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陈夕凤正想着时,顾新从大堂里出来,和那些堵门的村民交涉起来,“你们门前门后的院落面积,折半抵到回迁的住宅中,这条件还不优厚吗哪里少你们一间房”
“顾二爷,那不是你说的这样。当初我们也不懂这个。你们建设商行的人来,说要签字画押,我们就按了手印。现在住进去,才发现住的比之前还小,这怎么行”
顾新正要耐着性子再解释。他堂堂侯爵之子,结果对着一群泥腿子在解释。要不是看到有两家报社的记者在,他早让人动手。真当他来这里开善堂的啊
听闻天子每日在宫中,都会阅读真理报和论道报。他可不想给天子留下跋扈的印象。
就在这时,人群忽而分开,一名三十多岁的青袍官员走进来,朗声道:“本官乃是都察院江西道御史,听闻有人在此闹事,到底怎么回事”
马车中,陈夕凤叹口气,道:“绕到后门进去。顾二爷应付不来呢。”这么明显的碰瓷,她会看不出来
五月上旬,论道报和真理报两家报纸又吵起来,主要是围绕着美食街修建迁移当地的村民是否有鱼肉百姓的嫌疑。
毫无疑问,这种事闹出风波后,根本不是占理不占理的事情,公众舆论非常的盲从,天然的同情弱者。张昭在士林中的名声再坏三分。
“一个不鱼肉百姓的勋贵,不是一个好勋贵啊!”
新军营的千户府中,张昭在大堂里和心腹将校们议事,拿着手中的真理报抖一抖,自嘲的笑起来。
没错,真理报都转载了骂他的文章。这多少能给真理报加强一点公正性。张昭是网络时代过来的,不是不知道舆情的重要性,但是他不能公关。
原因就是他现在感慨的这句话。
坐在吴臣下首的千户孙启栋把军帽往会议桌上一丢,骂骂咧咧的道:“他么的,由是定国公府搞鬼。他当劳资们都是瞎子啊!先搞什么鱼肉百姓,再唆使兵部扣我们新军营的军饷,他想干什么”
冯无忌劝道:“老孙,你说话注意点,别带脏字。都是千户了,成何体统”
孙启栋见一帮同僚都在看他发飙,上头的张相公也没阻止,更来劲,道:“老冯,你别扯他娘的淡。那姓徐的老小子做的,劳资骂不得什么几把玩意儿。劳资在西北”
张昭截断孙启栋扯淡,“你在西北没赶上啊。行了,这事不必再说。兵部尚书换人,总有个磨合期。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都说说练兵的进展。”
结束军营中的事务后,张昭带着亲卫们在夜色中返回小安镇。刚到家,就听秋月来汇报,“少爷,陈掌柜在家里等了一个多时辰。”
第三百二十六章 月影
“哦”
张昭略微奇怪,正要解开外衫的扣子的手停下来。在夜色中清凉、明亮的客厅中转过身来,“秋月,叫她到书房这里来谈吧。”
秋月的身量颇高,足有一米七五,修长的双腿在红裙下不可见。容颜俏丽如月。
“嗯。”
说着转身,婷婷袅袅的离开。
张昭微微一笑,看着她曼妙的背影。这妮子不知道为什么很喜欢穿红裙,偏偏皮肤很白,越发显得她俏丽如花。
从屋里侍奉的侍女冯夕夕手里接过冰镇的西瓜汁,张昭拿着圆口玻璃杯畅饮数口,对捧着他的里衣的侍女宁瑶摆摆手,“先放着吧。我要见个客人。”
“是,少爷。”
这两名绝美的侍女就是前段时间永康公主和蒋太监送来的。婉儿将她们放着屋里使唤。
不得不说,美女看起来就是赏心悦目。比之前在南口村屋里使唤的丫鬟看着强得多。
“我果然是个俗人啊!”张昭心里自嘲一句,拿着玻璃杯往相通的右侧书房走去。身量中等、娇嫩清纯的冯夕夕跟着过来点燃铜台上的蜡烛。
优美、悦耳的琴声从东厢房里传来。估计是婉儿和方晶两人在那里听慕容大家弹奏古琴。
这年头,夜间的娱乐活动比较少。听一听曲子亦不错。张昭对音乐没有什么鉴赏水平,偶尔陪着婉儿她们听听,这位慕容大家确实很有造诣。
片刻后,王絮雪穿着单薄的蓝色丝绸长裙,带着陈夕凤、瑶琴、秋月过来。陈夕凤是她招待的。
王小娘子清艳、婀娜,行走之中带着世家贵女的高雅、娴静,从侍女走中接过玻璃瓶,帮张昭续冰镇西瓜汁,清声道:“夫君,你晚上怎么没回来吃饭呢”
张昭道谢,手里拿着清爽、甘甜的西瓜汁,站在书桌前,笑道:“在军营里想点事情啊。怎么,今天韩娘子又做大餐啦”说着话,对瑶琴、陈夕凤微微点头。
“那倒没有。凤妹妹等你半天。你们谈吧。我去看看厨房里看看宵夜。”
王絮雪没和张昭多聊,带着瑶琴、秋月两个侍女离开。张昭也让冯夕夕和宁瑶两人退下。
“这就是你府里新招的侍女啧啧,秀色可餐!”陈夕凤笑盈盈的走近前来,夏夜里的书房中,暗香盈盈。她将手里的一叠文件递给张昭,“这是美食街回迁的调查报告。”
她今天来找张昭是为汇报这件事。先进来见过夫人李婉,闲话片刻便找王絮雪说话。她和王絮雪挺聊得来。
“你和絮雪能聊这么久你们聊什么”张昭心思机敏,从一句“凤妹妹”就听的出来,这只娇媚、明艳的金凤和王絮雪私交甚好。毕竟上次王絮雪庆贺真理报大卖,就请她来了。
