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回大明春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王梓钧
占城、南蟠、华英三国,早就被大明水师霍霍得不轻。老百姓先是被本国豪强盘剥,豪强们再交出部分粮食,由大明水师装船运往北京,三国百姓常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罪孽,都是本国豪强犯下的,现在沈希仪率大明天兵来了,要为三个小国的老百姓做主。
三个国家的权臣,全部枭首示众,国王押往北京,再处置一些名声最臭的官员和豪强,轻轻松松就收拢了民心。
绍丰四年九月,大明复置交趾布政司,再将占城、南蟠、华英三国并入交趾管辖。设十五府、三十二州、一百五十六县,因为王渊精简机构,而闲置下来的大明官员,瞬间就分配了一堆到交趾当官。
就拿曾经的占城国来说,如今变成大明交趾布政司占城府。
王渊不但收复大明故土,还顺手多占了几块地盘,中南半岛的东部沿海皆归大明所有。
安南废王黎维宁,被封为安南伯,赐京郊土地三百亩,今后全家都得住在北京,子孙后代可以读书科举。
安南旧臣阮淦,献国有功,授官池州知府。
安南旧臣杜世卿,献国有功,授官平阳知府。
安南旧臣莫文明,献国有功,授官龙安知府。
其余安南旧臣,死得也没剩几个了,授予知州到知县官职。
王渊的弟子王相、聂广,分别调任交趾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负责在交趾清查田亩和人口,并顺势推行一条鞭法。
林富升任右都御史,总督交趾。
沈希仪调任交趾总兵,升前军右都督,授昭勇将军,封镇南伯。
岑璋纵兵劫掠,军纪败坏,功过相抵,赏银三百两。
黔国公沐绍勋,功勋卓著,加官太子太师,升前军右都督。
大明水师官兵,另有封赏。
一条海船从交趾清化府出发,船上装着一堆安南旧臣,还包括安南废王和王妃。
甲板之上,阮淦、莫文明、杜世卿,三人相顾无言,只能默默眺望远方海面。
他们三个,一个是旧黎朝的中兴大臣,一个是伪莫朝的国王之侄,一个是伪莫朝的国王心腹,现在全都变成了大明知府。
特别是阮淦,已经六十多岁,估计死之前只能再升一级。
即便是最年轻的莫文明,升到一省参政也就到头了。并非大明不信任他们,而是他们的学历不受认可,他们不是大明进士出身,天然会遭受大明官员排挤。
至于老实读书科举的交趾士子,大明有足够气度一视同仁。
几十年前,交趾士子曾经出任大明布政司!
“杜先生,可知龙安府在何地?”莫文明问道。
杜世卿说道:“好像在四川。”
莫文明顿时心情好了许多,他的新官职是龙安知府:“四川我知道,天府之国也。”
莫文明不知道的是,天府之国也有穷地方。





梦回大明春 480【直追汉唐】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绍丰四年,十月。
因谋划收服交趾有功,首辅王渊加官太傅,升华盖殿大学士。
华盖殿大学士,已属内阁最高排名,接下来升无可升。
但是,还能身兼两殿大学士啊,景泰朝就有三位阁臣身兼两殿。皇帝不怕没有升赏余地,大不了今后,让王渊拥有六个大学士头衔,加上翰林学士就是七学士大满贯!
至于王渊的加官,就只剩下一个太师位子了。
不要觉得升太快,交趾不同于北方土地,那里是能大量产粮的,而且人口众多还能控厄南洋。
其余阁臣,以及兵部、户部、礼部尚书,皆因收复交趾获得封赏。
阁臣王琼加官太保,位列三公,就此请求致仕。他年纪大了,近年来多病,小皇帝只例行挽留,便同意王琼告老归乡。
阁臣聂贤,已八十四岁,同样告老归乡。
翰林学士王廷相,授东阁大学士,补入内阁做辅政大臣。
工部左侍郎田秋,王渊的贵州同乡,转任翰林学士兼掌制敕房。
王渊的同年好友金罍,转升户部仓场尚书,负责督理太仓钱粮。
王渊的同年好友常伦,转升刑部左侍郎。
王渊的弟子郑善夫,转升工部左侍郎。
十一月,小皇帝生日,普天同庆,令鸿胪寺赐宴群臣。
皇后和淑妃,分别诞下一位皇女,现在群臣就等着宫中诞生皇子。因为四海承平,内忧外患皆除,就只剩下国本(太子)还未稳固。
西苑。
王渊迈步走入宴会大殿,群臣齐刷刷起立作揖:“拜见太傅!”
