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河东流
张安国现在在化局上班,看着双胎弟弟回来了,老怀大慰,就是吧,他摸了摸自己的脸“我觉得我够白了,没想到你更白。”
张定国笑了笑“我一直在实验室,要不就是在课室里,根本没什么机会见到太阳。”
本身他们兄弟底子就白,没有见到太阳,就更白了。
张卫国和张保国兄弟皮肤底子都像了爸爸,就算不晒,皮肤也说不上白,双胞胎就像了苏茴。
“你刚回来,就先好好休息,那些事,有的是时间说。”
张安国点点头“对,你先好好睡一觉。”
张定国含糊的嗯了一声。
他在飞机上有些不习惯,确实没休息好。
他带了很多东西回来,都是些机器,别的出国的人,回来带彩电洗衣机之类的电器,他家里不缺这个,就买了些小型的机器带回来。
还有机器托运,他的存款都花干净了。
他回了房间,没多久,苏茴就感知到了他发出的规律呼吸声,他睡着了。
张安国收拾着桌子“他瘦了。”
兄弟两个小时候长得很像,越大,差别就越明显,但还是有七八分相像,身高也差不多,两个人站在一起,很明显的能看出他的消瘦来。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体型壮硕的人,结果弟弟比他还瘦。
“他肯定在外面吃了很多苦,外面是很好,但那是别人的国家,我们去到那里就是异乡客。”张卫国眉宇间有些郁郁。
现在这时候跟某些国家,正是蜜里调油的时机,但是这种对他们的看不起,他不是一次两次感受到了,张卫国心里憋着气。
张安国把所有的碗筷收拾好,声音轻轻的“我们进步很,当初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站起来,现在更不用怕他们。”他很有信心。
等到张定国睡醒了,睁开眼睛,这时候外面已经天黑了,他伸了个懒腰,这一觉睡得真舒服啊,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他下飞机的时候还是早上呢。
他离开房间,房间外面,亮着灯,妈妈和两个哥哥都在,大威在妈妈的脚边慢悠悠的晃着尾巴,似乎也跟着一起在看电视,注意到动静,它站了起来,走到他脚边转了两圈。
“大威,你回来了,好久不见,你想我了吗。”他回来的时候大威不知道去哪浪了。
他好好的跟大威亲昵了一番。
苏茴则站起来,进去厨房把给他热着的晚饭都端了出来。
大米饭,骨头汤,糯米丸子,白切鸡,烫青菜。
他结结实实的吃了三大碗,把留下来的饭菜都吃得干干净净。
看着他这么好胃口,张安国摸着大威的脑袋,心情上扬“你今天去学校了,学校怎么说。”
“跟在王老师的手底下干活,做研究员。”
王老师的履历,也很傲人,早些年也是出国留学过的。
说不上泰山北斗的程度,但也是大牛一只。
“我有些设想,说提交一个可行性报告,可行性高的话就会拨款放手让我研究。”
他挠了挠头“就是可能款数不大。”
国家一向都这么穷,他又是个新手。
“没关系,你刚开始,要是后面有可行性的话,你给我提交一个计划书,我要是看到有利可图,会投资,你可以找我拉投资,要赞助,到时候咱们亲母子,明算账。”苏茴表示她可以有条件支持。
“你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了,跟我们说,指不定可以帮上忙。”张卫国对于研究啊实验啊什么的,是没办法帮到他的,但是其余的,他认识的朋友还挺多的。
张定国嗯嗯了两声“妈妈,我在国外超市看到好味道了。”他就是看着这个续命了。
“你出国这段时间,有没有处对象”张卫国拍了拍张安国的肩膀,冲着张定国笑“很你就要有个嫂子了。”
张定国摇摇头“我在外面,哪有闲工夫找对象啊。”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恨不得挤出来,能糊弄过去就糊弄过去,真的是争分夺秒,谈对象多耗费时间啊,有那闲工夫,他还不如去多翻几页书,多做几次实验。
“我有时间就会去旁听别的课程,学到了很多,就是语言方面要克服,我的英语算不错了,去到那里也适应了一段时间,吃的方面也不习惯,他们都吃面包,肉,各种油炸,我之前挺喜欢吃炸鸡腿的,现在我都要不喜欢了,不是说不好吃,而是看的太多了,有一种心理上的不适。”
