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河东流
一听到妈妈这样说,张喜华头就低了下去。
她也想去上学!
她不知道上学哪里好玩,但是大家都去,都想去,她也想去!
张根在心里算了一算老二家四个孩子的年岁,保国过年十一岁,卫国八岁,安国定国六岁,再过两年,全都到了上学的年纪,四个小孩,全都上学的话,一年就要十二块,十二块是什么概念?
这或许是城里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但是在乡下,他们一大家子挣工分,扣除掉粮食之后,拿到手的才三十多块!
他就想问老二媳妇,以后怎么打算的?但是如果他说不给的话,那不是要伤后面孩子的心,他就憋了回去。
还是过后私底下再问问。
喝完茶之后就是重头戏了,长辈会向晚辈发压岁钱,只要是没结婚的,都有,这代表对小辈的祝福。
李满芬从房里出来手里就捏着一把红纸,这是买对联的时候一起买的,买回来裁成大小一致的红纸,包了装压岁钱的。
她先是给了张贵一个,张贵还没结婚,就算年纪不小了,依旧有收红包的权利。
然后先给了张锦华,然后给张保国、张卫国、张安国、张定国,最后才是三个孙女。
这些压岁钱张贵的那个会格外厚一点,其余的都一样,每人两分钱。
个个都笑眯眯的接了,小孩子一年到头根本见不到钱。
然后就是赵来娣发了,她也是先给了张贵,然后给自己的四个孩子,最后是苏茴家的四个,然后是苏茴,顺序差不多,她包的比以前小,以前苏茴会给张贵两毛,现在她包了一毛,张锦华他们每人一分。
这样才正常,作为一个手里没多少钱,还肩负着四个孩子的寡妇,节省些才是应当的。
一分钱很少,也就够买个糖果舔舔嘴,但是,对于小孩子们来说,已经是一大笔钱了,他们根本就没有零花钱这个概念。一旦得到,钱就会格外的高兴。
因为这一分钱,就是一颗甜甜的糖果。
重头戏结束了,苏茴就带着回家了,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他们留在这里也没地方睡,他们搬出去之后,那房间就住了张锦华和三个妹妹。
回到家之后要守夜,苏茴没关系的,但是三个小孩在长身体,不能熬夜,她去自己房间上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盒的点心。
“这些都是之前去市里买来的。”苏茴一拿出来,他们就张大了嘴巴,看着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但是看着就非常好吃的点心,一时都不敢动弹。
“妈妈在市里买的,你们别说出去,知道吗。”
四人乖乖点头,他们都懂哒!要是说出去了,别人也要吃哒!
“妈妈,这个是什么?真好看,闻起来也好香……”张卫国咽口水。
苏茴给他们一一介绍:“这个是云片糕,这个是核桃酥,这个是麻卷……”
吃着松松软软的点心,四双眼睛相似度极高的微微眯起,张保国和张卫国长得更像张平,双胞胎像苏茴,但是一双眼睛四兄弟都有些像,尤其是在他们都笑着的时候,很容易就能看出他们的血缘关系。
苏茴看了,也眯起了一双相似的眼睛,眼里有着笑意在荡漾。
她母胎单身,但是对于小孩子,尤其是乖巧的小孩子,一向是喜欢的。
“喜欢吃吗?下次我去看到还有再给你们买。”
“保国,你来年开学了,好好学习,卫国提前跟着哥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不然你可能会不适应,安国和定国,你们还小,不用去上学,如果你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跟着哥哥一起学习,妈妈希望你们都能做一个有学识,有心胸的人。”
这个世界的灵力匮乏,根本就不适合修真,他们四个也都没有灵根,修行这一条路是断了,按照原身的思想,丈夫去世,最大的执念就是把四个孩子培养成才,怎么样算是成才?
