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锦衣扬明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下官00
他喊了两声,见杨明并未注意,胡一刀急了,纵身一跃上了城墙,伸手扯过一面大旗,迎风挥舞起来,大旗猎猎,胡一刀又笑又叫,喜悦的泪水顺着他削瘦黎黑的脸颊流下来,挂在他久未修剪、蓬松糟乱的胡须上。
“杨大人”
“胡兄”
劫后余生的二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热泪横流,项忠站在他们旁边,捋着胡须微笑着看着这对真情流露的兄弟,轻轻拭了拭布满皱纹的眼角。
马文升的帅帐内,马文升已经被释放了,如今该换汪直讨好他了,汪直独断专行,导致大败,若是被朝廷得知,就是十个汪直也不够砍的,所以马文升又恢复了往日的权力,看罢士卒刚刚送来的一份公函,将公往案上重重地一拍,一抹悲愤和怒气无法遏制地涌现在他的眉宇之间,他真想骂人,如果不是因为汪直代表的是皇帝的身份,他已经破口大骂了。
十八万啊,自己还没有下一道军令,就被汪直给败光了一半,接连歼灭了明军的骑兵军团和步卒军团,损失实在是惨重。
另一个军帐,有着一张死人脸的太监,出现在汪直面前,小心翼翼的问道“公公,您怎么改主意了”作为汪直的左膀右臂,御马监的实际负责人,他对汪直的事情一清二楚。
“怎么你还舍不得交出啊炙手可热的军权”汪直看他一眼道“难道你还看不出,原先的计划是个要人命的火坑吗”
“这次出兵胜了还好,但是却是大败,咱们就得低头,炙手可热的军权如今已经变成了烫手山芋,不把他抛出去,谁肯替咱们担下这天大的干系这段日子,给杂家夹起尾巴做人吧”





锦衣扬明 第一百一十三章 夜半星语
杨明和项忠回到大营之后,汪直立刻上门拜访,这一次他贸然出兵极为不妥当,况且那时候正值杨明和王洪谈判,若是太平军一个把握不住,项忠和杨明都得为这个极为不理智的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今汪直兵败,担上了莫大的干系,这场子还得杨明和项忠以及第二路元帅马文升来收拾。
马文升在官场之上是后起之秀,虽然他与项忠同为兵部侍郎,一左一右,并无太大的高低之分,且同为领兵之帅,但是项忠的资历在那里摆着,官场之上讲的就是一个资历,马文升得听项忠的,否则就得被整个大明官场所排斥。
所以汪直得向项忠服软,并请项忠为此担下这天大的干系,项忠和马文升都是士大夫之辈,大明国策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古以来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规矩,所以即便此次打不过太平军,项忠和马文升大不了就是一个罢官回乡的结局,而杨明也被成化帝御赐同进士出身,也算是半个士大夫了,所以他们都没有事,只有汪直
行事素来嚣张跋扈的汪直公公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好没身份
汪直上门拜访,却吃了一个闭门羹,项忠的回复是,此事容后再议,最后只得作罢,悻悻而归。
项忠和杨明好生洗浴了一番,邀请马文升一起用了夜宴,饭后的三人便在院落里歇凉饮茶,又坐了一会儿,不知是怎么回事,终于放松下来的三人都陷入了沉思当中。渐渐回过神来了,讪讪地觉得好没意思,只是一个劲儿的喝着浓茶,坐在那里发怔。杨明也不催他们,陪着喝茶望星空,感到难得的放松。
时间已经到了三更,一旁的下人已然困得不行了,马文升便让他们先去休息,这里自己伺候便可,谁知他也撑不住,靠着椅子便睡过去,院子里只剩下项忠与杨明两个,一位两眼发直,一位仰望星空。
就这么一直坐到天快亮,项忠终于开口道“堂堂大明,怎么到了这个地步”
杨明轻声道“项老不必忧虑,胜败乃兵家常事,展丹谷小挫,不值一提,只要我等再接再厉,必然能够翻盘,以前倭寇嚣张的时候,项老曾经向陛下提出改革大明军伍的奏折,那封奏折我一直带在身边,哪怕公务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对先生的才具佩服的五体投地,早就想前来拜见了。”
项忠笑笑道“都是瞎写瞎画的,杨小后生看着消遣便是。”
“可不是消遣。”杨明正色道“我是认真拜读的,光笔记就做了十多万字了。”
“哦”项忠稍稍动容道。
“为什么”项忠笑笑道“现在倭寇已定,对大明来说,这本书的用处,可远远不如那时候的作用大。”
“如果大明只为解燃眉之急”杨明自信的笑道“只靠承袭祖宗之制就可以了,又何必偏劳大家呢”虽然满不是这么回事儿,但这时候合理的自吹自擂,是很有必要的。
“那你为了什么”项忠定定望着杨明道。
“我为了”杨明的目光投向东方,仿佛要透过夜色,看到百里之外的大海一般,悠悠道“我不是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也不是为了哪一个人,我是为了”他有些说不下去,定定神,话头一转道“项老去过苏州么”
“嗯。”项忠点点头道“以前去南京的时候,我便去那里看过。”
“感觉怎样”杨明问道。
“很震惊。”项忠道“那么多遮天蔽日的大海船,漂洋过海而来,还有那些红毛碧眼的夷人,缠着头的大食商人,黑乎乎的奴隶就像回到永乐年间一样。”
