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谷飘香
“哦”纪小萱心说,原来如此,难怪手头这么大方?这是弄了一桩美差啊!
说起来,这家伙如果不是特别粘人,倒是没啥大毛病。他头脑灵活,嘴巴又甜,眼皮子也活泛,属于特别招人的那一类。等改革开放了,这种人会混得如鱼得水吧?日后的那些大款富豪也都是这一类吧?
纪小萱对杨卫东的看法虽然有了改观,可心里却丝毫未放松过。无论如何,他都有点玩世不恭,带着高干子弟所特有的轻浮,平日里嬉皮笑脸的没个正行,可到了大事上却毫不含糊,这种复杂的性格不是平民百姓所能了解的,也不会被人轻易猜透。
当然,这跟她也没什么关系,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到了十二月。
北方进入了“猫冬”时节,户外活动大大减少了,平日里大多呆在屋里。可部队上却没闲着,除了冬日集训,政治思想工作又提到了首要位置。
这段日子,首长天天忙着开会,很少在家。苏阿姨也是加班加点,晚上还要赶到单位去参加学习讨论。建华和建军他们也在学校里开展活动,天天忙着写心得汇报思想争当积极分子。只有纪小萱的时间稍微宽裕一些,就挖空心思地做好后勤支援。
到了十二月中旬,后勤处把她们这些服务员也组织起来,搞起了学习班。
她们分成了几个课外小组,下午都集中到办公室里读半个小时的报纸,听听广播关心一下国家大事。这么一来,她跟其他服务员的接触也多了起来,对大院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那些小道消息和八卦传言,也钻进了她的耳朵里。
听说,赵建国和杨卫东都曾是大院里的风云人物,可谓“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直到后来赵建国毕业参军离开了大院,才被新的孩子王所替代。不过,二人可谓大院里的传说,一提起来都知道,小一辈的也充满了敬仰。
更可贵的是,他俩出名不是靠参加什么运动,而是把战略战术应用到了日常演练之中。在大院里,强者靠得不是拳头,而是头脑和组织动员能力,而赵建国恰恰具备了这一点,也因此获得了同龄人的拥护。
他们都很服他,也愿意听他指挥。而赵建国也好好地过了一把指挥瘾,他带着一群少年男女,就像他的父辈那样把cào场变成了演练场,把林带田野变成了战场。在几大“战役”中,他所率领的蓝军一举击败了对方,日积月累便成了大院里的“常胜将军”。
纪小萱听到这些,忍不住笑了起来。
每个年代都有其引以为傲的地方。在六七十年代对军人的崇尚是无与伦比的,也是青少年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虽然她没有参与其间,可也能想象出那种激荡人心的画面,也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相比起后世,这个时代的青年充满了理想和信念,不但有着报国热情还有着付诸于行动的勇气和决心。不论金钱不讲究吃穿,只是怀着满腔热血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终生。
想想这些,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激动,甚至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
她想,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优越性吧?在物资生活上虽然是匮乏的,可jīng神世界却是富足的。没有空虚没有寂寥,只有对国家的热忱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而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更显得弥足珍贵。可惜,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将一去不复返了,那光荣和梦想也只能留在记忆之中。
纪小萱忍不住扼腕叹息。
对赵建国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她想,他那冷峻的气质,他那人格魅力也源于此吧?如果放在后世,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人物吧?
*
到了月底,年终总结开始了。
各级单位部门的聚餐是免不了的。后勤处也采购了一批食材,准备搞一场会餐。不知怎的,小纪同志的手艺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后勤处的廖同志就找到了她,想请她过去帮忙。
“小纪同志,若有接待任务,就过去搭把手吧?”
纪小萱请示了苏阿姨之后,就痛快地答应下来。想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权当做好事给部队上做贡献了。
这天下午,她跟着廖同志去了小食堂。
一进伙房,就把她吓了一跳。原来炒菜锅有这么大?估计有一米多宽的口径,一锅下来炒个十几斤菜都没问题。炒菜的锅铲子更是惊人,那是一把铁锨,炒菜时炊事员得站在锅台上,双手抓着铁锨奋力翻炒。若力气不够,这活儿根本就干不了。
她瞪着眼睛吸着嘴,参观了一圈。
心说,这个她可拿不下来,若硬着头皮蛮干只怕会影响到厨艺发挥,闹不好还会掉进锅里弄个工伤,这可是冒着生命危险干革命啊!