“诸位同僚安好。”
王渊止步作揖,恭恭敬敬回礼,并无半点倨傲怠慢。
夏言已经升为太常寺左少卿,此时对右少卿郑自璧说:“太傅功绩,自古罕有。难得身居高位,却如此谦恭自谨,真乃我辈之楷模也。”
郑自璧在考举人那会儿,就已经是王渊的狂信徒。他笑着说:“千古贤相,便当先生这般。我辈能附其尾骥,何其幸也!”
夏言还在继续吹捧:“如今收复交趾,还将占城、华英、南蟠三国,皆纳入大明国土之中,大明疆域已与汉唐无二。陛下与王相,开创又一君臣佳话矣,值此盛世确属我辈之幸。”
大明现在的疆土,如果把西凉王也算在其中。
那么,西北已至喀什和乌鲁木齐,只有克拉玛依、阿勒泰地区在瓦剌蒙古手中。
北方以阴山及余脉、燕山及余脉为界,河套、包头、**察布、赤城、隆化、朝阳一线,皆为大明土地。
东北全是大明的领土,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门江上游。这里有许多是奴儿干都司辖地,跟辽东地区经济联系紧密,辽东如果不崩,奴儿干都司就不会崩。
西边的青海和西藏,已经设立都司管辖,通过**来加强对两地的控制。
南边实控交趾,拥有后世越南所有地盘。老挝为大明羁縻领土,设宣慰司进行管辖,包含后世缅甸和泰国的部分疆域。下一步,可以设立老挝布政司,仿照以前贵州的情况进行蚕食同化。
海南岛,为琼州府。台湾岛,暂时没有设立管理机构,但很快就会有了。
如此庞大的疆域版图,当然称得上直追汉唐,大明士子的精气神也变得更加高昂。
两人议论之间,小皇帝终于来了,群臣立即恭贺天子寿诞。
“众卿平身!”
朱载堻今天非常高兴,不但因为是自己生日,上个月传来收复交趾的喜讯,接着又是第二位公主降生,喜事可谓一桩接着一桩涌来。
仅有的倒霉事,也就广南四府先水后旱,同时陕西全省大旱,夏粮和秋粮减产大半。
除此之外,全国其余地方都是风调雨顺。
舞乐登场,君臣观之。
乐毕,朱载堻跟王渊闲聊趣事,群臣只能乖乖的宴饮旁听。
似乎感觉怠慢了群臣,朱载堻突然问杨慎:“听说杨先生在研究先秦甲骨,可研究出什么眉目?”
杨慎拱手回答:“回禀陛下,甲骨文很可能是殷商古字,时间更早于钟鼎文。如今确实有些眉目,比如西周或无五等爵位,五等爵应该是在春秋战国形成的。”
毛纪愕然:“真有此事?”
杨慎仔细解释道:“翰林院古字房,如今有三十多位同僚,不但研究甲骨文,同时还结合钟鼎文进行研究。我等发现,‘公’在殷商时期,只是对旁系先王的敬称。‘子’是对殷商贵族的敬称。其余三爵,皆为殷商的官职称呼。”
方献夫惊道:“若君之言确凿,史书当重写矣!”
杨慎又说道:“‘圣王赐姓说’亦谬也,殷商之时,姓与氏不加区分。周朝的姬姓,在殷商跟女性人牲或者神灵有关,殷商祭祀时在甲骨上偶有提及。”
文官们惊骇莫名,“姬”是黄帝之姓,且是周朝的国姓。
而儒家文化的源头,就起源自周朝,并可追及黄帝。如果“姬”不是上古圣王所赐,那么儒家的很多东西,都会变成无根之萍,这是要掘儒家士子的根苗啊!
礼部左侍郎许瓒突然说:“陛下,请暂停甲骨文研究!”
朱载堻正听得起劲呢,此刻有些懵逼:“为何暂停研究甲骨文?”
