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黄埔风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山水湖畔
这段时间,在精神还不错的情况下,孙中山经常和薛林聊聊天,给薛林讲讲列宁的故事,同时叮嘱薛林“一定要好好报效国家,中华民族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一代了。”并把自己签名的建国大纲、建国方略二书送给薛林。
每次薛林出了孙先生房间都眼含热泪,立志要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一生。
宋庆龄在孙中山病榻前日夜服侍,从不离开,几乎没有正常睡过觉。全国各地人民都关心着孙先生的病情,每天不分昼夜都有许多群众和中外记者围在住宅外等候消息。
孙先生病情日益恶化,3月11日上午,孙中山签了“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
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
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1925年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孙中山政治遗嘱的全文如下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革命,真正做到鞠躬尽瘁,他临终时遗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只有一幢南美华侨赠送给他的上海住宅即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他的家事遗嘱写道
“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衣物书籍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成长,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孙中山先生晚年得到苏联的帮助,俄国革命的成功给他很大的鼓舞,他亲自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强调“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中山临终前夕,再次把希望寄托于苏联,特地口授了致苏联遗书。这份遗书的中文译文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联合中央执行委员会亲爱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转向于我党及我国的将来。
你们是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之首领。此自由的共和国大联合,是不朽的列宁遗与被压迫民族的世界之真正遗产。帝国主义下的难民,将藉此以保卫其自由,从古代奴役战争偏私为基础之国际制度中谋解放。
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命运使我必须放下我未竟之业移交于彼谨守国民党主义与教训而组织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我深信,你们政府也必继续前此予我国之援助。
亲爱的同志,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取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谨以兄弟之谊,祝你们平安孙逸仙签字”
三份医嘱写的情真意切,字字呕心沥血。
11日晚,孙先生陷入昏迷状态。清晨弥留之际,孙中山断断续续地轻声呼着“和平奋斗救中国”。
薛林、钱壮和汪精卫等人彻夜守在门外,内心伤心不已。
紫菱在这一夜一直陪在薛林身边,这一夜大家都格外沉默,钱壮坐不住,经常走来走去,薛林则在凳子上坐着,沉默不语,紫菱也坐在薛林身旁,就这么坐着,时而紫菱歪过头看看薛林。
大家都不愿意听到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这位民国伟人的生命在这一天走到了终点。
1925年3月12日9时25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代伟人孙中山逝世,享年59岁。





黄埔风云 第十七章 告别伟人
孙先生逝世后,每个人都怀着悲伤的心情,开始着手准备先生的告别仪式。
孙先生逝世当天,先在住地设立灵堂,家人举行简短仪式后,将遗体送往协和医院施行防腐处理后,决定在北京进行公祭。
公祭计划在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但遭到段祺瑞的反对。
闻听段祺瑞不批准在中央公园举行公祭后,钱壮异常愤怒“段祺瑞这个老儿,先生都走了,他还与先生作对,我这就去宰了他。”
“大壮,不可猛撞,现在先生尸骨未寒,绝不能与段政府撕破脸。”薛林拦住了钱壮,但是薛林的心中也是憋着一肚子火。
