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甜小保姆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金谷飘香
俩人一个擀皮,一个包馅。
纪小萱说:“先煮几个尝尝咸淡,这样更保险一些”
正忙着,建华也探头进来了。她尝了尝煮好的饺子,说盐味正好。见大哥在擀饺子皮,就嚷嚷着:“小纪,我也要包”
纪小萱让她去洗洗手,还跟她说:“建华,一会儿包慢一点,饺子边一定要捏紧了,不然会漏馅的”
“好咧!”建华一边答应着,一边下了手。
这包饺子看着很简单,可一上手就知道了。纪小萱包得圆滚滚的,弯弯的,就像一道道小月牙卧在锅拍上,一圈一圈排列得整整齐齐的。而建华包得瘪瘪的,歪七扭八的没个形状,还有几个捏得馅子都冒出来了。
赵建国故意皱着眉头,说道:“建华,把你包的都放在一边单独煮,省得把一锅饺子都给沾坏了”
“哼,你包得好?那你来试试?”建华很不服气。这饺子不好包,尤其是素饺子,馅是散的很不好掌握。
“呵呵,看哥给你包一个”
说着,赵建国便示范了一个。他包得虽然没有小纪那么好看,可也饱满圆润像个小元宝,气得建华嘟着嘴,可手不当家也没法子。
三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包了三锅拍。最后,搁不下了就摆在案子上。看那饺子白白胖胖、整整齐齐地卧着,很有成就感。
这时候,建军从外面回来了。
他顾不上洗手就一头扎到了厨房里,跟大哥打了招呼,就围着饺子检阅了一番。还吸了吸鼻子,说赶紧下饺子吧?肚子都快饿扁了。
*
苏阿姨回来时,已经五点半了。
她接到建国打来的电话,知道儿子回来了。一进门,见饺子包好了,水也烧开了,就等着下锅呢。
“小纪,开始下吧,一会儿首长就回来了”她吩咐道。
纪小萱答应了一声,就抽开火准备下饺子。还调了一碗醋汁摆在了饭桌上。
这天晚上,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素饺子。
这饺子皮薄馅多,味道十分鲜美,一点也不亚于肉饺子。赵参谋长吃得兴起,大声夸道:“小纪啊,这饺子馅调得就是好啊,全军区恐怕也吃不到这么鲜美的素饺子啊”
纪小萱听了抿着嘴直笑。
看看吃得差不多了,就盛了一碗碗面汤端上来,喜滋滋地说道:“吃了饺子得喝点面汤,这样才好消化”
一家人刚喝完面汤,杨卫东就急火火地赶来了。
他一坐下,二话不说先吃了两大盘子,撑得直打饱嗝。还笑嘻嘻地说道:“小纪师傅啊,这个饺子太好吃了,快把那秘方说说”
赵建国忍着笑,一本正经地说道:“东子,既然是秘方哪能随便乱说?”
纪小萱也颇为自豪。
心说,这美食无论到了何时都很受欢迎啊!至于介绍经验?跟那家伙说了他也记不住。
*
第二天上午,赵建国正在书房里看书,就听到院里传来了响动。
原来是后勤处的廖同志来了。
他找到纪小萱,凑到大棚跟前瞧了瞧,兴奋地说道:“小纪同志啊,跟你说个好消息,瓜菜班的实验大棚里也长出了绿苗,看着比这边更旺一些”
“是嘛?估计是那边的地肥,棚子也大,生长条件要好一些”
纪小萱也很高兴,只要能种出蔬菜怎么都是件好事。
而廖同志今天过来是想请小纪同志去参加座谈会,说大家集思广益总结一下经验,争取多培育出新鲜蔬菜来。还说,这也是为首长和广大指战员们搞好后勤服务啊。
纪小萱一听,就满口答应下来。
可到了那里总得提点建议吧?想着后世吃的平菇、香菇、金针菇什么的都是人工培育出来的,要不就讲讲这个?
