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猛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还有新一朝,也在这里龙兴起而起。
甘奇此时就站在这座古老城池的城头之上。城外还有许多一头雾水转回来的辽军,他们夜里被当做疑兵放出城去吸引火力了,出去之后几乎一个宋军都没有遇到,转回来,燕京城已经转换了旗帜,再也不是契丹大辽了。
惊慌失措的辽军,在城外远处逡巡几番,大多调头而走,却也有一些不愿走的,脱了甲胄,在城外找个地方躲起来,直等城门再开,进城去与家人团圆。
甘奇其实不在意这些,他倒是愿意看到这些士卒偷偷回来,并不是甘奇要秋后算账,而是甘奇也要招兵,不论是哪里来的兵,只要身强体壮扛得动一身几十斤重的甲胄,甘奇都要,若是能耍弄兵器弓弩的,那更是求之不得。
至于军汉忠心与否,在这个时代,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燕京城内,更不是一个问题,甘奇一向爱兵如子,给钱给粮给肉吃,哪里还能找到对军汉这么好的主帅?更何况燕京城内大多数还是汉人,这是有天然的归属感的。
当甘奇看到城外影影绰绰的辽军之时,就立马派人出城贴起了招降告示,待遇从优,好像是招聘一般。
朝阳初升,这燕京城内的居民,大多数从凌晨就醒过来了,听着四处的喊杀之声,战战兢兢过了一夜。
天亮了,街道上却没有一个人,但是街道两边的门窗缝隙了有着一张张眼睛,正在看着街上步伐整齐的列队铁甲。
街面上巡逻的铁甲还不断大喊:“甘相公有令,大军入城不得扰民,该营生的营生,该开店的开店,该做什么的做什么。”
“甘相公还有令,谁若是指证当官的人家,有重赏!”
“都出门了,我们乃是大宋之军,对普通百姓是秋毫不凡的,只找当官人家,有没有人出来带个路指证一下,重重有赏!”
终于有个人把门打开了,开门便是大喊:“我是汉人,我是汉人,我知道一个契丹当官的宅子……”
燕京城的内城,早已被军汉封禁,众多的衙门,还有许多世家大族都在这里面,军汉们如狼似虎一户一户冲了进去,人都绑缚在地,吃的用的值钱的,都搬在院子里堆在一起。
用“抄家”来形容也可以,用“抢劫”来形容也无不可。
自然还有许多官员住在外城的,无数人带着路,也冲进一户户人家里。
接下来,自然就是惨剧。
皇帝跑了,留得这么大一座城池,还有里面无数的人,世家大族,朝廷官员,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甘奇发财了,光是那些韩才清韩家,就让甘奇对这一场大战的投资都收回来了。甘奇甚至都没有见到到底谁是韩才清,却亲自下过命令,韩家的人,韩家的地,韩家的钱,都不能放过。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再不发财,甘奇都要破产了。
燕京的皇宫不是很大,只够甘奇转悠小半个时辰的,但是这座皇宫几乎是完好的,甚至辽国皇帝的龙袍都没有来得及带走,镂金盘龙头冠也被军汉们翻了出来。
站在大殿的台阶之上,看着喜气洋洋的士卒们,甘奇这一刻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大殿头前广场上的军汉们抬头看着自家的甘相公,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口大喊:“甘相公威武!”
“甘相公威武!”
“甘相公威武!”
狄青站在甘奇身边,开口笑道:“道坚,不若组建一支新军如何?就叫作威武军!”
甘奇看着面前这些振臂高呼的军汉,点着头:“行,就组一支威武军,五万人,就驻在燕京城南划地。”
在这个时代,一支军队一旦有名,就会有地盘,也是行政区域,比如辽宋边境的保定军之类,都是如此。为什么要给这支军队划出一片地盘的行政区呢?一来是防区,还有一点就是“就粮”,就是这块地盘专门给这支军队供应粮食,否则来回运送,靡费无数。
燕京城南,皆是韩家的地,如今这地归甘奇了,那么威武军就直接在这些地上就粮。
狄青听得甘奇自己决定了,立马提醒甘奇一句:“道坚,此事还得报到枢密院去,枢密院应允了才行。”
甘奇笑着摇摇头:“狄相公,我要当枢密使。”
狄青闻言一愣,看了看甘奇,有些诧异,却又想转过来了,笑道:“哈哈……枢密使,好啊,道坚当枢密使,此番如此大功在身,枢密使,当得!”