“薛林说的有理,现在不宜大动干戈,北平毕竟不是我们的地盘。”李烈钧在一旁说。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先生这么静悄悄的走吧。”钱壮的愤怒显而易见。
“诸位放心,我们一定要让先生风风光光的上路。”李烈钧站了起来,看来有了对策。
“侠如兄可有什么办法说服段祺瑞”汪精卫是非常着急。
李烈钧说道“段祺瑞不批准在中央公园举行公祭,是担心群众性的追悼活动会引发政治运动,造成对他统治的威胁。他不准在市中心举行追悼,要求公祭在外城天坛举行。”
“可是天坛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不方便在那里举行公祭。”薛林的眼里充满了血丝,这几日他是没有休息好。
“这样吧,我和于右任还有汪主任汪精卫去趟中南海,像他陈述厉害,拼了命也要让他点头。”李烈钧说完双手握成了拳头。
“好,我们现在就去。”汪精卫说。
在随后的两天,于右任、李烈钧等与段祺瑞力争,但段祺瑞就是不点头。
汪精卫最后想到北京警备总司令鹿钟麟与他有些交情,又去求鹿种麟,让他说服段祺瑞,这鹿种麟素来崇拜孙先生,一听马上答应。
他与段祺瑞反复交涉,段祺瑞态度依旧,
最后鹿钟麟怒了“请总理务必答应此事,我是代表北京警备部队来请求总理的,万一激起兵变,我鹿某也无法保证总理的安全。”
这话是很有分量的,有逼宫的味道。
段祺瑞听他这么说十分惊讶“你什么意思,想把我赶出北平吗”
“卑职不敢,只是眼下北平的人民都希望公祭地点在城中,这是民意,不管怎样,孙先生毕竟是民国的缔造者,受到些尊敬也是应该的,况且他人都不在了,就让他在城中公祭也没什么影响,总理若答应,还可受到民众的拥护,也会体现出总理的博大胸怀。”
段祺瑞一听如此,不得不让步。
这事办妥后,汪精卫对薛林说“看到了吧,还是有军队的人说话有分量。”
薛林点了点头“是啊,我们要是带着十万人来,就是在他段祺瑞家里公祭,他也得答应。”
汪精卫大笑。
薛林心想这就是枪杆里出政权
此时的薛林自从陪孙先生北上,这一路上已经变了,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已经不再是21世纪的大男孩了。
几天后,在社稷坛举行公祭,也就是中央公园。
社稷坛在天安门西侧,元代时是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寺院旧址上改建为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之处,清代沿袭明制。
辛亥革命后,1914年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名中央公园,对公众开放。拜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时休息或遇风雨时行礼的殿堂,是一座精美壮观的楠木结构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白石台基,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
3月19日上午,孙中山的灵柩由汪精卫、张继、宋子文、戴季陶、李大钊、吴玉章等人,抬出协和医院南门,经王府井、东长安街、天安门直达社稷坛拜殿灵堂,沿途恭送的群众达12万人。
薛林因为太年轻,虽然孙先生很器重他,但是抬灵柩这事还是由这些大佬抬比较合适。
灵柩安放在庄严肃穆的灵堂内一座50厘米高的榇台上,四周用铜栏围绕,灵柩前摆满了鲜花,上方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两边是孙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宋庆龄身着黑素服率亲属守灵。薛林和钱壮也是一身黑衣,在守灵的同时也负责安全工作。
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隆重的正式公祭和吊唁活动,短短数天内来灵堂签名吊唁者达74万之多,而北京当时全市人口不过200余万。
当时的中央公园内花圈、挽联无数,公园内的各个角落都成了赞颂孙先生、反对段祺瑞政府、声讨帝国主义的场所。
孙中山病逝时,陵墓还未动工,于中央公园公祭后,决定灵柩暂厝碧云寺内。
碧云寺位于海淀区香山东麓,元至顺二年1331年建,原称碧云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太监于经重修,改称今名。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增建罗汉堂和金刚宝座塔。寺坐西朝东,依山势从山门至寺顶共6层院落,层层殿堂依山而建。
寺内松柏参天,浓荫蔽日,幽静肃穆。
4月2日上午,灵柩用汽车运送,亲属等乘马车随灵柩车送行。
灵车经西长安街、西单牌楼,出西直门至香山,沿途有30万群众步行送至西直门。下午4时到达碧云寺,灵堂设于普明妙觉殿,灵柩安放在殿后的金刚宝座塔石龛内。
在葬礼整个过程中,段祺瑞并没有派出军队进行过干扰,也没有派军警驱散抗议政府的群众,不仅如此,段祺瑞还派人协助葬礼的举行。
段祺瑞执政府在孙中山丧事举办过程中做了很多辅助性和保障性的工作。
虽然,政府在停灵地点、丧仪典礼上存在分歧,但段祺瑞政府还是主动的把孙中山的葬礼当作政府分内事来做。
