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帝国的崛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九悟

    这个数额不小。

    方晶脸贴着薄薄的黄瓜片,娇声道:“相公,家里的主要收入是卖酒的利润。每个月约两千两。用来做如此开销还有剩余。咱们府里人情往来少。

    但是,美食街那里,你借贷银行52万两白银。贷款利率是5%。月息有两千多两银子。还有,西郊的新府邸已经动工。家里可不是缺银子呢。”

    王絮雪也帮腔,清声道:“夫君为京师职业技术学院打广告、招生,补贴我这里三千两银子。”

    婉儿、方晶的数学都是张昭教的。张昭在心里默算一下,银子还真是缺。他赚的不少,但是最近花销很大。美食街还算投资。而新府邸动工,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纯支出。

    关键是大明皇家银行那里的利润,他不打算动。而是要用来“扩大再生产”。除了开设网点。最烧钱的是,皇家银行那边一直都在和真理报下属的印刷厂联合研制印制银票。

    所谓银票,其实某种程度就是货币。只是大明皇家银行只发现100两的银票。

    得益于前世里看得一些电影。譬如:无双。印刷纸币的核心要素,张昭多少知道点。第一,纸张。第二,印刷用的墨。第三,纸币的母板。

    他已经把这些要素都告知联合的研发团队。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成果出来。

    原大明新军发展银行发行的银票,都是用的卢奉的这个时代的技术。防伪性很差。靠的是签名、笔迹核对。这种银票,根本不可能在市面流通。

    只在国泰商行的合作伙伴手中使用。相当于是打的白条。就算有人伪造,没有生意伙伴的担保,银行也不会承兑。

    然而,张昭想要用推动大明的制造业高速发展,加快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的步伐,他就必须要解决银票的防伪问题,将之作为货币推向市场。

    说的更直白点,张昭就是想要发行货币,搞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发展。否则,他手里那有那么多银子去搞工厂,推动产业链发展国泰商行再挣钱也不够啊!

    比如:国泰商行一年利润三十万。他叠一个倍数去,发行一百五十万银票,把这些资金投到一个产业中。

    当然,为防止大明皇家银行被挤兑,银票的发行量是要做一定的控制的。这点常识,张昭还是有的。

    …

    …

    张昭迅速的收回脑中的遐思,把当前的开销计算一遍,35万两白银最多顶半年。道:“呃…,美食街的知行酒楼十二日就会开业。届时,府里的困境可以稍稍缓解。”

    张昭给出答案,婉儿自然是信的。

    客厅里的话题随即就歪到美食镇去。秋月、瑶琴两个随口插几句。书案前,慕容雨的琴声舒缓,充当着背景音乐。

    正聊着起劲,身量中等,娇嫩清纯的冯夕夕脆声道:“少爷,时间到了。”

    黄瓜护肤的时间一般是十到十五分钟。

    张昭让宁瑶去拿镜子来。

    婉儿大约感觉到点效果,坐起来,摸着自己的脸蛋,“呀,我瞧瞧。”

    众人的话题立即转移到美容。

    张昭看着婉儿、方晶、王絮雪都凑在一块照镜子。玻璃镜子中是三个如花似玉,各具风情的大美人。连慕容雨都被拉过来。再看看屋里的四个身高参差不齐却又同样美丽的俏丫鬟们围着她们。禁不住笑起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

    凉悠悠的冰块让夏夜里客厅凉爽。蚊香驱散着蚊虫。月影照流光,时间悄然流走。

    …

    …

    美食街项目在大兴县衙宣判,真理报把舆论翻转过来后进展的飞快。

    那两户闹事的农户已经被打板子。背后的人都消停。谁还看不清楚形势

    五月十二日,位于美食镇中的知行酒楼开业。

    张昭前些天被弘治皇帝召见,听闻逗留了有半个时辰。他圣眷正浓,京中来捧场的人自然很多。

    勋贵里以镇远侯府,驸马都尉府,英国公府、长宁伯府、平江伯府一批人,文官中如交好的徐郎中的弟弟徐县令,士林中有李教谕,李幽、曹朗等同年。

    京中商场中人来的最多。除开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还有乱七八糟想来结识的。张昭都丢给丁冲去招待。

    “人真是多啊!”

