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朝的平凡生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西门大哥
“不行就不行!那么大声干什么?”正德小声嘟囔道:“不让朕御驾亲征,朕要南巡陪都,亲自去南京去审宁王,这总成吧?”
“陛下言重了!”杨廷和闻言松了口气,拱手奏道:“陛下乃天下共主,要南巡陪都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这还像句话!”正德的情绪慢慢高了起来,笑道:“朕要南下,沿途顺便给宫里选些绣女,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杨廷和:“…………………………”
杨一清:“…………………………”
数日后,《南赣日报》上刊登的一条短消息,让江南有女儿的家家户户乱了起,正德皇帝要南下大选绣女啦!
《拉郎配》这出闹剧终于如期上演。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得到宁王之乱得以平定的消息之后,台湾各府军民无不欢欣鼓舞。
但是有一个人却郁郁寡欢,这人正是前段迷途知返的德川幸子。
自己违背了家族意愿,眼见着宁王兵败,自己却毫无动作,回去后如何向父亲交待。
外表看起来大大咧咧的永淳却把幸子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幸子!你有心事吗?”永淳在幸子身旁坐下,轻声问道。
“哦!公主殿下。”幸子拢拢头发,掩饰烦杂的心情,强笑道:“没有!我能有什么心事。”
“别硬挺着了!咱们都是女人,你的心思都写在脸上了,有什么烦心事就说出来吧。”永淳温言安慰道。
“公主!我心里好苦。”幸子再也忍不住伏在永淳怀里失声痛哭起来。
“父亲逼我嫁给手下的一名将领,可我一点也不喜欢他。”幸子抽抽噎噎地说道:“又让我帮着宁王造反,如今宁王败了。我如何回去面对父亲的责难。”
“好了好了!我都知道了。”永淳轻抚着幸子的秀肩道:“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不能回去,那就等过些年再回去。大不了拉上一拔人去海上当海盗去,倒也来的痛快……”
幸子闻言起身,拭去泪水,点点头道:“对呀!我怎么沒想到啊……”





明朝的平凡生活 第一百五十三节 十六字方针
武宗南巡,又称正德南巡?之争,为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农历三月的一起政治事件。明武宗在钱宁的唆使下诏南巡,遭到明朝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余位官员受刑或贬迁,明武宗收回成命而告终。
同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叛乱,史称“宸濠之乱”。虽然南赣巡抚王守仁在七月底即平定叛乱,武宗仍然隐瞒战功,而自封“镇国公”以平乱为由,于同年八月开始南巡。
针对正德皇帝的荒唐行径,《南赣日报》发表一篇名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评论员文章,文章不点名地批评了正德皇帝,恰好说出了广大百姓、大臣的心里话,一时间报纸脱销。正德皇帝面对汹汹议论,再也无法赖在江南不归。
正德在返京途中,在淮安清江浦上学渔夫撒网落水患病,竟致病重。
第二天,从南京城驰出数匹快马,八百里加急宣闽王朱厚炜、台湾巡抚李壹火速进京见驾面圣。
十几天闽王等接旨后,朱厚炜、李壹迅速调集两千护卫,乘坐战舰一刻也未耽搁,由海路直奔天津。
是夜,南昌总兵孙幼才秘密求见了巡抚王阳明。所谈内容竟不可知。
战舰过了上海,李壹心绪难宁,索性出舱,到甲板上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李壹的双脚刚刚踏上甲板,抬头便看见左舷处朱厚炜赫然在目。
“起的真早啊!闽王殿下。”李壹远远地打招呼。
朱厚炜转首含笑点头示意,点点灯光滑过他的脸庞,几道伤疤特别醒目(伤疤为在诏狱时,配戴铁头套所致)。
朱厚炜心里很矛盾,他既想飞快地赶往生他养他的紫禁城,可是一想起诏狱里的非人折磨便让他不寒而栗。
“殿下睡不着,心里有事吧?”李壹轻轻站在他身边,问道。
“心乱如麻,一闭眼,往事如波涛汹涌般浮现,真是感慨万千。”朱厚炜喟然长叹。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有谁又能够随心所欲地活着呢?想干什么恰好干不成什么,这也许就刚刚好……”李壹望着远处点点星光说道。
“我突然觉得和你聊天非常开心。”朱厚炜真挚地望李壹的双眼笑道。
“我也是……”李壹道。
过了很久,两人谁也没有说话,李壹突然开口道:“殿下!想听首诗吗?”
