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剑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无言不信
裴旻似乎一点也没有“失手”的惊愕,反而气定神闲的向自己的右方伸出了手臂,他的右手握着剑鞘,剑鞘笔直竖立着……
他看都不看剑鞘一眼。
“岂难道?”
在那一瞬之间,李隆基、李宪、李隆业、李龟年、谢阿蛮等人脑海中都有一个念头:难道他是想这样接住自己的剑?
这怎么可能?
一众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一众人都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抛在空中的剑开始下落……
秦皇剑是李隆基用天下各种精铁千锤百炼而成,削铁如泥,这从空中落下来的力量,足以削金切玉。
这要是偏了一点,裴旻这手就没有了。
秦皇剑重达五斤一两,受到力的影响,下坠的速度极快,快的让人连惊呼声都来不及发出。
但是在李隆基、李宪、李隆业这众人眼中,却有放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就见锋利无匹的秦皇剑一点一点的下落,然后精准无误的落进了剑鞘。
“锵”得一声。
剑与鞘完美的贴合在一起。
原本惊呼声变成了漫天的喝彩。
李隆基更是激动的踩在了案几上,不住的喝彩,“太绝了,太绝了!朕就觉得静远的《满堂势》差那么一点点味道,就是这个结尾,太过平淡,体现不出整体的气势。这一收尾,无疑是最大的高潮,完美的落幕。”
李宪也赞不绝口:“还以为郡王这是失误了,现在方知是我等大惊小怪,小觑了郡王这第一无二的《满堂势》。”
相比精通音律的李隆基、李宪,老五李隆业就寒颤的多。
他可不懂什么音律,但他最爱玩闹,也最懂得耍宝,用力的拍着手起哄道:“静远兄这一剑,吓得本王汗流浃背。也只有如此,才当得上《满堂势》这三个字。”
乐圣李龟年不住摇头而叹:“此剑舞一出,天下一绝,只此一家,再难重现。”
可不是如此?
当今世上除了裴旻,谁能做到将长剑甩空数丈,抬手以剑鞘接下?
要是没有这最后的收场,《满堂势》将会失色一半。
裴旻帅气的将秦皇剑丢给了高力士,由他让人将宝剑暂且收藏。
面君不配剑是理所当然的,也只有曹操、董卓之类的人物,才有资格剑履上殿。
宴会继续进行,但显然此次宴会,裴旻的《满堂势》技压全场,之后的项目,固然精彩,当珠玉在前,却也令人有些无味了。
李隆基让梨园一众下去,只余李宪、李隆业与裴旻一并喝酒聊天。
四人一起说着各种闲话。
李隆基突然说道:“大哥,之前送来的赤箭粉效果不错,府中可还有?朕这些日子服用了之后,觉得特别舒坦,可比太医署送来的赤箭粉要好太多了。”
李宪先是一怔讶异,随即说道:“还有,三郎觉得有效,回头就让下人多送些来。”
裴旻听了也不以为意。
这李隆基喜好服用赤箭粉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
赤箭粉也就是后世的天麻粉,能够止痛、祛风湿,行气活血,久服还有抗惊厥、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等效用。
李隆基也不知什么原因,天清晨都要服用一盅赤箭粉,这种习惯甚至深入骨髓,以至于一天不服用就浑身不自在。
之前李宪得到一些上好的赤箭粉,送到了宫里,想不到效果奇佳。
盛唐剑圣 第三十八章 张巡、郭子仪
裴旻听了也不以为意,这赤箭粉确实是一种固本效果不错的药材,而且李隆基也吃了十多年了,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
裴旻在长安陪李隆基玩了三日,李宪吹笛,裴旻甩剑舞,李隆业耍宝,再加上梨园豪华的阵容,安抚住了李隆基那受伤的心灵。
李隆基平时里会因为少了一个贴心的伴侣而觉得寂寞,但只要一接触音乐,与梨园一众玩到了一处,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忘去一切伤痛。
