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太平客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莫问江湖
四人互相对视一眼,齐声应道:“是。”
在场众人,无论是看在秦清的面子上,还是看在李玄都的面子上,都认可了秦素的领袖地位。
秦素又道:“不过在动身之前,我还有个想法。”
众人都望向秦素,静待下文。
秦素道:“冰雁,把人带上来。”
陆雁冰押着受制于“逍遥六虚劫”的李凤来到上清宫中。众人已经从秦素口中知道了李凤意图挟持陆雁冰的事情,倒也不惊讶。
秦素指着李凤说道:“此人要请冰雁去他们的总坛做客,所以我萌生出个想法,不如我们来一次将计就计。”
陆雁冰反应最快,已经苦起了脸。
其他人先是一怔,随即也反应过来。
秦素这是要利用李凤,提前混进魔道中人所在的总坛之中,然后再与他们里应外合,内外夹击。
兰玄霜道:“若要将计就计,不能只让陆姑娘一个人过去,以陆姑娘的修为,只怕难以应付。”
若是平时,陆雁冰被人当面说修为不济,她就算脸上不显,心里也要老大不高兴,可现在却是高兴得很,连连点头:“兰夫人所言极是,仅凭我一人之力,就算混了进去,也只怕是羊入虎口、自投罗网。”
同时陆雁冰也暗暗腹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话不假。自己这位好姐妹待在师兄身边久了,也跟师兄一个德行了。”
秦素点头道:“这是自然,不能让冰雁一人,我会陪她一起过去。”
此言一出,包括兰玄霜在内,都是脸色微变。秦素身份不同寻常,若是以身犯险出了什么差池,只怕在清平先生和“天刀”那里都无法交代。
秦素见众人神情,明白众人心中担忧,摆手道:“大家不必担心,我有紫府交给我的保命宝物,便是遇到了五魔教主,也能脱身。”
听得秦素如此说,众人都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季叔夜还是道:“秦宗主要混入魔道总坛,首要就是易容改装,别给人认了出来。”
秦素也不多言,取出“百华灵面”覆在脸上,用衣袖在脸上一拂,就见秦素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女子的模样,连头上的香冠都已经隐去。
秦素问李凤道:“可有破绽?”
李凤抬头望向秦素,不由一惊,此时秦素所用面容正是她的四名随从之一,不仅是面容,就连气态也惟妙惟肖,很难看出破绽。
李凤低声道:“没有。”
秦素点点头,又问道:“那你知道该怎么说吗?”
李凤也是乖觉,说道:“我们潜入天苍山‘青城’,寻到了陆雁冰的居处,一番激战,虽然折损三名好手,但还是捉到了陆雁冰。”
秦素道:“很好。佛门有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儒门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是你能将功折罪,我可以做主免去你的死罪。”
李凤跪在地上,说道:“愿效犬马之劳。”
齐饮冰开口问道:“秦宗主不在,谁来主持大局?”
秦素说道:“兰宗主修为最高,由她主持大局。”
江湖之中,以境界修为论高下是常有事,几乎算是不成文的规矩,唐婉、季叔夜、齐饮冰三人也谈不上心中不平,都是点头应下。
秦素环视四周:“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那就各自准备吧。”
众人领命,各自散去。
只剩下陆雁冰、秦素、李凤三人后,陆雁冰苦着脸道:“好你个素素,好事不记着我,这种事情却要拖上我,难怪你刚才不肯让我走,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
秦素柔声安慰道:“又不是让你一个人去冒险,不是有我陪着你?这才是好姐妹有难同当。”
陆雁冰老大不乐意,却也没有办法,哼道:“亲兄弟明算账,好姐妹也得如此,事后得给补偿。反正你家大业大,老爷子和秦先生又都宠着你,我就不一样了,没人疼没人爱,得提早给自己攒嫁妆。”
秦素见她这副无赖模样,不由一笑:“都依你,你有没有护身的宝物?没有的话,我可以给你一件。”
陆雁冰道:“我有,你别想拿这个糊弄我。”
秦素笑了笑,转而望向李凤:“去你们的总坛,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李凤道:“我是奉
了霄尊者的命令前来……‘请’陆姑娘做客,无论成功与否,我回去之后都要向霄尊者复命,只怕会被他看出端倪。”
秦素对此早有预料,只是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问道:“还有吗?”