“好啊……”朱厚炜笑道。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李壹深情地吟道。
朱厚炜深深地震撼了,这像白话一样的句子,每一个字都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
“这……这是诗吗?”朱厚炜颤声问道:“怎么听着像白话,可却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管他是什么?只要听着舒服,我认为:蜂鸣、鸟叫、风吹麦浪、高山流水皆是诗!”李壹洒脱地笑道。
“有道理!这就和坐禅悟禅是同一法门……,世间万物皆有灵!”朱厚炜脸色慢慢变的轻松起来,笑问:“这首诗是你作的么?”
“不是!”李壹负手笑道:“梨子既然好吃,殿下何必又打听树的模样呢?”
“哈哈哈!言之有理,李兄!我落俗套了!”朱厚炜开心地笑道:“李兄!我好象又回到从前了…………”
………………………………
“殿下!若是给你一个国家,你会如何治理?”李壹突然问。
“啊?”朱厚炜一怔,即而笑道:“我会减轻赋税、勤政、善待臣工…………”
“错!殿下谬矣。”李壹摇头道:“若这样就是累死,国家也无希望。”
“哦?”朱厚炜一愣,旋即冲李壹深施一礼道:“小王愚钝,愿李兄教我。”
李壹连忙回礼道:“殿下!折杀臣了!其实治国无非是国计、民生,关键是整顿吏治使政治清明,另一方面是打开国门,加强海洋贸易,增加百姓收入。其实就十六个字:整肃吏治、强化军事、开海通商、心系民生。”
李壹把后世的治国方针略加变化,和盘托了出来。
“整肃吏治……………………心系民生!好!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朱厚炜渐渐面露喜色,即而冲李壹一揖到底,言道:“李兄真乃当世之子房也,我这次若能见到皇兄,一定要把定十六字方针亲口讲给他听。”
“只怕皇上听不到了…………”李壹长叹一声。
“李兄何出此言?难道皇兄他……”朱厚炜闻言讶然道。
“嘘!”李壹在唇前竖起食指,小声道:“殿下!法不传六耳,殿下只须心中明白即可……”
朱厚炜闻言更是心绪难宁…………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2日,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正在海上奔波的李壹闻言彻底愤怒了,放着亲兄弟不选,而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堂弟即位。是谁给了杨廷和如此大之权力。
“秦大哥!马上飞鸽传书孙幼才,让其带兵进京清君侧。同时让莹莹他们在《南赣日报》上加大宣传力度,揭露此次即位之阴谋。”李壹果断地命令道。
“是!”秦勇拱手道:“要不要联络其他皇室宗亲共同响应此事?”
“暂时先通过报纸发檄文,至于其他事先不忙。”李壹斩钉截铁地说道。




明朝的平凡生活 第一百五十四节 风声鹤唳
紫禁城的内阁,几位阁老围着一份《南赣日报》吵成一片。
吏部尚书曹元、少傅刘宇、杨一清三人围住杨廷和吵得面红耳赤。
“三位大人暂歇雷霆之怒,容我讲清定储之事的来龙去脉可否?”杨廷和急地面红耳赤。
“说!你今个儿要讲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等断然不能依你!”杨廷和须发皆张地言道。
“那日先帝(正德)临终之时,特意当着太后的面,召我至床前,反复叮嘱老臣不可将大位传于闽王殿下!”杨廷和以手拭汗压低声音道。
“为何?”曹、刘、杨三人齐声问:“太后又是何意?”