“不一样啊”杨明摇摇头。有些酸涩道“几十年前,是我们的船队去探索世界,番邦搭我们的船来大明朝贡;而现在,是人家从更远的地方,自己坐船过来,要跟我们做生意,这能一样吗”
“想不到番邦的进步这么快啊”项忠感慨道“我观佛朗机人的战船,他们的枪炮,都比我们的要先进,如果抛开地主的优势,在海洋上相遇,我们要三艘才能敌得住一艘当然海战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但不如人家是一定的。”
“是”杨明发现跟知兵的行家沟通起来,确实如马杀鸡般舒坦,重重点头道“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随着欧罗巴人航海技术博大发展,他们已经可以从海上,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海洋,已经从阻碍人们脚步的拦路虎,变成了可以送你去大洋彼岸的通道佛朗机人已经从这种进步中,获得了切实的好处,他们发现了新大陆获得了取之不尽的黄金白银,并变得越来越强大一一在大航海之前,他们于欧罗巴的地位,使如安南于大明一般,但现在,他们却是世界上疆域最广,最富有、海军最强大的国家。”
项忠默默点头,他一直认为,大明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在苏州,一个佛朗机人指着一副世界地图,骄傲的对他说“太阳照耀之地,便是我们的国土。”这深深刺伤了他那颗天朝上国的自尊心,现在又听说那佛朗机原先像安南那么弱小,自然是惊骇无比。
“而欧罗巴的传统强国,怎会让佛胡机人专美于前富于冒险精神的尼德兰人,欧陆第一强国法兰西,得天独厚的不列颠,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加入到这场盛宴之中”杨明的演讲,从来富于感染力当然只是对听得懂的人来说“海洋,作为世界各国贸易的通道,将成为未来战争的焦点所在,哪个国家的造船发达,拥有船只的数量和吨位最多,火炮和航海技术最强大,它就击败对手,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继而称霸世界”
“未来的五百年,海军的地位将空前提高,海上力量将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杨明铿锵有声的话语,让项忠听得两眼发直,他虽然提出了制海权,但与杨明所说的并不是一回事儿一一他的制海权,只是一种主动防御,而杨明所说的,却是整个国家思维的转变,从一个传统保守的陆上国,变成寻求海上霸权的海洋国,这个命题有点大,甚至有点二
当然,如果杨明只是个空谈的儒生的话,他会为他的奇思妙想击节叫好,可身为朝廷高官、主持苏州开阜的领头人,却有这番“幻想”,项忠却替他捏一把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项忠对杨明道“我对海洋的认识,可谓是天翻地覆。”杨明怎会听不出这话中的疏离,潜台词便是,我是不会像你那么激进的,年轻人就是这样。
杨明轻吁口气,平复下激动的心情,知道自己的言论过于冒进,哪怕是这个时代最有眼光的战略家,也只会把它当成是不靠实际的臆想,而不是充满理性的预言。
杨明本想用自己超越时代的海权思想,与这个超越时代的海洋战略家,取得思想上的共鸣,继而高山流水遇知音,从此再也不分开。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自己最终还是把人家吓到了这让他禁涌起橄斯人,吾谁与归的失落,但杨明知道对方仍然是难得的战略天才,且富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观念可以慢慢沟通,将来一定会成为自己的好帮手的。
于是振作起来道“不说那么远,固海疆、强海军应该是大人的报复吧”
“嗯。”项忠道“如果听我的,建设一支强大的水师,以岛屿为基地,相互呼应,便可击敌于大海之上”说着笑笑道“能做到这点,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让咱们一道”杨明一脸恳切道“打造出世上最强的海军,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不,不,那只是我原先的想法。”项忠连连摇头道“我现在老了,累了,只想在家享受桑榆之乐。”
谈话进入了死角,杨明倍感无力,说着轻叹一声道“平时我是很靠谮的人,今天却脑子一热,请你相信我,这不是常态。”
“这不是你的问题。”项忠正色道“你早就一次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我对你没有一丝的不信任,相反,我对你这小后生钦佩的五体投地,你的思想远超前人,你的远见也不是一般人比拟的,再加上有单刀赴宴的勇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若是能够位极人臣,必然能够让大明焕然一新。”
“那”杨明道“项老不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吗不想让大明兵强马壮,不受外敌欺凌,拓边于海外吗”