他看向张安国“你是不是好事将近了”
说起这个,张安国咳嗽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是差不多了,前段时间妈妈和她家里人吃了一顿饭。”这就是把名分正式定下来了,就等着对方大学毕业后,去领证,摆酒结婚。
“没想到吧,你三个哥哥,最小的哥哥最先结婚。”张卫国耸耸肩“我和你大哥都还单着呢。”
说起大哥,张定国眉头轻轻皱了皱“大哥现在还是在前线吗”
“对,他还在前线。”
“大哥,上一次受的伤没事吧”
那一次那么严重,他接到信的时候都过了好一段时间了,着急打电话回来,跟哥哥确认情况。
“没事儿,他回去战场了,要是有什么事儿,他带着伤也不方便。”
自那之后张保国并不是就没有受过伤了,不过是都没有严重到会通知家属的程度。
对于这些伤,张保国是能隐瞒就隐瞒,他不想让大家都为他担心。
“你和你未来三嫂现在在同一个学校,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个照面,老三你还不给你弟弟看看照片啊到时候见到人了都不认识,不好。”
不想气氛变得低迷,张卫国转移了话题,一转移到这个话题,张安国就感觉有些局促了,同时还有些小得意“你等着,我去给你拿照片。”
照片上的姑娘站在张安国旁边,巧笑嫣然“她多大呀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就是看上去年纪挺小的。”
“她跟我们同岁,就是个子站在我旁边显得小,其实在女孩里不矮了”说起他对象,张安国就有说不完的话题。
张定国在家里休整了几天,就走马上任了,他现在正是一腔热情的时候,有了什么发现或者是灵感,那是恨不得直接在实验室里面打地铺的。
那叫一个废寝忘食,怪不得他这么瘦。
这个作息不行,时间长了,身体就容易出毛病了。
苏茴特意跟他说了这个问题,他就让人到饭点了给他们送饭,这样才好了些。
他回家了,张卫国和张安国也帮着他纠正作息,把锻炼捡起来。
他到国外,就把这事放下了。
张安国研究生毕业之后到了工作,他对象现在还在大四,还没那么毕业,所以就算他们两个感情甚好,也就是双方父母见个面,把一些该谈的事先谈一谈。
对方父母去了苏茴给他们四兄弟准备的房子看了看,就在地铁口不远处,周围的设施也是齐全的,新房也敞亮,地方够大,以后他们成家了,不愁没有地方住,另外还有铺子收租。
张安国本身每个月还有工资,在养老这方面,苏茴也明说了,她现在还年轻,不需要他们养老,而且她自己有钱,不过该负的责任他们也该负,就等她以后60岁了,达到国家退休年龄了,他们四兄弟每个人每个月出一样的钱给她。
她不跟他们住,等以后上年纪了也是另外住的。
说起这个,对方的家长就十分满意了,有一种意外的惊喜。
这婆婆,古往今来没有多少是好相处的,夫妻两个和和美美的在一块,挺好。
对方经常不在首都这边。就算是性子不好相处的,也不会太难。
眼看着弟弟把婚事都提上了日程,就等着弟媳妇毕业了,在单位落下跟脚了就娶进门,张卫国也有了点危机感。
他可是当哥哥的,弟弟对象有了,确定下来谈婚论嫁了,他对象都还没有。
这落后一步,就是步步落后呀要是他还不抓紧的话,以后就是弟弟的孩子打酱油了,他家的指不定还不会走路。
他比原来更上心了,同时也更注意收拾自己,妈妈说的对,这人第一印象就是看外貌的,他把自己收拾精神了,要是不经意间未来媳妇看到了他,这第一印象就稳了。
张保国回到了后方,就收到了通知,他家人给他拍了电报。
他一看,是他小弟回国了,说他回来了,有空打电话给他,他们兄弟说说话。
通信和电报,虽然都能保持联系,但是电话有一个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传递声音。
严正华知道张保国回来了,立刻收拾了一下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有没有什么问题,她实习结束后就来了这里当军医,跟他也有了几次接触,大家都不知道她是团长的女儿。