孙中山逝世后,政府派出治丧代表协助办理丧事,不久又颁布国葬指令。出殡日,段祺瑞命令,全国下半旗,陆海军队送殡,全程给足了孙中山面子。
段祺瑞做的这些,薛林和国民党人都看在眼里,很是感动,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段祺瑞的帮助,葬礼不可能在北平顺利举行。
“薛大哥,你说段祺瑞是好人还是坏人呢。”葬礼过后,紫菱问薛林这么一句话。
好人坏人薛林一时无法评价,也许段祺瑞这个人是好的,只是政治立场不同吧。
“他是好人。如果他不是政治家,就更好了”薛林回答到。




黄埔风云 第十八章 又遇陈茜
这一天是孙先生公祭的最后一天,来祭奠先生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但是要比前几天少多了。
“忙完这一阵,我要大睡三天,这几天可真累死我了。”钱壮一边说一边伸着懒腰。
“大家都累,克服一下,今天还是不能大意,咱俩还是要好好忙完这一天。”薛林说完就拽着钱壮出寺门巡视。
紫菱前几天刚刚休息好,见薛林要出寺门,也马上跟去。
在寺门口薛林正遇到几个学生模样的女生朝里走,穿着肃穆。
薛林等人也站在大门附近,查看物品的摆放,和防火的设施。
“又来一批学生祭奠先生。”紫菱在一旁说道,并且盯着他们看,想看看是哪个学校的。
“嗯。”薛林看了一眼,没太注意,对这事见怪不怪,这几天陆续有学生来这里,什么燕大的,清华的,还有外地的大学。
“薛大哥,你看,那有个女孩一直盯着你。”紫菱小声的说。一边还看那个女生,“还挺漂亮,小家碧玉的。”。
“别闹,我正忙着呢。”薛林没工夫搭理紫菱。
“你薛大哥是习惯了被人看,这几天看他的人多了,特别是漂亮女生。”钱壮边说边笑。
“你找削啊。”薛林恶狠狠的看着钱壮。
这时紫菱说“我没开玩笑,真的,你看,她过来了。”紫菱的声音充满了惊讶。
钱壮看到这个女孩走过来也惊讶万分不认识可他怎么只盯着薛林不看我钱壮呢
但薛林依旧没理紫菱,仍然在思考着这些送来的祭奠品该如何摆放。
这时声音从薛林的斜后方传来“请问,你是薛林吧。”
薛林的眼睛顿时睁大了,也精神了,这声音即好听又耳熟,能是谁啊。
紫菱和钱壮也看着这一幕,表现特别惊讶。
薛林回过头,看着这个女孩,有几分熟悉,但想不起来,也难怪,最近薛林经历的事情太多,也太忙,再加上睡眠还不充足,天天迷迷糊糊的。
“是,我是薛林,你是哪位。”
“一猜你就忘了,还记得几个月前在天津街头,你和军警拔枪对峙的事情吗”
薛林的思绪立刻回到几个月前,想起来了“哦,是你啊,不好意思,我那天没注意看你。”
“贵人多忘事,没关系的,我这才知道,原来你是孙先生身边的人,真没想到,我们还能见面,真是太高兴了。”
“是啊。”薛林有些不太好意思,全然没有了那天英雄救美的冷酷表情,“你们这是从天津来祭奠孙先生吧,一路辛苦了。”薛林赶快把话题转移到正题上,因为在这里不是叙旧更不是谈情的地方,更何况薛林现在还对这个漂亮文雅的女孩没有什么感情。
说完后,薛林感觉到旁边有杀气,侧目一看,紫菱正撅着嘴,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这眼神,可真犀利,薛林看了一眼,马上把头转到另一边看看钱壮。
这钱壮的表情更夸张,张着嘴,面部神情就跟刚看到十万个为什么,但还没看到答案一样,正等着薛林继续讲故事呢,薛林对付军警的事情他知道,可他不知道这期间还有英雄救美的事情,他很期待下面的情节,很佩服薛林的泡妞手段,对付民国女生竟然这么在行。
薛林看到这二位这表情,真是想象不到,心想“这不是什么大事吧,不就是个英雄救美吗。”
陈茜这时回答说“我们是专程来祭拜孙先生的,本来要几天前就要来的,被一些事情耽误了,还好,赶上了最后一天。”
“哦,那赶快进去吧。”
“好。”陈茜说完微笑着看着薛林,然后进去祭拜孙先生。
紫菱心想“好你个薛林,怪不得那么好心,在街头不要命了似的和军警对峙,原来是为了保护美女。”但紫菱心里这么想,没有说出来。
“原来薛大哥这么怜香惜玉啊,小妹我实在佩服。”
“嗨,没什么,好了,赶快干活。”
“哼。”紫菱头也不回的出了大门。
“你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钱壮在一旁冒出了这句话。
“去,我能摊什么事。”薛林对这感情的事情还没有考虑,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好好睡一觉,此时他的脸上尽显沧桑。
陈茜和她的同学祭奠结束后,陈茜等人出来找到薛林,并邀请薛林参加他们的学生救国会,并请薛林第二天去吃饭,表达谢意,薛林同意参加学生救国会,但吃饭还是免了吧。
临走时,陈茜问薛林“孙先生逝世了,下一步你要去哪。”
“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回广州。”
“是快要回去了吗。”
“是的,北平不是我们的地盘,不宜久留。”
“那你还会再回来吗”
这一句算是问到了薛林,回来薛林心想回来是一定会回来的,只是回到广州后要参加各种战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
“放心,不出三年,我一定回来。”
“这个你收好,算是个纪念吧,毕竟你救过我,这里有我家的地址,你再来天津时,如果还记得我这个朋友,就来找我吧。”
薛林接过这个盒子,一看是个护身符,心头瞬间感到无比温暖,这个女孩真细心,也许他的第六感就感觉到他能在北平遇到薛林“这个礼物我就收下了,谢谢你。”
两人也没有多聊,薛林还要忙于其他事情,两人就这样告别了。
连续十多天的公祭结束了,汪精卫一行准备南下回广州。
