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学士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衣山尽
黄锦一张脸变得通红,只得不情愿地将折子递过孙淡。
孙淡有意让黄锦出丑,接过折子只看了一眼,就有递还给黄锦。
众人见孙淡如此举动,都是一愣,连皇帝也不解地看了过来。
其实,张璁这份折子就是孙淡捉刀写成的,自己脑子中的资料库中就现存了一篇幅。他才不耐烦拿着稿子念呢,又有心买弄,提高声音念道:“廷议执汉定陶、宋濮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
《记》曰:‘礼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汉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成帝、仁宗皆预立为嗣,养之宫中,其为人后之义甚明。故师丹、司马光之论行于彼一时则可。今武宗无嗣,大臣遵祖训,以陛下伦序当立而迎立之。遗诏直曰‘兴献王长子’,未尝著为人后之义。则陛下之兴,实所以承祖宗之统,与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较然不同。议者谓孝庙德泽在人,不可无后。
假令圣考尚存,嗣位今日,恐弟亦无后兄之义。且迎养圣母,以母之亲也。称皇叔母,则当以君臣礼见,恐子无臣母之义。
《礼》‘长子不得为人后’,圣考止生陛下一人,利天下而为人后,恐子无自绝其父母之义。故在陛下谓入继祖后,而得不废其尊亲则可;谓为人后,以自绝其亲则不可。夫统与嗣不同,非必父死子立也。汉文承惠帝后,则以弟继;宣帝承昭帝后,则以兄孙继。若必夺此父子之亲,建彼父子之号,然后谓之继统,则古有称高伯祖、皇伯考者,皆不得谓之统乎?臣窃谓今日之礼,宜别立圣考庙于京师,使得隆尊亲之孝,且使母以子贵,尊与父同,则圣考不失其为父,圣母不失其为母矣。”
嘉靖没有关门闭户的喜欢,门窗都大开着。孙淡的声音洪亮地从屋中传了出去,在玉熙宫中扩散开去,几乎在同时,上百内侍都清晰地听到了这分奏折,也明白这个折子中所代表的意思。
在为张璁竟然敢于写这份折子的同时,也惊讶于孙淡充沛的中气和标准的官话。这口音,已经不属于任何一地的方言,标准得让人毛骨悚然。
屋中的皇帝和太监们也是非常吃惊,这个孙淡只看了一眼张璁的折子就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果然是今科的状元公,这分本事还真不多见。
张璁这份奏折认为嘉靖即位是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继统不继嗣”,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不可,而且汉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预先立为太子,养在宫中,实际上已经是过继给汉成帝和宋仁宗,“其为人后之义甚明”。张璁建议嘉靖仍以生父为考,可在北京别立兴献王庙。
这一篇奏折有理有据有节,又有典故可依,直接说到嘉靖的心坎中去了。
他悚然动容,猛地站起来,眼中有眼泪落下。他一步走到张璁面前,扶住他的手,道:“有张卿的奏折,吾父子获全也!”
张璁心中一松,知道这风高浪急的一关总算闯过去了,想起刚才所吃的苦头,想起身上的斑斑伤痕,他心中一疼,眼泪也落了下来。
透过迷朦的泪眼,他仿佛看到锦衣玉食的未来,看到了光明通畅的前程。
而就在远方,孙淡朝他眨眨眼睛。
这一切,都拜孙静远所赐,是他早已经计划好了的。
说起智谋与才华,张璁不如孙淡多也!
