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开元情诗与剑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庆二年
    好在,今天在现场的,可是有一位大宗师坐镇的!

    王昌龄大叔!

    孰高孰低,只需他金口一言,不就自然见分晓了么

    见众人把疑难问题抛给了自己,作为大宗师的王大叔也却之不恭,论官职他是金陵赞府,论科举他是进士及第,论诗,整个江南现在他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王者,他不说话谁说话

    王大叔在正席上拍打着膝盖道:“昔年,曹孟德到广陵,见长江水面辽阔,水势汹涌,呼为‘天堑’,是‘天之所以限南北也’。对做官的人来说,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哟!”

    王大叔没立即评价三首诗的好坏,反而先感慨了一声自己不想到江南当官,众人非常摸不着头脑,忍不住哑然失笑。

    “祖洛阳,先于吾进士及第,却仕途落拓,未得授官,只漂泊江湖,至此间,乃起‘乡思’也。”

    “孙博州,颇得圣恩,优诏奖之,代朝廷出巡江南,遍览江南风物,至此间,优游闲适也。”

    “至于这一首……”王大叔看向绍生这首诗,语气也从对两位“学长前辈”的谨慎,变成了对后生晚辈的品头论足,当然他是有这样的资本的:“前四句可算平稳,古井无波也;后四句乍起湖绉,暗潮涌起也!何故”

    王大叔向众人抛出疑问,可是并没有准备让众人回答,反而自己笑道:“我自己刚刚渡江那会儿,过扬州的时候还没有察觉,而来到了南岸,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江风带有寒气,一下子就感叹江南江北不同,心境低落!”

    一听王大叔又开始发朝廷的牢骚,小陈忍不住暗暗吐槽王大叔有点“矫情”,难怪仕途上总是遇麻烦!大叔,是让你道江南啊,又不是去岭南!

    嗯,好像你已经去过岭南了。

    客观来说,王大叔也不算矫




第265章 王昌龄的恩师(第一更)
    骗谁呢!

    王大叔!

    如果刚才那些才子们议论时引述得没错,孙逖今年也就四十五六岁吧

    你王大叔也就比他小一两岁,分明是同龄人嘛!

    他怎么当你的老师!

    而且孙逖担任科举主考官,应该是开元二十一年他入京担任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之后的事,王大叔虽然是“大龄考生”及第,但也是开元十五年就考中了吧

    你这“师生”一说,从何而来呀

    “那个,”王大叔有些不好意思:“开元二十二年,我不是在职又考了‘博学宏词’科么,主考官便是孙博州,他给了个‘超绝群伦’——故而,虽然我俩也是老朋友,但也算我的老师嘛!”

    小陈:“……”

    绍生:“……”

    众人:“……”

    好吧……这个理由实在无法反驳……

    王大叔与孙逖有“师生之谊”,在三首佳作都很出色的情况下,他肯定要选他“老师”的作品嘛!

    王大叔没选绍生,小陈乐开了花,见小卜在看他,赶忙指点着王大叔,示意卜海峰赶紧宣布孙逖获胜,落实王大宗师的观点!

    小卜一时没领会,看看王大叔,没清楚小陈让他做什么,再看看王大叔身边的刘隐士,恍然大悟!

    “这位前辈,给您选的话,您会选择哪一首呢”看样子王大叔跟“候选者”有利益关联,不那么令人信服!

    卜海峰还以为小陈怕结果不公允,要多问两个人,又转而寻求刘隐士的意见。

    刘隐士既然能跟王昌龄成双结对,那定是诗文造诣也颇不俗了!否则根本玩不到一起来嘛!

    小陈见卜海峰完全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把脸一捂!

    从今早跟刘隐士叔叔短暂的接触来看,他应该和孟夫子很像,是一个清净淡泊的人——

    绍生的诗,虽然不确定跟孟夫子有无关联,可风格的确很相近,正对刘隐士的胃口啊!