在当下,有三种人最出息,一个是参军,一个是工人,一个是干部。
参军不必说,这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军人光荣,保家卫国,去当工人的话,每个月都有工资,还会有节日福利,现在的工作还能传承,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但是第一世的经历告诉他,当工人是会下岗的,最后一个是当干部,也就是去体制,为人民服务。
当军人,首先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是敏锐的观察力,还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工人,需要一门技术。
干部,丰富的学识之外,就是要有一张会说话的嘴和良好的情商。
这些,有着良好的知识储备,都能在路上走得更远,学习,是必须的。
现在是特殊时期,学习的路断了,没有途径可以上大学,城里高初毕业以后还会一个一个的下乡支援乡下建设,这就导致普遍认为读书没用,但是读书怎么可能会没有用呢?她在修真世界还要学习呢。
不学习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宽广,不知道世界有多宽广,也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不知道自己有多渺小,哪里知道自己该上进壮大?
这是一个平行时空,但是大致跟她第一世历史书上的相同,这个特殊时期,终究会过去的,算一算年龄,他们兄弟都可以在高考恢复后去上大学,如果基础扎实,张保国和张卫国都能赶上第一波。
学习是必须的,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的时候再来报佛脚就太迟了。
“保国,等年过了,每天我会给你布置任务,记得完成。”
张保国一懵。
苏茴微笑:“我找到了一些辅助学习的资料,上面有不少题,虽然我不是你的老师,但我觉得这些都有必要学一学。”
张保国:“……”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大年初一,苏茴一大早的就带着他们去给张根他们拜年,完了,苏茴就回家了,她们家这情况,不适合去别人家拜年,四个小孩子也要注意些。
去拜年的小孩子都会被塞一把零嘴,这些零嘴装满了兜,孩子就回家“清理”一下,重新再去,吃的节省些的,这些年货可以吃半年。
张平是小辈,他们分家出来没有长辈作证,来拜年的大人几乎没有,都是些小孩子,有人来了,说几句新年祝福的话,苏茴就给他们一把零嘴。
一波孩子走了,另外一拨又来了。
谁叫张姓是李村的大姓呢,真追上去,全都是亲戚。
年初二去娘家,一大早,吃了早饭,把该锁的都锁上,留着大威看家,这才提着个篮子出发去隔壁柳村了。
之前已经跟他们说好,她年初二回娘家,为免错过,常小荷和苏仲年初三才回娘家,她娘家就在本村,什么时候回去都方便,就迁就着小姑子的时间来。
苏茴提了一小包糖果,两罐子的酱,一条鱼,这在众多出嫁女的礼算得上是一份等偏上的了。
苏茴受了他们不少的帮助,轻了过意不去,这些来源也比较好解释,鱼是她自己抓的,酱料是她自己做的,只有那一小袋糖果比较稀罕,是镇上没有的稀罕物,但是谢知青可以提出来当借口,他当时给她抓了一把糖,这一把,别人哪里知道有多少?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4节
田思怡一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着女儿和外孙回来了,她还指使着自己的孙子去村口看着,看到姑姑了,些回来报信。
他们就生了这么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儿子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知道他哪里好哪里坏,女儿之前还不错,嫁的人好,子嗣也顺利,但谁承想,孩子还没有成丁,就守寡了,虽然是得了一间房子,但是,老伴是没了,她又是个死心眼的,以后不会再找,年丧夫,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每每想起来女儿未来孤单的情况,田思怡就老久老久的睡不着觉。
苏茴他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柳村,两个村差不多大,地形之类的也相差不大,不过相比较起来,李村距离镇上更近一些。他们李村的人去镇上要花半个多小时,而柳村的人去镇上,那就要花一个多小时,几乎是两倍的时间。
这是苏茴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去娘家,还有些新。
第22章 七十年代
不过回娘家新归新,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在路上,苏茴一再叮嘱了四个儿子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四个孩子一一保证,苏茴舒了口气。
她一直有在注意,有些东西不该拿出来的就不拿,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守住口,把家里吃的用的都说出去的话,少不得会被说没有成算、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之类的,到时候别人说说闲话,她不在意,但是传到田思怡他们耳朵里,那就是滔滔不绝的念叨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苏仲苏茴是双胞胎,取了柳村的大姓人家的女儿,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苏半夏,小儿子叫做苏石伟,年纪分别跟张保国和双胞胎同龄,但是月份要大一些。
一看到姑姑,苏石伟回去给奶奶报信,苏半夏跳着走了过来。
“姑姑!”
苏半夏长得跟苏仲很像,都是白皮子,长相斯。
“半夏,你在这里等我们吗?”
