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风云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山水湖畔
黄埔军经过休养后,实力大增。
但粤东的军阀陈炯明又死灰复燃,乘机重新占据梅县、潮汕、惠州等地乃至整个东江地区,而盘踞在广东南部的军阀邓本殷部也配合陈炯明的进攻,在英帝国主义分子和北方军阀的支持下,分左、中、右、侧4路,形成对广州的夹击之势,企图推翻国民政府。
为了彻底消灭广东境内的反动军阀势力,统一广东,巩固革命根据地,广东革命政府于1925年10月初举行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蒋介石任东征军总指挥,汪精卫任东征军党代表,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1军党代表。
在此之前,广州革命政府将所辖军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校部队和部分粤军编入第1军。东征军组织3个纵队,3万多人。国民革命军第1军为第1纵队,担任右翼,纵队长何应钦;国民革命军第4军为第2纵队,担任中路,纵队长李济深;鄂军和豫、赣、潮梅各军为第3纵队,担任左翼,纵队长程潜。
“薛林,要东征了,准备的怎么样”汪精卫关心的问道。
“时刻准备着,第一次没赶上这次怎么也得过把瘾。”
“好好干。”
“放心吧。”薛林对这次东征充满了期待。
“这是紫菱给你的,带在身上吧。”
薛林一看,是个福袋“这紫菱也太迷信了,人的命自有定数,岂能带这些封建的东西。”
“拿着吧,也是她的一番心意,她让我务必交到你手里。”
“那谢谢紫菱了,她有心了。对了,她怎么没和你来。”
“她说这又不是生离死别,你一定会回来,就不来看你了,她在广州等着你凯旋。”
“好吧。”
“其实,紫菱对你的心。”
“哦,情同兄妹,好了主任,我要去收拾行装了。”说完便跑了。
“这小子。”汪精卫无奈的看着薛林的背影。
薛林知道汪精卫要说什么,便故意打断,他不想在实现理想之前谈论儿女私情。
正所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可是这如果在二十一世纪,薛林可不这样,早就去泡妞了。可能是薛林来到了民国,被巨大的时代感所感染,这也许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环境造就人才。
薛林知道,这次东征的结果是最后取得了大胜利,他最关心的就是,一是要建立个军功,二就是别被子弹打死,毕竟这是他穿越过来后的第一次战役,真就这么挂了或者残了,那该怎么参加以后的北伐和抗战啊。
还是命重要,回到宿舍后,薛林就把这福袋缝在了兜里。
何应钦的第一纵队担任右翼,是主力,薛林和贺衷寒都想担任第一纵队副队长,结果蒋介石任命了贺衷寒,薛林到没觉得什么,可是却气坏了钱壮。
回到寝室,钱壮对薛林说“你的心可真大,本来这副队长是你的,偏偏让贺衷寒抢去了。吗的,真想揍他一顿。”
“大壮,不可猛撞,我毕竟没有实战经验,主力军队的副队长贺衷寒当之无愧。”薛林慢慢的说道。
“他哪点比你强”
“人家是孙文会的,是校长的嫡系,咱怎么说也是外人,而且我担任第三纵队副队长也不错,要知道,我可是连班长都没当过呢。”
“你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你的军事才能。”钱壮紧握拳头。
其实蒋介石没敢重任薛林也是因为薛林没有参加第一次东征,没有实战经验。
出征前,周恩来亲自组织东征军政治部宣传队总队,宣传广州革命政府的政策以及此次东征的意义,发动民众支援东征。
接下来,政治部发了东征军全体军官人手一册重征东江训诫。
薛林打开一看,内容是“军人最后的目的是在于死。”看到这一句,薛林心一下就凉了不禁咽了一下口水,心想我刚二十出头,你就跟我讲这最终目的,有点早吧。
再往下看“古语所谓好汉死在阵头上,孔子所谓杀身成仁是也。”这句还不错,死也得死的像个样。
