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李陶陶穿越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蓑烟雨任

    “这个”陈掌柜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奇怪的事,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李陶陶不慌不忙,“其实怎么你都不吃亏的,你想想而且现在店里又不忙,闲着也是闲着嘛,要不就试一试据说这代州的酒楼,竞争非常激烈,陈掌柜没两个特色菜,怎么留得住客人呢”

    陈掌柜一听,是有几分道理,炒菜在代州可是没有一家能做的,要不就试一试吧李陶陶拎着手里的油罐,去了厨房。这是她特意从蔡娘子家的杂货铺,购买的菜籽油,据说是最好的,蔡娘子卖得可不便宜。

    就着厨房的食材,李陶陶做了三个菜,“爆炒牛肉”,“红烧鱼”和“糖醋排骨”。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香味。菜端了上来,陈掌柜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天哪,这世上居然还有如此美味!他们以前都是把食材蒸,煮,炖,炙或者是烤,现在看来,那简直就是浪费食材!食物只有这样炒出来,才能够充分体现出它们的特点。

    香味引来了唯一的那桌客人。“掌柜的,什么菜这么香”“咦这个好像没见过”“是你们煮了自己吃的吗我们能尝尝吗”“好吃,太好吃了!”“这个更好吃!怎么做的这是什么菜”“掌柜的,这三个菜,每样上一个。”客人们尝了鲜,竟是欲罢不能了。

    陈掌柜呆在当场,一时竟然没有反应。李陶陶只好替他回答“好的好的,诸位请稍等。”客人们回了座位,她说“掌柜的,那我先去做菜了”陈掌柜尴尬地说“那就麻烦娘子了。”于是,李陶陶在厨房又一阵忙碌,很快就做好了,让张三郎给客人送了过去。

    李陶陶这才走到陈掌柜跟前,说“掌柜的,怎么样这几个炒菜还能吃吧”“太好吃了,没想到娘子你,竟是身怀绝技。”“那么咱们再往下谈谈”“好的好的,娘子是想到我们酒楼来做厨子吗”“不不不,我只是想卖菜谱而已。不过可以教到你的厨子学会为止。”

    “那娘子想怎么卖”陈掌柜小心翼翼地问。“二十两银子一个菜,如果想买断独家经营的话,要四十两。陈掌柜可以先买五个或是十个,先试一试效果如何。”陈掌柜算了算账,皱着眉头,“我一条鱼最多也只能卖到一两,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更别说赚钱了”

    “陈掌柜不妨换个思路想一想,这不是人人都会做的普通菜,这是炒菜,全代州只有你家才有的特色菜,要定什么价格,还不是你说了算吗再说了,只要口碑传出去,生意火爆起来的话,一道菜每天卖个几十份,那也是可以的。”

    陈掌柜怦然心动,他这酒楼要死不活的,没准上了这新菜式,还真的可以起死回生刚刚那三位客人的反应,他也看到了,的确赞不绝口。他问“娘子这买断的价格,能不能再让让”

    李陶陶呵呵一笑,“这个炒菜,你自己也尝过了,绝对是物有所值。顾客吃了,铁定是要回头的。你如果经营得好,搞不好要独霸这代州的饮食行业。而且这是买断的价格,全代州只有你才有。其实我不管卖到哪个酒楼,价格只会高于四十两。”

    李陶陶诚恳地说“我是因为家里出了点事,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这可是我的家传绝学。你店里的张三郎,我们住一个院子,听他说了你这酒楼的情况,我才想到找你合作的。别的酒楼,他们都有固定客源,对于改换菜式,或许还会犹豫。只有你,必须改变。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情况,只能放手一搏了。这样好的机会,你居然要错过吗”

    陈掌柜终于下定决心,“娘子说得对,我先买十个吧。”李陶陶点点头,“十个菜肯定是不够的,不过你既然没有信心,先试一试也行。”又给他出主意,“我看你最好先休整两天,把店里重新布置一下,厨子也好练练手艺。还有,在门口做个牌子,打个广告,炒菜两个字一定要醒目”

    李陶陶侃侃而谈,陈掌柜越听越佩服。到了后来,只有连连点头的份。李陶陶也很大方,把现代的一些经营理念,以及促销的小手段小花招,都教授给了他。陈掌柜如醍醐灌顶一般,终于大彻大悟。他决定痛改前非,加大改革力度,让“高升楼”旧貌换新颜。

    最终,他买了十五个菜谱。李陶陶当然是有备而来的,这一上午她写了二十几个出来,当即拿出三张纸交给陈掌柜,并约好明天到现场来教授指导。

    李陶陶兴高采烈回了家,见傅嘉昱正靠坐在床上,她不在家的时候,万先生把他照顾得也很好。她眉飞色舞地说“二郎你看,我赚到银子了。咱们的医药费又能维持一段时间了。”傅嘉昱看着一身油烟的她,心酸地说“没想到我傅某人竟然落魄至此,还要让自己的娘子这么劳心劳力”