好在管后勤的同志看她年纪小力气也小,就给她安排了一个轻简活儿。
“小纪,你过来,这边是小灶主要负责接待饭”
纪小萱赶紧点了点头。心说,这还差不离,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她回到家跟苏阿姨一说,苏阿姨笑得咯咯的,还说:“小纪啊,以后你就是开小灶的大师傅了。”她腼腆地笑了笑。心说,炒菜做饭还不是小菜一碟?
熟悉了伙房之后,纪小萱了解到这种“接待饭”不是常有,也不算太累。第一次接任务时,她炒了个两荤两素,还有一位张师傅在一旁给她搭了把手,把她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可是大厨的待遇啊!也不用洗洗刷刷,也不用切菜,只要掂着锅炒炒就成。
还有,这活儿也不算白干。她去一趟,伙房里不但管饭,还让她带点东西捎回去。这么一来,家里的食材就多了一些,时不时地就能做点好吃的。
小纪同志的表现,苏阿姨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元旦前夕,就跟她说:“小纪,快过元旦了,抽空进城买点东西吧?”
纪小萱一听,高兴坏了。
她想去市里买那种牛nǎi味的高级糖果,还有一种龙虾糖是京城特产可抢手了。若给家里寄回去一袋,小秋妹妹不知会稀罕成啥样子?
可进城一趟又谈何容易?她还是那次去车站送饭进了趟城,自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大院。
七零娇甜小保姆 32.第 32 章
*
苏阿姨也知道进城一趟不容易。
见卫东经常开车回来, 说是单位里的公车, 他开着办事用的。院里想进城的大多搭他的便车,他也没啥架子总是有求必应,人缘也愈发好了。
于是,跟小纪说道:“小纪啊,进城的事阿姨去跟卫东打声招呼,看他什么时候从市里回来?到时候随着一路过去”
“唔”纪小萱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
心说, 她可不敢单独坐他的车, 别上去了就下不来了。还有搭了顺风车回城时咋办?总不能跑着回来吧?还是再等等吧,瞅着合适的机会再出门不迟。
这事就这么搁下了。转眼到了三十号, 对纪小萱来说是个特殊日子,因为这天是她的生日。
她一直说自己十六了,其实今天才是正日子。家里没人知道这个,她就自个儿悄悄地过了过。早晨吃了一个煮jī蛋, 中午吃了一碗长寿面, 晚上做了一个砂锅豆腐,热热乎乎的一天, 安安静静地就过去了。
临睡前, 还对着远方念叨了几句:“爹,娘, 女儿十六了,是个大人了”说着, 就钻进被筒子里只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记得往年过生日时, 娘总让她拿着煮jī蛋在头上滚一下说是太太平平的, 妈妈也一定会煮茶jī蛋让她卷着大饼油条吃,想想这些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有家人陪着可真好啊!像小秋妹妹就巴不得天天有人过生日,这样就能跟着沾点光吃个煮jī蛋了。今年她在外面过,不知小秋还记得不?想着妹妹蹦蹦跳跳、开开心心的样子,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时候,她觉得自己更像七十年代的纪小萱,被亲情血脉牵引着总是割舍不下。而后世的妈妈还有启文离得更远了,就像一个遥远的梦可望而不可及。她想,这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吧?这种能力与生俱来,不知不觉间就被同化了。
*
十二月三十一号,是今年最后一天了。
为了迎接新年,大院里搞起了文体活动。虽然不像“国庆节”那样场面宏大,可也着实热闹了一番。
拔河比赛是每年必有的保留项目。参加比赛的队伍有十几支,由各机关单位组成,队员们虽然不像基层连队那样都是个顶个的壮小伙子,可文职军官也不是吃素的。只见大cào场上人山人海,哨子“哔哔”地响着,“加油加油”的呼喊声震天动地,最后还拔断了一根绳子,惹得观众们哄笑不已。
到了晚上,大礼堂里举办了机关单位歌咏比赛。
各部门都上去拉歌亮个了相,就连首长们都参与其中。像参谋部就排练了一个大合唱,一群作战参谋们随着军乐整齐划一地登上了舞台。赵参谋长就站在正中间,张着大嘴唱得特别起劲。医院里也组织了合唱队,苏阿姨她们光排练就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一登台就赢得了阵阵掌声。
纪小萱也跟着建华去看热闹。她俩站在最后一排,伸着脖子朝前面瞅着。
台上军歌嘹亮,台下掌声雷动,这让她想起了念大学那会儿,每年“元旦”学校都要举办一场迎新晚会,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那种记忆跟青春热血融为了一体,可惜毕业后就再也没有那种激荡人心的感觉了。
晚会持续到十点半,便结束了。
散场时,却意外地碰到了杨卫东。他穿着军大衣跟一位女军官站在门廊处,正侧着脸说着话儿。一看到她们,就扬起胳膊冲着她们招了招手。那位女军官也转过脸来,原来是陆红梅。她朝她俩笑了笑,热情地打着招呼。
见建华过来了,就拉着她的手亲热地问道:“建华,最近你哥来信了吗?”建华眨了眨眼,信口说道:“红梅姐,我哥来信了,还在信里问候你们几个呢!”