李凤犹豫了一下,道:“其实陆姑娘没什么需要在意的,毕竟她是犯人,甚至可以装成重伤昏迷的样子,免得被人从表情中看出破绽,关键是秦宗主,你要冒充我的四位随从之一,就要熟悉教内的各种习俗。”
“习俗。”秦素轻声重复了一遍,“这倒是有意思,主要是哪些方面?”
李凤道:“主要是赞美、称颂老祖,若是不对,开口便要被人认出来。比如说,老祖有令,教内之人虽然有高下之别,但都是兄弟姐妹,见面之后相互问候,要在最后加上一句‘云霄祖神润化万物,泽被苍生,护佑我等,感恩祖神福泽。’”
秦素皱了皱眉头。
李凤又道:“每日功课则要说:‘云霄祖神千秋万载,长生不灭,感恩祖神遴选于我,求祖神以血净我身心神魂,我愿将一切交予祖神,顺服于祖神,效忠于祖神,求祖神赐下神力。’”
陆雁冰心中一动,插口道:“那张龙曾经请老祖上身,最后不是死在我们手中,而是被他请来的老祖灭口,张龙没有半点还手之力,当时我还以为这五魔教主手段通神,现在看来,倒是与所谓的‘愿将一切交予祖神,顺服于祖神,效忠于祖神,求祖神赐下神力’大有关系,并非信口胡说。”
秦素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对李凤道:“继续说。”
李凤继续说道:“还有遇到大事,教内集合议事,也要先行赞美祖神:‘祖神烛照万古,造福万民。祖神谕旨,历百年而常新,垂万世而不替,如日月之光,布于天下。吾等遵祖神旨意行事,行于天地之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万死不辞。’”
秦素感慨道:“魔道中人果然是魔道中人,便是三教祖师,也不见如此气派。”
陆雁冰道:“过去在朝为官,提到皇帝,都要向天拱手,这位五魔教主堪比帝王了。”
李凤低声道:“我们几位长老都是不信的,只是两位尊者如此要求,我们也不敢违背。不过底下的弟子倒是十分相信,所以我的四位随从都会选择一死,我们也不敢在弟子面前流露出半点不信的样子。”
秦素道:“罢了,你把所有的……习俗都说一遍,我用心记下。”
李凤依言把教内的所有习惯都向秦素详细说了一遍,秦素听完之后,只觉得这五魔教主狂妄到没有边际,各种赞美言辞好似不要钱一般加在自己身上,不知该说他是不知羞耻,还是该说他丧心病狂。
平心而论,秦素是不大习惯说这种话的,她虽然不盛气凌人,但也从未向谁低头弯腰,小时候有父亲庇护,长大后又嫁给不逊于父亲的李玄都,自然没人能让她去小心奉承,哪怕是李道虚,也对她格外照顾,所以秦素很不习惯,只能死记硬背。反倒是陆雁冰,对此很无所谓,张口就来,可惜她不能替代秦素。





太平客栈 第二百九十章 光明教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云锦山大真人府,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缮,大真人府的主体部分已经大体修缮完毕,不过先是地师攻打大真人府,后是大真人府之变,导致云锦山的地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却是难以恢复,就算能够勉强恢复原貌,也要长年累月之功才行,非是一时半刻可以做到。
张鸾山收到秦素的传书之后,派人将颜飞卿、张岱山请了过来,待到两人看过传书之后,问道:“不知你们怎么看?”