    李陶陶笑着打断,“你这话说的可不对呀,在这世上,每个人的分工都是不一样的。你的能量呢,是开疆扩土,威加海内。娘子我呢,也就只会赚几个银子了。就这点才能你也要嫉妒吗”傅嘉昱又是好笑又是欣慰,拉过她的手细细摩挲。

    李陶陶坐了下来,轻轻地靠上他的胸膛,“二郎,我们两个还分什么你我呢我们好比是一块泥捏的娃娃,有一天打碎了,混合在一起,然后重新捏了一个你,又重新捏了一个我。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说,还能分得出来吗”

    傅嘉昱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心神激荡,久久无语“若是我再也好不了了,站不起来了呢”“呸呸呸,不要中了墨菲定律。”“什么是‘墨菲定律’”“呃,就是一件坏事,你如果老是担忧,最终它就真的变成了坏事。”

    “那如果真这样了呢”傅嘉昱固执地问。李陶陶笑眯眯地,“那样也不错,你就可以提前退休了。你不再万众瞩目,完完全全属于我一个人,我再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力量要把我们分开。”她兴致勃勃地说“我请工匠打造一个轮椅,前后左右都能转动的那种。到时候我就带着你,看遍这人间美景。”

    傅嘉昱再无一丝疑虑,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位高权重还是潦倒落魄,不管是健康还是疾病,他的陶陶,自始至终,爱的都是他本身。娶妻如此,夫复何求有幸在那一天,遇到了你,与众不同的你。

    “高升楼”果然声名大噪起来。开业之前的广告宣传,吸引了大量的吃货。重新开业的前三天,所有菜品一律五折酬宾。再加上炒菜的名气,那独特的烹制方式,那美味的口感,三天之后,“高升楼”早已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已不仅仅是代州城的人。下辖的几个州县,都有土豪专门坐了马车前来捧场。到“高升楼”吃炒菜,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时髦体面的潮流

    陈掌柜赚得盆满钵满,忙得都没时间数银子。只恨当时学的菜式太少,急急忙忙又来请李陶陶。这次,李陶陶教了十个菜,陈掌柜慷慨地付了五百两银子。

    有人欢喜有人愁,卢娘子的早点摊子却经营不下去了。原来有人在她摆摊的同一地点,租了门面,卖她一模一样的早点。现在天气已经寒冷,人们当然愿意到温暖的铺子里吃。而且新开的那家味道也不差,价格还能便宜几文,何乐而不为呢

    刚开始,还有几个老顾客支持她们,但人家有着明显的优势,光靠同情,显然不能长久。终于,再也没有人来了。这天早晨,娘仨默默地收了摊子,没卖掉的早点,就送了院子里的其他住户。从此,她们再也没出过摊了。

    李陶陶叹了口气,这就是技术门槛太低了,没有竞争力的原因。她倒是有个好项目,不过这一家人相识甚浅,她还在考察中。

    这老郑家,是从卢龙那边逃难过来的,在代州没有一点根基。所以一旦断了经济来源,只靠老郑赶车那几个钱,显然养不活这一大家子。她女儿二十多岁,听说定过亲,但因为家贫,被退了亲事。儿子也快二十了,眼看着也要娶媳妇了,所以到处都需要用钱啊。卢娘子愁得饭都吃不下,天天在外面找活干。老郑也带了儿子,到他工作的车马行打打零工。

    郑小娘子留在家里,也是个勤快的,烧饭洗衣,打扫卫生,从早忙到晚,竟没个歇息。有时候看李陶陶照顾病人没时间,放在井边泡着的衣服,顺手就帮她洗干净了。有个什么力气活,这父子二人也是不声不响地替她干了。

    他们都是善良的人,看她家有个病人,挺不容易的,所以能帮就帮帮吧。

    总的来说呢,这一家人,老实善良,勤劳吃苦,可能不太聪明,但绝对可靠。




第一百零七章 西点屋
    来到代州居然一个多月了,现在是十月份,天气越来越冷,李陶陶考虑着,是不是要开始做棉衣了这里的气候,比起徐州和庐州来,要冷上许多。宋国生产的棉布也卖到了这里,当然比原产地贵了两三倍不止,但依然供不应求。

