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无言不信
瞬间,王忠嗣醒悟过来,发现自己还是小觑了高原反应。
让唐王朝诸多名将大将折戟沉沙的气候,果真不是好对付的。
看着吐蕃的布局,王忠嗣嗅到了一丝丝的危险,眺望着伏俟城的方向,忽然意识到问题所在。
赵颐贞居然没来?
赵颐贞是薛讷留给裴旻的三将之一,用兵刁钻灵活,擅于投机取巧。
而王忠嗣沉稳勇猛,刚柔并济,但于机敏变化一到,略有逊色,赵颐贞能够弥补这一点。
对于赵颐贞,王忠嗣也很是器重。
此次他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率领,堵截达扎路恭,另一路交给了赵颐贞,让他负责在达扎路恭弃城而走的时候,趁机接手伏俟城。控制伏俟城后,赶来与之汇合,前后夹击达扎路恭。
而今达扎路恭弃城而逃,赵颐贞理应很快掌控伏俟城局面,赶来支援才是。
现在未至,定有意外。
王忠嗣向战场俯视,吐蕃军面对自己的攻势,隐隐有转为防守的架势。
表面上自己是占据着优势,情况未必就如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高原反应比想象中的严重,此时唐军虽然占据上风,但一时半刻却也拿不下孤注一掷的吐蕃。
士兵的体力因为高原反应流失极快,赵颐贞的援兵又未能在第一时间内抵达。
现在的兵力反而是吐蕃占据优势,一但体力真的告急,怕是还有输得可能。
达扎路恭本意是突围,但未必就不怀有其他心思。
王忠嗣眼中露出一丝凝重,不在犹疑,高声道:“改变作战计划,传令给仆固怀恩将军,让他直接以重骑兵冲击达扎路恭中军帅阵。难得,你领一支兵马往右突破,直接攻打达扎路恭中军帅阵,我亲自领兵向左攻打敌帅阵。此战杀多少吐蕃兵都不算功,留下达扎路恭这个人,才是胜利。”
在王忠嗣的指挥下,唐军不在与吐蕃军僵持,直接选择了中央突破的战术。
王忠嗣、仆固怀恩、王难得三员大将分作三个不同的方位同时对达扎路恭所在的中军掌开了强攻。
三大将的猛攻,瞬间让达扎路恭的中军压力徒升。
达扎路恭铁青着脸拼着一股韧气,抵挡着三员大将的猛攻,一时间竟然让王忠嗣、仆固怀恩、王难得三员虎将攻不进去。
半个时辰之后,吐蕃后军出现了一支唐军部队。
迟来了半个时辰的赵颐贞赶到了战场,四面将达扎路恭的中路军围困住了。
面对四面围攻,达扎路恭依旧强撑了半个时辰不败。
但随着兵士一个个的阵亡,生机越来越小。
给包围的吐蕃兵卒终于开始奔溃,开始没头没脑的四处逃窜,甚至唐兵刀刃砍在他们的身上,他们都没有反抗的意思,一味的逃窜。有些更是直接丢下了兵器,任人宰割。
看着战局,看着心里渐渐奔溃的吐蕃兵士,达扎路恭呆呆的看着自己身后的吐蕃王旗,他拔出刀来,狂笑一声,反手将刀往脖颈下面抹了过去。
盛唐剑圣 第七十一章 值,不悔
嗖的一声!
一缕劲风射在了达扎路恭的宝刀上。
弓箭带来的巨大劲力让达扎路恭猝不及防,长刀脱手而出。
王忠嗣一手拿着强弓,带着几分复杂的看着面前的这个对手,眼中有敬重,也有一些惋惜。
“元帅!”
布阁喜大叫了一声,他在努力的巩固防线,并未见达扎路恭自尽这一事实。
此刻只道是王忠嗣意图射杀达扎路恭,为达扎路恭以兵器格挡住了,厉声咆哮道:“多杀一个赚一个,高原上的儿郎跟我去取唐将的首级!”