颜飞卿与张岱山对视一眼,颜飞卿开口道:“关乎魔道中人,不可小觑,这次又是儒道两家联手,我们也不应推辞。”
张岱山点头道:“颜师弟所言极是。”
张鸾山见两人并没有异议,这才说道:“我的意思是,这次由我亲自带队驰援秦大小姐,你们两人留守大真人府。”
过去的正一宗,无论是张静修也好,还是张静沉也罢,或是往上追溯到张清衍,都是一人独掌乾坤,因为正一宗的宗主之位和大天师之位都在一人身上。经过了大真人府之变,在李玄都的主导下,这两个位置分开,又加上了一个张岱山,调和张氏族人和外姓弟子的矛盾,于是变成了三人共治的局面。不过三人之中,毫无疑问是以张鸾山为首。
听得张鸾山如此说,两人都微微一怔,显然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张鸾山不等两人开口发问,主动开口解释道:“当年老天师在世的时候,曾经对我提起过这位云霄五岳神,虽然被视作魔头之流,但实则是道门中的前辈高人,只因其离经叛道、胡作非为,终于是落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境地之中。”
颜飞卿和张岱山没想到还有如此一说,略感震惊。不过正一宗传承久远,从不曾衰弱断绝,始终屹立世间,甚至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道门之首,知道许多密辛也在情理之中。
颜飞卿道:“倒要请教师兄。”
张鸾山沉吟道:“说起此人,还要追溯到前朝大晋。儒门自圣人和亚圣之后,又出过两位圣人,分别是大晋年间的理学圣人和本朝年间的心学圣人,故而大晋年间的时候,儒门仍旧位居正统。不过三教之中,我们道门已经压过佛门,有了神霄宗祖师通真达灵先生林灵素与佛门僧人斗法,林灵素向大晋皇帝进言:‘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皇帝依奏,下诏改佛为道,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不久又改尼姑为女德。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五台僧二人、道坚等与林灵素斗法,结果僧人大败,情愿戴冠执简,由此促成了佛道合流,再加上儒门中有谈玄和逃禅的传统,甚至有了三教合流的趋势。”
颜飞卿和张岱山都知道此事,微微点头。
张鸾山继续说道:“不过也正因为佛道合流,导致了大晋
年间各路教派层出不穷,这些教派也如佛道合流一般‘博览众家之长’,最终结果却成了四不像。在这众多教派之中,想来你们应该听说过‘光明教’的名字。”
张岱山道:“此教也算是源远流长,早在明空女帝年间,就已经传至西域。”
张鸾山点头道:“此教原名摩罗教,又被称作‘魔罗教’。传至西域的时候,已经糅合了极西之地的景教教义和起源于婆娑州的佛门教义。传入中原后不久,遭逢武宗帝灭佛,因为魔罗教的教义中有大量佛门教义,所以被牵连其中,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结社,并吸收部分不得志的道门中人,从而改称光明教。光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朝廷之举。自大晋末年起,江南皆曾发生光明教造反之事。”
颜飞卿问道:“师兄说光明教曾经吸收部分道门中人,是否与云霄五岳神有关系?”
张鸾山点头道:“当年道门初创,天下有两张。一个是天师教张氏,也就是我们这一支,还有一个是太平道张氏,两家一南一北。我们这一支虽然曾经割据一方,但并未叛出朝廷,太平道却是要推翻朝廷,最终被镇压。太平道张氏由此彻底消亡,只剩下几个分支,衍生出了如今的太平宗和清微宗。总体而言,清微宗更像当年的太平道,反而是太平宗受墨家的影响更大一些。除了这两家之外,还有些许太平道后人零散分布各地,不成气候,不过是勉强传承。”
听到这里,颜飞卿已经隐隐明白了,说道:“光明教吸收的道门之人就是太平道之人。”
“正是。”张鸾山点头道,“于是光明教尊太平道祖师为教祖,又敬魔罗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在大晋年间,因为佛道合流,给了光明教趁乱而起的机会,光明教由此兴盛,流传各地,后来曾经割据江南的方十三便是出身此教。”
说到这儿,张鸾山微微一顿,拿过秦素的传书,说道:“秦大小姐的传书中提起过方十三和云霄五岳神的渊源,当年是方十三驱逐了云霄五岳神,成为光明教的教主,这倒也不错。因为这要涉及到光明教的教义,不同于我们道门只有一位大掌教,光明教其实有两位教主。”
颜飞卿和张岱山对于方十三的事迹都知道个大概,却不知道还有这等缘故,颜飞卿说道:“由此说来,这两位教主就是方十三和云霄五岳神。”
张鸾山道:“按照光明教的教义,光明和黑暗并存,光明占据北、东、西三方,黑暗占据南方,光明的极致是黑暗,黑暗的极致是光明。倒是对应了我们道门的阴阳之说,阴极阳生,阳极阴生。光明一派融合了相当多的佛门教义,尤其是明王之说,故而教主被称为明父、大明尊。黑暗一派有五种神通,烟火、闷气、飓风、污泥、毒水,这一派的教主由此被称作五类魔,按照光明教的说法,两位教主以光明教主为尊,寓意人生于黑暗,光明之神派遣使者大明尊
,拯救世人。”
颜飞卿道:“五类魔和云霄五岳神都有一个‘五’字,恐怕不是巧合。”
张鸾山道:“根据老天师所言,方十三是光明教主,云霄五岳神则是黑暗教主,两派相互对立却不为敌,大概类似于朝廷中文官和宦官的关系。只是方十三和云霄五岳神都是中原人,并不认可两位教主并立的传统,而是认为天无双日、国无二主,于是双方的争斗也在所难免,最终以方十三取胜而告终。”
颜飞卿恍然道:“世人不了解光明教的教义,不知有两位教主之说,所以就谣传为方十三篡夺了教主之位。方十三兵败身死之后,光明教主的传承就此断绝,反倒是黑暗教主这一派得以幸存,这也是传说中云霄五岳神并非专指某一个人的缘故,并非云霄五岳神代代传承,而是光明教的黑暗教主代代传承。”
张岱山问道:“这位云霄五岳神究竟是何人?”