    性价比上,棉布比丝绸最少便宜六七成,花色以及柔软都不输它,而且比丝绸耐磨好用。粗糙的麻衣已经很少有人穿了,但因为棉布经常买不到货,不少贫困人家,还是选择了麻布。

    傅嘉昱身上的刀伤,箭伤,基本已经痊愈,只是双腿仍然没有起色,好在感觉还是有的,虽说对冷暖的反应比较迟钝,但疼痛还是知道的,这让李陶陶充满了希望。

    对于幽州的战事,她非常关注,天天都在打听,结论都一样,还在打。今天宋国又增了兵,明天幽州又换了将,攻的人志在必得,守的人背水一战,所以战事一直如火如荼。

    张三郎带着陈掌柜兴冲冲地来拜访李陶陶。原来这陈掌柜的生意持续火爆,挤垮了不少同行,于是他便接收了其中的一间酒楼,想要改造得别具一格一些,所以请李陶陶帮忙筹划设计。当然是有劳务费的,他知道李娘子家有病人,花钱如流水。

    对于李陶陶的本事,他还是非常信服的。就他那“高升楼”,因为得了她的指点,说是起死回生也不为过啊。这次他准备了五百两银子,他之所以决定砸下重金,是因为商人的本能告诉他,一分钱一分货,只要钱给到位了,李娘子的策划,也必定能让他财源滚滚。

    李陶陶当然接了这个活儿,这段时间,只出不进,她也很着急,她太缺钱了。看来,她的那个计划是时候启动了,不能老指望幽州战事结束,然后宋国派人来接他们。凡事都要有两手准备,还是靠自己比较踏实一些。

    于是她找了个时间,老郑一家四口都在的晚上,到他们家和他们说了她的合作计划。是的,她打算开糕点店。这里和草原交界,并不缺新鲜的黄油。在徐州,好多品种都是被开发了出来的。所以,她现在只需要教会卢娘子和郑小娘子就好,然后再把架子搭起来。她都想好了,糕点店开起来以后,就全部交给她们去经营,她自己只负责投资。以后糕点店打出了名气,她就招收加盟店,坐着赚钱。有钱大家赚,才能做大做长远嘛。

    至于代州,她出全资,利润一人一半,老郑家几乎没有任何风险,只是出几个人,花点时间而已。望着目瞪口呆的一家四口,李陶陶说“当然咱们还得先小人后君子,契约肯定要定的,你们还要和我签个保密协议,糕点的制作技术,不得外传。基本情况就这样,你们商量商量吧。”

    住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是有所了解的。这李娘子是个能干人,这是毋庸置疑的。光靠卖菜谱,都能赚一千多两银子,还把一个要死不活的酒楼,盘活得红红火火。人家掌柜的又捧了银子来,求她出谋划策,这是多大的本事啊。就连那眼睛长在头顶的蔡娘子,对她都客气了许多。

    再说了,自家又不出一文钱,有什么好担心的跟她干就是了,没准还真能赚点钱,改变目前的困窘状态。

    收了钱,当然要把事情办漂亮了。李陶陶始终还是把陈掌柜的事放在第一位。她去看了现场,酒楼在最繁华的地段,总共三层,占地很广,地理位置相当不错。要想与众不同,只能装修成特别的风格。世界各国的建筑,均有自己的气质。陈掌柜想要凸显豪华,那就往欧式上走吧。

    一楼肯定是大厅,普通人聚餐的地方,李陶陶只需把家具摆设换置成欧式的,格局倒是不用大变。二楼和三楼本来就是包厢,李陶陶设计了一个升降机,可以直接从底层上升到二楼、三楼。独特又新颖,肯定能吸睛不少。当然,楼梯和过道,也要包装成欧式风格。各个包厢,统统改头换面,而且每个包厢,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李陶陶亲自写了二十多个,都是国外最著名的宫殿。

    陈掌柜一听说是外国人的皇宫,立刻肃然起敬,这些怪怪的名字,也立刻高大上了起来。白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凡尔赛宫,莱尼姆宫,卢浮宫统统在册,一个都跑不了。李陶陶暗自好笑,这样恶搞,不会有人来找她扯皮吧

    既然定了装修基调,李陶陶就开始琢磨细节。现在的工艺技术,根本无法支撑她的构想,她只能尽量简化,好在这个时代也没人会懂,她也就随便糊弄糊弄吧,只要是他们没有见过的就好。最终目的,不就是与众不同,新奇独到嘛。工匠们很快就开始施工了。她当然也要每天到场,解决某些突如其来的问题。

    她一边委托陈掌柜帮她找店铺,一边有时间就往街上跑。当然最重要的,是把卢娘子娘俩教出来。好在她们有做包子馒头的基础,学做糕点倒也事半功倍。

    前前后后忙了一个多月,不仅搞定了陈掌柜的酒楼,她自己的糕点店也筹备得差不多了。糕点店也在最繁华的地段,离陈掌柜的新酒楼不远,还是陈掌柜帮她找的。店铺不是很大,分上下两层,以前的租户是在楼上住家的,下面则经营胭脂水粉。

