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扬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下官00
今日的马文升与王恕都在现场,可以说,杨明今日的一番话,让他们埋下了了一颗不一样的种子,这两名大明未来的中兴之臣,将会用他们不一样的行动来诠释忠臣二字。
与商辂,马文升,王恕道别后,杨明没有回城,唐四领着他来到东城郊外一个很偏僻的农庄。
农庄已无主,前些日子倭寇作乱,祸害乡邻。最后将杨明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收养到了这个村子当中,唐四唏嘘的语气里知道了这些人的悲惨遭遇后,铁青着脸从齿缝里迸出两个字,“禽兽”
他再一次确定了上回走,子木岛杀尽倭寇的决定是对的,倭寇需要用鲜血让他们好生清醒一下,死了几百余倭寇,民间百姓家不知避免了多少件这样的悲剧。
实实在在的为民除害,很好。唐四从流民营挑选出来的五百名少年便住在这个庄子里。
杨明在唐四的陪同下赶到农庄,五百名少年穿着很粗糙的蓝布短衫,或蹲或坐散布在庄子院里院外各处,每人捧着一碗粥,就着两个糠菜窝头吃得正香。
唐四推开院外的竹篱笆,扯着嗓子便嚷开了“都给老子起来饿死鬼投胎吗咱们大人来了,都起来给大人见礼”
少年们面色惊疑,三三两两地站起身,唐四眼睛一瞪,一脚将一名正迟疑的少年踹得老远,身子在地上打了几个滚才停下来。
杨明皱了皱眉,唐四急忙笑道“大人别介意,军伍里训兵就是这么训的,不打不长记性。”
杨明只好将目光转到少年们身上,见他们一个个眼神有些惊惧,身形单薄削瘦枯槁,精气神都非常颓靡,果然一看就是流民营里出来的。
“这些人身世都干净么”
唐四道“干净得很,去年天灾不少,江南水涝,更有倭寇作乱,这些都是的农家子弟,没了活路才不得不离乡背井,家人有的已经饿死了,有的还在流民营里等赈济,属下一召集便争先恐后而来,只为多一口饭吃,或者少吃家里一口饭,让家人多吃几口。”
杨明听得心中莫名有些心酸,看着这些才十几岁的孩子,跟自己一个年纪,只小了几岁,甚至可以叫自己哥哥了,同样是少年郎,自己过着极尽奢华的日子,还忧愁满面口口声声说要为国尽忠,而眼前这些少年,根本不知何谓生活,他们只想活下去。
“唐四,好好善待他们,这些人将是我以后的老班底,回头去北镇抚司支一万两银子,每天买几头猪,让他们吃饱穿暖,先把身体养好再说练兵的事。”
“是,这些少年好福气,遇到大人这样的善心人。”唐四拍了一句马屁,然后问道“大人,皇上可知这些少年的存在以后他们是归锦衣卫管,还是由兵部,御马监或者团营管”
杨明明白他的意思,嘴角一勾,笑道“任何人都不知道这些少年的存在,我还没跟皇上提,严格说来,你现在属于私自募兵,有谋反嫌疑,你摊上大事了”自己的锦衣卫因为遭受行刺事件死了一千多人,这群人是将是一只有生力量,填补锦衣卫的空缺,成为大明新式军队的一份子。
唐四怔了怔,一张老脸刷地一下变绿了。
“吓坏了吧裤裆有湿意了吧打算卷铺盖跑路了吧”
“大人别,别玩我了”唐四脸色煞白道。
杨明哈哈一笑,道“瞧你吓的傻样,我虽习惯坑人,但怎么也不会坑你们这些老部下,放心,陛下明日便会知道的。”
顿了顿,杨明深沉道“当今陛下尚武,这些少年不仅是我的老班底,也是陛下的老班底,他们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不是我,而是陛下,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以后是真正的天子亲军,以后他们将踏上战场,为陛下征战各地,开疆扩土,数年之后,他们的前程不可限量,所以唐四,你要好好待他们,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大明能征善战的良将,名将。”
唐四神情懵懂道“大人,就这些瘦竹竿,如同饿了八辈子似的家伙,以后会是将军”
“一定会的因为有我在。”
“大人,您别人当了大官儿,要么使劲捞银子,要么使劲拉拢下属,制衡权力,巩固位置,您却召集一些少年练兵,到底为了什么啊”
杨明仰头看着天空,天空很蓝,一碧万顷。
“我,只想在有生之年给大明留下一些希望的种子,然后用心浇灌他们,让他们生根发芽,我的很多梦想,需要他们帮我实现。”