张鸾山回答道:“说起此人,还有一段故事。他也姓张,名叫张禄旭,祖上不是太平道张氏的嫡系子弟,只是旁系子弟,因此躲过了太平道覆灭时的大劫,得以幸存,并保存了太平道的传承。”
张岱山一惊:“难道是‘太平青领经’?”
“应该是,就算有所缺漏之处,也不会逊色太平宗、清微宗太多。”张鸾山道,“此法之厉害,已经不必多言,李紫府便是以此法为根基。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们这一家没有太平宗和清微宗的实力,却掌握如此传承,便如三岁小儿持黄金过闹市。好在他们也知道其中厉害,所以多年来隐姓埋名,不敢走漏风声。直到张禄旭这一代,还是被人得知,许多江湖散人,甚至是宗门,杀上门来抢夺传承,张禄旭一家虽然也修为不俗,但寡不敌众,被杀尽满门,张禄旭侥幸逃走,时值兵荒马乱之际,尸横遍野,他藏身于一个万人坑中,躲过了追杀。”
颜飞卿和张岱山都沉默不语,藏身万人坑中,仅仅是想象那个画面便让人不寒而栗。
张鸾山叹息一声:“也许是此事对他打击太大,让他性情大变,后来爬出万人坑,机缘巧合之下被光明教中人所救。他为报仇,将自家传承献于光明教,由此成为教中重要人物。他不仅修炼自家传承,还以此融汇光明教的各种法门,最终自成一家,而且他为报仇,不愿循序渐进,选了一条捷径,走了神仙之道。”
颜飞卿轻声道:“神仙之道需要从众生汲取香火愿力,很难修成。”
张鸾山道:“当时正值乱世,人命犹如草芥一般,以符水治病等手段,很容易吸纳教徒信众,这也是当年……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常用手段,所以张禄旭很快便借助光明教的信众成就神仙。”
颜飞卿和张岱山都露出震惊之色。
竟然是一位长生之人。
张鸾山道:“如今我境界修为最高,又有仙物助力,责无旁贷,所以还是由我走上一遭。”




太平客栈 第二百九十一章 南疆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太平客栈最新章节!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明面上的蜀州只有一个妙真宗,可在实际上,妙真宗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势力,如蜀山剑派、唐家堡、青阳教、南疆巫教乃至于于光明教余孽等等,更为不同寻常的是,号称天下正统的儒门在蜀州却是没有太深的根基。
之所以如此,紧邻蜀州的南疆是关键。在绝大多数中原人看来,南疆就是一个瘴气横生、不通教化的蛮荒之地,自前朝大晋以来,此地便被官员视作畏途,皇帝发作贬谪罪官,不是岭南就是南疆。到了如今,岭南已经较之前大变模样,海贸兴盛,商业发达,大有追赶江南的架势,可南疆仍旧未能有太大改观。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南疆又被称作十万大山之地,顾名思义,一山连着一山,一山接着一山,连绵不绝,其中林木参天,路少人稀,又是瘴气横生,山势崎岖,交通不便,注定难以发展。
不过福祸相依,十万大山也成了天堑,不但骑兵无法行动,就连重甲步兵同样难有作为。反倒是南疆蛮族有一种身着藤甲的藤甲兵,攀山越岭如履平地,敏捷如猿猴,在十万大山中如鱼得水。而且南疆蛮族在退入十万大山之后,就彻底化整为零,以寨子为单位,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十万大山各处,让大军无法与之形成决战之势,一旦粮草不济,便只能退出南疆。