听到这话,杨卫东撇了撇嘴说道:“建华,净说瞎话!我可知道建国同志忙得很哪,去了俩月电话没有,信也没有,早把哥几个给忘了”
“哎,卫东哥,我说得可是真真的,昨儿那信的最后明明白白地写着,说见了卫东同志请代为转告,就说我心里一直念着他们,等到放寒假时要lún流请客,一个都不能少”
“切,建国同志到现在还惦记着吃哪?这思想觉悟到哪里去了?”杨卫东说着,绷不住笑了起来。
陆红梅暼了他一眼,他赶紧止住了笑,还冲着她挤了挤眼。不想,被建华瞧见了。她意味深长地瞅了瞅他俩,觉得情况有些不对。
纪小萱站在一旁,没有言语。她知道建国同志的确写了信,是苏阿姨从医院拿回来的。说建国来信了,还特地寄到了医院里。她瞅了瞅那信封,上面的字迹遒劲有力就跟他人一样,估计是练过硬笔书法吧?
正想着,就见杨卫东跺了跺脚,提了个建议。
“哦哟,好冷啊,咱们跑着回去吧?”
“好啊!”几个人答应了一声,就结伴朝家跑去。
一路上,笑声不断,也不觉得冷了。
进了院子,杨卫东先把陆红梅送到了家门口,看着她进了屋才去追建华她们。
在九号楼前,他停下了脚步。抬眼看着纪小萱,笑着说道:“哎,听苏阿姨说你们想进城逛逛?明天我休息正好要去市里,想搭车的就赶紧报名哦”
纪小萱还未吱声,建华就抢着报了名,还拉着她一起说做个伴儿。她想,有个做伴的那就去吧?
*
第二天是“元旦”节。
天气格外寒冷,就连窗户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花。因为要出门,纪小萱和建华都做好了准备,早早地等在了客厅里。
“哔哔,哔哔”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了院门外,杨卫东坐在车里按着喇叭催促着。
纪小萱和赵建华穿着军用棉大衣,裹得严严实实地出了门。可刚往门口一站,就觉得直冻脸。这天可真够冷的,二人小跑着上了车。见陆红梅穿着灰大衣坐在副驾驶位上,不觉有些惊讶。
“红梅姐,你也进城啊?”建华好奇地问道。
“嗯,去买点东西”陆红梅随口应道。
纪小萱也注意到陆红梅穿着一身便装,脖子上还系着一条灰黄相间的方格围巾,显得格外素雅。她这身打扮跟往日有很大不同,那泼辣劲儿也少了几分。
而杨卫东依旧穿着军用棉大衣,戴着白线手套。他两手握着方向盘,瞅了瞅了三位女将,笑嘻嘻地说道:“都坐好喽,准备出发了”
说着,一踩油门车子便跑了起来。
陆红梅随手打开了收音机,里面正播报着 “元旦”社论。听着那铿锵有力的话语,纪小萱也有点激动。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定会有新气象吧?
吉普车驶出了大院,往城区方向而去。
一路上,杨卫东对陆红梅格外关心,言语间也颇为尊重。建华注意到了,就用胳膊肘捅了捅纪小萱,还跟她交换了一下眼神,一副心照不宣的样子。
纪小萱顿时明白了,这家伙八成在追红梅姐吧?他也准备正儿八经地谈对象了?想着陆红梅上次来家里送照片,跟赵建国挺说得来的,好像对他有点意思?可现在,却跟杨卫东走得很近?
她心里有点遗憾。难道像陆红梅这么聪明的女孩子,也架不住杨卫东的猛烈攻势?