张保国看到表哥,也很高兴:“表哥,我们来了!”他们一向感情不错。
看到跑回来的小孙子,田思怡就知道女儿到了,看了眼天色,女儿肯定早早的就出发了,不知道吃早饭没有,她进厨房把年糕拿出来。
苏茴一到了娘家,把篮子放下,就先把糖果掏出来,分给两个侄子。
田思怡看到了女儿带来的东西,欲言又止,之前女儿回家的时候拿这些东西回来,她收的一点也不心虚,因为女婿能干,但是现在还这样,她感动女儿的心意,却也心疼她。
苏茴注意到了:“这些都是自家有的,我就拿来了,你别嫌弃。”
“哪里会嫌弃,你不要拿那么多过来的,留着你们自己吃。”田思怡放到一边,打算等他们回去的时候给女儿带上。
她又不是那种贪图外嫁女儿往娘家扒拉东西的人,只要女儿过得好就可以了。
苏浅明瞄了一眼:“收着,等下给女儿带半只鸡回去。”自家养的老母鸡,好几年了,不下蛋了才舍得杀,专门留着一半呢。
苏仲打开了罐子的盖子:“这是什么?”
“这是我做的酱,你打开的这个是豆酱,另一个是香菇肉酱,你们尝尝。”
田思怡去拿了筷子出来,沾了点放进嘴里,眼睛一亮:“好!”真香,肯定下饭!
苏仲看着妈那一只筷子,进去也拿了一只,一放进嘴里,跟苏茴差不多的眼睛就眯起来了。
他竖起大拇指:“妹妹,你这手艺是这个!”
真这么好吃?
常小荷狐疑的拿过筷子,然后又是一筷子下去,吃得津津有味,咸是咸了点,但真香啊,吃了一点还想再吃。
“这豆酱都这么好吃了,香菇肉酱呢?”有肉有香菇,肯定更好吃吧?
“等下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尝尝,这个别放太久,半个月最好吃完,不能久放的。”
苏茴也估不准到底能放多久,但是这个天气,这个含盐量,半个月应该没问题。
年初二回娘家,女儿是客,加上苏浅明和田思怡在柳村都是外来户,没有亲戚,就一家人坐着说说话。
苏茴是有些叹息的,这些日常什么的,她没耐心说的那么细,偏偏田思怡完全是一片爱女之心,她只能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她只能换个思维安慰自己。
在白骨莲成熟之前,她无法修炼,但能练练心境,这也算是一种历练了。
苏半夏和张保国张卫国出去玩了,不知道跑到哪里,苏石伟和双胞胎在屋子一角分享玩具。
苏石伟拿着自己木雕的老虎,张安国拿着熊,张定国拿着狼,来了一场凶猛的“战斗”。
不知不觉间,时间就到了午时,饭菜很丰盛,比不得张家年夜饭的十全十美,也占了八个菜碟子,加上两个小碗装的豆酱和香菇肉酱,也凑了十个。
酱被热过之后,香味散发,一端上来,肉菜先是被解决,然后就试探的沾酱,这一沾,就停不下来了。
苏半夏吃着香菇肉酱,头也不抬:“姑姑,这个真好吃。”他想说些词汇来表达,却什么也想不起来,只记得好吃两个字。
“下次姑姑还给你们带。”苏茴这个还是很有信心,这是她第一次做,下次有经验了,肯定会做得更好!