裴旻见李隆基这个状态,也放心下来,也向李隆基辞行。
在长安已经清闲了近乎两个月,裴旻也想自己的儿子、女儿了。
李隆基很是不舍,但也知西方诸事,关系重大,非裴旻不可,同意他回凉州去主持大局。
一路策马西行,裴旻想着与雷海青的闲谈,忍不住笑道:“又有一个英雄,即将展露头角了。”
他说的不是南霁云,而是张巡。
那个守一城而捍天下的张巡。
雷万春早早的定好了自己的目标,裴旻对之有救母之恩,薛讷与其有赠马照拂之情,他是义无反顾的往凉州投军的。
而南霁云也有固定的目标,他投效的对象正是张巡。
张巡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少年时就志气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者或宽厚长者,而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
其兄张晓是监察御史,而张巡为了丰富阅历,跟着张晓巡游天下,充当张晓的副手,积累行政经验。
南霁云是魏州顿丘人,出身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勇武过人,精于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张晓身兼巡视天下的职责,到了魏州调查地方官员的德行。
张巡便于南霁云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张巡鼓励南霁云投身军旅,免得一身武艺,平白浪费。
南霁云受到鼓励,欣然从军,成为了一名兵卒甲。
但是南霁云太厉害,即便是裴旻麾下的精兵强将,能够在武艺上能胜他的都不多,何况还有那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法。
一个罕见的勇将,屈居小卒,结果自然是悲剧的。
南霁云备受排挤,一怒之下,离开了军营,成了一名逃兵。
张巡闻讯后,求着自己的兄长拉了南霁云一把。
南霁云知道张巡的抱负,也不想在去军营受气,就决定跟着张巡,为其效力。
历史上雷万春加入张巡麾下,也是南霁云从中撮合介绍。
只是因为裴旻的出现,雷万春已经成为凉州军的一员了。
张巡也未辜负南霁云的厚望,高中进士,与哥哥张晓名重一时。现今张巡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职外任清河县令,南霁云也自然相随。
裴旻虽有收南霁云的心,却也没有将唐王朝所有的盖世名将、猛将都聚于自己麾下的意思想法。
南霁云追随张巡,也不是明珠蒙尘,裴旻就不特别强求了。
只是有些遗憾,但得知张巡正在一步步崛起,裴旻还是很高兴的。
雷万春倒是一脸遗憾,说道:“也不知三弟是怎么想的,裴帅如此英雄不选择,偏偏选择一文人。”
裴旻笑道:“英雄不分文武,只要能成大器,能够为天下,为家国做贡献,皆可谓英雄。张巡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物,要相信南霁云的眼光。”
雷万春一脸古怪,他觉得裴旻对他那个三弟比他自己都要熟悉,遗憾道:“末将是想跟我三弟一同并肩疆场,能够与之一同杀敌,那是何等快事。”
裴旻也不知如何接话。
都这个时间点,安禄山那个将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胖子还未出现,安史之乱,十有八九是黄了。
雷万春以后肯定是往西方发展,而南霁云跟着张巡,前景不明,想要并肩作战,机会真的不多。
裴旻只能道:“来日方长。”
**********
长安,郭子仪府。
郭子仪在府中研读兵书,因为张说一事,他受到了王鉷的厌恶,给罢免了官职,闲赋在家。
郭子仪的性子就如老黄牛,勤恳认真,甚至带着几分迂腐。
他不后悔为张说奔波,也不怪罪庙堂混乱,只是沉着心性的在府中读书,心平气和的充实着自己的干略。
“老爷,老爷!”