“我知道您有这个能力。”项忠道“只要你以后不中道夭折,必然能整合各省,组建强大的水师,扬威浮疆,震慑番邦,但您之后呢您如何改变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死局呢”




锦衣扬明 第一百一十四章 圣人不死
杨明一下子愣住了,方才络以为自己高估了项忠,现在才发现,自己其实低估了对方,此人竟然已经看到了社会的死结一一那就是“人在政举、人亡政息”这一先天绝症。
但接受了方才的教训,杨明不会轻易再发表言论,他只是含混问道“先生何以如此悲观”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项忠摇头道“历来开国之朝,能够善始善终的只是极少数,即便是本朝也不例外,陛下需要我们才会重用我们,但是他也需要汪直,需要权宦,需要修道,需要方外术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说着项忠看了看正在熟睡的马文升,“马侍郎的文治武功都不错,但是这一切还比不上一个内宫的太监之辈,轻而易举的就让汪直凭借陛下赋予的权力给谋夺了兵权,但是即便造成了如此不可收拾的后果,相信我,陛下还是会一如既往的重用汪直。”
说着有些神经质道“我是狗、马文升是狗、汪直狗,你也是狗”这家伙放肆的言辞,让杨明的表情愈加凝重,但他心中并非不快,而是吃惊于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看来这一次兵败却是让他看明白了不少事情,在拥护皇权的士大夫之中竟然有人能够看得这么透彻,也算是异数了。
项忠误以为他生气了,兀自不休道“你别不信,虽然你是大明最年轻的高官,可这些都是虚幻,就像空中的阁楼、沙上的城堡,随时都可能倒塌”说着嘿嘿直笑道“滚滚长江水东逝,多少奇崛人物粉墨登场哪个能逃过折戟沉沙的命运到时候你一倒台,你所做的一切,又会被你的继任者全盘否定。结局注定,我等又何必再白忙这一遭呢”
杨明默不作声,他知道这次真遇上奇人了,每句话都能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弄得他眼眶都酸酸的,忍不住的想淌泪。
项忠尽情倾吐着心中的块垒,激动的挥舞着手臂道“你这后生要看明白,这是个英雄不得好死、奴才得以善终的世道,你要想长命百岁,不能做岳飞、不能做不能做文天祥,也不能做于谦,你得做秦桧、做留梦炎因为你的旦夕祸福,都在皇帝的一念之中,你为国家立下盖世的战功、为朝廷披肝沥胆、殚精竭虑,也可以能转眼间身败名裂,因为你功高震主、因为你让皇帝不安了;还不如把皇帝伺候舒坦了、陪着炼个仙丹、写个青词,便可以入阁为相,飞黄腾达,这样看来,还不如做一条巴狗儿,专讨皇帝的欢心哩。嗯想都让人恶心,没劲,太没劲了”
他流着泪望向杨明道“你的想法是好的,你的抱负也让我感动,可我实在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说着竟双膝跪在他面前,泣道“看清自己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我们这些理想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杨明仰头望着天边的启明星,面颊挂着泪水,喃喃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项老,你是对的,我不再劝你了,我绝不再求你,也不会怪你的。”
项忠道“难道你相信你能解开这个死结”
“到时候再说。”杨明扶起他来道“我杨某人这些年,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感觉,一定可以解开这个死结”这是我的宿命,我唯一的使命杨明暗暗对自己说。
西方列强会在近一百年强势崛起,将华夏民族彻底赶超,不由得他不郑重,而是什么限制了大明在这个时候就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首先就是思想上的禁锢,这个时候的科举逐渐变得死板生硬,八股取士是一大败笔,不说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单说几乎同时期的华夏文明,便有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苘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等等等,他们的学说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对这个世界本源的认识,是对自己的严肃剖析,是对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探索,是最璀璨的东方哲学。