革命军此次出征的口号是“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并提出“十不怕”“不怕死,不怕穷,不怕冻,不怕痛,不怕热,不怕饥,不怕疲,不怕远,不怕重,不怕险。”
薛林把这手册背的滚瓜烂熟,钱壮觉得他是吃饱了撑得。
不日,黄埔军整装待毕,准备出发,外界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这支学生军,第一次他们的成绩不错,这第二次能怎么样呢。
出发的前一晚,薛林独自来到操场,仰望星空,若有所思“陈炯明,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英雄叛徒我真弄不懂了,我不忍心与你开战,只是中国必须统一,而这些都不是靠嘴皮子能解决的。”薛林想到这,心中无限感慨。
心想”统一,别说这时候,就是再过六十年,回到我们的年代,那台湾还孤悬海外呢,我辈还需自强。”
黄埔风云 第二十五章 惠州之战
10月1日起,东征军陆续出发,出广州,向博罗、惠州前进。10日,第1纵队到达博罗、惠阳地区。与此同时,第2纵队也进抵官桥、永湖一带,第3纵队到达博罗附近。
惠州战斗,是第二次东征整个战役中的硬仗。
惠州城是东江重镇,其城始建于宋代,后有东江,前临西湖,东、西、北三面环水,南面又有飞鹅岭作为屏障,地势险要,加之城墙非常坚固,易守难攻,被当时的人称为“东江锁钥”、“南方第一坚城”。
此城自建成以来一千余年从未失守过。
第一次东征时,滇桂联军也没有攻克惠州城。
当时叛军的部署是,利用惠州天险将东征军阻于城下,然后反守为攻。
叛军在惠州的指挥官名叫杨坤如,土匪出身,作战凶狠,手下直系部队号称“救粤第六军”。
第一次东征时,驻守惠州的杨坤如部曾表示归顺革命政府,但当陈炯明重占东江后,杨坤如又反叛了革命政府归顺了陈炯明。
杨坤修筑防御工事,加紧备战,将城郊的民房和西湖的景物夷为平地,砍光城墙附近的树木,布满竹栅等障碍物,城墙上备足石灰包,架起机枪。晚上,点燃火把,照亮城外。
杨坤如为了对付东征军,他将部众分为四个旅,其中两个旅用于固守惠州城,一个旅留守惠阳,一个旅驻守惠州与惠阳之间。
另有叛军翁腾辉、李易标等部3000人配合,驻守在东门外水井街一带。
杨坤如命令部下将各城门用大石封死,只留一个东门开放,并在水上架设了浮桥,作为将来逃跑的退路。
在进军途中,蒋介石曾给杨坤如发去一电,劝他“审时度势,所部即刻退出惠州城,允暂驻白芒花一带,许以自新,免得兵戎相见,不仅官兵俱作无谓死伤,且殃及民众”。
但杨坤如不仅不降,反而贴出一张“蒋贼中正,谋国不忠,实行共产,扰乱广东”的四言韵语布告,誓与东征军对抗。
惠州分东、西两城,。东城外有一条8米宽、4米深的城壕,西城三面环水,一面壕沟。
西门面临西湖,只有一条国民革命军东征南征路线示意图窄路通到城脚,窄路的两边都是很深的湖水。
北门地形比西门好一点,但也要通过北门桥,由桥下徒涉,才能逼近城垣。
城墙外侧都以大石块砌成,城门上设有瞭望塔。
这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塞。
第一次东征时,东征军绕过惠州城,直奔潮汕。
可这一次不能再绕了,必须啃下这个骨头。
东征军于10月13日到达惠州城郊飞鹅岭山脚下,集结待命。
蒋介石亲至飞鹅岭炮兵阵地指挥炮兵射击。
东征军的野炮、山炮、机枪向选定的目标射击,枪炮声密集,如过年的鞭炮连成一片。
有的部队已经展开攻击战,
程潜的部队组织连长以上军官到飞鹅岭观战。
薛林是副连长,按道理是没有资格来观看的,但薛林不管,硬是跟在队长程潜后面来到飞鹅岭,程潜也默认了。
“炮火很猛啊。”薛林看到的是眼前一片火海,炮火声震耳欲聋。
这可比看3d电影过瘾多了,薛林看的目瞪口呆,没错,这就是战争。
“小伙子,害怕了吗”程潜问了薛林。
薛林答道“不怕,这算什么。”
“不怕牺牲吗”程潜问道。
“如果这么轻易就牺牲的话,那就让我牺牲好了。”薛林回答的很淡然。