她拿定了主意,就收拾了一下准备出发。赵建国见了,也想跟着去听听。他的直觉告诉他小纪同志又有了新想法,没准又搞出什么新发明了。
七零娇甜小保姆 36.第 36 章
*
赵建国穿上军大衣, 随着廖同志和小纪去后勤处。
他注意到小纪裹着军用棉大衣块头大了许多, 跟昨天那个穿花棉袄的小姑娘有了很大不同,看着也像个大人了。见廖同志走路很快,小纪小跑着才能跟得上,就刻意放慢了脚步好等等她。
而纪小萱跟赵建国并肩走在一起,感觉也很奇妙。
他个子很高足有一米八几,她才勉强到他的鼻子下面。以前还不觉得自己矮, 这一比就显现出来了。心说, 十六岁了是不是还能再长长?可又一想,即便再长也不会往高里去了, 顶多是横向发展,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长呢。
说起来,大院里的女孩子大多个子很高,像陆红梅和杨卫萍都是身材高挑俊俏挺拔, 让人有一种仰视的感觉。
她想, 这个恐怕跟吃得有关?可大哥不是也很高嘛?他吃得恐怕还不如她呢!看来还是遗传基因起了作用,她随娘这辈子也不会长成大高个了。
不知不觉, 就到了后勤处。
吕班长等多位同志已经等在会议室里了。见小纪同志来了, 就站起来做了介绍,说:“同志们, 这就是小纪同志,大棚蔬菜的点子就是她提出来的”
大伙儿一听, 就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射过来, 弄得纪小萱挺不好意思的, 脸也红了起来。
赵建国站在一旁用眼角余光一扫,心里莫名一动。这时候的小纪同志好像又变成了那个穿花棉袄的小姑娘,一脸羞涩,稚气十足。
座谈会开始了,是由廖同志主持的。
纪小萱在前排坐着,听大伙儿一个接一个的发言。lún到她时,就提到了种植蘑菇。说这个不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都能在棚子里培育,像最常见的平菇,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产量也大,如果掌握了这门技术,就能缓解冬季吃菜难的问题了。
一席话,说得同志们都兴奋起来。
对蘑菇,大家并不陌生。每年春季到秋季,田野间林带里都能见到,一丛一丛的,白白嫩嫩的,吃起来很可口。这些都是野生的,若说人工培育也听说过,通常是把几截椴木或柏木放在yīn暗cháo湿的环境里让其发出蘑菇来。这种方式产量不高,口感更接近于野生蘑菇,真要在棚内大面积种植还是头一次听到。
“这个种植技术,怕是一道难关”吕班长想了想说道。
大伙儿又把目光转向了小纪同志,就像她是个养菇能手似的。
纪小萱心里直发虚。
心说,种蘑菇她也只是听说过,具体怎么弄却是一窍不通。记得后世那些种植户培育蘑菇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用锯末或稻草灰发酵的,但细节怎样却没有什么印象。
好在座谈会是集思广益,以探讨为主。对于怎样才能种出蘑菇?大家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想出了各种点子。
廖同志说:“技术问题不用怕,咱们可以去植物研究所请教一下。另外,看看能不能从那边弄一些菌种出来?”
听了这话吕班长最积极,当场就拍着xiōng脯接下了任务。说只要有技术、有种子就一定能培育出新鲜的蘑菇来。
纪小萱一听,总算松了口气。
心说,她负责出点子就好,具体工作就交给同志们来完成吧?
赵建国坐在后面旁听,也是兴致勃勃。
作为指挥系的学员,为何会对后勤工作感兴趣?他未及多想就参与了进来。对一名未来指挥官而言这显得过于冲动了,他想就权当做研究吧?
*
座谈会胜利结束了。
临出门前,廖同志握着纪小萱的手,郑重地说道:“小纪同志,谢谢你!”
“廖科长,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纪小萱一脸谦虚地说道。
她想,凭她的眼界和后世经验出几个点子不算什么难事。想着以后就有蘑菇吃了,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了蘑菇的各种做法,嘴角也微微翘了起来。
赵建国一看到她这种表情,就猜到小纪同志八成又在琢磨吃的?一想到吃的,心底就变得柔软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他和小纪并肩走着,忍不住问道:“小纪,这些知识是从哪里学来的?”
“嘻嘻,以前在老家时有社员种过蘑菇,所以就想起来了”
纪小萱说得很含糊,可赵建国却觉得很不一般。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想出来的,她的确与众不同,就像一座宝库一挖总能挖出好东西来。
他还想再问问,就听到有人在喊他。
“建国!”