一个小人急冲冲的跑到了屋外,慌慌张张的叫囔着。
郭子仪道:“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下人喘着气,说道:“李相,李相来咱们府上了。”
郭子仪听得一怔,很镇定的说道:“去将李相请到会客厅,就说我换身衣裳就来迎接。”
他赋闲在家,穿着有些随便,如此见客,有失礼数。
郭子仪换了一身衣服,来客厅见了李元纮。
李元纮确实有心提升禁军的实力,今日抽得空闲,亲自来找郭子仪,想看看他是不是如裴旻说的那样。
郭子仪给李元纮的第一印象就特别的好。
礼数什么的,特别到位,一点儿也不像是一个武状元,言行举止便如文人一样,显然特别重视这方面。
两人相互交谈,李元纮越说越兴奋。
郭子仪的才略,那是没的说,让李元纮高兴的还是郭子仪的思想。
为什么郭子仪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戎马一生,为国平乱,二复西京,八子七婿,尽仕朝堂,八五高龄而终,墓加十尺,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便是因为他符合儒家的一切标准:忠君爱国,不与人争,不与人斗,遇事退让,能忍则忍,不出风头,也不越权,用权……
正因为这一切,才有了一个完人,才能成为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的绝世人物。
郭子仪的性格与李元纮可谓一拍即合。
李元纮就是担心庙堂上武将势力崛起,会影响到他们主民生的行政方略。
郭子仪如此中庸的性格,正是最完美的人选。
李元纮说道:“武威郡王再三与本相面前夸赞将军的才略,今日相聚,果然如之所言。是罕见的奇才大才,如你这般人物,明珠蒙尘,实在可惜。本相令你官复原职,并且罢免在任的左卫大将军,以你代行大将军之权,希望你能做禁军表率,开一个先河。”
郭子仪听又是裴旻举荐,心底的愧意又添了三分。
盛唐剑圣 第三十九章 桀骜不驯的原因
朔方!
朔方节度使依旧是王君毚。
作为昔年郭知运麾下的第一大将,郭知运选择了裴旻继承陇右节度使,王君毚则给他举荐为朔方节度。
王君毚在朔方一干就是十余年,他骁勇善骑射,在朔方颇具威望。
奈何时间不饶人,王君毚今年五十五出头。
以年岁来说,确实不算很大,但昔年与吐蕃作战的时候,肺部受过重创,落下了病根。
原来还未有感觉,但随着年岁的提升,近年来呼吸越来约不顺畅,平日不运动还好,稍微做些体力活,气息就跟不上,大有气背的感觉。
经过大夫医治,得知王君毚现在只能静养,已度晚年,想要继续上战场是不可能了。
到了今时今日,王君毚也体会到了自己老上司郭知运的无奈,身为边将,未能马革裹尸,而是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前线,那种不甘心的感觉,实在令人发狂。
“王节度使!”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王君毚精神一震,笑道:“是思顺吶,快些进来。给我说说,周边情况如何了?可有异样?”
大步走进屋里的是安思顺,是突厥族,西域安国人,父为右羽林大将军安波注,十六岁就为大唐效力,至今二十余年,无怨无悔,也深得王君毚器重。
安思顺说道:“还能有什么事?一切太平,除了回纥与李献忠部有点摩擦,并无什么特别之事。不论是回纥还是突厥降部,对,我们都恭恭敬敬的。”
“是啊!”王君毚苦笑一声,说道:“我这个朔方节度使,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清闲的一位了吧。裴国公……不,现在应该要改称郡王了,一仗打断了突厥的脊梁骨,打的回纥对之敬若天神。”
现今唐朝的北方唯有回纥与突厥两族。
回纥在北地草原建立王庭,已经一统了北境荒漠草原,而突厥因给裴旻歼灭十万之数,元气大伤。
不是为回纥吞并,就是向唐王朝请降,成为附庸。
北方除了一些草原马匪流寇,已无兵患。
王君毚继任所犯节度使以后,除了前几年与突厥打过几战,后来的十年里大多都是欺负欺负地方盗匪流寇了。
这边疆安稳,对于国家来说,自然是好事。
可于王君毚这样的边帅而言,却是未必。
故而王君毚这话带着几分的自嘲。
安思顺也心有所感,昔年裴旻一手促成唐王朝与回纥的联盟,他一人一剑在十万回纥中迫使回纥可汗诛杀突厥使者以及反唐族长,这值得大书特书的英雄事迹,早已传遍天下。其实还有一个哥舒翰,但是在裴旻那望尘莫及的光辉下,哥舒翰的存在感无限拉低,以至于无人问津了。
王君毚唏嘘几声,说道:“我打算向陛下请辞,告病回朝,去长安休养。”
“节度使……”安思顺心有不舍。
王君毚摆了摆手道:“我这身体,早就应该退了,只是一直不舍得而已。现在想明白了,这天下终究是你们这一辈的,我以上书表你为朔方节度使,若无意外,这朔方的未来,就交给你了。万不可大意,不管我们后方如何的安逸,但身为边帅,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警惕之心。居安思危,才能防范于未然。”
安思顺颔首听命:“末将谨记节度教诲。”
王君毚又道:“你看李光弼此人如何?”