    知行酒楼二楼的小包厢中,白服出行的朱厚照正透过玻璃窗,看着一楼大堂中坐满的食客。

    陪着朱厚照出来的是刘瑾,谷大用。谷大用这是第一次吃到“味精”做的饭菜,吃的舌头都要打卷。实在是太鲜。

    “张伯爷,知行酒楼只怕是要日进斗金。你要修一座足球场只怕指日可待啊。”

    刘瑾笑眯眯的说道。他穿着京中常见的灰色奴仆长衫。四十多岁,头发鬓角发白。眼睛犀利,脸却有带着谄媚的笑容。

    张昭刚刚和朱厚照说起美食镇发展的事宜。打算建造一座足球场继续为美食镇吸引人气。

    事到如今,张昭不得不承认他的规划跑偏。

    张昭本意是打造出一个中高档的商业区,吸引一批有消费力的人群来此定居。他好卖房子啊!

    结果呢,美食街开业之后,他发现他想的都是扯淡。这里消费的主力是建筑商行的工人。现在快两万人呢。结果美食街这里的商户大部分都是做这些人生意的。

    娱乐区那边,三天后就能交付。但是更精美的园林还需要各商户自己去雕琢。

    有人口,就有生意。有生意,就有利润。偿还银行贷款不是问题。只是这生意完全跑偏。

    张昭刚给朱厚照说,打算搞个足球场出来,举办足球比赛,培育一下足球市场。这也是一个娱乐项目。大明京师权贵们不是没有银子,而是缺乏娱乐项目。

    他邀请刘瑾等人入股,缓解他的资金压力。只不过刘瑾没打算投资。谷大用倒是有心。

    张昭就笑,“刘公公,日进斗金有点夸张。我这还一堆地方等着用银子呢。”刚才丁冲来汇报过,以知行酒楼的高利润率,大致的估算一下,一个月赚一千两还是没问题的。

    这能有效的减缓他的经济压力。

    午餐后,张昭把朱厚照送走,转到隔壁的包厢中。崔元、顾新、卢奉、周修、张铭、陈夕凤几人都在这里。




第三百三十一章 解决
    盛夏之时,京中的正午到处都是刺眼、燥热的阳光。

    “井”字形美食街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的知行酒楼门前,鞭炮的味道正在空气中弥漫,带来喜庆的味道。

    不少下班的建筑工人在美食街的小食档中吃着小炒、米饭或者馒头,闻着鞭炮和饭菜混合起来的味道,议论起其开业之盛景。

    由于建筑进度抢工期,将近两万名工人都是三班轮流倒,分时段吃饭。所以下午一点多,小食档中依旧是爆满。

    “新秦伯这家酒楼生意真是红火啊!”

    “第一天而已。开业之时谁不给他面子十八岁的伯爵啊!等过两天肯定就没这么多人去吃饭。里面的酒菜不是咱们能消费得起的。”

    “诶,你这人话怎么说的新秦伯这人不错的。你没看报纸上说,之前两户百姓受人挑唆带着族中老幼把美食镇筹备委员会的门都给堵了。

    这要是搁在寿龄侯那种勋贵手里,你说是什么结果结果大兴县衙也就是打板子。新秦伯也没有追加任何处罚。那两户百姓还在这美食镇上赚银子呢。”

    “确实。”

    美食街中的工人们正在谈论开业的事情时,知行酒楼里同样在议论。

    二楼的雅间中,李教谕品着四喜丸子汤,味道鲜美,道:“这味道在京中算是一绝啊!就算日后只有今日五成的客流量,也足可以大赚。”

    李教谕是京中土著。本身有功名,又不缺银钱,京中的酒楼他差不多都吃过。

    知行酒楼的味道确实不同。主要在一个“鲜”字上头。这是中高档的酒楼。利润高。

    身材短小,有着一张冬瓜脸的李幽穿着干净、崭新的蓝色直裰,他这两个月混的不错,喝着酒,道:“老师,主要还是子尚通过报纸把名声洗干净。否则啊,按照之前那个舆论势头,子尚的酒楼肯定门可罗雀。”

    包厢中其他府学的同年都是点头。

    所以,名声这玩意儿有时候没用,有时候又有些用。具体看从事那个行业。

    同年中的另外一位佼佼者曹朗端坐在另外一张八仙桌前,张昭今天来的同年有三桌,都在这包厢中。以张昭如今的地位,便是弘治十三年中生员的同年全部都来都很正常。主要是,分布在顺天府的同年们并不都在京师这里。

    曹朗额头上有些冒汗,但衣衫还是扣的紧紧,估算道:“子尚这家酒楼,预估一个月800两银子的利润是有的。这又是一门好生意!子尚在商业上确实颇具天分。”

    曹家是京中的大族。他家里有些产业。他大致的问一问情况就能估算的出来。

    李教谕笑着道:“至少比他读书强。”

    二十几个同年都是哄笑。张昭那个白话文的倡议,都是士林的笑点。

    另一边的包厢中,张昭送走专门前来贺喜的朱厚照,来见商业伙伴和下属们。里头坐了两桌。

    包厢内顿时一片拉开椅子站起来的哗然声。众人纷纷打着招呼。

    “张伯爷。”

    “伯爷。”

    “少爷。”

    “张兄。”

    张昭拱拱手,和众人打一圈招呼,然后纷纷落座。酒桌上的酒菜已经开动。张昭早就打过招呼不用等他过来再开席。这个点儿都到午后一点多。

    “去叫掌柜的换一座席面来。”崔元把随行的长随叫进来,吩咐一声,笑着给坐在身边的张昭斟酒,恭喜道:“子尚,今日开张大吉,好兆头啊!”