他抬眼一看,见卫萍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还朝他招了招手。
“卫萍”
赵建国停下脚步,跟卫萍打了声招呼。杨卫萍却下了车,单手扶着车把跟他说起话来。
纪小萱还要赶回去做饭,就先走了。不知怎的,她的情绪有些低落,刚才的那股兴奋劲儿也烟消云散了。
看到杨卫萍,就想起杨夫人来家的那次她跟建国同志在书房里单独说话。再次见到她,又一次印证了那种猜测。
她想,她终究是要离开的,还是管住自己的心远离这一切吧。
*
纪小萱回到家里,就听到电话响了。
接起来一听,是找赵建国的。心说,建国同志回来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家里又要热闹起来了。
她进了厨房开始做午饭,电话又响了。
是赵建国打来的,说是中午有事不回来吃饭了。她想,是跟卫萍在一起吗?是去杨家吃午饭吗?她想管住自己不去cào那个闲心,可挡不住思绪乱飞啊。
中午苏阿姨回来时,也问起了建国。听说他在路上碰见了卫萍,就笑着说道:“不用管他,这孩子八成去隔壁吃饭了”
直到半下午,赵建国才从外面回来。可pì股还没坐稳,一连串的电话又打了进来。整整一个下午,他都在客厅里忙着接电话和打电话。
到了晚上家里来了几位年轻军人,都是找他的。他们在书房里说着话,纪小萱送了几次茶水,见屋里烟气腾腾的呛得人直咳嗽。
临散场时,已经快十点了。
赵季海从楼上下来,见没外人就跟建国说道:“建国,人多聚在一起热闹一下没啥,可有一点得注意那就是莫谈政治,省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爸,我明白”赵建国顿时惊醒过来。
人多口杂,谈论时事是在所难免的。而父亲的提醒就像敲响了一计警钟,令他意识到这种聚会存在着某种危险。这跟高中时代不同,也跟当兵时不一样,现在他是指挥系的学员,肩负着某种历史使命。回来后,他接触的多是大院子弟,谈论的话题也跟部队上有关。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不一定因为哪句话就被人记下了。
他想,无论是他还是他们都跟过去不一样了,再也不是那群不谙世事的毛孩子了。可他大老远的回来,同学好友之间的聚会是免不了的。既然不能谈思想,那就转到吃喝上吧?再过几天就到春节了,好友之间的聚餐也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父亲一说,父亲也表示赞同。
“建国,你跟小纪打声招呼,让她先准备一下”
“好的”
赵建国不想过于麻烦。他想,就让卫东牵头吧?还是弄成那种自带饭菜的模式。这样即便是聚会,主题也是吃吃喝喝,相互比较一下菜式和味道,回忆一下旧日时光。
*
第二天,吃罢早饭。
纪小萱正在厨房里收拾,赵建国进来跟她说了聚餐之事。
“小纪,麻烦你了,到时候来的人很多,还得请你多辛苦一下”赵建国客气地说道。
“唔,没关系,我都提前准备好了也不会太麻烦的”纪小萱倒不觉得。
“小纪,如果缺什么?尽管开口,卫东那边有办法解决”
“好的,我先列个单子看看都缺啥”
赵建国又说了几句,最后看着纪小萱一脸认真地说道:“小纪,到时候我过来帮忙,给你打个下手”
“好咧!”纪小萱笑眯眯地应道。
这个人即便是麻烦别人也考虑得很周到,作为家庭服务员应该感到庆幸才是。至于做菜,本是她的强项,也不算什么难事。只是这食材得费一番脑筋,想着有杨卫东那个大后勤,还有啥紧俏物资弄不到手的?
从厨房里出来后,赵建国就打电话跟杨卫东通了个气。把聚餐时间定在了星期日中午,这样大伙儿都有空闲,吃起来也比较畅快。
电话那端,杨卫东一听到小纪师傅掌勺立马来了兴致。
他举着电话大声说道:“建国,你跟小纪师傅说市里正好进了一批年货,有带鱼、有鲅鱼,还有冻虾,到时候我给弄点过来让小纪师傅好好发挥一下”
赵建国忍着笑,把这话传达了一遍。
纪小萱一听,咯咯笑了起来。她正想问这个呢,那边就有了?看来这顿饭一定会很丰盛的。
接下来的两天,赵建国很少出门。
他大多呆在书房里看书。有人过来找他,就在客厅里闲聊几句,话题也变成了学校生活和吃吃喝喝。本来,他就对做饭做菜很感兴趣,外加上口才又好,讲起来是津津有味,把大家听得直流哈喇子。
由于嗓门很高,纪小萱也在厨房里也听见了。她捂着嘴直笑,心说这人瞧着冷冷的,可一旦热起来这温度也不低啊!