许瓒回答道:“研究甲骨文,于国于民无益。”
礼部尚书罗钦顺笑道:“廷美莫要杞人忧天,儒家绵延千年,又岂会被区区几块甲骨推翻。”
许瓒欲言又止,终究还是闭嘴了。
杨慎说道:“陛下,王相所挖甲骨,要么已经研究完毕,要么孤例无法验证。臣请带人前往河南,继续挖掘甲骨。”
朱载堻点头说:“可。”
杨慎这位大才子,估计会成为早期考古学的开山祖师。
宴会完毕,群臣离开西苑,朱载堻把王渊单独留下来。
朱载堻说:“先生,大明水师,兵力愈发强悍,是否该约束一下了?”
王渊赞许道:“确实该整顿整顿。”
朱载堻问:“先生有何方略?”
王渊说道:“海军都督府,先皇已经定下了。大明水师,由海军都督府左都督统管,由陛下派太监到柔佛提督海军。柔佛,可设海军行都督府。大明水师一分为三,一为南洋水师,总部设在淡马锡(新加坡);二为东洋水师,总部设在舟山;三为西洋水师,总部设在锡兰(斯里兰卡)。”
南洋水师,控制南洋海域;东洋水师,控制朝日贸易;西洋水师,控制印度洋,甚至是更西方。
朱英、满正、宁搏涛的子侄辈,皆被调回中央海军都督府,担任右都督做富翁闲官。另派一个太监,前往柔佛提督海军,再派三个武进士,分别担任三支水师的总兵。
如今的海军将领们,暂时还不敢扯旗造反,否则就只能变成海盗巨寇。
惹毛了大明朝廷,直接来个禁海,海商们就得急得跳脚。
更何况,此时最大的造船厂在福建,其次是浙江和广东,朝廷可下饺子一样生产军舰,将胆敢造反的海军将领给全部歼灭!
当然,最大的军舰造船厂,设在锡兰(斯里兰卡)北部。
佛王子复国的时候,锡兰北部被划给大明水师统治,该岛拥有大量铁梨木,造出的军舰异常坚固耐用。
翌日,朝廷颁发政令,改大员岛为台湾府,隶属福建布政司管辖,又把一批被简政裁撤的官员,扔到台湾去做知府、知州、知县。
很有意思的是,台湾知府治所,没有设在台北,而是设在台南。
后世台南的安平港,如今就叫做“台窝湾”,它是吕宋到福建的重要贸易节点。如今,从殷州回来的船队,或者从香料群岛北上的船队,全都要在台窝湾停靠补给。而台北,则是日本南路贸易航线的节点,利润远远不如台南丰厚。
至于海南岛,已经设有琼州府,全岛汉民数量约为40万人。朱元璋那会儿,就曾下令大力开发海南,还建了许多学校传播中华文化。
就在第一任台湾知府,前往台南赴任的时候,王渊那位西班牙岳父,已经乘船从天津登陆,正一路舟车往北京赶来。




梦回大明春 661【欧洲刮起中国风】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阿夫里尔已改汉姓,姓陈,叫陈赋礼。
这是为了尽快归化,按照移册法的规定,自由民想转为汉民,必须拥有汉人姓名。
生活于盛州的西班牙人,无一例外,全部给自己改了名字。要么姓陈,要么姓鲁,要么姓黄,要么姓洪,反正都跟着几位首领姓,且姓陈的占据绝大多数。
就像每个来到大明的西方人一样,从震撼到崇拜,还没抵达京城,阿夫里尔就已经把这里视为天堂。
天津,运河码头。
阿夫里尔全家被护送下船,他是当朝首辅的岳父,盛州那边一路都好生伺候。
一个头发花白,犹如苦行僧般的传教士,看到阿夫里尔的情况非常惊讶。他站在路旁用法语喊道:“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听不懂法语,也不知道是在跟自己说话。
传教士又用意大利语喊道:“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还是没回应。
传教士有些急了,再用西班牙语喊:“先生,我可以跟你说几句话吗?”
阿夫里尔终于回头:“你在跟我说话?”
传教士高兴道:“是的,我叫尼古拉·哥白尼,是一个波兰教士。”
阿夫里尔说:“你好,尊敬的教士,有什么可以帮你?”
哥白尼说道:“我想去北京,但身上的钱不见了,能不能借给我一些?”