“小子,想的倒挺开,你要知道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即使你现在看到了,但你也无法想象到他的残酷。”程潜边说边欣赏着炮火。
“战争是很残酷,但我们又无法置身其外,这就是以战止战吧。” 薛林若有所悟。
程潜微微的点了一下头,说道“你能明白就好,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薛林好像明白了什么。也许战争与和平就如同是硬币的两面,虽然对立,实则统一。
话又说回来。
先发起攻击的第1军攻打的是惠州城北门和西门。
战斗前夕,第1军专门组织了先锋队,第3师各团各选士兵150名,第2师第4团挑选士兵200名,共650名。“所有先锋队队员每名犒赏三十元,再先登城者,得头等奖洋一百元。”
贺衷寒请缨出战,参加敢死队,何应钦想了想没有同意。
何应钦是聪明人,他可不敢让蒋介石的得意门生这样冒着炮火前进,万一要不幸挂了的话,那何应钦估计也要完蛋。
激战中,攻城部队伤亡惨重。
陈炯明的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在城墙上居高临下,猛烈攻击革命军。
据当时的报纸记载
“十三日令总攻击,炮射惠城皆中要隘。敌以机关枪扫射,先锋迫城者死伤枕藉,第四团长刘尧宸中将,竟中弹亡,士兵抱痛愈奋。十四日,炮向北门及左右侧防御机关猛烈射击,掩护冲锋者前进,众乘势倚梯肉搏以登,前仆后继,而飞鹅岭纵队同时夹攻。敌势不支,纷纷东遁,而海丰、陆丰、河源、紫金、老隆,凡入潮梅要冲,次第悉平古所称天险惠城,三年攻之,不足一日陷之有余。昔何其难,今何其易欤”
敢死队很悲壮,因为敢死,所以都死了。
当天攻城失败后,蒋介石向周恩来提出改攻海、陆丰的主张。
但周恩来坚持要继续攻打惠州城。
周恩来说“惠州是叛军的老巢,若不攻破,绕过惠州,惠州之敌随时可断我军后路,而且我军已数战数日,若现在撤出势必影响士气。”
蒋介石点了点头“有道理。”
接着,周恩来提出三面打击,留一出口让敌人出逃的战术。
蒋介石被说服,同意了周恩来提出的方案。
14日黎明,蒋介石经筹划部署,决定于下午3时发起总攻,仍由第四团主攻北门,命令第八团进行侧翼掩护,第七团和第一补充团进攻西门。
周恩来召集各团党代表蒋先云等人开会,要求他们发动中共党员和青年团员带头参加奋勇队,要冲在攻城队伍的最前面。
下午2时,蒋介石下达了总攻命令,薛林所属的第三队主要攻打北门,程潜队长命令炮兵随即开始向城北门一带移动,准备发动猛烈射击。
黄埔风云 第二十六章 初露锋芒
程潜率军来到惠州城下,马上召开连级会议,布置各级任务。
攻城再一次开始。
几排炮火过后,薛林和几千人跃出战壕飞快逼近北门。
这顶着炮火进攻的滋味真是不怎么样,跑着跑着不是踩到胳膊就是天上飞下条腿。只听着耳边的子弹嗖嗖直响,身边的人不断的倒下。
没有悲伤,没有恐惧,有的只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一发炮弹在薛林不远处爆炸,薛林顺势倒下,被气浪掀了个倒栽葱。
薛林迅速向右翻滚躲在一个掩体附近“这他妈简直就是送死,哪有这么攻城的。”薛林嘴里不停的骂着,刚一露头,就被一排子弹打了回来。
正要再次跃出掩体,突然一个人撞了过来,差点把薛林挤了出去“我靠,你瞎啊。”薛林骂完定睛一看,是钱壮,钱壮拍了拍头上的土,露出了小眼睛“你他娘的原来在这。”
“我不在这在哪,刚才一个炮弹过来,差点他么成了烤肉。”
”我也好悬成筛子,现在怎么办。”
“怎么办,往回跑,我他妈可不想在这待着。”
说罢两人趁着大队人马往回撤之际,连滚带爬的滚了回来。
程潜又组织了几次冲锋,都被叛军的炮火轰了下来。
这一天的战斗结束了,伤亡不小,薛林所属的连长不幸挂了,薛林成了代理连长。
晚上,薛林正在看望负伤的手下,突然有人向他汇报,抓了个敌军的侦察兵。
薛林马上就要审问。
钱壮说“不交给程司令,贸然审问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今天老子差点把命放那了,我先审审他,也许有货。”
薛林这一天是憋了一肚子火,但他隐忍不发。