所以杨明认为应该引进外国的哲学思想,为大明士大夫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虽然力主引进,但杨明从心底里不认为,东方的哲学就比西方的差;一本道德经、区区五千言,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道家哲学此道家乃哲学之道家,非宗教之道家杨明读了十年,却仍然受用无穷,无论修身立命、治国安邦,还走出世入世,都所获良多。他个人认为在完整的哲学体系中,这是最接近世界本源的学说,天下无出其右。
几乎所有的泰西哲学思想与冲突,杨明也能从先秦百家的著述中,找到相同的论述与矛盾比如说最关键的,探讨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客观规律的认识论,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唯心派走意识流,持不可知论否定事物客观存在;西亚里士多德却走上了一条唯物派的路线,强调事物存在,可以被认识。
而先秦的诸多大能,同样对认识的来源、可能性,人的认识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同样明显地表现出了唯心与唯物的对立。比如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他认为老子那样的圣贤,都是“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去学习天下的事物,便可以洞悉一切;但同时他认为自己没那么厉害,还需要学而知之,所以还要对外界事物多闻多思,以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他是最矛盾的唯心派。
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应该反求诸己,即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扩充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从而达到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圣贤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是最神秘的唯心。
至于那位分不清自己是猢蝶还是庄周的庄周,直接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完全否定客观性,可谓是最彻底的唯心
与孔孟老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墨子,他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人所以知的基础和依据,既重视五官的感觉经验,又重视心的辨察思维,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初步联系起来了。
更进一步的是荀子,他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认识论悬想,建立了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明确分开。
而且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他又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认为与其把天道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倒不如将其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与其顺从自然而颂扬自然,为何不掌握和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自己服务,强大自身,战胜自然呢
在彻底否定天命的基础上,他又否定了虚无的命运学说,他说“人生的好坏,不是由先天注定的,而是由人们后天选择什么道路决定的。与其相信命运注定,不如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
并且对“思想方法”即是认识的方法,荀况一样有卓绝的认议。首先,他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明确提出了人是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然后,他说人们认识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个片面所局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只有全面认识事物,才能使认识符合正道。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一一他强调应该由对事物全面的感性认识开始,然后理性思维才能对各种感觉进行验证和抽象;如果感性认识都是错误和片面的,又怎能认识到正确的规律呢所以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学习积累的结果,这也驳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论,他才能从人时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作为对社会研究的,反对孔孟空谈仁义道德,而忽视人的根本需求,这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方面的体现。