看到女儿现在的样子,知道她走出来好好过日子,苏家放心了,苏茴带着四个孩子回去的时候,硬是被塞了不少粮食,苏浅明还给了她十块钱。
苏茴哭笑不得,她现在真不缺钱,不过为了让他们放心,她还是拿了,来日方长。
一个年过去,四个小孩都多了点肉,看上去也更顺眼了,见了的人都说肯定是过年吃的好,苏茴也变化不小,白了,肉也多了,看上去跟刚得知张平去了的消息苍白消瘦的摸样判若两人。
赵夏兰看到她这样,很高兴,从家里拿了不少蔬菜的种子过来。
但是她有些不解:“你要这么多种子干嘛?这自留地你可别犯傻种这些,想吃菜,山上挖野菜去。”
这就是他们明明地处南方,不缺青菜,但是常去山上挖野菜的缘故了,自留地那用来种红薯种玉米填饱肚子还不够呢,哪里还挤得出那么多去种这些青菜,大都是边边角角种一些而已。
当然是种到芥子空间去啊,她不止要种青菜,还要种大米,种果树。
除了间的白骨莲范围领地内无法种植,其余的灵植消弭,反哺芥子空间后留下了不少的空地,去除那些还活着的,还有三亩多的地盘呢。
这芥子空间原先是专门用来种植灵植的,每一块区域都被规划的整整齐齐,分别还设置了阵法,用来调节那区域内的温度、气候,还有简单的一键收割,在那里种上了,根本不用她花费太多时间去打理。
现在那里除了一些药草,已经陆陆续续种了一些稻米和果树了,青菜也有,不过之前她种子有限,品种就那几样,现在开春了,取种的途径就多了,很就能把芥子空间变成自己的随身菜园。
“我知道,只是边角还是可以种点。”
“行,这些都是我跟我婆婆那拿来的,本来也没用,你都拿去吧,心里有数就好。”
赵夏兰放心了,她就担心苏茴“干傻事”,把自留地都种上不顶饿的青菜,青菜是比野菜好下口,但是不顶饿,再好下口有什么用?
第23章 七十年代
一过元宵,一丝春风吹来,学校开学了,张成业也组织村民准备春耕事宜。
他们村小学一共有三个老师,一个偶尔出现的老校长,加起来四个人。
四个人,苏茴负责一二年级,另外两个老师负责三四五年级。
他们当老师,村里不给钱,不给粮,但是记工分,跟成年的壮劳力一样,一天10个工分,现在又因为特殊时期,他们村只上半天课,上半天就能拿那么高的工分,羡煞旁人。
因为知道这份工作的难得,他们三个都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对每一个学生都尽心尽力,尽可能的教会学生更多的东西。
他们几个尽心尽力,学生的成绩就是最好的反馈,也是看到他们孩子的成绩,村里人才没有说裁剪掉一名老师之类的话,毕竟这工分最终分的粮食是大家种出来的,粮食总量就这么多,越多人来分,分到个人头上就越少,这笔账,谁都会算。
上半天课,下午的时候,这些学生都是半大的小姑娘小伙子,家里家外都能干,会回家帮忙下地干活,之前原身这半天的时间,有时候也下地去多挣一些工分,有时候就在家负责各种家务。
现在苏茴没有在下午的时候再去挣工分,就在家里伺候那自留地。
这自留地原先是山地,生长着杂七杂八的灌木和野草,还有不少小石子,平整过后,棺木消失了,野草春风一吹又冒头,石子大部分都被捡到一旁,只剩下泥土。
但是要种好粮食,土壤一定要肥沃才行,这个土壤跟肥沃搭不上关系。
苏茴就在张根的指点下,去山上挖松叶泥、烧草木灰堆肥。
她下地的动作,一开始还有些生疏,来回做了几遍就熟练了。
这自留地全部都要种上红薯和玉米,边角才能种上一些姜葱蒜和青菜,以及南瓜苗,藤蔓可以蔓到院子上。
除了伺弄自留地以外,苏茴还要上山砍柴打草。
张保国也不得闲,上午去上课,下午他就去挣工分,他年纪小,只能做拔拔草之类的活计,因为他动作利索,也能拿个两三分,等到干完活回去,他还要在妈妈的指示下做习题,教弟弟简单的认字和数学,还要朗读报纸,充实的不行。
张卫国也很忙。
在妈妈和哥哥都去学校之后,他和两个弟弟去后山捡竹壳,去河边捞小螺喂鸡,有野菜冒头了,还要去挖野菜。
不过现在这时候没那么多东西,他更多的时候是跟着两个弟弟在外面玩,上午就是他们兄弟的玩耍时间,等到妈妈和哥哥回来以后,他们就有活干了。