“我不仅要组建一支威武军,还要把现有的大军一分为二,一半成威武军,一半成万胜军,万胜军驻关口,把守燕山一线,万胜军十万,威武军五万,如此暂时够用了。”甘奇胃口极大,有钱有粮,就缺人了。
“就是这人手怕是一时之间难以招揽,还有军备之事十五万大军,这军备花费当是个天文之数。”狄青已经在考虑这些事情了。
“威武军我想多招西北汉子,此事狄大爷得帮我,万胜军便先用现在一半的人马做底子,再把燕云降卒挑精壮者充入,再从河北两路与河东路遴选,甚至京畿禁军之中身强体壮者也要遴选调来。至于军备,延芳淀里有辽国十万大军的军备,还有燕京城的甲仗库也也有不少军备,能用的都先用上,不够的,我会想办法补充,当确保每一个人都有一副好铁甲。”
甘奇有打算,十五万大军必须要有,辽国留给甘奇的时间不会很多,辽国皇帝回中京或者上京之后,肯定会立马调兵遣将。
回去,加上调兵遣将,再回来,这一个过程,大概在三四个月左右。这里面不仅要调兵遣将,还有筹措粮草之内的事情。
也就是说辽国想要跟甘奇开战,还有三四个月时间。这就是甘奇准备下一场大战的时间。
但是甘奇并不十分担忧,因为两日之后就会往北去,等到甘奇处理好燕京之事,也把接收燕云十六州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好,甘奇立马就会动身往北。虽然如今的长城并不那么完备,但是主要关口要道的关隘都是完好的。
有这些关口要道的城关,辽人不论来几十万大军,要再入燕云,比登天还难。
榆关,遵化,古北口,这边是面对辽国中京的,榆关靠海,古北口是最适合大军的,也是重中之重。居庸关,张家口,再往西边去就是大同,这边主要是防备辽国从草原来的。还有一些小隘口,并不适合大军行动。主要把这些关键点堵住,这条防线就堵住了。
燕京城,去最近的山脉关口,只有百十里地,快马而去,半天的行程而已。也就是说燕京,而今就成了国门之地。
狄青听甘奇说要招西北汉子当兵,犹豫道:“招西北汉子来燕云当兵,怕是难成啊。”
“所以才要狄大爷您振臂一呼,我知道狄大爷必有办法。”甘奇笑着,要说如今整个大宋,也唯有西北能出强兵了。
一来是因为西北本就民风彪悍,二来是因为西北一直在与西夏打仗,打仗打完了,小仗摩擦也不断,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边境百姓自然也对打仗的事情见怪不怪,甚至有时候不免还要操刀自保。
三是因为当地官府也推崇一种彪悍的民风,比如西北种家治下,甚至直接规定,犯一般小罪的百姓,如果上校场能拉硬弓射中靶心,便可直接免罪。所以种家治下的百姓,习射成风。
这些原因,也就导致了西北汉子是最好的兵源。而且西北是唯一一个对当兵的不那么排斥的地方。在这大宋朝,越是战争多的地方,士兵的地位自然越高,越是不打仗的地方,士兵的地位就越低。西北百姓不排斥军汉,甚至对军汉有一定的尊重,所以西北汉子对于当兵自然也就不那么排斥,招兵就不难。
甘奇相信狄青有办法帮他招到西北人来当兵,一来是因为狄青在西北的名声与号召力,二来还因为狄青与西北许多军将的关系。
狄青听着甘奇“赖”上他的笑容,苦笑一语:“道坚啊,我写上十来封信试试,不过俗话说人走茶凉,我离西北已有几年了,倒也不知他们还记不记得我。”