另外,她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赵建国虽然很忙,可有件事却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搬土筐子,中午搬出去下午再搬进来。偶尔,她也会瞅着那两只土筐子发会儿呆,可很快就忙别的去了。
七零娇甜小保姆 37.第 37 章
*
转眼到了星期五。
苏阿姨下班回来, 从提包里掏出了两盒医用凡士林给了纪小萱, 说是护手用的。她整天围着锅台洗洗刷刷的,手难免会变得粗糙,擦点凡士林能滋润一下也省得裂口子。
纪小萱挺高兴的,就笑眯眯地收下了。想着苏阿姨在医院里工作,就随口问道:“苏阿姨,那种做手术时戴得胶皮手套有没有多余的?”
“唔, 胶皮手套啊?这个我留意一下, 赶明儿给你弄几双”
晚上回来时,苏阿姨就给她带了一包, 里面装了十双,省着点能用一两年。纪小萱道了声谢,就高高兴兴地比划了一下。以后洗碗时戴上手套会好很多,她又不打算做一辈子小保姆, 这双手可得保护好了。
这个细节被苏阿姨注意到了, 就在心里感慨了几句。
小纪很勤快,可有时候也挺讲究的。看她平日里从不乱花钱, 可愣是买了一瓶雪花膏, 还是友谊牌的,专门用来擦脸, 说是屋里有暖气干燥得很。平日里见她干活时都戴着线手套,很注意保护。现在又弄了胶皮手套护手, 瞅着还挺爱美的。
对小纪也不是没有疑问, 觉得她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不大像农村姑娘, 跟其他服务员也有很大不同。她想,可能是小姑娘太过伶俐了吧?所以才会跟别人不一样。说起来,家里面前前后后也来过好几批了,却从未遇到像小纪这样的。她打心底喜欢她,也未把她当作外人,就尽可能地多关心她。
纪小萱也意识到了。
苏阿姨待她很好,她无以为报就多干点活吧?反正一家人都喜欢吃,那就变着花样做点好吃的,自己也能跟着吃点。也唯有吃得白白胖胖的,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嘛。
她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做了。
无论身在哪里能过得开开心心的,也是一种本事啊。
*
说到吃,还有一个行家那就是杨卫东。
他一直记挂着星期天的那场聚会,就绞尽脑汁地弄了点海货。星期六上午,他开车从市里赶了回来。一进大院,顾不上回家就提着一包东西兴冲冲地来找建国。
进了门,见纪小萱正在拖地,就指着那包东西得意洋洋地说道:“哎,小纪师傅,快瞧瞧我带什么来了?”说着,就松开网兜扯开塑料袋,递到她跟前让她瞅瞅。
一股浓烈的海腥味飘散开来。
“哇,这么多啊!”纪小萱扫了一眼,不禁叹道。
那袋子里有两条冻好的带鱼、五六条鲅鱼和一盒冻虾。心说,这家伙真是说到做到,真把海货给弄来了?
“哎呦,是卫东来了”赵建国闻声从书房里出来。
看到那包海货,就乐呵呵地说道:“东子,你可真行啊!一下给弄来这么多?那个你先拿回去一些,给你爸你妈尝尝”
“呃,不用了,都搁在这边吧!赶明儿我再想办法弄点”杨卫东是大大咧咧的,毫不在乎。
见建国执意要分出来一半,就笑道:“建国,这个我早有打算,等明儿小纪师傅做好了给端回去一份不就得了?还省得把家里弄得腥歪歪的,那味儿一个星期都散不干净”
赵建国一想也是,就痛快地收下了。
纪小萱赶紧上前把袋子接过来,嘴里还说着:“哎,就别占手了,小心腥气”说着,就提着那包东西出了门厅,搁在门廊下的柳条筐里先冻着。
回来后,闻闻手上味道挺大,就回厨房就着水龙头清洗起来,还拿着肥皂打了打。
杨卫东也笑嘻嘻地凑过来洗手,还厚着脸皮说:“小纪师傅啊,快把香皂拿出来让我使使?你闻闻,这手上的味儿可真大啊!”说着,还故意往她身边凑了凑。
纪小萱赶紧闪到一边,把肥皂盒丢到他跟前说道:“哪有什么香皂?这个就凑合着用吧”
杨卫东一连洗了三遍,才算罢手。正想跟她打趣几句,就见赵建国探身进来问道:“东子,明儿吃饭的人都通知到了?”