知道的都默契的保守秘密。
她也跟张保国有了几次接触,她是医生,是大夫,是他们受伤回来后必定会接触到的人物,本来她对着他就有几分天然的好感,这可是爸爸给她介绍的人啊。
爸爸的眼光,她一直都是信赖的。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201节
有了几分关注在先,再多看看,张保国这人确实可以,看着看着,视线就拔不开了。
确定了自己的心意,严正华主动出击,只可惜这是个木头,他一回来她就去嘘寒问暖,对方全都避开了,说什么不能耽误了她,她耽不耽误的自己还不知道吗
再这样下去才是耽误了她。
想到这里,她就直接去堵他了。
“张保国同志,有些话我今天一定要跟你说说”
看到她,张保国就有些头疼。
他现在真的没有心情处对象啊。
他承认,对方是个挺好的姑娘,但是他没这个心思,硬是跟人家好,那太没有责任心了,他不是那样的人。
“严同志,我还有事,我家里人给我拍了电报呢,我现在要去给他们回电话了,有事我们改日再聊,我赶时间。”
他逃也似的走了,留下严正华有些不甘心的跺了跺脚,她就不信了,妈妈说的,坚持就是胜利,她到要看看,他还能躲到什么时候。
听着电话那头有些失真,同时也有几分熟悉的声音,张保国的语气里含着几分笑意。
如果严正华听到了,更不愿意放弃了,这声音低沉又有磁性,真好听啊。
“你回来了,回来了就好,国外的世界很好,但是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对,我现在没事,没受伤,真的,没骗你。
你现在回了学校是吗学校忙吗那就好好干做出点成绩来,我这里很好,该有的都有,你放心
妈妈呢妈妈跟我说话吗好。
妈,是我,我没事,没受伤。你呢你最近”
平平淡淡的闲话家常,从战场带来的烦恼就这么消弭不见,挂了电话,他特意绕了远路回去。
不是谈对象的时候。
至于谈对象这事,也不是说没想过,但是他不愿意让多一个女人像他妈妈那样,一个人辛苦
苏茴觉得时间特别。
转眼间,几个孩子全部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全部都有了自己的生活。
要是原身还在,她看到这副场景应该会很高兴吧
她的父母和哥哥一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四个孩子个个出息,长大成人。
原身除了想看到他们兄弟成家立业之外,应该还想看到他们娶妻生子。
这个也不远了。
这时候的人普遍早婚。
谢睿和林荆南的晚婚在后世正常,但是在现在这时候就是剩男,妥妥的剩男。
就算是拖到他们那年纪再成家,距离他们结婚生子的时间不远了。
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就飞扬。
所谓“养成”的成就感,她亲自感受了一遍。
有的时候操心,有的时候暖心
李村,张家。
张根病了,他下地的时候扭了腰,这上了年纪了,扭了腰又一屁股摔在地上,当下就起不来了。
张全立刻把他送到了镇上医院去。
医生就说他这需要好好疗养,不能下地干重活。
可能真的是伤到了,而且他的底子也不怎么好。
好一阵张根都是恹恹的样子,躺在床上,这把李满芬吓到了。
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么多年来,风风雨雨都过来了,现在他看着就要倒下去了,心里就慌的不行。
好在张全和赵来娣都在家,还有他们照应,但是张家的地,还需要他们打理。
能在医院照顾的,就李满芬一个。
张喜华和张小华今年高毕业,她们没有考上大学,纷纷跑到省城投奔她们大姐去了,在那边说是帮着找了工作。
家里面就张根,李满芬,张全,赵来娣,还有张锦华的两个女儿,张贵的一儿一女,他们几个都在上小学,不顶事。
能帮着打理家里就不错了。
这几个孩子,年纪最大的就是张贵和周小晴1972年出生的儿子张明顺,他现在13岁了,正在读小学五年级。
张根或许是因为生病,让他变得有些惶恐了起来,说起来他年纪不小了,他也怕自己就这么倒下,再也起不来,所以他提出想要孩子们回来,见一面。