看到张璁落泪,嘉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人君礼仪,就松开他的手。道:“来人,赐予张卿座。”
早有两个太监抬着椅子走上前来,扶张璁坐下。
张璁什么时候受过这种恩宠,坐在椅子上,激动得浑身乱颤。毕竟是古人,君臣父子那一套已经深入骨髓。此刻受到皇帝礼遇,张璁连效死的心都有。
他身体一阵发颤,只觉得屁股上的椅子软软得毫不着力,身子不住往下滑。头上鲜血也不停往下滴,和着泪水,满面纵横。
嘉靖心中的狂喜难以遏制,只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大笑一场。只是,作为一个皇帝,他也不可能有私人空间。见张璁浑身是血,他忙大叫:“来人啦,传太医过来,给张卿疗伤。对了,给他一身新官服。”
“陛下啊!”张璁激动得放声大哭,又跪在地上,不住磕头。
嘉靖也是温言抚慰了半天,这才让张璁平静下来。
很快,太医就过来替张璁包扎完毕。
张璁换上了一身新官服,这才精神起来。
嘉靖又问了张璁几句话,张璁适时说自己以前在京城寓居的时候同黄锦本就相熟,受黄公公照顾颇多。如今,陛下为皇考一事烦心,他张璁见黄锦成日唉声叹气,心中不忍,这才冒险上书,死罪,死罪。
嘉靖着才明白过来,高兴地看着黄锦,用亲热的语气道:“黄伴,你很不错。”
黄锦见张璁将功劳分了一半给自己,心中欢喜:“多谢陛下夸奖,这是臣应该做的。”
黄锦又忍不住得意地看了孙淡一眼,孙淡还是那副恬淡的神情,就那么站在那里,什么话也没说。
今天,黄锦可算是彻底压了孙淡一头,心中本应该得意的。可不知道怎么的,一看到孙淡这副表情,黄锦心中疑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这可不像是他孙猴子呀!”黄锦心中嘀咕。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大学士 第四百零一章 青萍
张璁这次突然闯到西苑伏阕上书,让朝臣非常意外。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大明朝的这么多人。而人心总是微妙的,不可能没有不同的声音发出。只不过,张璁在朝臣异口同声反对封嘉靖的父亲为皇帝的时候站出来,其意义对置身于这一政治事件中的人也各不相同。
在皇帝看来,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把握的契机,如果操作得当,未必不能给自己父亲一个名号,也可以通过这一事件树立皇帝的权威。
对于张璁,这是一次飞黄腾达的良机。而黄锦也有意借此巩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荣宠,借势同孙淡和毕云、陈皇后他们都。
至于孙淡,心中早乐开了花。没有人比熟知历史的他更知道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的厉害,黄锦要想借势,不被天下读书人的口水淹没才怪。将来百年之后,这家伙未必不会上佞臣传。一切都在自己的计算之中,一切都朝着孙淡所计划的那样向前推进。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张璁的个人行为,也仅仅局限在皇考问题这个方面,但实质是皇权和相权之争。
只不过,张璁的出现让一切都彻底摆在了桌面上。
这也算是嘉靖皇帝同朝臣的第二次交手。
第一次是在正德十六年上半年,也就是嘉靖刚继位的时候。按照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的意见,朱厚熜“宜称孝宗为皇考,至于他的生父和生母,皇帝则一律改称侄皇帝。
而将益王第二子朱厚炫,继兴王太后,袭封为兴王。这番绕来绕去的称呼,既拗口又费解,其实说白了,就是要将朱厚熜过继给孝宗而正式成为武宗的弟弟以承继皇位,因为朱厚熜是根独苗,所以又将益王之子朱厚炫过继给嘉靖的父亲朱祐杬,继承王位。
对于像孙淡这种现代人来说,可能认为这些大臣费尽心机搞的这番移花接木之举,完全是脱裤子放屁。其实不然,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名正言顺,在皇位继承这个重大问题上则更是如此,这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所必须的。如果承继大统者不能做到名正言顺,就有可能被认为有篡位之嫌。
封建伦理这一套对古人而言,那可是比性命还重要的大事,千万乱不得。
当时,嘉靖一看到杨廷和于毛澄的奏折之后,心中固然恼怒。可他也是个心机深沉之人,知道自己刚做皇帝,根基不稳,皇权不璋,也不和大臣们直接冲突,只是做出思考状,沉吟良久,道:事体重大,再讨论讨论吧。
然而,在复议过程中,毛澄等依旧坚持前议,并且高喊“为人后者为之子,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对此,嘉靖的批复仍然是“再去讨论”。
其实,嘉靖“再去讨论”的意思很明确,是要听他所想听的另一种声音。
如今,张璁终于出现了,也说出了皇帝想听的声音。在这份奏折中,针对“为人后者为人子”的说法,张璁反驳道:如果兴献王健在并且即位的话,难道兴献王也要做孝宗的儿子么?朱厚璁所继承的大统,实际上是太祖之统,是来自祖父宪宗的。张璁进一步议论道:现在要迎养圣母来京,称皇叔母的话,就要讲君臣之礼了,难道圣母要做皇帝的臣子?且长子不得为人后!