“先帝担忧闽王记着那诏狱之事,恐闽王忌恨,故此特意嘱咐我从宗室近亲中选贤立储。太后起先还执意要立闽王,见着先帝如此坚持,也只好作罢了。”杨廷和无可奈何地一五一十地道来。
“哦!原来是这样。老朽孟浪了,冲撞了老大人,还请原宥则个!”杨一清向杨廷和深施一礼,他是个直性子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
“请大人见谅!”曹元、刘宇闻言也施礼致歉。
“无妨无妨!”杨廷和大度地摆摆手,顺手拿起桌上报纸,手指一篇名曰:十六字方针的文章,面有忧色地言道:“各位大人!看过闽王殿下的这篇文章吗?此文见识高卓,鞭辟入里,实为一篇振聩发聋之佳作!我大明如能按此施以国策,何愁不能振兴?可赞、可惜……”
“敢问大人!这可惜二字从何而来?”曹元望着杨廷和意味深长地问道。
杨廷和闻言四下望了望,这才压低声言道:“可惜先帝不肯传位于自己的亲弟弟……”
众人闻言皆是一叹…………
“不知那兴献王(朱厚熜)学识、平常为人如何?”刘宇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刘大人!你这是何意?”杨廷和闻言立刻警惕地望着刘宇。
“无他,仅为朝廷的将来作一个打算。”刘宇道。
“噢!”杨廷和这才释怀道:“听说兴献王是个十五岁的孩童,酷爱修道炼丹之术,至于其它嘛,老夫并不知晓……”
“这这这……,一个是胸怀锦绣,一个是问道修仙!”杨一清闻言大急道:“哎!我大明前景…………”
“大人慎言!”刘宇立刻出言提醒道。
正在这时,太监张永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冲众人环作一揖道:“各位阁老!大事不好了。”
杨廷和笑着递上一盏茶,道:“张公公!先饮杯茶歇口气再说。”
张永接过茶杯,仰头一饮而尽,长吁一口气道:“闽王殿下和李巡抚陈兵天津传檄天下,他们要进京勤王清君侧!”
“啊?”杨一清闻言大惊,迭声问道:“是哪个李巡抚?可是李壹那小子吗?”
“回阁老的话!正是驸马爷!”张永神色紧张地答道。
“唔!果然是他……”杨一清闻言一下晕厥过去,众人连忙伸手扶至椅上。
良久,杨一清悠悠转醒,叹道:“这可如何是好?”
张永却在一旁催促道:“各位阁老!太后还等着诸位拿主意呢。”
杨一清强打精神站了起来,冲众人环作一揖,道:“有劳诸位,咱们这就去见太后吧!”
众人随张永来到坤宁宫外,早有小黄门侍立宫外,一见到众人,小黄门快步迎了过来,冲众人一施礼道:“各位大人,快请入内见驾吧!太后都候了大半个时辰了。”
众人闻言连忙快步入内,这时张太后已急的在宫内转来转去,一见到杨廷和等人时,顿时眼前一亮。
“臣等叩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大伙免礼!都什么时候了,这些劳什子虚礼就免了吧!都起来回话吧!”言罢,张太后冲张永一摆手道:“张永!快给诸位大人看座。”
张永命小太监搬来锦墩,众人称谢落座。
“闽王的事,大伙都知道了吧!事到如今,诸位阁老快拟个章程吧!”张太后面有忧色地说道。
“启奏太后,此事原不必大费周章,臣料想闽王殿和驸马原是不知内情,误会了太后娘娘和臣等,只须遣一能说会道之人为使,去天津申斥闽王殿下和驸马即可,届时他们自会退兵离去!”杨廷和率先起身奏道。
“杨大人之言臣不敢苟同!”刘宇起身奏道:“太后!兄终弟及原是古训,况且闽王又是娘娘亲生骨肉,更有资格继承大统,仅凭一两个人的口舌之言,恐不能使天下人信服!”
张太后闻言心中一动,暗道:自己的儿子做皇帝,总比那个什么兴献王朱厚熜来得实在些。
一念及此,当即哭道:“炜儿!我苦命的儿啊…………”
杨廷和见状,暗自心惊道:不好!太后要反悔。
杨廷和当即手指刘宇斥道:“刘大人何出此言?难道说太后和在下会矫诏骗人吗?……”
“总得拿出些真凭实据才可服人,至于口说嘛…………”刘宇瘪瘪嘴不阴不阳地辩道。
“大胆!”杨廷和厉声斥道:“刘大人!现有太后在此,你可当面问问清楚,先帝可曾说过不让闽王继位的事?”