    不久前,弘治皇帝把张昭召进乾清宫中,随后就传出大兴县衙要审案,由京中两大报纸的记者全程报道的消息,接着京中对张昭不利的舆论就翻转。而且,弘治皇帝给张昭的大明新军发展银行赐名:大明皇家银行。

    崔驸马混了快十年的宫廷,这意味着什么,他难道还不清楚吗

    本来张昭被敲打禁止他干预朝廷政务,当时多少人在等着看笑话,转变立场然而,张昭进宫后,应对得当,天子赐他一万盐引,表明对其圣眷未衰。而此时,只怕是圣眷还更进一步。

    张昭举杯,和这桌的崔元、顾新、卢奉、周修、张铭、陈夕凤一起喝一杯,笑道:“我正要说这件事。”

    知行酒楼的收入。只是暂时缓解他的经济压力。要解决,单靠这座酒楼是不行的。

    还得靠美食镇的地产项目。

    听张昭这话,雅间的众人都是看过来。

    张昭略一沉吟,斟酌着语句,道:“美食镇这个项目到今天其实交付一大半。三大区域就剩面积最大的住宅区没交付。今后的走势也是看得出来的。

    目前的消费,都是依靠建设公司的工人们在带动。而青楼、会馆等娱乐设施还需要时间。就我的估计,很有可能会冒出一堆米店、肉店、布店等店铺。

    所以,我们最初试图打造一个中高端消费区的想法是错的。目前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房子卖不出价格。第二,建设公司吸纳而来将近两万人的工人何去何从

    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同一个问题。解决办法呢,很简单,要继续给建设公司寻找大工程,养活这一批工人。同时,吸纳足够多的人口到美食镇中定居。

    人口上去了。咱们的地产才能卖的出价格。

    所以,我手头有三个大项目。

    第一,我准备以国泰商行牵头,其出资50,在京中募集剩余的50的资金,在美食镇东,修建一座可容纳五万人的足球场。建筑难题我咨询过工部的工匠,问题不大。

    第二,国泰商行在美食镇东南方向一里处,开设一座大型的棉花纺织厂。同时辐射京师、天津卫两地。

    所以,建设商行的一些工人,是可以转行,进入纺织厂中。现在的规模有点大。要分流。

    京师里不差银子。想要吸纳大量的人口前来,一个是搞消费产业。就是我们现在做的。一个是搞制造业。

    第三,我位于京西北郊的新府邸已经动工。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个工程单,由建设商行承担。

    做完这几个大工程,总要到明年去。届时还会有新的大工程上马。顾兄不必担心生存的问题。”

    张昭一口气说这么大段话。众人都在思考。顾新被点名,笑着道:“张兄运筹帷幄,我不担心。”

    张昭笑笑。顾新其实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乍一看,大明基础设施建设商行总是挣扎在生死线上。但是,仔细的去想想,明朝的基础设施很完善吗

    扯淡!

    将来,活多的很。只是到时候未必是用裁撤的卫所士卒,到时候要用其他国家的“劳务工人”的。

    讨论一阵子,长宁伯周彧的长孙周修道:“咱们就按伯爷说的办。不管大家怎么想的,我们府上会再出五千两银子,投入到足球场的建设中。”

    英国公张懋的第三子张锐道:“我们府上也会投银子进来。”

    众人纷纷表态支持张昭的方案。这顿酒喝到下午三点多才散。不过,美食镇的前景也变得清晰起来。

    将近一千二亩的住宅区,如果全部建成明代的四合小院,以京城外一栋二进小院10两银子左右的价格,卖上天也就五万两银子左右。要知道,美食镇的启动资金就是10万两。他们哪里能回本

    所以,建楼房卖是必然的。

    国泰商行的炼钢厂才将将起步,要建混泥土的高楼大厦还有难度。但是建低矮一些的楼房问题不大。古代客栈两三层楼高都是常见。

    张昭的经济压力,也会在住宅价格上升后,得到解决。




第三百三十二章 金凤
    下午三点许,仲夏的天气酷热。

1...125126127128129...254
猜你喜欢