手下把这个侦察兵押上来,这薛林也不审啊,上去就是一脚。
钱壮赶快劝阻“你疯了,连问都不问。”
“问你个头,都别管,我要替死去的兄弟报仇。”薛林大声的说道。
说完薛林从旁边的士兵那拽过一把步枪,朝那人的脸上就是一个枪托,可怜的侦察兵顿时脸肿了一圈栽倒在地。
薛林接着拉了枪栓,举枪对着这个侦察兵。
旁边站着的胡宗南好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马上对那个侦察兵说“我说兄弟,咱当兵都是为了混碗饭吃,犯不着在这个时候把命搭上,你有什么就赶快说吧,兴许他能留你一条命。”
这个侦察兵早就吓坏了,马上说道“我招,我招。”
“妈的,我让你招了吗,你就招,老子今天差点去阎王那报道,你他娘的还敢来侦察我”薛林说完一个枪托打在侦察兵脸上,瞬间这人就跌到在地,脸肿了一半。
又是一顿打,好在其他人怕真把这人打死,拉开了薛林。
“别拽我。”薛林显然还没打够。
众人拽着薛林离开,薛林给了胡宗南一个眼神。
接下来就是审问。
这个人把胡宗南看成了救命恩人。
两人开始聊天,对,是聊天,根本不是审问。
终于那人说出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北门城楼上隐蔽机枪的位置。
胡宗南马上告诉薛林。
薛林得到这个消息,高兴的很,马上去向程潜报告。
第二天攻击前,薛林向程潜建议,将6门炮隐蔽运动到离城仅500米的小树林里,实施近距离射击,争取一举端掉这几杆机枪。
得到程潜的同意。
薛林在观察地形时突然想起了赤壁之战,仿佛又想到了什么。
“这风向是由北向南吹的,我们正好打的是北门,如果点把火。”薛林觉得这个想法可行,马上报告程潜。
程潜采用了薛林的建议。
薛林马上命人准备好一堆堆泼上煤油的湿稻草,在战斗打响后点燃,让滚滚浓烟顺风吹向北城门,以阻挡敌人视线。
攻击开始后,薛林指挥炮兵一阵乱炮就打掉了那个隐蔽的机枪位置,敌人的活力得到有效压制,并很快将北门城楼右侧10米处炸开一个缺口。
炮击过后,数百名奋勇队员准备用竹梯翻爬城墙。
这时,薛林的浓烟计策开始奏效了,浓烟滚滚不仅遮挡了叛军的视线,还把他们呛的够呛。
薛林指挥炮连攻击,所以没有参加冲锋。
几百名冲锋队员顺着浓烟冲向城楼,有如天兵下凡。
在第四团当连长的陈赓在奋力爬城时被子弹打中右脚,他用手拔出弹头继续冲杀,这极大的鼓舞了士气。
奋勇队第一攻击梯队指挥陈明仁第一个登上了城头。
几乎同时,蒋先云的第七团也攻破西门,但蒋先云也3处负伤。
程潜见爬城成功,立即命令总预备队冲锋。
杨坤如听到北门告急,本想亲自上北城门督战,但由于薛林指挥的炮兵火力太猛,几处险要的地方都被炮火覆盖,只得率部从东门走逃,在逃跑中被击伤。
薛林暗暗得意,“我在黄埔学的知识终于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东征军终于攻破了惠州城。
城门被打开后,东征各部队分别入城,一面在街上将残敌缴械,一面跟踪追击。
至下午5时30分,惠州被东征军攻克。此役东征军在城内缴获步枪2000余枝、机关枪数挺、大炮3门,共歼敌2000余人,其中俘虏敌人1500余人,而东征军也伤亡近1000人。到下午6时,东征军已将城内战场打扫完毕,宣传队也进入城内开展安民活动。
惠州之战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中的一次关键战役,在整个东征战役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战,薛林功不可没。
黄埔风云 第二十七章 胜利凯旋
薛林站在被攻克的惠州城上,感慨万千“这是我的第一仗,我们赢了。”但转念又想到刚上战场时,被叛军一顿炮火轰下来时的那个狼狈样,薛林情不自禁的笑了。
“你笑什么。”钱壮问道。
“没什么,高兴。”薛林知道,他再也不是小男生了,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男子汉。
不过,虽然这么想,但薛林知道,打仗靠的是智慧,否则就这么被一颗子弹给报销了,这也太不值了。