“通知到了,一个都没拉下。算下来有十八位,到时候饭厅里可装不下哦”说着,就拉着建国去饭厅里转了一圈。
赵建国看了看,就朝厨房那边说道:“小纪,明儿来得人可不少,加上我爸我妈还有建华他们得有二十好几,实在不行就开两桌吧?”
“行,明儿按三份来弄”纪小萱爽快地应道。
赵建国又瞅了瞅那张圆桌子,说道:“哎,干脆把圆桌子掀起来,摆上三张方桌拼在一起挤一挤就坐下了。家里人在客厅里吃,这样就错开了”
至于那桌子和凳子,他本想食堂里借来使使,可又一想这样是不是太招摇了?就改了主意。他跟杨卫东说:“东子,明儿让虎子他们把家里的方桌和条凳都搬过来”
“好咧!”杨卫东答应了一声,也冲着厨房那边大声说道:“小纪师傅,明儿就看你的了,我们就等着好吃好喝了”
“唔,没问题”纪小萱也大声应道。
她看了食材之后,心里就有了数。
今儿一大早排队买了一块猪肉,还把那没人要的腿骨给打包兜了回来,这样至少能整出两菜一汤来。再加上那些海货,做几道大菜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
来这边打了一卯,杨卫东就准备回家。
他刚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问道:“建国,你们中午吃啥饭啊?”
“哦,中午嘛,小纪说今儿天冷给弄个砂锅”
“砂锅?”杨卫东立马来了兴趣,就冲着厨房那边大声喊道:“小纪师傅,今儿几点开饭啊?到时候我过来吃哦”
“呃,十二点开饭”看在那包海货的份上,纪小萱也探出头来应道。
杨卫东一听,就穿上大衣乐呵呵地走了。
赵建国送走了来人,就进厨房里帮忙。见小纪开始熬大骨汤了,就在一旁学着。纪小萱见他一脸认真的样子,就做了一番讲解。
“这个汤,比较耗时间得先熬出来味道好坏,一个是火候一个是调料还有得先过一遍水,去去血沫子,这样熬出来的汤颜色泛白,看着就像牛nǎi一样”
“呃,熬好后,搁屋里会不会太热了?”
“嗯,屋里的温度是有点高,晚上可以端到廊下冷藏着,那可是个天然冰箱哦,味道一点也不会变”
纪小萱不小心说漏了嘴。赵建国神色一凛,天然冰箱?她怎么懂这个?
“唔,这还是上学时听老师提到过冰箱,觉得很新奇就记住了”纪小萱也意识到了,就赶紧解释道。
“哦”赵建国没说什么,可心里又多了一道疑问。
他总觉得小纪同志说话文绉绉的,其知识面远不像一个初中生,甚至比他这个高中生都要广泛一些。对此他有些困惑,却又不好开口询问。
纪小萱偷偷地瞟了他一眼。
心说,言多必失果然不假。她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见汤锅熬上了就戴上胶皮手套准备处理那包海货。
这个吃起来挺美,可收拾起来却很麻烦。她本想在院子里弄,可外面实在是太冷了,就想挪到厨房里。即便水池里沾上了鱼腥味儿,烧点醋熏熏就好了,这样还能杀菌预防感冒呢。
“小纪,你去弄别的,让我来处理吧”
赵建国拿出了不怕脏不怕累的jīng神,纪小萱也不再客气,就把手套脱下来让他戴上,说清洗起来方便。他也没再推脱,就系上围裙戴上了胶皮手套。
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把那些冻鱼冻虾清理干净。尤其是那冻虾,挑虾线是个细活儿,得一个一个择干净,可他却干得一丝不苟。
最后,把建华都给吸引下来了。
她蹲在一旁,看大哥干活。这是在帮小纪哪?她有些不解,可看大哥板着脸一本正经的样子又猜不出什么来?闻着那海鱼太过腥气,又把她给熏了出去。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就想跟妈妈说一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