他翻身上马,直接挺枪向王忠嗣所在的方向冲去。
王忠嗣勇冠陇右军,但此刻他无心情动手,目光一直落在达扎路恭的身上。
王难得手痒难耐,正欲迎接上去。
仆固怀恩先行叫道:“王将军莫要跟我抢了,之前这个家伙偷袭了我一矛,险些令某见了阎王,还杀了某不少部下。现在遇上,正好出出怨气。”
之前与那敌人交错而过,仆固怀恩并未来得及看清布阁喜的相貌。
但对于那毒蛇一般的钢矛记忆犹新,而今见布阁喜挺矛向他们这边杀来,呼喝一声,迎了上去。
王难得也不跟仆固怀恩抢,而是迂回着绕过布阁喜,帮着截住了布阁喜身后的兵卒,给了仆固怀恩营造一个单打独斗的局面。
“当”!
仆固怀恩的马槊与布阁喜的钢矛交错撞击在了一起。
两人打个照脸。
仆固怀恩大笑道:“白长了这一副威武的相貌。”
显然他是指之前出手偷袭一事。
布阁喜也不答话,而是怒视着对手,手中钢矛不住吞吐,劲风骤起,雪亮的矛尖抖成碗口大的矛花兜头盖脸地撒过来!
这一矛大有学问,借着仆固怀恩正开声吐气说话的时候出手,同时长矛不断变幻角度,打算一击必杀,之后还能趁机攻向王忠嗣,挟持他为人质逃走的如意算盘。
布阁喜军略上是个十足的莽夫,可以武艺上却意外却充满了灵性。
仆固怀恩早非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等他矛尖即将刺到,招式用老的时候,猛地身子向右一转,身子再次,钻到了马腹下。
布阁喜先是一怔,眼中随即闪过一丝恼怒,之前自己偷袭对方用这招闪避,现在自己正面强攻,也用这招?
是羞辱自己?
布阁喜来不及多想,第二矛已经跟着刺出,只待仆固怀恩起身之后,给他致命一击。
却不想黑影一闪!
仆固怀恩居然没有从侧面钻出来,而是神乎其技的从马腹下穿到了靠近自己的一侧,手掌向前一探,抓住了钢矛,一把夺了过来。
布阁喜想不到仆固怀恩骑术居然高明至此,一时不查,武器让对方夺了过去。
“好!”
此时王难得已经将布阁喜周边的兵士砍瓜切菜一样的杀了。
周边一圈皆是唐军,见仆固怀恩骑术精湛若此,都高声呐喊,为他打气。
呼喊喝采声直透星空。
仆固怀恩出手绝不留情,钢矛向前一探,在布阁喜的心窝捅了一个窟窿。
布阁喜一手握着刀柄,还来不及出鞘,既倒下了马背。
仆固怀恩身为铁勒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论及武艺,他算不上第一,可是骑术放眼河西、陇右两军,无人是其对手。
“砰”的一声,尸体倒跌地上,扬起一蓬尘土。
唐军纷举兵器致敬,欢声雷动。
吐蕃兵原本就崩溃的气势更是一片死寂。
达扎路恭自尽为王忠嗣打断,又见布阁喜死在了自己的面前,再无抵抗的欲望心情,叹了口气,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看王忠嗣来到面前,达扎路恭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自己的对手,神情复杂的道:“你赢了……”
王忠嗣摇头道:“你也赢了。在这最后关头,让你摆了一道。果然应了一句古话,想的越多,反而容易自己吓自己。只是值得吗?我不后悔今日的决定,在我看来,那逃走突围的数万吐蕃兵远比不上一个达扎路恭更加重要。让我再选一次,我也会这么打。你比那几万兵士,更有价值。”
“值得!”达扎路恭望着高高的青藏高原,虽然现在是半夜,什么也看不到,但他心底却有着希望的光芒,说道:“那数万吐蕃兵就是未来,希望。用我达扎路恭的性命换取这个希望,值!”