他怕自己没多少活头了,就想看看几个孩子。
张贵在去年过年的时候没有回来,算一算也一年多没有见面了,他在外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钱回来,但是人呢
人见不着,他宁愿他不要挣那么多钱,而是能回家看看。
老大就在跟前,大孙子大孙女不在,上次回来还是过年。
老二那边,老二是见不着了,但是还有儿媳和几个孙子,孙子上学到现在都没有回来过,转眼间就五六年了。
他也六十多了,眼看就要七十,七十古来稀。
这个年纪,没几年了,他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几年,他就让张全给他们打电话的打电话,发电报的发电报,让他们有空了,回来看一看。
就连张保国那里都给写了信过去。
不过他那边,张根也是最不抱希望的,前线,哪里能请假就请假。
但是除了他还有三个孙子啊,定国回国了,卫国和安国也有各自的单位,这么长时间了,请个假回家看看,应该不难吧
第137章
接到了张全的电话,立刻就关心上了张根的病情。
张卫国和张安国立刻就请假了,大伯说的这样严重,他们生怕这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爷爷生病在医院,这种情况下请假,除了实在走不开的,都会酌情处理,张卫国现在这段时间比之前没那么忙了,而且他都没有休假过,现在的交通也比之前要方便了一些,香港那边的机场新投入使用,他们从首都飞去香港,再从香港回去他们老家的话,时间能节省一半不止。
张卫国也打电话给了大伯,说如果在镇上疗效不好的话就转去市里,或者去省里,他们这么多人,医药费不是问题,先把病治好。
这也是张锦华和张凤华的意思,张贵他在外面跑,又没有随身携带手机之类的,一时根本就联系不上,就张锦华和张凤华比较好联系,他们一个在市里面,一个在省城,都有单位,打个电话过去,他们就请假回来了。
问了爷爷的情况,就说要转去医疗资源更丰富的省城。
但是张根不愿意动,他觉得自己要是挺不过去这道关卡了,就要死在别的地方,他不想死在陌生的地方,他要死在家乡。
这老人家脾气一上来,那是很固执的,他说什么都不愿意动,也不能强硬的让他转院,只好顺着他,跟医生频繁交流,问他的状态。
其实他的伤不重,就是扭了腰,但是架不住他年纪大了,而且之前底子就不太好,这一次受伤一下子爆发出来了,给他开了药,打了针,他还是一副恹恹的样子,没什么精神,也没什么力气,周身无力,可不就让老人觉得自己大限将至。
就跟张根想的一样,张保国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儿。
在前线,有什么事,根本没办法及时传递给他。
苏茴和张卫国、张安国、张定国坐飞机去香港,张定国出国留学来回都是坐飞机的,张卫国和张安国还没坐过飞机,第一次,很新,也亏得他们不晕机,就是在高空上面有些心慌气短,风景很美丽,白云蓝天,心旷神怡,就是不能往下看,一往下看,总感觉自己要掉下去了,他们第一次知道自己可能有点恐高。
而且这个恐高还很难克服。
飞机飞得这么高,又没有多少乘坐飞机的机会,以后怎么克服
张卫国和张安国都是请了假,张定国他刚回来的时候本来是有假期的,他没用,直接就回去上任了,现在有事了,就先放下手里的事回老家一趟,他这种研究也不是急于一时的,有什么情况,批假比张卫国他们两个容易。
他们都各自带了些礼物要回去送给爷爷奶奶,飞机上带的东西有数的,都没什么分量,但他们带了钱,他们要先去香港,从香港买东西回去也不迟。
飞机悠悠的在机场上降落平稳,舱门打开,乘客排队下来。
张卫国表示,以后要回来了,他一定还要坐飞机,这节省时间啊,实在是太方便了。
虽然坐飞机会有点害怕高空,但是习惯就好了,这困难他们可以克服。
他们去了香港这边,买了不少的东西,大头就是各种药品,从跌打损伤、蚊虫叮咬的药,到补品、营养品等等,应有尽有。
他们人多,也不怕东西拿不了。
张安国之前在张保国受伤的时候回了老家一次,虽然时间很短,但也足够他大致了解一下他想要知道的事情,对比一下张卫国和张定国,他知道的是最多的,就跟他们说一些村里面的情况。