张昭翻着手里的报告,随口一问。其实,他是想说,你们一个高材生,一个半文盲能聊的这么开心王小娘子的科举文章做的比他还好。他在他的美妾面前也算个半文盲。
陈夕凤穿着水粉色的长裙,一米六六的身高,身段丰盈、挺拔。有种难言的娇媚感。站在张昭身旁半米处,水汪汪的丹凤眼看着阅读报告身形挺拔的张昭,轻声道:“聊报纸上的话题。”
说完,就等着张昭给结论。
四天前,张昭在美食镇筹备委员会门口遇到一帮村民堵门,当即“气”的坐车离开,叫她和顾新善后。而这件事的发展越发的出乎意料。
且先不说搬迁赔偿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至少真理报、论道报上张昭的名声算是坏掉。而且,就在今日吕御史上奏章再次弹劾张昭。这说明当日是一个早有预谋的“陷阱”。
她当时对张昭突然翻脸离去很生气。她和张昭之前在酒楼相处的轻松、惬意、默契。而张昭把她当做什么啊现在,心里才明白过来。所以才释然。
张昭哪里知道面前的陈大美人有那么多的内心戏知道估计要大声喊冤。他当时心思都在思考堵门的事上。他一听记者在场,就知道有猫腻。
根本没想别的。
张昭把报告大略的翻完,手指在书桌上轻敲几下,“行,我心里有数。这事我们没错。那两户人家背后有人指使。你让顾新准备好去大兴县衙打官司。”
城东的地界归属大兴县管辖。
说完,张昭将报告递给陈夕凤。就见她正目不转睛的盯着他看,在烛光中那张娇媚的鹅蛋脸熠熠生辉,美丽无端。眼波如水,仿佛潜藏着少女欲说还休的心语。
张昭禁不住一笑,打趣道:“陈同学,你这样盯着我看,会让我骄傲的。”
两辈子为人,他这是第一次去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我的外貌吸引女生,还是我的才华吸引女生
前世里作为单身狗,他的文凭是一类本科,但长相、身高都是普通。穿越到明朝来,不得不说,小张昭有一具好皮囊。一米八的身高,容貌俊朗。风采玉立,温秀俊逸。
这副卖相很是出众。他现在是真有资格可以这样想一想。
当然,张昭内心里对自身外貌保持着平常心。一个男人靠脸吃饭意味着什么,不言自喻。终究还是要靠本事的啊!
陈夕凤回过神,她没想到张昭突然就看完了,她思维还在发散呢。看张昭的眼神连忙错开,白皙的鹅蛋脸上抹上一层桃红。只是本来让她很窘迫的事,给张昭接下来的话给打碎。
她禁不住“噗嗤”一笑,水汪汪的丹凤眼白张昭一眼,娇媚的风情绽放。心里道:那你就骄傲吧!再知机的转移话题:“伯爷,去县衙打官司,能结束这件事不能轻敌。”
那两户村民的要求,对张昭而言没有影响。这件事的关键在于,其一,张昭的名声变差。报纸上口诛笔伐呢。其二,御史闻风而动,会不会酿成大案。
张昭看着夏夜中书房里美丽无端的金凤。暗香盈盈。心里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美好感觉。点头道:“我心里有数。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回头我让絮雪送些护肤品给你。”
“护肤品,你还懂这个”
陈夕凤故作惊讶,只是演技不大好。张昭一眼就看穿。嘴角带笑,温声道:“去吧。回去早点休息。”
陈夕凤有点不敢看他的眼睛,娇柔的道:“嗯。”
第二天,张昭到乾清宫中求见弘治皇帝。
第三百二十七章 反击开始
四月二十二日,张昭在西苑广寒殿中被弘治皇帝召见。他所想推行的国子监改革,乃至后续的教育改革就此停止,偃旗息鼓。
面对弘治皇帝的“敲打”,实际上一个暗流汹涌的陷阱,张昭涉险过关。
在失去某些东西时,他同时测试出一些底线:第一,他仍旧受到弘治皇帝的信任。为此,弘治皇帝赏赐一万盐引给他,避免被外界误读他的态度。
第二,弘治皇帝对他的定位是武将,不允许他涉足朝政。
那么,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农户闹事、报纸怒骂、御史弹劾,张昭进宫找弘治皇帝解决问题,这不是常规操作吗
给弘治皇帝敲打,道理上讲的通,滋味不好受。但事情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
五月初九上午,在乾清宫外一大片朝堂大臣们羡慕的目光中,张昭插队,被弘治皇帝召见。
等候在门厅中等着面圣的朝臣们忍不住议论起来。按照常理来说,面圣之前,众官员的心理压力都很大,没谁在乾清宫的门厅里闲扯。但是…
想想看,武英殿里搞“杀人不见血”的政斗,那气氛多紧张啊一帮子老油条都敢当吃瓜群众,何况此时!实在是最近张昭被骂成京中舆论的头条。
“按照真理报上的说法,新秦伯所在的地方就是新闻点。哈哈。圣眷之浓国朝罕见啊!”