同为欧洲人,这也算老乡见老乡了,阿夫里尔笑道:“跟我一起吧。”
“感谢您的慷慨。”哥白尼终于长舒一口气。
哥白尼今年已经61岁,他的主业是教士,副业则是医生,而且被誉为“神医”。另外还有些业余爱好,比如天文学,已经研究了几十年的“日心说”。
大部分时间,哥白尼都住在波兰,两年前受邀前往罗马讲学。
这位老兄麻着胆子,把二十年前的部分研究成果讲出来,非常隐晦的宣称太阳是宇宙中心。他在试探教皇的反应,结果教皇没有任何反应,事后哥白尼却越想越怕。他不知道教皇是没听明白,还是教皇引而不发,吓得就要收拾包袱返回波兰老家。
就在此时,一个罗马本地的天文学家,偷偷塞给哥白尼一本翻译书籍。
此书名叫《天文概论》,作者是大明钦天监监正李伦,翻译者是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卡米洛(中文名:柯喻道)。
卡米洛在欧洲非常有名,其代表作有《东方行记》、《中国数学》、《中国物理》、《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困境》。这些书籍的稿件,是通过信件形式,由欧洲海商带回去,陆陆续续集结出版,欧洲学者每年都等着新作问世。
唯独《天文概论》,在欧洲实在没法发表,出版商们害怕被教会迫害。
但是,《天文概论》这本书,已在罗马小范围传播,天文学家们悄悄传抄交流。
哥白尼顿时被震撼到了,书中列举的一些天文数据,时间跨度竟然长达千年之久。另外,中国天文学家,还总结了几大行星的运行规律,研究深度远超哥白尼自己的《天地运行论》。
已经六十岁的哥白尼,突然迫切的想要去中国看看。
但他没钱,只能找人资助路费。
哥白尼顶着神学家和神医的名头,前往佛罗伦萨公国,一番可劲儿忽悠,美第奇家族愿意提供资金帮助。他跨过地中海来到奥斯曼帝国,再走陆路穿越奥斯曼,转乘海船前往印度,又搭着大明商船抵达天津,然后身上的钱被偷光了。
阿夫里尔问自己的随从:“这人想去北京,我可以带上他吗?”
随从都是陈立的心腹,笑着说:“当然可以。”
于是,他们步行来到火车站。
等待多时,一辆客运火车进站,随从带着哥白尼、阿夫里尔及其家眷上车。
火车喷吐的浓烟,把哥白尼吓了一跳,他瞬间想到来自地狱的恶兽,随即又开始猜测火车的运行原理。
哥白尼刚上车坐下,就有几个大明士子上来,观察着车厢内饰议论纷纷。
“这蒸汽火车,果然非同凡响,竟可拉着万斤重物日行千里。”
“我问过了,能日行九百里。”
“九百里跟千里有何差别?惟诚兄就爱抠字眼。”
“吾等物理门徒,必须抠字眼较真,否则论文别想发出来。”
“别跟我提那劳什子物理,去年拜师济物先生,学物理都把我给学傻了,比四书五经难上百倍。”
“再难也要学,物理一门,日后必为显学。”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莫跟我说这个。吾等自江南而来,沿途饱览大好河山,又遇到蒸汽火车这等神物。何不赋诗一首?以抒胸怀。”
“诗词非我志也。我欲效仿王相,弃诗就文(文特指四书五经),今后做那社稷之臣。”
“值此绍丰盛世,花团锦簇,烈火烹油,怎能不诵诗词?明年我要去河套,看看那阴山秦长城。接着再去西域,看看那楼兰古迹。这些地方不去看看,如何能追忆汉唐盛景?我还要去南洋,去天竺,去殷州,把大明疆土都走上一遍!”
“宗理兄好志向,可惜我兜里盘缠不够,不能一路奉陪到底。”
“……”
这些士子高谈阔论,精气神十足,看得哥白尼心生感慨。
哥白尼问道:“先生,他们在说什么?”
阿夫里尔说:“他们是中国的年轻学者,正在讨论学术问题,还说要到中国的各地去旅行。你看到他们的衣服和帽子了吗?衣服叫儒衫,帽子叫四方巾,在中国只有学者能够穿戴。我认识一个叫黄亮的学者,他的学问非常渊博,我的中国名字就是他帮忙起的。”
哥白尼惊讶道:“我在南方一个叫杭州的城市停留,看到很多人穿着儒衫、带着四方巾。中国的学者这么多吗?”