王忠嗣不在说什么,让人将达扎路恭压下去。
几乎没有人能够听得懂王忠嗣、达扎路恭之间的对话。
但是他们两人却是万事心照。
王忠嗣作为裴旻教出来的徒弟,有着裴旻一样的脾性,以最大限度杀伤对手为目的而战。
此次因高仙芝的奇袭,唐军胜券在握。
王忠嗣的作战目的已经从夺取青海湖变成了全歼吐蕃仅存的生力军。
故而他先行一步,在那禄驿布防,打算与赵颐贞前后夹击,一并给予吐蕃重创。
而达扎路恭看破了这点,但是他无可奈何。
高仙芝的出现,已经注定了吐蕃的失败,在这种局势下即便是孙吴再世,也很难扭转乾坤。
达扎路恭不知用了什么法子拖延了赵颐贞半个时辰,让赵颐贞略微偏离了战术的同时,利用高原反应作出一副死守不突围的模样。
王忠嗣心底不确定赵颐贞什么时候会赶到战场,万一赵颐贞未能及时赶到,一但他们因为高原反应体力消耗过巨,反而会受到反噬。
毕竟吐蕃已经成了困兽之兵,战斗力尤为强悍,又不受高原气候影响。
联合上下,王忠嗣改变了战术,决定采用中央突破的打法留下达扎路恭。
直到赵颐贞的后军杀到,王忠嗣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达扎路恭这完全是用自己为诱饵,好让吐蕃的左翼、右翼乃至于后军逃离围堵。
这一系列的交锋,没有一般的军事水平,根本看不明白。
达扎路恭在唐兵的押解下,走的很坦然,无半点的后悔。
吐蕃的情况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手中的这些军队是吐蕃最后的主力军,要是让唐军歼灭打散,吐蕃皇室的实力将会大损,赞普威信大减,会受到严重质疑,引发内乱。
用自己的命,给吐蕃留下一部分的主力军,以稳住吐蕃高原上的局势,换取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此……不悔!
盛唐剑圣 第七十二章 达扎路恭的大礼
裴旻得到高仙芝奇袭成功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
在喀布尔河的诸将听到高仙芝居然穿越昆仑山,杀到了星宿海,整个人都呈现一股懵逼状态。
昆仑山一直以为都为华夏誉为神山仙山,在最早的先秦两汉就有西王母的各种记载,更有周穆王西征昆仑相会西王母的传说。
这高仙芝居然翻越了传说中的神山,太匪夷所思了。
一个个都傻傻的看着裴旻,不知道说什么好。
裴旻也是激动的左拳击右掌,特别兴奋。
他不跟世人一样,将昆仑山视为神山。
作为一个穿越者,裴旻对于昆仑山看的很理性。
固然昆仑山充满了神话气氛,但是它真正的海拔并不算“高”。
只是相对而言,比中原诸山要高许多,平均海拔在六千上下。
而西域的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却在七千五百米左右,是亚洲大陆南部和中部地区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含了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它群山起伏,连绵逶迤,雪峰群立,耸入云天,故而号称亚洲大陆地区的屋脊。
历史上高仙芝两次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还要翻越慕士塔格山这样的主峰,创造了山地战争行军史的奇迹,故而大食国以及西域诸国称之他为山地之王。
当然现在的高仙芝与历史上的略有不同,高仙芝创此神话的时候是天宝年间,是其自身能力干略经验巅峰时期。
现在的高仙芝却有些生嫩,不及历史上创造奇迹时候的成熟稳重。
故而裴旻向高仙芝提议的时候,心底还是有些担忧的。
但是高仙芝却信心十足,在这方面他早有研究,只是缺乏实践。
裴旻念及高仙芝的名将光环,昆仑山也不及葱岭险峻。
高仙芝能够征服亚洲大陆的屋脊,凭什么征服不了昆仑山星宿海?
裴旻也大胆的让他实践,果然一战功成。
“这真人不露相,裴帅一直不用高军使,还以为他能力不足,原来是另有大用……”
高适一脸喜庆,只要有些战略目光的人,能够看出玛多城的意义。
裴旻也颇为自得,这就是穿越者的好处,若不是知道高仙芝有一个“山地之王”的美誉,征服过帕米尔高原,他绝对不敢突破天际的用此计策。
封常清说道:“玛多城下,青海湖的战事差不多了解了吧!”
