”
于是这群妇女说着说着就一窝蜂地去了林家和林母打听。
现在的情况,林母是不会露半点口风的。
但这些村妇缠人得紧,又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林母招架起来费劲得很。
林大嫂喂鸡回来, 见了, 上前来, 没多久便将人给好好打发走了。
这一幕恰好被林蔚然看到了,冲她笑了笑。
林大嫂都有些手足无措了,她刚才说的话可粗鄙了,小姑子以后是要成为贵人太太的,不会嫌弃她吧?她对自己笑了,应该没有嫌弃。
这群村妇被打发走了,但林母露的一丁点口风就足够这些娘们臆测的了。
一出林家的门就有人感叹,“茅草窝里飞出了金凤凰。”
“这京城的贵人咋就看上了老林家的闺女了呢,他家几间泥房啊,我家三间大瓦房呢。”
“人家贵人哪看这个。你以为你三间大瓦房很了不起啊,别说京城的贵人动动手指就能盖出十间八间的,就是人林家,如今想重新盖房也是易如反掌吧。”
“都说了,那林家二闺女通身的气度,就不是一般人能肖想的,如今果然嫁给了京城的贵人。”
也有人说酸话,说什么齐大非偶之类的。
但话一出口就被旁人给怼了回去,好过你连拒绝齐大非偶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疑惑,“你看林三婶吱吱唔唔的不肯给个准话,怕是不成吧?”
有老于世故的人就回她,“人家城里办事讲究,哪有一次就成的,指定还要多来两次,你就看着吧,这婚事指定成!”
现在是人家眼巴巴地来求娶,不是林家上赶着嫁女,男方那边多来两趟,将诚意表现出来,准成。
枣林村因这事沸反盈天,质疑的相信的不一而足。
这些议论,罗氏这一处的人家也都听到了。
“以后见到林家的人躲着点走吧。”罗永福对家里的人说。
他此刻真是懊悔极了,他觉得自己真傻,真的。
之前只一门心思地想着他林家得罪了贵人,还隐约猜到应该与林家新回来的女儿林蔚然有关,却没想过,她能得罪人,也能交好人。
“老头子,你也相信那林家闺女能高嫁给贵人吗?”
“这事怕是八九不离十了。”
罗永福是知道一些大户人家的规矩的,提亲都不是一次就成的,总得来个三辞三请的,才能显得女方的矜贵以及男方的诚意。
罗家人不做声了,形势比人强。如果林蔚然真的高嫁了,他们还拿什么和林家斗啊,夹着尾巴做人就对了,没听说吗?人家县尊太太在那贵人面前都要做小伏低。他们罗家算啥?
两日后,虞国公府一行人再次登林家的门时,佐证了村里对这门亲事持肯定态度的看法,所有的质疑声都沉寂了。
而此时,宫大夫人一行人的马车正往县上驶去。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20节
林家送的这些豆腐他们分一分,宫家这边分到三篮子,其余的四篮她们每人得了一篮。
因每篮里面就装着一小碟豆腐,六块摆盘,还散发着一股清甜的香味。几位媒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一小碟豆腐吃完,混了个半饱,三人都觉得意犹未尽。这东西软乎滑嫩,正适合她们这种有些上了年纪牙口不好的人。
刘官媒不自觉就说道,“这豆腐好吃,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人,不知道林家以后会不会做这个买卖,指定好卖!”
王官媒磕着眼,“谁知道呢。”林家明显是要飞出一只金凤凰了,以后怎么样还不知道呢,这买卖通商贾,可不一定会做。
刘官媒打定了主意,如果林家不做这买卖,她就去林家商量着将方子给买下来。
这些官媒的话宫大夫人并不知,回到县城,谢过她们之后,她直接回了暂时落脚的宅院。
宫大夫人刚回到,就被管家告知大少爷尚未用膳,在等她回来后一道用。
宫大夫人听到这话不由得想笑,知道他是着急知道结果。可是自打他进入官场之后,真的越来越难见到他如此毛躁和情绪外露的一面了,宫大夫人觉得这不是坏事。
那三篮豆腐,其两篮子已经在回来的第一时间就送去了厨房。
剩下一篮子,宫大夫人对冯咏说,“这一篮子你拿去加个菜吧。”
冯咏笑眯眯地道谢,“谢大夫人赏。”
正巧,厨房那边派了个小厮过来请示他们刚才送过去的豆腐怎么做。因这豆腐是个新吃食,还是方了特意派人送过来的,厨房那边不得不慎重对待,就怕做坏了。
冯咏想起林父送他们出来时顺便交待过的吃法。告诉那小厮让厨房那边准备一些肥瘦相间的羊肉,切丁剁碎后放调料下去炒一些浇头出来。这些豆腐放进油锅里略炸一炸,对半切开摆盘,然后将浇头浇上就行。
厨房的人手脚很麻利,宫大夫人刚换了一身衣服出来花厅,就上菜了。
宫令箴拿了一本闲书在临窗大炕上看着。
宫大夫人招呼他过来吃饭。
“来,试试这道新菜。”厨房的人按照冯管家交待的做法来处理这道豆腐,卖相不错,香味四溢。
宫令箴吃了一块,点头赞道,“这道菜很不错,羊肉选得好,肥瘦相间,脂香醇厚,汁儿沁了进去,里面的膏状物还带了股豆子的清香。大伯母,这道菜适合老太君吃,方子有吗?没有的话就买,届时带回去,让老太君尝尝鲜。”
宫大夫人笑,“知道你素来孝顺,有啥好东西都惦记着老太君,那你知道这豆腐是谁家做的吗?”
宫令箴回过味儿来了,“这豆腐是林家做的?”