这一席话可说是说到嘉靖的心窝子里去了。
等这一天,他已经等得太久了。所以,一旦听到张璁的奏折,皇帝也忍不住流下热泪,喊出了“我父子今日今日总算可以团聚了”的话来。
“好文章,好文章,果然是江南名士,张璁你写得不错。”嘉靖一张脸因为兴奋涨得通红,脖子上的半点红得像是要滴出血来,他心情极佳,道:“孙淡你念得不错,过目不往,铿锵有力。”
孙淡笑了笑,也不说话。
倒是那张璁听到这话,却激动得掉下泪来。
皇帝高兴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喃喃道:“有了这篇文章,总算可以给杨廷和他们一点颜色看看,看他们还有何话要说?孙淡,黄锦,你们议一议,看这事接下来该怎么办?”
孙淡随口道:“臣没有什么主意,一切但凭陛下一言而定。”他只当自己是一个看客,哪里还有插上一脚的心思。
黄锦则是一个草包,他如今但凡遇到大小事务,都一概交给陈洪办理,自己也懒得动脑筋。此刻陈洪不在自己身边,被皇帝这么一问,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讷讷两声,无奈地回答:“臣是个直性子的人,忠字当头,自然是陛下说什么,臣就去做什么呐!”
见两个最亲密的大臣都没主意,嘉靖心中不快。不过,强烈的兴奋让他心中的不快很快被冲淡了。既然孙淡和黄锦都没有主意,且问问张璁。
皇帝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张璁:“张璁你说说。”
皇帝这一问,正中了张璁的下怀。他这次干冒奇险来闯宫,可说是豁出去了。自然是希望将这件事闹得越大越好,不怕闹,不怕乱,就怕默默无闻地死去。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张璁内心中虽然万分激动,可表面上看起来却十分平静。他摸了摸胡须,道:“其实,陛下父子不能相认一事已激起了群臣和天下百姓的不满,只不过杨首辅权势极大,大家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自然有正义之事群起响应。依臣看来,陛下可将臣这篇奏折以邸报形式发下去,让百官评叙,让天下人看看谁是谁非。真理不辩不明,这事辩一辩不就清楚了。臣相信,群臣之中,有廉耻明事理的正义之士还是占绝大多数的,还请陛下放心。”
说句实在话,张璁对自己这番话还不相信的。在他内心之中,还是认同杨廷和他们所说的,皇帝应该认孝宗皇帝为父,而只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自称侄皇帝。如此,皇统问题才算名正言顺。
私底下,张璁未必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
可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为了权力,我管他什么公理道义。我张璁就是要手握重权,就是要给那些侮辱过我,损害过我的人一点厉害看看。
张璁这话也算是给皇帝打气,可皇帝听到耳朵里,却是心花怒放。张璁口才了得,这一番话有正好说到他心坎里去。一时间,嘉靖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所谓的道理和正义都占在了自己一边,而他,大明朝的皇帝也自然而然地站在了道德的高度上。
恍惚中,他甚至看到了这奏折一发下去,群情汹涌,群臣响应,紧密团结在自己身边时的盛况。
到时候,却要看看杨首辅他们的狼狈模样。
至于眼前这个张璁,长得五官端正,三缕长须无风自动,一派儒雅之气,嘉靖越看越是欢喜。
嘉靖皇帝哈哈大笑:“好,好,好,好主意。孙淡,你来拟旨,黄锦批红,以明诏形式将张璁的奏折和朕的批示发下去。”
“是。”孙淡和黄锦同时点头。
于是,孙淡很快地斟酌好语气,代皇帝在张璁的这份折子上写下了意见。这也算是他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所接手的第一项工作。
对张璁这份奏折的命运,孙淡心中自然十分清楚,但他却不想提醒皇帝。就他来说,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
看完孙淡和黄锦拟完的稿子,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就这样发下去,朕等着好消息呢!”毕竟是个少年天子,性格里还带着一丝少年人的期待。
孙淡等人正要退下,皇帝却突然说:“孙淡你这几天先不忙去通州,这边的事情要紧,你就随驾侍侯吧。”
“是,臣遵命。”通州那鬼地方孙淡才不愿意去呢,能够暂时呆在京城和家人团聚,倒是一件美事。
他也明白,皇帝期待着皇考问题因为张璁这一份奏折而得到解决,作为他手底下第一智囊,孙淡是要留在身边的。
“对了,房山那边你也不用再去了,你如今已经是翰林院编修,不能兼任地方官。不过,房山的税改还得继续实点,不能因为你一走就停下来。你可有合适人选推荐?”皇帝的思维有些发散,想到一出就是一出。
其实,房山那边的工作重点是房山织造局。以织造局如今的局面,不管是谁做了房山知县,政务的重点都会随着织机转动,非人力可一强行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吧。如今,房山织造局已经实行了股份制改革,同官府关系不大,谁来做这个知县都不要紧。
听到皇帝这么问,孙淡回答道:“房山那边的税改已经走上正轨,需要有一个老成君子坐镇。”
皇帝点点头:“有人说:织机一响,黄金万两。房山那地方的确需要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坐镇,那么,让谁去呢?”