裴旻看着手中的战报,笑道:“看来常清对忠嗣也是信心十足。”
封常清毫不吝啬对王忠嗣的赞美道:“王副节度使在末将麾下干过几年,那时候他还不足十五岁,已经有了名将的气质。经过裴帅以及这些年的磨练,只怕军事水平更在某之上了。裴帅给他打开了胜利的关键,他焉有把握不住的道理?不过,吐蕃的元帅达扎路恭不好对付,他们之间应该会有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裴旻见战报里的情况与封常清的判断一般无二,笑着说道:“让你说中了,他们确实有过一番精彩的较量。只可惜,没有下一次了。达扎路恭,已经去了……”
封常清一脸哑然。
裴旻说道:“为了给吐蕃保留火种,他亲自诱敌,为忠嗣所擒。忠嗣敬他忠义,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觉,客气对待。但是他却道‘身为吐蕃将军,岂有吃敌寇米粮的道理?’被擒之后,滴水不进,自绝而亡。”
裴旻话音一落,帐中诸人不免肃然起敬。
在任何时代,这种忠烈之士,都值得敬重,不论敌我。
裴旻说道:“即便是敌人,如此英雄当需敬重。让忠嗣派人联系吐蕃,将达扎路恭的遗体送回去,不可有任何怠慢。”
他说着继续看下去,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又说道:“记得将礼节弄的盛大一些,毕竟他送了我们怎么一份大礼,不能委屈了他。”
原来在王忠嗣传来的战报里,除了玛多城里的粮草,还有伏俟城里的大批粮食。
青海湖最关键的两个城池,其一是伏俟城,其二是玛多城。
伏俟城是青海湖的要塞,掌控了伏俟城等于掌控了青海湖。
而玛多城是上高原的要塞,控制玛多城,意味着控制了青海湖与吐蕃高原的接连。
这两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以想象,也是吐蕃存粮之所。
玛多城因是受袭,只要功成,存粮必为大唐所有。
这也是当初为何裴旻会说额外的粮食来源的原因。
不过玛多城地势险峻,城里的兵卒不多,储蓄的粮食自然有限。
真正粮食充足的地方是伏俟城,伏俟城是吐蕃大军聚集之地。
达扎路恭又在伏俟城据城而守,城中粮草足够维持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裴旻并非不眼红,只是他觉得只要达扎路恭不傻就不会选择资敌的行为。
即便他要放弃伏俟城也不会将粮草留给唐军。
但是情况略有不同。
达扎路恭不算将粮食留给唐军,而是选择了另一种办法:离去前一边烧毁粮食,一边开仓任由伏俟城的百姓去仓库取粮。
这也是赵颐贞晚到半个时辰的原因。
赵颐贞若是依照原定计划行事,立刻追击,城中十万大军的存粮将颗粒无存。
赵颐贞从大局考虑,自作主张的选择分兵,一边固守粮仓,维护伏俟城的次序,禁止百姓取粮,一边救火,故而耽搁了半个时辰。
由此亦可看出,达扎路恭早已做好了就义的准备,他先一步看穿了王忠嗣的打算。
只是胜负已定,无力回天而已……
而今托达扎路恭的福,唐军从伏俟城、玛多城缴获了大批的粮草,足够十万大军一年所需。
这可比大胜还值得高兴!
裴旻毫不犹豫的下令道:“让牛仙客清点所有粮食入库,从大小勃律将食物运到前线,为我军补给。同时,调张九龄入青海湖,让他安抚民心,负责青海湖的行政事务。告诉他,从今日起,青海湖就是我大唐的疆域。一切制度文化政策,皆向朝廷看齐,另外向朝申请免青海湖两年赋税,以助发展。”
说到这里,裴旻双手一拍案几,高声道:“再传令王忠嗣,让他负责青海湖的护卫,另外择五万河陇兵入西域听我调派!”
这最后一句话,裴旻底气十足!
盛唐剑圣 第七十三章 郭李本性(二合一)
也不怪裴旻突然提高了声音。
西域这大半年的战役,裴旻打的实在有些憋屈。
实力上的差距很难改变的,这也是为何军队重治一说。
军队越强,可行性越高,指挥起来自然顺手。
阿拉伯如若秦朝一般强军的军事制度,还有信仰的洗脑加成,注定了他们的兵卒强悍。
而裴旻麾下只有从河西、陇右带来的四万兵不逊于他们,安西军、北庭军都要略逊一筹,不过也有一战之力。
其余的西域诸国的兵士,裴旻实在头疼。
也许是在唐王朝的庇佑下,他们太过安逸,战斗力很是提神。
那兵卒聚在一起,裴旻几乎以为是哪里的难民聚在一起了。
不安排兵士掠阵,都不敢让他们上阵。便是如此,每次派他们上阵,都不免提心吊胆的。
故而裴旻带来的河陇之兵压力极大,守的也极为被动。
裴旻打了十多年的仗,还是第一次给压的如此憋屈,心底憋着火。
现今青海湖战事以了,将自己手中最精锐的兵士调来,正好缓解缓解心中的憋闷。
若说哥舒翰征服南诏,让唐王朝走出了南征失败的阴影。
王忠嗣攻占青海湖就大大的刺激了唐王朝上下的民族荣誉感。
举国欢腾!