“我去看了一下村里面的路,队长伯伯主持下修建的,水泥大量的不好买,不过我们村边上不是有一条河吗,有很多石子,就捡了那些石子来铺路,看上去整齐,又好看,下雨天小心一点也不用担心全是泥泞,村里面的变化可大了,现在他们攒钱修房子都不修青砖瓦房了,他们修楼房,那种一层二层的楼房,用红砖。”
“在家里面种地挣不到那么多钱,村里面很多壮劳力都出去找活干了,相对比总数来说其实还好,但是相对比其他村,我们村出去找活干的人算多的了。”
感觉更有拼劲,想去外面闯荡闯荡,一般来说一个大家庭里壮劳力不会全都出去,就像他们爷爷家现在的情况,大伯和小叔两兄弟,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有一个人出去外面挣钱,总有人在家里照应家里的田地,田地那是没办法放手的。
而且他们村烧瓦的生意不错,好几个人一起给家里寄钱的家庭才能建得起楼房,要是人少的,或者说不敢出去的、怕被骗的,也就只能修建原来的那种款式,要是全靠地里的那点出息的,只能铺个瓦片之类的。
相对比起来,在家里的人还是最多的,所以村里烧瓦的生意很好,这个是他们村的生意,只要户口在村里,都有一份钱,在那里做工的,也是有工资的。
之前是工分,现在没工分了,就直接给钱。
“有那些留在家里照应的,有空了就会去帮忙烧瓦,烧瓦挣的钱,比不得在外面打工挣得多,好处就是自由,还能随时照顾家里。”
而且现在他们村,基本没有饿肚子的情况了,田地分到了手里,只要勤,就饿不死人,以前还会要求一定要种什么,现在呢,随便他们自己,想种什么就种什么,不够吃的,就多种植一些耐饿的、产量大的作物,吃得饱的,就会多种一些大米和小麦等细粮。
养鸡养猪的数量翻倍,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能听到咯咯的鸡叫声,大家吃鸡蛋也不像之前那么稀罕了。
还有就是他们村里的小学扩建了一次,能收更多的人入学了,还有别的村的人特意到他们村上小学,就因为他们村小学的人有能耐,都是有本事的知青留在这里。
他们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人了,有了钱,就更细心,想着要交出一份成绩优良的成绩单,才能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他们。
毕竟在那里生活了许久,苏茴也听得津津有味。
尤其是在听到张成业一些措施的时候,他是想要他们村越来越好的,修路是一个,果树也是一个。
这是一个很称职的村干部。
当然免不了要说起张家现在的情况。
张根和李满芬还在下地,对于他们来说,不可能因为年纪不小了就待在家里,只要能动弹,就不会不管地里的活,不过年纪大了,他们做的都是一些轻省的活计。
他们家还养了牛,有牛在,干活就容易多了,家务就交给了几个小孩帮忙。
他们养了不少的鸡和鸭。
这次张根住院了,李满芬看他一直没见什么起色,就忍着心疼给他杀鸡炖汤,补补身体。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202节
他们先回了村里。
在得到他们口信说要回来的时候,张全就先抽空把他家的情况稍稍打理了一下,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到时候再仔细清洗一下,这房子就能住人了。
他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这个时间点不适合去看病人。
张定国就跑去老宅那边通知,其余人打了水开始打扫卫生,他们回来的时候,见到了几个村民,大家都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对着他们几个,他们很多都不敢认,频频打量,就是没一个主动的招呼的,还是他们先叫了人,对方应声之后问起,才敢确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