看来,这家伙确实有点能耐,也很会讨女孩子的欢心。只要他想对一个人好就豁得出去,更拉得下脸来,再骄傲的女孩子也有其弱点,换做是谁都想听几句软话吧?而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一点。
瞧他以往的风格,再瞧瞧他对陆红梅的态度便明白了,平日里跟她们这种小姑娘只是调侃一下,耍耍嘴皮子而已。要动真格的,还是从他那个圈子里挑选。这就是等级之差,只要是那个圈子里的都明白这种界限,平日里玩归玩,到了某个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收敛起来了。处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一旁围观就好。
*
进了市区,杨卫东带着她们直奔百货商店。
在糖果柜台前,三位女将都称了二斤糕点,买了二斤nǎi糖和龙虾糖。建华又去文具柜台前转了转,最后啥也没买。
见她们都完成任务了,杨卫东就带着她们去了服装柜台。那里有卖围巾的,他拿起两条比了比,还让陆红梅帮他参考一下,说是给他妹妹买的。陆红梅选了一条红方格的,杨卫东就呵呵笑着付了钱,包好后搁进了挎包里。
看看时间还早,又带着她们去后海逛了逛。见一群小青年们正冒着严寒在场内滑冰,顿时来了兴致。他去柜台那边租了几双冰鞋,鼓动着她们下场。
纪小萱平衡性不好,哪敢玩这个?她说,她来看东西死活不肯下去。杨卫东就拉着陆红梅和建华下了场。
建华滑得很溜,陆红梅也是身手灵活,那杨卫东就更不用说了,只差在冰上翩翩起舞了。纪小萱十分羡慕,想着有机会了也要去学一学。
滑了一会儿,建华和陆红梅都出汗了,就上来喝茶休息。杨卫东站在围栏处,鼓动着纪小萱下场练习一下,纪小萱摇着头就是不肯。
陆红梅一见,就放下茶碗,热情地说道:“小纪,不要怕,我来教你!”说着,就给她讲了讲滑冰的基本要领,还做了几个示范动作。
“看,就像这样把腰压下去,两臂向后甩要保持好平衡,pì股撅起来,脚向后蹬着交替着前进”
看到红梅姐如此轻松,纪小萱也壮起胆子下了场。
可刚一下去就歪倒了,陆红梅赶紧拉着她,晃了几下总算稳住了。她回顾了一下基本要领,把腰压下去了可两腿却不听使唤,摇摇晃晃地根本就站不住。
就在这时,杨卫东“哧溜一下”滑了过来。他一把抓着她的胳膊,大声说道:“红梅,你拉着那边”说着,俩人带着她滑了起来。
“把腰压下去,重心降低”建华也在一旁大声指点着。
渐渐的,纪小萱找到了感觉,觉得滑冰也不算啥难事嘛!正在得意,就觉得手臂被松开了,她继续朝前面滑去,还开心地喊着:“看看,我学会滑冰了”
这一高兴不当紧,腰又直了起来。这下可好,她在冰面上前后晃了两下,就“啪叽一下”摔了个pì股墩。好在穿得厚实,倒也不疼。
“哈哈”杨卫东笑着把她拉了起来。
她站立不稳,差点扑在他怀里。杨卫东趁势揽着她,还在她腰里捏了一把。她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可那人却装模作样的跟没事人似的,还冲着红梅大声喊着:“哎,看那边玩接龙哪,咱们也过去吧”
刚才那一幕,没人注意到。可纪小萱却戒备起来,她拉着建华再也不敢松手了,直到脱下冰鞋才松了口气。
七零娇甜小保姆 33.第 33 章
*
纪小萱是不敢再滑了, 可那三位却是意犹未尽。
建华跟她说, 后海冰场很有名,场子大,还分了几块区域,可以滑冰、打冰球、滑冰车,可热闹了。她见那边玩起了冰车接龙,就嚷嚷着要过去。
“卫东哥, 咱们去玩冰车吧?还能省点力气”
“好咧!”