安思顺顿了顿道:“是个人才,不,不能用人才来形容,他所表现出来的军事能力,堪称可怕。假以时日,不敢说能够与裴郡王相比较,至少也不会逊色王忠嗣,王都督。只是……”他欲言又止。
王君毚道:“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处,他为人不通人情世故,用兵多变,但处事格外死板。不服管制,桀骜不驯是嘛!”
安思顺点了点头。
安思顺在朔方军也算得上是二号人物,颇有牌面,战绩什么的也拿得出手。
作为后起之秀,李光弼理应对他予以敬重配合,但情况却并非如此。
李光弼不大将他的示好放在眼里,屡次相邀都断然拒绝,也不服管制。
这让安思顺脸上有些不好看,其实他还是很看重李光弼的。
王君毚叹道:“别说是你,即便是我,其实也管不住他。只是我对他有提携之恩,他才对我恭恭敬敬。如果不是有这层关系,我们好不到那里去……”说道这里,他摇头道:“这其实也怪不得他,当初在陇右的时候,我的老上司一直将我视为陇右的接班人来培养。后来他选择了裴郡王,除了裴郡王确实比我适合之外,还有另外一点,是后来他才给我说明的。他是怕我受到欺负,如果那时是我继任了陇右节度使,下场必然会让裴郡王排挤出去。”
“我与裴郡王有过接触往来,了解郡王不是那种人,所以很奇怪为什么我那老上司会怎么说。直到李光弼越发的出色,我才明白这个道理。很多事情,未必就是有心的。李光弼未必就真的桀骜不驯,只是他个人能力水平太强,我们压不住他。”
“要是当年我接任了陇右节度使,裴郡王就是我的部下,或许他不会真的与我为难,但是那个时候,是我听他,还是他听我?我才是陇右节度使,我怎么可能让部下反客为主?矛盾摩擦必将衍生,一次两次或许还能忍受,次数一多,不是敌人也是敌人了。你觉得真要斗起来,是我赢,还是裴郡王赢?”
安思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说话了。
王君毚说道:“所以呀,我那老上司看的还是很准的。我估计他有也那种压不住郡王的感觉,只是他一方面身体不适,另一方面也到了年岁,看的比我们要开。李光弼多半也是这样……”
“我给你支个招。你不是有一个女儿还未出嫁?李光弼也是未婚,我看着能不能撮合撮合,要是他娶了你的女儿,你就是他的老丈人。他再如何的桀骜,还能对自己的老丈人不敬?”
安思顺顿觉有理,自己那个宝贝女儿要相貌有相貌,还不跟中原女子一样柔弱,精于武艺,李光弼是契丹族人,没有道理不喜欢。
李光弼才干家世都尤为出众,自己的女儿跟了他,也是一个好的归宿。
盛唐剑圣 第四十章 一封推荐信
回到凉州的裴旻,第一时间就提升了李林甫的地位,让他接管了张九龄的一部分工作。
对于李林甫这样的人,裴旻现在用的很是顺手,同时也懂得一点,李林甫不是常人,也不能以常人的思想度之。
就如张九龄、王之涣、王维这些人,这类人的节操极高,自身的欲望极低,只要给他精神思想上的满足,即便不给他们工资,他们也会无怨无悔的为你卖命。
而李林甫却不一样,对待李林甫,你必需要满足他个人的权力欲望。
让他觉得你器重他,你重视他,唯有这样,他才会为你卖命。
不然以李林甫的节操,离你而去,那都算轻的。保不定就跟《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一样,再后背后捅你一刀,踩在你的尸体上为自己的前程铺路。
真以为历史上的口蜜腹剑只是说说的?