“这是哪里话,狄相公出马,准保妥妥当当,便是那些汉子们听说狄相公要招兵买马,岂有不来之理?”甘奇这是对狄青有信任,如今狄青还活着,那就得人尽其用,得发挥出狄青所有的作用。
“若是到时候只来个小猫三两只,你可别怪我。”狄青也爽朗地笑了起来。
“过两日,我带人往北去,这燕京城里所有的事情,还得狄相公操持着。”甘奇最后算是嘱托了。
这燕京城,还得老狄青坐镇,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往燕云各个州县派遣人马,一州三五百人即可接收城池了,皇帝都跑了,也就不谈什么抵抗力了。除了接收城池之外,就是处理昔日辽国治下权贵家族的事情,这件事不仅有利于燕云内部的安定,有利于统治,更有利于甘奇的钱袋子。
狄青还得帮着甘奇安排从河北两路调来的禁厢军入驻燕云各处州县的事情,这几乎就是把以前辽宋边境的防御力量整体往北移二百多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其实算不得很繁琐的工程。
接收关口之后,甘奇接着还要腾出手来解决那个所谓的大燕国。
当两天之后甘奇暂时把燕云之事安排了一个大概,准备动身往北去的时候,忽然见到了一个人,从汴梁来的曾孝宽。
曾孝宽带着圣旨,从汴梁到雄州,没有见到甘奇,又从雄州到归义,也没有见到甘奇,听说这位甘相公正带兵去攻燕京城去了,这可把曾孝宽给吓坏了。
一路上曾孝宽可没有想过甘奇会把燕京城给打下来,只剩下担忧着急了,圣旨就在他手上拿着,圣旨里的内容就是让甘奇以和为贵,赶紧和谈,更不要把战争扩大化,见好就好。
甘奇还去打燕京了,初一听闻,把曾孝宽给吓坏了,辽人可是有十几万大军的,甘奇带着两三万人去打燕京,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所以曾孝宽是快马加鞭奔往燕京,想赶在甘奇还没有寻到死路的时候把甘奇叫回去。
只是曾孝宽没有想到,等他赶到燕京城,这燕京城竟然易主了。
凭着钦差的身份叫开城门,曾孝宽除了震惊,就是震惊了,一路上去见甘奇,曾孝宽都还在震惊之中没有回过神来。
曾孝宽在燕京城皇宫前面的广场见到了甘奇,甘奇正在广场上点校兵马,准备往北。
“孝宽,你怎么来了?”甘奇见到曾孝宽,也有些惊讶,好好的京官不当,怎么跑到打仗的地方来了?
“甘相公,圣……圣旨……”曾孝宽把圣旨递上去,也环看着燕京城里的辽国皇宫,震惊之色依旧不见,他想问甘奇怎么就把燕京城给打下来了,但是他又不知怎么开口去问。
甘奇接过圣旨,看完之后,笑道:“孝宽,你这圣旨来晚了,辽皇耶律洪基都逃了,而今这燕云十六州,尽在我手。”
甘奇又把圣旨递给了曾孝宽,曾孝宽接过圣旨,支支吾吾问道:“那……甘相公,我回去如何复命?”
“你就说我在燕京城东歼灭了辽国十万主力,再攻下了燕京城,辽皇耶律洪基连夜北逃,我正往燕山关隘进军,燕云十六州已然归宋!你先快马回去如此复命即可,我要带兵往北而去,来日汴梁再聚!”按理说甘奇与曾孝宽算是熟识,合该接待一下,但是甘奇急着走,只有以后再说了。
曾孝宽愣愣点头,看着威风凛凛的甘奇一身铁甲翻身上马,皇宫广场上聚集的大军随着甘奇的马步已然出发。
曾孝宽回过神来,立马兴奋起来,一股惊动抑制不住,燕云十六州归宋了?
