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医士无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水红西三

    既然答应了,电话肯定是要打,单纯的‘告知’很简单,但想要帮忙就是另一种概念了。




晚点更新
今天在坐车,才到家。吃?



第84章 学无长幼
    在维多利亚港,周一生见到了张中建的其余三位学生。

    最小的年纪二十八岁,最大已经三十二岁,只比秦中中心院的江主任小了两岁而已,由此令人不得不感慨江建成的厉害。

    不过中西医不同,西医外科全凭手活,技术积累足够,职称自然节节高升,中医则是越老越精,没有足够的年限去积累经验是不行的。

    当然,他们的情况算好的,因为有张中建这么一个好老师。

    医学博士的主要学习任务其实全部在医院进行,三人早已是南科大附属院的主治医师,博士毕业后,只要有相应级别的论文发表,且通过考核,考取副高不是什么难事,今后无论去哪个医院都是抢手货。

    更别提,此次非洲援助计划极其难得,会为他们今后的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来介绍,王鹏、刘俊阳还有一位你老乡,巨超。”

    孔宏光的介绍刚落,巨超就笑着伸出手:“小师弟。”

    几个小辈间的辈分不需要那么复杂,几人身为张中建的学生,并不是入门弟子,也就用不着排资论辈,一句小师弟更显得亲昵。

    周一生听着熟悉的秦省口音,稍稍一过脑就道:“秦西人”

    “嗯,歧山人,我算是占了便宜,同届几个研究生想考老师的博士,最后选了我,老师最后说我成绩最差,但是觉得口音亲切,哈哈哈。”

    巨超是个很开朗的人,也能听得出来,他在张中建面前最受宠,占了‘老乡’的便宜。

    若非他资历最浅,否则本次的西北中医研讨会,张中建肯定会带他,他去年才刚刚升博士,正忙着在医院里熟悉环境的。

    另外,巨超的巨,不念巨,念qu(一声),这也是后来周一生才知道的事情,以至于第一次见面,他并未觉得‘曲’这个姓有什么特殊之处。

    剩下的王鹏、刘俊阳都是岭南人,却不是医学家庭出身,纯粹对中医有兴趣,一步步走到今天。

    大家相互认识,便流连海港,一边散步,一边闲聊。

    期间少不得一番合影留念。

    即便是刘俊阳和王鹏、孔宏光三个岭南人,也不常来港城,不是所有岭南人都方便入港,早年也只有南方市户口来往港城最方便,说得就是童涵。

    但童涵一个女孩子,即便常常来,也不会放过拍照的机会。

    “周周,也给你拍个照吧”童涵从刘俊阳手里拿过单反,瞄准了周一生。

    周一生连忙抬手拒绝:“我就算了,从小不爱拍照。”

    “嘿,拍一个,给家里发过去啊,咱老秦人可没多少机会来港城,更何况医学生忙啊。”巨超道。

    刘俊阳和孔宏光呵呵笑着,也跟着起哄……

    小师弟自然是很受宠的。

    毕竟,周一生的身份是他们老师的孙子,即便没有刻意巴结,但略微示好是一定存在的,这倒不是趋炎附势,只是人之常情,老师于他们有恩,自得相报。

    周一生这会儿要是再拒绝,就有些生硬了,只能硬着头皮拍了两张。

    一阵玩闹,到了七点,几人跟着童涵前往饭店用餐。

    最正宗的港式茶餐厅。

    这里面有个趣事,等几人落座后,童涵就小声嘀咕:“知道在港城怎么分辨这种茶餐厅是否正宗吗一是看饮品,大多只有两种,冻柠茶和港奶绝不会卖别的,可乐那些不算啊。”

    “另一个,你看他们爱答不理的样子,一副咱们吃饭是给他们找麻烦、找活干的,就绝对是正宗的,老港人成天看马报,研究‘彩’,那点工资全输进去了,脾气自然就不好了,要是等会……”

    童涵还没说完。

    啪!