故而南疆一直是蛮族的天然屏障,每每中原王朝征伐蛮族,只要蛮族退入其中,中军大军便无可奈何。
也正因为如此,南疆是天然的藏身之地,光明教的总坛便位于其中,哪怕是代表天下正统的儒门,也很难触及到此地。
南疆这片古老的土地,不管是儒门圣人的教化,还是西来而来的佛门,都被这里所拒绝,他们只是艰难地在南疆留下了几个脚印,便匆匆离开。
唯独道门算是例外,自从祖天师消灭巫教并在此割据自立之后,真正实现了对南疆的统治。虽然天师教最终失败,从天师教变成正一宗,并退回了吴州,巫教的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又重新占据了南疆,但后来的妙真宗、蜀山剑派、甚至是地师创立的青阳教,还是表明道门保住了蜀州,成为三教中唯一有能力影响南疆的例外。所以这次讨伐魔道中人,道门成为毫无疑问的中坚主力。
儒门只能是出动部分精锐高手,配合道门中人,来一次犁庭扫穴。
道门出征,自
然不能与动辄数万人的大军出征相比,加起来不过千余人。不过这千余人着实不容小觑,最少也是抱丹境的修为。三百余妙真宗弟子,擅长符箓丹道,这次就是由妙真宗提供丹药规避瘴气,还精通破解阵法,若是受伤,他们也能救治。三百余蜀山剑派弟子,擅长剑道,杀力最重,还能结成剑阵应敌,真要到了正面厮杀的时候,他们便是主力。再有就是三百余唐家堡弟子,擅长机关、暗器、毒药,进可攻退可守,若是败退,可以由这些唐家堡弟子殿后布置陷阱,阻截敌人追击,若是进攻,也可以从旁偷袭策应。
除了这些普通弟子,顶尖高手也不俗,抛开秦素不谈,兰玄霜是当之无愧的天人造化境,齐饮冰、唐婉、季叔夜也都是天人境的大宗师,再加上儒门以司空道玄和紫燕山人为首的精锐高手,实力相当不俗,甚至可以媲美一个当世大宗。
再有就是,正一宗、玄女宗已经派出援军,总计约四百余人,正在前往蜀州的路上。
如此大的动作,自然成了江湖上的一大盛事,而且不同于前几次,既不是道门内斗,也不是儒道相争,而是讨伐魔道中人,谁都知道如今魔道式微,自然谁都乐意踩上几脚,有功无过,不必担心自己站错了队被秋后算账,于是许多江湖散人也汇聚而来,尾随其后,使得这次讨伐魔道中人的声势更为浩大。
至于江湖中人为何会认定魔道中人是软柿子,这些年来魔道中人销声匿迹是一回事,关键是没有长生高人亲自前往。往前细数,地师偷袭大真人府、老天师讨伐北邙山、玉虚斗剑、大真人府之变,哪次没有长生高人参与其中?这次没有长生高人参与,就说明魔道中人不足为虑,远不如前几次江湖纷争。
另一边,秦素已经与李凤、陆雁冰先一步前往光明教的总坛。
其实早年时的光明教并非现在这般,虽然三教中人并不怎么认可,但至多称呼一声旁门左道,还到不了魔道的地步。
之所以如此,有两点原因,一是方十三的起兵,二是五魔教主的倒行逆施。
如果说方十三的起兵是在朝廷层面否定了光明教,那么五魔教主后来的种种作为便是在江湖层面否定了光明教。
起兵就不必多说了,大晋年间,儒释道三家都支持朝廷,反对朝廷很难有好下场。不过方十三起兵时,朝廷已经十分腐朽,故而许多江湖中人还是称赞方十三乃英雄
豪杰,并不将其视为魔道中人,最起码是有争议。
关键是五魔教主后来的种种行径,已经背离了光明教的教义,汲取了大量的巫教野蛮手段,开始采集生魂、活人献祭,以此速成,犯了江湖中的大忌,最终被彻底归入魔道之中。
到了这一步,光明教已经名存实亡,彻底成为五魔教主的私产。教内弟子也不再信奉太平祖师和光明之神,只信奉在世称神的五魔教主。到了今日,甚至许多光明教弟子都以为五魔教主就是本教的开派祖师,已经活了上千年。
1...642643644645646...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