东征军夺取惠州后,乘胜前进。
薛林进入惠州城,来到昔日陈炯明的住处,整个院落错落有致,打扫的干干净净,可以看出这里的主人在撤出时没有显出丝毫的慌乱,虽然惠州之战时陈炯明不在城中。
来到大厅,看到墙壁上挂着一幅对联
上联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下联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私仇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写的不错,对仗很工整。”薛林看完说道。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汪精卫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薛林的身后。
“应该是陈炯明吧。”薛林回答。
“那你知道这是为谁而写吗”汪精卫说。
“这,看不出来。”
“是写孙先生的。”
“哦写孙先生”
“是的,你能从对联中看出很多故事,可是你不会明白的,我也不明白。”
听汪精卫这么一说,薛林又仔细的读了读对联,仿佛明白了一些,“公私仇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他就算知道有今天,他当初也会那么干。”汪精卫说。
“为什么”
“政见不同,政治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汪精卫顿了顿,见薛林还在疑惑,又说道“陈炯明也算是个英雄,可是眼界还不够开阔,旧军阀就是旧军阀,陈炯明,实属误国。”汪精卫说完,步出大厅。
薛林也紧随其后,说道“听说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这也是中国一条出路,还能避免生灵涂炭不是很好吗”
汪精卫停了下来,摇了摇头“好是好,但根本实现不了,你想想,让几十个手握几十万军队的大老粗在圆桌旁坐下谈和平,可能吗就算都很爱国,可他们能把军队交出来吗交出来归谁管”
薛林点了一下头“确实,这还真不好办。”
“所以啊,陈炯明的想法根本不具可行性,简直太天真。”汪精卫说道。
“看来只有武力统一中国一条路了,自古以来江山就是用白骨堆起来的。”薛林说道。
“不错,在中国搞联邦自制只有死路一条。薛林,你这次的表现很好,好好干,北伐一定要大显身手,年轻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谢谢主任夸奖,薛林一定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革命事业。”薛林坚定的说道。
“好。”汪精卫用力的拍了一下薛林的肩膀,这是鼓励,更是寄托。
薛林送汪精卫出去后,脑中思索着陈炯明是否误国“虽然第一次叛变并非陈炯明本意,但他毕竟有责任,如果不是他的部队作乱,北伐就会提前两年,孙先生也许能看到全国的统一。这么看来陈炯明的确误国。。”想到此,薛林不禁感慨,中国坏就坏在这些误国的人士上,这些人虽然不卖国,但是干的事却阻碍了国家的发展,比如李鸿章、还有这个陈炯明。
可转念又有了一个疑问“汪精卫,现在是革命的支持者,可我如果告诉他,叛国的后果是什么,他还会当卖国贼吗”
东征军继续前进。
右路军于10月下旬攻占海丰、陆丰,31日克复兴宁,11月初收复潮、汕。中路军于10月下旬攻占紫金,28日占领五华,11月初进至揭阳,克复饶平。
左路军于10月23日攻占河源、老隆,11月上旬攻取梅县、大浦,肃清敌人。
东征军势如破竹,敌军节节溃退,陈炯明见大势已去,率领数人逃到了香港。
几天后,第3纵队纵队长程潜来到梅县,在县女子中学礼堂召集连长以上军官讲话,总结此次作战的经验,在大会上,程潜大力夸奖薛林,在这之前程潜也已经薛林的功劳向蒋介石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