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些木片,写上了数字和一些简单的常用字,一边教他们认字一边教他们做游戏,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比枯燥的念书和写字好多了,玩的还算愉,而且因为妈妈、大哥都在学习,妈妈要考更高的学历,大哥则是被妈妈布置了很多任务,有人带动着学习,学习的氛围上去了,坐下来学习也就没那么难。
习惯了之后,张卫国也适应了这种上午去玩,下午边玩边学习的生活,相比较起来,张安国坐的最稳,给他一本空本子、一支笔,还有一本小人书,他能坐在那里大半天,喊他出去玩都喊不动的。
最坐不住的则是张定国,他屁股下面跟有钉子似的,超过半小时就扭来扭去,想出去玩。
人的性子不同,只要他按时完成任务,他出去玩,苏茴也不会强迫。
不比张卫国,他要上学了,而且他虽然有些毛躁,但还坐的住,学起来也,按照这个进度,苏茴觉得他可以尝试一下跳级。
张根说的也有道理,四个小孩都去上学,外人看来压力有点大,这样的话,聪明孩子跳个级,就能节省一年学费。
本来一年级学的就是基础。
她管着些,还能磨一磨他的性子。
今天没有适合小孩子干的活,张保国就没有去下地挣工分,先回家自留地里很有责任心的巡逻了一圈,没发现活,这才跑出去玩。
在路上他看到了大堂哥张锦华,招手招呼他一起去河边。
张保国跟上小伙伴们,一起去到河边,河边上有人在干活,看到一堆小子,叮嘱了一句不能下水,就不管他们了。
这时代养孩子养的都比较粗糙,不会管太多,如果不是因为是冬天,这一句不能下水的叮嘱的都不会有,他们村的孩子就没有几个是不会游泳的。
跟小伙伴在一起时间过得特别,在河边石堆找鱼的张保国不经意抬头,看到了开始变色的太阳,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
张锦华纳闷,看着堂弟放回挽起的裤腿,收拾摸出来的几个河蚌:“这么早回去干嘛?”
“我回去要写作业。”
一说到作业,张锦华不说其他话了:“去吧去吧。”
他的作业还没做呢,要不明天早起去学校做完他?
有一个做老师的婶婶,有一个是同班同学的堂弟,完全不敢逃作业的张锦华叹了口气。
人生艰难。
——
张保国回去的时候,妈妈在家,已经烧好了洗澡水,晚饭也开始做了,他闻到了肉汤的味道。
妈妈买的肉还没吃完吗?幸福。他把河蚌放到盆里养着,出去一看,三个弟弟一起侧着脑袋在看一本小人书。
“你们在看什么?”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 第15节
张卫国头也不抬:“妈妈今天刚带回来的小人书,可好看了,哥,你等一下跟我们讲讲上面写了什么。”他有好多字不认识,根本猜不出来。
虽然图就很好看了,但是有字故事会更加精彩。
有新的小人书啊,张保国的心神也跟着飘了一下,他也好想看,家里有的那几本小人书早就被他翻了不知多少遍了,他挣扎着:“好,我先把作业写了,等会再给你们讲。”
他要先写完作业再干别的,不然他就一直拖着不想写作业了。
听到他们的说话声,苏茴一边切碎砧板上的肉,一边露出笑来。
嘛,看在他们这么乖巧的份上,今天再做一个红烧肉吧。
好久没吃,她也有些馋了。
这样想着,苏茴把肉剁成肉糜,掐成肉圆,然后再顶部放一块香菇片,放到盆子里,等到大火蒸熟,就是弹香可口的一道美食了。
边上,有一溜洗的干干净净的水果罐头瓶子,是苏茴特意去回收站买回来的,这种瓶子的密封性比罐子好多了,用来装酱,长途寄出去的话,保质期应该会更长。
孙强房子建好后塞给她的三百多块钱,都是张平的战友凑的,这份人情,她一直记着。
她不喜欢欠别人。
张保国花了半个小时做完了作业和妈妈布置的任务,然后欢喜的加入到了弟弟的行列,一起分享小人书,他从头看起,一边看,一边给弟弟念上面写了什么,张卫国他们三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边也不嫌弃从头再来。
这么精彩的小人书,他们才看一遍哪里够呢?
小人书不厚,但是饭菜做好了,苏茴叫他们去洗手收拾桌子吃饭,他们不舍得放下。
张保国听了立刻站起来,去洗手,只有张卫国大喊:“妈,可以等一下吗?我们看完再吃。”
1...678910...11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