孙淡回答说:“陈榕可去,此人乃是老成君子,值得信任。”
听孙淡推荐陈榕,嘉靖点点头:“可。”陈榕是陈皇后的亲戚,如今他正宠着陈后,爱屋及乌,也就同意了。
黄锦也知道房山是孙淡的根本,早就竖起了耳朵,听皇帝问,忙插嘴道:“陛下,陈榕可是外戚啊,若任命他为地方官,只怕言官那里会有麻烦。”陈榕可是孙淡他们的人,怎么可能让他去要害地方做官。与其让他去,还不如由我黄锦派人去打钉子,给孙淡他们上眼药。
听到外戚二字,嘉靖心中大为不快。他因为皇考一事同朝臣闹得很僵,朝廷反对的事情,他偏偏要去做上一做,这也是一个年轻人特有的叛逆性格:“外戚,外戚又怎么样?”
皇帝冷笑:“有人说朕重用宦官,黄锦,是不是朕也应该将你免职?”
黄锦被皇帝一通呵斥,顿时说不出话来。
皇帝性子一向阴森古怪,近段时间更是如此。即便如黄锦这样的最亲近之人,有时也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本来,皇帝这份明诏发下去,他以为肯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是,说来也怪,张璁的奏折,皇帝的批复虽然已经发下去一段时间了,可是一切却如往常一样,大家该干嘛就干嘛,全当皇帝是在放屁,来一个置若罔闻。
话虽难听,但事实却是如此。
孙淡在皇帝身边又呆了四天,却没等到半点信息反馈过来,这一切正在他的预料之中。此时肯定是杨首辅所为。在他看来,皇帝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娃娃,一时心血来潮搞了这一出,你若同他正经说事,只怕皇帝会更来精神。索性不理不睬,来一个冷处理。
皇帝空等了四天,却等来这么一个结果,情绪更是暴躁,见人就骂,还摔坏了一套西域进贡来的玻璃盏儿。
孙淡在皇帝身边呆得闷气了,每日也就去西苑报个道,就回家陪老婆。
这一日,他刚进家门就看到陈榕。
陈举人是一个很木讷的人,有时候也显得懦弱。陈皇后有心扶植这个亲戚,让他去做了一个管仓库的官,想让他挣点钱。只可惜这家伙实在太清廉,在任上这么久,竟一文不取,反和同事闹得很僵硬。如今在孙淡的推荐下,总算得了个房山知县的差使,总算脱离了苦海。对此,不但陈榕,连陈皇后也非常满意。毕竟,一县的知县也算是个实权官位,在人前也尊贵得多。
陈榕见了孙淡,自然是十分感激,不断道谢。
孙淡同他说了几句话,道:“陈兄,你也是穷狠了的,为人又正直,不肯贪不义之财。去房山正合适,我正在房山实行税改,以银折税。你每月还有几十两火耗银进项,到也能过得下去。”
“是是是,有这比收入,我总算可以熬下去了。”陈榕更是感激,不过,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嗫嚅半天,才红着脸道:“孙大哥,吏部那边的人可不好打交道,我去了几次,人家总让我回家等……是不是,是不是……”
孙淡明白,笑道:“吏部那边我却熟,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帮你催一催?”