    李陶陶把楼上改造成了加工间和仓库。下面则是开放式的展厅和餐厅。店铺的一半,用来摆放各式糕点,欧式的展台,精致的盘子。另一半,则是欧式的桌椅。这个就沾了陈掌柜的光,按李陶陶的设计,他的酒楼里是要大量用到这些欧式桌椅的。所以陈掌柜花高价请了最好的木匠来。

    李陶陶就把这些设计再简化了一下,给糕点店也做了几套,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软装,一个具有异国风情的店铺就形成了。它怪头怪脑又不失豪华漂亮的样子,倒是吸睛不少。还没开业,就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不过店名却很直截了当,“美味西点屋”。陈掌柜的“青云楼”开业在先,果然一鸣惊人,新老顾客纷纷捧场。李陶陶再一次不失时机地利用了陈掌柜的客流量,每一桌都送上一份糕点,各种口味拼成一个精致的拼盘。顾客在等待上菜的空隙,一是吃得好玩打发时间,二来,也可以先垫垫肚子嘛。

    这个策略大获成功,到“青云楼”吃饭的人,非富即贵,也是李陶陶潜在的客户群,她的西点,定价也不便宜。来吃饭的人尝过之后,往往都会要求伙计去给他买上几盒。有的是带给家里的妻小,有的是作为礼品送人,还有的觉得新奇,买回去招待客人。总之,“美味西点屋”的糕点,无论是外形还是味道,都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于是,李陶陶的糕点店,紧跟着就开业了。最开始,李陶陶当然要亲自上阵,她带着郑小娘子,负责售卖和包装。开业几天,居然从早忙到晚,没有一丝空隙。卢娘子和她儿子,也很繁忙,她们在楼上,加班加点地烘焙制作。最后,连老郑都赶来帮忙了,维持一下人流和治安,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的忙乱慌张,经历了好几天,众人才渐渐适应。又过了十多天,糕点店终于走上了轨道,按部就班,有条不紊。

    李陶陶松了一口气,她终于可以陪陪傅嘉昱了。这一个半月以来,她忙得昏天黑地,傅嘉昱只能交给万先生。好在万先生认真负责,把他照顾得非常好,又想了许多办法,来帮助他恢复治疗。

    李陶陶闲下来之后,才想起幽州战事。傅嘉昱却早就知道了,他经常请万先生出去打听详细情况。原来,宋国早在十多天以前就攻下了幽州,燕国皇帝逃到郊外,半夜却在一棵树上吊死了。成者为王,败者为虏,李陶陶好一阵唏嘘感叹。

    傅嘉昱说“咱们是不是想个办法,往幽州送个信你一直在忙,也没找到时间跟你商量。”“找谁去呢咱们又没个可靠的人。要不,我自己跑一趟吧”李陶陶想了想,说。傅嘉昱一口拒绝,“现在世道这么乱,你一个女子,太不方便。再说,我怎么放心呢,还是等我好了再说吧。”

    “那怎么行。”李陶陶立刻反对,“徐州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我们到底是死是活你是宋国的中枢首脑,你不在的这几个月,还不知道有多少军国大事要等你决策”傅嘉昱沉吟,“徐州有范先生常先生坐镇,军中有老方老陈,暂时稳住大局还是可以的。”

    李陶陶却忧心起来,“要是大家以为你死了,我们宋国肯定要乱。”傅嘉昱笑了,“就是我死了,他们也会拥立琰儿上位,他可是我指定的世子。你放心,这几人对我绝对忠诚。”

    李陶陶却不置可否,“那可说不好。我读历史,主少国疑,大臣未附。咱们还是别考验人心了,尽早回了徐州才是正经。我看,‘千金堂’这几位医师,就随我们一起回徐州吧”

    傅嘉昱脸色突然大变,喝道“门外何人”门外之人迟疑一下,终于推门而入,原来是万先生。只见他关好房门,疾步走到傅嘉昱跟前,拜倒在地,“在下见过镇北王。在下不是有意偷听的,只是到了按摩的时间。”

    傅嘉昱盯着他一言不发,然后展颜一笑,“原来是万先生,快快请起。这几个月还多亏先生的悉心照料,先生于我有救命之恩哪。”万先生慢慢站起来,“不敢不敢,在下能遇到镇北王,是在下莫大的福气。以前不知,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你也看到了,我夫妇二人落难至此,并非有意隐瞒。现在,我们身边正需要像你这样,有才干又能同甘共苦的人啊。”万先生立刻领悟,马上跪倒,宣誓效忠,“万某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实,万先生早就看出了蹊跷。这位傅郎君,虽然病着,但气质不凡,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久居上位者。现在得知,他竟然就是威名赫赫的镇北王,那可是权倾天下的大人物啊!这等贵人,平常远远望一眼都不能够,现在却有这样亲近的机会,他这是修了几辈子的福缘啊。他顿时就起了投靠之心,这个机遇,他必须抓住!
1...3031323334...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