一份长长的礼单搁在内阁大学士万安的桌上,礼单上除了银子,尚有各种名目的珍奇古董,万安一字字的念下去,神情颇为欣喜,嗓子眼里发出的嘶嘶怪笑声令人头皮发麻。
曾几何时,他这个朝堂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今日竟能坐到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名副其实的大明宰相,令逐权贪势者纷而趋之,这些日子里给他递名帖,递礼单的人不计其数。
原因没有其他,就是因为近日朱见深对朝堂进行了一次清洗,大臣们请求万安为自己说几句好话,保全自己。
有的人甚至盯上了致仕官员的那一大片空缺,送礼来可以让自己再进一步。
大明如今国库收入不过数百万两,朱见深前些日子在朝堂上只说了一句要修道观,无数大臣言辞激烈地反对,礼部尚书刘珝更是声泪俱下,说国库入不敷出,陛下实不宜动骄奢之念,而令国库愈加紧张,须知先帝英宗在位时多么节俭,一件龙袍都穿烂了还舍不得换下,更别提出巡修园子等等奢华之事
刘珝痛心疾首的哭诉,仿佛朱见深修道观罪大恶极,历史上修道观修炼的皇帝都不是好皇帝,陛下欲做好皇帝就不能修道观,否则便是昏君,是礼乐崩坏的先兆因为这件事,朱见深气得又跟大臣们翻了脸,可大臣们梗着脖子一副忠臣宁死不屈的模样,朱见深拿着这一块块的滚刀肉毫无办法,悻悻罢了修道观的念头。
锦衣扬明 第七十一章 家里朝堂
朝堂上一个个哭穷,可万安这些日子收到诸多大臣私下送来的礼单便不止一百万两银子了,这些银子收得万安心惊肉跳,从没尝试过发达滋味,面对自己私宅里那堆积如山的黄金白银珍奇却真被吓坏了,有时候连梦里都被吓醒好几回。
吓归吓,万安仿佛管不住自己的手似的,有人递礼单他仍旧照收不误。
万安,商辂各有各的做法,而事情闹到这一步,彭时早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内阁首辅,不能与大臣共同进退,这是一次信心与声望上的重创。
他年老而不离开相位,起初并非起自私心,至少不全是私心,还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在事情开始时,他过分相信皇帝的威力可以压倒舆情,却忘了成化登基还不到六年。登基不到六年的皇帝,是个智商发育完全,情商基本没有的资历。
这个年纪的帝王,冲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当反对开海禁的浪潮爆发后,一下子惊慌失措,处理失之操切,以至步步被动,完全丧失了舆论的主动权。
到最后,成化只能靠高压手段扑灭舆论,从而付出了最大的道义代价,成华辞退了一大批官员然而损失最惨重的还不是皇帝,而是他这个内阁首辅,未能挺身而出之人,毕竟成化是苦苦的挽留了他,他必须在皇帝和同僚之间做出一个抉择。
彭时很清楚,事到如今,保留相位的好处,远抵不上失去人心的损失,早就想要归乡养老、远离是非了。所以在众位大臣离开之后,他又第三次上疏请求皇上准他回家,这一次彭时的态度十分坚决,甚至说出了,您要是不答应,我就挂冠而去的话。然而朱家血脉中的执拗因子,在成化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他用更坚决的态度答复道“先生再行乞请百次,朕也不准”
这话已说绝,彭时再无回旋的余地。虽然他内心深处渴望皇上有这种坚决慰留的态度,但回到现实,他确实不能再留下了。
于是彭时第四次上疏,并将自己留下的害处,分析的十分透彻,希望皇帝看了以后,能改变主意。然而事情早就从他和群臣的冲突,转变为成化和大臣的对峙。皇帝现在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哪还管以后怎样他让人带话给彭时道,先生就算要走,也得等此事平息以后。但现在不能走,否则朕的权威何存
朝廷官员空缺了一大部分,一大堆摊子等着收拾,成化皇帝朱见深哪里肯放彭时走,还有彭时彻底傻眼了,古人早就说过,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大批官员下马,就等着看这个首辅的动作,他的一举一动将被书写进后世的评价,因为他们牢牢的占据了道义国朝以士大夫天下,不和士大夫站在一起,安能号令天下所以才会得到这么多的支持,除非把儒教取缔,把读圣贤书的人都杀了,否则怎么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