阿夫里尔也是半桶水:“中国从皇帝到官员都是学者,只有学者才能做行政官。他们有一种考试,孩童就可以参加,要通过很多次考试,才能被皇帝安排官职。”
哥白尼一直居住在波兰,没有读过卡米洛的《东方行记》。
这是一本不断连载的书籍,每过两年寄回一批稿件,固定在意大利进行出版。书中,卡米洛把正德皇帝奉为哲人王,把王渊奉为空前绝后的军事天才、治国大臣和伟大学者。
且摘抄两段——
“伟大的中国皇帝朱厚照先生,决心收复帝国的故土,那里被野蛮的鞑靼人占据。皇帝陛下,派遣他最忠诚的大臣、将军王渊,带着三十万军队前去征讨。赞美伟大的皇帝陛下,他是如此英明睿智,有着一切伟大君王所应具备的美德。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皇帝陛下已经病入膏肓,他在燃烧最后的生命火焰,完成祖先遗留的光荣使命……”
“皇帝陛下是如此聪慧和勤奋,他本来可以有很多妻子,但他只爱自己的贵妃。他不像欧洲的君主,沉迷于奢靡享受,他总是在治理国家,同时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知识。皇帝陛下会几种文字,中文、回文、梵文和拉丁文,我非常荣幸是他的拉丁文老师。他会骑术、箭术、格斗,他还精通诗歌、音乐和绘画,他也研究宗教与哲学,他就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
“在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一直在做武器改进实验。在皇帝的领导之下,中国的火枪和火炮,已经比欧洲领先一个世纪。欧洲是愚昧的,是野蛮的,而中国是如此的文明富足。欧洲的国王加在一起,也不及中国皇帝陛下的万分之一……”
“皇帝的疾病非常严重,医生说很难熬过今年冬天。伟大的陛下,没有选择躺在床榻上等死,而是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是的,鞑靼人霸占的土地,已经被伟大的首席大臣王渊收复。王渊阁下总是无所不能,他在战场上从未有过败绩。那些曾经席卷欧洲的蒙古骑兵,在王渊阁下的面前,只是一群瑟瑟发抖的待宰羔羊……”
“在那举世无双的凯旋仪式上,皇帝检阅自己的大臣和军队。他站在城楼之巅,拖着病痛之躯,不断的朝着天空开枪,并命令大臣王渊在城下舞剑。伟大的陛下,就死在那里,死后仍然站立不倒,这是英雄对自己的臣民和军队在做最壮烈的告别……”
哲人王,语出柏拉图的《理想国》,把建设理想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一个道德高尚、思想完备的哲人身上。
这是古代欧洲学者,对君主的终极期待。
《东方行记》在意大利出版之后,迅速轰动地中海沿海,并传到了法国和英国。中国皇帝朱厚照,比王渊的名气还大,被无数欧洲诗人歌颂赞美。
另外,科举制度,也被卡米洛推崇备至,而且刻意忽略所有的弊病。
“中国是学者治理之下的国家,就连最偏远的山村,也会有学校存在。孩童很小就开始读书,有些在十岁以前,便参加了童子试,成为最低级的学者——童生,即幼年学者。然后要去参加县试,成为进阶学者——秀才(或称生员),即优秀学者(或正式学者)……”
“被国家认定为正式学者,就拥有纳税优待。这是对知识最崇高的尊敬,中国就是如此伟大,而欧洲的君主却在迫害学者。在这种优待之下,中国每年都有无数学者诞生,因此中国是文明的、理性的、哲学的、富足的、先进的。”
“成为正式学者之后,他们还要参加乡试,成为出类拔萃的学者——举人。举人已经可以做民政官了,但中国学者有着更高追求,他们绝不仅仅止步于此。”
“最后两步是会试和殿试,每次会试,有成千上万个学者参加,但只有三百到四百人通过。通过会试之人,被授予进士头衔,即卓越的学者。殿试由中国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和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会临时作为殿试的考场。一个出身穷困家庭的孩子,只要拥有过人的知识,就能通过考试见到皇帝。这在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中国人常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思是,国王、贵族、将军、官员,都不是靠血统来决定,而是靠自己的知识决定。”
“中国的首席大臣、伟大将军王渊阁下,便出生于中国最偏僻穷困的山村,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卑微的农夫。他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卓越的年轻学者,十六岁就在殿试见到皇帝陛下。而在欧洲,十六岁的学者,顶多成为贵妇们的座上客……”
1...278279280281282...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