    而且刘隐士可不知道绍生是个文抄公。

    刘隐士有些为难,王大叔却忍不住笑了起来。

    “要我选,我也选孙博州公吧!”刘隐士“艰难抉择”道。

    王大叔却笑得更开心了。

    众人还道是这位刘先生要和王昌龄意见统一,“问他也是白问啊!”王昌龄笑道:“孙博州也是他的老师!”

    小陈:“……”

    绍生:“……”

    众人:“……”

    感情你们俩到扬州开同学会来的吗

    要是这位刘先生也是孙逖学生,那也是进士出身咯

    可是看您这乡野村夫的打扮,也不像啊……

    “得到过孙博州先生指点过诗文。”刘隐士谦逊道。

    在场两位最年长者,都是孙逖的学生,那就没办法了,三选一,孙逖入选!

    好在孙逖口碑不错,这首诗也很好,能够获奖也完全可以获得众人认可。

    只是绍生忙活了半天,白忙一场。

    好在他还有作品,微笑道:“如若却才那首不得入选,那王夫子和诸君看晚辈这首诗又如何——

    为赶上今日盛典,昨日早早踏上来扬州的航道,可过了晌午才开船解缆,行至湾头已接近日暮,乃作《问舟子》诗曰:“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绍生吟出此诗,又引发在场众人的一阵惊叹——这小子了不得啊!

    用问答的形式写行旅之情,显得旅途中全无主意,只能靠船夫。盼望快点到目的地,但风浪很大,只好在河湾处暂作停泊,颇有前程尚远,日暮途穷之感!

    五言绝句应该是近体诗中最简单、字数最少的题材了,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别看才二十个字,可越短越难出彩啊!

    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古人有“短而味



第266章 绍生抄袭踢到铁板了!(第二更)
    怪不得绍生未能“获奖”后并不惊慌,他手中还有更佳的诗作!

    此诗获得了现场落榜生群体的一致好评,均认为理应获奖!

    “嘿,老子现在就揭穿你!”小陈掏出孟夫子诗集,已经找到了这首诗,不过眼珠一转,却又有了新的主意,掏出纸笔,刷刷刷又写了几行字,扔向小卜。

    小卜揭开匆匆一览,不知小陈为何屡次要跟这绍生作对,但还是开口道:“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观众说,看了阁下的大作,不由得想起襄阳孟夫子一篇意境相仿的诗作——”

    孟浩然!

    全场一阵小骚动,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几句,不知相同的题材,大名鼎鼎的孟夫子是怎么写的

    “寄广陵旧游——”卜海峰念到,显示这首诗也是跟扬州相关的:“

    山暝听猿愁,长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王昌龄大声吟诵出来,敲击木案两眼放光道:“天下绝笔!”

    刘隐士也连连点头:“非孟六,不可为也!”

    两位前辈听闻这首诗,都喜不自胜的样子,在场众人哪怕不通诗,也知道这诗作得极好了!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

    次句江河夜流,本来已给船上的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简直要激荡起来了!

    被王大叔点名盛赞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更是肉眼可见的好,属于古诗词填空必考的那一种!

    有风,不是轻拂,而是吹得木叶低鸣;

    有月,按说可算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只有浩荡长河中的一叶孤舟!

    那种孤寂感,简直要迎面袭来了!

    风声伴着猿声,作用于听觉;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给人置身于江流孤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

    担担截取这前四句,就足以在诗文比拼中,占得上风了!

    这首诗深远清峭的意境,哪怕是接触过更多后世佳作的小陈——除了晚年老杜一人,世上又有谁能媲美呢

    把这首诗,和“绍生”那首诗放在一起,你们要选谁呢

    其实结果不言而喻了。

    论名气,孟襄阳天下闻名;

    论质量,颔联已经是“鬼神之笔”;

    论情感——冲着孟夫子这句“淮扬忆旧游”,他对扬州、扬州人的思念,那也能获得扬州土著们的支持啊!