没人的时候,彭时也曾自省,这件事的处理上,他和皇帝都有失误。于自己,是一时脑热,皇帝流露出挽留之意后,又心猿意马,指望着大臣能乖乖听话。谁知道判断失误,反对的声音骤起,一下子弄巧成拙,智取变成了力斗。
于皇帝,就是太过毛躁偏执,太相信皇权的威力了。殊不知,他虽然坐在他祖先坐过的宝座之上,都被称为万岁,然而世易时移,如今的皇帝,哪里还有太祖皇帝那样的权威
要知道,太祖皇帝之所以有无上权威,一言一行皆被视为百世不易之法典,是因为他作为开国君主创建了本朝,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同样是他一手设立的。用韩非子的说法就是,法术势合一,自然可拥有无上权威,想取消宰相就取消宰相,想撤掉行省就撤掉行省,毫无约束的行事。
然而成化皇帝算什么他不过是命好投生在皇家,侥幸成了皇位继承人。继承皇位后,固然可以得到无可动摇的正统性。这让皇帝在任何叛逆之举面前,都是道义本身。然而皇帝并不是本身就有权威的,他必须在方针大事上作出正确的决策,来树立自己的权势,除了难度要小很多之外,性质与普通大臣并无二致。
而成化在没有树立权势之前,就先想着强调自己的权势,更糟糕的是,这还不同于世庙所坚持的。国朝以士大夫天下,在天下人看来,士大夫治天下的道理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所以才会有支持者加入进来。
这一次开海禁,成化为了皇权集中,与士大夫都发,彭时没有站在士大夫一面,采取来中立的态度,这就让士大夫一党以为是彭时帮皇帝打败了强大的文官集团。然而成化皇帝所坚持的,却是完全非道义的以士大夫天下,说白了,就是太祖皇帝为了后代子孙能坐稳江山,才要求天下人士大夫辅助皇帝的,天下既是皇帝的天下,也是士大夫的天下。现在成化的决定,在众臣眼里不啻于自毁长城,权威自然跌落到谷底。
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要不要再陪皇帝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恶名就得自己背着,抽身而出,皇帝就要背着个恶名。出于一名臣子的觉悟,彭时只能咬牙死挺下去,总不能把皇帝坑了吧
彭时决定坚持下去,杨明回到家中,和国郭玉璇,林奴儿温存一番之后,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老丈人和丈母娘要进京了,进京是为了为女儿操办婚事,也就是杨明要结婚了。
这年代缔结婚姻是讲究三书六礼的,三书且不说,单说六礼,便是一段婚姻从无到有,要经过的六个步骤,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纳彩为六礼之首,可以看成是初步意向阶段,当男方属意女方时,便延请媒人做媒。
女方若是初步同意后,便把自家女孩的姓名及生辰八字给媒婆,然后男方请算命丈夫卜一卜吉兆,看看双方合不合适,会不会犯冲,这就叫问名,也叫合八字。如果大家八字合得来,男方使遣媒婆致赠薄礼到女家,告知女家议婚可以继续进行,谓之纳吉。
这三步可以看成是婚礼的磋商阶段,如果都没有问题,男方便会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谓之纳徵,一旦这一步完成了,女方就是男方的人了,只等着再找个好日子,便风光大嫁过去,正式成为男方家的一员。
所以下聘书可以看成是双方订立合同,除非双方同意解除,否则再无反悔可能。
而杨明已经下了聘书了
女人作为一个附属品跟了男人五千年,要求解放这才是百十年的事,就敢一口气跟世界接轨,勇气可嘉,断牙吞肚的精神可叹。男人三妻四妾五千年了,给予女人经济地位和相应的社会地位才一百年,新婚姻法就敢男人的权利都保护着,女人的义务都尽到了。从社会意义上看财产的绝对平等是应该的,但是女人她从没有三夫四郎过她没有那五千年的历史撑腰,没有后台,所谓习惯成自然。
而今,杨明是凭着本心和郭玉璇交往的,如今自己公务繁忙,也是该给玉璇一个名分了,让她们真正有一个家。
岳母郭氏还是那么的霸气,一进屋就直接道,“我女儿跟了你这么长时间,你是不是也该给我家丫头一个名分了”