杨卫东答应了一声, 就跑过去租了两台冰车。
这种冰车很简单,是用两把小椅子一前一后焊接在一起底下装上两条滑板, 手持冰橇用力一拨楞便可向前滑行。一台车可以坐两个人,前面的人扶着把手掌握方向,后面的人手持冰橇用力一划,就可以“嗖嗖嗖”地前进了。
杨卫东和陆红梅坐在前面一台, 这样就可以拖着后面的冰车前行。纪小萱和建华坐在后面一台, 跟前面的车挂在了一起。
“开动!”杨卫东一声令下,在前面带路。
刚开始没掌握好技巧, 滑得很慢。不一会儿, 胳膊就累得酸疼。他看到前面有两个戴棉帽子的小青年划得很溜,就把自己的车连了上去。那俩人不错, 就拖着两台冰车“嗖嗖嗖”地滑了起来。
他俩是头车,很快就吸引了几台冰车加入进来玩起了接龙。不一会儿, 就搞出了一条长龙车队, 有二十多台冰车连在了一起, 在场地里“呼啦啦”地跑着,很是拉风。
可一到拐弯处,车尾巴上就有冰车掉下来歪在了冰面上,惹来了一阵哄笑。旁边看热闹的也在后面帮着推车,结果车速越来越快,掉队的也越来越多。
杨卫东他们在前面,跟着车头猛跑,倒是一点也未受到影响。纪小萱从未玩过这个,兴奋得大呼小叫。玩到最后两条胳膊都没了力气,从冰场上下来时都不会走路了。建华见了,捂着嘴直笑。当然,她也好不到哪里去,两条腿就跟没了似的麻木不堪。
这会儿快十二点了。杨卫东想请她们去饭店里搓一顿,可建华拉着纪小萱说:“卫东哥,甭破费了,还是回家吃吧?”
陆红梅也说:“卫东,今儿太累了改天再请吧?”
杨卫东一听,便答应下来。
他开着车,拉着三人往城外驶去。走到半道上,见后排那两位都闭着眼睛睡了起来,就跟红梅说着悄悄话儿。
陆红梅也有点乏了,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
到了郊外,杨卫东把车停了在路边。就从挎包里取出了那条红围巾,递给了陆红梅,笑着说道:“红梅,这个送给你了!”
“这这不是给卫萍买的吗?”
“呵呵,她有一条,这条是专门给你买的”
“啊”
陆红梅有点犹豫,觉得收礼物不太好。可杨卫东却不由分说把东西塞到了她手中,笑嘻嘻地说道:“红梅快拿着,这是新年礼物,必须得收下”
“唔,那就谢谢了!”
陆红梅拿起来,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还对着后视镜照了照。红艳艳的,跟她的灰大衣很衬,也显得气色很好。她有点欢喜又有点惆怅,觉得收了礼物就跟卫东有了某种关系,也跟过去划上了句号。可心里呢?就这么把建国放下了?
杨卫东见红梅收下了礼物,心里乐开了花。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这么做?可见红梅开心也跟着高兴起来。
“走喽!”他一踩油门,吉普车便跑了起来。
陆红梅见杨卫东笑得就像个孩子,心里也有所感触。最近一段时间卫东在追她。开始还不觉得,可日子久了也有点心动。
这会儿看他开车的样子,觉得特别帅气。
说起来,她一开始关注的是建国,可卫东透了个消息说建国这次回来跟卫萍见了面,还单独谈了话。卫萍很开心,家里人也为她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她情绪有些低落。卫萍喜欢建国,她早就知道。可建国是个啥态度?却不甚明了。听卫东这么一说,她隐隐觉得建国也喜欢上了卫萍?
记得汇演那天,她看到建国跟卫萍在后台说话,态度很是亲昵,心里就不大舒坦。他们是邻居,从小一块儿长大关系很近,而她呢,也是建国和卫东的好朋友啊!可见了面说起话来,建国总是坦坦荡荡的,把她当成了哥们毫无男女之意。她想试着改变,也刻意去接近他,甚至觉得他们也有可能。
可卫萍一chā进来,这情况就变了。卫萍可是大院里的一枝花儿,有才有貌,喜欢她的人不要太多,即便是建国也不能免俗吧?
一想到这个,她就有点泄气。觉得自己也不差,凭啥在一棵树上吊着?他们这一伐里拔尖的不少,不光是建国,卫东也出息了。听说他在市里混得不错,妈妈也常在她耳边叨叨,说李阿姨很喜欢她话里话外也透了点意思,让她认真考虑一下。
她想了想,对卫东也不是没有感觉,只是觉得这个人不够稳重,不是她欣赏的类型。可现在建国喜欢上了卫萍,自己又何必耗着?再这么下去,她的自尊心也受不了。赶上卫东在追她,就放下架子跟他接触得多了点。虽然未应承什么,可见卫东小心迁就的样子,虚荣心也得到了满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