刘宇疑惑地望着太后,道:“太后!臣怎么从未听过娘娘谈过此事。”
谁料太后突然大声哭道::“哀家的一个儿子死了,另一个还流落在外。你们有谁了解哀家心里的苦楚么?此刻哀家已心乱如麻,有些事记不清了!至于该立谁为储,你们大伙就看着办吧!”
“太后!那传兴献王进京的诏书上,可是盖了太后的玺。”杨廷和焦急的提醒道。
“是么?”张太后闻言冷冷地问道:“那许是哀家一时糊涂!”
刘宇闻言顿时心中一喜,不着痕迹地冲一旁侍立的张永使了个眼色。
杨廷和欲言又止地呆立…………
这时,一直冷眼旁观地杨一清起身奏道:“太后!老臣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哦,杨大人有话请讲!”张太后一见杨一清出言,立刻脸色稍霁地说道。
“太后!关于立储乃国之大事,臣启太后,臣建议此事提请朝中诸臣公议。”杨一清不疾不徐地说道。
“好!就按你说的办,这样才显得公允,省得有些人背后乱嚼舌根!”言罢,张太后用余光扫了杨廷和一眼…………
杨廷和:“……………………”




明朝的平凡生活 第一百五十五节 舆论调查
“李壹又在抽哪门子疯?”永淳手执书信,一脸迷糊地问孙莹莹道:“既让编辑部搬往南京,又要搞什么民意调查?这一反一正得花费多少银子?他以及这钱是大风刮来的么?”
“呵呵,公主没瞧见这信上后面的话么?相公说这叫舆论导向。”一旁的杨芊芊笑着插话道。
“切!”永淳闻言不屑地撇撇嘴笑道:“难不成还指望着这些民意调查左右朝中廷议。”
“呵呵呵!”孙莹莹闻言失口笑道:“二位妹妹!保不齐还真能左右朝局。”
“二位姐姐!这编辑部要迁往南京了,咱们报纸就叫《南京日报》吗?”杨芊芊笑问。
“芊芊妹子!这回可猜错了!”永淳得意地笑道:“前段来的途中,相公已经起好名了,叫——《文汇报》!”
“《文汇报》!”孙莹莹反复吟哦道:“真不知他心里是咋想的?”
……………………………………
朱厚炜、李壹和孙幼才陈兵天津已经二十多天,每日介三人只是饮茶、喝酒、聊天、下棋。竟丝毫不谈国事。
这一日,心情浮躁地孙幼才终于憋不住了:“李兄!咱们这成万兵马驻扎天津,进又不进退又不退,成日介悠哉悠哉!朝廷至今还没拿出个章程,往后可如何是好?”
李壹侧身指着自己的脑袋,笑道:“你看看…………”
“看什么?什么也瞧不见?”孙幼才一脸迷惑地瞅着李壹的脑袋问道。
“我脑子里也在想这个问题!”李壹促侠地笑道。
“哈哈!”被捉弄的孙幼才笑着捣了李壹一记。
朱厚炜微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幕,一言未发。
“孙兄!学学殿下,你的养气功夫还不到家。”李壹笑道:“其实我在等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朱厚炜、孙幼才齐声问。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跑了进来,单膝跪地道:“报!殿下、二位大人!一位自称巡抚大人的京城故交,在营外求见!”
“哈哈哈!说曹操曹操到,我要等的消息终于到了。”言罢,李壹冲朱厚炜、孙幼才拱手道:“殿下、孙大人!咱们出营去迎迎这位故交好友吧!”