为什么在两千年前,东西方的哲学如此不谋而合,就连分歧都那么相像呢因为事物的本质规律,不会因为在东方或者西方,而有任何改变。所以在文明到了一定程度,人类的思想必然会一路虔诚的追随天意,得到心灵的满足;另一路则关注自身,以强者的心态面对一切。




锦衣扬明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处理善后
这两者本就是阴与阳、天与地,其实分不出高下。作为杨明来讲,穿越以前,他坚定不移的唯物,再到穿越后,他确信无疑的唯心。但现在他不再非此即彼了,他认为在对待社会与自然的方方面面时,有时候要唯物,有时候要唯心敬畏天道,但不能盲目恐惧,自强不息,但不能不计后果,这是他自己的认识论
在这种认识论的指导下,杨明对过往的历史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与抽象。追根溯源,他发现从西汉以来,华夏文明的进步便放缓下来,尤其是科学的发展,呈一种千年停滞的状态,这必然是那个时候出了大问题一一便清晰的指向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个学术上排他,政治上的禁锢,更是哲学上的谋杀。它以孔孟的名义,谋杀了墨荀。自此中国人的主流,便是彻底的唯心,间或有一二唯物的喊声,也激不起任何浪花。
且不论唯物唯心谁高谁下,在历史的长河中看,选择了唯心人类的高端智慧便封闭了对天地万物的好奇心,也不会再费力去追寻事物的真相,淡化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转而去穷究天道至理。一代又一代的孔孟门徒,无不坚信天道的存在,才能摸到它的门道。
他们相信,探索天道要遵循尽心、知性、知天,的过程,唯心无物,皓首穷经,潜心研究圣贤的言行,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求,扩充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良能,如此日积月累,皓首穷经,或许某一天,会得领悟天道,然后便可了解这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便是“道”它是天下所有规律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做到的人便是圣贤,所以称圣贤之道。
绝不能否认这种方法,因为真有人做到了。最早的是尧舜禹汤;最牛逼的是老子,生而知之,他便是道,道便是他,无需苦苦探寻;孔子和孟子、以及其他的子们也做到了,当然要费劲许多如果这些例子太远,那么几十年前还有个王阳明,他仿佛也做到了。
如果推而广之,跳出儒道硌窠臼,看所有的唯心派别,就会看到佛教的六祖慧能、德山临济,都已然悟道了佛教有自己的法门,讲究的是顿悟。
但无论是儒释道中的哪一家,能得道的实在大少大少了,根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用,甚至可以说,除了极少数天才中的天才外,普罗大众都不可能用唯心的思想,来真正认识、了解、甚至掌握这个世界。可悲的是,自从汉朝以后,华夏大地上,便只有这三家的哲学,也就决定了,将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了解和掌握裹足不前,难以寸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一开始,西方被我们落得实在太远,但我们等了人家一千五百年,他们就是属乌龟的也追上来了。因为人家没有罢黜几家,独尊一家,所以亚里士多德的衣钵有后,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的学科,最后连教廷都奉为金科玉律,不容任何人质疑虽然这本身就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精神,但只要他的学说存在,便会催生出一代代追求客观真理的勇士,最终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杨明坚信这一点。
弄清楚这些形而上的东西,便是解决形而下的问题,按照杨明的认识论这个世界的运行,有其巨大的惯性,短时间内是改变不了什么的,但借助天时地利人和,抓住要害处用力,时间久了,是会看出效果来的。
1...4445464748...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