杨明若是敢说半个不字,想必马上就会被一掌劈死,毋庸置疑,郭夫人有这个能力。而郭重阳只能跟在老婆后面吃灰了。
终身大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尽管有点仓促,不过杨明也顾不上,总之一切按古礼来办,没少哪道程序便算无过,无过即有功。
纳采问名纳吉之后还有三道程序,几天下来把杨明和二十几名手下累得够戗,但是大家都很高兴,杨大人的大婚是他们一手帮忙办的,这事不算大事,却能拉近和镇抚的关系,将来一说便是杨大人的心腹,帮大人办婚礼已经是一种很值得夸耀的政治资本了,将来大人若飞黄腾达,他们这些人还怕没有前程
纳吉过后便是纳征,请期和亲迎。这些程序杨明完全不懂,手下们个个都是粗鲁汉子,也是半桶子水晃荡,杨明干脆请了两个经验丰富的媒婆和几个大脚妈子,若论民间这些规矩,恐怕朝廷礼部的官员们也没她们来得精通。
请期便是请算命先生择成亲之日,成婚最讲究日子,非黄道吉日不可行嫁娶。
杨镇抚很忙,向成华皇帝请假抽空回家结个婚不容易,行程可谓争分夺秒,再说他来自现代,对所谓黄道吉日委实没什么忌讳。于是两锭银子扔过去,算命先生拍着大腿大呼两日后便是百年难遇的大吉之日,错过必受天疚云云郭重阳一直皱着眉,总怀疑算命先生的话有水分,苦无证据,只好不甘不愿地接受。
锦衣扬明 第七十二章 新婚之喜
又过了两天,迎亲的日子到了。
杨明这些日子一直过得很紧张,算上前世一共两辈子,这是头一回结婚,从无经验,而且横竖看他不顺眼的老丈人和剽悍威武的岳母大人估计也不会给他机会让他积累这种经验。于是这些天杨明像个木偶似的任人摆弄。
这两天里他想了很多,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当初为什么不直接抢了玉璇出来摸黑私奔至少不用像现在一样像个傻子似的任人摆弄,有些事情明明可以用最简单最省事的法子解决的。
罢了,八拜都拜了,不差这一哆嗦。
媒婆和大脚妈子七手八脚给杨明穿上了大红色的吉服,黑色乌纱上直插两支宫花,传说中的新郎官新鲜出炉,杨明的相貌本就生得俊朗白皙,穿上喜服愈发唇红齿白,英俊不凡,杨明盯着镜子里的自己,久久不语,如痴如呆,一脸迷醉的样子。
良久,忽然弯腰躬身,毕恭毕敬地给镜子长揖到地,万分诚恳道“太英俊了,阁下到底怎么长的简直是逆天的存在,不得不佩服”
忽然觉得郭重阳之前反对他当女婿一定是故意装佯,不想让年轻人太骄傲,其实心里早就千肯万肯了,毕竟有一个英俊到近乎妖孽的女婿,委实是杜家祖坟冒了青烟,就算没有欣喜若狂那么夸张,至少也该拍手称快一下的
活了两辈子,杨明一直对自己颇有信心,自信这个东西很难定义,杨明这样的自信如果非要说成是自恋亦无不可,人一旦横下心舍了脸皮不要,就会很惊奇的发现,自己的心态豁然开朗,以前不敢做的事,不敢说的话,恬着脸做出来或说出来毫无压力,运气好的话或许还能收获到无数掌声。比如历史上曾经
好吧,不得不承认,杨明这种自恋到变态的人史无前例,由他独创先河。
郭玉璇一直以来是住在杨府之中的,而今玉璇和郭重阳,还有郭夫人,郭帅在城南租住了一见宅院,在那里住了下来,杨明得去迎娶进门,若是双方就在家里成婚,成何体统
五花马,大红袍,在一群手下的簇拥下,唢呐锣鼓手们卖力的吹吹打打声中,杨明志得意满的领着迎亲队朝城南进发。
人声鼎沸,炮仗喧天,京师的百姓们纷纷让道于路边,好奇地盯着穿得像个大红包似的新郎官,不时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接下来的程序倒是走得很正常,无惊亦无险,没有出现杨明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的狗血情景。
杨明恭敬递上迎亲书,郭重阳收下后点点头,没再给杨明添堵了。
成亲需要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再加上婚礼的纳采问名等六道程序,议礼上称为“三书六礼”,不论再怎么穷困贫苦的人家,这三书六礼是一定要有的,简陋一点无妨,但绝不能少,否则名不正言不顺,哪怕勉强成了婚,外人眼里仍是苟且关系,要受鄙视的。
“妹妹,姐姐真羡慕你。”林奴儿为郭玉璇梳着妆,无故长叹道。
“姐姐说得哪里话,你终究也是要踏进杨家大门的。”
“妹妹此言当真”
“嘿,难不成我哐你不成”
林奴儿终于是喜上眉梢,杨家大妇都发话了,看来自己的终身大事也终于有着落了,想到此处,林奴儿嫣然一笑。