李壹三人终于在营门,迎来了一身寻常百姓打扮的御史詹宁。
“御史詹宁见过闽王殿下!”詹宁一见朱厚炜连忙施礼道。
“詹御史勿须多礼,小王久闻大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得见真颜,果真不凡!”朱厚炜伸手扶住詹宁,笑道。
“王爷谬赞,下官愧不敢当!”对于朱厚炜礼贤下士的举动,詹宁心中十分满意。
“詹兄!别来无恙否?”李壹状甚亲热地迎了上去。
“李兄!”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咳咳!”一旁的孙幼才用力地咳嗽了两声。
“噢!”李壹连忙一指孙幼才,向詹宁介绍道:“詹兄!这位便是南昌总兵孙幼才孙大人!”
“哦?可是随王阳明王大人剿灭宁王的孙总兵吗?御史詹宁这厢有礼了!”詹宁很给面子,当即向孙幼才拱手施礼。
“呃……!”孙幼才闻言一怔,连忙还礼道:“詹大人谬赞了!南昌的事和我并无瓜葛,出主意的事都由王巡抚和这位李大人包了,我只是跑跑腿、打打下手!”
“呵呵呵!孙大人为人真是率直,你这个朋友,詹某交定了!”詹宁笑着握住孙幼才双手。
孙幼才见状大为感动,呵呵笑道:“大伙都是实在朋友,呵呵呵……”
众人闻言开怀大笑。
众人把詹宁让至营帐内,军士上茶退出帐外。
李壹言道:“不知詹兄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呵呵呵!”詹宁捋须笑问:“我这儿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不知李兄想先听哪一个?”
“坏消息(好消息)!”李壹、孙幼才异口同声地说道。
朱厚炜、詹宁见状不禁一乐……
孙幼才则讪讪地道:“呃……,詹大人还是先说坏消息吧!”
“好!坏消息就是兴献王朱厚熜的车驾不日就要进京了。”詹宁干脆地说道。
“那么!好消息呢?”朱厚炜插言道。
“好消息就是,今曰廷议的结果是:三曰后在太和殿,由太后主持请殿下与兴献王当廷辩论治国之策,获胜者将即成大统!还望殿下早做准备。”詹宁笑道。
李壹闻言心里腾地一声,一颗石头终于落地,毕竟兵戎相见乃是下下策,谁也不愿在史书上落下一笔。
“殿下!”李壹拱手笑道:“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殿下恩准!”
“李大人有话直说。”朱厚炜道。
“下官打算让孙总兵带八千人马暂回南昌,只剩下两千兵马用以拱卫殿下安全。”李壹道。
“呵呵!”朱厚炜展颜笑道:“你可怕落下兵谏的口实吗?”
“殿下英明!”李壹拱手赞道:“既然是公平竞争,咱们披甲执锐、虎视耽耽。反尔不美!”
“大人所言有理!”朱厚炜点头赞许道:“你心思缜密、胸怀大局!总之,有你坐镇本王无忧矣!”
李壹正欲开口,这时却见一亲兵慌张地跑了进来,单膝跪地道:“报!大事不好,秦王从西安起兵了,一路攻城拔寨,兵锋直指京城!”
李壹闻言大吃一惊,问道:“可知秦王以何名义起兵!”
“清君侧!迎闽王殿下进京登基!”亲兵跪地言道。
“好!你下去吧。”李壹挥手斥退亲兵,冲朱厚炜一拱手道:“事出突然,对殿下极为不利,臣建议殿下今日即刻进京,向朝中诸臣表明立场,彻底撕碎秦王假借殿下之名行反叛之实的假面具!”
“殿下!李大人言之有理,望殿下早做决断!”詹宁见状也起身言道。
“总得等来传旨太监吧!这样不宣而入,于理不合。”朱厚炜犹豫道。
“殿下!传旨太监张永已在途中,咱们即刻进京,一定可以碰见。”詹宁耐心地劝道。
“好吧!”朱厚炜勉强地答应,转首望向李壹,问道:“我进了京城,李壹你和孙大人如何自处?”
“呵呵呵!”李壹故作轻松,安慰道:“殿下不必忧虑!殿下进京后还得帮臣讨一道太后的懿旨。”
“什么懿旨?”朱厚炜急道。
“一道出兵围剿秦王叛乱的懿旨!”李壹风清云淡地说道




1...6566676869...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