宫大夫人也挟了一块来吃,果然滋味很美,“嗯,咱们提亲,人家父母一开始觉得门不当户不对拒绝了,幸亏我们带的官媒得力,后来人家说考虑考虑。走的时候,人家送了七八篮豆腐给咱们一行人。按人头分完,还多出两篮子。林父说了,这多出来的我们可以拿着送人。”
多出的两篮要送给谁,这不是不言而喻嘛。
“所以,咱们家分到了三篮。我这大伯母沾光了啊。”
这个结果他也早有预料,他要看的是他大伯母的态度,能过他大伯母这关,基本他祖母也能满意。
现在看来,他大伯母对林家对她的印象似乎不错?
一时间,宫令箴心情很畅。
两人心情都颇为不错,愉地用完膳之后,宫大夫人说了接下来的计划,“今天林家众人受到的冲击有些大,且等他们缓两天,消化消化,咱们再去一趟。”
宫令箴点点头,他大伯母的火候一贯拿捏得很好,她来办这事,他很放心。
在虞国公府忙着提亲、林家为此事烦恼的时候,杨家也没歇着。
杨家一直命人留意吉祥炭铺的动静,发现吉祥炭铺的极品姚金炭每日都卖出极少的量,许多人想买却买不到,不免怨气丛生。
陈掌柜只得笑着给人解释,说这极品姚金炭因会烧制的人不多,每日只出一定的量,望他们海涵。
这日,杨德怀收到一封信,看完大喜,对杨太太道,“备一份厚礼,我要到闫家走一趟。”
盼啊盼这封信总算来了,这是他递了三次帖子才得以见到太府寺卿闫大人的机会,不能错过!
杨太太闻言大乐,“你是说要拜访太府寺卿?他终于肯见你了?”
杨德怀点了点头,然后换了身不起眼的衣服,带上杨太太备的厚礼,星夜赶往闫府。
杨德怀要拜访的闫府是太原府本土大族,势力直逼太原王氏。王氏其实算太原最大的世家士族了,虽不如琅琊王氏名气大却与琅琊王氏渊源颇深。
闫家目前因出了一位九卿闫起峰,还是掌管国库及部分仓储事务的太府卿,势力如日天。
他杨家还想谋那姚金炭的方子,就绕不过宫令箴。
而太守王华给林家批下了那样一个资格证,明显是站在了宫令箴那边。
他们杨家如果还想谋姚金炭的方子,就得寻一能压制此二人的大人物!
宫令箴虽然强,但他也不是没有对手的。
他今晚要拜访的人——闫起峰,就是宫令箴的对手之一,也是一位可以一力压制二人的大人物。
就他所知,闫家与宫家向来不和。不和的原因是因为二十多年前的一桩旧事,闫起峰原先与宫令箴的父亲宫繁是好友,宫令箴的母亲最初是闫起峰先相的,准备提亲的时候,宫繁横刀夺爱,至此两位知己好友反目成仇。
如今的闫起峰,官拜太府寺卿,从三品,九卿之一,掌握国库,部分仓储事务。
木炭也算是他所管辖的物资之一。他们杨家向他汇报姚金炭一事,名正言顺。
他们这次能寻到闫起峰的跟前,也是巧了。闫老太爷七十大寿,闫起峰特地从京城赶回来给他做寿。他们这才能在太原府见到他。
杨怀德来到闫府递上拜帖,便被门房安排了一个人引至闫起峰的书房。
“你连递了三回帖子想来见本官,有何要事?”闫起峰连寒暄都无,直接开门见山地问。
杨怀德不敢有意见,连忙敛神站好,极用心地遣词用字斟酌着说明来意,“......那位世叔摸索出了姚金炭的烧制方法之后就撒手人寰了,然后在这位世叔治丧期间,秘方被盗,恰巧落入了那林四的手,我们杨家痛失爱将也痛失秘方.......”
男主高攀不起,告辞(穿书) 第121节
他将杨太太那天编的那套说辞再拿出来用。
“下官此次前来,是想请大人出面,将那方子要回来。”
闫起峰轻笑,杨怀德这话很经不起推敲,如果那方子真是他杨家的,他杨家又不是没有后台任人鱼肉的,平头百姓任,尽管去告就是了。
这说法如此清新脱俗,也不过是想让他出面替他们谋这姚金炭的炭方,可是,杨怀德他凭什么以为自己会帮他们呢?
闫起峰有些不解,“一个姚金炭而已,值得你如此费心?”这方子看来不是那么好抢的,否则杨怀德自己就抢了,不必来麻烦他。可他觉得区区一个姚金炭,能打动自己吗?未免太小瞧他了。
“闫大人有所不知,普通的姚金炭确实只比银丝炭好上一些,入不了大人的眼,但如果林家手里握有可以媲美银霜炭的极品姚金炭的烧制方法呢?”
银霜炭,三两一斤啊!普通姚金炭打动不了,但能与银霜炭相媲美的极品姚金炭就不一样了。
果然,闫起峰的眉眼动了动。
“闫大人,那姚金炭的烧制方法落在林家手里,真是暴殄天物。他们只顾着自己敛财,完全没有考虑过天下百姓!闫大人身为太府寺卿,每年都得为这炭火之事费心操劳。我们杨家看着也心疼啊,可惜我们杨家实力弱,想帮大人的忙却有心无力。如果我杨家得到这烧制秘方,必为朝廷为大人烧制更多的极品姚金炭,而不会像林家一样仅限于小规模的生产,必能让更多百姓烧到好炭,不用在冬日里挨冻。”杨怀德一脸痛心疾首,痛斥着林家尸位素餐的行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