程序全部走完,一众手下簇拥着杨明欢天喜地的走入内院,站在内院的闺房门口,念了一首花一两银子买来的催妆诗,拦路的丫鬟仆妇们这才让开。
健壮的喜娘背着蒙了盖头一身吉服的玉璇缓缓从闺房内走出,这也是古代婚礼的风俗,新娘出嫁,双脚未踏进夫家以前绝不能沾地,否则视为不吉。
杨明微笑注视着郭玉璇,蒙着盖头看不清玉璇的脸,但大红的喜服衬托出她娇好苗条的身材,一米七的高个子穿什么都有模特走秀的效果,更何况出嫁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
吉服是广袖对襟翟衣,对襟本是汉民族传统服装,一左一右完美对称,寓意合美,翟衣的图案很讲究,左右各绣着一只锦鸡,象征着夫妻的和美吉祥。
杨明痴痴地看着她,眼中浮起浓郁的情意。
一路走来颇似闹剧,可回头再看,徒然发觉这条路彼此都走得好艰难,经历过误会,摩擦,经历过痛苦挣扎,还有那莫道不销魂的离别
这个女人终于成了杨家妇,以后这一生里,能够豁出一切互相搀扶互相支撑的人,只有他和她了。
所谓“相濡以沫”,不是那些无病呻吟的人嘴里的文艺词汇,而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到它,实现它。
一切坎坷都过去了,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将这个他爱着的女人娶回家,过日子,生娃,不再有悲伤,不再有离别。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接了玉璇进门之后,一众宾客觥筹交错,一醉方休,宴席是流水席,宴请的范围很广,人越多越好,饶是郭帅替杨明挡了不少的酒,杨明依旧是脑袋昏昏然。
马文升,王恕也亲自前来,商辂送贺联一副,司礼监怀恩送玉如意一双最大的亮点不是这些,而是在日落之时,圣旨到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锦衣卫镇抚杨明忠君报国,为君分忧,实乃国之栋梁,特拔擢为锦衣卫同知,今日新禧,赐其妻为三品诰命夫人”
震惊,震惊杨明只是一个小小的武官,何德何能能够让皇帝下旨庆婚,不仅如此,杨明更是由五品武官一举成为从三品的锦衣卫同知,年未及二十,竟然拔擢如此之快,实开大明未有之先河
锦衣卫同知设有两名,一名是袁彬,如今另一名就是杨明了,是仅次于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
杨明及一众宾客急忙跪倒在地,大拜谢恩。
圣旨宣过之后,杨明这才看清了来人的样子,这宣旨之人是老熟人了,怀恩公公的心腹陈准了,“原来是陈公公快请入席。”
陈准一脸喜庆的道,“多谢杨大人的盛情,不过陛下还等着杂家回去回话呢,这就不久留了,不过杂家倒有一事,不知杨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公公请”
“杨大人,这次开阜的事情陛下很是满意,满意的不仅是开阜,还有这次朝堂上的大事,士大夫之辈的权力一直与皇权无两,经过此次清洗,陛下终于能够将天下真正操纵于手,若不是杨大人遭遇行刺,陛下倒还无从下手,只是委屈了杨大人,让你受惊了。”
“哪里,哪里,为人臣子,当为君分忧,不知这次开阜,市舶司的任命如何了”
“这就是杂家要说的第二件事情了,承蒙陛下抬爱,怀公公举荐,陛下准备让杂家受命此职,不日杂家就要南下,管理开阜一事。”陈准说道此处,不由得微微笑道,这可是一个肥差啊。
“那杨某就恭喜公公了。”
“同喜,同喜”
送走陈准之后,杨某回到宴席之上,唤过郭帅,“如今江南第一楼闲下来的银两有多少”
“能够支出运转的差不多有二十万贯,杨哥儿问这干甚”
“明日你快马加鞭赶回南京,带上你的二十万贯银两。去苏州收购丝绸,陈公公将去江南开阜,这是第一手消息,咱们赚了这个时间差,以后务必是财源滚滚,相信不久之后,人人都盯着这块肥肉,届时就不好插手了,你收购丝绸之后,通过市舶司转手给倭国,有赚不赔。”杨明想到此处,不由得直乐。
“要不要叫上朱小公爷”郭帅一听此处,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大喜之下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