故而李林甫在长安立了这般大功,裴旻要是没有任何表示的话,凉州这一亩三分地,李林甫定不会待下去。
李林甫多次帮裴旻大忙,裴旻用着也很顺手,还不舍得将他除去,只能选择满足他在这方面的欲望。
反正张九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青海湖处理青海道的开通,以加重青海湖在唐王朝的地位,短期内是无法估计河西、陇右之事的。
裴旻今日占据了青海湖,就没有想过在还回去的道理。
张九龄留下来的诸多事情,也只有李林甫搞的定。
至于王之涣、王昌龄、王翰、牛仙客这些人,都要逊色许多。
反正裴旻这里看着,李林甫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李林甫得到了重任,果然喜笑颜开,认认真真的处理着新到手的政务,将一切都处理的妥妥当当的。
这一切裴旻看到眼中,也颇感欣慰。
这一天,裴旻意外收到了一封朔方的来信。
看着信封的落款,居然是朔方节度使王君毚。
对于王君毚,裴旻还是有着一定印象的,两人多次并肩作战了。只是后来他去了朔方,也就断了往来。
这关系就是越走越亲,长时间不往来,关系也就淡了。
裴旻见十年没有联系的人突然联系自己,有些意外。
拆开来了信,看着信中的内容,霍然而起。
信中的内容居然是关于李光弼的。
裴旻自然听过李光弼的大名。
后世人常说李家出奇葩,这一点也没错。
李隆基是唯一一个盛世皇帝,除了他找不到一个出生于忧患,独挑大梁,立下赫赫武功,又于自己作死,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败光的君王。
而他的儿子李亨,也是唯一一个崛起于战乱之际,没有匡扶宇宙之才,反而处处拖后腿,却能克定大局的皇帝。
李隆基自不用说,李亨继位后,号令天下兵马勤王,他的大决策几乎没有正确的。
他用房琯为平叛主帅,一个月败光勤王军,导致不得不想回纥求救。
他不同意谋士李泌的建议趁乱直捣叛军老巢的计划,错失良机,导致安史之乱的灾难无限扩大。他用鱼朝恩牵制郭子仪,导致郭子仪兵败,用鱼朝恩牵制李光弼,导致李光弼兵败……
都是坑天坑地坑队友!
遇到唐王朝这种大动乱,遇到李亨这样巨坑的皇帝,安史之乱硬生生的给结束了。
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上天赐予的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盖世名将。
靠的是一腔热血的张巡、许远、颜杲卿、雷万春、仆固怀恩这些深感唐王朝恩德的名臣良将。
一个个的忠臣良将就是顶着一个拖后腿的皇帝,硬生生的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毫无疑问就是李光弼。
在裴旻眼中,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应该更要在郭子仪之上。
李光弼用兵之灵活多变,战略大局之精准,令得他多次击破贼寇的软肋。
中兴第一功,李光弼是当之无愧的。
郭子仪之所以出名,在于他的中庸,懂得进退,换句话说就是政治觉悟高明,但比起真正的用兵,郭子仪应该会逊色李光弼一二。具体用个数据来形容,郭子仪的统帅若是九十八,那李光弼就是九十九或者一百。
这能够得到李光弼的消息,裴旻实在是有些开心。
毕竟人才难得。
认真的看下去,裴旻嘴巴都要笑歪了。
这居然是一封介绍信,信中的内容正是要将李光弼介绍给他,希望李光弼能够在他麾下任职。
原来王君毚知道李光弼的脾性,他要是一离去,安思顺压根止不住李光弼,反而可能会因为少了自己的存在,令得两人败坏朔方兵事,故而动了撮合李光弼跟安思顺女儿的用心。
结果李光弼根本不领情,也不知什么缘由,李光弼不但不接受娶安思顺的女儿,还直接弃官不干了。
态度之坚决,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王君毚心底有火,但也实在怜惜李光弼的才华,不忍心将李光弼的干略给埋没,于是将之介绍给裴旻,希望裴旻能够好好的治一治李光弼那桀骜不驯的脾性。
“这简直就是刚刚瞌睡,就有人送了枕头!”
裴旻大喜的笑道,之前他想将郭子仪收为己用,但是郭子仪的脾性,实在不讨他喜欢,双方根本不是一路人,也就不强求了,但是心底还是有着小小的遗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