“薛林,你和钱壮不是党员,我无法要求你,不过我希望你加入国民党,并且随我们一同回广州,孙先生生前就定下了北伐大计,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完成总理遗愿。”汪精卫很期待薛林加入到他的阵营。
“我会参加北伐的,但至于入党我还没有想好,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好吧。”经过这几日相处,汪精卫也知道了薛林的品性,入党这事不能多劝,“那我们就一起回去,现在回去还能赶上征讨陈炯明,薛林,你是从黄埔走出的军人,到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薛林点了点头,随后退出,回到房间收拾行装。
薛林何尝不想投入疆场,报效祖国,可是一想到要打陈炯明,薛林心里有些犹豫,他想起了李烈钧说的这番话,陈炯明这人很复杂,到底是敌是友但转念一想,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总之他敢打广州就不行,那里有我的黄埔军校,有我的同窗,就是不行。
想到此,薛林恨不得马上飞回广州。




黄埔风云 第十九章 加入协会
薛林等人选择坐火车从津浦路南下回广州,紫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也坚决要和薛林等人一起去广州,求了她的姨夫汪精卫很久。
“姨夫,你就同意我去广州吧,我从来就没去过南方,也很久没见到姨妈了,你就让我去吧。”紫菱向汪精卫请求。
“你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你父母不担心啊。”汪精卫不太想让这个外甥女去广州,因为那里没有北平安全。
“姨夫,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爸妈过些日子要去上海,就在那居住了,他们同意我去广州。”
“我告诉你,南方不安全。”
“安全的话我就不去了,没事,有薛大哥保护我,是不是薛大哥。”紫菱看看站在一旁的薛林。
这一看,薛林可有些不自然“我可没说要保护你,我哪有工夫管你啊。”薛林说完,把头转向一边。
紫菱不管这些,继续求汪精卫。
“好吧,不过要等我明天见到你父母再说,他们要同意,你就去广州找你姨妈,我可管不了你。”
“好的。”紫菱这回可高兴坏了。
薛林无奈地额摇了摇头,不过一想到紫菱还能陪在自己身边,心里也感到很欣慰,毕竟相处了几个月,感觉还是很好,这个小妹妹还这么可爱。
薛林等人这一路回广州的情节在这里就不多说,等他们回到广州已经快五月了,正是南方的好时候。薛林和钱壮见到昔日的同学都很激动。一一拥抱,互相倾诉这大半年的经历,同时也都为孙先生去世伤感不已。
薛林看到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胡宗南好像长高了一点,徐向前变得更成熟稳重了,蒋先云更会说了,贺衷寒好像还变胖点了,但是大家都公认一点,那就是薛林变得更有魅力了。大家还调侃薛兄,你说你那一枪怎么就打到吊灯上了,你这枪口抬得也太高了,众人哈哈大笑。
薛林也跟着苦笑“你们懂什么,这叫技术,要是你们打,还不如我呢,你们一枪还不得打到天花板上啊。”众人又是大笑不止。
后来,当得知,第一次东征已经结束的时候,薛林急了“什么结束了怎么这么快。”薛林记得历史书上写好像六月才结束啊
胡宗南说“这陈炯明也太不禁打,打了几天就扛不住了,他撤了,我们也撤了。”
“怎么不一鼓作气消灭他,孙先生临终前可指示要消灭他呢。”薛林想到了孙先生。
“我们的损失也很大,缓一缓再打他。”
“我们缓了,他不也缓过来了吗。”
“那就看谁缓的快了。”徐向前说道。
“我看你们几个缓的都挺好,要不哥几个咱今晚就出发吧,把他赶到海里喂鱼。”薛林说完,众人又是一顿胡侃。
当晚众人喝的酩酊大醉,不管有没有酒量,就是喝。
别看众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其实关系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薛林和钱壮这次初回黄埔,还没感觉到什么异常。
这个时候,薛林等人的黄埔一期生已经毕业,现在开始的是黄埔二期和三期,因为对陈炯明作战的需要,徐向前等人这些黄埔一期生又从军队回到学校居住,参与训练二期和三期学员。
在第一期学生即将毕业之时,也就是薛林在去北平的路上的时候。“青年军人联合会”以下简称“青军会”于1925年2月1日宣告成立。青军会创立初期,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它的主要领导人既有蒋先云、李之龙、陈赓这些公开的共产党员,也有贺衷寒等国民党员。
然而,随着青军会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共产党人又在里面起了主要领导作用,加之教育长王柏龄等国民党右派分子居心叵测的煽动挑拨,贺衷寒等国民党右派学生便站到了青军会的对立面上。
此时蒋介石也认为青军会有些过分赤化了,他一向是黄埔学生为自己的学生,不允许这些人倒想共产党。于是他便授意王柏龄另外组建起一个“孙文主义学会”以下简称“孙文会”的团体,专门与青军会唱对台戏,当然也为了分化瓦解和吞并青军会。
1...45678...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