    “绍公子,你自己评断——”

    “夫子成名江湖已久,”绍生答道:“自然是他高出一筹!”忌惮于王昌龄在场,他倒是没好像意思说孟夫子是“我家夫子”了。

    看着在场人的反应,再看看绍生皱着眉头,一脸不快的样子,小陈就格外好笑!

    哈哈!你不是爱抄么

    小陈我也不下场教训你了!

    就用孟夫子的诗,斗孟夫子的诗!

    用绝顶级的,斗次顶级的!

    都是漫游淮扬时,同一种情绪写就!

    让你输得无话可说!

    你再抄啊!再抄,我还有!

    最后一揭晓悬念,你的诗,我的诗,都是孟夫子的诗!

    孟夫子扬州扬名,你小子竹篮打水!哈哈哈哈!

    毫无疑问,孟夫子的《寄广陵旧游》力压孟夫子的《问舟子》,紧跟孙逖之后,也得入选“十大名诗”之列!

    “晚辈还有一诗。”绍生一首不成再两首,两首不成再三首,仿佛无穷尽的样子,脸皮也足够厚。

    他先前两首诗都“作”得高妙,众人看他已经越发欣赏了,再加上有的人认为孙逖、孟浩然,是靠名气身份地位才力压他的,也希望他再有佳作——从而在“十大名诗”中占据一席之地!

    “行,你再来!”小陈摊开诗集,兴致勃勃地等他出招。

    绍生来回踱步,沉了沉气吟道:“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



第267章 王昌龄不敢写诗了!(第一更)
    刘隐士背过众人,擦去了眼泪,对众人道:“让诸位后进取笑了,昔年我也曾得故交相访,恰恰我西游未归,故而不遇。收到他的寄诗,不胜感怀!乃作回赠诗曰: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旧文仍在,”刘隐士抚摸了一下发黄的纸张和老友那熟悉的字迹:“斯人已逝。”

    “故人在襄阳”“江汉遥相望”,任谁也能判断得出这诗中所写的对象便是孟襄阳了。

    而刘隐士这首回赠,名曰《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绍生好巧不巧,正遇人家正主了。

    意识到自己弄巧成拙,绍生霎时间汗如雨下,慌张失措的神色第一回出现在他脸上!

    ……

    绍生选择剽窃孟浩然诗作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级别诗。

    只需要最终获胜的是他就行了。

    面对不入流的诗人,他随便捡几篇边角料,就足够把人打发了;

    面对宣城四秀那种诗榜中流的诗人,他就需要拿出孟氏相对出色的诗;

    但面对诗榜筛选“十大名诗”这种场合,竞争的都是李白、祖咏、孙逖这种成名已久的高手,不拿孟氏在水平线之上的作品,是无法与他们抗衡的,代表的便是他拿出的前两首诗《渡扬子江》、《问舟子》。

    当然,《渡扬子江》的作者并没有确切说法,一说是孟浩然之作,一说是开元十三年进士丁仙芝,但是绍生看来,光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来看,作者应是孟浩然,因为“非孟氏不得为之”。(但是在小陈手中正统的孟夫子手稿中,并没有这一篇)

    绍生也知抄袭最顶级的作品胜算才高,可他也不傻,那样的诗早传得天下皆知了,什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人家是傻子嘛不知道他是抄的何况还有王昌龄在场呢!

    小陈拿出的那首《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他就不会抄,就算这诗还没有传得扬州皆知,可是既然寄给了“广陵旧游”,这些人但凡在场一个,他的把戏都要被拆穿了。

    按道理已经拿出了两首好诗,让在场的人都要服自己的能耐了,就不用再抄第三首,毕竟他又不是一定要上这个“十大名诗”。

    奈何在场的扬州哥们太热情,纷纷怂恿他再接再厉,“趁热打铁”——哪知道真的撞铁板上去了!
1...9495969798...1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