陈榕脸色更是红得厉害:“还得劳烦大哥了。”
孙淡不住摆头:这孩子,实在是太老实了。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老实君子才是值得交往的人,罢罢罢,送佛送到西,我就亲自帮他催催好了。吏部的人刁得很,陈榕又是外戚,肯定要受他们的气。若不帮他说说话,吏部压他几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吏部那边,孙淡可是熟门熟路了。他同吏部尚书乔宇可是过命的交情,加上自己在士林中又有偌大声望,如今又是皇帝秘书,入阁为相只是迟早的问题。可以说,孙淡现在已经是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一去之后,乔尚书却不在。
吏部的郎官和主事就纷纷过来同孙淡攀谈,大家说了一会闲话,谈了谈诗文,不经意之间就将陈榕的事情给办了下来。
不过,孙淡心中也是奇怪,他不着痕迹地将话头朝张璁的那份折子上引。可一听到张璁的名字,众人都是一脸的嫌恶,可却不接孙淡这个话茬,好象当这事没有发生过。
孙淡同他们谈了一阵,心中越发奇怪。如果这事就这么冷处理下去,也达不大他引群臣和天下人的舆论攻击黄锦的目的。对他来说,这事自然是搞得越大越好,在这事上,他和张璁有着同样的心思。
孙淡不想同众人这么闲聊下去,便站起身来,笑道:“今日来吏部,一是替陈榕那个小兄弟来跑跑腿,好在各位大人给孙淡一点薄面,此事却已办完。二,孙淡如今正在陛下身边侍侯着,今日恰巧陛下要召见张璁,让孙淡过来传他。却不知道张璁今天在不在?”
听孙淡提起张璁的名字,众官员脸上的嫌恶更甚,也没人再说话了。
“怎么了?”孙淡心中好笑,又问。
良久,才有一个主事忿忿道:“孙大人,若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张璁这个奸贼的名字我提也不想提,多提一句,也是脏我我的嘴,脏了各位大人的耳朵。”
孙淡骇然:“至于吗?”
那个主事道:“是非自有公论,罢,多说无益。张璁今日正在,孙大人若要见,就去见吧。”
“那好,孙淡告退。”
等孙淡去了张璁值守的那个院子,还没进去,进听到有人在大声骂道:“张璁,你这个阉贼,认贼做父,卖身投靠黄锦那阉贼,还懂得廉耻吗,你还配做人吗?”
“阉贼有什么好东西,张璁,我等倒要看看,你写出这么一篇不要脸的奏折,将来会有什么好下场?”又有人大声冷笑。
听声音,里面好生热闹。
孙淡一看,竟是五个官员站在张璁的房外大声怒骂。
更有人大声地朝屋那边吐着唾沫:“我呸!”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大学士 第四百零二章 态度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像嘉靖皇帝朱厚璁学习,明朝官员办公的时候,除了隆冬时节,房间的门窗都是大开着的,以示正大光明,以示心怀坦荡,事无不可对人言,事无不可给人看。所以,此刻张璁的房间门窗也打开着,孙淡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做什么。
张璁正在提着笔在写什么,一脸的镇静,好象外面的一切同他也没有任何关系。但心细眼尖的孙淡还是发现张璁提笔的手在不为人察觉地微微颤抖。
可以理解,任何人受到这样的侮辱,内心中已不知道气恼成什么样子。
张璁的那份折子一上,几乎成了士林的公敌,前四十年所积累的那点大名士的名声已经荡然无存。
不知怎么的,孙淡倒又些同情起他来。不过,这事情乃是张璁自愿,也怪不到孙淡头上。得失得失,有得必然有失。张璁想要功名利禄,想要滔天富贵,必然要承受一定的侮辱。
这么一想,孙淡也不觉得内疚。
他大步向前走去,连连拱手同张璁屋外的几个吏部官员打招呼:“张大人好,李大人好,林大人好。”
几人见是孙淡来了,也都拱手回礼:“原来是孙大人。”
“孙大人怎么来这里了,可是来见张璁这个奸佞小人的?”
“孙大人呀,像张璁这样的奸贼有什么可见的。大人德行高洁,同这种小人交往,也不怕坏了自己名声?”
孙淡苦笑,他也没想到张璁的名声如今坏成这样了。他回答道:“孙淡今日来这里是接了圣命来传张璁去西苑见驾。”
1...155156157158159...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