这话是扯谈。不过没人往皇帝身上扯。有人继续接腔。
“新秦伯鱼肉百姓,才占人家不到半亩的院子,这水平实在不怎么高”
“嗨,袁大人,这背后有人推动的。以在下估计,此刻新秦伯面圣的消息传出去,定国公府里有人要吐血。千算万算,没算到新秦伯这一招啊!”
“哈哈。”
一帮子文官议论武勋,不说怪话怎么可能
“定国公府最近有些活跃。科道里有些人想跟着搞个大新闻。”
“吕纪先和金陵魏国公府走的近。新秦伯要废除天下卫所,惹人不痛快。”
“你们说说,张子尚要多久”
这话说的一帮二品、三品、四品的官员们都是一阵哀叹,目光巴巴的看向乾清宫的庭院。张昭这小子属于插队啊!他们都是排队的。
不知道里面谈的怎么样天子究竟会以何种方式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
…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昭给一名小太监带着进西暖阁中,大礼参拜。
弘治皇帝本来就住在西暖阁中,用叶子门隔开,里面是卧室,这外间相当于是客厅。
弘治皇帝正在书案前处理政务,穿着红色的龙袍,盛夏之时,纵然有冰块降暑,额头上还是有汗。
“平身。”弘治皇帝拿着朱笔,在一本奏章上御批,写完最后几个字,将奏章合上轻轻的搁在书案上,拿起消暑的绿豆汤喝着,问道:“张爱卿,今日进宫来见朕有什么事”
司礼监太监陈宽和另一位司礼监秉笔王岳侍立在一旁。他们在这里协助弘治皇帝处理政务。
张昭来见天子为什么事,他们是心知肚明。对张昭直接用这“无赖”的招式解决问题,也只能夸他一句机灵。
外头看着声势浩大,只要天子不处罚张昭,谁能动得了他无非是再被人骂几句罢了。
而也只有张昭敢这么玩!为这点小事就敢来求天子帮忙。圣眷这么不值钱吗其他人谁不是在关键时候才动用私谊来求天子
张昭站起身,道:“臣名下有一家银号,原来是给新军营的将士发饷银用。叫做大明新军发展银行。最近想要在北地发展业务,臣恳请陛下赐名,以增其信誉。”
“哦”弘治皇帝饶有兴趣的放下碗,一名小太监捧着银盘接住白瓷碗,他转过身来,笑眯眯的道:“银行就是去年你让人送到宫中发行银票的那家银号”
张昭为什么而来,他大致也猜的到。真理报、论道报他每日都是要看的。可以了解到各种市井信息。倒不想张昭竟然是提出这么个要求来!
“是的,陛下。”张昭没废话银号和银行的区别。
弘治皇帝点点头,沉吟半响,哑然失笑道:“朕处理半天的政务,脑子都僵住,一时半会竟想不出好词。这样吧,朕先想想,明日派人去你府中告诉你。”
张昭“大喜”的躬身行礼道:“谢陛下隆恩。”他这幅“大喜”的模样自然是装出来的。这是属于不得不表演的时刻。他不至于为弘治皇帝答应赐名而狂喜。
银行的发展,有皇帝赐名的加持当然要增几分名气和保障。没有,一样也能往前走。
张昭之所以提这个事,是为接下来要说的话做铺垫。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张昭作为他的心腹爱将,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道:“起来吧。不必拘礼。”
张昭“感激”的道:“臣遵旨。近日京中纷扰,有百姓状告臣在建造美食街时侵占其屋舍。御史弹劾臣不法,鱼肉百姓。臣愿请大兴县衙审查此案。令真理报、论道报全程报道此案首末。”
弘治一愣。
他其实做好安抚张昭的准备。张昭这不过是小错。不法的勋贵比他着严重的多了去。还不是呵斥两句就算了但不想张昭竟然主动提出让有司介入,而且让报纸跟着报道。
这…
弘治皇帝有点模糊的感觉,似乎要抓住张昭这么做的用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