曾孝宽还是没有闹明白,觉得一切难以置信,但是再难以置信,眼前这座辽国皇宫真实无比,在印证着甘奇的话语。
“对对对,得赶紧回汴梁报捷,如此大捷,当举国欢庆,当开宗庙,告慰祖宗……”曾孝宽激动得自言自语,回头就跑,不远又把脚步停住了,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他还没有弄懂,得找人去先问问,否则回了汴梁,皇帝陛下问起来,都不知道怎么答。
燕京城内,忙乱成一团,铁甲的军汉来去纵横,到处抄家抢劫,路边却还有汉人在摆摊做生意,街面的店铺也大多开张了。改朝换代了,辽变成了宋,有人欢喜有人倒霉,也有人在最初担忧之后变成了无所谓。
城门也开始打开了,准许人在经过盘查之后进出城池,时不时还有一队士卒出城而去,三五百号,目的地就是各处州县。
两万五六千人马,甘奇带走了一万多,各处州县要去好几千,这城池之内抄家抢劫的好几千,几乎就不够用了。
还有一位大燕国的枢密使,此时也带着大军回到了滦州,二十万大军,回到滦州的时候只有两万多了,裹挟之军,皆放回家了。
大燕国狄枢密,在滦州城头见到了大燕国的皇帝陛下麻牛。
皇帝陛下开口的第一句就是:“狄相,几十万人马呢?怎么都不见了?打败仗了?”
第四百七十九章 皇帝与皇帝
大燕国枢密使狄咏,看着皇帝陛下麻牛,一时之间还没有组织好语言。
麻牛接着又问:“狄相,到底怎么了?”
“我把裹挟的百姓都放回家了。”
“这……”麻牛有些诧异,不过他又道:“无妨,朕在滦州这边四处招兵买马,已然招了十几万大军,如今咱们麾下,依然还有二十万大军,只需要好好操练一番,便也是纵横天下无敌手。”
狄咏看着麻牛,似乎终于组织好了语言,开口说道:“陛下不是想知道我大哥甘奇何许人也吗?”
“狄相请说。”
“我大哥姓甘名奇,字道坚,大宋嘉佑四年状元及第,现为河北两路经略制置使,领河北两路所有军政要务。”狄咏一字一句说着。
麻牛的表情也慢慢变着,加紧问了一句:“听回来的人说宋军打进燕云了?”
狄咏点着头:“宋军已经攻入燕京,辽皇仓惶北逃,领兵之帅,便是我大哥甘奇!”
“什么……宋军主帅就是你大哥?”麻牛这句话不是在问,而是在惊骇。
狄咏点点头:“嗯,我大哥对于这场战事谋划许久,从燕云之地物价暴涨,到资助陛下起兵造反,到如今起兵北伐,更又在延芳淀一举歼灭十万辽军,彻底鼎定燕云之局,一举功成,其中运筹帷幄,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算计之间,毫无破绽,如天人一般。”
狄咏一番话语,出自真心,他若不是从头到尾一直跟着甘奇操作这些事情,他甚至都想象不到这世间竟然还有这种做事的办法,被辽人经营了百年的燕云,早已是铁板一块,却是硬生生被甘奇想尽办法从内部把这块铁板给瓦解了。
如今再想,哪怕是甘奇主动得罪辽国使节,给辽人借口把柄的事情,好似也是这环环相扣中间的一项。甘奇似乎还故意把契丹人给打死了,便是知道辽国有陈兵边境威胁大宋的传统,而且还尝过甜头。所以甘奇如此为之,好像就是故意要让辽国主动抽调整个燕云之兵马聚在一起。
若非如此,大宋真要起兵去攻燕云,一城一池慢慢争夺,便是起几十万大军,也难以奏效,昔日是有例子的,宋太宗赵光义倾国之力北伐,不仅不成功,反倒把宋朝开国年间善战之军几乎损失殆尽,从此宋辽在军事上,再也不可同日而语。
真要把这一切都串联起来想,甘奇若不是天人,又用什么来解释?
麻牛听得狄咏把甘奇说成天人,心中五味杂陈,狄咏脸上的崇拜崇敬,溢于言表,这种表情,狄咏从来没有给过麻牛这个皇帝陛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