    一个托盘砸在了桌面上。

    “六杯冻柠啊。”金褐色的冻柠茶撒了出去,中年大妈麻利的端出来,随手用腰间的抹布一擦就走了,坐回了吧台看她的马报。

    童涵哭笑不得:“诺,就这儿了,砸桌子太常见了。”

    几人一阵憋笑,觉得很有意思。

    周一生尝了一口,味道怪怪的,有种消毒水的味道,但真得上瘾,越喝越想喝,心里也想着以后有机会带老爸和爷爷过来尝尝,只不过进门前一定要打好招呼,这里服务员才是上帝,顾客还是忍着点吧。

    吃完了饭,时间就差不多了。

    打了两辆车回到酒店,几人直接去了张中建的房间。

    按响门铃,开门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精干中年人,头发抹得锃亮。

    孔宏光等人一见,便叫:“汪主任。”

    汪主任点点头,目光立即落在了周一生的身上,其余人他都认识,那这个年轻人的身份就显而易见了。

    “呵呵,是一生吧哎呀,张教授时常提起你,快进来……啧,这靓仔,又高又帅,同明星一样咯。”一嘴的粤普,周一生早已习惯了,但习惯不了



没状态
写了5000多字,准备在飞机上救人?



第85章 你爸是个狼人
    唐毅今年四十三岁,在中医行当里也算是年轻人了,正因此他未来可期,魔武双修相互辩证,说不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

    一路闲聊到机场,无人打扰二人。

    张中建心中微微赞赏,自家孙儿果然没让自己失望,虚心好学,绝不以身份自恃,但凡他表现出点儿纨绔底子来,做爷爷的肯定饶不了他,不过现在看来,自己那位师兄真是有福气啊。

    机场贵宾室,准备登机。

    头等、公务舱先行,十三人小组是后者,票价近三万,却绝不是,差旅费全由安卡宾卫生部负担,仅从这一点看,对方诚意满满。

    国际航班与国内航班显然不同,经济舱的位置已经堪比国内航线商务舱的宽度了。

    毕竟是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总不能让人太憋屈,周一生以往跟着爷爷来南方,坐过一次经济舱就再也没尝试过……

    一米八四的个头,大长腿根本放不下啊,只能挺直腰板,坐的端正,要是篮球明星一类就根本别想落座了,塞都塞不进去的。

    飞机起飞,飞往东南亚腹地曼谷。

    国际长线客源少,常常会在第三、第四方地区进行经停补充客源。

    周一生等人所乘坐的阿联酋航班就要经停两次,第二站落地杜拜,停机时长六个半小时,刚上飞机组内已经商量要不要在中转时去一趟杜拜市区,听说机场到市中心只要二十分钟。

    童涵咋呼着:“打车去啊,听说都是超跑出租车,我要拍照,我要拍照。”

    张中建瞥了一眼一帮人,最终强忍着没出声……

    闹吧,没到非洲前,随便怎么闹,到了非洲谁敢乱来,看我不收拾他!!

    因为是途径杜拜,头等、公务舱内不少阿拉伯人。

    国内的歪果仁已经不算少见了,但阿拉伯人依旧保持着极低的出镜率,神秘感十足。

    时间已经不早了。

    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后,大家纷纷入睡。

    周一生不困,但很累,一天两次飞机,人疲惫的不行,但越是神经疲乏,越是不容易入睡,更别提飞行颠簸令人不适,两小时后降落曼谷还要下机等待,这时候入睡,等会肯定别想睡着了。

    打开笔记本电脑,他干脆看起了执业考试的资料……

    非洲四个月行程,涨见识是一方面,自己的学习进程决不能耽搁,拿到执业证书才是最重要的。

    两小时后,落地曼谷。

    如周一生才想的一样,但凡睡着的人都被折磨的不清,在曼谷落地一小时哪儿也去不了,只能在机场候机室等待,睡也睡不成,很是影响人休息。

    ……

    国内时间早上九点,杜拜时间凌晨五点,飞机平稳落地。

    六个小时的中转时间,土豪航空给公务舱以上提供了住宿休息服务,张中建肯定懒得逛,除他以外的所有人却跃跃欲试。

    但张大爷总要有人陪伴才行,汪主任只能咬牙跺脚的表忠心,跟着张大爷前往休息。

    杜拜,世界级一线城市排名第九,旅游圣地。

    组内成员还没人来过,因为人数众多,也就没找什么超跑出租,约了一辆豪华商务前往杜拜市中心,吃了早餐,走马观花的开始浏览、拍照,务求在最短的时间走上一圈,也别浪费了中转时间。