吐蕃是唐王朝的宿敌,从贞观朝的松州之战开始,一直到现在,皆是唐王朝的心腹之患。
两国之间迄今为此,百年时间,大战十数次。
其中包括大非川之战、安西四镇争夺战、青海湖争夺战、冷泉及大岭之战、素罗汗山战役、洪源谷之战,这些动辄十万上下的大规模决战。
唐蕃之间,胜负参半。
即有大非川、青海湖、素罗汗山之败,安西四镇丢失,也有冷泉、大岭、洪源谷的大胜,以及安西四镇的收复……
但是唐王朝对外战绩,痛心疾首的几次大败,皆是吐蕃造成的。
可想而知,对于吐蕃,唐王朝上至朝廷,下到百姓,心中的忌惮与敌视。
而今吐蕃赖以生存的青海湖居然为唐军攻取,这实在是天大的喜讯,大涨民众的荣誉感。
左卫将军郭子仪带着几分疲累的回到屋中,想着王忠嗣年岁与自己相差无几,已经名动天下了。
还有高仙芝,年岁比他还小,却是一战成名,现在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而自己?
虚渡十年时光,固然得到当年裴旻的引荐,得张说的器重,不住的升官,终究没有施展才华的余地。
反而为同僚议论,说他走后门,难以服众,并不能融入京畿。
这并非是郭子仪的能力不行,而是性格使然。
郭子仪的性格过于求安,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老好人,还是那种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类型的老好人。
这种老好人是最吃亏,也最令人看不起的。
要是郭子仪有显赫的身份另说,偏偏是一个寒门子弟,无任何背景。
这样的老好人,又在无多少功绩的情况下,给提拔为左卫将军,谁真正看的起他?
郭子仪想着当初与裴旻的初见,心底莫名有些后悔,忍不住念道:“要是当时自己接受国公的提携,也许不会陷入今日困境了吧。指不定西方之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想着当初,自己意图改善京畿风气的雄心壮志,顿时觉得很傻很天真。
京畿兵就是一个大染缸,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腐败,张说又得钳制,放不开手脚,他的这点力量是蜉蝣撼树。
多年下来,京畿兵原来是怎么样,现在依旧怎么样,半点都未改变。
雄心壮志都要给打磨的差不多了……
而今心中念着一事,郭子仪实在难以抉择,思前想后,夺门而出,去自己大哥郭子琇的府邸。
郭子仪找的不是他哥哥,而是住在哥哥府中的父亲郭敬之。
“父亲……”郭子仪对着面前的老者,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说道郭敬之算得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华州郑人太原郭氏家族后裔,也算是官宦世家,高祖郭进,为西魏、北周、隋朝时人;郭进之兄郭徽,为北周洵州刺史,隋朝太仆卿,是关陇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郭敬之的曾祖郭履球,在隋朝任职金州司仓参军;祖父郭昶,唐朝凉州司法参军;父亲郭通,美原县主簿、赠兵部尚书。
而郭敬之本人曾先后任吉、渭、寿、绥四州刺史。
吉州位于江西,渭州位于陇西,寿州位于江南,绥州位于关中,郭敬之任职所涉及的地域面都非常广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几乎遍及祖国各地。
这唐朝官员迁徙赴任,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船舶,这样远距离大范围的迁徙,有利于开阔人的眼界。
郭子仪自幼跟随自己的父亲,走南闯北,有今日一身才学,与这番经历密不可分。
郭敬之自身才略并不算出众,只能说是中材,可一身阅历,却尤为丰富,何况知子莫若父,一眼就看出了郭子仪心底有事,说道:“怎么了?吾儿,可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之事?”
郭子仪作揖道:“不敢瞒父亲,此来确实有事向父亲请教。孩儿身为武将,一直避免卷入朝堂争斗。今日意外得知户部宇文融与太府寺王鉷相互密谋,对付张相。张相于某有提携之恩,孩儿有今日地位,全靠张相破格提拔。宇文融或许奈何不得张相,但王鉷却是现在朝堂之上最受陛下器重的红人。他要是对张相不利,张相怕是难逃一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