    事实证明,时间没有被大家浪费一分一秒。

    中午十点五十,赶在安检关闭前最后五分钟重回机场。

    等待登机的过程,就是各种发朋友圈啊,微博啊。

    周一生也拍了不少照片留念,朋友圈晒照就算了,免得拉仇恨,国内的同学朋友们还在实习、或是求职阶段,自己倒是跑出国了。

    正坐着休息,微信忽然传来提示声……

    老爹:到杜拜了吧

    周一生:到了。

    老爹:出去转了没有发点照片来看看啊,还有在港城拍照没我记得你们还经停了一次曼谷吧我也没出过国,给爸爸涨涨见识。

    周一生连忙照办,把港城、曼谷和迪拜的照片发了过去,也就到时候登机了。

    老爹收到后,少不得一阵嘱咐:“到了非洲再联系,注意安全啊,听小组领导的话,跟着你张爷爷别乱



第86章 黑求恩
    所谓半官方性质援助,自然不可能标注单位名称。

    援助发起人是安卡宾官方,但发邀请函的却是在非运营的中铁建筑公司,以帮扶诊疗中铁华人员工为名义进行,在官方事件上必须保守。

    两位华人,一人中铁建筑公司安卡宾的常务副总,另一人是其秘书。

    到达前,双方早有联络。

    另外三位本地人,两人是安卡宾外交委员会的委员,最后一人则是安卡宾卫生委员会的计划科主任,并且担任安卡宾国立医院的副院长。

    而这位副院长一开口,直接惊掉一地眼球——

    “张教授、各位同志好,我是莫非达拉斯,中文名叫莫振兴,你们的到来是我们安卡宾人民的荣幸,真诚的感谢!!”

    普通话口音并不普通,味道很像岭南人,与孔宏光、刘俊阳等岭南人相同。

    人群中,只有三人见怪不怪。

    张中建、曾副主任与汪主任显然早已了解了情况,开始介绍成员,相互认识。

    莫非达拉斯,安卡宾人。

    其爷爷是本地草医,与中医相同;而他父亲则是罗尔达医院院长,培养他自幼学医,年毕业后,被安卡宾官方派遣到华国深造,就读北医大。

    为什么来华

    因为学费便宜,当时的安卡宾正值动乱,官方也负担不起高昂的西方留学费用,只能退而求其次来到华国。

    老外对于华国的第一感官就是神秘,初次到来的达拉斯,对这个国度充满了好奇。

    入学后,居住在同为留学生的宿舍内,有来自南非的兄弟,拿出了一个纪录片录像带,供给他了解这个国度。

    极其滑稽的是……

    记录片拍摄于七十年代,距离当时相差快二十年,国情早已有了极大的改变。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是意国人,当时受大领导邀约前来拍摄,受到欢迎,却不想因为拍摄的太纪实,被华国封杀,从未在国内播放过,但在老外眼里,这是唯一对神秘东方国度的了解渠道。

    纪录片中的华国——

    落后,贫穷,却也团结,奋进。

    达拉斯观看后大受鼓舞,浑身热血,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国家,如果也能有这样的发展,肯定也会逐步增强。当然那时候他还小,大局感不强,稍稍热血后,他的注意力就被纪录片内另一项事物所分散。

    中医。

    七十年代,西医在国内并不发达,中医为国医,占据主要地位。

    记录片中记录了一个片段,一位三十岁在当时看来的高龄产妇面临生产,拍摄组跟随进入了手术室。

    当年为了展现国内医疗技术的不落后,医院特别使用了剖腹产技术。

    随后,正题来了……

    纪录片内,导演画外音讲述着一件令他、令观众、令达拉斯极其震撼的事情。

    剖腹产过程中,孕妇并未使用任何麻醉药剂,使用的却是古老的华国医学,针灸止痛法,银针插入减缓痛疼,很快孩子顺利生产。

    整个拍摄过程中,镜头很多次放在了孕妇的表情神态上……

    从表情来看,她的疼痛感并不算强烈,要知道这种痛感是隐藏不来的,妊娠疼痛等级是十级最高,即便被拍摄者是从部队请来的女兵,恐怕也难以忍受。

    至于纪录片导演帮着国内作假……

    开玩笑,纪录片剪辑后,直接被封杀,导演也在第一时间被赶出国内,怎么可能作假。

    一时间,莫非达拉斯着迷了,魔怔了!

    在安卡宾,当地草医虽然不入流,但却是国内医疗的基础,而他爷爷就是草医中的一员,他自然明白如果能将草医发展成中医,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于是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1...3031323334...3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